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用韵

合集下载

上古音的韵部

上古音的韵部

通论(四)上古音的韵部上古,是指先秦两汉时期,主要指先秦时期。

韵部是古人从押韵的角度对韵母进行归纳提出的概念。

它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义。

上古的韵部指主要元音(韵腹)和韵尾,韵头和声调不计。

上古韵部主要是从以《诗经》为代表的先秦韵文中归纳出来的,所以有人也把上古韵部称为《诗经》的韵部。

一、研究上古韵部的材料和方法主要有两个:一是以《诗经》《楚辞》等先秦韵文为研究对象,采取系联的方法从中归纳出上古的韵部;一是以《说文解字》中的谐声字(形声字)为研究对象,通过谐声系统去印证《诗经》的分部并扩大每一部的归字。

1、《诗经》用韵的归纳《诗经》每一篇都是押韵的,所以对《诗经》的韵脚字进行系联归纳,就可以大致得到上古韵部的状况。

系联方法如下:絺(chi1)兮綌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诗邶风绿衣》彼何人斯,其为飘风。

胡不自北,胡不自南。

胡逝我梁,祗搅我心。

《诗小雅何人斯》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詩邶风燕燕》翩彼飞鸮,集于泮林。

食我桑葚,怀我好音。

憬彼淮夷,来献其琛。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詩鲁颂泮水》《绿衣》的韵脚字是“风”“心”,说明二字在上古属于同一韵部。

《何人斯》的韵脚字是“风”“南”“心”,可以证明“风”“心”押韵并非偶然,又说明“南”与“风”“心”在上古同部。

《燕燕》的韵脚字是“音”“南”“心”,其中也有“南”,可证“南”与“心”押韵亦非偶然,又说明“音”“南”“心”“风”上古同部。

以下类推。

这种归纳韵脚字的方法就叫系联法,又叫做“丝联绳引”。

上古的韵部就是使用这种方法归纳出来的。

具体步骤是,先用系联法将《诗经》韵脚字归纳为若干组,有多少组就说明上古有多少韵部,然后对《楚辞》等先秦韵文进行系联以验证《诗经》分部的正确性并扩大各部的归字。

2、谐声字的归纳通过《诗经》等先秦韵文归纳出来的古韵部是可信的,但是由于没有将韵脚字以外的字归纳进去,而韵脚字又很有限,所以这样的韵部含字太少。

诗经中的音韵美与韵味诵读

诗经中的音韵美与韵味诵读

诗经中的音韵美与韵味诵读引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记录了周朝和春秋时期的历史、风俗和情感。

除了内容丰富外,诗经还以其独特的音韵美和韵味诵读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深入探讨《诗经》中的音韵美及其对诵读的影响。

一、《诗经》中的音韵美1.音节和字音:根据现代汉语发展的规律,我们可以看出《诗经》中使用了许多在当时并未完全形成的音节,并且这些字音因为谐音效果而加强了整体的韵律美。

2.音律重复:《诗经》中常常出现类似于押韵和平仄等音律重复现象,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听觉美感,也使得整体节奏更加流畅。

3.典雅发声:《诗经》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来表达情感,其中对声音描写尤为细腻,使诗歌更加动人。

二、《诗经》的韵味诵读1.不同吟咏方式: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我们可以推测古代人在朗读《诗经》时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吟咏方式,如有并列念、按辔念等。

这些吟咏方式既增添了韵味,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

2.情感表达:《诗经》是古代中国人对生活和情感的真实记录,其内涵丰富多样。

通过适当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方式来表达情感,更能使读者对诗歌产生共鸣。

3.口传传承:在古代没有印刷术之前,《诗经》主要通过口头传统来流传。

口耳相传不仅保留了原始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同时也为后世学者提供了研究和还原其原始声音的依据。

结论《诗经》以其独特的音韵美和韵味诵读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具备着丰富的音韵美元素,并以情感表达、吟咏方式和口传传承等方式塑造了其独特的韵味。

通过学习和欣赏《诗经》中的音韵美与韵味诵读,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代文学的美妙,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

《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

《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
《诗经》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最早的文学作品,内容涉及宗教、农业、皇室、礼仪、乐律等,内容深入人心,是中国古代的精神、文化和思想的宝库。

《诗经》的音乐性极其突出,整本书用韵律形式构成,有大量的节奏和押韵,展现出诗人
的恢宏创作境界,使人的心灵得到升华和愉悦感受。

通常,古代歌诗传递歌唱者的主观心理,充满了诗歌本身的季节、风俗及人民婚姻、宗教心态。

此外,古代歌曲也贴近实际,
能够表达贴近人民生活的情节,以更深刻的形象引起读者的共鸣。

使人细品它,感受古诗词中蕴含的古代文化,把握古人眼中山、水、花、月、鹤等不变的自然美景。

《诗经》的美学意义在于它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中的美丽内涵,它的语言精致、运用灵
活多变,称之为“百科全书性”的文字。

古诗词的意义不仅在于表达歌者的感情,还包括丰
富多采的描绘、神秘的意境和张扬的态度等,它们甚至散发出一种诗意的韵味来,抒发人们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关注和热爱。

总之,《诗经》的音乐性和美学意义极其重要,它不仅体现出古人优美传统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标准,更深刻地反映出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梦想。

它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值得每个人努力挖掘和欣赏。

《诗经》通韵合韵说疑释

《诗经》通韵合韵说疑释

《诗经》通韵合韵说,是指《诗经》中的一些诗篇在押韵上存在相通或相合的现象。

这种说法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但也有一些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

质疑者认为,《诗经》中的押韵并不是完全相通或相合的,而是存在着一定的变化和差异。

他们认为,《诗经》中的押韵是根据当时的语音特点和诗歌创作的需要而进行的,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诗篇都采用了相同的押韵方式。

此外,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诗经》中的通韵合韵说并不是一种科学的押韵理论,而是后人为了方便记忆和理解而提出的一种假说。

他们认为,《诗经》中的押韵是复杂多样的,需要根据具体的诗篇进行分析和研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通韵合韵说。

总之,《诗经》通韵合韵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的诗篇进行分析和研究,不能一概而论。

诗经的韵部

诗经的韵部

诗经的韵部
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诗集,共收录了305篇古诗。

在诗经中,有许多不同的韵部,如平声、仄声等。

根据韵部的分类,诗经中的韵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平声韵部:平声韵部又称阳韵,是指发音时声带不震动的韵腹。

平声韵部的特点是声调平坦、音调较高。

在诗经中,平声韵部较为常见,如麻、车、牙等。

2. 仄声韵部:仄声韵部又称阴韵,是指发音时声带震动的韵腹。

仄声韵部的特点是声调起伏、音调较低。

在诗经中,仄声韵部也较为常见,如赭、屑、黠等。

3. 阳平声韵部:阳平声韵部是指声调平坦、音调较高且声带不震动的韵腹。

在诗经中,阳平声韵部的例子有钗、雷、灰等。

4. 阴平声韵部:阴平声韵部是指声调平坦、音调较低且声带震动的韵腹。

在诗经中,阴平声韵部的例子有芮、脂、微等。

在诗经中,这些不同的韵部被巧妙地运用,使诗歌在音韵上呈现出多样的变化,增加了诗歌的美感和抒情效果。

说明《诗经 魏风 硕鼠》第三章的韵例

说明《诗经 魏风 硕鼠》第三章的韵例

说明《诗经魏风硕鼠》第三章的韵

《诗经》的《魏风》是一首具有象征意义的诗歌,其中第三章《硕鼠》描述了一只硕大的老鼠如何吃掉所有的食物,最终因饥饿而死亡。

《硕鼠》这一章的韵例采用了“谷韵”,即将同音字放在一起形成韵律。

例如,第一行的“硕鼠”和第二行的“不知”、第三行的“如何”和第四行的“饥饿”都是谷韵。

另外,《硕鼠》这一章还使用了“平仄”的技巧,即在不同的韵脚上使用不同的声调。

例如,第一行的“硕鼠”和第二行的“不知”是平声,而第三行的“如何”和第四行的“饥饿”是仄声。

总的来说,《硕鼠》这一章的韵例利用了谷韵和平仄的技巧,使诗歌的语言更加优美,同时也为诗歌增添了深意。

古汉语音韵知识

古汉语音韵知识

古汉语音韵知识(上)汉语音节的特征韵母、韵韵部、韵目、韵脚、韵例关于诗体◦先秦:风(《诗经》)骚(《楚辞》)◦汉魏六朝:古诗◦唐以后:古体诗、近体诗◦诗的变体:词(诗余)、曲《诗经》的用韵韵例◦从韵在句中的位置来看,句尾韵是最普遍的形式。

若以代词或语气词收尾,韵脚往往在代词或语气词前面,可以看做句中韵,也有人把它看做变相的句尾韵。

◦从一章中所用韵的数量来看,可以分为一韵到底和换韵两类。

◦从韵脚相互的距离来看,大致可以分三种:句句押韵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另有一种常见的押韵方式,首句入韵,第三句以下才是奇句不押韵。

交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

韵部◦韵部是指押韵字的归类,互相押韵的字原则上属于同一韵部。

原则:先秦语音方法:系联。

第一,将诗经中可以押韵的字归并起来;第二,通过先秦形声字的谐声偏旁归并。

◦对“叶音说”的认识:起源于六朝时期,到宋朱熹全面用“叶音说”来解释诗经读来不押韵的现象。

叶音说的缺陷:为追求口语语音的押韵和谐,任意更改古诗韵,没有客观标准。

叶音说产生的原因:没有认识到古今语音的演变。

“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邻近韵通押。

非入声韵和入声韵通押。

韵母近似通押。

近体诗的格律——律诗字数:八句,每句五言或七言平仄◦古平声,在现代汉语里分化为阴平、阳平两个声调。

◦仄声包括三个古声调:上声、去声、入声。

入声字的判断:根据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特点。

◦普通话中b、d、g、j、zh、z六个声母的阳平字,都是古入声字。

◦普通话中读fa、fo的字,不论阴阳上去,都是古入声字。

◦普通话中d、t、n、l、z、c、s七个声母拼e韵母的,不论声调都是古入声字。

◦普通话中k、zh、ch、sh、r五个声母拼uo韵母的,不论声调都是古入声字。

◦普通话中b、p、m、d、t、n、l七个声母拼ie韵母的,除了“爹”字是古平声外,不论阴阳上去都是古入声字。

◦普通话中üe韵母字,除了“嗟、瘸、靴”三个字外,都是古入声字。

《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

《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



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一 方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长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央 。
蒹 葭 凄 凄 , 白 露 未 晞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湄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跻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坻 。
关雎
《诗经· 周南》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 的第一篇。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古人 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对它评价很高。
另意 一十 就分 雎 忧专 鸠 思一 在 不的 传 食水 说 ,鸟 中 憔, 是 悴其 一 而一 种 死死 情 。,
正字音
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站在水中的沙洲上。 兴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正是小伙子喜爱的配偶。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右寻找。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醒着睡着都把你追求。 交 追求的愿望难实现,我睡着醒着都把你思念。 夜长长相思不断,翻来覆去难成眠。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挑右选。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弹着琴瑟来亲近你。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右拔取。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敲着钟鼓使你快乐。


借 物 起 兴
它是描写男 子追求女子的一 首古老的情歌, 是一位男子对一 位女子的相似和 追求。感情质朴 纯真,语言朴素 优美,韵律和谐, 意境优美。

托物起兴:
“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 起着极大的作用。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 是为了渲染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 鸟儿的呼唤——“关关”,从听觉上触动了诗人 的情怀;随声望去——“在河之洲”,又从视觉 上引起诗人的遐思——那“窈窕淑女”真是自 己理想的伴侣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才能加以解释。在训诂学、文字学 上,对转理论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旁转:指上古三十部表中纵行相邻的韵 部之间,阴声与阴声、入声与入声、阳 声与阳声内部可以转化。 旁转的语音条件是:主要元音相近,韵 尾相同。


《诗经· 豳风· 七月》:“四月莠葽,五月 鸣蜩。”“蜩”本属幽部,与宵部的 “葽”字相押,这也只有用旁转的理论 才讲得通。 文字中的谐声中也有许多旁转现象,如 “牡”(侯部)从“土”得声(鱼部)。
《诗经》的用韵 上古韵部知识


韵语在上古非常发达 相传尧帝时的《击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何有于我哉? 注意区分“韵母”和“韵”
韵母、韵、韵部的概念




韵母:一个音节除声母、声调之外的其他组成 部分,由韵头、韵腹和韵尾组成。 韵头又叫介音,由元音充当,普通话根据韵头 的不同,又分为开、齐、合、撮四呼。 韵尾可以是元音,也可以是辅音,韵头和韵尾 不是一个韵母的必要成分。 韵腹是韵母不可缺少的成分,由元音充当,又 叫主要元音。



《诗经》时代是二十九部,战国三十部。 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无尾的韵叫做阴声韵。 阳声韵:以鼻音收尾的韵叫做阳声韵。 入声韵:以p、d、k塞音收尾的韵叫做入声韵。 如立、栗、力三字,广州话分别读p2、 2、2,它们在上古分别属辑部、质 部、职部。 阴阳入三声相配的一组韵它们的主元音相同。




5、只字脚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鄘风· 柏舟》)(真 部) 6、思字脚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用矣,不可方思。 (《周南·汉广》)(幽部、阳部)



7、止字脚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薇、归:微部;作、莫:铎部)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柔、忧:幽部)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刚、阳:阳部)(《小雅· 采薇》)
△ ○ ○
3、韻腳的距離 有①句句押韻,②隔句押韻 或③交韻三種。如: ①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説懌女美。 △ △ ○ ○ ②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 △ ③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 △ ○ △ 貽。 ○

(二)《诗经》的韵部



1、韵部 2、叶音说 协句 《邶风燕燕》:“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 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飞、归:微部;音、南、心:侵部) 梁末沈重《毛诗音》“南”:“协句,宜乃林 反”。
(三)、归纳《诗经》韵部的方法




《关雎》第三章叶:“得、服、侧” 《伐檀》第二章叶:“辐、侧、直、 亿、、食” 《柏舟》第二章叶:“侧、特、慝” 《硕鼠》第二章叶:“麦、德、国、直、 直” 这样串联的结果就将《诗经》中互相押 韵的字归纳为一个大的韵类。
《诗经》韵部名称的由来


职部第二 《广韵》职德;又少数屋韵字。 觉部第五 《广韵》沃;又屋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觉三 分之一,少数锡韵字。 屋部第九 《广韵》烛;又屋之半,觉三 分之一。

旁对转:指通过旁转然后再对转的语音 变化现象。如“柔”与“弱”同源,它 们的声母相同(日母),韵相近,“柔” 属幽部,“弱”属药部,幽、药旁对转。

8、兮字脚 9、猗字脚
(一)《詩經》的韻例
1、韻的位置 以句尾韻為主。如: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 △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 △ 2、韻數 有一韻到底,也有換韻的。如: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説懌女美。
1、之字脚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周南· 关雎》)(幽部)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召南· 野有死麕》)(麕、春:文部;包、 诱:幽部) 2、我字脚 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 谪我。(《邶风·北门》)(锡部)

3、矣字脚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周南· 卷耳》)(鱼部) 4、也字脚 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邶风·旄丘)(处、与:鱼部;久、以:之 部) 《鄘风· 墙有茨》


研究上古韵部两大主要材料:《诗经》 用韵和谐声系统。 还可以依据先秦别的诗歌和散文中的韵 文。
古韵三十部

阴声 入声 阳声 排列规律说明: 1之 2职 3蒸 一、三大直行按韵尾情况排列, 从左至右依次是阴声韵、入声韵、 阳声韵。 4幽 5觉 6冬 二、同一横排的韵主要元音相同, 7宵 8药 韵尾不同; 9侯 10屋 11东 三、同一竖行相邻两韵的主要元 音相近; 12鱼a 13铎a 14阳a 四、无韵尾的阴声韵,所对应的 15支e 16锡e 17耕e 入声韵都是以-k收尾地,所对应 18脂 19质e 20真e 的阳声韵都是以- 收尾的;韵尾 是-的阴声韵部,与之对应的入 n 21微 22物 23文 声韵都是以- 收尾的,而与之对 应的阳声韵都是以-收尾。以n m为韵尾的阳声韵部,所对应的 24歌 25月 26元 入声韵都是以-p收尾的。 n 27缉p 28侵эm 29葉p 30谈 m
《诗经》的韵例



韵例:关于用韵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韵, 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 《诗经》的用韵,有两大特点: 1、韵式多种多样。 2、韵密。 一、从韵在句中的位置来看,句尾韵是 最普遍的形式。
虚字脚


《诗经》里有不少的诗句以虚字收尾, 句末的虚字前面的那个字是韵脚。 这种虚字脚构成了“富韵”。 句尾的虚字常用的有“之”、“我”、 “矣”、“也”、“只”、“思”、 “止”、“兮”、“猗”等等。


“古人韵缓”说 陆德明:“今谓古人韵缓,不烦改字”。 宋代吴棫全面推行“叶音”说和“古人 韵缓”说。 朱熹《诗集传》全面采用“叶音”说来 说明《诗经》的用韵。


明代陈第反对“叶音”说。 《毛诗古音考》:“时有古今,地有南 北,字有变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 至。” 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来看“叶音说”。


韵:韵基(韵腹加韵尾又叫韵基)、声 调也相同的字组成的一个部类,每一个 部类就组成一个韵。一个韵里可能有几 个韵母,也可能只有一个韵母。 韵部:韵基相同(即韵腹和韵尾相同) 而声调不同的字归为一类,叫做一个韵 部。


韵类:韵母完全相同(即韵头、韵腹、 韵尾都相同)、声调也相同的汉字归为 一类,每一类就叫一个韵类。 从这一组概念所涵盖的范围来看,它们 之间有这样的关系:韵部>韵>韵母> 韵类


对转的理论首先是戴震提出的,孔广森 加以确立,后来章炳麟又发展了它。 对转:上古韵同一类中的阴声、入声、 阳声可以互相转化。如入声、阳声丢掉 韵尾变成阴声,阴声获得鼻韵尾而变成 阳声等等。这一语音转化的现象,音韵 学上叫做“阴阳对转”或“阴阳入对 转”,简称“对转”。

对转的语音条件在于韵腹(主要元音) 必须要相同。例如上面三十部表第九类: 歌ai、 月 at、 元an 主要元音相同,仅韵尾不同 ,故语音相近, 在《诗经》里有押韵的可能。《小雅· 隰 桑》:“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 子,其乐如何?”“难”(元部),与 “阿”、“何”(歌)押韵,这只有用 对转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