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镇痛联合中医护理在骨科四肢术后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合集下载

中医特色护理在快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医特色护理在快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医特色护理在快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是指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已被证实有效的方法减少患者对手术的应激以及并发症,以加速术后康复[1],其理念已广泛应用于胃肠外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骨科及妇科等手术中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近年来,中医护理技术在减少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应激反应等方面也逐渐凸显其独特的优势。

大量的文献荟萃显示,中医特色护理与FTS联合应用于围手术期中,明显减轻了机体应激反应和各器官功能障碍,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大大加快了康复的进程,现综述如下。

1 减轻机体应激反应方面的应用1.1 减缓焦虑情绪一般情况下人体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如因某种不良情绪刺激且持续时间较长时则会超出人体的正常生理承受能力而导致各种疾病。

术前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担心手术失败、担心术中疼痛及术后出现后遗症等而焦虑不安、失眠等。

韩晓玲等[2]在常规术前指导的基础上采用指压手法联合耳穴埋籽对72例普外科择期手术的患者进行干预,结果显示:患者各项焦虑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认为采用指压联合耳穴埋籽能有效缓解普外科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

杨海英等[3]对30例妇科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中医护理模式,运用辩证施护开展情志护理,结果护理后的SDS、SAS评分较护理前下降且低于同期的对照组(P<0.01)。

范雪[4]对60例妇科围手术期患者采用中医汤药、穴位按摩和针刺等方式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改善,结果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各项治疗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

杨巧玲等[5]根据患者不同的情绪状态实施针对性护理,情绪以悲为主者采用“以喜克悲”的方法,情绪以恐为主者采用“以思克恐”的方法,情绪以思为主者采用“以怒克思”的方法,情绪以怒为主者采用“以悲克怒”的方法,结果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明显得到减轻。

1.2 减缓疼痛程度罗晓曦[6]选择混合痔手术患者120例,对照组60例运用混合痔围手术中医常规护理与疼痛护理,干预组在手术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外科加速康复模式,结果: 干预组手术后6h﹑12h﹑24h﹑48h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临床疼痛护理中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研究

临床疼痛护理中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研究

临床疼痛护理中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研究临床疼痛护理中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

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需要行疼痛护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8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中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情况。

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可以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疼痛,减轻患者术后不良反应,促进患者及早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疼痛护理;中医护理技术;常规护理;疼痛是患者主观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受生理、情感及行为等多种因素的动态发展影响。

临床防治疼痛已成为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会影响患者身体,也会使患者精神和心理受到损害,临床应用阿片类或吗啡类药物止痛会产生很多的毒副作用,而且患者容易形成依赖,止痛时间短,临床需要更全面止痛护理方式,才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1]。

中医护理技术以辨证施护为基础,其中包括中药足浴和经络脯穴按摩、情志疏导等疼痛护理方法,都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而且不会产生不良反应[2]。

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需要行疼痛护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应用中医护理,疼痛护理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需要行疼痛护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8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

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55.2±5.8);其中13例为癌症患者,12例为骨病患者,15例为肛肠疾病患者;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54.8±6.2);其中11例为癌症患者,15例为骨病患者,14例为肛肠疾病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进行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中医针灸联合中药外敷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疗效

中医针灸联合中药外敷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疗效

中医针灸联合中药外敷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灸联合中药外敷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100例颈肩腰腿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针灸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物理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指数(Constant-Murley评分)、腰椎活动度(ODI评分)和腰腿疼痛等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组患者VAS、Constant-Murley评分、ODI评分和腰腿疼痛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结论:中医针灸联合中药外敷治疗颈肩腰腿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针灸;中药外敷;颈肩腰腿痛;临床疗效1引言颈肩腰腿痛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目前,物理治疗是颈肩腰腿痛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效果不尽如人意。

近年来,中医针灸联合中药外敷治疗颈肩腰腿痛逐渐得到了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针灸联合中药外敷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疗效。

2资料与方法2.1研究对象选取100例颈肩腰腿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女比例均衡,年龄范围为30-60岁。

根据入选标准,均为首次发病,无明显神经根受累,无明显骨关节畸形和其他器质性病变,无手术史。

2.2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治疗组采用中医针灸结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治疗期为4周,每周治疗3次,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

2.3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物理治疗。

治疗组治疗如下。

针灸治疗:选择相应的针灸穴位进行针刺,如肩井、肩外俞、肝俞、膀胱俞、足三里、委中等穴位。

每次选取3-5个穴位,对穴位进行针刺,保持针刺30分钟。

针刺前先进行穴位消毒。

中药外敷治疗:将草药煮制成煎液,然后将煎液加入保温桶中,再将桶内装入一块干毛巾,在患者相应部位进行外敷,保持30分钟。

中医针灸在骨伤康复中有哪些应用?它如何提高骨折愈合的速度?

中医针灸在骨伤康复中有哪些应用?它如何提高骨折愈合的速度?

中医针灸在骨伤康复中有哪些应用?它如何提高骨折愈合的速度?610041骨伤康复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而中医针灸作为一种非常古老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在骨伤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针灸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手段。

它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和经络,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气血运行,改善组织修复和再生能力,从而起到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不仅能缓解疼痛和肿胀,还可以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和骨骼的功能恢复。

本文将为大家科普中医针灸在骨伤康复中的应用,并了解它是如何提高骨折愈合速度的。

一、中医针灸在骨伤康复中的应用1.针刺穴位促进骨折愈合:针灸中对特定穴位的刺激可以通过调节气血运行、改善局部微循环和代谢,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穴、合谷穴、曲池穴等,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

2.穴位注射疗法:在针灸过程中,可以通过向穴位注射中药药液或生理盐水,将药物直接引导到骨折部位,促进骨折的愈合和修复。

这种方法可以增加药物在治疗部位的局部浓度,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直接将药物送达到骨折部位,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增加营养物质的供应,加速骨细胞的增殖和再生,从而加快骨折的愈合过程。

此外,穴位注射疗法还可以针对不同的病情和患者特点,灵活调节药物的剂量和组合,实现个体化治疗。

3.电针疗法:电针疗法是将电流引入穴位,通过电刺激的方式来调节和促进骨折愈合。

电流的刺激能够增加局部细胞的代谢活性,促进骨细胞的增殖和再生,加速骨折愈合过程。

通过电针疗法可以增加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提高营养物质和氧气的供应。

良好的血液循环有助于骨细胞的生长和修复,加速骨折的愈合过程。

4.灸法治疗:灸法是一种利用艾条等物质的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作用于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在骨伤康复中,采用灸法可以通过热刺激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折部位的新陈代谢和愈合。

通过灸疗的温热刺激,可以促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提高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和养分输送。

中医护理干预对缓解骨科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中医护理干预对缓解骨科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中医护理干预对缓解骨科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佚名【期刊名称】《西南军医》【年(卷),期】2013(15)4【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缓解骨科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100例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加自控静脉镇痛泵,观察组采用穴位按摩、全身关节按摩、耳穴压豆等缓解术后疼痛,观察两组患者24小时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对缓解骨科术后疼痛具有效果明显、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无副作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CM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in relief after orthopaedic surgery. Methods 100 cases after arthroscopic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50 in each; routine nurs-ing plus 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 was performed in control group while point massage, body joint massage and auricular point compression were given to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the pain relief and the occurrence of side effects in patients within 24 hours after surgery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2 groups. Results There exist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ain relief between the patients of the 2 groups; the occurrence of side effec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s TCM nursing intervention is of obvious effect inpain relief after orthopaedic surgery with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performance, lower ex-penses and less side effect, it is worthy of wide application in clinic.【总页数】2页(P387-3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相关文献】1.中医护理干预对缓解骨科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J], 刘晶2.综合性护理干预缓解骨科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J], 林顺娥3.护理干预对缓解骨科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J], 魏子霞4.疼痛护理干预缓解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临床效果观察 [J], 陆艳;张林丽5.中医护理干预对缓解骨科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J], 刘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在下肢骨折围手术期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在下肢骨折围手术期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在下肢骨折围手术期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摘要:下肢骨折是常见骨折类型,多发于中老年群体。

近年来手术治疗下肢骨折患者明显增加。

围术期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随着中医护理技术的发展,因为其具有操作便捷、价格低廉、快速康复、易于接受等特点,深受医患青睐。

基于此,本文对中医护理措施在下肢骨折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下肢骨折;围术期;中医康复护理下肢骨折是临床十分常见、高发的一种骨折类型,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促进骨折愈合。

同时,围术期患者多伴有程度不一的疼痛症状,且围术期患者要卧床休养,深受病情和不适症状影响,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1]。

因此,围术期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十分必要,以促进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基于此,本研究对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在下肢骨折围手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1.中医康复护理中医康复护理主要采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理念,采用传统康复护理的方法,配合康复医疗手段、康复训练和养生方法,对残疾者、慢性病患者、老年病患者以及急性病恢复期患者,通过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使形体和精神尽快恢复到原来的健康状态[1]。

中医康复护理与中医临床护理存在不同,其采用独特的康复护理方法,配合自我康复训练,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

2.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在下肢骨折围手术期的应用2.1 情志护理七情属于中医学“神”的范畴,和心、脑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围术期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可影响患者气息,郁气在心处集结,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所以应注重对患者的情志护理,可以为其播放八段锦音乐,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同时注意患者不良情绪的疏导。

研究表明,下肢骨折围术期通过对患者实施情志护理,有助于改善其负面情绪,促进患者恢复[2]。

2.2饮食指导结合患者病情等实际情况,采用中药膳食调理方法,术后进行中药食疗干预,可选择当归、桃仁、红花等,混合炖烂后食用,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术后两周到一个月内,食材可选择党参、新鲜排骨、当归、骨碎补等,混合炖熟后服用汤肉,具有活血通络、温经散寒的功效;术后1个月后,食材可选择枸杞子、骨碎补等,具有健脾胃、调气血的功效[3]。

穴位注射在骨科术后镇痛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穴位注射在骨科术后镇痛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中 医 急 症 ,0 9 1 1 ( 0 :6 0 2 0 ,0, 8 1 ) 1 9 .
[7] 兰 恰 . 刺 配 合 蠲 痹 汤 治 疗 颈 性 眩晕 4 1 针 O例 [ ] 陕 西 中 医 ,0 0 J. 2 1,
3 (3 ) 3 0 1 :5 .
[8 洪 承 权 . 推 药 结 合 治 疗椎 动 脉型 颈 椎 病 8 1] 针 6例 l 临床观 察 [ ] 内 J. 蒙 古 中医 药 ,0 8 1 ,3 2 :32 . 2 0 ,1 2 ( ) 2 - 4 [9 尚正 兰 . 1] 电针 刺 配 合 中 药离 子 导人 治 疗 颈 性 眩 晕 9 0例 [ ] 陕 西 J.
… 圳
光 明中医 21 0 2年 4月 第 2 7卷 第 4期
C G M A r 0 2 V l 7 4 J MC pi 2 1 . o 2 . l
晕 6 0例 [] 中 国社 区 医师 ,0 8 3( 4 :2 J. 2 0 , 2 )4 .
・ 5 ・ 7 3
苏 小 霖 . 刺 结 合 推 拿 治 疗 椎 动 脉 型 颈 椎 病 临 床 疗 效 观 察 [ ] 针 J.
参 考 文 献
[1] 王 锋 , 文 杰 . 科 围手 术 期 镇 痛进 展 [ ] 实 用 骨科 杂 志 ,0 7 翁 骨 J. 20 ,
1 ( ) 2 5 2 7 5 4 : 1 -1 .
到 了多数学 者 的肯定 。
在骨伤 科 的l 中 , 位 注射 也 在 一 些 中 医 院得 临床 穴
综上所 述 , 位注 射作 为有效 的一种 镇痛方 法 , 穴 已 在 临床不 断被运 用 , 而是 否 对 骨伤 科 的术后 有 良好 的
镇痛 作用 , 有 待 于 进 一 步 深 入 研 究 , 括 ① 临 床 实 还 包

综合护理干预在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在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在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患者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给予个体化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口语显著改善四肢创伤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大力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四肢创伤骨折;疼痛;护理满意度四肢创伤骨折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突发特点明显,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意外、摔伤、坠落伤等,患者常表现出骨折部位的明显疼痛。

严重的疼痛会对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上均产生极大地影响,进而延长病程[1]。

本次观察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

其中,干预组男32例,女26例,年龄13-79岁,平均年龄(52.1±10.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 7h-3d,平均(2.1±0.4)d。

对照组男31例,女27例,年龄15-75岁,平均年龄(51.7±10.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h-4d,平均(2.2±0.6)d。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患者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给予个体化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包括:(1)心理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刺镇痛联合中医护理在骨科四肢术后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目的探討针刺镇痛联合中医护理在骨科四肢术后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骨科四肢术后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0 例。

研究组采取针刺结合中医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RS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2、24 h以及3 d 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骨科四肢术后疼痛患者采取针刺结合中医护理效果更好,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TCM nursing care after the orthopedics surgery.Methods From June 2016 to November 2017,80 patients with orthopedic limb postoperative pai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by digital parity method,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The analgesic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R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P>0.05).The NRS scores of 12,24 h and 3 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hospital stay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nd the scores of quality of life and satisfac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combined method of acupuncture and TCM nursing care can quickly relieve the pain,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shorten the treatment time,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and increase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Key words]Analgesia;Operation of four limbs;TCM nursing care;Acupuncture骨科四肢手术属于临床常见手术,但对患者创伤较大,术后疼痛较为明显,极易使患者产生心率过快、血压升高等现象,严重影响正常饮食以及生活,因此有效控制术后疼痛在保障患者预后效果中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上镇痛方式较多,如超前镇痛以及自控镇痛等,虽然取得过一定应用价值,但是不良反应较多,患者容易出现便秘、恶心呕吐,甚至呼吸抑制等症状,直接影响预后效果[1]。

随着中医技术不断进步,陈慧铿等[2-3]专家提出采取针刺镇痛效果更好,在传统中医针刺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感,避免不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

同时联合中医特色护理方式,通过情志护理、健康宣教、睡眠调护、中医饮食、按摩针灸以及康复锻炼等方面进行干预,具有简便、效果显著以及价格低廉等特点,不仅丰富了骨科四肢术后镇痛方式,明显减少药物镇痛产生的不良反应,保障患者身心安全,还能促进医患沟通,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避免医疗纠纷[4-5]。

探讨针刺结合中医护理在骨科四肢术后疼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骨科四肢术后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0 例。

所有患者以及家属均同意并自愿加入本次研究中,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研究组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20~65岁,平均(34.5±2.6)岁;上肢手术21例,下肢手术19例。

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8~63岁,平均(35.3±2.7)岁;上肢手术22例,下肢手术18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6]:①所有患者均符合骨科四肢手术标准,并在我院进行治疗。

②依从性较好者,能够听从医护人员安排进行治疗。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

②合并感染、骨髓炎或者恶性肿瘤者。

③术后疼痛等级在两级以下者。

④精神障碍或者意识失常者。

1.2 方法研究组采取针刺结合中医护理,具体如下。

针刺方法:首先确定内麻点,位于患者小腿内侧,内踝上7寸,胫骨后缘0.5寸处。

患者采取仰卧位,双足自然向外旋,使膝关节下端完全暴露。

并在双侧内麻点进行常规皮肤消毒,右手持针与皮肤垂直进针约37 mm深,使针感放射至足部,或者五个足趾同时呈现微屈状。

连接治疗仪导线与毫针,并将其固定。

利用连续波,将频率由低向高进行设置,根据患者具体耐受程度为宜,刺激0.5 h后拔针。

通过全面掌握患者病情采取辨证施护,制定针对性中医护理干预。

①情志护理:耐心解答患者疑问,了解内心真实想法,尽力满足合理需求,增强对医护人员信任感;嘱保持乐观情绪、避免七情刺激;为患者提供舒适居住环境,播放轻缓音乐,缓解焦虑、紧张心情。

②健康宣教:术前主动向患者以及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以及注意事项等,并举例同类型手术成功病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信心;术后予宣教、康复功能锻炼为主。

③睡眠调护:予耳穴贴压、灸百会穴或开天门、播放轻缓音乐为主。

④中医饮食:帮助患者调整饮食结构,根据证型及分期,指导患者进食健脾益胃、调和气血、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接骨续筋、强壮筋骨之品,不暴饮暴食或食之过饱。

⑤根据患者具体恢复情况制定针对性康复计划,定时采取按摩、冷疗、中药封包热敷、针灸等治疗,缓解疼痛;并鼓励尽早下床活动,并嘱咐劳逸结合。

⑥部分患者口服消炎止痛药。

對照组:采取曲马多片(针)或其他镇痛针治疗。

1.3 观察指标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并记录不同时间段患者NRS评分变化情况,治疗结束后发放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调查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

根据NRS评分标准判定[7]:总分为11分,0分表示无痛;1~3分表示有轻微的疼痛感,患者能够忍受;4~6分表示患者疼痛感影响睡眠,但尚能忍受;7~10分表示患者有强烈疼痛,且疼痛难忍。

根据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评分标准判定[8]: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RS评分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NRS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2、24 h以及3 d 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RS评分的比较(分,x±s)与治疗前比较,*P<0.05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2.3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评分的比较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评分的比较(x±s)3 讨论骨科四肢术后疼痛属于常见的生理反应,患者受到疼痛刺激后,使机体内产生内源性物质,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以及心肌,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以及外周阻力,使血压逐渐升高,心率加快,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睡眠以及饮食等[9-10]。

同时术后疼痛可能影响患者免疫能力,极易使伤口受到感染,不利于康复,延长病情,因此如何选择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的镇痛方式成为医疗界关注重点。

临床上骨科手术中镇痛方式较多,主要以多种模式、个体化镇痛方式为主,如自控镇痛以及超前镇痛等。

其中超前镇痛中通常采取选择性COX-2抑制剂进行用药,虽然对胃肠道影响较小,但明显增加心血管并发症产生的风险性;而自控镇痛中主要采取阿片类药物,在临床上取得过一定应用价值,但不良反应较多,患者极易出现恶心呕吐以及呼吸抑制等,直接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