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少网络对学生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减少网络对学生的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了解知识,掌握技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外,也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并且日趋明显。首先网络会使他们迷失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世界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青少年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其人格的分裂,不利于青少年健康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塑造。其次,迷恋网络还可能使青少年产生精神上瘾。一旦离开网络,便会产生精神阻碍和异常等心理问题和疾病。表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就是举止失常、神情恍惚、胡言滥语,性格愈加怪异。对此,要积极加以教育、引导。所以,我们应当积极采取一些措施。

一、家长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父母应积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加强对孩子的精神关怀。

家长应该积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所需所想给孩子以精神上的关怀、理解与安慰。如家长可经常与孩子聊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共同参与孩子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活动,尊重孩子的认知,满足孩子对精神之爱的需求,减少孩子上网的欲望。

2、积极采取措施转移孩子注意力,将青少年的求知欲引向正确的轨道。

家长老师应设法引导青少年的求知方向。从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心理特性出发,帮助其树立起远大的目标,培养其高尚的情操,加强其自控力。如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各种文体活动,长期主办各种兴趣小组,针对学生的特长与兴趣,举办各种特色培训班,积极鼓励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有益的夏令营等。有意识的将青少年的视线从网络上转移。

3、开展正常的性知识教育,消除青少年对性的神秘感和性苦闷。

家长和老师可通过适当方式,对其进行一些性知识的教育讲解。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性生理现象和性困惑,切不可因觉得不便谈而敷衍了事。在性教育方面,学校应及时开设正式的性知识教育课,以消除青少年对性的神秘感和性苦闷。使青少年对性有个正确的认识,以消除其对黄色网站的热衷。

4、青少年应加强自身的心理品质与控制力。

首先青少年应树立一个坚定正确的奋斗目标,以此为动力培养自己的控制力与忍耐力。加强自身情操的陶冶,对一些生活中的困惑,积极与外部沟通,寻求父母老师朋友等外部支持。

5、家庭和学校应进行经常性沟通,建立起有效的监控系统,控制有上网瘾的孩子的作息时间。以此构建一个良好的外部小环境。

二、学校可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1、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知识技术和“网德”的宣传教育、培训。

网络知识和“网德”行为技能,是“网德”习惯和信念形成的重要条件。让青少年全面地了解网络知识掌握网络技术,使其懂得利用网络去认识社会、接触社会、服务社会,懂得利用网络去获取知识、搜索信息、促进创新;重要的还要使其了解网络社会的复杂性,认识到网络对人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网络以其新奇性、自由性、丰富性、富于挑战性等,极大地满足青少年的生理心理需要,形成对青少年的巨大的吸引力,如果不给予他正确使用网络的知识和技能,不使其形成良好的网络意识,他就可能被网络中的的黄色信息、恶作剧行为、攻击行为等所深深吸引,而难于自拔。可通过专家讲座、师生讨论,或举办主页设计、计算机知识的技能培训和比赛等活动等,来引导青少年正确合理地使用网络。此外,要同时对家长、教师进行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他们能保持与青少年良好的交流和沟通,有意识地且有能力引导青少年正确上网。

2、正面疏导,培养学生的思想免疫力和道德自律能力。

中小学德育工作在正面疏导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加强网上德育,并在以下几方面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

①引导学生正确识别网络信息中的“垃圾”,合理利用电脑游戏。学校德育工作的任务在于向全社会呼吁杜绝有害游戏毒害青少年的同时,应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念,让电脑和网上游戏在他们成长中发挥积极作用,这是网络时代学校德育工作应该思考的新课题。

②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积极抵制网上不良文化的侵袭。防止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消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吸收网络文化,培养学生的自控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这也正是网络德育的任务之一。

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杜绝不文明的网上行为。不文明的网上行为,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我们应该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自觉规范网上行为,杜绝破坏性事故发生。

④开展网上心理咨询,长时间的上网,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危害,已是有目共睹,有的孩子甚至患上了孤独症。基于这一点,我们应该积极进行“网上心理咨询”,在学生上网前就向学生传播有关上网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信息,以及防止心理障碍产生的方法等。并建立“网上心理咨询”辅导站,由于网上交流有很大的隐蔽性,学生不用露面,也可以匿名,当然可以大

胆地说出自己的隐私和心理疾患,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老师的指导,求得心理平衡,医治心理疾病。

⑤建立家校电子联系信箱。学生和教师都可以进入网上交流,家庭和学校可以互通情况,共同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

3、繁荣校园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学校可以展开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德育课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校园网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时组织学生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网上讨论,依托校园网建“热点网”,可设热点聚焦,新闻人物、时事纵横等栏目;针对毕业班,可组织网上对母校留言和建议;在讲有关政治、经济和法律知识时,可让学生上网调查公众对这些知识的认识程度,也可让学生上网向社会上的经济、法律工作者求教求助,使学生在成长中提高分析和鉴别能力。用事实来教育学生比单纯的说教更行之有效,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了明辨是非的能力,这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4、建立并开放校园网吧,健全学校管理体制,结合家庭教育与管制,坚持以导为主、堵为辅,做到堵导结合。

现在社会上的网吧随处可见,而学生对其良莠不辨,非常容易误入陷阱,不能自拔,而现在许多学校校园网络基本普及,所以作为学校必须加以严格管理,正确引导。具体做法可以是:

(1)大力加强网络道德、网络规范教育,预防中学生网络犯罪和网络过失行为的发生,培养中学生遵守网络规则的法制意识。比如我区教育局要求各校中学生自觉履行网络规范,不进营业性网吧,并将此纳入中学生思想品德考核内容。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氛围,加强网上文明行为规范,维护文明的网络秩序。

(2)通过家长学校教会家长管理方法,减少或者避免网络文化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尽力减少中学生上网可能遇到的潜在威胁。比如:居心险恶的人试图利用互联网伤害孩子;与性有关的、令人反感的或者怂恿孩子从事危险的或非法行为的内容;无意中打开神秘邮件的附件或者从不安全的网站上下载内容而将病毒或其他恶意程序代码引入计算机等等。

(3)指定互联网规则,安装一套互联网安全产品,例如安装“诺顿网络安全特警”、“网络爸爸”等软件对学生浏览的网站加以限制。明确地了解什么样的网站是适合访问或可接受的,使用互联网有什么样的规则。

(4)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网络作业,迫使学生有目的地接受有益的网络教育。比如: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