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实录修改稿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实录(周唯)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实录该课获2010年湖南省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大赛一等奖(播放《送别》,在淡淡的音乐声中,师开始朗诵。
)师:“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生热烈鼓掌。
)师:感谢同学们的掌声,我更加充满自信了。
这首歌词来自于课文36段中提到的毕业典礼上唱起的《骊歌》,“骊”,是辞别、别离的意思。
这篇文章中写了怎样的别离呢?生1:写了毕业典礼上同学之间的别离。
生2:还有父亲和女儿的别离。
师:哦,除了同学的毕业临别,还写了一场更为沉痛的别离,那就是父女的生死之别。
那么父女的别离与文章的标题有何关系呢?(生沉默。
)师:看看课文的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什么意思啊?生1:爸爸去世了。
生2:既指爸爸种的花儿凋谢了,又指爸爸永远地离开了英子。
师: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爸爸的花儿呢?生3:“院里大盆的石榴和夹竹桃今年爸爸都没有给上麻渣,他为了叔叔给日本人害死的事,急得吐血了,到了五月节,石榴花开得没有那么红,那么大。
”师:日本人那么坏,爸爸急得都吐血了,那花还能开得好吗?(生摇头。
)生4:“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时一样!’”师:哦,戴着爸爸的花,就像爸爸看着“我”一样。
生5:“假如秋天来了,爸爸还要买那样多的菊花,摆满在我们的院子里、廊檐下、客厅的花架上吗?”师:是啊,爸爸还会买那么多花吗?生6:“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师:小石榴怎么就掉了呢?这是不是什么不祥的预兆啊!生(众):是的。
生7:“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师:奇怪!爸爸怎么今年都没收拾他最爱的花了呢?生8:“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实录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实录(教室内,一位年轻男教师正在讲台前,学生们饶有兴致地聆听着)男教师:好,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诗歌,它叫做《爸爸的花儿落了》。
请你们仔细听,我将为你们朗读。
(男教师清了清嗓子,开始朗读)爸爸是我的太阳,散发着阳光的温暖。
他耕耘着泥土,培育着我们的梦想。
每天一大早起床,在院子里浇花,一片片绚丽的花朵,在他手中吐露芬芳。
(学生们专注地听着男教师的朗读,并且跟着抄写下来)男教师:(停顿了一下)那天,我看见爸爸的脸色有些苍白,他蹲在花坛前,紧紧地抓着一朵花儿,我心里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学生们渐渐停下了抄写,饶有兴趣地看着男教师)男教师:(用温柔的声音)“孩子们,这支花儿不太健康,它的花瓣有些枯萎了。
”爸爸轻声说道。
(听众们陷入了寂静,全神贯注地倾听)男教师:我蹲下身,看着花儿,忽然觉得它好像比以前更加柔弱了。
我问爸爸,为什么花儿会枯萎。
(一位学生举手)男教师:小明,请你说说看。
小明:也许是水不够了,或者是阳光太少了。
(男教师微笑着点头)男教师:对,小明,你说得对。
由于最近天气炎热,爸爸忙于工作,整日处于忙碌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呵护花儿。
它渴望阳光和水分,但却得不到滋养。
它最后只能等待着死亡的来临。
(学生们开始认真思考,聚精会神地听课)男教师:我看着爸爸轻轻地把花儿拔了起来,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他说:“孩子,爸爸做错了,我们不能只关注自己的事情,更不能忽略周围的小事。
任何事物都需要我们的呵护和关注,否则无论是花儿还是友情,都会逝去。
”(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完男教师的讲述,有些感悟)男教师:所以,同学们,爸爸的花儿落了。
但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应该学会关注和珍惜身边的一切,不论是人,还是事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创造出更多的美好。
(学生们听完男教师的讲述,思索着这篇诗所要传达的深意,一时间沉默着)男教师:好,同学们记住,《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诗告诉我们,要关注和呵护我们周围的人和事,这样才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实录

【教材把握与目标确定】本文选自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局部。
文章塑造了一个可亲可敬的严在其外,爱在其内的爸爸形象,他期望我长大、懂事,却含而不露,在我的成长历程中起到了留下了深深的记忆,对我的成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在毕业时我成了优秀学生;听到爸爸辞世的消息时,我表现出惊人的镇定、安静。
这何尝不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所结出的硕大果实呢?全文充满了我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而又深深的眷念之情。
文章的内容很贴近学生的生活,是激发学生的情感,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师长的教育的极好材料。
从艺术上看,文章至少有三点值得欣赏:一是双线并行,交相辉映。
文章以爸爸爱花和毕业典礼两条线贯穿全文,一主一副,副线对主线进行衬托、映衬,推动情节的展开,使我和爸爸两个人物主次清楚,相映生辉;二是题目语带双关,含而不露,哀而不伤;三是前后照应,恰当埋下伏笔。
对爸爸的病危、濒死,屡次运用伏笔进行暗示,把即将丧父的感情一步步推向极致。
基于教材的分析,按照新课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和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根本技能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根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要求,本文的教学拟从内容的把握到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进而通过感悟文章的表现形式,而到达表达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根本特点,因而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为:1、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感悟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提高对成长过程中正确对待师长的教育的认识。
3、探究文章的.写作特色,领悟语言的含义,培养自主探究和质疑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时数】二课时。
【课前预习】1、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从网上查找《城南旧事》或找《城南旧事》影碟进行观看。
【教学环节与策略】第一课时一、预习检查1、学生谈《城南旧事》看后的初步印象和感受。
学生交流后,师作简要概括总结。
二、导入1、媒体播放朱自清《背影》中望父买橘片段,创设情境。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实录师: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昨天,我们讲了朗读的要求:朗读应该要——生:要有味道。
师:对!朗读要有味道。
(板书:读出味道)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有味道地读一读,怎么样?首先,我请大家读一个字。
(板书:花)读——生:花。
(读得十分平常,毫无味道)师:味道怎么样?生:没有。
师:那怎么才能有味道呢?生:要有感情。
师:有感情,对!那“花”怎么读才有感情呢?由“花”你可以想到什么?(指着一学生)你说——生:开花。
(学生笑)师:(继续指后排学生)后面——生:饲料。
师:继续,由花想到什么?生:春天。
师:哦,由花想到春天,好!生:秋天。
(学生大笑)师:哦,他时间过得真快,由花想到了百花凋零。
我们大多数同学由花想到了春天,想到了那些美好的事物,是不是?那么就带着你们美好的想象,我们一起来读这个字,一边读一边想象。
生:花——(略略拖长了声音)师:觉得自己读得有感情了吗?请大家再看(板书,在“花”后空一字符写上“落”。
然后指着“花”与“落”)连在一起读——生:花——落——(读得十分平淡)师:刚才我们说,“花”代表春天,代表美好的事物。
那么“花落”又代表了什么?生:花凋谢了。
师:再想——生:悲伤的事情。
师:后面——生:花落想到秋天。
师:秋天,想到了万物凋零,对不对?那么我再加两个字(板书:在“花”与“落”之间加上“儿”,在“落”后加上“了”)自己在下面轻声地念念看,和前面单单两个字有什么区别?(学生轻声念,教师要求一学生回答)来,请你把两个词分别读一下。
生:花落。
花儿落了。
(读得没有任何区别)师:要读出区别来,把你的感情带进去。
生:花落。
花儿——落了(后一词明显有变化)师:花儿——落了,注意了儿化音。
好,后面的同学来读读看。
生:花落。
花儿——落了。
(学生轻声笑)师:带着感情读,仔细地体会。
生:花落。
花儿——落(↓)了。
(学生再笑)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生:花落。
花儿——落(↓)了——师:好,这次大家一起读,读出味道来了。
七年级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实录

七年级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实录七年级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实录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还记得自己参加小学毕业典礼时的情景吗?当时,你想到了哪些人,又想到了哪些事呢?生:我想到是给我帮助的老师以及和他们之间的一些事情生:我想到的是我的同学,要毕业了,我很不舍得生:我想到的是上小学的第一天,爸爸拉着我的手去学校师:是啊,不同的人,在那个时候想到的人和事也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选自她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我们来看看文中的英子在自己的小学毕业典礼上,想到了哪些人、哪些事?(教师板书课题和作者,学生读文章)生:文中的英子主要想到的是她的爸爸和她之间的一些事二、初读感知(师展示 ppt)师:这篇文章有一大特点:在叙述眼前的事时不断地插入对往事的回忆请在阅读时思考:“我”在毕业典礼过程中想到了与爸爸之间的哪几件事情呢?(生自读文章)师:同学们文章都读完了吧,下面我们请几个同学来回答刚才的思考题生:一年级时的一个下雨天,“我”赖床不肯上学,爸爸打“我”上学去生:爸爸让“我”给陈叔叔寄钱,“我”不敢去,爸爸逼“我”去生:“我”让爸爸参加“我”的小学毕业典礼,爸爸不肯去,拒绝了“我”的要求师:(边与学生交流,边板书):打爸爸逼“我”拒师:我们来看看板书,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爸爸呢?生:我觉得他是个严厉的爸爸生:我觉得他还是个狠心的爸爸生:我还感觉他是个不顾女儿的感受,不近人情的爸爸师:同学们主要是从“打、逼、拒”三个词中,看出来的吧?下面,我们来精读文章,看看这几个同学讲的有没有道理,爸爸是不是他们说的这样呢?三、精读理解师:我们先来精读“爸爸打我上学去”这个片段(学生认真读文章)师:英子赖床不上学,爸爸打得狠不狠?生:我从“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可以看出爸爸是追着“我”打,打得真狠!生:我从22小节中的“拖”“ 抡”“咻咻”可以看出爸爸的打我时很用力,的确是蛮凶的生:我从“那一条条鼓起来的鞭痕,是红的,而且发着热”?可以看出来打得用力,打得狠师:爸爸打英子,打得的确是狠,看来爸爸真是个狠心的爸爸了那么“爸爸逼我寄钱”这件事,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的狠心、不顾及女儿的感受呢?(学生读文章)师:你从哪里可以看出英子是不情愿去寄钱的?生:我从第51小节中“我虽然很害怕”可以看出英子很害怕,不敢去师:(补充)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那时候北京兵荒马乱的,一个小姑娘出门还拿着钱,又是去日本人的银行,她当然很害怕还有哪里可以看出?生:我从第47和48小节的对话,可以看出英子的不情愿师:你能读一读吗?(生读文章,读出英子的不情愿)师:我读爸爸的话,你们一起读英子的话,读出她的不情愿的语气(师生演读文章,教师读爸爸的.话,学生读英子的话教师提醒学生读出英子的撒娇、不情愿的语气)师:我们来看第三件事英子为什么想让爸爸参加毕业典礼?生:因为英子代表毕业生领毕业证书并且致谢词,毕业典礼对她来说很重要生:因为英子达到了爸爸六年前给她定的目标这是爸爸和她的约定师:我们小结一下,通过刚才的精读,我们发现文中的爸爸的确是狠心和不近人情的师:那么,文中的爸爸为什么这样的狠心和不近人情呢?(学生沉默)师:我们再来看文章,看看同学们能不能从字里行间找到其中的原因我们看,第一件事中,爸爸打“我”上学之后,爸爸还做了什么事?生:爸爸给“我”送花夹袄师:你能不能结合细节来看,说说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爸爸呢?生:我从“看着我穿上”可以看出他的细心他刚刚打过“他”,怕“我”不穿,所以看着“我”穿生:我从“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可以看出他对“我”的爱因为“我”没吃饭,还有可能是他打得太凶了,让“我”坐车回家师:爸爸狠打之后,英子有什么变化?生:(读第30小节)她改掉了赖床毛病(教师板书:改掉赖床毛病)师:第二件事中,爸爸为什么非要逼英子去寄钱呢?他为什么不让别人去或者自己去呢?生:因为文中爸爸说:“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最大”师:她最大也不会超过12岁啊她家有几个孩子?(学生思考之后,七嘴八舌地回答)生:7个“我有四个妹妹,两个弟弟,我才12岁……”师:也就是说,爸爸想让英子……生(齐):闯练!将来好帮妈妈师:当英子完成了这个原先她以为完不成的任务时,她的心情如何?生:高兴“我很高兴地想:闯过来了,快回家去,告诉爸爸”师:还有哪里能看出她的高兴?生:这里也能看出:“等到从最高台阶的正金银行出来,看着东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种满了蒲公英,……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了蒲公英”这里两次写到了“蒲公英”,可以看出是衬托英子轻松自豪的心情师:你真善于发现,除此之外,英子还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生:她懂得了:一些看似很难的事情,只要去勇敢闯练,也能够完成(教师板书:懂得勇敢闯练)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英子在爸爸的狠打下改掉了赖床的毛病,为六年后成为优秀的毕业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爸爸的逼迫下懂得了:无论什么样的事情,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师:如此看来,爸爸也不全是狠心的啊,他也细心,甚至很用心啊英子的这些成长与爸爸密不可分呀四、品读探究师:这样一个用心的爸爸,为什么会不参加女儿这么重要的毕业典礼呢?爸爸到底是怎么想的呢?我们来细细地品读第三件事情我先给大家一个提示教师出示ppt:阅读提示:我们可以从人物外在的动作语言外貌 (神态) 等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师:细读4—11小节你能从爸爸的神态、动作和语言中读出他此时的内心世界吗?(学生默读文章,圈点勾画做旁批)师:我们来交流一下生:我从“哑着嗓子”读出了爸爸的病很重,从“笑笑”读懂了爸爸强忍病痛,强装笑脸,不让英子知道自己的病情生:我从“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读出了他的病重师:哦?爸爸为什么举起他的手,看上面的指甲呢?生:我觉得可能是爸爸的病很重了,指甲有什么病变吧?师:你这个理解有些意思啊,爸爸的病重到了从指甲上都可以看出来了?生:(有些不服气)那么爸爸为什么要举起手,看他的指甲呢?师:是啊,我也想知道啊这样,我们再读读上下文吧(学生默读文章)师:当英子到医院探望爸爸并希望爸爸能够参加自己的毕业典礼时,你觉得爸爸想去吗?生(齐):想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因为女儿毕业了,爸爸当然想去参加生:因为爸爸六年前就想让女儿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现在女儿做到了师:读得很仔细那么爸爸为什么不去呢?生:因为他生病了师:生病了可以坚持一下嘛,他不是一直要求英子“硬着头皮去闯”吗?(学生沉默,过了一会)生:他已经病重到不行了师:哪里可以看出来?生:我从第二小节“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的”,这就说明他病得挺重的生:我从“他住院了”,也可以看出来他病重了生:后文说,“他为了叔叔给日本人害死的事,急得吐血了”,那一定是很重的病了生:我从文章结尾可以看出来英子是前一天去医院看爸爸的,她参加完毕业典礼,爸爸就去世了由此可见,爸爸的病已经病入膏肓了师:你怎么知道他爸爸去世了?生:文章结尾没有直接说,但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暗示了师:你真善于发现呀还有哪里可以看出来爸爸去世了?生:我从第60小节“你爸爸已经……”,欲言又止,可以看出爸爸已经去世了生:我从第63小节“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可以看出,爸爸真的去世了师:看得真仔细原来爸爸是病太重了,他是想去而不能去呀那么现在女儿一再提出要他去,他怎么回答呢?他能告诉女儿自己的病情吗?生:不能因为女儿“第二天要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他怕影响女儿的表现师:哦,原来爸爸病重却也不能对女儿说呀现在我们再来读读爸爸的那个动作,细细体会爸爸的心情(生齐读第八自然段)师:读懂什么了吗?你觉得爸爸的心情怎样?生:我觉得爸爸很难受,因为他不能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生:我觉得爸爸很痛苦,因为他想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因为病太重不能去,却又不能对女儿说明白生:我觉得爸爸很悲伤,因为他就要去世了,他以后再也见不到女儿了师:你觉得此时此刻爸爸的表情会怎样?生:他可能会流眼泪生:他的眼泪可能会在眼眶里打转师:那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体会爸爸为什么看指甲(一学生读文章)生:我觉得爸爸举起手看指甲是假,转过头是真,因为他不想让女儿看到他的眼泪生:我觉得他看指甲是为了掩饰自己的痛苦和悲伤生:我觉得他看指甲是不想让女儿知道自己的难过,转移女儿的视线这样不影响女儿第二天的表现,说到底还是爱女儿师:要是爸爸此时对英子说,他会说什么?生:英子,真遗憾,其实爸爸是多么想看你在台上精彩的表现呀生:英子,爸爸对不起你呀,可是爸爸没办法呀师:同学们读得真仔细是啊,爸爸哪里是不愿意去啊,他是病得无法下床,没办法去呀师(深情地):当女儿六年来,不断的努力,终于达到了六年前爸爸给她定下的目标——代表毕业生上台领毕业证书并发言,这是一个多么让女儿高兴、让爸爸自豪的事情呀!可是,爸爸自己却因为病重,不能去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不能亲眼看着自己的女儿代表毕业生发言了,不能分享女儿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他又不能和女儿直说,他是多么的遗憾、难过和痛苦啊师:从前面同学们的分析可以看出,病床上的爸爸已经在弥留之际了此时时刻,病危的爸爸最放心不下的是什么?生:家!师:那么他会对大女儿英子说什么呢?这句话一定是意味深长的生:“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师:这是爸爸留给英子的最后一句话了,也可以说是临终的遗言了你觉得英子听懂爸爸的意思了吗?生:没听懂生:听懂了师:听懂了什么?没听懂什么?生:听懂了爸爸是让她“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没听懂“没有爸爸”的含义生:听懂了爸爸要他做什么,没听懂爸爸说话时的感情师:你读懂了“没有爸爸”的意思了吗?你读懂了爸爸的感情了吗?生:我觉得“没有爸爸”其实是指“爸爸去世了”;爸爸说话时心里是很悲伤,很难过的生:爸爸说这话时,还有对英子的愧疚师:如果爸爸敞开心扉对英子说,他会说什么?生:英子,爸爸要走了,没有爸爸,你一定要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你已经大了!生:英子,爸爸家庭的担子无法挑了,只有委屈你了,你要勇敢的担起来呀爸爸对不起你呀师:当时的英子没有完全听懂爸爸的话可是,什么时候,她听懂了呢?生:爸爸去世之后,她懂了我从文章结尾处“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看出来,她明白爸爸当时的话了师: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她不再是小孩子?生:第65小节“我从来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生:第66小节她很镇定,一点也不惊慌,也可以看出师:看着那垂落的夹竹桃,英子意识到爸爸去世了,她耳边再次回响起了爸爸临终前的那句话:“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如果你是英子,你会怎么想?生:我会明白爸爸在医院说的话的真正含义是让我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师:那你觉得“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可能是对谁说的?生:可能是对自己说的生:也可能是对爸爸说的师:她对自己说,会说些什么?对爸爸说,又会说些什么呢?生:对自己说,她会鼓励自己说:“爸爸去世了,我已不是小孩子了,我要管好弟弟妹妹,帮助妈妈挑起家庭的重担我长大了”生:对爸爸说,她会说:“爸爸,你放心去吧,我长大了,我一定会管好自己,帮助妈妈管好弟弟和妹妹,承担起家庭的重担”(板书:承担家庭重担)师:那我们把爸爸的最后一句话和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中间加上“英子”和“爸爸”,体会一下英子的感情(师生演读文章)师:“你已经大了,是不是?”生(语气似乎在鼓励自己):是的,英子,我长大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师:“你已经大了,是不是?”生(语气似乎在告慰爸爸):“是的,爸爸,我长大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师:12岁的孩子,却能如此镇定地面对爸爸的去世,勇敢地挑起生活的重担因为,她长大了师插入 ppt资料,并朗读:林海音在《城南旧事》中说:“如果说一个人一生要分几个段落的话,父亲的死,是我生命中一个重要的段落”“那时我十二岁,开始负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该负的责任”师: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了,文中的爸爸爱英子,只是爱得更加深沉,爱得更加辛苦爸爸的看似狠心,其实是一种苦心和无奈;看似不近人情,其实是对英子的期待和对家庭的满含深情啊所幸的是,ppt: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花下的果实——英子,长大了!(板书“花落了;果,长大了)师:谢谢同学们,下课!板书设计: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打改掉赖床毛病爸爸逼我懂得勇敢闯练拒承担家庭重担花果落了长大了。
2《爸爸的花儿落了》修改

爸爸的花儿落了
体裁:小说 作者:林海音,1918—2001,台湾作家
选自:《城南旧事》
父亲是一本书,记载了对子女的付出、 关爱和希望;父亲是一片海,宽阔的胸 怀容有对子女深深的爱;父亲是路,让 子女踏着走向未来。让我们把发自内心 的最美的歌送给我们的父亲大人。我们 要衷心地道一声:父亲,谢谢你!
从全文看,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1、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 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2、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 息,便急得吐血了。 3、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 浇花。
“花”在全文中出现过几次? 它结构中起怎样的作用?
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 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 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 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 在人间,中间还写了爸爸的爱花,可以看 出“花”是作为 贯穿小说始末的 。
贯穿全文的线索“花”以外, 还有什么呢?
毕业典礼前
一、(1-12) 爸爸没有参加“我”的毕业典礼,
自己 已经 长大
文章随着作者/主人公的思潮起伏而记叙 下来,时而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 文章情节显得波澜起伏,跌宕(dàng)有致, 内容丰富而不繁杂,事件交错而不零乱。
文章表达了爸爸对女儿怎样的感情?
重点表达了爸爸对女儿的 深情和盼望女儿长大、懂 事的情感。
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 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题目含义—— 一语“双关”
实指—— 爸爸种的夹竹桃的败落 象征—— 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含而不露、哀而不伤
◆ 你能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吗?本文是按照什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实录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实录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林海音及其《城南旧事》。
师:在人的一生中,有一个阶段最快乐无忧,最让人难以忘怀。
那时,我们尽情地享受母亲的抚爱,懵懵懂懂地做了许多冒傻气的事情,与小伙伴吵架又和好,总是在不经意间犯了让大人责骂的过错,那时我们知道了日出日落,知道了冬去春来,那时我们天天盼着过年过节,总是觉得日子永远都过不完。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可是最想念的还是这一段童年时光。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林海音的童年,重温往日的温馨。
(屏幕打出林海音头像及其代表作《城南旧事》。
)师:有没有同学能为我们介绍一下林海音和她的《城南旧事》?学生一:林海音是台湾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我们今天学习的《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她的长篇小说《城南旧事》,是《城南旧事》的最后一章。
学生二:林海音早年居住在北京,童年时代在北京城南度过,所以她的小说命名为《城南旧事》。
这是她的代表作。
学生三:《城南旧事》讲述这样的故事……(简介《城南旧事》)师:很好。
林海音在《城南旧事》出版后记中曾说:“我是多么想念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所以《城南旧事》有着浓厚的自传体色彩,是林海音心灵童年的记录,饱含她对童年纯真眷念的感情。
下面就让我们用心去聆听全书最后一章《爸爸的花儿落了》。
……(板书课题《爸爸的花儿落了》,放课文录音。
)二. 探讨课文内容。
师:听完课文,你认为本文最打动你,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学生四:课文字里行间无处不在的感情让我感动。
学生五:是作者回忆童年时的真情打动了我。
师:很好。
那么文中写到的感情具体地讲有哪几种?学生六:父亲对女儿的感情。
学生七:女儿对爸爸的感情。
学生八:英子对学校对老师的感情。
学生九:同学之间的感情。
师:除了上述已经发现的感情,想一想,文中还涉及了哪些感情?学生十:英子和她家的仆人,比如宋妈、老高之间的感情。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烟台外国语实验学校程波一、教学设想1、教学理念:此文篇幅较长,教师首先要在认真研读、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解决好教学内容(即“学点”)的选取问题,做到“长文精教”。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语文教学教的是语文,才有可能教出“语文味”。
本文虽然用较多篇幅回忆自己小时候因赖床不上学受到爸爸惩罚的事,但自始至终贯穿着对父亲的挚爱,也透露出父亲对自己的关爱,这一点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
在教学方法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多角度解读文本,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从中获得有益的成长启示。
由于这是一篇节选文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这部小说,以便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更好的了解。
2、教学目标:(1)、速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品味语言,点评人物,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播放歌曲《送别》听歌曲、入境入情(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1.导语:喜欢这首歌吗?知道歌名吗?哪部小说中的?作者是谁?(屏显:①.林海音照片②.电影《城南旧事》海报)2.明确“教学目标”1、倾听、思考2.回答问题、产生学习期待3.齐读“教学目标”(二)速读课文,理解文意1.组织学生速读课文(屏显:①速读技巧:不动唇、不指读、不重复②注意下列字音字形:扎辫子zā懒惰lǎnduò挪窝儿nuó一抡lūn麻渣zhā花圃pǔ)2.学生读后,总结:①速读情况②字音字形3.怎样理解文章题目?4.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此处应指导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5.接上问,过渡:(屏显:想一想①英子回忆了爸爸的哪些事?②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件事?)(①②先后出现)1.速读课文,掌握技巧2.熟记字音字形3.理解题目含义4.概括文章内容5.思考、讨论、回答:①英子回忆的爸爸的几件事:爸爸生病、逼我上学、爸爸送袄、爸爸送钱、爸爸爱花、独立寄钱(学生边回答,边板书)②自己感受最深的事(预设:逼我上学)(三)精读课文,点评人物1.组织学生精读“逼我上学”部分(14-31段)(屏显:爸爸是怎样的人?屏显:建议大家这样做:在文中找出爸爸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品读后,用恰当的词语概括爸爸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实录济南济微中学王艳军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生:(声音洪亮)喜欢。
师:你们洪亮的声音告诉我咱们班一定是一个书香班级。
大文豪苏轼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
的确,我们应该多读书。
读过《城南旧事》吗?生:纷纷举手师:这么多同学读过,知道这本书有多大的影响吗?生:沉默。
师:想知道吗?生:想--------师:好,请大家看大屏幕。
《城南旧事》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台湾整个文坛轰动,一版再版.1984年还被改编成电影,获得马尼拉第二届国际电影节金鹰奖!主人公小英子的成长经历,触动了很多人的心灵,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城南旧事最精彩的部分---------师生一起答:《爸爸的花儿落了》(板书课题)师: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了,谁能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生:爸爸种的花儿落了,爸爸去世了。
师:真不错,你读出了两层含义。
生:爸爸种的花儿落了暗示着爸爸去世了。
这是以花喻人。
师:你不仅读出了两层含义,还知道这是以花喻人。
真棒。
大家同意他们的说法吗?生:同意。
师:看来大家都读懂了文章的题目的含义这叫一语双关,读书就应该这样,要读的到位,读的深入。
《城南旧事》这本书是分章节的,每个章节都有一个小标题。
读过这本书的同学是否还记得这部分原来的标题是什么?生: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了。
师:你的记忆力真好,真了不起。
这句话就在本文的最后两段。
咱们一起来读一下好吗?生:读------(声音整齐、洪亮)师:大家读的很整齐,声音很洪亮。
我们再结合语境读一读。
走过院子,看着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看看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生:小声读--------师:体会出什么感情?生: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去世了,英子此时很悲伤。
师:的确如此。
除了这种悲伤之外,还能体会到什么?尤其是“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这一句。
“不再是小孩子了”说明我-----------生:已经长大生:应该读出她的坚定。
师:理解很准确。
读时应该着重注意“不再”一词。
好,让我们再来读一遍,力争读出感伤和坚定。
生:意味深长地读。
师:爸爸去世了,英子长大了。
那么面对爸爸的去世,英子的哪些表现说明她的确长大了。
生:英子独自去寄钱。
师:请听清楚“面对爸爸的去世,英子的哪些表现可以看出她的确长大了。
”坐下再想想。
生:英子赖床被爸爸打。
师:也请你听清楚“面对爸爸的去世,英子的哪些表现可以看出她的确长大了。
”生:“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
”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师:你找得非常好,只是英子的镇定和安静没有充分的读出来。
我读一遍你听听。
请你再读一遍英子说的这句话好吗?生:有感情的读。
师:好,这样就能听出镇定安静来了。
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英子的镇定和安静。
生:我把小学的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去医院的车子。
一般小孩在遇到这种事时可能会把毕业文凭丢在地上,而英子却能把它放在抽屉里,很镇定。
师:小学毕业文凭是影子告别童年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试想一下,一个12岁的小孩在面临父亲突然离世时通常的表现会是什么/生:大哭。
师:是啊,爸爸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突然的坍塌会让幼小的孩子不知所措,而英子却能如此的镇定,说明她真的长大了。
可是,她是突然长大的吗?生:不是---------师:那好,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看看哪些事可以看出英子是逐渐长大的?请注意做一下圈点评注。
生:认真读,认真做圈点评注。
师:找完之后,小组内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生交流)师:咱们一块来交流一下吧。
生:我找的是17页30段的这一句“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
师:首先,有一个字的读音需要纠正。
铁栅栏的“栅”怎么念?生:(齐声回答)zhà。
师:对,能否具体说说吗,为什么找这一句?生:因为一年级时,“我”赖床不起迟到了爸爸打了我一顿。
从那以后到现在“我”就再没有迟到过。
师:这让“我”养成了一种良好的习惯。
生:我找了三件事,第一件是“我”去医院看望爸爸,第二件是“我”赖床不起迟到了爸爸打了“我”一顿,第三件是“我”独自去银行寄钱。
师:你真厉害,一下子说出了三件事,大家说他说的这三件事是不是都体现了英子的逐渐成长?生:是。
师:(板书)你能否挑一件具体说说。
生:我想说英子挨打那件事。
我因为上学迟到爸爸狠狠地打了“我”。
“他把我从床头打到床尾,从床上打到床下。
”可以看出爸爸对我很严厉。
不过爸爸给“我”送花夹袄又能看出爸爸对“我”的爱。
师:也就是说爸爸其实是爱“我”的,打“我”只不过是让“我”改掉赖床的坏毛病。
看来这一打还真见效。
六年里“我”竟没有再迟到过一回。
看来对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同学们,实话实说,你们有没有挨过父母的打?生:挨过。
师:看来为数还不少。
你怎么看自己的挨打?生:有时候自己的坏毛病就是改不了,挨打一次就能记住。
师:看来挨打还很有必要?父母表达爱的方式有多种,这种严厉的爱也许当时令我们很不舒服,却有可能促进我们的成长。
接下来大家想谈哪件事?生:独自寄钱。
师:好,谁先来谈谈?生:我找的是“我手里捏紧一卷钞票,心情紧张地到银行去。
等到从最高台阶的正金银行出来,看着东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种满了蒲公英,我很高兴地想:闯过来了,快回家去,告诉爸爸,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了蒲公英。
”(亮点)师:首先她有两个字音读错了。
谁听出来了?生:应该读“一卷(juǎn)”而不是读一卷(juàn),“东交民巷(xiàng)而不是东交民巷(gǎng).师:看来你听得很仔细。
大家听的时候也要像这位同学一样。
不会读这两个字的同学,请标上读音。
你能具体来谈谈吗?为什么找这一句?生:我一开始很害怕,后来闯过来了。
师:你从哪里看出我的害怕来了?生:我手里捏紧一卷钞票,心情紧张地到银行去。
“捏紧”“心情紧张”。
师:不仅害怕,而且很紧张。
当我闯过来之后心情怎样?生:很高兴。
师:请你带着这种高兴的心情读一读“闯过来了,快回家去,告诉爸爸,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了蒲公英。
”生:充满喜悦地读--------师:就应该这样读。
这个地方刚才交流时有个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咱们让她来说一下吧。
生:为什么,我看到东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种满了蒲公英也要爸爸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蒲公英。
”师:是啊,为什么不种别的花,单单种蒲公英啊?生:因为我看到东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种满了蒲公英,心里很高兴。
所以也要爸爸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蒲公英。
师:有这种可能。
还有没有别的理解?生:我觉得蒲公英象征着坚强。
师:为什么这么说?生:我-----------师:不要紧,坐下再想想。
生:沉默。
师:看来这个问题的确有些难度,大家结合文章来交流一下吧。
(生交流)师:谁有新的认识?生:一般来讲没有家长让这么小孩子去单独寄钱的,而爸爸却让“我”去,蒲公英象征着我的坚强。
师:看法很独特。
生:我觉得蒲公英的种子落到哪里都可以生根发芽,独立生长。
我觉得蒲公英象征着英子的独立。
师:你说的太精彩了,我真佩服你。
你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蒲公英的孩子即将离开妈妈了,问妈妈“有什么遗产吗?”妈妈什么也没有说,发给每个孩子一把小伞。
爸爸让我去“闯练闯练”就是给了英子一把放飞的小伞啊!看似不经意的一笔,经大家这么一探讨,原来还有这么深刻的意义。
很感谢刚才提出问题的同学。
是她,让我们走到了文本的深处。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医院探望这件事。
谁先来谈谈那句话打动了你?生:我要谈的是这一句“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师:为什么选择这一句?生:因为我从“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看出爸爸要我对自己严格要求。
师:为什么要我对自己严格要求。
没有爸爸什么意思?生:爸爸意识到自己的并好不了了,很快就要离开人世。
师:又不能说白了,此时爸爸说“你更要自己管自己”真的是对英子放心不下啊。
“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句话,给予了爸爸对英子怎样的期望?生:担负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师:一个12岁的孩子还是躺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而英子却要担负起照顾自己,帮助妈妈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爸爸此时说这句话真的是心情复杂,希望英子快快长大。
让我们用低沉舒缓的语调读出爸爸对英子的关爱和无限期望。
生:深情朗读。
师:还有谁想谈谈?生:“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这句话可以看出爸爸对“我”的鼓励。
“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这句话可以看出爸爸对我的不放心。
师:你分析的很好,只是第一句话爸爸对“我”的鼓励没有充分读出来,再试试好吗?生:充满感情的读。
师:正是在爸爸关怀和鼓励下,英子才会如此优秀,在毕业典礼上代表同学领毕业证、致词,在爸爸去世之后才能表现出一种从来没过的镇定。
为了表达这一主题,作者选取典型的几件事,这几件事需要一根线把它们串起来?大家看看是怎样串起来的?生:毕业典礼。
师:能具体说说吗?生:我在毕业典礼上回忆起昨天去医院里探望父亲,父亲嘱咐我不要迟到自然引起对六年前迟到挨打的回忆。
毕业典礼上老师让我们做大人我回忆宋妈兰姨娘蹲在草堆里的那个人让我长大,更想起爸爸不把我当小孩子让我独自寄钱的事。
师:这些回忆的事有一个特殊的名称叫插叙。
插叙有什么作用?生:使文章内容更充实。
师:不仅使文章内容更充实。
更详尽,情节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我们在写作过程中也可以用。
不过我们可不能乱用,要注意现实和插叙之间的过渡。
大家看看这几件事是如何过渡的?找到一处即可。
生:我找的是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一样!”爸爸病倒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
自然引起昨天我去医院探望爸爸一事。
师:你说到过渡要自然。
生:我找的是-------“是。
”我虽然这么答应了,但是觉得爸爸讲的话使我很不舒服,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说道“六年前的那一次,”自然引起下面一年级时迟到挨打的是事。
师:两位同学找的都非常准确而且都提到过渡要自然。
这就是我们在写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还学到了一种特殊的叙述方式插叙,这些只是《城南旧事》这部小说的冰山一角,小说中还有很多的人物需要大家去了解品评,希望没读过这部小说的同学好好读一读,读过的同学再读一读,争取有新的发现心得体会!好吗?生:好。
师:下课。
200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