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糖尿病从肝论治的临床体会
于志强教授从肝论治糖尿病经验

于志强教授从肝论治糖尿病经验摘要】我的导师于志强教授根据从医三十余年的研究,认为糖尿病与肝的关系密切,病机为肝失疏泄,肝郁化火,影响肺、胃、肾而产生三消,治疗上提出“从肝论治”,根据症型分为四型,分别治疗,取得很好疗效,为大家开拓思路。
【关键词】于志强从肝论治糖尿病于志强教授,男,63岁,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系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从医三十多年来,精读经典,勤于临床,善取各家之长,勇于创新,尤其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及中医内科疑难杂症,疗效显著。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之范畴,根据本病三多症状的孰轻孰重分为上、中、下三消。
传统的观点认为其发病机理为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主张上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从肺、胃、肾三消论治。
导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许多2型糖尿病的患者或糖尿病的早期患者的临床表现无典型的三多症状,追溯其病史,多数患者有情志内伤的病史。
因此,导师遵经立旨,在结合临床的基础上,提倡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提出糖尿病“从肝论治”新思路,用之于临床,分为四法辩证治疗,收到满意的疗效。
一理论依据在《内经》中就谈到过消渴发病与肝有关。
《灵枢•本脏篇》云:“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
”情志不遂,气机郁结,血脉不畅,郁而化热,而为消渴,《灵枢•五变篇》曰:“怒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髋髀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
”而后刘河间在《三消论》中云:“消渴者,…耗乱精神,过违其度,而燥热郁盛之所成也。
此乃五志过极,皆从火化,热盛伤阴,至今消渴。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云:“心境愁郁,内火自然,乃消渴大病。
”也认为明确指明与情志因素有关。
清•黄坤载在《素灵微蕴•消渴解》中云:“消渴之病,则独责肝木而不责肺金。
”清•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云:“消渴病,足厥阴之病也,厥阴肝木与少阴相火为表里,…凡木之性,专欲疏泄,…则相火失其蜇藏。
糖尿病治疗心得体会7篇

糖尿病治疗心得体会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述职报告、演讲发言、汇报材料、对照材料、心得体会、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job reports, speeches, presentation materials, reference material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糖尿病治疗心得体会7篇准备心得体会还包括整理自己的思绪,以便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来,心得体会是一种感受性的文字,写得好是可以给读者带去积极的正能量的,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糖尿病治疗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从阳虚论治肝源性糖尿病的理论探讨

多饮 多尿 。在水液气 化这一 问题上肝 阳和 肾阳的关系 十分 重要 ,肝 阳根 于 肾阳 ,肝 阳虚 累及 肾阳 ,肝 肾阳 虚 ,温化失 职 ,固摄 失常 ,则水 湿更 趋下 流 。 《 伤寒 论 ・ 阴病 篇 》 提 纲 载 “ 渴 ,气 上 撞 心 ,心 中疼 厥 消
代表 ,全 国名老中医带徒导 师。
中医药学会感 染病分会委 员 ,山 东省 中西 医结合 学 业委 员会主任委 员,山 东省 中医药 学会肝 病专业委 任委 员,泰安 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
所以常常表现为疲乏无力,精力不足。《 内经》指 出 “ 肝者 ,罢极之 本”,“ 罢极 ”是气 虚 的主要 标志 ,气
E 脾 肾 ,分 上 、中 、下 “ 消 ” 辨 证 。对 肺 三 f 究较 少 ,虽散 见 于历 代 诸家 ,亦 未 成体 系 。
经 ・ 灵枢 ・ 脏》 指 出 : “ 脆善 病消瘅 易 本 肝 务 论》 日 : “ 阴之为 病 ,消渴 ” 寒 厥 ;清 ・ 黄
q 圣心源 ・ 消渴根源》认为 :“ 消渴者,足厥
5 肝病 与糖 尿病 必须兼顾
3 肝 阳虚 的成 因
肝源性 糖代谢 紊乱 必须兼 顾肝病 与糖尿 病两个 方
造成肝 阳虚 的原 因是 多方 面的 ,归纳起来 主要 有
面的治疗 ,治疗重点在于积极治疗原发病 ,祛除糖尿 病的致病因素 , 保护和改善肝功能。西医对该病的治
能 ,津液不 能蒸腾 和布散 ,故 口渴 欲饮 。阳虚不能化 气行 水 ,则 饮不解 渴 ,水不 气化 ,只能下趋 膀胱 ,故
探讨 其作用 机理 以便 推广应 用 ,我们 对温 阳
f = 糖尿病 的理论基 础进行 了研究 。研究 中 源性 气 化失常是 肝源性糖 尿病普 遍存在 的一个重 从 阳虚论治 该病具有 重要 的意义 。
糖尿病从肝论治

*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 编号: 0423031700)
《灵枢·本脏》曰“肝 脆 则 善 病 消 瘅 易 伤 ”。 叶 天 士《临 证 指 南医案》曰: “……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 1. 1 肝与肺
2012 年 4 月 1 日 第 4 期 No. 4 1 Apr. 2012
中医学报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第 27 卷 总第 167 期 Vol. 27 Serial No. 167
糖尿病从肝论治探讨*
Discussion on Diabetes Treated from the Aspect of Liver
中医认为消渴的病机为燥热内胜,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古代医家将消渴分为上消、中消、下消,多从肺、胃( 脾) 、肾论 治。但近些年很多糖尿病患者为体检发现,并无“三多一少” 典型症状,更无 肢 体 麻 木、视 物 昏 花 等 症 状。故 笔 者 认 为 本 病以肝郁为主,经临床观察从肝论治疗效确切。1 Nhomakorabea理论基础
肝居下焦,其经 脉 由 下 而 上 贯 注 于 肺。 今 肝 郁 化 火,火 炎趋上,木火刑金,肺阴被灼,耗伤津液,不能宣发津液于头 面、口鼻,故见口干舌燥,烦渴多饮。肺主治节,通调水道,燥 热伤肺,治节失司,津液失布,直趋于下,故尿频量多,舌红苔 黄,脉弦数。此即肝郁化火,燥热伤肺。 1. 2 肝与脾胃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的范畴,以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 伴有或不伴多饮、多食、多尿、体质量下降等症候群。其发病 机理是胰岛素的分泌缺陷和( 或) 胰岛素的作用缺陷。研究 表明,糖尿病与 先 天 遗 传 因 素、后 天 生 活 方 式 密 切 相 关。 随 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生活压力变大,生存 环境恶化,生活水平提高,身体素质下降,精神生活空虚,越 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糖尿病与情志因素关系密切。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从肝论治的机理探讨

主要应 当从脏腑 整体 出发 , 标本兼顾 , 正以补肝益 。 扶 肾健脾 、 强壮 筋骨为主 , 祛邪 以行 气活血化 瘀 、 筋活络或祛风 舒
除湿、 散寒止痛 为主 。
关键词 薛己; 体 类要) 骨关节炎, ) ; 膝
中图分类号 :6 4 3 R 8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4 6 5 (0 9 0- 0 4 0 1 0- 8 2 2 0) 4 01 - 2
糖尿病; 勃起功 能障碍 ; 从肝论 治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0 4 6 5 (0 9 0— 0 0 1 0 - 8 2 2 0 ) 4 0 1- 2 3
关 系 , 肝论 治 本 病 疗 效肯 定 。 从 Fra bibliotek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6 8 9 R 9 .
勃起功能障碍 (D 是指不能达到或维持足 以进行满意 E) 性交 的勃起 , 是糖尿 病 (M 常见 的慢性 并发症 。有研 ] D) 发现 D M患者 E D的发病率 比非 D M人群 高 3倍 。但在 临床 上糖尿病 人的并发症 中, 性功 能障碍 并未得到应有 的重视 和治疗 , 严重 影响了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近 年来, 现代医 学对糖尿病性勃起 功能障碍 (M D 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 DE) 深入 , 然而在 治疗方面并未体现 D M在 E D患者 中的特殊性 。 中医治病求本 , 重视整体 观念和 辨证论 治 , 临床 上 治疗 在 DE M D有之与西医不 同的理念与方法 。现主要从 中医‘ ” ‘ 的 肝 功能与 D E M D发病的关系 , 探讨 DE M D从肝论治的机理 。
/ … … 一 … … 一 … … 一… ’
研 究 生 论 坛
从《 正体娄要》 探讨膝骨性关节炎的脏腑内治思路
老中医李济生教授从肝论治糖尿病

老中医李济生教授从肝论治糖尿病李济生教授,是吉林省延边中医医院的主任医师,现任吉林省首届老中医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行医三十五载有余,学验俱丰,在糖尿病的诊治方面有其独特的见解,李氏认为,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但不能等同于糖尿病。
从《内经》开始,中医对消渴病的认识已有两千年的历史。
李氏在吸取历代医家治疗糖尿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近年现代中医学家的观点,提出糖尿病从肝论治的观点,其目的在于从中医的理论上取得一些突破。
现探讨如下。
1 肝主疏泄、肝主气化是糖尿病发生的关键所在清代著名医家黄坤载认为消渴病的病机主要是由于肝失疏泄,郁而化火,灼伤津液而成,并强调“消渴之病,则独责肝木,而不责肺金”。
这一观点开创了“从肝论治糖尿病”的先河。
近代名医张锡纯通过长期的临床经验总结,肝主疏泄是肝具疏泄、畅达、宣泄的功能,主要的含义是调畅气机。
有立论“肝生气化”,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也称“气化”。
“气化”本身既包括生命活动所需物质合成供给,又包括对多余物质或有毒物质的分解排出,以保持机体旺盛的活力。
“气化”功能无脏器不有,而肝在整体气化中是最活跃、最重要、最关键的一脏。
如果肝失调畅,气机率紊乱而出现高血糖或尿糖。
肝主疏泄的另一个含义是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
脾主运行水湿和水谷精微,从现代医学角度讲,胰腺所分泌的消化酶及胰岛素参与饮食的消化吸收及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就其功能来说应属于中焦脾胃功能的部分。
胰脏位于中焦,属脾之副脏,肝能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主要表现在肝之疏泄有助于脾升胃降,促进胆汁与胰腺(包括胰岛素)的分泌排泄。
肝失疏泄,则脾不运化,则水谷精微敷布紊乱而发生糖代谢失常。
2 病邪伤肝、肝失条达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消渴病的病因,中医历代典籍论述颇多,均认为不是单一因素的产物,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归纳起来不外三种因素,即饮不节、情志失调和素体阴虚。
如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加之好逸恶劳,易致形体肥胖,痰湿壅盛,郁遏肝气,长期的精神刺激最易伤肝,使肝失调畅,气机紊乱,素体阴虚复加劳欲过度,肾阴亏乏导致肝阴(血)不足,进而使肝失疏泄,上述三因虽异而病机则一,均可导致肝失调畅,气机紊乱,进而化火伤阴致使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不能随气机进行正常代谢,从而发为消渴,并进一步演变出众多的并发症。
徐远教授从肝论治糖尿病临证经验

徐远教授从肝论治糖尿病临证经验发布时间:2021-09-08T09:10:34.85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5月10期作者:晏铭洋徐远[导读]晏铭洋1 徐远2(1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2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糖尿病科;北京100029)【摘要】在跟师过程中,徐远老师擅用中西医优势互补诊治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尤其中医诊治糖尿病方面,重视肝脾的脏腑辩证和气血津液论治。
强调肝常旺、脾常虚,调肝健脾,调肝和胃,重视顾护肝阴、肝血,柔肝疏肝,而且全程注重理气活血通络。
【关键词】糖尿病,从肝论治,调肝健脾,调肝和胃,柔肝,通络。
恩师徐远为国医名师印会河的学术传承人,中日医院中医糖尿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临证经验丰富,广受患者、同行和学生的好评,而本人借由“双百工程”之机,有了跟随徐师学习的机会。
跟师学习三载期间,以糖尿病患者及其相关并发症为多,因此在诊治这类患者方面也跟老师学到了一些她的思想经验。
糖尿病在中医辨病范畴可归为“消渴”,提及“消渴”,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主张从肺、胃、肾“三消”论治[1]。
但在当代社会背景下,人们普遍工作、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肝气郁结、郁热内生、肝郁脾虚、肝气犯胃等是临床多见证型,跟随徐师门诊也常见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多有不同程度的情绪失调史,或是发病后因情绪紧张、焦虑、抑郁等,血糖难以控制。
故徐师在诊治糖尿病时,一大特色是从肝论治糖尿病,注重调肝,而且,徐师的调肝并非简单的堆积一些舒肝理气之品,而是根据中医学中肝脏自身的生理特点及肝与其他脏腑的关系,辩证而调肝。
1.从肝论治糖尿病的理论源流。
从肝论治糖尿病(消渴)源远流长。
最早可追溯至《灵枢·本藏》中:“肝脆善病消瘅易伤”,这里的“肝脆”后世有很多解释,个人则觉得体现了肝血、肝阴易伤的特点;仲景师在《金匮要略》消渴病篇的首条即云“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此条置于消渴篇之首,消渴病之纲领,尤怡在《金匮要略心典》注解中有“夫厥阴风木之气,能生阳火而烁阴津,津虚火实,脏燥无液,求救于水,则为消渴”,即肝气郁结、化火伤津,而成消渴之病机;至明清及以后,对消渴的治疗原则及方药,有了更广泛深入的研究,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有“消渴者,足厥阴之病也……凡木之性,专欲疏泄,疏泄不遂,则相火失其蛰藏”,并在《素问微蕴·消渴解》提出:“消渴之病,则独责肝木,而不责肺金”的论治,强调肝主疏泄、肝气条达,郑钦安在《医学真传·三消症起于何因》中进一步说“消症生于厥阴风木主气,盖以厥阴下水而上火,风火相煽,故生消渴诸症”[2],也是主张肝失疏泄,肝火内生,火热伤津,而生消渴。
崔桐华治疗糖尿病特色总结

肢无麻 木 、 疼痛 , 无 腰酸腰 痛 , 纳差 、 眠差 , 梦多 , 小便黄 , 大便 干, 2d 未解 , 平素依赖开塞露通便 。 舌红 , 苔黄腻 , 脉 弦滑 。 空腹
乏力等临床表现 。对于糖尿病 的病 因 、 病机辨证 , 崔桐华认 为 ,
伴视物模糊 1 周” 于2 0 1 1 年 3月就诊。 刻下证见 : 口干欲饮 , 视
物 模糊 , 口 中异 味 , 无 头晕 头 痛 , 无恶心 呕吐 , 无心慌胸 闷, 双 下
阴虚燥热仅是糖尿病外在 表象 , 而其 内源 之根 本却 在于脾气亏
病 的用药特色 。 糖尿病 ( D M) 是一种以能量代谢失衡为特征 , 血 糖升高 为主要 临床 表现 ,严 重危害人 类健康 的慢性终 生性疾
病 。中医称为“ 消渴” , 以多饮 、 多尿 、 多食及 消瘦 、 疲乏 、 尿甜为 主要特征的综合病证 。崔 老师治疗糖尿病审证求 因, 效法丹溪 而有所发挥 。
人体就可 以形成 四个脉 , 即溢脉 、 聚脉、 紊脉 、 覆 脉。 四脉可以单
独 出现 , 也可 以复合 出现 。整体气血 辨证 , 我们 以脉象为切入 口, 通过 四脉反映四种气质类型 , 通 过四脉看出四种性格特征 , 通过 四脉反映人体 四种气血运行 的病理改变 , 是 三部 六病 诊断
较 固执 , 多为迷走神 经兴 奋 , 或者平 素嗜食 生冷油腻 , 大量黏腻 的东西在肠 道 、 升结肠这个部位积聚 , 我们称 为“ 妙玉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血 症 、 高碳 酸 血症 和( 酸 中毒 , 主 动脉 、 动 脉体 内的化 异位 激动 和交感 神 经 激活 也 能获 得改 善 。 或) 刺激 颈 3 . 术治疗: OA 4手 对 S S患 者 准 确 评 价 上 呼 吸道 阻 塞 部 位 , 取 采 学 感 受器 , 响脑 干心 血 管 中枢 , 引起 自主神 经 系统失 衡 。 影 从而 29 .炎症 因素:S S患 者血 浆 肿瘤 坏 死 因子 f 自介 素 6 白介 素 个 体 化 手 术 方 案 。 OA t . 、 、 中度 患 者 和腭 后 狭 窄者 可 行 悬 雍 垂腭 咽成 形 l 、 应蛋 白、 性 氧簇 及黏 附 分子 水 平显 著增 高 。 系统 及 呼 术 ( P P, 术式 是治 疗 O A 应 用 最 广 泛 、 有 效 的一 类 手 术 B c反 活 UP) 该 SS 最 吸 道炎 症参 与 O A S S患 者 白天 的 嗜 睡及 心血 管并 发 症 和 代谢 综 方 法 。 颌 手 术 通 过 下颌 骨延 长 、 移 等方 式 , 正 因小 颌 畸形 正 前 矫 合 征 的发展 。T Fc拮抗 药 能显 著改 善 白天 的 嗜睡症 状 。 N 2t 舌 后 坠 等 口腔 颌 面 部 畸 形 所 致 的 口咽 、 喉 咽 腔 狭 窄 引 起 的
聚集 指数 增 加, 使全 血黏 度 显 著升 高 , 血流 缓 慢, 加 心脏 前 后 有 效 的方 法 。 P P治 疗对 于部分 O A 致 增 CA S S患者 的 心律 失 常是有 效 负荷 , 时低 氧血 症 可引 起 小血 管 收缩 , 流 速度 进 一步 减 慢, 同 血 造 的 。 在对 O A 合 并 频 发室 性 期前 收缩 患者 5例采 用 C A SS P P治疗
直接 参与 呼 吸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时心 率 的变 化 。
收 缩药 、 组 胺药 和 糖皮 质 激素 等 。 抗
. CA 是 S S的首 选 和最 2 . 性 缺氧 促使 红细 胞 生成 素增 高, 致 红 细胞 增多 和 红细 胞 33呼 吸道 正 压治 疗 :目前 认 为,P P 治 疗 O A 7慢 导
3Ar Yo n Fn ,ta A scai f ep dsr ee t l o s 紧 张素 系统 分泌 增 多 , 可 导致 内皮 素增 高, 并 以及 血 浆胰 岛素 水 【] z M, u gT,inLe ? so it no le - iod rd
平升 高 、 岛 素抵抗 。以上 因素 均可 引起 血 管 收缩 、 管 内皮 细 胰 血
betig n te cnrne f t k 『 Am Repr r rahn ad h oc re c o s o e J J r ] si C i t
C ̄ e e 2 0 1 2:4 7—1 M d,0 5,7 1 4 451 .
胞增 殖 , 导致血 压 升高 、 压昼 夜节 律 消失 , 发心律 失 常 。 血 引
7 0
内蒙 古中 医药
且运 动微 觉醒 可独 立 于 A I 夜 间低 氧 , 白天 交感 神经 系 统 32 物 治疗 : H 与 使 .药 目前 无 确切 并 可 供临 床 使用 的药 物 。可 试 用 乙酰
活动 增强 。微觉 醒 除通 过增 加交 感 神经 活动 间接 影 响心率 外 , 还 唑 胺 、 甲羟孕 酮 等 呼 吸兴 奋 药 , 以及 能解 除上 呼 吸 道 阻塞 的 血管
房离 子通 道, 致 心房纤 颤 的发 生 。 导
a d c r iv s u a s a ec o s e t n lr s ls o h se p h at n a do a c lr d e s :rs -s c o a e ut ft e le e r i i
21 神经 内分泌 异 常:S S患 者夜 间低 氧 血症 , .1 OA 可使 肾素一 管 h a hsu yJAm JR si Ci C eMe ,0 113 1:9 2 . 血 el td [] epr r a d2 0 ,6 ()1 - 5 t tr
21 胸腔 内负 压增 大 :S S 者睡 眠 时 由于上 呼 吸道 狭窄 , 吸 O A 。另外 。 颌 骨 正 中矢 状 切 开舌 骨 悬 吊前 移术 也 是 效果 较 . 0 OA 患 呼 SS 下
暂停 时 努力对 抗上 呼 吸道 塌 陷, 气时 呼 吸道 阻力 显 著增 加 , 吸 从 好 的 方 法 之 一 。 而使 胸 腔 内负压增 大 。 腔 负 压增 加可 刺激 心肺 感 受器 , 性 参 考 文献 胸 反射 引起 迷 走神 经张 力 过高 , 而 导致 多 种缓 慢 性 心律 失 常的 发生 。 【] 萍, 武 . 从 1 邹 魏 内科 学【 . 民卫 生 出版社 , 0 :1— 1. M】 人 2 714 15 0 胸 腔 内负压 增 加还 可 使 回 心血 量 增 多 , 心房 扩 张 , 而激 发 心 『]hh rEWhte W, e l eSe S p dsree rahn 右 从 2S aa , i y C R di , M? Me — iodrd be ti n n t
成心 肌组织 缺血 、 氧 。 缺
时 发现 , 3 室 性期 前收 缩 治 疗有 效 , 2例 期 前 收缩 次 数 未 有 例 余
2 . 8自主 神 经 系 统 失 衡 :S S患 者 自主 神 经 失 衡 可 能 足 由 于 下 降到 治 疗 前 的 5%。提 示 C A OA 0 P P对 部 分 O A S S患者 的心 律 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