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名家荟萃之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合集下载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使用标准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使用标准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使用标准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组成】麻黄6g(去皮,出节,汤泡)、甘草3g(炙)、杏仁6g(10个,去皮尖)、薏苡仁15g。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用法】水煎2次,分服,服后出微汗避风。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使用标准】
1.主症:①日晡潮热;②皮肤粗糙;③头皮多。

2.①四肢疼痛、僵硬、麻痹、肩痛;②口唇焦干,患处干燥。

3.腹诊:腹力中等,腹部有力。

4.舌干湿适中,苔白,脉弦稍紧。

若具备上述四条可用之;若具备1.①,2.①及3、4;或具备1.②或③,2.②及3、4、也可用(参见《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8、(4)一42)。

【按语】
若具备1.①,2.①及3、4、条而热象较显著者,可于方中加忍冬朦、桑枝、晚蚕砂等清热通络,至于本方治疣,乃古方新用,方中以苡仁共主要作用,陆氏《金匮要略新释》对此有详细论述,可资参考。

又日人用此方治疗干燥性脚气及主妇湿疹(中医称鹅掌风),指出苡仁润燥甚佳,又能软化皮肤之僵硬,临证中可考虑选用。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临床新用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临床新用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临床新用作者:本刊编辑部整理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38期功用散风解表,祛湿清热。

方药组成麻黄半两(去节,汤泡)。

甘草l两(炙),薏苡仁0.5两,杏仁10个(去皮尖炒)。

服法与禁忌上刳麻豆大,每服4钱匕,水盏半,煮8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

经方方论本方是麻黄汤去桂枝易薏苡仁,麻黄减量所组成。

麻黄量轻,无桂枝相助,发汗之力微也。

得甘草可微发其汗,薏苡仁配杏仁,利气宣肺,气化湿亦化。

《神农本草经》记载:“苡米味甘,微寒,主风湿痹,筋脉拘挛不可屈伸。

”所以四药合用,变辛温发散而成辛凉祛湿之方,治疗风湿热痹,效佳。

经方新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苍术15g,防己10g,晚蚕砂15g,秦艽15g,川芎12g,桑枝30g,治疗风湿热痹;血沉快加生地30g,元参15g;红肿热痛加生石膏30g,忍冬花、藤各30g,络石藤30g。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配苇茎30g,桃仁10g,冬瓜子40g,鱼腥草30g,治疗肺化脓证。

若脓痰较多加皂荚9g,桔梗15g,葶苈子10g;若阴虚潮热加青蒿15g,鳖甲18g,丹皮15g,生地30g,知母12g,天、麦冬各15g。

●麻黄杏仁薏米甘草汤加石膏30g,黄芩12g,瓜蒌30g,胆南星10g,治疗肺热痰嗽。

若大便干,苔黄褐,加大黄10g,通肠泻肺。

医案举例例1 患者,女,43岁。

患风湿热痹,曾一度住院治疗,服用激素和水杨酸钠,体温有所控制,关节肿痛也略有好转。

停药反弹,血沉80 mm/小时,持续不降,后来要求出院治疗。

刻诊:面虚胖,圆月脸,肌肤嫩软,气短疲乏无力,膝踝关节肿胀疼痛,日晡发热,体温37.8℃,周身肌肉酸痛,翻转不利。

血检:15.8×109/L,抗链“O”(+),类风湿因子(+)。

舌红苔黄腻,脉虚大略数,重按无力。

辨证:风湿热痹,郁阻经络。

治法:祛湿清热,活血通络。

方药: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味。

组成:麻黄5g,杏仁10g,薏苡仁30g,甘草10g,秦艽20g,忍冬花、藤各30g,桑枝30g,赤芍15g,威灵仙30g,苍、白术各l 5g,防己8g,晚蚕砂15g,络石藤30g,生地20g。

仲景论风湿: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证论治与临床应用

仲景论风湿: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证论治与临床应用

仲景论风湿: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证论治与临床应用金匮要略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哺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半两(去节,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上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

有微汗,避风。

外台秘要方:麻黄四两(去节,汤泡)甘草二两(炙)薏苡仁半斤杏仁二两(炒)陈修园:(风湿之证.前既详言.犹未言其致此风湿之因也.)病者(风湿相搏.)一身尽疼.(其)发热.(每在于申酉戌之)日晡所剧者.(以阳明旺于申酉戌.当其旺时.邪正相搏.则增也.)此名风湿.(然所以致)此(风湿之)病(乃)伤于汗出当风.(汗随风复入皮腠.而为风湿也.)或久伤取冷(亦)所(以)致(此风湿)也.(致风湿者以此.而所以致寒湿.亦可类推矣.)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此又为风湿无汗者而出其方也.寒湿亦可用之.上节麻黄加术汤为大剂.此方为小剂.亦随其证之微甚而择用之.亦随其证之上下.而取亲上亲下之理也.曹颖甫:申至戌时为太阴湿土当令,阳衰而阴盛之时,为地上蒸汽上蒸之时,所以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从人体而言,日晡所剧者,为湿与湿相感而剧。

胡希恕:此条为急性偏热证的风湿关节炎,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此汤与麻黄加术汤的区别:去掉偏温的桂枝、白术,而以寒性解痹利尿药薏苡仁代替。

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

病因为:汗出当风,久伤取冷。

导致汗不出而陷湿热于肌肉导致风湿痹。

主要症状为:发热,气喘急迫、但无气上冲头疼不明显。

以上两条举例偏寒、偏热的两种急性风湿痹病发作而发汗的两个方剂。

因为没有出现阴寒证,所以没有加附子。

另外指出风湿痹病慎用火攻,越攻湿越陷于里。

关于急性风湿痹病的治疗,胡希恕认为需灵活应用:一是有麻黄汤证的风湿痹病,用麻黄加术汤;二是若有桂枝汤证,就用桂枝汤加术;三是若有小柴胡汤证(寒热往来、胸肋苦满,默不欲食、心烦喜呕,脉微细而欲寐、血弱气尽等)的风湿痹病,就用小柴胡汤加术;四是如有项背强几几的葛根汤证,就用葛根汤加术。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张仲景《金匮要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黄6 炙甘草3薏苡仁12 炒杏仁10个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原文:“病者一身尽痛,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主要功能:类风湿关节炎、扁平疣、脚气、剖腹产后肚子大并脸有雀斑者、浮肿、浑身疼和湿疹。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减方解决哪些问题:1、剖腹产后肚子大、脸有雀斑、卵巢囊肿和子宫肌瘤。

这个是生产时受寒导致太阳经受寒闭塞,导致体内湿气郁于体内,郁久成痰,造成阳气不舒,气血瘀滞,导致雀斑和子宫肌瘤。

方法:用麻黄杏仁薏苡汤合并葛根汤加减方。

麻黄6 炙甘草5薏苡仁12 炒杏仁10个生石膏15 葛根汤15 桂枝6生姜12 白芍6大枣4枚。

同时配合桂枝茯苓丸。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减方解决哪些问题:2、冬天犯脚气病的:麻黄6 炙甘草3薏苡仁12 炒杏仁10个苍术15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减方解决哪些问题:3、儿童手上长瘊子(扁平疣):麻黄6 炙甘草3薏苡仁12 炒杏仁8个马齿苋20 (12岁儿童剂量)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减方解决哪些问题:4、被风雨寒侵造成的关节炎:麻黄6 炙甘草3薏苡仁20 炒杏仁10个川牛膝20 海桐皮20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课后小福利:儿童抽动症柴胡1.5 甘草1.5 川芎2.5 当归3 白术(炒)3 茯苓3 钩藤3厚朴2 白芍2.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经方:麻杏薏甘汤(湿在肌肉里,干癣,疣等)

经方:麻杏薏甘汤(湿在肌肉里,干癣,疣等)

经方:麻杏薏甘汤(湿在肌肉里,干癣,疣等)麻杏薏甘汤【原文】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右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痒,温服,有微汗,避风。

【作者】张仲景【出自】《金匮》【经典回顾】1、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组成】麻黄甘草薏苡仁杏仁【时机】1、麻杏薏甘汤,同样在皮肤上,看到红疹,荨麻疹,很痒;2、一到阴天就痛,或者一到黄昏就痛得厉害。

【应用集锦】1、疣并不是在皮肤上长出来,是在肌肉中长出来,麻黄加术汤没有用,要开麻杏薏甘汤,一下子疣就收掉了,还有些疣生在不该生的地方,都可以用麻杏薏甘汤。

当然你烧把皮肤烧掉,以后再喝麻杏薏甘汤也是可以的。

2、荨麻疹麻黄加术汤:治寒湿性荨麻疹;重者用麻黄加术汤;痒。

麻杏薏甘汤:治风湿性荨麻疹;轻者用麻杏苡甘汤,或先用麻杏苡甘汤。

而病不愈者再用麻黄加术汤;不痒的用麻杏薏甘汤。

3、肺中风:(1)脉浮、身重、汗出恶风,防己黄芪汤: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去芦)生姜四片,大枣一枚;(2)如不治,身疼,发热,日晡所剧,麻杏薏甘汤: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3)再不治,表阳日痹,寒水陷于皮中,乃变为一身悉肿之风水,越婢汤: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4)肺中风,偃卧而胸满短气,冒闷汗出。

4、麻杏薏甘汤治疗青春痘的效果也很好。

5、头皮很多就是湿,还有头皮脂漏性皮肤炎,红红的,都是麻杏薏甘汤。

尤其头皮多,效果真的很好。

粉剂就可以。

6、湿在肌肉里:当湿进入到皮肤到更深的时候,不痒,肌肉酸痛疼,日哺加重,干癣,疣,头皮多,脚皮厚,麻杏薏甘汤。

7、皮疹是皮下有湿,外干内湿用麻杏薏甘汤。

如果病人不出汗加桂枝,能出汗用荆芥即可。

会痒可加连翘、银花。

蜕皮癣加蝉蜕5分(另包)8、荨麻疹,又称风疹块,是过敏性疾病,男女老幼均可发病,其特征为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大小不一,发得快,退得也快,并伴有痒感。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义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义

上七味,㕮咀,以水七升,先 煮麻黄、葛根,減二升,去沫,內 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 湯法將息及禁忌。
3.阳明痉病
【原文】
痙為病,胸滿口噤,卧不着席,脚攣急, 必齘齒,可與大承氣湯。(13)
大承氣湯方: 大黄四兩(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實五枚(炙)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 滓,內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內芒硝,更上火 微一、二沸,分溫再服,得下止服。
【分 析】
第九条:
按之紧如弦—紧弦有力,重按不减
痉脉
直上下行—寸关尺三部俱见同一脉象
反映痉病筋脉拘急的病理特点
(三)误治成痉
【原文】
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4) 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 必拘急。(5)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 出则痉。(6)
(四)证 治
1.柔痉
【原文】 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 ,几几然, 脉反沉遲 ,此為痙,栝樓桂枝湯主之。 (11)
【分析】
病机: 风湿侵袭肌表,且有化热之势 主症:一身尽疼——风湿在表,病位呈游性 发热,日晡所剧——风湿化热倾向 治法:解表祛湿,轻清宣化。 方剂: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方义: 麻黄、甘草——微发其汗。 杏仁、薏苡仁——利气祛湿。
麻杏薏甘汤,是麻黄汤去桂枝加 薏苡仁而成,使原辛温发散之剂, 变为辛凉清宣之法。
症状:
脉浮 ——风湿在表 身重 ——主湿、主虚 汗出恶风 ——表虚卫气不固 治法:调和营卫,益气化湿。


方剂:防己黄芪汤。

尤在泾:微汗使阳气内蒸而不骤泄, 肌肉关节之间充满流行,而湿邪自无 地可容矣。 章虚谷:治风湿者,必通其阳气,调其 营卫,和其经络,使阴阳表里之气周流, 则其内湿随三焦气化,由小便而去,表 湿随营卫流行,化微汗而解。

解表方之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解表方之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解表方之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方源】:《金匮要略》
【组成】:麻黄3克、甘草3克、薏苡仁15克、杏仁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轻清宜化,解表祛湿。

【主治】:风湿在表,周身疼痛,无汗,微恶风寒,午后发热加剧,舌苔白腻,脉浮带数。

【方解】:方中麻黄、甘草微发其汗;杏仁、薏苡仁利气祛湿。

本方实为麻黄汤以薏苡易桂枝,是变辛温发散而为辛凉解表之法。

【按语】:本方以周身疼痛、午后发热加重,脉浮带数为辩证要点。

现代常用于治疗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荨麻疹、疣、银屑病、皮痹等。

如湿邪偏胜且从热话,加防己、桑枝、忍冬藤;风邪偏胜,加防风、僵蚕、蝉蜕;热盛关节红肿剧痛等,加石膏、海桐皮、桂枝;足膝肿痛,加防己、牛膝;颈项强者,加葛根;皮肤红斑,加丹皮、赤芍。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杏薏甘汤、麻杏苡甘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杏薏甘汤、麻杏苡甘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杏薏甘汤、麻杏苡甘汤)【方剂名】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出处】《金匮要略》【类别】解表剂【组成】麻黄(9g)、杏仁(6g)、薏苡仁(12g)、炙甘草(3g)。

【用法】水煎温服。

有微汗,避风。

【功效】通经解表,祛寒除湿。

【主治】风湿在表,湿郁化热证,症见一身尽疼,午后发热加剧,脉浮数,舌苔薄腻。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咳嗽、扁平疣及风湿热等病症。

临床报道亦见于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头痛、哮喘、鼻窦炎、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黄褐斑、湿疹、皮肤瘙痒症、嗜睡等病症。

【方歌】麻黄汤方除桂枝,发汗解表也不差,再加薏仁祛湿热,风湿发热亦可祛。

【要点】①风湿一身尽疼、发热午后明显、日晡所剧者,身重,或四肢关节肿(或疼痛游走不定,四肢沉重),脉浮带数为辨证要点。

以身体酸痛,日晡发微热,兼有恶风等特,不论病程长短,都可以以本方加味治之。

②《中国现代百名中医》:麻杏苡甘汤必以风湿(水)在表,微有化热为主要病机,以身体疼痛、午后身热微恶风寒为辨证要点。

初服半小时左右加盖衣被取微汗,持续30~60分钟,必令通身汗出,且不可如水流漓。

汗后避风1日,食以糜粥为佳,忌食生冷黏滑、油腻厚味,以健脾胃运化之权,使病速愈,尤防复发。

③《胡希恕》:辨证为太阳湿热痹证:一身尽疼痛,发热,甚于日晡,四肢沉重,或头晕,或疼痛游走不定,苔薄,脉沉或迟。

此时,正确使用麻杏薏甘汤,既可治疗湿热表证以身体沉重为主,又可治疗湿热痹证以疼痛为主。

【思路】正确使用麻杏薏甘汤,既可治疗湿热表证以身体沉重为主,又可治疗湿热痹证以疼痛为主。

【病机】湿热乘机侵入营卫筋脉,气血壅滞不利,以此而演变为筋脉拘急病理病证。

【西医辨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等。

【方解】原著“病者一身尽痛,日哺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这是一个由风湿邪气所导致的浑身疼痛的一个良方。

此方即为麻黄汤以薏苡仁易桂枝而成,变辛温解表为辛平解表,且剂量上较麻黄汤原方为轻,故发汗力较弱,以有微汗出为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方名家荟萃之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方剂】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
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
上锉麻豆大,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煮八分,去渣,温服,有微汗避风。

【条文】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医案】
(胡希恕医案)
白某,男,45 岁,病案号 48239。

初诊日期 1967 年 9 月 3 日:腰膝酸疼、右臀酸胀、背拘急一年多,经检查为“胸腰椎骨质增生”,中西药治疗未见明显疗效。

近一月来身热身重,午后加重,双下肢轻度浮肿。

舌苔白腻,脉弦滑细。

胡老辨证为太阳表实热挟湿,为麻杏薏甘汤方证,方药用:麻黄三钱杏仁二钱薏苡仁六钱炙甘草二钱
结果:上药服三剂,身热身重减轻,又服三剂,身热已,腰膝酸疼减。

又经检查确诊有“肾盂肾炎”。

改服猪苓汤加防己、苍术等加减,治疗一月余,诸症皆消
黄某,女性,37 岁,某厂门诊病历号1971。

1966 年 4 月 1 日初诊。

关节疼痛已五年,经多处检查诊断为“慢性关节炎”、“腰骶关节韧带劳损”。

近症:四肢关节痛,不能屈伸,屈则酸痛,腰以下发胀,且白带多,下肢微肿,苔白腻,脉沉弦滑。

此风寒湿痹而湿重者,治以温化寒湿,与麻杏苡甘汤加味:麻黄 10 克杏仁 10 克生苡仁 30 克炙甘草 6 克茯苓 12 克苍术12 克制附片 10克
结果:上药服四剂,关节痛减,白带也减。

因天气变化症状有反
复,但继续以本方加减治疗,5 月6日复诊,关节痛已。

服丸药以巩固。

【名家论述】
(李冠杰讲述)
麻杏苡甘汤
麻杏苡甘汤呢,就是既有表证,又有里热还有水证。

我有这么一个医案,有的同学看了以后觉得不理解。

小伙子,30多岁,挺壮实的,是个修车的,他说腰痛,痛的往车下边去修车时痛的挺厉害,他有水证,有里热,也不怎么出汗。

我就给他这个方子,他就吃了一次,效果非常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