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邮 803信号与系统考研大纲
北邮考研803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803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专业基础综合通信原理部分(约占60%)一一一一、、、、考试内容考试内容考试内容考试内容1.预备知识希尔伯特变换、解析信号、频带信号与带通系统、随机信号的功率谱分析、窄带平稳高斯过程。
2.模拟调制DSB-SC、AM、SSB、VSB、FM的基本原理、频谱分析、抗噪声性能分析。
3.数字基带传输掌握:数字基带基带信号,PAM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分析;数字基带信号的接收,匹配滤波器,误码率分析;码间干扰的概念,奈奎斯特准则,升余弦滚降,最佳基带系统,眼图;了解:均衡的基本原理,线路码型的作用和编码规则,部分响应系统,符号同步算法的基本原理。
4.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信号空间及最佳接收理论,各类数字调制(包括OOK、2FSK、PSK、2DPSK,QPSK、DQPSK、OQPSK、MASK、MPSK、MQAM)的基本原理、频谱分析、误码性能分析,载波同步的基本原理。
5.信源及信源编码掌握:信息熵、互信息;哈夫曼编码;量化(量化的概念、量化信噪比、均匀量化)了解:对数压扩,A率13折线编码、TDM;6.信道及信道容量掌握:信道容量(二元无记忆对称信道、AWGN信道)的分析计算;了解:多径衰落方面的概念(平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时延扩展、相干带宽、多普勒扩展、相干时间)7.信道编码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纠错检错、汉明距线性分组码,循环码、CRC;卷积码的编码和Viterbi译码;8.扩频通信及多址通信沃尔什码及其性质;m序列的产生及其性质,m序列的自相关特性;扩频通信、DS-CDMA及多址技术、扰码;二二二二、、、、参考教材参考教材参考教材参考教材《通信原理》,第3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周炯槃等编著。
信号与系统部分(约占40%)一一一一、、、、考试内容考试内容考试内容考试内容1、绪论信号与系统概念,信号的描述、分类和典型信号,信号运算,奇异信号,信号的分解系统的模型及其分类,线性时不变系统,系统分析方法。
重邮考研803参考书目

重邮考研803参考书目
重庆邮电大学考研803专业的参考书目可以包括以下几本教材和参考书:
1. 《通信原理》(第五版):薛晓烽、许雅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 《数字通信(上、下册)》:沈洪涛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3. 《高等数理统计学》:王兴梅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4. 《信号与系统分析》:江纪经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5. 《通信工程基础教程》:丁永生、沈汉钧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6. 《通信原理与系统仿真实验指导》(第二版):吴焕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此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适时参考其他相关的专业教材和参考书。
同时,考生还可以参考一些历年的考研真题和模拟题,加深对考试要求和难度的了解,并进行针对性练习和复习。
837信号与系统考研大纲

837信号与系统考研大纲
837信号与系统考研大纲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信号的分类和表示方法,系统的分类和表示方法。
2、信号的时域分析,包括信号的基本运算、信号的卷积、信号的相关等。
3、系统的时域分析,包括系统的微分方程、差分方程的建立和求解,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等。
4、信号的频域分析,包括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傅里叶级数、频谱分析等。
5、系统的频域分析,包括系统的频率响应、频率特性曲线、滤波器等。
6、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包括稳定性的定义、判别方法等。
7、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包括状态方程的建立和求解、状态转移矩阵、系统的可控性和可观性等。
8、信号与系统的应用,包括信号处理、通信系统、控制系统等。
此外,根据不同学校的考试要求和特点,可能还会涉及到其他相关知识。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全面掌握大纲所要求的知识点,并注重实践和应用方面的练习。
同时,还需要注意最新的科技动态和学术进展,以便更好地应对考试中的新题型和难点。
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4

7. 单边双曲正弦信号 sinht(t)
sinht1(et et)
2
sinht(t)s22
8. 单边双曲余弦信号 cosht(t)
c osth1(et et)
2
cosht(t)s2s2
《信号与系统》SIGNALS AND SYSTEMS ZB
0
(4) 任何可以进行拉氏变换的信号,其拉氏变换 F(s) 中一
定《没信有号冲与激系函统数》。SIGNALS AND SYSTEMS ZB
4.1.3 (单边)拉氏变换的收敛域
信号 f (t) 乘以收敛因子后,有可能满足绝对可积的
条件。是否一定满足,还要看 f (t) 的性质与 的相对关 系。通常把使 f (t)e- t 满足绝对可积条件的 值的范围
称 为衰减因子; e- t 为收敛因子。 《信号与系统》SIGNALS AND SYSTEMS ZB
取 f(t)e- t 的傅里叶变换:
F[f(t)et] f(t)etejtdt f(t)e(j)tdt
它是 j的函数,可以表示成
Fj f(t)e(j)tdt
例如增长的指数信号: et(t) (0)
2. 0 0:拉氏变换、傅氏变换都存在,且 F(s)F()sj
例如衰减的指数信号:et(t) (0)
F() 1 j
F(s) 1
s
3. 0 0:拉氏变换、傅氏变换都存在,但傅氏变换中
含有冲激函数
P185 表4-1
作业《信号与系统》SIGNALS AND SYSTEMS ZB 返回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概述
傅里叶变换(频域)分析法
【南邮考研辅导班】南邮信号与信息处理考研科目参考书考研大纲考研分数线报录比考研经验

【南邮考研辅导班】南邮信号与信息处理考研科目参考书考研大纲考研分数线报录比考研经验一、南邮信号与信息处理简介-启道1、《现代通信中的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本研究方向以现代信号处理为基础,研究提高通信与信息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各种智能处理技术及其在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宽带接入和IP网中的应用。
目前侧重于研究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中各种先进的智能信号处理技术,如通信信号盲分离、信道盲辨识与均衡、多载波调制、多用户检测、空-时联合处理、信源-信道编码,以及网络环境下的各种自适应技术等。
2、《量子信息技术》研究以量子态为信息载体的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包括量子纠错编码、量子数据压缩、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码体系等关键技术与理论。
它对实现新一代高性能计算机和超高速、超大容量通信信息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无线通信与信号处理技术》本研究方向研究ad hoc自组织网络、传感器网络、超宽带(UWB)网络等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通信和信号处理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基于信号处理的多包接收和盲处理技术,基于粒子(particle)滤波的信道估计和均衡技术,基于信号处理的媒体接入控制技术,目标跟踪与信息融合技术以及网络协议体系等。
4、《现代语音处理与通信技术》语音是人类进行通信交往的最方便和快捷的手段,因而在各种现代通信网络和智能信号处理应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方向研究语音信号的数字压缩、识别、合成和增强技术,基于语音的智能化人机接口技术,面向IP网络的实时语音通信技术和信息隐藏技术,移动通信中的语音数字处理及传输技术,基于DSPs的软件无线电通信技术,以及各种网络环境下的音频、视频、数据、文字多媒体处理及通信技术。
5、《通信信号处理》在现代信息理论的基础上,研究ATM和IP网、移动与个人通信、多媒体通信、宽带接入网中各种信号处理技术,如低时延、低比特率、高质量语音编码、图像编码,适用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纠错编码,高效多载波调制,各种自适应处理技术等;它们是确保实现二十一世纪通信发展的目标,提高通信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核心技术。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课考试大纲-802--《数字信号处理》考试大纲

802--《数字信号处理》考试大纲一、基本要求掌握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频域和Z域分析的基本理论,线性时不变系统、因果稳定系统的概念;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原理及其性质,快速傅里叶变换及其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包括脉冲响应不变法和双线性变换法;线性相位FIR数字滤波器的实现条件和设计方法;数字系统的实现结构和有限字长效应。
二、考试范围1、课程相关知识基本要求:掌握数字信号的概念和产生过程、数字信号的表示方法、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组成;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优点和局限性、数字信号处理的发展与应用。
2、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1)知识点一:离散时间信号(2)知识点二:信号的采样与重建(3)知识点三:离散时间信号的抽取与插值(4)知识点四:离散时间信号的傅里叶变换与Z变换(5)知识点五:离散时间系统(6)知识点六:系统的频率响应与系统函数基本要求:掌握常用的典型序列、序列的运算,信号的采样与重建,离散时间信号的抽取与插值;掌握Z变换、序列傅氏变换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熟悉典型序列的变换对;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因果稳定系统的概念;掌握序列频谱、系统频响的计算方法及几何法确定系统频响;掌握线性时不变离散时间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差分方程和系统函数三种描述方法及其相互关系;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及其与系统频响的关系。
3、离散傅里叶变换及其快速算法(1)知识点一:离散傅里叶级数(2)知识点二:离散傅里叶变换(3)知识点三:利用DFT做连续信号的频谱分析(4)知识点四:快速傅里叶变换(5)知识点五: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应用基本要求:了解周期序列的定义,掌握周期序列的离散傅里叶级数及其性质;重点掌握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定义、性质、物理意义,熟悉频域抽样理论;掌握利用DFT对连续信号进行频谱分析的方法;理解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分解思路,掌握按时间抽取和按频率抽取的基2FFT 算法及其反变换、混合基FFT算法,FFT算法的运算量分析;理解重叠相加法和重叠保留法的原理和方法;熟悉FFT的典型应用。
南京邮电大学考研通信大纲

南京邮电大学工程硕士专业课入学考试复习提纲《通信原理》复习提纲(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参考书:樊昌信等《通信原理》(第五版),国防工业出版社。
一、概论部分1)通信系统的组成了解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模型了解数字通信的主要优势2)通信系统的分类和通信方式了解通信系统的5种主要分类方法及相应的实例了解点对点通信的3种方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3)信息及其度量了解消息和信息的含义掌握信息量的定义及其单位掌握等概率条件下,M进制数字信号信息量的计算掌握非等概率条件下,每个符号所含的平均信息量的计算掌握数字通信中的传输速率和差错率概念二、随机信号分析基础知识1)随机过程的一般表述了解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概率分布和数字特征了解几个主要的随机过程数字特征:数学期望、方差、协方差和相关函数2)平稳随机过程了解平稳随机过程的数学定义及其数字特征了解宽平稳和严平稳的意义了解平稳过程的“各态历经性”了解平稳随机过程的相关函数的主要性质,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的关系3)高斯过程了解高斯过程的数学定义及其特性4)窄带随机过程了解窄带随机过程的数学定义,掌握零均值平稳高斯窄带过程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的统计特性5)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了解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的输出过程的统计特性,包括数学期望、方差、相关函数和功率谱密度等三、通信信道1)信道定义与数学模型了解狭义信道和广义信道的概念了解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的概念了解调制信道数学模型,调制信道对信号的影响:乘性干扰和加性干扰;在乘性干扰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把信道分为恒参信道和随参信道,了解几种恒参信道和随参信道的实例了解编码信道数学模型了解恒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了解随参信道特性,分集接收的概念和主要方式2)信道容量掌握离散信道和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基本概念和定义,了解带宽、信号功率和噪声功率谱密度变化时的Shannon公式信道容量变化趋势四、模拟调制系统1)幅度调制(线性调制)的原理及抗噪性能了解幅度调制信号的一般表示,线性调制器的一般模型了解双边带信号、调幅信号、单边带信号和残留边带信号的产生和表达式了解各种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性能2)角度调制(非线性调制)的原理及抗噪性能了解角度调制(非线性调制)的原理及抗噪性能3)模拟调制系统的抗噪性能比较了解DSB、SS、AM和FM抗噪性能比较五、数字基带传输系统1)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了解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概念、系统的基本结构2)数字基带信号码波形及常用传输码型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单极性归零码、双极性归零码、差分码和多元码等信号码波形了解几种常用传输码型,包括:AMI、HDB3、CMI、nBmB码等3)基带脉冲传输及码间干扰了解码间干扰的基本定义了解Nyquist无码间干扰判决准则了解部分响应波形和部分响应系统的基本意义4)时域均衡了解均衡器的概念了解横向滤波器的基本概念六、正弦载波数字调制系统了解2ASK调制的基本原理,掌握2ASK信号的产生方法、波形、接收系统框图了解2FSK调制的基本原理,掌握2FSK信号的产生方法、波形、接收系统框图了解2PSK 、2DPSK调制的基本原理,掌握2PSK 、2DPSK信号的产生方法、波形、接收系统框图了解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结果七、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1)抽样掌握抽样定理,了解带通信号的抽样定理2)量化掌握均匀量化的基本方法和性能了解非均匀量化的基本概念、两种对数压缩率原理3)PCM及其抗噪性能了解PCM基本概念,掌握量化系统性能,包括:量化噪声功率、输出信号功率和量化信噪比4)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及增量调制DM了解DPCM编解码器组成框图及工作原理了解DM编解码器组成框图及工作原理八、同步原理1)载波同步了解插入导频的两种方法的原理及框图了解直接法的四种方法,掌握平方变换法和平方环法的原理及框图2)位同步了解位同步的意义了解导频法和直接法位同步的基本原理3)群同步了解群同步的意义了解起止式同步法、连贯式插入法和间隔式插入法的基本原理4)网同步了解网同步的基本概念了解主从同步法、相互同步法、码速调整法和书库法的基本原理九、通信网1)通信网的分类和交换方式了解通信网的不同分类,了解两种主要的交换方式2)通信网的拓扑结构与协议了解通信网几种典型的拓扑了解信令与协议的概念了解OSI参考模型掌握几种主要的多路复用方式南邮通信最新复习大纲南京邮电大学全国统考硕士生入学考试业务课程大纲课程编号:814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一、考试的总体要求通信原理属于电子信息技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
803考试大纲

803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一、考试目的本考试主要考核考生对“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和“通信原理”课程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
考生应熟练掌握大纲所列知识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具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求解问题的能力。
二、试题结构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绘图题。
考试内容比例:信号与系统约50 分数字信号处理约20 分通信原理约80 分三、考试内容“信号与系统”部分1.绪论信号与系统的概念,信号的描述、分类和典型信号;信号运算,奇异信号,信号的分解;系统模型及其分类,线性时不变系统,系统分析方法。
2.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微分方程式的建立、求解,起始值的确定;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系统冲激响应求法,利用卷积求系统的零状态响应;卷积的计算,卷积的性质。
3.连续时间信号的频域分析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频谱结构和频带宽度;傅里叶变换---频谱密度函数;傅里叶变换的性质,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时域抽样定理;帕塞瓦尔定理。
4.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拉氏变换的定义,拉氏变换的性质,复频域分析法;系统函数的概念,根据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时域、频率特性;线性系统的稳定性。
5.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常用典型离散时间信号,系统框图与差分方程;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求解的一般概念;离散时间系统的单位样值响应,离散卷积(卷积和)。
6.离散时间系统的z 域分析z 变换的定义、性质,典型序列的z 变换;利用z 变换解差分方程;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对系统特性的影响;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信号流图。
“数字信号处理”部分1.离散傅立叶变换及其快速实现离散时间信号的傅立叶变换,离散系统的频域分析,基2 时间抽选法FFT,基2 频率抽选法FFT,IDFT的快速算法,线性卷积的快速计算2.IIR 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和实现冲激响应不变法和双线性变换法的设计,IIR 滤波器的频率变换设计,IIR 滤波器的实现结构(直接型,正准型,级联性,并联型)3.FIR 数字滤波器的设计线性相位FIR 滤波器的条件和特性,窗函数法设计FIR 滤波器,FIR 数字滤波器的实现结构(直接型,级联型,线性相位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硕士生入学考试专业课(信号与系统)考试大纲
2011-1-5 18:14:05 南京邮电大学考研共济网点击浏览:61次
·[考研一站式]南京邮电大学硕士招生相关文章索引
·[考研一站式]南京邮电大学硕士专业课试题、[订购]考研参考书、专业目录
803--《信号与系统》考试大纲彰武
一、基本要求网络督察
学生应能掌握信号与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建立简单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对数学模型求解,能够具备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要求考生能够正确理解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综合应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0092
二、考试范围48号
1. 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1)信号的描述及其分类2)信号的运算3)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其分类4)系统的模拟正门
2.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1)冲激函数及其性质2)系统的冲激响应3)信号的时域分解和卷积积分4)卷积的图解和卷积积分限的确定5)卷积积分的性质同济
3.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1)周期信号分解为傅里叶级数2)周期信号的频谱3)非周期信号频谱4)一些常见信号的频域分析5)傅里叶变换的性质及其应用6)相关函数与谱密度7)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8)信号的无失真传输和理想滤波器9)取样定理10)希尔伯特变换正门对面
4.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1)拉普拉斯变换2)典型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3)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4)拉普拉斯反变换5)连续系统的复频域分析6)系统函数7)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析系统特性8)连续时间系统的稳定性
021-5.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1)离散时间信号2)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和模拟3)离散系统的零输入响应4)离散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共 6.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变换域分析1)Z变换2)Z反变换3)Z变换的性质4)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5)离散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6)离散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
7. 状态变量分析1)状态与状态空间2)连续、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3)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解
三、主要参考书
1.教材正门对面
[1]《信号与系统(第2版)》,沈元隆、周井泉编著,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kaoyantj
2.主要参考书336260 37
[1]《信号与系统(第2版)》,郑君里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信号与线性系统(第4版)》,管致中等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济
[3]《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3版)》,吴大正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信号与系统(第2版)》,英文版,[美]A.V奥本海姆箸,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