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复习

合集下载

镁和铝

镁和铝

出20mL,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ED4离子和B离子完全沉 淀,经测定为5.24g,③将沉淀物加到足量的盐酸中,固体质量又减少 了0.580g。 试通过计算和推理回答A、B是何种元素及晶体的化学式。
例7.向已知含有Zn2+的溶液中滴加氨水,有白色沉淀Zn(OH)2生成,继 续滴加氨水使其过量,沉淀溶解,生成了[Zn(NH3)4](OH)2。此外 Zn(OH)2即可溶于盐酸,又可溶于NaOH溶液,生成ZnO22-,所以Zn(OH)2 是一种两性氢氧化物。 现有四种离子,每组有两种金属离子。请各选一种试剂,将它们两 者分开。可供选择的试剂有: A.硫酸 B.盐酸 C.硝酸 D.氢氧化钠溶液 E.氨水 根据上述内容填写下表: 离子组 选用试剂 沉淀物化 保留在溶液中 代号 学式 的离子 ①Zn2+和 Al3+ ②Zn2+和 Mg2+ ③Zn2+和 Ba2+ ④Mg2+和 Al3+
【经典练习】
1.将一定质量的Mg、Zn、Al混合物与足量稀H2SO4反应,生成H2 2.8
L(标准状况),原混合物中的质量可能是 ( A.2 g B.14 g C.8 g
) D.10 g
2.将某物质的量的镁和铝相混合,取等质量的该混合物四份,分别加 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 A.3 mol·L-1 HCl B.4 mol·L-1的HNO3 C.8 mol·L-1 NaOH D.18 mol·L-1 的H2SO4 3.人的纯净的胃液是一种强酸性液体,pH在0.9~1.5左右,氢氧化铝 是一种治疗胃液过多的胃药的主要成分,目前这种胃药已不常用,原因 主要是 ( ) A.长期摄入铝元素不利于人体健康 B.它不能中和胃液 C.它不易溶于胃液 D.它的疗效太差 4.下列气体逐渐通入NaAlO2溶液中,开始时产生沉淀,继续通入气体时 沉淀又溶解,该气体是 ( ) A.NO2 B.NO C.CO2 D.H2S 5.在硝酸铝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直至 过量。下列表示氢氧化钠加入量(x)与溶液中沉淀物的量(y)的关系示 意图中正确的是 ( )

高三化学 金属及其化合物 知识精讲 通用版

高三化学 金属及其化合物 知识精讲 通用版

高三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精讲通用版【本讲主要内容】金属及其化合物1. 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金属的通性、冶炼的一般原理、金属的活动顺序;2. 了解铝的重要化合物、合金的概念;3. 理解IA、IIA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以Fe(II)、Fe(III)的相互转化为例,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性;4. 掌握钠和镁、Fe和Al的化学性质。

【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1. 金属的有关知识:(1)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①氢以前的金属能置换非氧化性酸中的氢。

②氢以后的金属不能跟非氧化性酸反应,只能与强氧化性酸(浓硫酸、浓硝酸)反应。

(2)判断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产物①除活泼金属(K、Ca、Na、Ba等),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面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②后面的金属也可以和前面金属元素的高价阳离子发生非置换反应。

如2Fe3++Cu=2Fe2++ Cu2+(3)判断金属与H2O反应的产物①K、Ca、Na遇冷水迅速反应生成碱和H2。

②Mg在冷水中缓慢反应,在沸水中能较快反应生成碱和H2。

③Al在冷水中不反应,在沸水中微弱反应生成碱和H2。

④Fe能在红热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H2。

如:3Fe+4H2O(气)=Fe3O4+4H2。

⑤氢以后金属不与H2O反应。

(4)判断原电池的电极和电极反应相对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5)判断电解时阳离子放电顺序与金属活动顺序相反Ag+>Fe3+>Hg2+ >Cu2+> Pb2+>Sn2+>Fe2+>Zn2+> (H+)>Al3+>Mg2+>Na+>Ca2+>K+(6)判断硝酸盐受热分解产物①K→Na:硝酸盐→亚硝酸盐+O2↑②Mg→Cu:硝酸盐→氧化物+NO2↑+O2↑③Hg→Ag:硝酸盐→金属单质+NO2+O2↑(7)判断金属冶炼方法①K→Al:电解法。

②Zn→Cu:还原法。

专题--金属及其化合物

专题--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第IA族(碱金属)(一)、包含的金属元素:(氢)锂钠钾铷铯(钫*)(铷和铯在高中阶段了解其危险性即可)(二)、物理性质:质软,具有金属光泽,可燃点低,锂密度小于煤油甚至小于液体石蜡,钠、钾密度比煤油大,比水小,因此锂封存于固体石蜡中,钠钾保存于煤油中,铷铯因过于活泼需要封存在在充满惰性气体的玻璃安瓿中。

(三)、化学性质:1、与氧气反应:①对于锂,R+O2→R2O(无论点燃还是在空气中均只能生成氧化锂)②对于钠,R+O2→R2O(空气中) R+O2→R2O2(点燃)③对于钾,R+O2→R2O(空气中) R+O2→R2O2(氧气不充足时点燃) R+O2→RO2(氧气充足时)因此,我们认为,钾在点燃时的产物为混合物④对于铷和铯,在空气中就可以燃烧,生成复杂氧化物,高中范围内不做过多了解2、与酸反应:R+H+→R++H2(碱金属先与水解氢离子较多的酸反应,然后才与水反应)3、与水反应: R+H2O→ROH+H2①锂与水反应现象:短暂的浮熔游响(因生成了溶解度较小的LiOH,附在锂的表面,影响了反应的继续进行,反应速率越来越慢,直至完全停止)②钠和钾常温反应现象:浮熔游响红,密度小于水,漂浮于水面,,迅速“熔”成小球(实际上是与水反应放热引起的、金属与水发生反应质量体积变小的共同作用,讲授时认为是反应放热),由于生成了氢气,小球四处游动,并发出呲呲的响声,在反应后的溶液里加入酚酞,发现溶液变为粉红色或红色。

③铷铯与水反应的现象:放入水中即发生爆炸反应,十分危险。

4、与有机物的反应:R+M-OH→M-OR+H2(反应不如与水反应剧烈,但仍可以看到低配版的浮熔游响红)5、与卤素反应:R+Cl2→RCl(现象:冒白烟)6、与硫反应:R+S→R2S(爆炸式反应,危险)7、锂与氮反应:Li+N2→Li3N(知道其为一种优良催化剂即可,高中范围内不需要掌握)8、钠与氢气反应:Na+H2→NaH(高温条件)(四)、常见化合物及其化学性质1、氢氧化钠(烧碱,有强烈的腐蚀性)可与酸及酸性气体反应,也可以与两性氧化物发生反应OH-+H+→H2O OH-+CO2→CO3-+H2O(过量CO2:OH-+CO2→HCO3-)OH-+Al→AlO2-+H2↑2、碳酸钠(苏打,纯碱)可与酸反应,可与酸性气体反应,可在高温下分解为氧化钠和二氧化碳CO3-+H+→H2O+CO2 CO3-+CO2+H2O→HCO3-3、碳酸氢钠(小苏打)可与酸反应可加热分解HCO3-+H+→H2O+CO2 NaHCO3—△→Na2CO3+H2O+CO2↑4、过氧化钠(优良制氧物质,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漂白剂)可与酸反应(注意反应顺序为先水后酸!),可与水反应可与湿润的二氧化碳反应(与干燥的二氧化碳不反应)可与二氧化硫反应可与三氧化硫反应可以与钠发生归中反应可吸收氮氧化合物Na2O2+H2O→NaOH+O2↑Na2O2+CO2→Na2CO3+O2↑Na2O2+SO2→Na2SO4 Na2O2+SO3→Na2SO4+O2Na2O2+Na→Na2O Na2O2+NO→NaNO2 Na2O2+2NO2= 2NaNO35、氢化钠(强碱性物质,极度危险品)NaH+O2→NaOH(潮湿的空气中极易自燃) 不溶于有机溶剂,溶于熔融金属钠中,是有机实验中用途广泛的强碱。

化学--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化学--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1)金属的颜色和光泽
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少数金属呈其他颜色。例 如,金呈黄色,铜呈紫红色。 金属都是不透明的,块状或片状的金属具有金属 光泽;呈粉末状态时,除镁、铝等少数金属保持原有 的光泽外,一般金属都呈黑色或暗灰色。 (2)金属的延展性 一般来说,金属具有不同程度的延展性,可以抽成细 丝,例如最细的白金丝直径不过0.2μm;压成薄片,例如
2.氢氧化铝(铝酸) 氢氧化铝[A1(OH)3]是一种白色难溶的胶状 物质,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又有吸附色素的性 能。氢氧化铝凝胶在医药上也是一种良好的抗酸 药,可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病。医用氢氧化铝俗 称胃舒平。 Al(OH)3是医用的胃酸中和剂中的一种,它的 碱性不强,不至于对胃壁产生强烈的刺激或腐蚀 作用,但却可以与酸反应,使胃液酸度降低,起 到中和过多胃酸的作用。
(3)与酸的反应。铁能与稀酸发生置换反应。 (4)与盐溶液的反应。铁也能与某些盐溶液发 生置换反应,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
4、金属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4.1、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铝:氧化铝(Al2O3)是一种白色粉末,熔点 为2 050℃,不溶于水。天然产的无色氧化铝晶 体称为刚玉,其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它耐高温, 是一种比较好的耐火材料,常被用来制成砂轮、 研磨纸或研磨石等。通常所说的蓝宝石和红宝石 就是混有少量不同氧化物杂质的刚玉,它们不但 可用做装饰品,而且还可用做精密仪器和手表的 轴承。人工高温烧结的氧化铝称为人造刚玉。
最薄的金箔只有0.1μm厚。 少数金属如锑、铋、锰等,性质较脆,延展性较差。
金属及其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上灼烧时会产生 特殊的颜色,这种现象称为焰色反应。
• 烟花制造的原理就是将不同金属的硝酸盐混 入火药中,爆轰过程中发生焰色反应,就可以 看到了缤纷的色彩。 • 利用焰色反应产生的特殊颜色,除了可以制 造焰火以外,还可以检验金属或金属离子的存 在。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一、金属的性质1. 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是导电体和导热体。

金属的导电性是由于其内部原子间的电子迁移,形成了自由电子,使得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金属的导热性也是由于金属内部自由电子的迁移和传导。

此外,金属还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塑性,可以被拉伸成细丝或者压延成薄片。

金属的延展性和塑性与其晶体结构有关,金属的晶体结构呈“紧密堆积”的排列方式,使得原子之间有很多可移动的空间,从而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塑性。

2.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具有一系列特有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的活性以及与非金属的反应等。

金属的活性通常表现为金属与非金属反应,例如金属和氧气、卤素、水等发生化学反应。

不同金属的活性也不同,一般来说,金属在周期表中位于左下方的元素活性较大,而位于右上方的元素活性较小。

金属通常以阳离子的形式存在,金属的阳离子在水溶液中具有还原性,可以参与还原反应。

二、金属的提取和制备1. 金属的提取金属的提取通常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冶炼法,另一种是电解法。

冶炼法主要针对于较活泼的金属,通过加热矿石和还原剂,将金属从矿石中提取出来;电解法主要用于提取贵金属和稀有金属,通过在电解槽中将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

在提取过程中,需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2. 金属的制备金属的制备方法有多种,例如焊接、熔炼、粉末冶金等。

焊接是一种利用热能和压力将金属或非金属材料连接在一起的工艺,常用于制造各种结构和设备;熔炼是将金属加热至熔点,然后铸造成所需要的形状;粉末冶金是一种利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金属和金属合金的工艺,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粉末的大小和成分比例,以获得理想的金属制品。

三、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1. 铁及其化合物铁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可塑性。

铁的化合物有氧化铁、铁矿石等,氧化铁广泛应用于建筑和油漆颜料生产中。

铁还可以与碳和其他元素形成不同种类的合金,如碳钢、不锈钢等,这些合金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腐蚀抗性,在工业和建筑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归纳整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归纳整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归纳整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归纳整理第一部分金属元素一、钠及其重要化合物二、镁的性质1. 物理性质: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延展性。

密度较小,熔点较低,硬度较小2. 化学性质:三、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铝的性质①与非金属反应 4Al+3O2 点燃2 Al2O 3 ②铝热反应 2Al+Fe2O 3 高温 Al 2O3+2Fe(焊接铁轨) ③与酸反应2Al+6HCl == 2AlCl3+3H2 ↑④与碱反应2Al+2NaOH+2H2O == 2NaAlO2+3H2↑ 2、Al2O3(两性氧化物)①与酸反应Al 2O 3 +6HCl == 2AlCl3 + 3H2O Al 2O 3 + 6H+ ==2Al3+ + 3H2O ②与碱溶液反应 Al 2O 3 + 2NaOH === 2NaAlO2 + H2OAl 2O 3+ 2OH- === 2AlO2-+ H2O3、Al(OH)3(两性氢氧化物)①与酸反应Al(OH)3 +3HCl ==AlCl3 + 3H2O ②与碱反应 Al(OH)3 + NaOH===NaAlO2 + 2H2O ③受热分解 2Al(OH)34、Al(OH)3 制备AlCl 3 +3NH3·H 2O=Al(OH)3 ↓+3NH4Cl NaAlO 2 +CO 2+ 2H2O =Al(OH)3 ↓+ NaHCO 3 5、从铝土矿提取铝(优化32页)酸溶法碱溶法Al 2O 3+ 3H2O④ 电离方程式 H + + AlO2-+ H2O Al(OH)3 Al 3+ + 3 OH-四、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铁的性质物理性质:纯净的铁是光亮的银白色金属,密度大,熔沸点高,有延展性、导热性和导电性。

化学性质:①与氧化性不太强的氧化剂反应,生成+2价化合物如S .I 2.H +.Fe 3+.Cu 2+Fe +CuSO4 = Cu + FeSO4 Fe +SFeS Fe +2Fe3+ ===3 Fe2+Fe +2HCl == FeCl2 + H2↑②与强氧化剂反应,生成+3价化合物如Cl 2.Br 2.HNO 3.浓H 2SO 4(△) 等氧化为Fe 3+。

2022新高考化学高考总复习真题模拟--专题五 金属及其化合物(解析版)

2022新高考化学高考总复习真题模拟--专题五 金属及其化合物(解析版)

2022新高考化学高考总复习--专题五金属及其化合物【5年高考】考点一钠及其重要化合物1.(2021福建新高考适应卷,10,4分)钠在液氨中溶剂化速度极快,生成蓝色的溶剂合电子,下图为钠投入液氨中的溶剂化示意图。

钠沉入液氨中,快速得到深蓝色溶液,并慢慢产生气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钠的密度比液氨大B.溶液的导电性增强C.0.1 mol钠投入液氨生成0.01 mol H2时,Na共失去0.02 mol电子D.钠和液氨可发生以下反应:2NH3+2Na 2NaNH2+H2↑答案 C2.(2020山东,5,2分)利用下列装置(夹持装置略)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甲装置制备并收集CO2B.用乙装置制备溴苯并验证有HBr产生C.用丙装置制备无水MgCl2D.用丁装置在铁上镀铜答案 C3.(2018江苏单科,3,2分)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B.SiO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C.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D.CaO 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答案 D4.(2018海南单科,4,2分)下列化合物中,能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且沉淀可溶于NaOH溶液的是( )A.MgCl2B.Ca(NO3)2C.FeSO4D.AlCl3答案 D考点二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5.(2020江苏单科,3,2分)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铝的金属活泼性强,可用于制作铝金属制品B.氧化铝熔点高,可用作电解冶炼铝的原料C.氢氧化铝受热分解,可用于中和过多的胃酸D.明矾溶于水并水解形成胶体,可用于净水答案 D的是( )6.(2020浙江1月选考,12,2分)下列关于铝及其化合物说法,不正确...A.明矾可用作净水剂和消毒剂B.利用铝热反应可冶炼高熔点金属C.铝可用作包装材料和建筑材料D.氢氧化铝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答案 A7.(2021重庆新高考适应卷,15,14分)碳酸锶(SrCO3)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用于生产锶铁氧体磁性材料。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学习目标】1、掌握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性质,了解过氧化钠的用途;2、理解并掌握碳酸钠的物质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3、了解焰色反应及K、Na的特征焰色。

【重要方程式】【学习内容】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1、氧化钠(Na2O)(氧元素的化合价-2价)(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碱性氧化物,与水化合生成NaOH,接触潮湿的空气会变质.(2)化学性质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①与水反应:Na2O + H2O = 2NaOH②与酸性氧化物反应:Na2O + CO2 = Na2CO3③与酸反应:Na2O + 2HCl = 2NaCl + H2O④加热时:Na2O + O2 = 2Na2O22、过氧化钠(Na2O2)(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1)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过氧化物(2)化学性质①与水反应(滴水生火)实验:将水滴入装有少量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立即在试管口放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检查产生的气体。

用手轻轻触摸试管外壁,有什么感觉?然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会发生什么?振荡后是什么现象?现象: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试管外壁发热,溶液变红,红色褪色。

解释:反应产生O2,反应放出热量,有NaOH生成, Na2O2有漂白性。

方程式:2Na2O2+ 2H2O = 4NaOH + O2↑离子方程式:2Na2O2+2H2O=4Na++4OH-+O2↑用途:Na2O2具有强氧化性,有漂白作用。

为氧化性漂白、永久性漂白。

②与二氧化碳反应(吹气生火)实验:用长玻璃管向蘸有Na2O2的脱脂棉吹气。

现象:Na2O2与CO2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同时产生氧气,导致脱脂棉燃烧。

方程式:2Na2O2+ 2CO2= 2Na2CO3+ O2↑(Na2O2常作供氧剂)用途:利用此反应Na2O2可以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3、氧化钠(Na2O)与过氧化钠(Na2O2)的区别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注意】1、向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足量的CO2有晶体NaHCO3析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复习一、复习回顾复习钠的结构和性质,镁和铝的物理性质,镁和铝的原子结构,镁和铝的化学性质,镁和铝的存在形式和用途,铁和铜的原子结构,铁和铜的化学性质。

二、知识梳理考点1:钠的物理性质1.钠的物理性质新切开的钠的断面是光亮的银白色,所以钠是银白色的金属,密度小于水。

(1)实验过程将钠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用滤纸吸干煤油,然后在玻璃片上将钠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豆粒大小),进行观察,并注意切面的变化.(2)注意事项①取钠时要用镊子夹取、不能用手拿,因为易与汗液反应,灼伤腐蚀皮肤.②取出钠后要迅速吸干煤油,并要放到玻璃上切割.③钠用剩后要放回盛钠的试剂瓶,不能乱扔乱放,因为钠很活泼容易引起危险.④钠与O2反应很容易,在观察钠的颜色光泽时要在切割后立即观察.(3)实验现象切面银白色,但迅速变暗(4Na+O2=2Na2O等),失去金属光泽.(4)实验结论金属钠硬度很小(质软),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很容易被空气氧化.考点2:钠的化学性质1.钠的化学性质——钠与水的反应金属钠跟水反应生成氢气的实验,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倒放入烧杯中,这样的操作对学生来讲,不熟练可能会使一部分空气进入试管.所以在正式做收集气体的实验之前,教师可安排学生练习几次放入试管的操作.如果操作还是有困难,可用一个与试管口大小合适的橡皮塞堵住试管口,放入水中后再提去橡皮塞.本实验也可以用水槽代替烧杯,这样口径比较大,操作方便.注意在实验时不能取用较大的钠块.这是因为钠的性质很活泼,它跟水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甚至能使周围的水沸腾,因此钠同时也跟水蒸气反应.如果在水面上游动的钠被容器壁上的油污粘住,不能游动,放出的热不易扩散,会使氢气着火燃烧,甚至还会发生小爆炸,使生成的氢氧化钠飞溅出来.(1)实验过程:①②③④Na与水的反应图2—7(2)反应原理:2Na+2H2O=2NaOH+H2↑(3)注意事项:取钠不要太大,钠块过大,会发生爆炸.(4)实验现象:①钠与水剧烈反应、②钠熔化成小球、③钠球在水面上不停地滚动、④有气体生成,并发出嘶嘶声.(5)实验结论:钠与水反应剧烈,生成碱并放出气体.延伸知识:钠与盐溶液的反应。

口诀:浮、游、熔、嘶、红2.钠的化学性质——钠与氧气的反应易跟氧起反应,但产物较复杂,如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a2O(2)等.在做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时,为了保证倾斜的空气能够流通,玻璃管不能太细,而且装入玻璃管中的钠粒不能太大.待玻璃管中的钠受热溶化并开始燃烧时,稍稍倾斜玻璃管即可看到燃烧后由白色变为黄色的过程.实验时如果没有太粗的玻璃管,也可用去底的试管代替.注意本实验中所用的钠块,应去掉其表面的氧化物,否则燃烧时会使试管壁显黑色,影响对实验现象的观察.钠和氧气的反应(1)实验过程:①②③④⑤⑥⑦钠与氧气的反应图2—9(2)反应原理:2Na+O2∆=====Na2O2,2Na2O2+2H2O=4NaOH+O2↑(3)注意事项①玻璃管中装的钠不能太大,太大反应太剧烈,会将玻璃管炸裂.②反应开始时,即钠熔成小球后要稍稍倾斜玻璃管,但是角度不能太大,以防止钠从玻璃管中脱出.并能保证空气疏通从而观察到明显现象.③在取钠时要将其表面的氧化物用小刀除去,用纯钠进行实验.因为表面被氧化的钠在受热熔化后,钠表面会有一层黑色而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④加热时间不能太长,否则钠与O2迅速反应、燃烧起来,现象就不是很明显了.⑤盛Na2O2的小试管要干燥.(4)实验现象钠熔成小球,先变成白色后变成淡黄色固体,淡黄色固体遇水放出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5)实验结论钠熔点低,与O2加热反应生成Na2O2,Na2O2遇水生成O2.考点3: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注意:钠及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1)Na2O、Na2O2中,阴离子和阳离子数目之比均为1∶2。

(2)钠与盐溶液反应时,钠不是置换出溶液中的金属,而是钠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碱再与盐溶液反应。

(3)1 mol Na2O2与足量的CO2(或H2O)反应时转移1 mol电子,生成0.5 mol O2。

(4)一定量的Na2O2与CO2和水蒸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反应时,应先考虑Na2O2与CO2的反应。

(5)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3+H+===HCO-3,HCO-3+H+===H2O+CO2↑。

考点4:镁和铝的性质晶体结构2Mg+O2 2MgO 4Al+3O2Al2O32Mg+2H+=Mg2++H2↑2Mg+CO22MgO+C 2Al+Fe2O3Al2O3+2Fe考点5:镁、铝与水的反应镁和铝都是较活泼的金属。

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可以和水反应,置换出水中的氢。

镁跟冷水便缓慢地反应,加热时反应更为显著。

铝和沸水也能微弱的反应,但现象不明显。

这一方面是因为镁的金属活动性较铝相对较强,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它们的氢氧化物虽然都难溶于水,但Mg(OH)2较Al(OH)3的溶解性相对较大,所以与水反应时生成的Mg(OH)2在镁条表面的覆盖要小,尤其是在加热的条件下(加热时水中的氢离子浓度也相对较大)。

但在像在NaOH溶液的强碱性条件下,情况就不一样了。

在强碱溶液中,Mg(OH)2的溶解度大为减小,水中的氢离子浓度也减小了,事实证明,镁和强碱溶液不反应,而铝则不然,由于Al(OH)3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它可溶于强碱溶液。

即:Al(OH)3+OH-=AlO2-+2H2O由上分析可知: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它并不能直接与碱反应,而是先与水反应,2Al+6H2O=2Al(OH)3+3H2↑……①生成的Al(OH)3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它溶于强碱Al(OH)3+NaOH=NaAlO2+2H2O……②将两反应按①+②×2合并,即得总反应方程式:2Al+2NaOH+2H2O=2NaAlO2+3H2↑所以在上述反应中铝是还原剂,而氧化剂是H2O,不是NaOH。

注意:Al既能与酸作用,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但不属于两性物质,也不能说它具有两性,因为Al与强碱溶液反应的本质是:2Al+6H2O=2Al(OH)3+3H2↑,Al(OH)3+NaOH=NaAlO2+2H2O,两式相加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由以上反应可知:Al不直接与NaOH溶液反应,Al仍然为金属元素。

考点6:镁、铝及其化合物的转化1.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2.铝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考点7:铁的结构及物理性质1.铁是26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属于过渡元素。

原子结构示意图:主要化合价:+2,+32.铁在金属的分类中属于黑色金属,重金属,常见金属。

纯净的铁是光亮的银白色金属,密度为7.86g/㎝3,熔沸点高,有较好的导电、传热性,能被磁铁吸引,也能被磁化。

还原铁粉为黑色粉末。

考点8:铁的化学性质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元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的前面。

①跟非金属反应:3Fe+2O2 Fe3O42Fe+3Cl22FeCl3 Fe+SFeSFe+I2 FeI2②跟水反应:3Fe+4H2O Fe3O4+4H2↑③跟酸作用:Fe+2H+=Fe2++H2↑(遇冷浓硝酸、浓硫酸钝化;与氧化性酸反应不产生H2,且氧化性酸过量时生成Fe3+)④部分盐溶液反应:Fe+Cu2+=Fe2++Cu Fe+2Fe3+=3Fe2+考点9:铁三角、铜及其化合物的转化1.铁三角:从Fe、Fe2+和Fe3+的结构可知:Fe只有还原性,Fe3+通常只有氧化性,Fe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上述微粒通过跟一定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才能实现不同价态的铁相互转化,如下图(常称为铁三角)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要注意:(1)抓价态:从铁元素三种价态的相互转化(铁三角关系)去认识铁及其化合物间的氧化—还原反应规律.(2)想属类:如铁是一种比较活泼的过渡金属,氧化亚铁、氧化铁为碱性氧化物,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为不溶性弱碱,氯化铁为强酸弱碱盐,由此去分析理解它们各自所具有的性质.2.铜及其化合物的转化:三、真题精讲【基础】1.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金属钠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③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A.①②B.①②③C.①④⑤D.④⑤【答案】C【解析】由于金属钠的熔点比较低,所以金属钠放在燃烧匙中加热先熔化,然后燃烧生成黄色粉末并且伴有黄色火焰。

2.下列变化不可能通过一步实验直接完成的是( )A.Al(OH)3→Al2O3B.Al2O3→Al(OH)3C.Al→AlO-2D.Al3+→Al(OH)3【答案】B【解析】Al(OH)3加热分解可直接得Al2O3,Al与强碱溶液反应可得AlO-2,Al3+遇碱可直接得Al(OH)3,Al2O3难溶于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得Al(OH)3,应将Al2O3与酸或碱反应得Al3+或AlO-2,再与碱或酸反应,才能得Al(OH)3。

3.使溶液中的AlO-2完全转化成Al(OH)3,应选择的最好试剂是( )A.稀H2SO4B.盐酸C.CO2D.氨水【答案】C【解析】使AlO-2转化成Al(OH)3需加酸,若用强酸会使Al(OH)3溶解,最好通入CO2气体。

【巩固】1.将一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在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表面迅速变暗―→“出汗”―→变成白色固体(粉末)。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过氧化钠B.“出汗”是因为生成的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CO2在表面形成了溶液C.最后变成碳酸钠粉末D.该过程的所有化学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答案】C【解析】钠露置在空气中迅速变暗,是因为Na与O2反应生成了Na2O,Na2O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又吸收空气中的H2O和CO2,生成Na2CO3·10H2O,Na2CO3·10H2O 逐渐风化脱水,最后变成Na2CO3粉末,该过程中只有钠的氧化是氧化还原反应,C项正确。

2.关于Na2O2与CO2、H2O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Na2O2与CO2反应中,Na2O2只作还原剂,CO2作氧化剂B.Na2O2与H2O反应中,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C.Na2O2与CO2反应中,1 mol Na2O2转移2 mol电子D.Na2O2与水反应中,1 mol Na2O2转移1 mol电子【答案】BD【解析】Na2O2与CO2、H2O反应中,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且1 mol Na2O2反应均转移1 mol电子。

故选B、D。

3.下列对于过氧化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过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B.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所以过氧化钠可以作很多气体的干燥剂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过氧化钠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答案】D【解析】A项:产物中还有O2生成,故不是碱性氧化物,B项,Na2O2与H2O反应产生O2,故不能作干燥剂,Na2O2与水、CO2的反应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