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细胞膜的结构》试讲稿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说课稿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的地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高中生物课本第一册(必修)的第三章的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和第四章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相关内容。
本节课是高三一轮复习中细胞膜相关的知识总结,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知识与我们科学研究生命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说出细胞膜的制备方法(2)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过程(3)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4)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特点(5)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6)举例说明细胞膜的功能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课本以及电子课件、模型等的教学引导,让学生了解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主要功能,通过举例,理论联系身边的生命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3、考纲要求(1)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Ⅱ(2)实验: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在高一下学期学习的,学生对于有些知识都已经淡忘,但是毕竟是已经学过的内容,学生可以自己总结相关的基础知识,但是理解上都没有深度。
学生学习中有探索欲望,又有遇到难题的茫然,有交流表现的要求,又担心失败。
在本节内容的探索学习中,要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并及时鼓励和肯定。
教是为了“不教”,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文中指出:“在学校里,重要的不是学到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学会一个会学习的能力,学会自己去学习的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本节可是一节一轮复习课,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所以本节主要以学生总结、展示为主,学生相互点评补充完善。
最后教师总结扩展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小组讨论:完善本小组自主课总结的相关知识(一)细胞膜的成分小组展示:展示相关内容学生提问,小组回答教师补充深化:思考:联系所学知识,想一想怎样鉴定细胞膜中含有磷脂和蛋小组展示:展示相关内容学生提问,小组回答教师补充深化:1952年荷兰的科学家用丙酮提取出红细胞膜上的磷脂,并将它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据此,提出了细胞膜是由连续的2层磷脂分子组成的推论。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优质说课稿(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章属于模块1“分子与细胞”的内容。
组成细胞的分子必须有序地组织成细胞的结构,才能成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
那么,细胞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呢?细胞的各种结构又是怎样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生命活动的呢?通过第三章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探究细胞各部分结构是如何既分工又合作,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的。
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
有助于学生科学自然观的形成;有助于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4个方面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本章共有三节,分别从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三个方面讲述细胞的基本结构。
本课是第一节,主要讲述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本节选取了细胞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章节的基础,也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的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 1.2 细胞各部分结构既分工又合作,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
1.2.1 概述细胞都由质膜包裹,质膜将细胞与其生活环境分开,能控制物质进出,并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二、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内容。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高中生物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属于必修模块一的组成部分。
细胞的基本结构知识是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和章节的基础。
本课以问题探讨导入,先介绍了细胞膜的功能,其中介绍了对细。
教师高中生物试讲教案

教师高中生物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膜对物质的运输和维持细胞内稳态的重要性。
3. 理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特点和区别。
二、教学重点难点: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 细胞膜对物质的运输和维持细胞内稳态的作用。
3.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特点和区别。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图,引出细胞膜的重要性和功能,并向学生提出问题:细胞膜是细胞的门决,那么它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呢?为什么细胞膜对细胞内稳态的维持很重要呢?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细胞膜对物质运输和细胞内稳态的重要性,并向其他组展示他们的看法。
3.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细胞膜的结构、功能以及物质穿越细胞膜的方式,重点强调膜蛋白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
4. 实验探究: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水在蛋白质通道和脂质双分子层之间的运输情况,从而加深对细胞膜物质运输机制的理解。
5. 综合讨论:带领学生讨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特点和区别,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细胞膜在不同类型细胞中的作用。
6. 拓展应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细胞膜在生物学、医学、食品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并启发他们思考细胞膜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7.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细胞膜在细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了解细胞膜相关知识。
四、课堂检测:1. 单项选择题: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A. 合成物质;B. 运输物质;C. 分解物质;D. 吸收物质。
2. 判断题:()蛋白通道是细胞膜中的重要通道蛋白。
3. 简答题:简要叙述细胞膜对物质的选择性通透性及其机制。
五、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细胞膜在人体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2. 思考:为什么细胞膜被称为细胞的“门决”?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对生物体有何重要意义?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学会观察、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细胞膜说课稿

细胞膜说课稿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一、引言细胞膜是细胞内外环境之间的界面,它是细胞的外皮,起着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和调节物质进出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与细胞膜相关的一些重要生理过程。
二、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一些膜蛋白组成。
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它由两层疏水性的脂质分子排列而成。
膜蛋白则嵌入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多种类型的膜蛋白,包括通道蛋白、载体蛋白和受体蛋白等。
三、细胞膜的功能1. 细胞膜的物理隔离功能细胞膜可以将细胞内外环境隔离开来,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免受外界的干扰。
它可以阻止大分子物质和水溶性物质的自由进出,只允许某些特定物质通过。
这种选择性通透性是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通道和载体蛋白调节的。
2. 细胞膜的运输功能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可以调节物质的进出,实现物质的跨膜运输。
通道蛋白形成水通道,允许水和小分子物质自由通过。
而载体蛋白则通过结合和释放特定物质来实现物质的运输。
这种运输过程可以是主动的(需要能量)或被动的(不需要能量)。
3. 细胞膜的信号传递功能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可以感受到外界的信号分子,如激素和神经递质等。
当信号分子与受体蛋白结合时,会触发一系列的信号转导过程,最终导致细胞内发生相应的生理反应。
这种信号传递过程在细胞内外的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4. 细胞膜的细胞识别功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糖脂可以形成细胞表面的糖壳,通过与其他细胞或分子的特异性识别,实现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信号传递。
这种细胞识别功能在胚胎发育、免疫应答和细胞迁移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细胞膜与生理过程的关系1. 细胞膜与细胞吞噬作用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可以与外界的细胞碎片或病原体结合,促使细胞膜形成吞噬泡,将其内部化并降解。
这种细胞吞噬作用在清除病原体和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 细胞膜与细胞分裂细胞膜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膜的结构》说课稿

《细胞膜的结构》说课稿靖远县第二中学王定博一、说教学设计(一)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能力目标本节内容以细胞膜分子结构的探究历程为主线,学生动脑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并构建模型为重点,让学生们从中体验科学的实验思想和实验方法。
因此本节在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可定为“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说教学内容本课题是继细胞的化学组成课题之后的教学内容。
从本课题开始,学生开始从细胞水平了解生物体,为后面学习细胞质和细胞器、物质的跨膜运输、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等知识奠定基础。
本课题还蕴涵较丰富的科学史材料,利用这些材料还能较好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实验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本课题的重点是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本课题的难点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三)说教学对象1、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细胞的化学组成,细胞膜的概念等。
学生还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分析实验研究的能力。
2、改变原来的传统的学习方式和地位,采用探究性学习。
3、通过探究资料,培养学生依据实验现象推理分析的能力,和互相探讨、互相合作的能力。
(四)说教学策略1、教学设计思路探究科学研究资料为本节课的主旋律来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教育理念。
2、教学方法本节课教师主要用探究式进行授课,辅以讲述,谈话、讨论等方法。
3、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本课题采用自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4、教学流程5、板书设计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磷脂蛋白质(还有糖类)基本骨架: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结构覆盖蛋白质镶嵌贯穿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信息的接收和传递成分:纤维素、果胶细胞壁功能:支持和保护(五)说教学评价本课题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直接讲授结果。
面试试讲稿高中生物

面试试讲稿高中生物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为大家试讲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一个主题,题目是“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引言: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它们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我们将会深入探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如何支撑起一个生物体的复杂生命活动。
细胞的基本结构:首先,我们来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它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是细胞膜内的半流体物质,其中包含了许多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它包含了遗传物质DNA,负责细胞的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
细胞器的功能: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功能。
线粒体被称为细胞的“能量工厂”,它负责细胞呼吸作用,将营养物质转化为细胞所需的能量。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则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
溶酶体含有多种酶,负责细胞内的废物处理和物质的分解。
细胞周期: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和发育的基础。
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有丝分裂期。
间期是细胞生长和准备分裂的阶段,而有丝分裂期则是细胞核和细胞质分裂的过程,最终形成两个新的细胞。
细胞的凋亡:除了正常的细胞分裂,细胞的凋亡也是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化的细胞死亡过程,它对维持生物体的稳态和健康至关重要。
当细胞受到损伤或老化时,细胞凋亡机制会被激活,以防止损伤细胞对生物体造成更大的危害。
总结: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生物学中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概念。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细胞的基本构成,还对细胞的生命周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运作机制。
结束语:感谢大家的聆听,如果有任何问题或疑问,欢迎在课后与我交流。
希望今天的试讲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们下次课程再见。
高中生物《细胞膜的结构》试讲稿

高中生物《细胞膜的结构》试讲稿>试讲稿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高中生物组的___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下面开始我的试讲.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通过以前的学习咱们知道细胞膜可以有选择的控制物质的进出.师:那细胞膜为什么具有这种功能呢?这和细胞膜的结构相关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二.模型展示,讲解新知师:早在上百年前,科学家们就对生物膜的结构展开了漫长的探索,今天咱们一起穿越时空,重温一下这段历程.师:_世纪末,欧文顿用5_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过上万次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师:同学们,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什么结论?师:对,生物膜的成分里含有脂质.师:_世纪初,科学家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并且发现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师: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师:很好,说明了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师:_25年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师: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师:同学们很棒.这个现象说明细胞膜中的磷脂是双层的.师:_59年,罗伯特森大胆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师:那同学们想一下如果细胞膜是静态的,那细胞膜的复杂的功能以及变形虫的摄食运动还能实现吗?师:对,不能,这也说明了罗伯特森的假设还有待验证,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科学家做了这样的实验: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用发红色荧光的染料标记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把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进行融合,大家来看一下实验的现象是什么?这位同学你来说.师:这位同学说在新合成的细胞当中,既有红色标记的蛋白也有绿色标记的蛋白,且分布均匀.师:这位同学观察得很认真.那么,该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师:对,细胞膜可以流动.师:_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并被大多数人所接受.那这个模型是怎么样的呢?师:现在同学们分成四个小组,老师给每个小组分别分发生物膜流动镶嵌的模型,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生物膜都包括哪些成分?师:同学们真棒!生物膜的成分有磷脂,蛋白质,还有少量糖蛋白.师:那生物膜的这些成分在生物膜中是如何排列的呢?师:有的同学说糖蛋白分布在膜的表面;有的同学说瞬脂分子双层排列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支架;还有的同学说蛋白质分子的分布比较多样: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师:同学们,咱们由前面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融合实验得出了生物的什么特性?师:对,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现在咱们来总结一下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师:那生物膜这样的结构与功能有没有什么联系?它的功能特点又是什么呢?三.实验观察,现固新知师:现在咱们先来做一个小实验.老师这有两个课前准备好的烧杯,在两个烧杯里放入等量的玫瑰花瓣,但在第一个烧杯里加人一定量的_%的盐酸而第二个烧杯里放入与盐酸等量的清水.师: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烧杯中液体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A同学你来说一下.师:A同学说加入_%盐酸的烧杯中液体的颜色逐渐变红了,而放清水的烧杯中液体的颜色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认真.那么,这说明细胞膜的什么结构特点呢?师:对,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并且生物结构与其生物功能是相适应的.四.小结作业师:这节课快要结束了,老师来随机提问一下,看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的怎么样.师:看来同学们对本课知识掌握得很好,下课以后同学们尝试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一个生物膜模型,看谁制作的又快又好.师: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五.板书设计我的试讲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考官的聆听.>1.细胞的胞吞和胞吐现象,变形虫的运动和摄食,精卵的识别和融合现象等.2.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让同学们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的流动嵌模型,它属于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是以实物或图片形式直观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高中阶段学习的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也属于物理模型,通过对物理模型的观察,加深学生的记忆,还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中生物试讲及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题:《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细胞膜的结构,掌握细胞膜的功能。
2.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2. 难点:细胞膜的结构。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大家知道细胞膜是什么吗?它在细胞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结构,具有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等作用。
(二)新课讲授1. 讲解细胞膜的结构: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糖类等。
2. 通过多媒体展示细胞膜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胞膜的结构。
3. 讲解细胞膜的功能:物质进出细胞、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等。
(三)实验探究1. 实验目的:观察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的影响。
2. 实验原理:利用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的筛选作用,观察不同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浓度变化。
3. 实验步骤:a. 将两种不同的染料分别滴入细胞膜两侧,观察染料的扩散情况。
b. 将细胞膜两侧的染料浓度进行比较,分析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的影响。
4. 实验结果与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2. 强调细胞膜在细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细胞膜研究的最新进展。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 在讲解细胞膜的结构时,结合多媒体展示,使学生对细胞膜的结构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在课堂小结时,强调细胞膜在细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
注:以上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细胞膜的结构》试讲稿
《细胞膜的结构》试讲稿
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高中生物组的***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细胞膜的结构》,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通过以前的学习咱们知道细胞膜可以有选择的控制物质的进出。
师:那细胞膜为什么具有这种功能呢?这和细胞膜的结构相关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细胞膜的结构》。
二、模型展示,讲解新知
师:早在上百年前,科学家们就对生物膜的结构展开了漫长的探索,今天咱们一起穿越时空,重温一下这段历程。
师:19世纪末,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过上万次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师:同学们,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什么结论?
师:对,生物膜的成分里含有脂质。
师:20世纪初,科学家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并且发现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
师: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师:很好,说明了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
师:1925年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师: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师:同学们很棒。
这个现象说明细胞膜中的磷脂是双层的。
师:1959年,罗伯特森大胆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师:那同学们想一下如果细胞膜是静态的,那细胞膜的复杂的功能以及变形虫的摄食运动还能实现吗?
师:对,不能,这也说明了罗伯特森的假设还有待验证,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科学家做了这样的实验: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用发红色荧光的染料标记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把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进行融合,大家来看一下实验的现象是什么?这位同学你来说。
师:这位同学说在新合成的细胞当中,既有红色标记的蛋白也有绿色标记的蛋白,且分布均匀。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很认真。
那么,该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师:对,细胞膜可以流动。
师: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并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那这个模型是怎么样的呢?
师:现在同学们分成四个小组,老师给每个小组分别分发生物膜流动镶嵌的模型,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生物膜都包括哪些成分?
师:同学们真棒!生物膜的成分有磷脂,蛋白质,还有少量糖蛋白。
师:那生物膜的这些成分在生物膜中是如何排列的呢?
师:有的同学说糖蛋白分布在膜的表面;有的同学说瞬脂分子双层排列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支架;还有的同学说蛋白质分子的分布比较多样: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
师:同学们,咱们由前面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融合实验得出了生物的什么特性?
师:对,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现在咱们来总结一下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
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师:那生物膜这样的结构与功能有没有什么联系?它的功能特点又是什么呢?
三、实验观察,现固新知
师:现在咱们先来做一个小实验。
老师这有两个课前准备好的烧杯,在两个烧杯里放入等量的玫瑰花瓣,但在第一个烧杯里加人一定量的15%的盐酸而第二个烧杯里放入与盐酸等量的清水。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烧杯中液体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A同学你来说一下。
师:A同学说加入15%盐酸的烧杯中液体的颜色逐渐变红了,而放清水的烧杯中液体的颜色基本没有发生变化。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认真。
那么,这说明细胞膜的什么结构特点呢?
师:对,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并且生物结构与其生物功能是相适应的。
四、小结作业
师:这节课快要结束了,老师来随机提问一下,看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的怎么样。
师:看来同学们对本课知识掌握得很好,下课以后同学们尝试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一个生物膜模型,看谁制作的又快又好。
师: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五、板书设计
我的试讲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考官的聆听。
《答辩解析》
1.细胞的胞吞和胞吐现象,变形虫的运动和摄食,精卵的识别和融合现象等。
2.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让同学们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的流动嵌模型,它属于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是以实物或图片形式直观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
高中阶段学习的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也属于物理模型,通过对物理模型的观察,加深学生的记忆,还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