《华南虎》教学设计3
2023最新-七年级下册语文《华南虎》教案【优秀3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华南虎》教案【优秀3篇】教案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下是勤劳的小编为大伙儿分享的七年级下册语文《华南虎》教案【优秀3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华南虎》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情诵读,联系背景,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基本把握诗歌主旨。
2、抓住关键,品味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研读赏析,形象探究,感受诗歌中浓厚的象征意义。
4、通过诗歌学习,鼓励学生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鄙弃世俗、勇于抗争,特别在充满诱惑的现代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
教学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结合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看猛虎图片,激趣引读1、图片出示:教师出示老虎图片,学生感受老虎风采。
①看了图片后你有什么感受呢?(兽中之王)②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华南虎呢?虎氏家族本有八个亚种:东北虎、(西伯利亚虎)、华南虎、孟加拉虎、南亚虎、苏门虎、爪哇虎、里海虎、巴厘虎。
本世纪三十年代,巴厘虎率先灭绝;六十年代,里海虎也绝种;七十年代,最后一只爪哇虎又在地球上消失了。
不到五十年,先后三个虎种和这个世界告别。
1949年时,华南虎有4000只,八十年代初剩下150至200只,现在有关专家预测,20只左右。
1973年5月,国务院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条例》(草案)中,把华南虎列为三级保护动物;1977农林部又颁布文件,将其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79年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华南虎被国际上列为世界最濒危和第一需要保护的物种。
50年代末东北虎就与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一道被列入保护范围,而当时华南虎却被列为"害虫"。
50年代,仅一个福建省,解放军和民兵捕杀的华南虎有案可查的便达530余只。
并出了无数打虎"英雄"。
《华南虎》教学设计(精选5篇)

《华南虎》教学设计(精选5篇)《华南虎》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华南虎》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华南虎》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华南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是诗人牛汉于“十年动乱”期间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时创作的,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具有欣赏简单文学作品的能力。
这篇文章是一首描写动物的诗歌,大多数学生比较感兴趣。
按照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热情,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设计理念《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我们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学本首诗,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交流体验,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中愉快地获得知识。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词句,整体感知诗的内容及感情。
2、诵读品味诗歌,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的形象。
3、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课前准备生:1、熟读课文,解决字词。
2、收集有关华南虎,虎的资料、图片。
3、收集有关虎的成语和咏虎的诗歌。
师:1、选择适合本诗的背景音乐。
2、投影片。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比赛激趣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它的形象成为古今中外人们描绘抒情的素材。
现在就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猛虎图,咏虎诗及关于虎的成语,展示一下(同学们分组比赛,看哪组展示的多,教师总结比赛结果。
《华南虎》教案设计

-词汇学习:本节课的核心词汇,如“猛、锐、毅、肆”等,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这些词汇在课文中具有代表性,对理解华南虎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课文理解:学生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华南虎的生活习性、生存状况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从而认识到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是学习的重点,学生应学会分析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并进行仿写练习,以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保护华南虎的热情很高,但在具体实施策略上仍显得有些迷茫。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考虑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华南虎保护区的管理过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体会。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为保护华南虎做贡献”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华南虎》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学生对华南虎这一濒危动物的了解程度远不如我想象。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发现很多学生对华南虎的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知之甚少,这说明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还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和动物保护的普及。
在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环节,我尝试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华南虎的重要性。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效果,但仍有个别学生显得兴趣不足。这让我意识到,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我们需要设计更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华南虎》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华南虎》教案设计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奇观》中的一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华南虎》教学设计和反思

《华南虎》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设计:《华南虎》一、教学目标:1.了解华南虎的基本情况,包括外貌、生活习性、数量变化等;2.了解华南虎的保护工作进展情况;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野生动物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华南虎的基本情况;2.学生理解华南虎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任务的设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华南虎的保护工作;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个人观点和经验。
四、教学准备:1.《华南虎》相关资料;2.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观看一段华南虎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华南虎是什么动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3.通过导入问题引发学生对华南虎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知识传授(30分钟)1.介绍华南虎的基本情况:外貌、生活习性、数量变化等。
2.通过图片展示和文字说明,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华南虎的相关知识。
3.鼓励学生积极提问、互相交流,确保学生对华南虎的基本情况有清晰的认识。
三、探究任务(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展开讨论华南虎保护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结束后,由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3.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华南虎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保护野生动物的责任感。
四、拓展延伸(20分钟)1.组织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体会,鼓励他们多角度思考华南虎保护工作。
2.展示其他野生动物保护的案例,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对保护野生动物的兴趣和热爱。
五、总结归纳(15分钟)1.对华南虎的基本情况进行总结概括,强调华南虎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2.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汇报,总结任务的进行情况,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六、反思:在这节课中,通过任务驱动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积极参与华南虎保护的探究。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时间分配略有不足,学生的讨论时间稍短。
七年级下册《华南虎》教案

七年级下册《华南虎》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华南虎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华南虎的认识。
(2)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深入了解华南虎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华南虎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教学难点:(1)华南虎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的理解。
(2)如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华南虎的认识。
2.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研究华南虎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观察分析法:观察华南虎的图片或视频,分析其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教案。
2. 华南虎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学生分组合作的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华南虎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华南虎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并尝试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研究华南虎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华南虎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关爱动物的重要性。
5. 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华南虎的小故事。
《华南虎》教学设计

《华南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华南虎的外貌、生活习性及分布情况。
2.了解华南虎的保护状况及保护工作。
3.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了解华南虎的外貌特征及生活习性。
2.了解华南虎的分布情况及保护工作。
3.培养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2.让学生理解华南虎的保护工作对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华南虎的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学生观察图片,根据图片猜测华南虎的生活习性和分布情况。
二、华南虎简介(1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华南虎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和分布情况。
2.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教师介绍的内容,加深理解。
三、保护华南虎的重要性(15分钟)1.教师讲解华南虎的保护状况及保护工作。
2.学生通过讨论,总结保护华南虎的重要性,并思考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来保护野生动物。
四、华南虎保护行动计划(20分钟)1.学生小组活动,设计华南虎保护行动计划。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提出具体的行动措施并进行讨论。
3.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的行动计划,并将计划和意见反馈给教师。
五、反馈与总结(20分钟)1.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2.学生展示小组的行动计划,并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意见。
3.教师总结学生提出的保护行动计划,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动。
六、作业(5分钟)1.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华南虎保护的短文,包括华南虎的生活习性、分布情况以及自己的保护行动计划。
教学资源:1.华南虎的图片。
2.课堂小组讨论用的纸笔。
教学评价:1.学生对华南虎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和分布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能够明确保护华南虎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保护行动计划。
3.学生能够通过写作来表达对华南虎保护的认识和行动计划。
教后反思:这次教学中,通过展示图片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华南虎》教学设计

《华南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储备点: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力量培育点:理解诗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分析“华南虎”的象征意义,理解的思想感情。
3、情感体验:感受华南虎执着的灵魂和自由的精神,培育自己追求独立自主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感情诵读,联系背景,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基本把握诗歌主旨。
2、抓住关键,品味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研读赏析,形象探究,感受诗歌中浓厚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1、分析“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讲授、问答、演示等。
五、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华南虎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华南虎》这首诗的学习。
2、新课学习:(1)作者及背景介绍:通过多媒体展示作者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
(2)阅读课文: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
然后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
(3)研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分析“华南虎”的象征意义,理解的思想感情。
(4)课堂练习:通过多媒体展示与诗歌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3、课堂小结:通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对诗歌主题进行概括和归纳,强调追求独立自主精神的重要性。
4、布置作业:通过布置与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教后反思:通过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华南虎教案(优秀6篇)

华南虎教案(优秀6篇)华南虎语文教案篇一学习重点: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2、感受这首诗中浓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义。
重点分析1、《华南虎》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期间。
诗人牛汉正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文革中,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
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
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
2、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
华南虎及铁笼分别象征什么?观众代表什么?所谓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华南虎象征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
铁笼禁锢自由、代表邪恶。
观众是冷漠、市侩,有时还会助纣为虐的群体的写照。
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3、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感到屈辱有两层含义:浅层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深层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4、诗人笔下的这只老虎具有怎样的个性?请从课文中找出诗句说明。
具有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
诗句如: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5、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我作为庸俗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老虎。
在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6、为什么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这是在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颂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充满野性的炽热生命力。
7、我终于明白中我这时明白了一些什么?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南虎》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有情诵读,联系背景,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基本把握诗歌主旨。
2、抓住关键,品味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研读赏析,形象探究,感受诗歌中浓厚的象征意义。
4、通过诗歌学习,鼓励学生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鄙弃世俗、勇于抗争,特别在充满诱惑的现代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
【教学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结合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看猛虎图片,激趣引读1、图片出示:教师出示老虎图片,学生感受老虎风采。
⑴看了图片后你有什么感受呢?(兽中之王)⑵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华南虎呢?虎氏家族本有八个亚种:东北虎、(西伯利亚虎)、华南虎、孟加拉虎、南亚虎、苏门虎、爪哇虎、里海虎、巴厘虎。
本世纪三十年代,巴厘虎率先灭绝;六十年代,里海虎也绝种;七十年代,最后一只爪哇虎又在地球上消失了。
不到五十年,先后三个虎种和这个世界告别。
1949年时,华南虎有4000只,八十年代初剩下150至200只,现在有关专家预测,20只左右。
1973年5月,国务院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条例》(草案)中,把华南虎列为三级保护动物;1977农林部又颁布文件,将其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79年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华南虎被国际上列为世界最濒危和第一需要保护的物种。
50年代末东北虎就与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一道被列入保护范围,而当时华南虎却被列为害虫。
50年代,仅一个福建省,解放军和民兵捕杀的华南虎有案可查的便达530余只。
并出了无数打虎英雄。
目前尚存的其它四种虎还有:孟加拉虎:大多生活在印度,也有一些穿过了尼泊尔、孟加拉、不丹等。
估计野生的孟加拉虎的数量大约为3159至4715只;苏门答腊虎:仅生活在苏门答腊,栖息的范围从平原森林到高山。
现存的它们,大约有400至500只。
苏门答腊虎是所有种类的老虎中最小的一种;东北虎估计野生还有360至406只。
东北虎是8个亚种中体型最大的一种。
东北虎的桔黄色要比其它种的虎淡一些,它的条纹不是黑色而是棕色,条纹的间隔比较宽。
它的胸部与腹部都为白色,其颈部环有一圈非常厚实的白色毛;东南亚(印支虎)分布在泰国的中部,在中国南部、柬埔寨、老挝、越南和马来西亚半岛也一样能发现印支虎。
估计还有1227至1785只野生的印支虎。
还有大约60只生活在亚洲和美洲的动物园中。
它比起孟加拉虎来更小而且毛色更暗一些,条纹既短又窄。
印支虎的食物是野猪、野鹿和野牛。
在理想的栖息地中,一般是每100平方公里可有4至5只成虎。
──《北京晚报》华南虎是现代虎的八个亚种之一,为中国特有,所以又称中国虎。
原分布于华南、华中、华东、西南等广大地区。
体型较小,尾较细短;毛较短;毛色较深;身上有黑色条纹,宽而密集,体侧常出现上下两纹相接连成的菱形纹;毛皮幅大艳丽;性格凶猛,动作敏捷。
华南虎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
然而今日,华南虎的分布范围日益缩小,存活数目极少,野外数量不过20只左右。
目前,华南虎已被国际上列为世界最濒危和第一需要保护的物种。
2、激趣引读: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它的形象已成为古今中外文人描绘抒写的对象。
虎,以它的威猛和高贵一直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华南虎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具体感受一只被囚老虎的震撼力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生难字词)三、诗歌朗诵,整体感知1、诗歌诵读:⑴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⑵学生比读(可配背景音乐)、评读诗歌,注重情感,注重感知。
教师朗读指导: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
2、整体感知:⑴诗歌诵读后,你对华南虎有怎样的感受呢?⑵你能用简洁的一句话评价一下华南虎吗?可用如下句式:华南虎是一只老虎。
(威严、高傲、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维护着自己的尊严)四、研读赏析,合作探究1、形象探究:⑴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诗中有没有关于老虎外形的描写?)斑斓的面孔;火焰似的眼睛;又长又粗的尾巴;健壮的腿;破碎的、凝结着浓浓鲜血的趾爪;破碎的牙齿;火焰似的斑纹;⑵诗人笔下的华南虎处境如何?这只老虎具有什么样的个性?试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诗句加以说明。
讨论明确:这是一只有着美丽的容貌和强健的形体的华南虎,但被囚于人类的牢笼中,远离了山林。
它具有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
诗句如: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⑶对华南虎,“观众”和“我”持什么态度?你对“我”与众人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讨论明确:“观众”对华南虎“砸”“呵斥”“劝诱”,态度冷漠、粗暴。
“我”良知未泯,从老虎的“悲愤”中,感到了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被触动,有所觉醒。
(学生可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有理即可)2、初步理解诗意:通过刚才的简要分析,谈谈你对这首诗的感受?学生最有可能谈到环保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感受。
3、理解象征: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
所谓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那么⑴华南虎及“铁笼”分别象征什么呢?讨论明确:华南虎是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的象征。
“铁笼”禁锢自由、代表邪恶。
⑵诗中的“观众”又代表着一个怎样的群体呢?讨论明确:诗中的“观众”冷漠粗暴、庸俗无聊,是一个没有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群体。
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4、合作探究:(难句理解)请学生找出值得品析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或质疑。
⑴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讨论明确:感到“屈辱”有两层含义:浅层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深层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⑵“还是想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怜而可笑的观众?”观众为什么是“可怜而可笑的”?观众用“砸”、“呵斥”、“劝诱”等方式来对待华南虎,而且不知道自己践踏华南虎的尊严是无耻的,在高贵的华南虎面前他们显得多么卑微和可笑;卑微的观众害怕华南虎,隔着两道铁栅栏仍感到“胆怯”,岂不显得可怜?⑶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讨论明确:“我”作为庸俗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老虎。
在“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⑷为什么“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讨论明确:这是在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颂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充满野性的炽热生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引出新课二、提供背景,主旨探讨这首诗有没有什么更深的含义呢?提供背景,主旨探讨:1、提供背景: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
诗人牛汉正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文革”中,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
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
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表现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对自由的追求)。
关于作者:我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诗歌国度,代有辈出的诗人。
但不是所有的诗人都能获得卓越的成就。
只有把自己的命运与时代和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并通过独特个性深刻感受历史的脉搏和人民的心声而又富有才华的诗人,才能在诗歌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在跨越20世纪到21世纪的中国诗人中,牛汉同志是命运坎坷、经历丰富的一位少数民族诗人。
他有蒙古族的血统,早年即向往革命,1946年他曾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捕入狱,出狱后又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那时,他即成为当时很有影响的“七月”派诗群的一员,以自己富于民族和革命激情的反抗侵略、呼唤民主的歌声,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
新中国成立后,他迅即投身抗美援朝前线,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为保家卫国而战。
但1955年后,不幸在所谓“胡风集团”的冤案中被牵连,受到不应有的对待而被迫中断写作。
复出后,他迅即放声歌唱,参与主持大型刊物《中国》,并长期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担任编辑,主编《新文学史料》。
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他不但与绿原共同编辑“七月”派的20人诗集《白色花》,为这个解放前曾经存在共同志趣的诗群留下可贵的纪念;他个人更新作频频。
他的诗集《温泉》曾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新诗奖;他还出版了《海上蝴蝶》、《沉默的悬崖》、《蚯蚓和羽毛》、《牛汉抒情诗选》等多种诗集。
他虽年事渐高,却老而益壮,至今勤奋笔耕不辍,除了诗作,他还有散文集《滹沱河与我》、《萤火集》和评论集《学诗手记》等问世。
由这些,我们能否得到一些提示让我们加深对诗歌的理解?(70年代特有的政治环境和作者特有的政治待遇──与华南虎的遭遇何其相似。
)2、主旨探讨:诗歌结尾作者说“我终于明白……”“我”明白些什么?(生补充,口头回答)这里蕴涵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思索?学习本诗有什么现实意义?讨论明确:“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保持独立、健全、高尚的人格,奋然前行。
作者写这首诗时,处境同样艰难,华南虎的不羁个性唤起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极度渴望。
我们应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在种种诱惑面前不屈服、不迷失。
这首诗表现中国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在今天,要想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人们,都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
三、诗歌比较,诵读提升1、朗读英国诗人布莱克《老虎》一诗,概括诗人塑造的老虎形象。
威武而充满力量,2、诗歌比较,课文和《老虎》同样写老虎,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布莱克一诗主要内容是赞叹老虎的威武和力量;《华南虎》主要是借虎来表达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不羁灵魂的赞扬。
2、在从比较中,你得到怎样的人生启示和写作体会?自由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做人,就应该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
借物喻人,用象征手段来写作,表达情感。
4、齐读两首诗歌,在朗读中体会。
四、体验反思,互动释疑1、体验反思:⑴假如你就是那只被囚在“铁笼”中的华南虎,当时你会怎样想呢?⑵假如你是观众,当你看到“铁笼”中的华南虎时,你又会怎样想呢?⑶再次诵读诗歌,体会诗中最能震慑人心、表现主题的诗句。
2、互动释疑:在预习、美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五、总结存储,拓展延伸1、总结存储:这首诗作于一个特殊的年代──“十年动乱”期间,表现了在特有的政治环境下,中国有良知、正直的知识分子不屈服于压制,追求光明、自由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