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用韵
诗经艺术手法

诗经艺术手法《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11篇,其中包含着丰富的艺术手法。
以下是《诗经》艺术手法的详细介绍:1.赋、比、兴:《诗经》中广泛运用了赋、比、兴手法。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比喻,兴则是寄托或象征。
这些手法使得诗歌在表达情感和意境上更加生动、形象。
2.押韵:押韵是《诗经》中最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每首诗都有一至数个韵脚,通过押韵使得诗歌具有音乐美和节奏感。
3.叠字:叠字是指将一个字或词重复使用,以达到强调或表现情感的效果。
《诗经》中大量使用了叠字,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4.用典:用典是指在诗歌中引用历史、神话、传说等典故,以增强诗歌的内涵和表现力。
5.排偶:排偶是指将句子按照音节或字数对称排列,以形成一种形式整齐、气势连贯的氛围。
《诗经》中大量使用了排偶手法。
6.双关:双关是指利用同音或近音词的特性,使一个词或一句话在特定语境下具有双重意义。
7.起兴:起兴是指在诗歌开头或中间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引出主题或情感表达。
这种手法常与比、兴手法结合使用。
8.描述性语言:在《诗经》中,描述性语言也是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诗人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将景物、人物和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9.叠句:叠句是指将一个句子重复使用,以达到突出主题或情感的效果。
这种手法常与排偶、起兴等手法结合使用。
10.对比:对比是指将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情感进行对比描写,以突出其差异性和矛盾性。
《诗经》中大量使用了对比手法。
这些艺术手法在《诗经》中的运用,使得诗歌在表达情感、描绘景物、塑造人物等方面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同时也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诗经韵例分析

诗经韵例分析参考资料:"古代汉语"王力主编"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韵部:鸠、洲、逑,幽部。
句尾韵,一韵到底,首句入韵而后偶句押韵。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韵部:流、求,幽部。
句中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韵部:得、服、侧,职部。
句尾韵,一韵到底,首句入韵而后偶句押韵。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韵部:采、友,之部。
句中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韵部:芼,宵部;乐,药部。
句中韵,换韵,宵药合韵,隔句押韵。
〕参差,双声联绵词;窈窕,叠韵连绵词;辗转,双声叠韵连绵词"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韵部:筐、行,阳部。
句尾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陟彼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韵部:嵬、隤、罍、怀,微部。
句尾韵,一韵到底,句句押韵〕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韵部:冈、黄、觥、伤,阳部。
句尾韵,一韵到底,句句押韵〕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韵部:砠、瘏、痡,鱼部。
句中韵,一韵到底,句句押韵〕嵬、虺隤,叠韵连绵词;玄黄,双声连绵词"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韵部:华、家,鱼部。
句尾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韵部:实,室,质部。
句尾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韵部:蓁、人,真部。
句尾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韵部:采、友,之部。
句中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韵部:掇、捋,月部。
句中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谈《诗经》的用韵

2019年第08期作者简介:司胲锐(1979-),女,山东滕州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收稿日期:2019年6月5日。
《诗经》305篇都是合乐的歌词。
孔子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司马迁《史记》也说:“《诗》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合乐,要有和谐的音节。
除《周颂》中有7篇诗无韵,其余298篇诗有韵,占98%。
所以我们说《诗经》是有韵律的。
我们现在读《诗经》,觉得有许多地方不合撤押韵,这是因为语言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语法、词汇、语音有了很多变化。
我们用现代汉语语音去读2500年前的古诗,自然难免有佶屈聱牙之处。
明·陈弟《毛诗古音考序》说:士人篇章,必有音节,田野俚曲。
亦各谐声。
岂以古人之诗而独无韵乎?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草,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故以今之音读古之作,不免乖刺而不入。
他认为“魏晋之世,古音颇存,至隋唐澌尽”他把语言看作是历史发展的渐变过程,其中有继承、有发展,看成一些基本词汇和语法保留了下来,语音虽有较大变化,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沿用了古音体系。
清・江永《古韵标准例言》说:“三百篇者古音之丛,亦百世用韵之准。
稽其入韵之字,凡千九百有奇;同今音者十七,异今音者十三。
”江永用《诗经》中八韵的字十分之七今音与古音相同,十分之三今音和古音不同。
宋代离《诗经》时代将近两千年,宋人不懂得古今音韵变化这个道理,以为《诗经》大多数地方是和谐押韵的,少数地方不和谐,只要把这些不合辙的字改换读法,就可以和谐押韵,于是他们创造了“叶音”说(叶xié,同协)即把不和谐的字临时改读某音,以求合撒。
朱熹就是“叶音”说的代表。
(见朱熹《诗集传》他著《诗集传》和《楚辞集注》,都采用这个办法给某些字标音。
王力《诗经韵读》曾经具体地列举《诗集传》中所注叶音的错误,如《召南・行路》二、三章:“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牖?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朱熹在第一个“家”字注“叶音谷”,在第二个“家”字注“叶各空仅(即音公)”。
七、诗经的用韵

《诗经》的用韵《诗经》常见的韵例,韵脚,如韵、韵脚、韵部、阴声韵、阳声韵和入声韵、韵转、叶韵等等,《诗经》三十韵部的排列原则及各韵部之间的关系,先秦古韵的三十部表。
【重点及难点】:韵和韵母、先秦古韵的三十部表、韵转汉语诗歌从一开始就是有韵的。
《诗经》属于古风,[1[1]]不讲究平仄对仗,句式句数自由,但有押韵。
《诗经》305篇,除了《周颂》有8篇诗无韵以外,[2[2]]其余297篇篇篇有韵。
要想了解诗歌的内容,必须要了解它是怎样用韵的。
[3[3]]本节主要探讨《诗经》的韵例及其韵部。
一、基本概念谈到韵例和韵部,首先就必须把韵和韵母分别开来。
因为韵例和韵部都是韵的问题,而不是韵母的问题。
(一)韵母:指一个音节中声母以外的部分,包括韵头、韵腹和韵尾。
韵头:指韵腹之前的高元音或半元音,因常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故又称介音或介母。
现代汉语的韵头有[i][u][y]三个,中古汉语的韵头只有[i][u]两个,[y]韵头直到在明代才开始出现。
韵腹:指韵母的主要元音。
中古汉语的韵腹比现代汉语复杂,有些韵腹的差别很小,例如[a]与[ɑ]等。
中古汉语的韵母比现代汉语多得多,韵腹复杂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韵尾:韵腹后面的收尾音叫做韵尾,包括母音韵尾和辅音韵尾(鼻辅音或口辅音)两类。
中古汉语的韵尾也比现代汉语复杂,主要表现在辅音韵尾上。
除了[n][?]外,还有[m][p][t][k]四个。
如liang中之iang为韵母,i为韵头,a为韵腹,ng为韵尾。
(二)韵:即韵母中的韵腹和韵尾。
押韵时,有无韵头或韵头是否相同不论。
如《氓》的“怨、岸、宴”等字,韵母分别为üan、an、ian,并不一样,但韵是相同的。
又如《伐檀》中的檀tán、干gān、涟lián、廛chán、貆huán、餐cān,韵头不同,也是可以互相押韵的。
互相押韵的字多放在同样的位置上,这就构成了诗韵。
韵脚:汉语诗韵一般是放在句尾的,所以习惯上叫做韵脚。
03《诗经》的用韵

(二)异体字(《说文》叫“重文”。异体字音义完全相同): 《说文》:“蜦,蛇属。……蜧,蜦或从戾。” 蜧(lì阴·微)—蜦(lún阳·文) (三)读若(“读若”是上古的一种注音方法,即用一个音同音近 的字给一个汉字注音): 《说文》:“莙,……读若威。” 莙(jūn阳·文)—威(阴·微) (四)通假(“异文”或者是同义词,或者是通假字,而通假的条 件就是音同或音近): 《尚书·皋陶谟》“日严祗zhī敬六德,亮采有邦”,《史记·夏本纪》 写作“日严振敬六德,亮采有国”。“国”与“邦”同义,“振” 为“祗”的通假字。 《礼记·内则》:“祗见孺子。”汉·郑玄注:“祗或作振。” 祗(阴·之)—振(阳·蒸) (五)训诂(音近义通,故义通之字往往音近): P686阔(入·月)—P686宽(阳·元) P680秃(入·屋)—P681童 (阳·东) P680口(阴·侯)—P681孔(阳·东)
反切上字:余、馀、予、夷、以、羊、弋、翼、 与、营、移、悦 —— 喻四。
曾运乾分析喻三、喻四两类字在上古的读法是不 同的——喻三隶匣,喻四归定。
1、喻三隶匣 l 《韩非子》:“自营为厶。”《说文》引作“自环为厶。” 营(于倾切)——环(户关切,匣纽) l 《诗·齐风·还》:“子之还兮。”《汉书·地理志》引作“子之营 兮。” 还(户关切,匣纽)——营(于倾切) l 《老子》:“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注:“营魄,魂魄也。” 营(于倾切)——魂(户昆切,匣纽) l 《左传·襄21年》“陈孔奂”,《公羊传》作“陈孔瑗”。 2、喻四归定 l 《管子·戒》“易牙”,《大戴记·保傅》、《论衡·谴告》都作“狄 牙”。 易(羊义切)——狄(徒历切,定纽) l 《诗》:“山有枢,他人是愉。”郑笺:“愉,读曰偷。” 愉(以主切)——偷(他侯切,透纽) l 《书·洛诰》“史迭”,《逸周书·去殷》作“史逸”。 迭(徒结切,定纽)——逸(夷质切
诗经的韵部

诗经的韵部
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诗集,共收录了305篇古诗。
在诗经中,有许多不同的韵部,如平声、仄声等。
根据韵部的分类,诗经中的韵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平声韵部:平声韵部又称阳韵,是指发音时声带不震动的韵腹。
平声韵部的特点是声调平坦、音调较高。
在诗经中,平声韵部较为常见,如麻、车、牙等。
2. 仄声韵部:仄声韵部又称阴韵,是指发音时声带震动的韵腹。
仄声韵部的特点是声调起伏、音调较低。
在诗经中,仄声韵部也较为常见,如赭、屑、黠等。
3. 阳平声韵部:阳平声韵部是指声调平坦、音调较高且声带不震动的韵腹。
在诗经中,阳平声韵部的例子有钗、雷、灰等。
4. 阴平声韵部:阴平声韵部是指声调平坦、音调较低且声带震动的韵腹。
在诗经中,阴平声韵部的例子有芮、脂、微等。
在诗经中,这些不同的韵部被巧妙地运用,使诗歌在音韵上呈现出多样的变化,增加了诗歌的美感和抒情效果。
《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

《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中国和外国古代的诗歌,差不多都有一定的格律;用韵是构成诗歌格律的主要手段之一。
汉族人民的诗歌从一开始就是有韵的。
《诗经》三百零五篇中只有七篇没有韵,这七篇都在祭祀诗里(《周颂》《商颂》)。
至於国风、《小雅》和《大雅》,就没有一篇是没有韵的。
要彻底了解诗歌的内容,必须了解它的格律,当然也就要了解它怎样用韵。
在本节里,我们主要谈两点。
第一是《诗经》的韵例,第二是《诗经》的韵部。
谈到韵例和韵部,首先就必须把韵和韵母分别开来。
因为韵例和韵部都是韵的问题,而不是韵母的问题。
韵母是指韵头、主要元音和韵尾,而韵则只指主要元音和韵尾(如果有韵尾的话)。
韵头不同的字如檀tán干gān涟lián廛chán貆huán 餐cān是可以互相押韵的。
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
汉语诗韵一般是放在句尾的,习惯上叫做韵脚。
(一)《诗经》的韵例韵例就是关於用韵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
我们举几首诗作例子来说明《诗经》的韵例。
字的下面加△号、○号、*号的都是韵脚。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关雎)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祮△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周南?芣苢)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邶风?静女)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
诗经用韵的特点

诗经用韵的特点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一,它是我们了解先民文化、精神风貌的重要资料之一、《诗经》中的诗歌,除了文字意义的表达,还
有一种很重要的表现形式,韵。
首先,诗经中的韵律严谨,分为平仄和韵脚两方面。
平仄是音律上分
为声调平和声调仄两种,平声指声音发出时音调持续稳定,仄声指声音发
出时音调上扬或下降。
而韵脚则是韵母中的同音字,例如:“庾须”和
“牛羝”。
在诗经中,每个篇章都有自己的平仄和韵脚规律,这种规律紧
凑有力,使诗歌既富于音乐性,又具有韵律优美的特点。
此外,韵脚的应用,也使诗歌的语言更加精练。
“黄鸟黄鸟,无集于穀;誓告于公,无不可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好
34
• (三)雙聲疊韻構詞法 • 1、双声叠韵聯綿詞。 • 以形容詞居多:
(1)雙聲:
• 參cēn差cī、 踟chí躕chú、 栗lì烈liè、 觱bì發bo、 繽bīn紛fēn、侘chà傺chì (失意而神情恍惚的样子)、
• 突tū(定)梯tī(圆滑貌)(透)、
• 猶yóu豫yù(疑)、便pián(並)嬖bì(幫) (君主左右受宠幸的小臣)
诗经的用韵
大家好
一、《詩經》的韻例
(一)幾種詩體
1古體詩
就是 “古風”。它產生最早,形式多變,沒 有規則的限制,比較自由。主要指汉魏六朝时的诗。
2舊體詩、近體詩、今體詩
萌芽与南朝齐梁时代,形成于唐朝初年的具有 严谨格律的诗体。都是指“格律詩”而言,主要分 五絕、七絕、五律、七律、排律等。
3詩餘
指“詞”而言,有長調、小令、慢、引等不同 格式,用“詞牌”作為格式的標誌。
(2)從一章所用韻數來看,可分一韻到底和換 韻兩類。
以《静女》为例:
第一章“姝”“隅”“躇”押韵,押侯韵, 是一韵到底。
第二章“孌”“管”押韵,押元部。 “炜”,是微部,“美”是脂部。 “微”“脂” 合韵,而且中间换一次韵。
大家好
13
• (3)從韻腳的距離看,可分三種:
• A.句句押韻
如《静女》二章:
大家好
25
从文学创作角度说,双声叠韵被广泛地 应用到诗文创作中去,可以使语言富有节奏 感,读起来音韵铿锵。《诗经》大量使用双 声叠韵词
从语言研究角度说,今天还可以利用双声 叠韵关系,在甲方言区具有双声叠韵关系的 字,在乙方言区未必就有这种关系。双声叠 韵要以当时当地的语音为准,判定上古字音 相同相近,自然要以上古音为准。
大家好
22
王力先秦古韵三十部
大家好
23
三、雙聲疊韻和古音通假
雙聲疊韻
1.古音:(1)古代漢語語音。 (2)專指上古(周秦兩漢)音。
2.今音:(1)現代漢語語音。 (2)專指《切韻》為代表的中古音。 (3)專指現代漢語普通話語音。
3.音類:聲母、韻母和聲調的類別。 4.音值:聲母、韻母和聲調的實際讀法。 5.字母(1)拼音文字或注音符號的最小的書寫符號。
•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職部)
• 现代音 推测古音 结论
• 得 de
பைடு நூலகம்
• 服 fu e/u/? -ek
• 侧 ce
大家好
18
• 坎坎伐輻兮,置之河之側兮,河水清且直 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不狩不 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兮?彼君子兮,不素 食兮!(職部)《伐檀》
•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 德。 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 得我直?(鼠女女,魚部)(麥德國國直, 職部)《硕鼠》
大家好
19
• 1、主要採用系聯法:
• 所利用的材料,主要是《詩經》韻字和 《說文解字》的諧聲偏旁,兼及先秦兩漢 韻文、重文、異文、通假、讀若、音訓等。
• 其基本方法是首先系聯《詩經》韻字,歸 納韻部。然後根據諧聲關係,擴大韻部範 圍,如此推衍,可得到完整的古韻系統, 並將漢字分別歸入各韻部。
大家好
20
• 2.研究者:
• 宋代吳棫著《韻補 》,開始探求古韻面貌。
• 明代陳第著《毛詩古音考》等書,考訂古音, 徹底廓清唐宋人以今音改讀古韻的“叶韻” 說的謬誤,提出了古今音異的觀點。
• 清代顧炎武著《音學五書》,分古韻為10部。
• 江永著有《古韻標準》,分古韻為13部
• 段玉裁著有《六書音韻表 》,分古韻為6類 17部
大家好
7
《柏舟》
•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兩髦, 實維我儀。之死矢靡它。(歌部) 母也天只,不諒人只!(真部) 泛彼柏舟,在彼河側。髧彼兩髦, 實維我特。之死矢靡慝。(職部) 母也天只,不諒人只!(真部)
大家好
8
伐檀
•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 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 獵,胡瞻爾庭有縣獾兮?彼君子兮,不素 餐兮!(元部)
• 2、中古的韻:《廣韻》206韻,韵腹、 韵尾相同,區別聲調,而不区别韵头。
大家好
33
• 《廣韻》的產生 :
• 北宋初年,陳彭年、丘雍等人奉皇帝的詔令 據《切韻》及唐人的增訂本對《切韻》進 行了修訂。修訂本于真宗景德四年(西元 1007年)完成,于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西元 1008年)改名為《大宋重修廣韻》,簡稱 《廣韻》。這是第一部官修性質的韻書,是 《切韻》最重要的增訂本。
大家好
27
(一)雙聲 • 1、定义:即兩個字的聲母相同。 • 2、古代的聲母:
• 三十六字母:中国传统音韵学的概念。 表示中古聲母系統的36個代表字。唐末 守溫和尚原定30字母,宋人又增益6母而 成36字母。36字母反映的是唐宋時代共 同語標準音的聲母系統。
大家好
28
• 傳統的三十六字母與上古三十二聲母: (红色部分爲中古聲母)
大家好
21
• 清戴震著有《聲韻考》及《聲類表》,分古 韻為9類25部
• 孔廣森著有《 詩聲類》,分古韻為18部, • 王念孫分古韻為21部 • 江有誥也分古韻為21部。 • 章炳麟分古韻為23部,晚年又主張冬侵合為
一部,為22部 • 黃侃分古韻為28部。 • 現代學者王力,主張脂微分部,确定周代
《诗经》韵29部,战国楚辞韵30部 。
•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杜甫)
大家好
4
(三)《詩經》的格律
• 1、韻例:即關於用韻的格律:也就 是關於什麽地方用韻,什麽地方不用, 怎樣用韻的一些規則。
• 2、《詩經》的韻例 • 韵母:韵头+主要元音+韵尾 • 韵:主要元音+(韵尾)
大家好
5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之部)
大家好
2
• (二)格律要素: • 1平仄 •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句)
• 構成七言律詩的其中一個標準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2、押韻
大家好
3
• 3、對仗
• 對仗的要求,相對的兩句必須句式相 同,詞性一致,平仄根據體裁不同也 要符合各自的規律。
•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
遍的形式。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踯躇。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大家好
11
b.另有句中韻,主要是因爲句尾是代詞 或語氣詞。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 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 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大家好
12
妻妾(清)、肯kěn綮qìng(溪)
• (2)涕tì泗sì、經營、貪婪、剛強
大家好
38
古音通假
• 古音通假:就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 面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
• 一、本有其字的假借:
• 本有其字,而人们在书写时写了一个 音同音的字。
• “剥”字的本义是剥开,假借为“击”,《诗 经·豳风·七月》:“八月剥枣。”
yī威wēi(虫名)(影) • (2)疊韻: • 崔cuī嵬wéi、芣fú苢yǐ、 • 倉cānɡ庚ɡēnɡ、蠨xiāo蛸xiāo、 • 薜bì荔lì、鎡zī基jī(農具名)
大家好
37
• 2、也有不是聯綿詞而有雙聲疊韻關 系的合成词。
• (1)玄xuán黃huánɡ(匣)、 • 說yuè懌yì(疑)、灑埽、 • 饑(見)饉(群)、親戚(清)、
大家好
26
从语音角度研究复音词的构成。判定 上古字音相同相近,对研究先秦双音词也 有要重要作用——双声叠韵和上古汉语构 词法有密切关系。
先秦汉语中的单音节词占绝大多数, 但也有一些双音词。那时的双音词有一种 特殊的构词法,即双音词的两个字存在双 声叠韵关系。古人称双音节单纯词为联绵 字(联绵词),在联绵字中百分之九十以 上都有双声叠韵关系。
大家好
35
• (2)疊韻: • 窈yǎo窕tiǎo、虺huī隤tuí、 • 窈yǎo糾jiǎo、夭yāo紹shào、 • 懮yǒu受shòu(形容步态优美)、 • 須臾、嬋chán媛yuán、觳hú觫sù
• (3)雙聲兼疊韻:輾zhǎn轉zhuǎn
大家好
36
• 也有名詞: • (1)雙聲: • 蝃dì蝀dōnɡ、蒹jiān葭jiā(見)、伊
•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 德。 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 得我直?(鼠女女,魚部)(麥德國國直, 職部)
•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 勞。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 之永號!(苗勞郊郊號,宵部)
大家好
10
總結: (1)從韻的位置看: a.从韵在句中的位置看,句尾韵是最普
大家好
15
C.交韻: 一般是奇句與奇句押,偶句與偶句押。
• 如《静女》第三章: 自牧归荑, —奇句,韵脚是“荑” 洵美且异。 —偶句,韵脚是“异” 匪女之为美,—奇句,韵脚是“美” 美人之貽。 —偶句,韵脚是“貽”
“荑” “美”属于脂部—奇句相押。 “异”是职部, “貽”是之部。职、之合韵—偶句
相押。
• 喉音:影 晓 匣 • 喉音:晓 匣 影 喻(古读营如环,羽如扈)
• 牙音:见 溪 群 疑 • 牙音:见 溪 群 疑
• 舌音:端 透 定 泥 余(古读余如荼,渝如偷) • 舌头:端 透 定 泥 • 舌上:知 徹 澄 娘(大家章好 太炎:娘日归泥) 29
• 半舌:来 • 半舌:来
• 齿音:精 清 从 心 邪 • 齿头:精 清 从 心 邪
• 坎坎伐輻兮,置之河之側兮,河水清且直 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不狩不 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兮?彼君子兮,不素 食兮!(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