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积的近似数》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积的近似数》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积的近似数》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积的近似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积的近似数》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通过四舍五入法来求一个数的近似值,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除法、百分数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中通过实例引入积的近似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近似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对求一个数的近似值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求积的近似值,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在求积的近似数时,可能会受到求整数近似数的影响,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纠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正确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入积的近似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近似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正确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值。

2.教学难点:求积的近似数时,如何判断是舍去还是进位,以及如何处理小数点后的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整数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引出积的近似数的概念。

2.讲解:讲解积的近似数的求法,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3.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和心得。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求法:四舍五入法1.判断:看要求近似数的位数,从它的下一位开始进行判断。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课时《积的近似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课时《积的近似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课时《积的近似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积的近似数》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通过四舍五入法来取一个数的近似值,为后续学习小数除法、分数乘法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对四舍五入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会对四舍五入的规则理解不透,导致计算结果与实际有较大出入。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四舍五入的规则,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能运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四舍五入的规则,并在实际操作中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操作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积的近似数的相关图片、例子等。

2.学具:小棒、计数器等。

3.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求近似数的情景,如购物时找零、测量身高等,引导学生了解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提问:你们知道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

呈现(10分钟)1.讲解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四舍五入的规则。

2.通过PPT展示例子,让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操作,体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过程。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利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求出给定数的近似数。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巩固(10分钟)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讲解答案,解析学生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数

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数

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数1. 认识积的近似数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数学概念——积的近似数。

说实话,这个话题听上去可能有点儿枯燥,但其实一点也不!就像你在吃一块美味的蛋糕,虽然每一口都是不同的味道,但最后的感觉却是那么的美好!那么,什么是积的近似数呢?简单来说,积就是我们在乘法中得到的结果,而近似数则是我们把这个结果“简化”一下,使它更容易理解和计算。

就像是把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明了,简直就是数学界的“化繁为简”啊!1.1 生活中的例子说到近似数,咱们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说起。

比如说,你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买零食,大家一口气买了很多东西,最后结账的时候,心里估算一下总共花了多少钱。

假如你买了12块巧克力,每块3元,那总共就是36元。

但你可能会想:“哎呀,算得太复杂了,不如算成40元。

”这样一来,虽然有点儿误差,但总的感觉还是差不多的!这就是近似数的魅力所在,生活中处处都有它的身影。

1.2 近似数的好处那么,近似数有什么好处呢?首先,它可以让我们在计算时节省时间,毕竟谁都不想在一堆数字中打转,像个无头苍蝇一样。

其次,它能帮助我们更快地做出判断,比如说,当我们在超市里看到一堆商品,有的标价是28.5元,有的是29.9元,我们能快速判断出哪一个更贵。

再说了,数学不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吗?近似数就是那个让复杂变简单的小助手!2. 学习积的近似数接下来,咱们就来学习如何计算积的近似数。

首先,掌握一个小窍门就是“取整”。

取整就是把小数舍去,只保留整数部分。

比如说,如果我们计算7.8乘以4.3,我们可以把7.8近似成8,把4.3近似成4。

然后呢,8乘以4就得32!这时候虽然结果和实际有点差距,但在紧急情况下,这个结果已经足够我们用来做决定了。

2.1 常用的近似方法当然,除了取整,还有其他的近似方法。

比如说,我们可以四舍五入!这可是个好办法哦!如果你遇到6.7和2.4,六舍七入,6.7就变成7,2.4变成2。

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数》教案6篇

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数》教案6篇

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数》教案6篇教学目标篇一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法计算2根据题目要求,会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3体会“四舍五入”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教学难点篇二要根据哪个数位来进行四舍五入引入篇三我们生活中有时候需要很精准的数字,比如:但有些时候又往往不需要知道很精准的数字,只需要知道它们的近似值就可以了。

那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来取近似数呢?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有时候只需要近似数,回顾四舍五入概念分析篇四一、小数四舍五入的练习保留一位小数0.5964≈1.025≈1.9937≈保留两位小数12.038≈12.3045≈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大于5。

二、P10【例6】现在公安警察在捉拿坏人的时候经常要携带一种嗅觉非常灵敏的'动物,你们知道是什么动物吗?幻灯片出示《狗抓坏人》情境图以及问题(1)让学生自读主题、读图,用自己的话讲述题意。

(a)题目的条件(b)条件的之间关系(c)题目求什么,有什么地方需要注意(2)独立列横式和竖式求解(3)根据题目问题要求,如何用四舍五入求积的近似数。

四舍五入的练习是让学生判断根据哪一位来进行四舍五入。

因为题目要求保留一位小数,这时候四舍五入要看哪一位?(百分位,百分位上是0,小于5,舍去0和5,保留一位小数)教学目标:篇五1懂得求积的近似数的必要性,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逐步养成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渗透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育人理念。

教学过程:篇六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复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请大家按要求写出下表中小数的近似数。

小结:求小数的近似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

即要看精确数位的下一位是几,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如果是5或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然后在精确的数位上加上1。

2导入新课。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积的近似数》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以及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求近似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整数和小数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四年级学习了求平均数的方法,这为本节课学习求积的近似数奠定了基础。

但是,学生对于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求近似数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和练习,发现和总结求近似数的方法。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对求近似数的理解和掌握。

3.通过生活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探究和巩固求近似数的方法。

2.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对求近似数的理解和掌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概念。

例如:小华买了一本书,价格为25.6元,他想要知道这本书的价格大约是多少元,他应该怎么求解?2.呈现(15分钟)呈现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求近似数的方法。

例如:求123.456的近似数,学生可以通过四舍五入的方法,得到123或123.5等近似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近似数的概念,能够辨别近似数与准确数的差异。

2.运用近似数的计算方法,快速估算乘法运算结果。

3.培养学生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近似数的概念和特点。

2.近似数在乘法运算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近似数的特点。

2.运用近似数进行乘法运算。

四、教学难点1.如何灵活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2.如何正确判断近似数的合理性。

五、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近似数的定义、特点、计算方法等内容。

2.教具:数字卡片、白板、马克笔等。

六、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入近似数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什么是近似数,有什么特点。

2.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感受近似数的应用场景。

第二步:讲解1.通过课件讲解近似数的定义、特点和计算方法。

2.举例说明近似数在乘法运算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第三步:练习1.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近似数的计算练习。

2.师生互动,纠正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

第四步:拓展1.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近似数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探讨近似数的局限性及改进方法。

第五步:总结1.总结近似数的特点和应用,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鼓励学生思考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七、作业布置1.布置练习题作业,要求学生灵活运用近似数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在家中积极应用近似数进行计算。

八、教学反思1.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2.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堂课的教学提供建议。

以上是本节课的集体备课教案,希望能够为教师们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也希望学生们在本节课中能够充分理解并掌握近似数的应用。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积的近似数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积的近似数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积的近似数人教版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三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积的近似数”。

我们要明确教学内容,这一单元的教材包括第77页至第79页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以及近似数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尽量让同学们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讲解例题和随堂练习,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对于本节课的重点,我会特别强调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在教具和学具的准备上,我准备了教材、黑板、粉笔以及一些实际的例子和练习题。

通过这些教具和学具的辅助,我相信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对于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我会将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和步骤写在黑板上,以便同学们随时查看和复习。

同时,我还会将一些典型的例题和练习题写在黑板上,以便同学们进行随堂练习。

我来给大家设计一下课后作业。

今天的作业是:1. 请同学们运用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78页的练习题。

对于这些题目,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做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对积的近似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希望大家能够在课后进行及时的复习和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同时,我也期待大家在下一节课中能够提出更多的问题和思考,让我们一起进步。

重点和难点解析: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积的近似数。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求积的近似数的情况。

例如,当我们在购物时,需要估算商品的总价;当我们在烹饪时,需要估算食材的用量等等。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求积的近似数来快速得到一个大致的答案。

同学们需要学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自己的估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这两个重点和难点,我会通过讲解例题和进行随堂练习的方式来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

在讲解例题时,我会详细解释每一步的操作和判断,让同学们清楚明白地理解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和步骤。

在进行随堂练习时,我会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求解,从而加深对积的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3《积的近似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3《积的近似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3《积的近似数》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积的意义
2.能够用近似数表示积
3.能够利用近似数计算积
二、教学重点
1.积的概念理解
2.近似数表示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近似数计算积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
1.教学资源:教材、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教科书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一道题目:“23 * 47 =”,请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个积。

2. 引入新知识
•介绍积的概念:积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所得到的结果。

3. 讲解近似数表示积
•老师给出一个近似数的定义:近似数是为了使计算更加简便,用一些较为容易计算的数值来代替准确的数值。

•通过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以及如何用近似数表示积。

4. 练习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计算给定的积,并用近似数表示结果。

5. 拓展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的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近似数计算更复杂的积。

6. 总结
•进行本节课的知识总结,强调积的概念和近似数的应用。

•鼓励学生勤加练习,提高计算能力和准确性。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题目作业,巩固今天的学习内容。

七、课后反思
针对今天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和问题,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堂课做好准备工作。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理解积的近似数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49×45
0.49×45 ≈2.2 (亿个)
保留一位小数

0. 0 4 9
×
三位小数
45
2 45 1 9 6 2. 2 0 5
0<5,舍去0和5, 四舍五入 保留一位小数。
求积的近似数时,先计算,再看 需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数字,然后 按“四舍五入”法截取积的近似数。
元旦晚会,同学们要用彩带做成 花布置教室,每朵花要用彩带0.32米, 做18朵花,大约需彩带多少米?(得 数保留一位小数)
A、10.0 B、11.0 C、10.9
1.015保留一位小数后可 1.36保留一位小 以写成1.0,也可以写成1。 数约等于1.3
每千克5.90元
妈妈想买3.8千克香蕉,25元钱够吗?
谢 谢
0.32×18≈
(米)
0.32×18≈ 5.8 (米)
保留一位小数
0. 3 2
×
二位小数
18 2 56 3 2
5. 7 6
6>5,向前一位进 1后再舍去。
请将课本第10页“做一做” 做在练习本上
智慧城堡
加油啊!
6.998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B )
A、7 B、7.00 C、6.99
10.99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B )
新课程 新思想 新理念
在表中填上适当的数。
保留一 位小数 保留两 位小数 保留整数
1.283 5.904
2.876
1.3 5.9 2.9
1.28 5.90 2.88
1 6 3
记 忆 宝 库
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 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个嗅 觉细胞?(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