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在常见心血管疾病中诊断价值论文

合集下载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对冠心病室壁运动的价值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对冠心病室壁运动的价值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对冠心病室壁运动的价值【摘要】目的研究在冠心病室壁运动过程评分中运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的实质价值。

方法整合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10月经我院确诊为冠心病的50例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正常者的临床资料,50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35例健康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运动中舒张期和收缩期最大限度的运动速度。

结果观察组室壁运动过程出现异常节段的舒张速度(e、a)和收缩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节段速度(p<0.01),且观察组前间隔、前壁、下壁的运动速度和对照组比较,其各项指标均十分显著的降低。

结果多普勒组织成像把m型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超声技术这两者相结合,不但可对心脏整体功能进行评价,还能准确分析局部室壁的实际运动速度,对于冠心病患者室壁运动评分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冠心病;室壁运动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53-01多普勒组织成像也称之为多普勒心肌显像,其属于一种呈现低速运动后心肌信息的新型多普勒技术。

多普勒组织成像主要的科学原理是在心肌显像中合理运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以便对心肌心肌运动功能进行评价。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将低速运动后的心肌组织作为重要观察目标,在心动周期过程中准确测定心肌的实际运动速度,然后正确评价心脏的舒张与收缩功能,由于心腔和大血管内发生快速血流,使得能量不断升高,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科有效过滤因高速运动而产生的血流信号,保留体现低频率的室壁运动信号,所以在室壁成像中也可运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利用彩色编码把心肌实际运动情况完好的呈现出来,反映了心肌实际运动方向和速度,输出能量图、速度图和加速图[1]。

其对心肌实际运动方向和速度可做选择性的实时反映,适时弥补了m型超声心动图与传统二维超声心动图存在的局限性,给心肌运动和功能的定量分析提供了强有力依据。

本文主要研究在冠心病室壁运动评分中运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的实质价值。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二尖瓣环运动评价室间隔缺损患儿左心功能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二尖瓣环运动评价室间隔缺损患儿左心功能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二尖瓣环运动评价室间隔缺损患儿左心功能中文摘要研究目的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是小儿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

超声心动图是临床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最重要手段。

以往研究中,对室间隔缺损患儿的左心功能评价多采用二尖瓣血流图,但利用二尖瓣血流图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时存在假性正常化,影响对左心功能正确的评价,从而影响临床早期病情判断及治疗。

随着医学超声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多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issue Doppler imaging ,TDI)技术检测室间隔缺损患儿二尖瓣环运动波形,试图对室间隔缺损的患儿左心功能做出较准确的评价,并与常规二尖瓣血流多普勒频谱进行比较。

本研究通过比较传统多普勒与组织多普勒对室间隔缺损患儿的左心收缩、舒张功能的评价,旨在探讨TDI 对于室间隔缺损患儿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综合评定价值。

研究资料与方法实验组选取2012年3月至2012年8月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初次确诊单纯室间隔缺损患儿70例。

所有实验组患儿均无严重的肺动脉高压,亦无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所有对象均为窦性心律。

所有实验组患儿按照室间隔缺损大小与主动脉根径比值分为三组:比值>0.5为大型缺损(VSD大);0.25≤比值≤0.5为中型缺损(VSD中);比值<0.25为小型缺损(VSD小)。

正常对照组选取同一时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25例,经严格病史询问、全面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排除心、脑、肺、肾、内分泌等系统疾病。

应用GE Vivid7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10MHz,对70例单纯室间隔缺损患儿及25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测量。

每一指标测定均取3-5个心动周期并取其平均值。

1)常规指标测量:取左室长轴切面,测定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仪器自动显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3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对冠心病室壁运动的价值探讨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对冠心病室壁运动的价值探讨
ds a e ie s .M e h d T tl 5 p t n sw t ig o e o o a yh a t ie s n n r l ain swee e rl d to s oal 5 ai t i d a n s d c r n r e r d s a e a d 3 o ma t t y e h 1 p e r n o l .T e d rc in mo in v — e h ie t t e o o
Va u fD o plr ts u m a i o nt iul r w a lm o i fc r n y a t r ie s l e o p e is e i g ng f r ve r c a l ton o o o ar r e y d s a e
来, 不仅 可以评价 心脏 整体 功能 , 而且还能够对局部 室壁 的运 动速度进行分析 , 一有 价值的显像技术 , 是 值得进一步研究 。
[ 键 词 ]超 声 心 动 图 ; 普 勒 组 织 成 像 ; 壁 运 动 ; 心 病 关 多 室 冠
[ 中图分类号 ]R 4 .5 R 4 . ;5 14 [ 5 04 ; 4 5 1 R 4 . 文献标识 码]A [ 文章编号]17 - 4 (0 0 0 -4 30 6 25 2 2 1 )60 9 -3 0
浙江 杭州 30 0 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 医院超声科 , 107;. 浙江 杭州 30 0 ) 10 0
[ 摘
要] 目的
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 ( T ) D I 对冠心病 室壁运 动评分 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5 5例临床确 诊的冠 心病患
者 和 3 例健康体 检的正常对照者左室壁节段长轴及短轴方 向运 动速度 进行 检测 , 1 并与 常规二维 超声 心动 图( D 检查结果 对照 2 E) 分析 。结果 冠心病组前 间隔与左室后壁 运动异常节段短轴方 向运 动速度与 正常组相 应节 段波群 比较 , 除心 尖水平 、 后壁二 尖瓣

多普勒技术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多普勒技术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多普勒技术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研究医学领域中的多普勒技术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和制造的高科技医疗设备,它以声波为基础,利用多普勒效应来检测内部体液的动态状况。

多普勒技术已成为现代医学最受欢迎的诊断工具之一,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各样的医疗领域,包括普通诊疗、产科、妇科、影像学等。

它因为其非侵入性、安全性、准确性、全面性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的喜爱和信任,同时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和创新。

一、多普勒技术概述多普勒技术是一种通过记录回波信号来对内部器官血流状态进行检测的方法。

其工作原理基于多普勒效应,也就是当声波经过被测物体时,会发生回波,回波信号的频率和被测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被测物体向声波源移动时,回波信号的频率会增加,相反,向声波源移动时,回波信号的频率会减小。

多普勒技术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脉冲多普勒技术和连续波多普勒技术。

前者采用脉冲探头,通过发送一个快速脉冲并记录回波信号的时间来测量血流动态状态。

它主要用于检测它们血流速度和方向;后者使用连续波探头,可以实时监测血流动态状态。

二、多普勒技术的应用领域1.心血管领域利用多普勒技术可以测量心血管系统的流速和血流动态,主要用于检测心脏和血管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动脉硬化、高血压、心律失常等。

多普勒技术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为医生提供了诊断脉冲波形、血流速度和颜色多普勒图的重要依据,可以精确的检测心脏功能和血管病变,为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指导。

2.产科领域多普勒技术在产科领域中,可以测量胎儿、母体动脉和静脉血流状态,主要用于诊断宫内发育迟缓、胎儿窘迫、前置胎盘等产科疾病,同时还可以检测宫颈口位置和闭合情况,以及促进分娩顺利进行。

多普勒技术在产科领域的应用,为医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可以判断胎儿是否存在异常,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保障母婴的健康。

3.妇科领域多普勒技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盆腔和子宫肌瘤的诊断和治疗上。

它可以准确地测量子宫肌瘤的大小和位置,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支持。

经胸多普勒超声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经胸多普勒超声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 文献 :
[ ]Brad R , lno . einpott yepai: osle— 1 anr J A' snwJ B ng rs i hprls de s o ac s f
[ ]杨小丽 , 4 卢少明 , 庞友红 , 等.良 前列腺增生组织 上皮细胞的 性
体外分离、 纯化 、 培养及鉴定 [ ] 广西 医科大学学报 ,20 , 1 J. 0 4 2
变的诊断准确性及对病变严重程度评估 的效果。结果 经 胸彩色多普 勒超 声对左 主干狭窄 、 前降支 狭窄 、 左 左主 干闭塞 、 右冠状动脉狭窄 、 回旋支狭窄检 出率分别为 9 .% 、5 5 、0 % 、8 1 、6 1 34 9 .% 10 8 .% 8 . %。狭窄血管可 见管壁 回
声增强、 不连续 , 管壁偏心性不规则增厚 或 向心性 增厚 、 血管 内低 回声团块 , 血管 闭塞者远端 可见蓝 色逆 向血 流。 彩色多普 勒超声对血管病变严重程度评估与冠状动脉造影无 显著差异 。结论
t rg e p p ssi u n p o tt a c r ni i oa di i e otig ra t i n h ma r sae c n e :a n vt n e o r n rv
t tn J . e Bd, 0 , 2 ( ) 3039 i i [ ] D v i 2 8 3 4 2 :1 - . ao 0 1
山东 医药 2 1 年第 5 卷 第 6期 01 1
上皮 、 间质细胞 比例 的平 衡 及功 能 的稳 定 。故 笔者 认为 1--1在前 列腺上 皮一 间质 通讯 中具 有 重要 4333 作用 , 可能在前 列 腺 疾病 的发 生发 展 中具 有 重要 并 意义 。但其 具体 作用 方式 , 有待进 一步研究 。 还

医学影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医学影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医学影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医学影像技术成为辅助心血管疾病诊断的重要工具,为疾病诊断,治疗和随访提供了可靠的底稿。

本文从影像技术、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探讨医学影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I. 影像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包括CT、MRI、PET/CT等多种成像技术。

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方面,CT和MRI是主要的影像技术,其优势在于它们不需要直接接触患者,且无创,对患者无痛苦,无侵入性。

CT是一种非侵入性、不需要造影剂的影像技术,可以提供较为精细的血管解剖图像,在冠状动脉成像方面尤为适用。

CT 血管造影技术对预测斑块稳定性,辅助识别斑块类型,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等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MRI则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心脏解剖信息,尤其是功能指标与心肌和灌注等生理指标相结合,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信息。

比如,MRI心肌灌注成像可以同时评估心室功能,心肌梗死面积及缺血分布,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更为精确的信息。

II. 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主要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心排出量减少等。

1.冠心病的诊断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的最常见病种之一。

影像技术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CT 冠状动脉成像技术(CCTA)可以发现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斑块和缺血性心脏病等。

并且,在诊断ACS时,CCTA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其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可以得到较为一致的结果。

近年来,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诊断技术也逐渐发展成熟,可以大大提高 CCTA 与 CAG 之间的一致性,提高诊断准确性。

此外,心血管核磁共振技术(CMR)也具有诊断冠心病的重要价值,其准确度可与CAG相媲美。

CMR 可以评估心肌灌注、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脏病的功能障碍等指标,此外 CMR 还可以评估冠状动脉的扭曲度、轴向位移等病理生理信息。

2. 心肌梗死的诊断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中的应用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中的应用

进 而减 少母 婴 并 发 症 , 低 婴 儿 的 致 残 率 和 病 死 率 。 降
参 考 文 献
1 徐建平, 以 萍 . 膜 早破 的 原 因和 诊 断. 南 大学 学报 医学 版 , 黄 胎 济
19 1 12 1 5 9 7. 8: 2 —) 收 20 —0 6
的 合 成 , 胎 膜 变 薄 而 发 生 胎 膜 早 破 。 总 之 , 述 细 胞 成 分 使 上 的 发 育 成 熟 障碍 、 量 减 少 、 化 、 生 素 c的 缺 乏 等 均 使 胎 膜 数 老 维 变 薄 , 力 强 度 和 弹 性 回 缩 力 下 降 , 为 胎 膜 早 破 的原 因 。本 张 成 文 结 果 表 明 , 膜 早 破 组 血 清 中维 生 素 c浓 度 明 显 低 于 对 照 组 胎
19 4 :7 9 3, 8 5 6.
6 赖 仁 胜 , 溶 , 祥 周 , . 膜 早 破 的生 物 物 理 学 机 制 探 讨 . 周 李 等 胎 中华 妇
产 科 杂 志 ,90 2 :2 19 ,850. 7 王子能 , 肖小 敏 . 成 纤 维 细 胞 与 胎 膜 早 破 . 肌 中华 妇 产 科 杂 志 ,99 18 ,
波 ≤5c /,6 5 % 的 病 变节 段 S波 ≤6c / , 正 常 组 9 .0 的 s渡 >6c / 。结 论 多普 勒 组 织 成 像技 m s9 .5 m s 而 89% m s
术 对 冠 心 痛 诊 断 具 有 较 高 的 敏 感 性 , 可 以连 续 的 反 映 室壁 运 动 速 度 , 并 可作 为 定 量 评 价 冠 心病 室 壁 运 动 状

论 著 ・
多普 勒 组 织 成 像 技术 在 诊 断 冠 状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性 心脏 病 心 肌 缺 血 中的应 用

多普勒成像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多普勒成像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多普勒成像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多普勒成像技术是一种无创的医学成像技术,可以通过声波反射和回声来观察人体内部器官和血管的动态变化,从而为医学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妇科疾病、肾脏疾病等领域,具有成本低廉、无痛苦、无辐射等优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诊断辅助手段。

1. 心血管疾病多普勒心脏超声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心血管成像技术之一。

通过多普勒技术可以观察心脏在运动过程中的血流动态、血管内血流的速度、方向和流量等。

与传统X 线心血管造影相比,多普勒超声成像可以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心血管诊断信息。

同时,多普勒心脏超声还可以监测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变、心肌梗死等病情的变化,为临床治疗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2. 肝脏疾病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肝脏疾病很常见,包括肝硬化、肝炎、肝癌等。

多普勒超声成像可以检测肝脏的大小、形态、质地和血流动态,对肝脏疾病的类型、程度、发展和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例如,在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中,多普勒技术可以检测肝脏的大小和形态变化、门脉血流速度、脾脏周径和质地等指标,为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提供了较为准确的依据。

3. 妇科疾病多普勒超声技术在妇科临床诊断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多普勒技术可以观察子宫、卵巢、输卵管等妇科器官的大小、形态、质地和血流动态,为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例如,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中,多普勒技术可以观察到子宫内膜和宫颈区的血流分布情况,并能检测到异常血流信号的出现,为早期疾病的发现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4. 肾脏疾病多普勒超声技术在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多普勒技术可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质地和血流动态,检测肾动脉狭窄、肾血管瘤、肾上腺肿瘤等。

另外,多普勒技术还可以评估肾脏移植的功能和血流动态,为肾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指导。

总之,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在医学诊断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在常见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74-02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是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

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是指导临床治疗、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对心血管疾病的不断深入研究,诊断心血管疾病的方法日益增多且不断完善。

多普勒组织成像(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又称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issue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tde),是采用多普勒技术以彩色编码或频谱图像实时显示心肌等组织低频高幅运动图像的方法,为临床研究与诊断心脏疾病、评价心脏功能提供了新的无创检测方法。

1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1.1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原理 dti基于传统的彩色多普勒基础,改变多普勒滤波系统以滤掉心血管腔内红细胞运动所产生的频移信号,仅获取心肌组织运动产生的频移信号。

血流产生的多普勒信号与心肌运动所产生的有两点不同:(1)室壁心肌运动速度明显低于心腔内的血流速;(2)室壁心肌运动的振幅明显高于血流所产生的运动振幅。

dti技术采用改变多普勒滤波系统,通过调节增益及低通滤波器,确定适当的频率通过阀值,滤除血流反射的高频率、低振幅的频移信号,只提取心肌运动反射的低频高振幅的多普勒频移信号,并将其输入自相关系统及速度计算单元进行彩色编码,通过数据转换器以彩色图像和m型曲线形式来反映心脏室壁运动的信息。

用dti技术显示心肌组织的运动,不会出现色彩倒错现象,另外可以克服m型和二维显像由于声束角度等原因造成的图像质量问题,也因心肌运动速度在反应心肌组织运动方面具有独特优点。

为临床研究与诊断心脏疾病、评价心脏功能提供了新的无创检测方法。

1.2 显示方式通过低通滤波器的多普勒频移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后可分别以不同的模式来显示室壁心肌组织的运动信息。

一般认为常用dti有多普勒组织速度图、多普勒组织加速度图、多普勒组织能量图、多普勒组织脉冲频谱图多普勒组织m型五种不同的显示方式。

1.3 正常心肌的dti成像心肌的收缩速度是反映心肌收缩功能的客观指标。

正常人群的心脏运用m型dti测量前间壁和下后壁的收缩期心内膜、中层和心外膜心肌组织的运动速度,结果显示不同节段心肌组织运动速度不一致,同一节段不同层次间的心肌运动速度也有显著差别,且基底部心肌的纵向运动速度在收缩期和舒张期均大于横向运动速度。

用m 型dti同步记录正常人的每一心动周期的心电图和心音图用来观察左室后壁心肌运动等容收缩期、射血早期、射血晚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心房收缩期和心房舒张期的情况,记录左室后壁心肌在各个时相的峰值平均速度和峰值速度梯度,结果证明,在射血早期、射血晚期和心房舒张期,峰值平均速度和峰值速度梯度均为正值,说明在这三个时相心肌组织是向着左室腔中心运动的,而等容收缩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心房收缩期均为负值,这几个时相心肌是背离左室腔中心运动的。

ar期峰值速度梯度值是0,说明此时相内心内膜心肌运动速度和心外膜是相同的;在ir期峰值速度梯度是绝对值较小的负值,说明心内膜的运动速度略低于心外膜心肌的速度。

对不同年龄组的峰值平均速度和峰值速度梯度分析表明,年龄和心肌的运动速度显著相关,年龄越大峰值平均速度和峰值速度梯度越低;而在ac期,年龄增加峰值平均速度和峰值速度梯度则显著增加。

这与应用脉冲多普勒频谱技术测量正常人左室舒张期二尖瓣口的血流速度所反映的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完全一致。

该研究还对在同一切面测得的m型、二维超声心动图的参数、射血分数、左室缩短率、左室壁收缩增厚率与dti技术测得的速度参数进行对比。

跨壁速度梯度与常规超声参数的相关性明显大于峰值平均速度与常规超声参数的相关性,这说明跨壁速度梯度比峰值平均速度能更好的反映心肌收缩功能。

速度梯度反映了与超声声束垂直的某点室壁心肌,即“感兴趣区”收缩力,而峰值平均速度不但反映局部心肌纤维的收缩力,同时还受到心脏的整体运动影响。

总之,dti技术能够准确测量心肌运动的动力学变化,给研究心脏的病理性改变,特别是为研究心脏的缺血性疾患提供了重要依据。

2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2.1缺血性心脏病对于冠心病等疾患造成的心肌缺血,dti是一种有潜力的诊断方法,dti被广泛推荐用于心功能的检测,特别是缺血性心脏病。

edxardsen等学者在17只犬行开胸实验中,以dti同步检测射血期及等容舒张期的速度,发现严重的心肌缺血时,用射血峰值速度来衡量心脏功能是不准确的,心肌运动功能的损害多发生于等容期,等容收缩期和等容舒张期的速度能够更好地评价心功能。

研究证明,因左前降支中度狭窄导致的缺血,会使心肌节段缩短减少,在射血期可测到等容收缩期和等容舒张期的速度。

收缩速度在射血期表现为负向波,在收缩后的等容舒张期为正向波。

同时用dti检测射血期和等容期的速度,可以更好地定量测量局部心肌功能的损害。

初步实验数据证明:二尖瓣环处的心肌运动速度在室壁上的分布并不均匀。

但是,当心肌发生缺血性损害后,二尖瓣环处心肌运动速度的分布在心肌各层会随之发生显著地改变。

dti可评价缺血时三层心肌的改变。

缺血时收缩期心内膜和心肌实验表明,dti可检测心肌缺血甚至梗死时心肌运动速度色彩的变化,从而可反映心肌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的异常状况,心内膜的平均心肌运动速度和最大心肌运动速度明显降低,而心外膜仅有轻度减低,心肌运动速度梯度阶差和最大心肌运动速度在收缩期均降低,心肌层的降低更为均一。

在舒张期,缺血时各层最大心肌运动速度均降低,但心内膜和心肌层在舒张早期更显著,而心外膜没改变,心肌运动速度梯度阶差值明显减低。

心肌缺血患者,舒张晚期的最大心肌运动速度和心肌运动速度梯度阶差在心肌各层均升高,但在心内膜升高更显著[1]。

该研究结果可用于心肌梗死mi患者的研究:相较正常人,mi的患者收缩期和舒张期心肌运动速度明显减少。

运动正常节段的心肌运动速度明显高于运动障碍节段的速度[2]。

dti可在早期再灌注后鉴别透壁性心肌梗死和非透壁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透壁性心肌梗死在收缩期心肌运动速度梯度阶差没变化,而非透壁性心肌梗死的收缩期心肌运动速度梯度阶差会明显提高[3]。

derumeaux[4]等在行13只犬开胸实验中,评价彩色m2型dti测量心肌的跨膜速度分布的准确性,并定量分析急性心肌缺血及心肌内外膜再灌注诱发的心功能损害的程度。

他们证明了dti技术是评价心肌跨膜速度的不均一的新方法。

正常人心肌组织的多普勒运动曲线的收缩波多为两峰或多峰型加速时间短,而减速时间长,呈现快升慢降的波形,各心肌阶段同时开始收缩运动,同时回到等位线,表现了左室各段心肌的运动同步性和协调性,反映了左心室快速射血期和慢速射血期时心肌的运动状况;舒张早期的e波为单峰,上升支和下降支基本对称,除峰值由基底到心尖逐渐降低外,达到峰值的时间逐渐轻度后移,但同时回到等位线,反映了左室壁良好的顺应性和心电激动的传导顺序;舒张晚期a波为单峰,与e波相比形态相似但峰值小,且持续时间短。

不同心肌节段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可以不同,特别是ve,表明了局部心肌的舒张功能的异常。

有文献报道,正常人随年龄的增长其左心室室壁节段性舒张功能有下降的趋势,表现为舒张早期的ve峰值逐渐降低,ve/va比值逐渐下降,但这以改变并非是一个随年龄增长而均匀减低的过程,个体差异较大,假性正常者显示近基底的心肌节段多为ve/va>1,近心尖的节段ve/va等容舒张波的下降也是舒张功能异常的一个标志,等容舒张期,心肌纤维细胞主动延长而消耗能量,当细胞缺血时导致能量生成减少,局部心肌节段的等容舒张运动会出现异常,并且早于收缩功能受损[5]。

等容舒张期的波形多表现为负向峰值的减低或以正向波为主,在快速充盈期到来之前,室壁没有舒张反而出现了一个收缩运动,这必会影响左心室的舒张功能。

2.2 高血压高血压所引起的心脏改变通常是一个漫长过程。

在血压持续升高的状态下,左室结构随之改变,表现为心肌细胞肥大、重塑,左室壁厚度可达2cm以上,其肌纤维厚度是正常的一倍,但毛细血管数量无相应增加,这是肥大的心肌纤维处于一种相对缺血的状态。

苏晓婷等学者[6]应用实时三平面组织多普勒显像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构过程中长轴舒张功能的变化。

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各组左心室壁基底段、中间段ve均小于正常对照组相应节段,正常对照、正常构型、向心性重构型、离心性肥厚型及向心性肥厚型各组ve逐渐减小。

这种改变是因为血压增高时,舒张早期心肌耗能增加,细胞膜发生缺陷,钙泵活力降低,致使左心室变形能力降低。

结果还证实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心肌未出现肥厚前左心室舒张功能就已降低。

向心性肥厚型ve明显低于向心性重构型,是因为向心性肥厚表现为心肌细胞肥大并伴有纤维组织增生,而向心性重构仅有心肌细胞肥大。

心肌肥厚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细胞相对缺血,心肌僵硬度增加,主动松弛性不协调,致使左室舒张功能下降更加显著。

由此可见实时三平面组织多普勒显像能够准确评价高血压不同左心室构型心肌舒张功能的受损程度,为定量、准确评价左室局部心肌舒张功能提供新的方法,可用来指导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改善预后。

2.3 心律失常dti技术通过观察瞬间的心室断面心肌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等的分布、大小和方向,检测心肌兴奋激动的情况,有助于评价束支传导阻滞、室性异位起搏点、预计旁道等兴奋激动的具体位置和除极的顺序,可应用于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协助临床电生理检查、异常传导束或异位起搏点的定位、消融处理,还可用于评价心脏起搏器置入后心肌激动部位及顺序的变化以及心律异常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评价。

参考文献:[1] erbel r, nesser hj, drozdz j.atlas of doppler echocardiogphy [m]. tde,1995:115[2] marcos ap, garcia ma, ledesma mj, and et al. intramyocardial analysis of regional systolic and diastolic function in ischemic heart disease with doppler tissue imaging: role of the different myocardial layers [j].j am soc echocardiogr, 2002, 15(2):99~108.[3] derumeaux g,loufoua j,poniter g,et al.tissue doppler imaging differentiates transmural from nontransmural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reperfusiontherapy[j].circulationl,2001,103(4):589~596.[4] derumeaux g,ovize m,loufoua j,et al.assessment of nonuniformit of transmural myocardial velocities bycolor-coded tissue doppler imaging: characterization of normalischemic,and stunned myocardium[j]. cirulation,2000,101(12):1390~1395.[5] 杨惠玲,潘景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