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纱机、并条机的传动精编版

合集下载

《现代纺纱技术》教学大纲.doc

《现代纺纱技术》教学大纲.doc

《现代纺纱技术》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1102总学时:96 学分6适用专业:现代纺织技术课程负责人:某某修订日期2008. 1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性质《现代纺纱技术》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本课程前导课程是《纺织纤维与产品》,后续课程是《纺织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岗位综合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

本课程紧紧围绕学生毕业后从事纺纱原料选配、生产工艺设计、设备维护、运转与操作管理、生产调度、质量检验等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专业知识的联系,着重培养学生原料选配、纺纱设备实际运用、纺纱工艺分析与配置、质量控制等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综合职业素质。

♦教学目标1.能根据纱线产品选配原料。

2.能进行纺纱工艺分析、计算和配置。

3.能进行半制品、成品的质量检测和分析,提出工艺改进措施。

4.具有灵活处理好产量、质量及消耗等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质。

二、课程要求达到的专业技能(表1)表1《现代纺纱技术》要求达到的专业技术能力三、课程内容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表2)本课程内容由九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包含若干个教学模块,职业技能训练采用“模拟职业岗位角色”。

各项目工作任务和相应模块的教学内容见表2。

表2课程内容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3)《棉纺工艺学(第二版)》顾菊英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4)《棉纺手册》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五、考核标准与方法K考核内容: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应用2、考核形式: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3、成绩评定方法:采用百分制,过程性考核占50%,期末考试占50%,课程成绩评定依据见表5。

4、过程性考核内容及评定标准(1 )职业道德:占20%考核内容:包括尊敬师长,遵纪守时,学习态度认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

平时积极主动,勤奋踏实,注意团结协作等。

(2)课堂交流讨论:占20%考核内容:包括语言表达、思路是否清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3)任务完成报告:占30%考核内容:根据提交的任务完成报告的质量,考核报告内容是否完整、规范;概念是否清晰、获取信息以及归纳整理的能力。

麻纺工艺设计

麻纺工艺设计

第三章 麻纺系统与工艺麻类品种很多,麻类品种很多,作为服装面料纤维,主要是苎麻和亚麻,其中苎麻批量最大,在此主要介绍苎麻和亚麻的纺纱系统和各工序的作用。

第一节 苎麻纺纱系统与工艺本节主要掌握苎麻纺纱系统。

一、苎麻长麻纺系统精干麻→准备→堆仓→扯麻→梳麻→预并I——→预并II→精梳→ 梳前准备 精梳前准备{ } →并条I→并条II→并条III→并条IV→头粗→二粗精后并条(单程粗纱)→细纱二、苎麻短麻纺系统1.棉系统棉→A002→ A006c → A034→ A036→ A092→ A076 → 短麻 抓棉机 混棉 六辊开棉 豪猪开棉 双箱给棉 成卷→A186→A272(并条)→A456A→A513梳棉 二~三道 粗纱 细纱2 中长纺系统棉→A272C →A006C →A036C →A092A →A076C →A186M → 段麻→A272E (二 道)→A456MA →A513MA3 紬丝纺绵→A013(混棉给棉)→A036 →A092→A076→BC272B(两联梳毛 落麻麻条预并 条条预并 机)→BC584(精纺机)一、苎麻长麻纺工艺本节重点掌握长麻纺主要工序的工艺参数。

(一)苎麻原料属荨麻科苎麻属,多年草本。

有50多种,我国约有10多种,产量占90%以上。

产区:长江,华南,黄河。

1 苎麻原麻中70%为纤维素,30%为胶质,脱胶后为精干麻。

2 苎麻一年3收。

头、二、三麻,产量由大渐小,细度由细渐粗。

3 甲类麻:1800支以上;乙类麻:1800支以下4 外观分等:一、二、三等长度分级:≥130为一级;≥90为二级;≥50为三级。

5 精干麻——有内在品质和外观品质要求线密度、束强、长度、回潮、含胶、含油、白度、色泽、气味、手感、疵点。

分为普、优、特。

6 纺低支纱16N以下,选纤维细度1000N~1400N中支纱46N以下,选纤维细度1400N~1600N高支纱50N以上,选纤维细度1800N以上。

精梳准备工序并条机的牵伸分配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精梳准备工序并条机的牵伸分配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精梳准备工序并条机的牵伸分配对成纱质量的影响任家智;吴冬娜;李李;张一风【摘要】纺纱过程中纤维伸直度对成纱质量有直接影响,当纤维伸直度较差时,在牵伸过程中产生的移距偏差较大,易产生粗节、细节及棉结,使成纱质量恶化.针对精梳准备工序的并条——条并卷工艺路线,根据弯钩纤维的伸直理论,从提高前弯钩纤维的伸直效果出发,分析探讨了并条机适宜采用的后牵伸区牵伸倍数、主牵伸区牵伸倍数及总牵伸倍数,并在精梳准备工序的并条机上进行了不同并合数及牵伸分配的纺纱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精梳准备工序的并条机上采用较大的后区牵伸倍数、较小的主区牵伸倍数及较小的并合数,有利于提高弯钩纤维的伸直效果及成纱质量.【期刊名称】《中原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25)003【总页数】4页(P26-28,74)【关键词】精梳准备;弯钩纤维;伸直效果;牵伸工艺;成纱质量【作者】任家智;吴冬娜;李李;张一风【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纺织学院,郑州450007;中原工学院河南省纺织服装协同创新中心,郑州450007;中原工学院纺织学院,郑州450007;中原工学院纺织学院,郑州450007;中原工学院纺织学院,郑州450007;中原工学院河南省纺织服装协同创新中心,郑州4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3.22+5牵伸过程中纤维伸直度对成纱均匀度有直接影响,当纤维伸直度较差时,在牵伸过程中产生的移距偏差较大,易产生粗节、细节及棉结,使成纱条干恶化[1-3]。

精梳准备工序的任务是生产结构良好的精梳小卷供精梳机加工。

为了提高精梳及成纱质量,不但要求精梳小卷有良好的纵向、横向均匀度,还要求精梳小卷中的纤维要充分地伸直、分离及平行。

传统的精梳准备工艺是以提高精梳小卷的纵向均匀度为目标进行工艺参数设计的,而对提高精梳小卷中的纤维伸直度重视不够。

本文以并条——条并卷工艺路线为例,以提高精梳小卷中的纤维伸直度及成纱质量为出发点,研究精梳准备的牵伸工艺对精梳质量及成纱质量的影响,并进行理论分析。

(1)--纺纱原理期末试卷1

(1)--纺纱原理期末试卷1

江南大学考
考试形式开卷( )、闭卷( √)
1
试卷专用纸
江南大学考2、纺纱原料的混合方法及应用
3、清梳联的工艺特点
4、摩擦力界的合理布置
2
试卷专用纸
江南大学考
3
试卷专用纸
江南大学考克/5米,计算输出棉条的定量(5分)。

4
试卷专用纸

江南大学考
1
试卷专用纸
江南大学考2、纺纱原料的混合方法及应用
答:(1)棉包混合:适用于纯棉纺纱、纯化纤纺纱、化纤混纺纱。

(2)条子混合:适用于棉与化纤混纺。

(3)称重混合:适用于混比要求较高的化纤混纺。

3、清梳联的工艺特点
答:有利于发挥梳理、除杂等效能,提高生条质量,降低短绒率。

避免退卷时粘层和换卷时接头不良引起的梳棉喂棉不匀。

消除破卷和换卷撕出的回花,减少回花量,避免了对原料的重复处理。

不需储备棉卷,可节省占地。

缩短了流程,有利于生产的自动化、连续化。

4、摩擦力界的合理布置
答:要求:形成较合理的纤维变速点分布
特点:后钳口的摩擦力界较大的扩展幅度
前钳口摩擦力界具有较高的强度分布集中
2
试卷专用纸
江南大学考
3
试卷专用纸
江南大学考
4
试卷专用纸
1)
67
59
54
×
×
×
×
=
B
FC
E。

纺纱原理与设备的并条工序(五)

纺纱原理与设备的并条工序(五)

快速纤维从慢速纤维中抽出,后端受慢 速纤维的摩擦而伸直;慢速纤维前端受快 速纤维的摩擦也有伸直机会,但慢速纤维 的数量比快速纤维多,所以牵伸时后弯钩 易于消除,且E越大,后弯钩的伸直越好, 但前弯钩的伸直越差。
(三)纤维伸直过程的延续时间
变速点或然率最大位置R’:纤
维变速的最大可能位置。 变速开始:主体(弯钩)的中 点到达R’时,主体(弯钩)开始 变速; 变速结束:弯钩(主体)的中 点到达R’时。
纺纱原理与设备
(1)前弯钩纤维伸直的条件 • 弯钩变速:∑FAi-∑FRi>B, B可忽略,∑FAi>∑FRi • 主体不变速:∑F’Ri>∑F’Ai
主体接触的慢速纤维多, 保持不变速较容易,故伸直的 关键在于弯钩能否变速。
(2)后弯钩纤维伸直的条件 •主体变速:∑F’Ai>∑F’Ri •弯钩不变速:∑FRi >∑FAi 主体头端很快进入前钳口, 变速较容易,故伸直的关键在 于弯钩能否保持不变速。 增加后部摩擦力界有利于伸 直:对前弯钩纤维有利于使主 体保持慢速,对后弯钩纤维有 利于弯钩不变速,
3直有利,对前弯钩纤维的伸直不利。
(四)弯钩纤维的伸直效果 用伸直系数表示: – 伸直系数=主体长度/纤维实际长度 – 牵伸前后的纤维伸直系数:η、η’
e l
1. 后弯钩纤维的伸直效果
①E较小时,E增大,伸直效 果稍有提高; ②E较大时,E增大,伸直效 果有明显提高; ③E更大时,E增大,伸直效 果提高的幅度比2缓慢。 后弯钩伸直效果函数图 后弯钩纤维在牵伸过程中较易被伸直,其伸直 效果始终随牵伸倍数的增大而提高。
1. 后弯钩纤维的伸直 (1)理论开始伸直:主体的中点 越过了R’。 (2)实际开始伸直:主体的中点 还未到达R’时,纤维的头端已进 入前钳口,使主体提前变速,延 长了伸直延续时间,提高了伸直 效果。

纺纱原理与设备的并条工序(六)

纺纱原理与设备的并条工序(六)

(二)条干均匀度的控制 控制机械波和牵伸波
第六节 并条工序加工化纤的特点
一、加工化纤时并条的工艺道数 1.化纤纯纺或化纤与化纤混纺—---两道; 2.化纤与原棉混纺时—--三道; 3.预并条:一是定量控制;二是化纤条子与 精梳棉条相适应。 4.一道复并(经向混合)和一道混并工艺;
二、加工化纤的并条机工艺特点
4.出条速度 比纺棉时低。
作业14: 1.为什么纤维整齐度差、短纤维含量高易产 生条干不匀? 2.画出三上四下、五上三下和三上三下压力 帮加导向皮辊牵伸装置图,并说明其牵伸 特点? 3.如何配置并条工艺对伸直弯钩有利? 4.并条机加工化纤的工艺特点?
采取:重加压、大隔距、通道光洁、防缠防堵“ 1.罗拉握持距 化纤与棉混纺时,主要考虑化纤长度,大于纤维长度
的数值应比纺纯棉时适当放大;
2.胶辊加压 一般比纺纯棉时增加20%—30%; 3.牵伸分配 为了降低牵伸力,提高半制品质量,可适当加大后牵伸区
牵伸倍数;
化纤:前张力牵伸,可用1倍或小于1倍; 混合:前张力牵伸应大于1,一般采用1.03左右;
压力棒+导向皮辊
特吕茨勒 HSR 1000 型并条机
特吕茨勒 HSR 1000 型并条机
• 压力棒牵伸装置形式有:上压式、下托式。
上压式
下托式
曲线牵伸,须条沿上下罗拉的公切线方向 进入前钳口,避免出现反包围弧。
FA311并条机的牵伸形式
二、并条机牵伸工艺配置 1.牵伸倍数及分配 • 总牵伸倍数:与并合数向近 • 牵伸分配: –逆牵伸--头道大(大于并合数),二道小
•E2≈1; •前区和后区组成了两个独立的牵伸区,减轻了中间 皮辊的负担,降低了皮辊打滑率; •中部摩擦力界较弱。

粗纱机技术要求

粗纱机技术要求

学习创新争先锋
粗纱机技术要求(2012年第一版)
尊敬的用户:您好!
非常感谢您选用我公司的产品,为使我们的服务更具体,请您仔细阅读并填写如下内容。

请用“是”或“否”以及文字注明确认,谢谢您的支持!
1、贵方纺制纯棉()、混纺()、化纤()或其它品种(),并条定量(),粗纱定量()
捻系数(),纤维长度()mm。

2、粗纱机锭距220 mm()194 mm()喂入条筒直径()mm。

粗纱管内径()mm,外经()mm,长度()mm。

并条机道数()并条机输出条筒直径()mm。

3、粗纱机选用上排风()、车尾方向排风()、地沟排风()。

4、牵伸胶辊标配为:直径Φ28.8 mm(中皮辊Φ25mm),硬度80-82°(),
有无其它特殊要求()。

5、加压摇架是弹簧()、气动()、板簧()形式。

6、锭翼锭杆直径()mm、其它要求()。

7、机器到电控箱是空中走线()、地下走线()。

8、电源系统是三相五线制()、三相四线制(),是否有专用接地线()。

9、绒带是在纱管上方(),下方()。

10、供电电压()。

11、车间有空调系统(),温湿度可调节()。

12、其它特殊情况说明()。

贵公司盖章(签字):年月日。

粗纱

粗纱

二、加捻作用及其度量 (一)加捻的实质和作用
1、加捻的基本条件:纱线的一端被握持,另一端绕本 身的轴线回转。
粗纱机上的加捻:
2、加捻的实质和意义:加捻使原来平行于纱轴排列 的纤维产生倾斜,纤维内外层缠绕联结,纱的结 构变得紧密,强度增加,手感变硬,纤维的摩擦 阻力增大,光泽也发生变化,纱线产生缩率。
大 小
纤维长度
短 长
(五)集合器 依据:进入该区的须条定量,前区适应于 输出定量;后区适应于喂入定量 作用:防止纤维扩散,并提供附加摩擦力 界。 配置:P162表5-2,表5-3
(六)罗拉加压 依据:须条定量,牵伸倍数,罗拉速度,握持距大小 等。 原则:使罗拉钳口握持力与牵伸力相适应。 配置: 四罗拉双短圈牵伸 三罗拉双短圈牵伸 前罗拉:200,250,300 90,120,150 中罗拉:100,150,200 150,200,250 后罗拉:150,200,250 100,150,200 后罗拉: 100,150,200
注意: ①为提高适纺性,压力可多档调节 ②长短皮圈牵伸的加压应大于双短皮圈牵伸的加压 (长胶圈张力装置存在摩擦阻力)
第三节 粗纱的加捻
一、粗纱机的加捻机构及其作用
(一)粗纱加捻的目的 1、提高粗纱强力以承受纺纱和卷绕、退绕张力, 防止意外伸长。 2、在细纱机后牵伸区提供一种附加摩擦力界,加强 对纤维的控制。
三、粗纱机加捻的特点及应用 (一)捻回的传递和捻陷 捻回的传递:加捻时,捻回由加捻点向握持点传递。 捻陷:捻回传递过程中遇外界阻力,使捻回损失。
捻回的传递与捻陷现象
粗纱机上的情况: 锭翼侧孔C:加捻点,锭翼回转时,它带动纱条绕纱的轴心转 动,使纱条加捻。 孔顶边缘B:捻陷点,使捻度的传递受到阻碍,产生捻陷。 前罗拉钳口A:握持点。 纺纱段AB:弱捻区,由于捻回的传递规律和B点的捻陷作用使 该段纱的捻回较少。 结果:纺纱段弱捻区的存在, 使该段纱条上的捻度损失20-40%, 导致纱条结构松散,强力降低, 纺纱过程中该段纱不停地抖动, 影响条干,增加断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粗纱机的传动系统一、粗纱机传动系统与变换齿轮的作用(一)粗纱机的传动系统⒈粗纱机的传动工艺要求对粗纱机传动系统的工艺要求可以归纳为一下几点:(1)粗纱机的恒速机件,如牵伸罗拉、导条罗拉、锭子及筒管的恒速部分,都应由主轴直接传动。

(2)粗纱的变速机件,如升降龙筋及筒管的变速部分,都需由变速机构来传动。

(3)粗纱机的锭子是恒速,改变捻度是由改变前罗拉输出速度来实现的。

但前罗拉速度的改变必须与筒管的卷绕线速度一致,因此,改变捻度时,前罗拉输出速度、筒管卷绕速度和升降龙筋的升降速度必须同时改变,以保证卷绕规律不被破坏。

⒉粗纱机的传动系统粗纱机的传动系统因机型而异,现以由机电化向智能化的过渡机型——FA425型粗纱机为例,其传动系统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知,FA425型粗纱机有两个传动系统,主电机传动恒速部分,卷绕电机传动变速部分,由工业计算机通过5个控制单元实现各运动机件的同步匹配。

(二)粗纱机的变换齿轮为了保证粗纱的产质量,需根据机型特点和所纺品种对粗纱机进行工艺设计,设计的主要内容有牵伸倍数、捻系数和卷绕密度等。

根据工艺设计对各种参数调整的需要,粗纱机上设有牵伸、捻度、卷绕、升降、成型和升降渐减等变换齿轮,使各参数具有一定的调整范围。

二十世纪生产的粗纱机机型很多,但其传动系统中各变换齿轮的配置却基本相同,故工艺计算方法也大同小异。

在智能型粗纱机上,仅有牵伸变换齿轮,而其他工艺参数则可通过触摸屏直接设定输入。

粗纱机的变换齿轮有:(1)捻度齿轮捻度齿轮可以改变粗纱的捻度,所以俗称捻度牙。

改变捻度,即改变了锭子与前罗拉的速比,当锭速不变时,前罗拉速度随捻度的增大而减小,所以改变捻度即改变了粗纱机的产量。

(2)牵伸齿轮 牵伸齿轮可以改变粗纱机的总牵伸倍数及纺出粗纱定量,因此又叫轻重牙。

牵伸齿轮可分为主牵伸牙和后区牵伸牙,用于改变各牵伸区的牵伸倍数。

(3)升降齿轮 升降齿轮用于调节粗纱在筒管轴向排列的疏密程度,改变升降齿轮的齿数,即改变了升降龙筋的升降速度和粗纱的卷绕圈距。

(4)卷绕齿轮配置在变速机构与升降齿轮、差动装置之间,用于调节空管上开始的卷绕速度。

一般不作调整,只是在改换纤维品种(或筒管直径、粗纱定量改变较大时),方作调整。

在配有铁炮无级变速装置和成型装置的粗纱机上,还配有成型齿轮和升渐减齿轮。

成型齿轮位于成型装置至铁炮皮带的传动路线上,用于调节铁炮皮带每次移动的距离,即决定筒管卷绕转速和龙筋升降速度逐层降低的数量;升降渐减齿轮由成型棘轮传动,其大小决定升降龙筋每次升降的动程,即确定粗纱两端的成形锥角,故又称角度牙。

二、有铁炮粗纱机的卷绕传动系统1、铁炮变速机构通过改变输入轴与输出轴的传动比,将输入的恒速变成随筒管卷绕直径增大而逐层减小的变速运动,以满足筒管转速、龙筋升降速度逐层降低的要求。

铁炮又称锥轮,为铸铁制成的中空圆柱体,铁炮有上铁炮和下铁炮,一般上铁炮为主动铁炮,下铁炮为被动铁炮。

主动铁炮由主轴传动, 回转速度恒定,主动铁炮通过皮带传动被动铁炮,移动皮带的位置,则被动铁炮变速。

当空管卷绕时,铁炮皮带处于起始位置,即主动铁炮的大端传动被动铁炮的小端,被动铁炮转速最大。

每卷绕一层粗纱后,成形装置控制铁炮皮带移动一小段距离,主动铁炮直径减小,被动铁炮直径增大,转速减慢。

当上铁炮达到最小直径,下铁炮达到最大直径时,粗纱卷绕满管。

下铁炮的位置可以升降,落纱时应升起下铁炮,以便于将皮带移回原来位置或调整铁炮皮带的张力利用皮带随粗纱卷绕直径的逐层移动,使被动铁炮转速逐层减慢,以满足工艺的要求。

2、差动装置差动装置位于主轴上,其结构为周转轮系,包括首轮、末轮、转臂三个部分。

国产粗纱机的差动装置,根据转臂传动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主轴传动臂和铁炮传动臂两种。

其作用是将主轴传来的恒速和下铁炮传来的变速合成在一起,通过摆动装置传向筒管,以完成筒管的卷绕作用。

由粗纱卷绕速度公式可知:12L n dxn π=+ 当卷绕直径dx 逐层增大时,筒管转速n1必须相应减慢,而锭子转速n2为恒速(通过主轴传动),因此必须使L dxπ 减速。

图2 主轴传动臂式差动装置FA425型粗纱机的差动装置为主轴传动转臂式,如图2所示。

转臂固装在主轴上,转臂的转速n0为主轴恒速;由变速机构传动的29T 齿轮为首轮,其回转速度nm为变速;45T 齿轮为末轮,将合成后的转速nn传向筒管。

3、摆动装置由于龙筋连续地做上下升降运动,因而需要一套特殊机构将差动机构输出的合成速度传到筒管上,这种机构叫摆动机构。

摆动装置位于差动装置输出合成速度齿轮和筒管轴端齿轮之间,其作用是将差动装置输出的合成速度传递给筒管。

因为筒管既要回转,又要随升降龙筋做上下移动,所以,这套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也必须随升降龙筋的升降而摆动,故称为摆动装置。

在新型粗纱机上则位于卷绕变速传动齿轮与筒管轴端齿轮之间,将变频器输出的变速传至筒管。

摆动装置有齿轮式、链条式、万向联轴节-花键轴结合式等多种。

目前,国内外新型粗纱机多采用万向联轴节-花键轴结合式摆动装置。

12θθ=图34、升降装置卷绕粗纱时,龙筋要做垂直方向的升降运动,以便把粗纱一圈挨一圈地卷绕在筒管上。

随着管纱直径的增大,龙筋的升降速度必须相应减慢,升降动程必须逐渐缩短,这样才能卷绕成圆锥形的粗纱管。

升降机构由龙筋、平衡机构、升降杠杆和升降轴等机件组成。

龙筋又称筒管轨,用以托持筒管和筒管齿轮等机件。

卷绕过程中,龙筋做垂直升降运动,筒管也随之升降。

由于龙筋的重量较重,上升时需要较大的功率。

为了减轻负荷,降低功率消耗,升降轴上挂有平衡重锤,重锤的重力帮助龙筋上升。

龙筋下降时,重锤起到平衡作用,减轻龙筋重量对传动系统的影响。

(1)升降装置的作用使升降龙筋作有规律的运动。

升降龙筋的升降速度与纱管的卷绕直径成反比,升降龙筋的升降、筒管卷绕的传动可由同一对铁炮承担。

(2)升降装置的要求①每绕完一层后,升降龙筋需换向一次;②为使纱管两端呈截头圆锥体形状,每绕完一层粗纱后,升降龙筋的动程应缩短一些。

③升降龙筋的换向(换向机构由一对换向齿轮组成)及动程的缩短都由成形装置控制。

(3)升降装置的形式①链条式升降装置,如图4 ②齿条式升降装置 (FA421),如图5图4 图55、成形装置成形装置是一种机械式或机电式自动控制机构。

每当管纱卷绕一层粗纱后,成形装置应立即在同一瞬时完成以下三个动作:①减速:将铁炮皮带向主动铁炮小端移动一小段距离,使筒管的卷绕速度和升降龙筋的升降速度减慢。

②换向:移动换向齿轮,使升降龙筋运动方向改变。

③缩短动程:缩短升降龙筋的升降动程,使管纱两端形成截头圆锥体。

FA421A型粗纱机卷绕部分的传动简图,如图6图6第二节 并条机的传动系统一、 FA311并条机的结构组成及传动原理(一) 结构组成:机器外形流畅、线条清晰,各构件布局合理、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本机主要由以下部件组成:1.机架 2. 传动机构 3. 牵伸机构 4. 加压机构 5. 集束装置6.压辊装置 7. 圈条机构 8.清洁装置 9. 导条架装置10.电控装置 11. 外罩 (详见下图)(二) 传动原理:本机传动原理图(详见传动图8)机器结构 图7图8该机传动系统布局合理,结构紧凑,传动链短,润滑良好,主传动采用斜齿轮,传动精度高,传递平稳,噪音小,从图中可以看出,机器由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拖动,经带轮、皮带,将运动传入车头齿轮箱,经箱内齿轮传递,由车头齿轮箱的五根输出轴将运动传出,并分别传递到前后压辊,一四罗拉,上下圈条,给棉罗拉,导条罗拉,后压辊将传入的运动传递到车尾箱内,经箱内齿轮传递,由车尾齿轮箱的三根输出轴将运动传出,并分别传递到二、三罗拉,上下清洁系统,各变换齿轮可根据并条工艺要求进行配置,变换带轮也是如此,齿轮和带轮配置不同,可以获得不同的牵伸倍数和张力牵伸,出条速度,圈绕数等参数,以满足纺不同品种的工艺要求。

二、自调匀整装置按并条机的机械结构,有检测喂入棉条截面,调整喂入速度的闭环式自调匀整装置和检测喂入棉条截面和喂入速度,调整主牵伸倍数的开环式自调匀整装置等机构。

在并条机上广泛采用的是USG型自调匀整装置,主要由检测机构、控制处理单元、执行机构、显示和键盘部分组成。

1.系统组成图9 USG型自调匀整装置与在线监测装置示意图1—自调匀整输入输出模块2—机载计算机3—凹凸罗拉测量部件4—伺服电动机5—主电机6—FP监测传感器7—集棉器8—输出压辊9—预牵伸(恒值)10—主牵伸(变值)2.喂入检测(凹凸罗拉)工作原理:凹罗拉固定不动,凸罗拉通过弹簧加压紧靠在凹罗拉上,形成一测量钳口。

根据喂入条子的定量及纤维的品种不同,凹凸罗拉需要更换不同的槽宽盘片和相应的辅件,同时调整凸罗拉的加压,凸罗拉的加压量随罗拉速度的增加而适当加重。

图10 FA322型并条机凹凸罗拉检测单元1、5-罗拉清洁舌2-凸罗拉3-集棉器4-加压手柄6 -清洁扇叶7-分条舌部件8-凹罗拉9、10-螺钉3.自调匀整装置原理图11输入棉条经凹凸罗拉7,引起凹凸罗拉的凸罗拉位移,由DS位移传感器11把信号传送到匀整及检测控制单元2。

在监控单元内,计算机将放大后的测量值与标准值对比,把对比后的修正值暂时保存起来。

此时,T3测速传感器14测得喂入棉条运动速度,从监控单元2对比凹凸罗拉与主体牵伸区之间的路程计算出延时时间,延迟改变预牵伸区的转速,使被检测的棉条片段到达牵伸变速点时SM伺服电动机根据修正值变速输入差速箱后改变的输出速度正好在此时改变第二罗拉5及其后各罗拉的速度,使输出棉条的重量均匀一致。

该装置的特点是先检测后调控,控制回路为非封闭的。

检测信号传到变速机构要有延迟时间,因而必须有延时计算记忆调控单元。

开环式自调匀整装置能修正很短片段的重量不匀,能有效控制输出棉条的重量偏差和不匀率。

USG型自调匀整和质量在线检测装置有微型终端15,能提供人机对话,操作员可在板面上输入参数,调整工艺,读取各项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