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完整讲解(四)
少林内劲一指禅

少林内劲一指禅少林内劲一指禅何谓“养”练养结合是本功法练功基本原则组成部分,练养不可分割,而是相辅相成的。
光练不养,不能巩固练的成果,光养不练,而无有可养。
练是为养提供物质条件,养又为练提供保证。
所以,养必练,练也要养,两者不可偏废。
怎样养?养的着眼点是精气神,气功称之为三宝、三奇,是人体生长的能源,生命的根本。
所以,一是养精,包括血、津、液三个方面,这是构成人体的基础,是营养身体、使之成长的物质。
通过练功以滋生补充,保证体内精的相对稳定,在养中“益精保精”、“保精练液”。
同时,要慎房事,节性欲,以防精泻。
二是养气,这指的是元气和宗气,合二为—为“真气”。
真气运行升降,出入于肺腑、经络中,分布在全身各器官、组织之间,气聚则形成。
“人之有生,全赖此气”。
我们要在练功中练气,在养生中保气,最根本的要防气散,“气散则形亡”。
在练功中要改变性格,进行“禅修”,止息杂念,修心养性,涵养道德。
三是养神,神是物质细微精深的结构和脑的生理活动,人体居首要位置。
一为心神,藏于心。
二为脑神,藏于脑。
脑神是元首,统帅五脏之神(即心神、肝魂、肺魂、脾意、肾志)。
养神历来被气功家列为首要问题,“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生之本也”。
所以要控制和调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以防七情过急或失禁,保持“神清意志,淡泊宁静”。
练功中重视“禅修”。
禅修:练功中进行思维训练,做到静虑,心的清静功德,“止息杂念”,“修心养性”。
所以“禅”不只是功法名称,同时是修炼方法和修炼内容。
通过禅的修炼,使修行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保持生理和心理的逐步平衡,强身,以逐步实现“禅定”,即外离相曰禅,内不乱心为“定”。
结论:外离诸相,则外不忧,一心安稳为定,“无我”、“忘念”解决好做人的根本问题。
怎样进入“禅修”,松、静、呼吸、意念四个方面。
禅修就是使人做一个正大光明磊落的人。
凡是不好说的话就坚决不说。
凡是不可做的事就坚决不做。
少林内劲一指禅(站桩功)

少林内劲⼀指禅(站桩功)本功系福建少林寺阙阿⽔传授。
其中板指法是核⼼。
练本功不⽤⼊静,不意守,得⽓快,⽓感⾜,且不出偏差,⽆副作⽤。
久练者既可内⽓外放,导引治病,⼜能⾃⾏贯⽓,疏导⽓⾎,提⾼脏腑功能。
若能坚持练习,对呼吸、消化、循环,运动等系统疾病(诸如肺⽓肿、胸膜粘连、消化不良、胃病、⾼⾎压、肩周炎、关节炎、⽉经不调等)均有良好的治疗作⽤。
同时,能充分发挥⼈体的潜在功能,增强体质,延年益寿。
每⼀节功有其特殊的作⽤,练功者不可疏忽。
⼀、热⾝法(⼀)摇膀⼦:1.功法:⽴正,右脚向前迈1步,成右⼸步。
左⼿插腰,拇指向后。
以肩为轴,右臂如车轮旋转,先慢后快,摇膀不少于20周。
然后变左⼸步,摇左膀,动作如前。
2.作⽤,打开⽓门,活利关节,疏通经络,锻炼⼼肺,防治肩周炎。
(⼆)摩肩:1.功法:两腿平⾏,与肩同宽,屈膝,右肩向前,右臂下垂,掌⼼向外,置于两膝之间,左⼿置于后腰,⽇视前⽅。
然后提右肩,带起右⼿如拎⽔,顺任脉贴⾝上⾏⾄腋下,经板泉⽳向后顺督脉下伸,变左肩向前,左⼿下垂,⼿⼼向外置于两膝之间,提左肩(路线同右臂)。
然后右⼿贴⾝从胯外侧向前转⾄两膝之间,接做前动作。
右⼿上提⾄极泉⽳时,顺势向左转腰,使四肢连续运动,共做20次。
2.作⽤:通六关(肩、肘、腕、胯、膝、踝),牵动五脏六膀,治疗胃满腹胀,改善⾎液循环,治疗肩周炎、肩背痛。
⼆、丹⽥功(⼀)转丹⽥(猫洗脸):1.功法:左脚向前迈半步,届膝,重⼒落在后腿上,成左虚步站桩。
左⼿⼼向⾥护腰,时向后拉⾜,右掌贴近左脸太阳⽳。
然后向下划,收回,护腰。
变右⼸步,换右于贴左脸太阳⽳。
左右轮番各做10次。
2.作⽤:活利关节,转动内脏,活⾎化瘀,温热⾝体。
(⼆)压丹⽥(鹰⽖,恨天⽆环):1.功法:右脚向前迈半步,右⼿向上举使右肋尽量拉开,臂伸直,掌⼼向⾥。
左⼿背贴于右肘下,右⼿屈指变鹰⽖,同时吸⽓。
压丹⽥是右⼿⽤⼒抓物下拉,如同天有⼀-环要把天拉下来似的。
右腿蹬直,左脚跟踮起,⾝体向上挺。
少林内劲一指禅的简介

少林内劲一指禅的简介少林内劲一指禅功法概述少林内劲一指禅功法介绍内劲一指掸”功法繁多,训练方法也奇特。
训练中虽不强调入静和意守,但对姿势的正确性,动作的先后次序,要求特别严格。
它能疏通经络,调理人体的气血,使之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协调,从而起到防病祛病,健身延年,精、气、神、力合一的作用。
坚持练此功法,功底随时间而深厚,不仅可以“外气内收”,积蓄“内劲”,而且可以“内气外放”,为患者导引治病。
“内劲一指禅”的“内劲”,是人体活动的能量,是蕴藏在人体内的潜力,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禅”,是梵语,即安定、止息杂虑的意思。
“—指”,是指在练功过程中,必须再加上一个特殊的、关键性的训练方法,即十个手指和十个脚趾有系统、有规律的扳动和按动的锻炼。
十指和十趾,分别为人体十二正经的起点或末端,手指的扳动和脚趾的按动,不仅可以积蓄“内劲”,调节释放“内劲”,而且还简便易学,可以缩短练功时间,使之收到事半功倍之效[1]。
“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的十八代传人——阙阿水先师是江苏省苏州人。
他家境贫寒,七岁就被送入寺门当苦行僧。
他随福建少林寺武僧杜顺彪法师习武,学得“内劲一指禅”绝技真功。
那时,佛门戒律森严,功法秘不外传,一切动作、功理,全靠师徒之间言传身教和心记,所以懂得此功法的人很少。
解放后,他在党和政府的教育下,觉悟不断提高,于是开门纳徒授教,将长期埋没的国宝——“内劲一指禅”功法公诸于世,造福人民,从而受到党和人民的赞誉。
1982年,阙阿水先生逝世后,为了继承师志,弘扬这一造福人类的优秀功法,王瑞亭将其整理成文字,供传功教学使用。
从1993年王瑞亭公开声明“版权归社会,翻印不究”以后,国内外已有32种版本问世包括日、英、朝文版。
近年来,王瑞亭及其弟子王泽俊等人,创办多个功法免费教学平台,如QQ平台王瑞亭少林内劲一指禅,视频教室51VV等,并不断对功法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其教材还在不断完善之中。
少林内劲一指禅专业说明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是少林寺特有的练功术。
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功法[方案]
![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功法[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03b75b8762caaedc33d46c.png)
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功法[方案] 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功法-热身法―少林内劲一指禅‖功法,是我国福建少林寺特有的练功术。
它历经数百年十几个朝代的提炼、充实,成为武林界推祟的上乘功法。
它不同于一般的少林动功,也不同于一般的禅林静功,而是一种包括动功、静功、―竞技‖、―技击‖等功法的独特门户。
―内劲一指掸‖功法繁多,训练方法也奇特。
训练中虽不强调入静和意守,但对姿势的正确性,动作的先后次序,要求特别严格。
它能疏通经络,调理人体的气血,使之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协调,从而起到防病祛病,健身延年,精、气、神、力合一的作用。
坚持练此功法,功底随时间而深厚,不仅可以―外气内收‖,积蓄―内劲‖,而且可以―内气外放‖,为患者导引治病。
―内劲一指禅‖的―内劲‖,是人体活动的能量,是蕴藏在人体内的潜力,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禅‖,是梵语,即安定、止息杂虑的意思。
―—指‖,是指在练功过程中,必须再加上一个特殊的、关键性的训练方法,即十个手指和十个脚趾有系统、有规律的扳动和按动的锻炼。
十指和十趾,分别为人体十二正经的起点或末端,手指的扳动和脚趾的按动,不仅可以积蓄―内劲‖,调节释放―内劲‖,而且还简便易学,可以缩短练功时间,使之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热身法―热身法‖是本功法练功时的一套准备动作。
是从―心意六合拳‖的精碎中总结出了摇、摩、转、压、提、拉、搓、曲、磨丹田等一套动作,并把这些动作联系起来,使之既可作为练习本功法之前的准备动作,又可成为一套独立的体育医疗方法,名为―热身法‖或―丹田功‖。
―热身法‖在动作形状上模仿―心意六合‖十大形中的一些基本动作,在步法上有虚、蹬、前、后、鸡、熊步等基本步型。
锻炼时要求动作协调,配合呼吸,做到既不松软飘浮,又不僵硬呆板,而是灵活自然,轻松自如,两眼平视,炯炯有神,周身充满力量。
下步有力、敦实,象棵苍松,显示出很沉稳的气度。
本功法呼吸和动作相配合的基本原则是:―开吸合呼,升吸降呼‖。
第一节摇膀子–摇丹田预备姿势:右脚向前跨出一步,成前弓步;右手在右膝外侧,掌心向前,手指并拢;左手拇指朝后,其余四指并拨,指尖朝前,叉腰;头颈正直,目视前方(图1)。
少林内劲一指禅的原理

少林内劲一指禅的原理少林内劲一指禅是少林寺传统武术中的一种特殊技击方式,它融合了内功和技击于一体,通过练习和运用内劲来达到强力攻击的效果。
这一技艺的原理主要涉及到内功、呼吸、身体与心灵的和谐以及专注与意念的发力等多个方面。
首先,内功是少林内劲一指禅的基础。
内功是指通过特定的呼吸和调整身体的运行方式来培养和积累力量。
在少林武术中,内功主要包括气功、神清气定、内精外显等方面。
通过长期的内功修炼,武者能够将内劲从丹田散发至全身各个部位,从而形成强大的力量储备。
其次,呼吸在内劲一指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呼吸可以被视为人体能量的调节器,它能帮助武者维持正常的身体机能,并且在施展内劲时提供所需的力量。
在内劲一指禅中,武者通常通过深而均匀的腹式呼吸来强化呼吸系统和腹部肌肉,使其能够更好地吸纳氧气和能量。
第三,身体与心灵的和谐也是运用内劲一指禅的重要原理之一。
少林武术注重修炼身心,追求身心的和谐与平衡。
只有当身心完全放松,思绪集中时,内劲的发力才能更加准确和有力。
通过修炼内功和冥想,武者能够调整身体和心灵之间的关系,使其更好地协调运作,从而提高内劲的发挥效果。
最后,专注与意念的发力是内劲一指禅的关键。
少林武术强调意念的指导作用,通过集中注意力和专注于目标,武者能够将内劲准确地传递到一指之上,从而增加攻击力。
这种专注和意念的发力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实践,通过不断的重复练习,武者可以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和意念力,使内劲一指禅发挥到极致。
综上所述,少林内劲一指禅的原理主要包括内功、呼吸、身心的和谐与专注意念的发力。
通过修炼内功、调节呼吸、培养身心的和谐与集中注意力,武者能够将内劲运用于一指之上,达到强力攻击的效果。
这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不断的修行,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领悟,才能真正掌握和应用这一技艺。
少林内劲一指禅教程王瑞亭

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教程1.摇膀子——摇丹田预备姿势:直立。
先将右脚向前跨出一步,成前弓步;右手在右膝外侧,掌心向前,手指并拢;左手掌心向上,放于左腰际;头颈正直,目视前方(图1)。
动作:右臂向前上方绕环至肩上时,掌心外翻向后,同时转腰,带动手臂继续向后下方绕环,经体侧复原(图2)。
手臂成车轮状旋转一圈为一次,做20次。
右侧做完了再做左侧,要求同上,全做完了恢复直立。
要求:动作时手臂要伸直,速度先慢后快;目视前方,上身保持正直,勿前俯后仰;腿保持弓步,重心要平稳,脚跟不抬起,自然呼吸。
功用:打开“气门”——极泉穴、章门穴、京门穴;沟通、接收宇宙相应“信息”;活利关节,疏通手三阴、手三阳经络,对防治肩周炎、骨质增生等肩部疾患有疗效。
2.摩肩——摩丹田预备姿势:直立。
两脚打开,与肩同宽,平行站立,重心在两腿之间。
转腰屈膝下蹲。
身体向左转体90°。
右肩在前下沉,右臂自然下垂于两膝之间;五指松直,拇指朝内,掌心内转向右;左手置于左腰胯后外侧,掌心朝外;左肩高于右肩,头颈正直;目视前方(图3)。
动作:右肩带动肘和手直线向上拎起(似从井里打水上拎状),屈肘过头顶到最大限度,顺势向右转腰带动胯、膝、踝关节向右移动,右手臂经腋下沿右背部下行至右腰胯后外侧处,掌心向外,同时左肩下沉,向右转体至最大限度。
左手臂沿左腿后侧下行,再前移到两膝之间,五指松直,拇指朝内,掌心内转向左,左臂自然下垂于两膝之间(图4);再似右臂那样上提,并顺势向左转腰带动胯、膝、踝关节向左转动。
反复练习,左右各做20次后,恢复直立。
要求:动作时注意保持头、颈、脊柱中正,目视前方;肩、肘、腕、胯、膝、踝各关节同时转动,但脚不移动;自然呼吸;手上提、下行时动作要协调。
功用:活动六大关节,故又叫通“六关”(即肩、肘、腕、胯、膝、踝)。
它不仅能促进气血流通,对关节痹痛、腰背酸痛有防治作用,还能内练五脏——又叫练“内五行”(即肝、心、脾、肺、肾)。
少林绝技之一指禅功

少林绝技之一指禅功少林派功夫分为内、外、硬、软、轻等功法。
一指禅功又名一指金、金针指等,为少林硬功之一,其特点是以意领气,气与力合,以气助力。
在技山上可以以指钻砖,点人穴位;在医学上可以用于发气点穴治疗疾病,达到“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筑基功每日子时(23点至凌晨l点)或寅时(凌晨3点至5点),找一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的避风处,面向南方坐于椅子或床沿上头正身直,全身自然,松肩含胸,口眼微闭,百会会阴成一垂直线,膝关节弯曲90度,曲脚平行,两膝与肩同宽,双手自然放于大腿上。
姿势摆好后,意守上丹约1分钟,然后用顺呼吸法(吸气时下腹凸起,呼气十下腹凹陷)进行柔和、细长、缓慢的呼吸。
吸气时意想大地之气由头顶百会进入,到达下丹田,并贮于下丹田中,同时配合轻轻地提睾及提肌。
然后呼气,同时松睾及松肛,此时不须意守。
每次练习时间在30分钟以上。
练完后,可站起来散散步,稍微活动一下筋骨,待觉得丹田有热感时,便可转下式练习。
每次练功前都要选练此功。
内功法第一式鹰展双翼练功者面向南方自然站立,脚尖微内扣,两手侧平举,掌心朝下,十指自然伸直,全身舒松自然呼气时用以意念引领,使气从丹田起沿手臂内侧到达指尖;吸气时用以意念引领,使气从手臂外侧回归至丹田。
初练时,每次只练5分钟左右,以后逐渐增加时间。
经常练习,可聚气于十指。
第二式金刚修禅面向南方,自然站立,两脚与肩同宽,十趾抓地,两腿蹲成半马步,手抬到与肩平直,食指伸直,四指弯曲成金针指(食指仲直,中指、无名指、小指弯曲,拇指压于中指指甲上),于心向下。
气沉丹田,气运劳宫,并达于指梢。
静立3分钟。
要求头要顶,肌要提,身体要正,眼要平视。
呼吸自然匀细,思想集中,肌肉放松,肩要沉,腕要坐,舌抵上腭。
第三式金刚排山于指向上竖起,手心向前,收回到肩前,同时吸气,然后,手指向前推出与肩平,引气达手指。
如此做3分钟。
要求动作要缓慢,其它同上式。
第四式饿虎扑羊面墙站立,气运到十指。
然后用十指支墙,臂伸直,再屈臂,身体向前,反复做10余次。
内劲一指禅功法最好的起式---观内劲

内劲一指禅功法最好的起式---观内劲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脚外侧平行,两手自然垂于体侧,头颈正直,身、心放松,两眼平视前方,自然呼吸。
以肩为轴,大臂带动前臂缓缓向前抬起;当双手与眼同高时,两手慢慢翻转,掌心向上;手臂带动双手缓缓拉回腰间,手至两胯上缘时,两肘外展,双手内旋至指尖向后,手腕放松,两手向体后穿出;同时,以胯部股骨大转子,上体尽量保持中正慢慢前倾,不能弓背曲腰,整个脊柱要正直;两腿后侧膀胱经的经筋要有被拉紧的感觉;两臂尽量向后、向上伸展,使肩关节扣紧,关闭手三阴、三阳经络的气血;腕、指一定放松、伸直,自然呼吸,停留大约20秒钟;然后肩关节放松,肩和大臂放松同时,向前慢慢的自然移动,同时上体缓慢抬起使身体恢复正直。
体会;两手被内劲向前推出,双手会产生明显的酸麻胀气感。
将双手抬至与眼同高,做第二次。
一般做3---9次。
凡是3---5次做不出内劲感觉的人,认真看透要领再做。
观内劲是对内劲的初级体验,只要你用心练几分钟定会有所感受。
且这节功法对颈、腰、腿、肩部疾病及亚健康有很好的疗效。
特别提出:实践中发现几位手指、手臂麻痹、肩周炎、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的患者练此功,很快麻痹均告消失。
有人曾问我:雷老师,我练功很久了,气感不明显,还有人认为自己从来没有练过气功,不可能这么快产生气功,感受内劲。
其实内气、内劲人人都有,只是你的没有被发掘出来,用以疏通经络,强身健体,养生治病。
真传一句话。
观内劲是我三十年来跟多位老师学习内劲一指禅、太极、密宗的感悟。
与我学习的中医结合在临床上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练观内劲时双手被内劲送到中脘穴的高度,坚持练功,内劲越大,气感也会随之越强,练功时身体也会越来越放松。
以观内劲做马步桩的起式,直接将观内劲的气感和内劲带入马步桩的练功状态,站桩效果极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完整讲解(四) [真诚为您服务]
三、马步站桩功
马步站桩功,是本功法的基础 ; ;筑基功。
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理论认为,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
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纵行的干线;络有网络的意思,是经的分支。
它们遍布全身,内连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沟通内外,联系表里,构成了一个完整、独特的功能体系,使肌体内外上下统一协调,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灵枢?经脉篇》说: ;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
因此有 ;通则不痛,不通则痛 ;之说。
马步站桩功的机理,类似于 ;体外反搏 ;的原理,它通过调整和保持特定的 ;上虚下实 ;姿势,以增加心脏气血的回流量和上身各部的气血通量,有利于建立 ;侧支循环 ;和改善微循环,使周身的经路畅通,气血调和,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治 ;人老先从腿上老 ;,祛除疾病,健身益寿的目的。
预备姿势:放松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内扣10?左右;两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内;身体中正,目视前方(图20)。
起势:掌心相对,两臂向前缓缓抬至与肩平(图21);翻掌向上,屈肘收手,经腰间带脉处向后、向外、再向前划弧(图22);翻掌向下,两臂略收回,置于体前,同时屈膝下蹲成马步站桩式(图23)。
站桩要领:
1(两脚与肩同宽;
2(两脚尖内扣10?左右;
3(十趾抓地,但不要过分用力;
4(屈膝下蹲,但膝不超过脚尖;
5(收腹、提肛;
6(圆档、松腰、松胯;
7(含胸拔背;
8(虚领顶劲;
9(舌舐上腭;
10(目视前方;
11(鼻尖与肚脐的连线垂直于地面;
12(百会与会阴的连线垂直于地面;
13(虚腋;
14(沉肩坠肘;
15(前臂与地面平行;
16(两前臂互相平行;
17(中指根部与前臂成一直线;
18(手掌成瓦状;
19(手指成阶梯形,拇指与食指成鸭嘴形;
20(上虚下实,面带微笑,自然呼吸;
21(马步站桩时要做到 ;三个不要 ;和 ;一个强调 ;:不要入静;不要意守;
不要将别的功法的概念加入本功法。
强调动作姿势的准确;
22(要做到三个稳:起势稳;站桩稳;收功稳。
要求:每次站桩的时间不宜少于30分钟(初学者时间可以由短到长,循序渐进);架势可随着体力的增强而由高到低(在一定的范围内,架势越低, ;体外反搏 ;的作用越强, ;爆发力 ;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