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之第六章 呼吸系统

合集下载

第六章_呼吸系统

第六章_呼吸系统

肺炎
肺炎
家长探病防护严密
肺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表现为 发烧、胸部疼痛、咳嗽、呼吸急促等, 是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
尘肺
长年累月在金矿打钻的民工,脸上 厚厚的粉尘遮不住忧郁的目光。
尘肺是长期在粉尘比较多的场所工作的人 容易患的一类职业病。这些疾病发展到一定程 度时,患者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目 前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疗法。
随堂练习
1.喉肌为 骨骼肌 肌,其收缩可视 环甲 关节运动,可引起声门紧张或松弛; 环杓 关节运动,可控制声门裂开大或缩小, 来调节音调高低和声音的大小。
请填写下列结构的名称:
会厌 1
2 前庭襞 3 声襞
4 声门裂
请填写下列结构的名称:
9 会厌
3 喉前庭 甲状软骨 8 1 前庭襞 6 喉室 声襞 2 4 喉中间腔 4
声门的大小由声带的内收、外展来完成。
吸气时扩大,呼气时微闭。
声带松开和拉紧
声带
声门
喉肌的运动可控制发音强弱。
喉肌的运动能调节声调高低。
发音功能
◆要形成语言,必有四器:
发音器—喉;
动力器—肺;
四器
共鸣器—鼻、咽 、喉及胸;
构音器—唇、舌、齿、腭。
◆喉是发音器官,当发音时声带向中线靠拢, 关闭声门,肺部呼出气流振动声带而发出声 音。
4.气血屏障包括 ( AE ) A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及其基膜 B肺泡隔 C大量弹性纤维 D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 E肺泡上皮及其基膜 5.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AE ) A肺泡管 B肺泡囊 C肺泡 D呼吸性细支气管 6.肺的形态正确的描述是 ( D ) A左肺分为3叶 B右肺仅有一斜裂 C膈面又称纵膈面 D左肺前缘下部有心切迹
5 声门下腔 7 环状软骨

第六章呼吸系统疾病

第六章呼吸系统疾病
此外,气候变化特别是寒冷空气可使呼吸 道粘膜分泌增加,纤毛运动减弱,防御功能 削弱,抵抗力下降。因此,慢性支气管炎多 在冬春寒冷季节发病和复发。
(二)病理变化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道的慢性炎症,各级支气 管均可受累。病变早期,常起始于较大的支 气管,病变较轻;随着病情进展,病变累及 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引起细支气管炎及其 周围炎。受累的细支气管愈多,病变愈重。
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 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症等疾病。
一、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指 发生于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 性非特异性炎症。
是中老年男性人群中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 症状为特征,且症状每年至少持续3个月, 连续两年以上。
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 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外呼吸,即 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呼吸系统的气管、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 杯状细胞和腺体构成纤毛-粘液排送系统, 使呼吸道具有很强的净化防御功能;其分泌 的粘液中含有溶菌酶、补体、干扰素和分泌 型IgA等免疫活性物质,与支气管粘膜和肺 巨噬细胞共同构成强有力的防御系统,抵抗 或消除病原的入侵。但由于呼吸系统与外界 直接相通,在进行气体交换过程中,环境中 的有害气体、粉尘、病原微生物及某些致敏 原等可随空气进入呼吸道和肺,尤其当机体 抵抗力和免疫功能下降,或者呼吸道的自净 和防御功能削弱时,就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 的发生。
症刺激和分泌物增多的结果; ②痰液多呈白色泡沫状粘液痰,粘稠不易
咳出,急性发作或伴有感染时,痰量增多, 变为粘液脓性。
③闻及干、湿性啰音。少数患者因支气管 痉挛或粘液分泌物阻塞而出现喘息症状,气 急不能平卧,检查时,两肺可闻及哮鸣音。

第六章 呼吸系统

第六章 呼吸系统

第五节
胸膜
系统解剖学(第9版)
一、壁胸膜
(一) 肋胸膜 衬覆于肋骨、胸骨、肋间肌、胸 横肌及胸内筋膜等诸结构的内面。
(二) 膈胸膜 覆盖于膈的上面。 (三) 纵隔胸膜 衬覆于纵隔的两侧面,其中部包 裹肺根并移行为脏胸膜。
(四) 胸膜顶 是肋胸膜和纵隔胸膜向上的延续, 与肺尖表面的脏胸膜相邻。
脏胸膜 壁胸膜
位于上纵隔内的器官:胸腺、出入心的 大血管、气管、食管等。
上纵隔内各结构的排列关系
系统解剖学(第9版)
二、下纵隔
胸骨角平面以下的纵隔部分 上界:上纵隔的下界 下界:膈 两侧:纵隔胸膜 以心包为界:分前、中、后纵隔
前纵隔:少量结缔组织及淋巴结 中纵隔:心及心包 后纵隔:气管、食管、奇静脉、迷走
神经、胸导管、交感干等
(二) 肺的体表投影
锁中线 腋中线 肩胛线
胸膜 第8肋 第10肋 第11肋
肺 第6肋 第8肋 第10肋
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
第六节
纵隔
系统解剖学(第9版)
纵隔:位于两侧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一、上纵隔
胸骨角平面以上的纵隔部分 上界:胸廓上口 下界:胸骨角至第4胸椎体下缘的平面 前方:胸骨柄 后方:第1~4胸椎体
肺的形态
系统解剖学(第9版)
肺门:是支气管、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肺的部位。 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形成肺根。
两肺根内的结构排列自前向后: 肺上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
自上而下: 左肺根:左肺动脉、左主支气管、 左肺下静脉 右肺根:右肺上叶支气管、右肺动 脉、右肺下静脉
肺根内结构
系统解剖学(第9版)
谢谢观看
喉(后正中切开)

第六章 呼吸系统检查

第六章 呼吸系统检查

混合性呼吸困难----吸气呼气均困难,常伴有呼吸 次数增多。 临床意义:肺源性—肺炎 心源性—心衰 血源性—贫血 中毒性—亚硝酸盐中毒 腹压增高性—胃肠臌气
1、毕氏呼吸
吸气或呼气分成若干个短促的动作。 主要见于胸膜炎、慢性肺气肿、脑炎、 中毒及濒死期家畜。
2、库氏呼吸
呼吸不中断,呈深而慢的大呼 吸,呼吸次数减少。见于濒死期、 脑及脑膜疾病、大失血及某些中毒 等。
牛鼻黏膜的检查
操作步骤: 动物柱栏内保定。 术者站在牛头一侧,一手握住鼻中隔, 将头抬起,一手持手电筒照向鼻腔黏膜, 观察。
羊鼻黏膜的检查
操作步骤: 助手将羊站立保定,术者一手固定头 部,一手持开鼻器打开鼻腔。借助自然 光线或人工光源检查鼻黏膜。
犬鼻黏膜的检查
操作步骤: 动物站立保定。 助手将动物鼻部抬高,术者一手持开 鼻器打开鼻腔,另一手持手电筒照向鼻 粘膜观察。
羊人工诱咳
操作步骤: 动物站立保定。 术者用一手捏压前几个气管环和喉软骨。
犬人工诱咳
操作步骤: 动物站立保定。 术者用一手捏压喉部。
猪人工诱咳
操作步骤: 动物站立保定。 术者用一塑料袋紧密套在动物的口鼻 部,暂时停止呼吸,而后迅速取下塑料 袋,动物在深吸气后,出现咳嗽。
上呼吸道检查
1、鼻黏膜的检查 2、喉、气管检查
正常呼吸音
肺泡呼吸音:声音类似于柔和的“夫夫” 音,吸气末最清楚。 支气管呼吸音:声音类似于将舌抬高呼出 气体时发出的“赫赫”音。马属动物无 支气管呼吸音,其他家畜在肺区的前部, 大支气管接近体表处可听到。
马肺脏听诊
操作方法: 术者正确戴上听诊器,站在欲检侧,一手按在胸 背部作支点,另一手持听诊器集音头,紧贴胸壁听 诊,把听诊区分成上、中、下三部分,先听中部, 由前向后;再听上部,最后听下部。

第六章 呼吸系统

第六章   呼吸系统

二、胸膜的分部及胸膜隐窝:
1. 胸膜: 壁胸膜:膈胸膜、 肋胸膜、纵隔胸膜、胸膜顶。 脏胸膜:紧贴在肺的表面。 2. 胸膜隐窝:壁胸膜相互移行转折处的胸膜腔, 在深吸气时,肺缘也不能伸入此空间,这些部分 称胸膜隐窝。 ☆肋膈隐窝(肋膈窦/角):肋、膈胸膜相互转 折处;为胸膜腔最低部位。
胸 膜
胸膜分部及肋膈隐窝(冠状切面)
胸膜、胸膜腔(水平切面)
第六节


一、定义:指左右纵隔胸膜间所有器官结构及结缔 组织的总称。 二、境界:前界为胸骨,后为脊柱胸段,两侧为纵 隔胸膜,上达胸廓上口,下至膈。
三、分部:
上纵隔
前纵隔
下纵隔 中纵隔
后纵隔
四、内容物: 上纵隔:胸腺、头臂静脉、上腔静脉、膈神经、 迷走神经、主动脉及其分支、食管、 气管、胸导管、淋巴结。 前纵隔:胸腺下部、淋巴结及疏松结缔组织。 中纵隔:心包、心及大血管、膈神经、奇静脉弓、 淋巴结。 后纵隔:主支气管、食管、胸主动脉、胸导管、 奇静脉、半奇静脉、迷走神经、交感 干、淋巴结。
鼻腔
鼻前庭 固有鼻腔
鼻粘膜
嗅区 呼吸区
额窦
筛窦 蝶窦
上颌窦Βιβλιοθήκη 旁窦开口部位 蝶窦 蝶筛隐窝 后群 上鼻道 筛 窦 前中 中鼻道 群 额窦 中鼻道 上颌窦 中鼻道
第二节

一、喉的位置 二、喉的结构 (一)喉的软骨及其连结 (二)喉肌 (三)喉腔
一、喉的位置
居颈前部中 份,上借甲状舌 骨膜与舌骨相连, 下接气管。 前面——被舌骨 下肌群覆盖 后面——喉咽 两侧——颈部大 血管、神经、 甲状腺侧叶
喉 软 骨 及 其 连 结 整 体 观
喉 软 骨 及 其 连 结 整 体 观
(二)喉肌

第六章 呼吸系统

第六章   呼吸系统

呼吸的三个环节:
呼吸过程由三个相互衔接并且同进进行的 环节来完成: 1.外呼吸或肺呼吸,包括肺通气(外界空气与肺 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换气(肺泡与肺 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3.内呼吸或组织呼吸,即组织换气(血液与组织、 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有时也将细胞 内的氧化过程包括在内。
。 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含氧气少二氧化碳多的静脉血变成含氧气多二氧化碳少的动脉血。鼻是气体进出的门户, 也是嗅觉器官,它包括外鼻、鼻腔和开口于鼻腔的鼻旁窦三部分。鼻旁窦与鼻腔相通黏膜又相连续,故鼻腔黏膜感染时, 易波及到鼻旁窦,引起鼻窦炎。鼻旁窦参与湿润和加温吸入的空气,并起发音共鸣的作用。前部生有可以阻挡空气中灰 尘的鼻毛;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以分泌粘液,能使吸入的空气清洁并变得湿润;黏膜中还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 温暖空气。鼻腔对吸入的空气起到了清洁、温暖、湿润的作用。
第六章
呼吸系统
第四节 胸膜与纵膈
胸膜与纵膈
• 胸膜是平滑光泽的浆膜,覆盖在肺表面的部 分,称为胸膜脏层;覆盖在胸壁内面和膈肌 上面等处的部分,称为胸膜壁层。脏、壁层 间的狭窄间隙叫做胸膜腔,腔内含有极少量 液体,以减少呼吸运动时两层胸膜之间的摩 擦。胸部两侧的胸膜腔互不相通。 • 纵隔是夹在两侧纵隔胸膜之间的器官及结缔 组织总称。纵隔上部主要含有胸腺、上腔静 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气管、食管、胸导 管和迷走神经、膈神经等。纵隔中部主要有 心包、心脏。后纵隔则包含有胸主动脉、奇 静脉、主支气管、食管、胸导管等品管。
三、肺及胸膜的体表投影
(一)肺的体表投影 两肺前缘的投影起自锁骨内侧端上方2~3cm处的肺 尖,向内下方斜行,经胸锁关节后方至胸骨柄后面, 约在第2胸肋关节水平,左右靠拢并垂直下降。右肺 前缘由此再下行至第6胸肋关节处弯向外下方,移行 于右肺下缘;左肺前缘因有心切迹,故在第4胸肋关 节处即沿第4肋软骨向外下方,至第6肋软骨中点处 移行于左肺下缘。平静呼吸时,两肺下缘各沿第6肋 向外后走行,在锁骨中线处与第6肋相交,在腋中线 处与第8肋相交,在肩胛线处与第10肋相交,在接 近脊柱时平第10胸椎棘突高度。当深呼吸时,两肺 下缘均可向上、下各移动2~3cm。

正常人体学 第六章 呼吸系统

正常人体学 第六章 呼吸系统

吸/呼气肌收缩/舒张

胸廓扩大/缩小

浆液内聚力

胸内负压

肺扩大/缩小
肺内压
降低<大气压 吸气 升高>大气压 呼气
吸气:膈肌和肋间 外肌收缩,辅助吸 气肌收缩
呼气:膈肌和肋间外肌 舒张,肋间内肌和辅助 呼气肌收缩
用 力
胸廓扩大/缩小
浆液内聚力 胸内负压

肺扩大/缩小

降低<大气压 吸气
肺内压
升高>大气压 呼气
蝶 窦———上鼻甲后上方
后组———上鼻道
筛 窦 前组
中组
额窦
中鼻道
上颌窦
鼻旁窦的开口
二、咽
• 形态:上宽下窄、漏斗形管道; • 位置:于1--6颈椎的前方;上固定
于颅底,下续于食管; • 长度:约12CM; • 四壁:肌性管道;后外侧壁完整,
前壁不完整。 • 分部:鼻咽、口咽、喉咽。
咽 的 结 构
四、气管与主支气管
• 位置:颈前正中,上连环状软骨,下入胸腔 • 分部:以胸骨颈静脉切迹为界,分为颈胸两
部分
气管和主支气管的微细结构
1. 粘膜层=上皮+固有层 –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 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
2. 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混合腺
3. 外膜:‘C’环状软骨、结缔组织和平滑肌。
气管微细结构示意图
级),右肺3支,左肺2支。 • 叶支气管分为段支气管(第3~4级),左、
右肺各10支。 • 段支气管反复分支为小支气管(第5~10级)
• 继而再分支为细支气管(第11~13级),
• 细支气管又分支为终末细支气管(第14~ 16级)。

第六章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病因:病毒感染支气管树引起,呈自限性细菌感染并不常见↓不建议常规使用抗菌药物考点总结病因通常是由于病毒感染支气管树引起,呈自限性,细菌感染并不常见治疗原则对症和支持疗法,不建议常规使用抗菌药物镇咳药右美沙芬、喷托维林、苯丙哌林;应避免使用可待因,因其具有成瘾性祛痰药愈创木酚甘油醚、溴己新、氨溴索、桉柠蒎、N-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司坦、厄多司坦β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适宜用于伴有喘息的患者)抗过敏药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减鼻充血药伪麻黄碱复方制剂氯化铵甘草合剂口服液、愈美片、复方甲氧那明胶囊、美敏伪麻溶液第二节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炎?↓主要指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我国CAP的主要病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一、经验性抗感染治疗门诊-轻症CAP(门诊轻症支原体/衣原体和病毒性肺炎多呈自限性)主要针对肺炎链球菌给药建议口服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青年无基础疾病患者怀疑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口服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对于有合并症或最近3个月有抗菌药物用药史的患者,首选方案耐药率高、过敏、不耐受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不推荐单独使用大环内酯类①耐药率高,经验性用药不单用;但如果明确肺炎衣原体感染,可首选阿奇霉素②可致心血管事件(Q-T间期延长、心律失常)门诊轻症口阿莫,怀疑衣支多米诺,考虑耐药用沙星。

住院-普通病房CAP ①单用β-内酰胺类②β-内酰胺类联合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大环内酯类③单用呼吸喹诺酮类住院-重症监护室CAP β-内酰胺类为基础的联合方案,联合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普通单用选B沙(必杀),还可联合四B红重症要联用,B联沙或红门诊轻症1个药住院-普通1或2个药住院-ICU 2个药其他情况年龄≥65岁或有基础疾病的住院CAP患者要考虑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应进一步评估产ESBL(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风险在流感流行季积极应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抗病毒治疗,不必等待流感病原学检查结果,青霉敏感青莫苄耐药沙肟曲万利他比南派+星血糖乱了心中毒,精神失常怕见光(TANG老师)莫西沙星400mg,iv/po,qd左氧氟沙星500-750mg,iv/po,qd阿莫西林剂量1g po q8h第三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鼻旁窦: 额窦 上颌窦 开口中鼻道 筛窦前中组 筛窦后组 开口上鼻道 蝶窦 开口蝶筛隐窝
鼻功能:加温、加湿、散热、除尘 辅助发音,产生共鸣
二、
喉 位于颈前部正中, 成年人喉上端始 于第4、5颈椎高度, 下端于第6颈椎下缘 高度接第1气管环。
喉以软骨为支架衬以粘膜、韧带、肌肉
鼻腔: 1、鼻前庭 皮肤有鼻毛 鼻阈 2、固有鼻腔 上、中、下鼻甲 上、中、下鼻道 蝶筛隐窝 粘膜功能区
呼吸区
鼻中隔
嗅区
Little区
(2)
固有鼻腔:称鼻腔,由骨及软骨覆 以粘膜而成,形态与骨性鼻腔大致相同。 上壁:筛骨、蝶骨体下面、鼻骨、额骨 下壁:硬腭 内侧壁:鼻中隔骨部(筛骨垂直板、犁 骨) 外侧壁:上、中、下鼻甲
2.支气管 是指气管杈与肺门之间的一段呼吸道。 右支气管短粗,走向较陡直,与气管中
线成25~30度角,可以看作是气管直接延 续,因而异物易进入右支气管。右支气 管长约2~3厘米。 左支气管:长约4~5厘米,较细长,走向 倾斜,与气管中线约成40~50度角。
五、肺 (一)肺的位置及形态 肺位于胸腔内、纵隔两侧膈以上。 右肺形态宽而短。左肺形扁窄而细长。 肺组织由实质和间质组成。实质就是肺 内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及大量的肺泡。间 质是指肺内的结缔组织以及血管、神经 等结构。
四、
气管与主支气管 气管和支气管是连接喉与肺之间的管道 部分,由软骨、肌、粘膜及结缔组织构 成。 气管和支气管均以“ C” 形的气管软骨为 支架,缺口向后,由环韧带连接在一起, 并有平滑肌纤维。
1.气管 上端起自环状软骨下缘,向下至胸骨角
平面分为左右支气管为止。分开处称为 气管杈。全长由16~20个气管环构成。根 据气管的行程、位置可分为颈段和胸段。
呼吸器官 一、
鼻 鼻分为外鼻、鼻腔和鼻旁窦三个部分, 是呼吸系统的起始部分。 1.外鼻 包括鼻根、鼻背、鼻尖、鼻翼 及鼻前孔。外鼻由骨和软骨为支架,表 面覆盖皮肤而成。
外鼻: 鼻根 鼻背 鼻尖 鼻翼
鼻前孔
2.鼻腔 由鼻中隔将鼻腔分为左右两腔。 (1)
鼻前庭:由鼻翼围成的部分,内面 衬以皮肤,生有粗而硬的鼻毛,有过滤 尘埃净化吸入空气的作用。
作用:开大或缩小声门,紧张或松弛声带。环甲肌
(五)喉腔
喉腔是由喉软骨支架围成的腔隙,被上、
下两对自外侧壁突入腔内的粘膜皱襞分 为三部分:喉前庭、喉中间腔、声门下 腔。
上一对粘膜皱壁叫前庭襞,两侧前庭襞
间裂隙称前庭裂。
下一对粘膜皱襞叫声襞(声襞与其深面
的声韧带和声带肌合称声带), 位于两 侧声襞之间的裂隙称声门裂(声门)。
根据粘膜的结构和功能不同,可分为嗅
部和呼吸部。
呼吸部:包括中、下鼻甲,鼻道和鼻中隔
的中下部分.色淡红,内含丰富的血管和 粘液腺体 鼻中膈前下部的粘膜中有更为丰富的血 管丛,容易破裂出血,故称此部为易出 血区,大约90%的鼻出血均发生在此。

嗅部:
位于鼻中隔上部及上鼻甲和鼻腔 的顶部。此部色较苍白,内含嗅细胞, 能感受嗅觉刺激;

壁胸膜贴于胸腔壁内面,依其所在部位
可分为四部: 包绕肺尖并随肺尖突出胸廓上口至颈根 的部分称胸膜顶,其高度与肺尖一致; 贴肋和肋间肌的部分称肋胸膜;
覆盖于膈上面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称膈胸膜,与膈肌
粘贴紧密; 纵膈胸膜被覆于纵隔的两侧,并在肺根 周围包绕肺根后移行为脏胸膜。
一、胸膜与胸膜腔 胸膜分为 脏胸膜、壁胸膜 共同围成胸膜腔 3 壁胸膜分四部 1膈胸膜2肋胸膜 1 3纵隔胸膜4胸膜顶 A肋膈隐窝 B肋纵隔隐窝
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 , 构成
一个支气管段,亦称为肺段.
肺内支气管与肺段
肺内支气管树
右肺分十段;
左肺分八段
临床根据肺段支气管走向采取不同体位进行引流。
膜 胸膜是位于胸腔内的浆膜囊。 (一)胸膜的分部 胸膜分为脏、壁两层。 脏胸膜被覆于肺的表面,与肺实质紧密 结合,并伸入各肺裂中包被各肺叶。
(四)喉肌
喉肌的主要作用是紧张或松弛声韧带, 扩大或缩小声门裂或喉口。主要的喉肌 列表比较:

肌肉名称
起点
止点
作用 开大声门、紧张声带
环杓后肌 环状软骨板后面 杓状软骨肌突
环杓侧肌 环状软骨弓上缘及外面 杓状软骨肌突 缩小声门 杓横肌 肌束横行连于两侧 杓状软骨后面 缩小声门 环甲肌 环状软骨弓前外侧面 甲状软骨下缘下角 紧张声带 甲杓肌 甲状软骨前角的内面 杓状软骨外侧面声带突 松弛声带缩小声门 杓斜肌 杓状软骨肌突 对侧杓状软骨尖 缩小喉口
管及肺的传导部。 呼吸部:肺的呼吸部,包括肺泡、肺泡 囊、肺泡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
常将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将气管、
主支气管和肺内各级支气管称为下呼吸 道。
呼吸系统的功能 呼吸系统的基本功能就是完成身体与外
界之间的气体交换。 喉不仅是呼吸道,其内有声带,呼气时 气流振动声带可以发声,故喉还有发音 功能。 此外,鼻还是嗅觉器官。
4 2
B A
纵隔 (一)纵隔的位置 纵隔是胸腔内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全
部器官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纵隔的正常位置决定于两侧胸膜腔压力 的平衡,一旦平衡失调,纵隔即向压力 小的一侧偏移。
界限: 前:胸骨 后:脊柱胸段 两侧:纵隔胸膜 上:胸廓上口 下:膈肌
(二)纵隔的分部和内容
叶支气管,进入相应肺叶后再分支,具 体见下:
从主支气管到肺泡大约有24级分支。分 支的顺序大致是:主支气管 叶支气管 段支气管 小支气管 细支气管 终末 细支气管 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囊 肺泡。
从叶支气管到终末细支气管只是气体的
传导部分,没有气体交换的功能,称肺 的导气部。 从呼吸性细支气管开始管壁出现了肺泡, 具有了交换气体的功能,称为肺的呼吸 部。
第六章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从外界环境的空气中吸入氧和从机体 排出二氧化碳,这一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呼吸过程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 1 、外呼吸:指外界环境中的气体通过呼吸道 与肺部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3、内呼吸: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 交换。

呼吸器官包括呼吸传导部和呼吸部。 呼吸传导部:鼻、咽、喉、气管、支气
肺的形态呈圆锥形,具有一尖、一底和
两面。 肺尖:呈圆钝状,高出锁骨内侧上方2~3 厘米。 肺底:又称膈面,与膈相触。 外侧面:为肋面。 内侧面:纵隔面,中间有一凹陷为肺门.
左肺由斜裂分为上、下两叶。右肺由斜
裂及右肺水平裂分为上、中、下三叶。
(二)肺内支气管及肺段
左、右支气管在肺门处分出二、三支肺
3、杓状软骨:是一对略呈三角锥体形的
软骨 4、会厌软骨:是上宽下窄呈树叶状的软 骨,在吞咽时,能封闭喉口,以免食物 进入气管。
甲状软骨
会厌软骨
勺状软骨 环状软骨
(二)喉的关节 包括环杓关节和环甲关节。
(三)喉的韧带
主要有弹性圆锥、甲状舌
骨膜等。 1.弹性圆锥 又称环甲膜,其止端边缘 游离另称为声韧带,是发音的主要结构。 2.甲状舌骨膜 连于甲状软骨上缘与舌 骨之间。
等结构而形成的器官。
(一)喉的软骨 包括不成对的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
厌软骨。成对的杓状软骨。
1、甲状软骨:是喉软骨中最大的一个,
组成喉的前、外侧壁. 喉结。可在体表摸到。 2、环状软骨:在甲状软骨下方,构成喉 的底座。环状软骨是整个呼吸道中唯一 完整的软骨环,对维持呼吸道的通畅有 重要作用。
通常以胸骨角平面为界,将纵隔分为上 纵隔和下纵隔,下纵隔又以心包为界分 为前纵隔、中纵隔和后纵隔。
分部: 三分法:后纵隔、前纵隔上、下部 四分法:上纵隔、下纵隔前、中、后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