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8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专业知识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2018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高级中学)(含答案解析)

2018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高级中学)(含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12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红豆杉因其种子成熟时假种皮呈红色而得名。
从分类学上看,红豆杉属于()。
(分数:2.00)A.被子植物B.裸子植物C.蕨类植物D.苔藓植物2.关于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开放式骨盆,产羊膜卵B.骨轻便、坚固,有些骨中空C.胸骨上有龙骨突,胸肌发达D.体表覆盖羽毛,身体呈流线型3.“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和“孔雀开屏”所描述的动物行为分别是()。
(分数:2.00)A.防御行为、筑巢行为、攻击行为B.防御行为、求偶行为、攻击行为C.育雏行为、防御行为、求偶行为D.育雏行为、筑巢行为、求偶行为4.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蛋白质均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蛋白质的合成均需mRNA与tRNA提供模板C.蛋白质均含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和多个肽键D.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均需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5.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大分子有机物需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出细胞B.大多数离子在逆浓度梯度下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C.葡萄糖分子在顺浓度梯度下可以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D.水分子进出细胞的速率与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的差值无关6.图1是在有酶催化和无酶催化条件下某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曲线A表示有酶催化的化学反应B.E表示酶降低的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该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ATP的合成D.该结果表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7.关于真核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不同B.丙酮酸氧化分解的途径和场所不同C.还原型辅酶Ⅰ消耗的途径和场所不同D.相同质量的葡萄糖氧化分解生成ATP的量不同8.蓝藻细胞内不能进行的生命活动是()。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蛋白质的功能多种多样,下列与其功能不相符的是( )A.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B. 催化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酶C. 运输物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D. 遗传信息的载体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蛋白质在生物体中的功能多样性。
A.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如细胞膜、细胞质中的核糖体、染色体中的组蛋白等,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
因此,A选项与其功能相符,不符合题意。
B. 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它们能够加速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而大多数酶的本质就是蛋白质。
因此,B选项与其功能相符,不符合题意。
C. 蛋白质在生物体内还扮演着运输物质的角色,如血红蛋白能够运输氧气,肌红蛋白能够储存氧气等。
因此,C选项与其功能相符,不符合题意。
D. 遗传信息的载体是核酸,包括DNA和RNA,而不是蛋白质。
蛋白质在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作为基因转录和翻译的产物,但它本身并不直接携带遗传信息。
因此,D选项与其功能不相符,符合题意。
2、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B. 生物膜系统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多种化学反应的进行创造了条件C. 生物膜系统把细胞质分隔成多个微小的结构,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互不干扰D. 细胞膜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A. 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细胞器膜以及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的,这些膜结构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因此,A选项正确。
B. 生物膜系统确实为酶提供了附着位点,但主要是为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提供了附着位点,而不是为所有酶都提供了附着位点。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讲解—单项选择题2

目 Contents 录
1
2
课程前导 真题讲解
第二部分 真题讲解
单项选择题1 单项选择题2
简答题 材料分析题 教学设计题
第二章 单项选择题2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3.在“探究肝脏中H2O2酶的 最适pH”教学中,使用图所示 的工作单进行评价,该评价属 于( )。
A.过程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鉴定性评价
第二章 单项选择题2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的种类。过程性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 价,即一种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 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教学评价的类型。评价的 功能主要在于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 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而不是最终给学生下一个结论。终结性评价旨在 评定学习的进展和成就,作为成绩报告或教育决策的参考,如各级学校 的期末考试。诊断性评价旨在发掘、鉴定学生的学习困难或教学缺失, 供调整教学方案参考,如在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平时测验等。本题 是在“探究肝脏中H2O2酶的最适pH”教学中所应用的评价,属于诊 断性评价,C正确。
谢谢观看!
第二章 单项选择题2
15.在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时,某教师首先呈现亚 里士多德的观点:“植物体是由‘土壤汁’构成的,即植物 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物质完全来自土壤。”接着提问“亚里士 多德的观点正确吗?”这样的提问属于( )。
A.理解提问 B.综合提问 C.分析提问 D.评价提问
第二章 单项选择题2
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是( )
A.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B.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面试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结合高中生物课程的特点,谈谈你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及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
第二题题目:请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实际,谈谈你对“探究式学习”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探究式学习。
第三题题目:请描述一次您在生物教学中遇到的一个挑战,以及您是如何克服这个挑战的。
第四题题目:请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地设计一个关于“细胞分裂”的实验教学活动。
第五题题目:请描述一次您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难以理解生物概念的经历,以及您是如何应对并解决问题的。
第六题题目:请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实际,谈谈你对“探究式学习”的理解及其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第七题题目:如果你发现一位学生在生物课上经常迟到,影响了课堂秩序和学习效果,你会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第八题题目:请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实际,谈谈你对“探究式学习”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实施探究式学习。
第九题题目:请结合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谈谈你对“探究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的理解。
第十题题目: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请设计一节高中生物选修课程《分子与细胞》中的“DNA分子的复制”的教学方案。
第二题题目:请设计一堂关于“细胞的能量转换”的高中生物课。
第三题题目:请设计一节高中生物课《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教学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面试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结合高中生物课程的特点,谈谈你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及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
答案: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生物学科学习过程中,通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和素养。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观察、实验、推理、判断等科学思维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遗传学研究中,利用原核生物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是( )A. 构造简单,繁殖快,多为单细胞生物B. DNA和蛋白质分开,便于单独研究C. 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RNAD. 变异类型多,且能稳定遗传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学研究中实验材料的选择,特别是原核生物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A选项:原核生物,如细菌,通常结构简单,繁殖迅速,且多为单细胞生物。
这些特点使得原核生物成为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材料,因为研究者可以更容易地控制实验条件,观察遗传现象,并进行遗传分析。
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虽然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但其DNA通常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核蛋白体,而不是像真核生物那样DNA和蛋白质分开存在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因此,原核生物并不比真核生物更便于单独研究DNA。
所以,B选项错误。
C选项:虽然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但这一点并不是其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也是DNA。
因此,C选项错误。
D选项:原核生物的变异类型并不比真核生物多,且其遗传稳定性可能因缺乏复杂的遗传调控机制而相对较低。
因此,D选项错误。
2、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与矮茎之比是3: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豌豆是自花、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B.F1自交时,产生的雌、雄配子数相等C.F1产生了数量相等的四种类型的配子D.F1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豌豆杂交实验的相关知识,包括豌豆的遗传特性、配子的产生和结合方式等。
A选项:豌豆具有自花、闭花受粉的特性,即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会自行完成授粉过程,且授粉过程在花朵未开放前就已经完成,这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使得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精原细胞可以产生四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
2018年教师资格高中生物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高中生物面试真题及答案第一批高中生物《ATP和ADP之间的转化》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设置疑问:如果一个人不吃不喝,大约至少能活3天。
那么人体如果没有ATP的合成,又能活多长时间?教师出示资料:氰化钾是阻止人体内新的ATP合成的毒药,人中毒后在3到6分钟就会死亡。
一个正常人体内ATP和ADP总量是很少,基本保持一定,约2mg~6mg,但一个成人一天在静止状态下所消耗的ATP为48kg。
根据资料数据与你的体重相比,能得出ATP有什么样特性? 学生自主思考得出:ATP的特性是含量少,转化快,且对体内稳定的供能有重要意义。
追问:ATP是怎样生成的呢?引入新课。
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二)新课讲授1.探究ATP转化为ADP的过程:教师以ATP的结构模型为指导,播放ATP放能动画,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进行如下的问题探讨。
(1)ATP是如何释放能量的?(ATP可以水解,使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从而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人体活动利用)(2)ATP释放能量时化学键如何变化?(ATP释放能量时仅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其他化学键不变)(3)释放能量后的还存在哪些物质?(释放能量后由于高能磷酸键断裂,使最外侧的磷酸基团游离,剩余一个二磷酸腺苷,英文缩写为ADP)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2.探究ADP转化为ATP的过程:教师给出研究材料,经科学检测发现,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人体每天需要消耗ATP约为人体含量的1000~1500倍。
设疑:ATP含量少,消耗却很多,它又是如何补充的呢?(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DP可以接受能量,同时与一个游离的磷酸结合,储存能量,重新形成ATP。
)教师总结:在正常细胞中ATP与ADP可以相互转化,维持动态平衡,储存和释放能量,供运动之需。
3.探究ADP转化为ATP所需能量的来源:引导学生复习旧知,组织同桌两人讨论如下问题。
设疑:请同学们回顾之前学习的知识,结合图片展示,思考ADP转化为ATP所需的能量可以从何而来?教师总结:对于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来说,均来自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时有机物分解所释放的能量;对于绿色植物来说,除了依赖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外,在叶绿体内进行光合作用时,ADP转化为ATP还利用了光能。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生物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生物面试真题及答案第一批高中生物《精子的形成过程》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图片导入(多媒体展示黑腹果蝇雌雄个体体细胞和配子的染色体图),提问:1.配子的染色体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有什么区别?(配子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2.为什么配子的染色体数目会减半呢?它又是如何分裂形成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减数分裂。
(二)新课展开1.提问:精子的染色体数目为什么要减半?(与卵细胞结合后保持染色体数目恒定。
)精子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吗?(不是,减数分裂。
)(1)动画演示: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过程。
提问:①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精原细胞变为初级精母细胞时染色体发生了哪些变化?(DNA复制,姐妹染色单体出现。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散乱分布,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四分体。
)(2)观看第一次减数分裂过程的动画演示。
提问:①减Ⅰ前期和末期染色体发生了怎样的行为变化?学生尝试总结不同时期的特点。
(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赤道板;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即次级精母细胞。
)②次级精母细胞中还有同源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吗?(无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
(3)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第二次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
①学生尝试总结第二次减数分裂各个过程的特点(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即精子。
)②精子还能再分裂吗?(不能。
)教师总结:精子形成需要经过变形,丢弃大量细胞质,仅保留了细胞核和极少量细胞质,所以精子寿命短,精子不再分裂,因此减数分裂无细胞周期。
(4)引导学生总结减数分裂过程。
精母细胞形成精子需要经历两次连续的减数分裂,第一次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染色体减半;第二次减数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精子。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面试生物试题及答案指导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生物面试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简述细胞分裂的过程,并解释其在生物体生长发育中的重要性。
第二题题目:请结合中学生物学课程特点,谈谈如何设计一堂以“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为主题的生物实验课,并说明实验目的、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以及教学反思。
第三题题目:请谈谈你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生物教师角色转变”的理解,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将如何适应这一转变。
第四题题目:请谈谈你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认同,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举例说明你是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践行这一理念的。
第五题题目: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第六题题目:请你结合中学生物学的课程特点,谈谈如何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第七题题目:在高中生物课堂中,你如何处理学生提出的与课程内容无关的、具有争议性的问题?第八题题目: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第九题题目:请结合中学生物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在生物课堂中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教学效果。
第十题题目:请结合中学生物学的教学特点,谈谈如何设计一堂以“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为主题的生物实验课,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评价等。
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教案设计题题目:请设计一节关于“人体免疫系统及其功能”的高中生物课堂教案。
第二题题目:请设计一节关于《细胞的能量转换》的高中生物教学教案。
第三题题目:请根据以下要求,设计一节高中生物选修课程《基因工程》的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工具酶和载体。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了解工具酶和载体的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学科专业知识模拟试题(二)及答案解析
1.某市园林工人给移栽后的绿化树“挂吊瓶”,以提高成活率。
“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茎的( )。
A. 输导组织
B. 机械组织
C. 保护组织
D. 分生组织
2.有时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路旁杨树茎的某一部分受到创伤后不能增粗,这是因为破坏了( )。
A. 韧皮部
B. 形成层
C. 木质部
D. 髓
3.在果树的“坐果”时期,果农常常给果树的茎做环状剥皮(即“环剥”),这样可以增加果实产量,其原理是( )。
A. 促进果树生根
B. 防止了害虫的侵害
C. 限制了有机物向根部运输
D. 限制了水和无机盐向茎叶运输
4.移栽植物时,人们常常去掉几片叶子,这样做是为了( )。
A. 方便操作
B. 降低呼吸作用
C. 降低光合作用
D. 降低蒸腾作用
5.人患急性炎症时,数量会急剧增加的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红蛋白
6.如图所示的血管,只能表示静脉的是( )。
7.健康的人血液流经肾脏时不会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A. 废物由多变少
B. 氧气由多变少
C. 蛋白质由多变少
D. 营养物质由多变少
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考点: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及功能。
分析:
植物的组织是按功能来划分的有保护作用的保护组织、有分裂作用的分生组织、有营养作用的营养组织、有输导作用的输导组织,有支撑、保护功能,分布在茎等处是机械组织。
解答:
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
所以,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输导组织。
故选:A
2.【答案】B
【解析】考点:木质茎的生长和年轮的形成。
分析:
本题考查木质茎的生长。
本知识结合木质茎的结构图进行分析。
解答:
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
表皮起保护作用。
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
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
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
单子叶植物茎不能逐年加粗,是因为没有形成层。
故选:B
3.【答案】C
【解析】考点:筛管的位置和对有机物的运输。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筛管的位置、功能。
解答时可以从筛管的位置和对有机物的运输方面来切入。
是熟记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解答:
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
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
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
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
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
果农常常给果树的茎做环状剥皮,有机物向下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减少了有机物向根部运输,能使有机物集中运输到果实,增加坐果量,提高产量。
故选C
4.【答案】D
【解析】考点:蒸腾作用的意义。
分析:
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绿色植物的叶片,减少叶片能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据此答题。
解答:
A、去枝叶与否,方便程度差别不大,A错误。
B、减小呼吸作用也不利于植物的成活,B错误。
C、降低光合作用对移栽植物没有好处,主要不是降低光合作用。
C错误。
D、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在移栽植物时,剪掉大量的枝叶,会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蒸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D正确。
故选:D
5.【答案】B
【解析】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分析:
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各具有不同的功能,如下表:
解答:
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同时,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现象,叫发炎;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时,血液内白
细胞的总数会明显增多,即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
因此人体患急性炎症时验血往往会发现血液中的白血病的数量会增多。
故选:B
6.【答案】D
【解析】考点: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静脉的特点,有瓣膜的血管只有静脉才有,据此解答。
解答:
有瓣膜的血管只有静脉才有,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的血液输送会心脏,故血液流动是从分支流向主干,故排除B和C。
血液流动的方向和瓣膜的开口方向应一致,故排除A。
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C
【解析】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尿液的形成。
分析:
肾脏作为一个一般器官,其正常的生命活动,要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和养料,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氧气和养料都会减少;肾脏作为一个排泄器官,要将流经肾脏的血液中的一些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废物会减少。
解答:
尿的形成主要有两个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发生了过滤作用,血液中的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尿酸等(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都能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
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没有被重吸收的尿素、尿酸等一起形成尿液。
由于肾小管不重吸收尿素,尿素随尿液流出,尿素不再进入血液中,因此从肾脏流出的血液(肾静脉中的)中尿素含量减少。
同时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但蛋白质不会由多变少。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