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点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缩短)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缩短)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水一、水到哪里去了1.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一定体积。

2.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3.蒸发: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刚洗完澡会觉得冷)。

4.凝结: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

(锅里冒出的“白气”,叶子上的露水)5.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看见。

6.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①湿布擦桌子;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路面变干;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变干等。

7.水蒸发的规律:①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②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③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④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越快。

8.水蒸汽是气态的水和液态的水的混合物。

(加湿器喷出的就是水蒸汽)白汽或者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汽。

9.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二、水沸腾了1.沸腾:液体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产生的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加热的话将不再沸腾;水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2.沸点:这个一定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各种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水沸腾时温度为100 摄氏度,即水的沸点是100 摄氏度(一个大气压下);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4.水加热实验现象:①加热过程中,水温不断升高,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生;②沸腾时,杯底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方水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

5.酒精灯由灯帽、瓶塞、灯芯、酒精和玻璃瓶组成。

6.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

三、水结冰了1.凝固:0 摄氏度时,水开始结冰,这一过程叫凝固(液态→固态)。

2.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维持在0 摄氏度。

3.水结冰时,水温降低,即水向周围放热;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4.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可以制造更低温度。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15 第一单元 水一、水到哪里去了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枳。

2.湿抹布擦黑板过_会儿干了、湿的手干了是由于水原发了。

3.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干了、农服晾干、煮食物时水烧干了等等。

4.杯子装水后,加上盖子和不加上盖子相比,加盖子的蒸发慢,不加盖子的蒸发快。

放在通风处比放在不通风处蒸发得慢;放在阳光下比放在阴凉处蒸发得快。

5.水蒸气是气体,它是水的一种形态,它也是水。

6.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透明的、看不见、摸不着。

7.水蒸气存在我们身边周围的空气中,不管温度高还是温度低,水都在不停地蒸发。

8.我们洗澡之后,看到卫生间玻璃上的小水珠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9.一杯热开水放在桌上,看到上面冒着的“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凝结的小水滴。

10.我们可以用加热、加快空气流动的方法让水蒸发得更快。

11.我们可以像海水晒盐一样,增加水与空气接触面积的方法来加快水的蒸发。

12.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多,湿度越大;水蒸气越少,湿度越小。

13.冬天开空调的时候,人们用加湿器加快水蒸发,增加房间的湿度。

14.比较水和水發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5不同的天气状况.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不同。

二、水沸腾了1.不停地给水加热,水会沸腾。

2.水沸腾时,水中和水面上会冒出很多气泡。

3.水沸腾时,水面上会看到很多“白烟",这不是水蒸气。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5.当水的温度升高到| 100摄氏度时,水会沸腾。

6.水沸腾和蒸发的现象是不一样的:水沸腾的时候也在蒸发,水蒸发的时候不一定沸腾。

7.水沸腾时,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是足以烫伤我们的,一定要注意安全。

8.温度计100摄氏度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9.髙山的山顶和山脚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不一样的。

10.用温度计测量水沸腾前、沸腾时的温度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11.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碰到杯壁和杯底。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科学是小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帮助孩子们了解和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一个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单元,通过学习这个单元的知识点,让孩子们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培养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关爱。

下面是对这一单元主要知识点的回复: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之多样,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到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一些基本知识。

首先,我们会学习到生物的分类。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研究各种生物,科学家将生物划分为不同的分类级别。

最基本的分类是种类,这是指在某一特定地区内能够自由繁殖的生物的群体。

在种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相似特征将它们进一步分类。

按照科学家的分类系统,生物的分类顺序是:界、门、纲、目、科、属和种。

例如,人类属于动物界、脊椎动物门、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科、人属和人种。

其次,我们会学习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不同种类的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并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平衡。

如果某个物种突然消失,可能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

此外,生物多样性还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资源,如食物、药物、材料和生态服务。

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责任,也是对未来人类的负责。

在生物多样性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习到哺乳动物和鸟类这两个具体的生物群体。

哺乳动物是一类具有毛发和乳房的动物,我们人类也属于这一类别。

哺乳动物的特点是能够哺育幼崽,而鸟类则是一类有羽毛、能飞的动物。

鸟类不仅具有翅膀,还有喙和鸣声等独特特征。

我们将学习到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和鸟类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了解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最后,我们会学习到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利用资源,降低污染和减少碳排放等方式来保护自然环境。

此外,我们还可以参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志愿者活动,增加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和关注。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植物一、我看到了什么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放大镜)是用来进行科学观察的一种工具。

二、校园的树木1.大树生长都需要的条件有(阳光)、(水)、(空气)。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一棵大树可以分成三部分(树冠)、(树干)和(树根),树冠的形状可以分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和(扇形)等几种。

4.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5.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答:树的相同之处:(1)他们都长在泥土里;(2)生长都需要阳光、水、空气;(3)都有树干、树冠、树叶;树的不同之处:(1)树冠有大小;(2)树干有粗细;(3)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4)结的果实不一样;(5)叶片不一样。

6.远远看去,一棵大树的外形是怎样的?有哪些部分组成的?答:从远处看树木,看到的树的整体形态,一般树的形状有树冠,树干,树根组成,从近处观察树的各个部分,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7.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答: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重复按压,在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色彩。

9.我观察的大树:我观察的大树它有五层楼那么高,树干很粗,用双臂刚好抱住。

树皮是银灰色的,摸上去有些粗糙,树枝上还有几只小鸟在鸣叫。

树叶的形状像个爱心,闻起来没有任何味道。

这是一棵杨树,已经在学校里生长了十几年了。

三、大树和小草1.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2.我知道树是(木本动物),草是(草本动物)。

3.在校园、郊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它是一年生杂草,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4.你知道哪些小草的名字?答:狗尾草、蒲公英、车前草、含羞草,指甲草等。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植物水和空气》知识要点复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植物水和空气》知识要点复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植物⽔和空⽓》知识要点复习题及答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植物⽔和空⽓》知识要点复习题及答案科学概念:1、物质分为(固态)(液态)和(⽓态)。

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定的体积。

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定的体积。

其他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2、空⽓能占据空间,空⽓有重量。

3、(量筒)是⼀种标准⼯具,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多少)第⼀课⽔(书p66 练习册58)⼀、填空:1、(⽔)是⼀种重要的物质,在(⽣产⽣活)的许多⽅⾯,⽔都有⼗分重要的作⽤。

2、我们可以把物体分为(固体)、(液体)、(⽓体)三类。

3、⽔是⽣命的源泉,(植物)、(动物)和(⼈)都离不开⽔。

⼆、判断1、植物和动物的⽣存都离不开⽔。

(√)2、⽔可以⽤于⽣产⽣活的各个⽅⾯,⽐如在⽣活中可以洗⾐服,在⽣产中可以发电。

(√)3、树叶时固体,⽔是⽓体。

(×)三、分类题①桌⼦②⽜奶③可乐④空⽓⑤氢⽓⑥⽯头⑦海⽔⑧氧⽓⑨课本⑩⽇历?眼镜?⾬⽔?⼆氧化碳?煤炭固体有:()液体有:()⽓体有:()四、把有关⽔的知识表⽰在⽹状图上:第⼆课⽔和⾷⽤油的⽐较(书p68 练习册p60)⼀、填空:1、⽔是⼀种(液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液体)。

2、在科学观察中,我们⼀般不⽤(尝)的⽅法⽐较物体。

⼆、判断1、将⽔滴在蜡光纸上,⽔会渗透下去。

(×)2、因为把⽔和油同时放在⼀个容器中,⽔沉在下⾯,油浮在上⾯,所以说⽔⽐油重。

(√)三、简答1、在科学观察中,我们⼀般采⽤什么⽅法⽐较物体呢?答:摸、闻、看,⼀般不⽤尝的⽅法。

2. 我们如何⽐较⽔和油的重量呢?答:①将油和⽔混在⼀起,观察混合物的分层情况,上层是油,下层是⽔。

②将⼀⽊条放⼊装有⽔和油的试管中,观察⽊条在液体中的沉浮状况,⽊条沉下去的试管中装的是油,⽊条浮着的试管中装的是⽔。

3、将⽔和⾷⽤油分别倒⼊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观察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答:油和⽔都不能保持固定的形状,它们的形状会随容器的形状改变⽽改变。

【科学】三年级上学期教科版科学复习大纲

【科学】三年级上学期教科版科学复习大纲

【科学】三年级上学期教科版科学复习大

知识点一:生物多样性
- 了解不同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 掌握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 理解物种和栖息地的关系
知识点二:物质的属性和变化
- 理解物质的三态和相变规律
- 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 了解物质的混合和分离方法
知识点三:力和机械
- 理解力的作用和测量
- 掌握简单机械的结构和原理
- 了解杠杆和轮轴的应用
知识点四:天体与地球
-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 掌握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基本特征
- 理解四季交替的原因和表现
知识点五:生活中的能源
- 掌握常见能源的种类和应用
- 了解能源的转换和利用
- 理解能源的重要性和节约方法
知识点六:环境保护
- 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掌握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方法
- 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
知识点七:科学观察和实验
- 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 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 理解科学实验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以上为三年级上学期教科版科学复习大纲,内容涵盖了生物多
样性、物质的属性和变化、力和机械、天体与地球、生活中的能源、
环境保护以及科学观察和实验等七个知识点。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复习掌握这些基本科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教科版带图片)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教科版带图片)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教科版带图片)与树类似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教科版带图片) 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 1、(看)(听)(摸)(问)(测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

3、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4、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5、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6、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7、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8、木本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9、草本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玉米、小麦、向日葵。

10、陆生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玉米等。

11、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2、为什么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因为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部分的海绵体充满空气。

13、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14、叶也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

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

15、植物的叶同样都有生长、衰老和死亡的完整过程。

16、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7、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植物的叶由叶片和叶柄组成。

叶片上有叶脉。

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新鲜的叶是有生命的; 落叶是死的。

18、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土壤。

19、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

20、所有植物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

2019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知识点整理

2019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知识点整理1、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在某一段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2、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3、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时十分(迅速),有时比较(缓慢)。

4、(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5、(太阳)可以使地球变热。

(温度)是观察和记录天气的重要内容。

6、我们用(气温计)测量周围空气的温度,可以知道我们所在区域内的(气温)。

7、测量温度的仪器叫做(温度计)。

测量气温的叫(气温计)又叫(寒暑表)。

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

测量水温的叫(水温计)。

8、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9、气温计包括(液泡)、(液柱)、(刻度)、(单位符号)几部分。

10、测量气温时应将气温计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流通)的地方。

将气温计悬挂在(空气)中。

保持(干燥)。

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

(示数)稳定后再读取。

11、最高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下午2到3时);最低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

12、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13、地球上的水蒸发到空气中后,有时会形成(降雨),再回到(地球表面)。

14、(雨量器)是测量降雨多少的装置,降雨量的单位是(毫米)。

15、通常根据一个地方(24)小时降雨量的多少来确定降雨量的等级。

16、(风)是我们周围流动的空气。

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17、我们可以利用(地面上的物体)、(风旗)、(风向袋)等,知道风的大小和方向。

18、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可以对照(蒲福风力等级表)记录风速。

19、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8)个方位来描述。

20、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它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当箭头指向西南时,就是(西南)风。

21、蒲福风力等级表,将风力分成(12)个不同的等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要点
一、我们周围的材料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 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 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陶瓷、橡胶 等。

3、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头:黄白色 表面有纹路 不太重 能削得动 锯了以后有锯末 能浮在水上……
二、哪种材料硬
4、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材料的留下划痕 。

材料的硬度越大 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若能在另一种材料表面划出痕迹 就表示它比较硬 反之则可能硬度相同或较小。

5、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比另一种更坚硬:可以用刻画的方法。

6、将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铁钉>木条>塑料尺>卡纸
7、金属是一种很重要的材料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

8、金属的特性 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吸水性差等。

三、比较韧性
10、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 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11、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塑料的柔韧性最好。

12、木条、卡纸条、铁片和塑料条四种材料中 塑料条的韧性最好 弯曲程度最大。

13、塑料的特性具有 不易分解、柔韧性、绝缘性、耐腐蚀、质轻、重复利用性、防湿、等特点。

四、它们吸水吗
14、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由于材料组织结构间的空隙形成毛细现象造成,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15、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四种材料中 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金属最弱。

16、世界上第一张纸是我们中国的蔡伦制造的。

所有的纸都有纸纤维。

17、古代造纸过程:割草伐木、烹煮、浸沤制浆、舂捣打浆、纸模抄纸、晒干成纸。

用废报纸造一张纸的过程:废纸浸泡、打浆、抄纸、压平晒干。

18、自己造的纸和平时所用的纸的区别:如厚薄不同、疏密程度不同 纤维长短不同 光滑程度不同 等。

五、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19、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 沉浮 是不同的
20、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沉 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

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与物体的大小、重量无关。

21、木头的特性 质轻 、比较坚硬 、容易加工、具有柔韧性 、能浮在水上 、具有承重力等。

22、木头的特性究竟有哪些:木头可以做家具和筷子 说明它是比较坚硬的 能够做梁柱 说明承重力是很强的 用木头造船 说明它能浮在水面上 用树的枝条编筐 说明它有一定的柔韧性。

木材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材料 具备质轻、有较高强度、容易加工之优点且某些树种纹理美观
24、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比另一种更坚硬 标准是这种材料能否在另一种材料表面划出痕迹。

同种材料间一般不能划出痕迹。


六、砖瓦和陶器、瓷器
26、砖的主要用途是 砌房子 陶瓷的主要用途是 做生活用品 。

27、砖是用 黏土 烧制而成的。

28、陶瓷是用一种 特殊的黏土 制造的 也必须经过烧制。

29、砖瓦和陶器、瓷器的生产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黏土、煤和其他燃料 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七、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30、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 、 黏土 、 棉花 、 牛皮 等。

有的
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金属 、塑料、陶瓷、橡胶 等。

有的材料可以回收后再次加工利用 有的却不能。

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2、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液体。

3、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积被(水)覆盖着。

5、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

6、水是生命的源泉。

(植物)、(动物)和(人类)都离不开水。

7、水的用途很多。

(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人类)的生活都要用水。

8、水和食用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9、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稠度)的影响。

10、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11、量筒是一个(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体的体积)。

12、液体体积的单位是(毫升)。

13、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量筒必须放(平稳)。

(2)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14、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

15、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但不能压缩到0,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空气有(重量),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