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方剂38:麻杏薏甘汤

合集下载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杏薏甘汤、麻杏苡甘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杏薏甘汤、麻杏苡甘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杏薏甘汤、麻杏苡甘汤)【方剂名】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出处】《金匮要略》【类别】解表剂【组成】麻黄(9g)、杏仁(6g)、薏苡仁(12g)、炙甘草(3g)。

【用法】水煎温服。

有微汗,避风。

【功效】通经解表,祛寒除湿。

【主治】风湿在表,湿郁化热证,症见一身尽疼,午后发热加剧,脉浮数,舌苔薄腻。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咳嗽、扁平疣及风湿热等病症。

临床报道亦见于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头痛、哮喘、鼻窦炎、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黄褐斑、湿疹、皮肤瘙痒症、嗜睡等病症。

【方歌】麻黄汤方除桂枝,发汗解表也不差,再加薏仁祛湿热,风湿发热亦可祛。

【要点】①风湿一身尽疼、发热午后明显、日晡所剧者,身重,或四肢关节肿(或疼痛游走不定,四肢沉重),脉浮带数为辨证要点。

以身体酸痛,日晡发微热,兼有恶风等特,不论病程长短,都可以以本方加味治之。

②《中国现代百名中医》:麻杏苡甘汤必以风湿(水)在表,微有化热为主要病机,以身体疼痛、午后身热微恶风寒为辨证要点。

初服半小时左右加盖衣被取微汗,持续30~60分钟,必令通身汗出,且不可如水流漓。

汗后避风1日,食以糜粥为佳,忌食生冷黏滑、油腻厚味,以健脾胃运化之权,使病速愈,尤防复发。

③《胡希恕》:辨证为太阳湿热痹证:一身尽疼痛,发热,甚于日晡,四肢沉重,或头晕,或疼痛游走不定,苔薄,脉沉或迟。

此时,正确使用麻杏薏甘汤,既可治疗湿热表证以身体沉重为主,又可治疗湿热痹证以疼痛为主。

【思路】正确使用麻杏薏甘汤,既可治疗湿热表证以身体沉重为主,又可治疗湿热痹证以疼痛为主。

【病机】湿热乘机侵入营卫筋脉,气血壅滞不利,以此而演变为筋脉拘急病理病证。

【西医辨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等。

【方解】原著“病者一身尽痛,日哺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这是一个由风湿邪气所导致的浑身疼痛的一个良方。

此方即为麻黄汤以薏苡仁易桂枝而成,变辛温解表为辛平解表,且剂量上较麻黄汤原方为轻,故发汗力较弱,以有微汗出为宜。

麻杏薏甘汤临床运用

麻杏薏甘汤临床运用

麻杏薏甘汤临床运用麻杏薏甘汤出于《金匮》痉温喝病脉症治第二,本方是以风湿病而设,病者一身尽痛发热日哺所剧者名为风温,其病机由于汗出当风,或久取冷所致,故设麻黄、杏仁、薏仁、甘草汤,表里双解之。

方药:麻黄、杏仁、薏仁、甘草方义:方中取麻黄、杏仁解表宣肺,以疏风散邪,薏仁健脾化湿,甘草调和诸药,合而用之,可疏风祛湿,蠲庳止痛,表里双解。

临床中凡属风湿,且变症各异的症候,随症加减治之。

举案如下:金某某,女,52,成都沙帽街胶鞋厂1976年6月6日,咳嗽半年,痰稀薄,背痛一年余,脉细濡,苔白辨症:风寒闭肺兼寒湿。

治宜:疏风散寒,解表兼祛寒温。

方药:麻黄10g,杏仁10g,薏仁20g,甘草10g,二付1976年6月17日,自己续二剂,咳愈,痰减少,背痛减,原方二付李某某,男,成,成都造纸二厂1976年5月11日,左胁下近少腹部痛,腰部左侧痛。

脉浮细紧,苔白辨症:风湿痹痛。

治宜:疏风散寒祛湿。

方药;麻黄10g,杏仁10g,薏仁15g,甘草10g,二付1976年5月13日,两处痛均减,原方二付[分析]风寒湿聚而成痹,痹者不通是也,不通则痛。

风寒湿三者所占的比例轻重不同,故表现的症状各不相同,如风痹,风行速,故痛而不定,所谓游性疼痛,时而这里痛,时而又痛在它处,故称风痹。

寒气重者称寒痹,寒气重者,痛而不移,而且疼痛较剧,因寒气主收,气血被寒气收缩循环受阻,不通则痛,因而痛处加重。

湿气重者称湿痹,湿气重者,令肢体沉重,转侧困难是也。

第一例患者,背痛一年,始终不愈,加之咳嗽半年,因寒气阴肺,故咳嗽。

因寒气阻滞经络,不通则痛,本方宣肺散寒,故咳与痛均愈。

第二例患者两处疼痛,不咳,痛的部位不同,但病理及发病机制相同。

故同一方剂均愈。

樊某某,男,成,成都光天华食品厂1977年9月1日,左膝关节痛,足跟痛,腰胀痛,肩关节有时痛。

脉左细弦,右脉弦滑数,苔白腻。

辨症:风湿痹痛。

治宜:祛风除湿。

方药:麻黄10g,杏仁10g,薏仁12g,甘草6g,苍术10g,泽泻10g,防己10g,独活12g,牛膝10g,二付1977年10月28日,因它病来诊,并带来原处方说风湿已愈。

风湿在表,湿郁化热之痹症、湿疹、扁平疣、黄褐斑——麻杏薏甘汤

风湿在表,湿郁化热之痹症、湿疹、扁平疣、黄褐斑——麻杏薏甘汤

风湿在表,湿郁化热之痹症、湿疹、扁平疣、黄褐斑——麻杏薏甘汤《金匮要略》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组成】麻黄杏仁薏苡仁炙甘草【用法】水煎服。

【功效】发汗解表,祛风除湿。

【主治】风湿在表,湿郁化热证,症见一身尽疼,午后发热加剧,脉浮数,舌苔薄腻。

临床常用于治疗鼻窦炎、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黄褐斑、扁平疣、湿疹、皮肤瘙痒症等病症。

【临证加减】急性风湿热可加仙鹤草、秦艽、威灵仙,以增强祛风湿、强筋骨之力;风湿痹证初起若颈项强者可加葛根、当归、桂枝,足膝肿痛者可加防己、细辛、桑枝等,关节赤肿掀热剧痛者可加石膏、生地、桂枝,关节漫肿痛者可加白术、茯苓,皮肤见红斑结节者加可丹皮、赤芍;扁平疣气虚者可加黄芪,血虚加当归,脾虚加白术、陈皮,疣面硬结者加僵蚕;银屑病为寻常型者加荆芥、当归、土茯苓;风寒壅肺而腋痛者加桑白皮、桔梗,名麻黄杏子汤《症因肺治》【医案】宋某,女,20 岁。

2010年6月3日初诊。

患扁平疣2年余,经用肌注聚肌胞和外涂干扰素等,久治无效。

查:双面颊密布芝麻大至绿豆大扁平丘疹,皮色稍暗。

双手背亦有同样皮损。

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

诊为扁瘊,证属肝经郁热挟风湿之邪上攻于面部和手部。

治宜散风祛湿,疏肝清热,活血散结之法。

方用麻杏薏甘汤加味,药用麻黄12克,杏仁、木贼、香附各10克,薏苡仁20克,炙甘草、炮山甲各6克。

10剂,日1剂,开水冲泡后2次温服。

二诊:药后无变化,守方继服,10剂,服法同前。

三诊:药后面部丘疹增多,原皮损增大鼓起,瘙痒。

此药已中的,守方去炮山甲加黄芪30克,10剂,服法同前。

并嘱患者按时服药,服完即消。

1周后患者电话询问,面及手部皮损全消。

嘱其将药改为2日1剂,坚持服完。

1年后随访未复发。

【按语】扁平疣,中医学称之为“扁瘊”,多由肝郁化火上炎或风热郁表所致。

本例患者,舌苔白腻,脉弦滑,属肝郁化火挟风湿郁于肌表,气血凝滞,结聚成形。

麻杏薏甘汤

麻杏薏甘汤

麻杏薏甘汤麻杏薏甘汤出自《金匮要略·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21条:“病者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方由麻黄半两,炙甘草一两,薏苡仁半两,杏仁10个所组成。

麻黄,发表祛湿,开达腠理;薏苡仁,清热除湿,通络蠲痹;杏仁,利气破壅,止痹痛;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方中麻黄与薏苡仁相配,一则重在辛散,开达腠理、玄府,使邪从外散,使在表之风湿得散;二则薏苡仁舒筋脉,柔挛急,清热通络,渗湿除痹缓疼痛,使在内之湿得利。

麻黄、杏仁相配,一则宣利肺气,肺气通则表和,则湿邪不能停聚;二则使一身之气得以畅达,痹痛自止。

用薏苡仁健脾化湿,甘草补益脾气,两药合用,共奏健运中焦脾土之效。

脾运化水液功能正常,则水湿病邪得以消除。

另以甘草调和诸药,助正抗邪于外。

麻黄与薏苡仁用量为1∶ 1的比例,提示麻黄辛散发表而不助热;而麻黄与杏仁用量为5∶ 6的比例,提示宣发与肃降的用量关系;麻黄与甘草为1∶ 2的比例,提示除邪与益气之间的用量关系。

本方中麻黄的用量比例偏小,主要因为麻黄为辛温发汗之峻药,若用大量麻黄发其汗,则风邪易祛,湿性黏滞,不能随汗而出。

治当用小量麻黄,微发其汗,使阳气内蒸,湿邪无以容。

麻杏薏甘汤功用以发表祛风、利湿清热为主,主治风湿热痹证。

亦可用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荨麻疹、过敏性皮肤病等。

然临床中不可拘泥一方一成不变,应根据病变证机,灵活加减用药,随证治之。

假如病情重者,可同时加大药物用量;夹有郁热者,或加大薏苡仁用量,或酌情加入石膏、知母以清热通络止痛;舌红甚者,加生地黄、生白芍以清热凉血活血;关节拘急不利者,加川芎、赤芍以行血祛风通络;关节疼痛明显者,加乳香、没药、穿山甲以活血通络止痛;气血虚者,可酌情加入人参、黄芪、当归、阿胶以补气血;病久痛甚者,加乌头、防己、川芎、川牛膝、葛根疏通经络等。

风湿性关节炎①患者,男,55岁,2012年3月6日初诊。

麻杏薏甘汤制作方法

麻杏薏甘汤制作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麻杏薏甘汤制作方法
导语:说到了麻杏苡甘汤,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许多朋友们都喜欢喝,但有一部分人好喝却不会做。

那么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关于,麻杏薏甘汤。

的制作方
说到了麻杏苡甘汤,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许多朋友们都喜欢喝,但有一部分人好喝却不会做。

那么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关于,麻杏薏甘汤。

的制作方法。

大家一起来了解,接下来的就是文章再从中体会学习。

组成麻黄 5.0杏仁 4.0薏苡仁 5.0炙甘草 10.0
效能通经解表,袪寒除湿。

主治治外感风湿,见一身尽疼,发热,午后较甚者。

应用肌肉风湿、筋肉痛、关节风湿、关节痛、神经痛、汗泡、身体麻痹、指掌角化症、冻伤、疣赘、湿疹、水虫、白癣、头皮屑、喘息、妊娠浮肿、喘咳发热。

说明本方治风湿蕴于经络,周身疼痛,对身湿身疼,效果颇着。

风湿,是由于发汗时当风,或久受寒冷所袭而引起,故发生全身疼痛,及每在傍晚时分热必增剧,为本方之主要目标。

皮肤常有汗出,或浮肿,或袪燥没有光泽,又头上有很多头皮,也是运用本方的目标之一。

本方是在麻黄汤中,取去桂枝,而换入薏苡仁。

薏苡仁为治风湿痹的要品,具有渗经络之湿,除筋骨中之邪气不仁的效力,并可治血燥,及滋润皮肤的袪燥,且协同甘草除病;麻黄能发散体表之水;杏仁则协同麻黄去除上部之水并治喘息;四药协力,共奏通经解表,怯除风湿之功。

以下为各位朋友们介绍的是麻杏薏甘汤的制作方法,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喜欢喝的朋友们可以一起来学习制作,不单单在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乐趣,而且非常的好和甜美可口。

麻杏苡甘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麻杏苡甘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麻杏苡甘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麻杏苡甘汤一、古方简介【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麻黄6g,杏仁6g,甘草3g,薏苡仁12g。

【功效】解表祛湿。

【主治】风湿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

二、临床新用(一)骨科疾病1.肩关节周围炎【案例】某女,58岁。

右肩臂疼痛年余,不能举高梳头,近日痛更甚,夜不能寐,肢麻,循手太阴肺经麻木感,面色微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弦,前医曾用当归四逆汤及舒筋饮等方治疗无效。

辨证属风湿痹阻经络,方用麻黄杏仁苡仁甘草汤加味治疗。

处方:麻黄(先煎)、杏仁、桃仁各10g,薏苡仁30g,炙甘草5g,日1剂,水煎服。

二诊:上方服2剂后痛减,共服10剂,痛全止,能随意抬举,活动仅轻度受限乃停药[王伯章.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活用举隅.上海中医药杂志,.1990,(3):22~23]。

【按语】此方是仲景用治风湿身疼、日晡发热之风湿热痹方。

而肩凝之证,多属肩周炎(慢性闭塞性滑囊炎),临床所见是风湿滞留于手太阴、手阳明、手太阳经者多。

方中麻黄善解上部肌表之邪闭,薏苡仁利经脉之湿留,杏仁宣肺助麻黄。

本方药性平和,风湿可去,郁热自解。

按医者的临床体会来说,此方比当归四逆汤或舒筋饮有更多的适应症,此后曾用此方治疗不少肩凝之证,每有显效。

(二)外科疾病1.多囊肾、尿石症【案例】某男,61岁。

反复血尿已有4年多,曾在湛江某医院检查治疗已久,出院诊断为“多囊肾、尿石症、肾癌特排”,经治疗后血尿消失。

近半年血尿复发,迁延不愈,诸治乏效,于1987年4月18日来诊。

诊见:血尿成块,色暗红,腰痛,周身作痛,舌红边暗紫,苔白薄,右寸脉浮,左关弦脉,而两尺脉较沉。

余细审此证,瘀热郁阻于下焦,水血交阻较明显,诸治乏效者恐需开上以通下,活血解郁与清热达下兼顾,方易取效。

治法守恒,方药虽古,立意宜新。

拟麻杏苡甘汤加味,处方:麻黄、杏仁、血余炭各1g,薏苡仁30g,炙甘草8g,茅根60g,益母草15g,日1剂,水煎服。

4月21日二诊:诉服药1剂,小便时甚迫,尿出黑色血尿。

麻杏薏甘汤治疗银屑病的医案

麻杏薏甘汤治疗银屑病的医案

麻杏薏甘汤治疗银屑病的医案介绍如下: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中医认为主要原因是气血不调、湿热内蕴。

麻杏薏甘汤是一种经典的清热利湿的中药方剂,具有调和脾胃、清热利湿的功效,并且适用范围广泛,被广泛使用于临床中治疗湿热内蕴、水肿等病症。

下面是一例麻杏薏甘汤治疗银屑病的医案:患者,女性,32岁,银屑病患者。

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糠疮样鳞屑等症状,经过就医,被诊断为银屑病,参考各种治疗方案均无效。

最后,患者到中医院就诊,被确诊为湿热内蕴引起的银屑病。

中医师开出了麻杏薏甘汤方剂,患者按照医师的指示服用。

治疗初期,患者出现了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但是经过药物调整和适当的饮食调理后逐渐缓解。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患者的皮肤瘙痒、红肿、糠疮样鳞屑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的皮疹完全消失,病情得到完全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麻杏薏甘汤是一种中药复方,服用时需根据个体情况和病情调整剂量和用量,应慎重服用。

如果您正遭受着银屑病,建议您到医院或中医院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指导和帮助,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中药复方。

经方:麻杏薏甘汤(湿在肌肉里,干癣,疣等)

经方:麻杏薏甘汤(湿在肌肉里,干癣,疣等)

经方:麻杏薏甘汤(湿在肌肉里,干癣,疣等)麻杏薏甘汤【原文】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右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痒,温服,有微汗,避风。

【作者】张仲景【出自】《金匮》【经典回顾】1、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组成】麻黄甘草薏苡仁杏仁【时机】1、麻杏薏甘汤,同样在皮肤上,看到红疹,荨麻疹,很痒;2、一到阴天就痛,或者一到黄昏就痛得厉害。

【应用集锦】1、疣并不是在皮肤上长出来,是在肌肉中长出来,麻黄加术汤没有用,要开麻杏薏甘汤,一下子疣就收掉了,还有些疣生在不该生的地方,都可以用麻杏薏甘汤。

当然你烧把皮肤烧掉,以后再喝麻杏薏甘汤也是可以的。

2、荨麻疹麻黄加术汤:治寒湿性荨麻疹;重者用麻黄加术汤;痒。

麻杏薏甘汤:治风湿性荨麻疹;轻者用麻杏苡甘汤,或先用麻杏苡甘汤。

而病不愈者再用麻黄加术汤;不痒的用麻杏薏甘汤。

3、肺中风:(1)脉浮、身重、汗出恶风,防己黄芪汤: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去芦)生姜四片,大枣一枚;(2)如不治,身疼,发热,日晡所剧,麻杏薏甘汤: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3)再不治,表阳日痹,寒水陷于皮中,乃变为一身悉肿之风水,越婢汤: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4)肺中风,偃卧而胸满短气,冒闷汗出。

4、麻杏薏甘汤治疗青春痘的效果也很好。

5、头皮很多就是湿,还有头皮脂漏性皮肤炎,红红的,都是麻杏薏甘汤。

尤其头皮多,效果真的很好。

粉剂就可以。

6、湿在肌肉里:当湿进入到皮肤到更深的时候,不痒,肌肉酸痛疼,日哺加重,干癣,疣,头皮多,脚皮厚,麻杏薏甘汤。

7、皮疹是皮下有湿,外干内湿用麻杏薏甘汤。

如果病人不出汗加桂枝,能出汗用荆芥即可。

会痒可加连翘、银花。

蜕皮癣加蝉蜕5分(另包)8、荨麻疹,又称风疹块,是过敏性疾病,男女老幼均可发病,其特征为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大小不一,发得快,退得也快,并伴有痒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常用方剂38:麻杏薏甘汤
【组成】
麻黄半两(6克)、杏仁10个(6克)、薏苡仁半两(12克)、炙甘草一两(3克)。

【用法】
古代用法:上四味,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滓。

温服,有微汗,避风。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
发汗解表,祛风除湿。

【主治】
风湿在表,湿郁化热证,症见一身尽疼,午后发热加剧,脉浮数,舌苔薄腻。

【临床运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咳嗽、扁平疣及风湿热等病症。

【方解】
此方即为麻黄汤以薏苡仁易桂枝而成,变辛温解表为辛平解表,且剂量上较麻黄汤原方为轻,故发汗力较弱,以有微汗出为宜。

主要适用于汗出当风,或久居潮湿之地所致风湿在表之证。

第一组:
麻黄疏风散邪,除湿温经;
第二组:
杏仁宣降肺气,通调水道,使水湿得以下输;
第三组:
薏苡仁除湿祛风,兼能运脾化湿,使湿从前阴而去;
第四组:甘草和诸药、建中州。

四药合用有除风、祛湿、解表、通阳的作用。

【辨证要点】
一身尽疼、午后发热加重、脉浮数
【加减】
若湿邪偏胜且从热化,加防己、桑枝、忍冬藤;
风邪偏胜,加僵蚕、蝉蜕等。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亦见于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头痛、哮喘、鼻窦炎、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黄褐斑、湿疹、皮肤瘙痒症、嗜睡等病症。

【方歌】
麻黄汤方除桂枝,发汗解表也不差,
再加薏仁祛湿热,风湿发热亦可祛。

【经典条文】
金匮要略2 痉湿暍
21、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疗愈自己的一个方法:渺小化
渺小化的治疗方式能够很有效地帮助你的内心恢复平静。

什么叫渺小化呢?
就是去到一个能够令你感到自己很渺小的地方感受一下。

比如走到天桥上,趴在那儿看底下的车流,车来车往,哗哗哗。

那么多的车在马路上跑来跑去,你会觉得这个城市好大、好多人,你只是这么多人当中的一个。

你的烦恼被分担了,你就没有那么多的苦恼了。

再比如看星空、看辽阔的大海,或者在飞机上看底下的车和人,你会觉得你的烦恼都没有了。

渺小化,就是不要把自己的困难放大,不要让你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人,不要让你觉得你是全世界最无辜、最可怜的那个人。

你的受害者心态和灾难化就会减少。

人为什么要读一些历史?
就是把你放在整个宏大的历史当中,让你明白,你这点事算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