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散文部分第四单元《云霓》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选修系列《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 (散文部分)第四单元——云霓

云霓【学习目标】1.欣赏丰子恺高超的语言造诣2.品味形象化的语言3.作者个人的创作与民族前途命运的紧密相联的民生思想【学习重点】云霓有什么特殊含义【学习难点】丰子恺散文的语言特色【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浙江崇德人。
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跟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
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续笔》。
2.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为自己的画集撰写的序言。
“云霓”既是该画集卷首画的名字,又是该画集的题名,又被作者特意拈出当画集序言的标题。
这不仅表现了作者对“云霓”的偏爱,而且暗示出“云霓”在画集和文章中特殊重要的位置。
作者为自己的画集取名为《云霓》,正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给人带来些许的希望,他寄予自己的作品这样的希冀。
当然,在最后一段,他也明确表示自己的一部作品并不能满足大旱年间的渴望,从这里也可看出他的忧思。
【课堂学习】自主预习1.字音识记矗.立( ) 黄发垂髫.( ) 云霓.( ) 沛.然下雨( )鞭笞.( ) 安然无恙.( ) 抽搐.( ) 轻轻飏飏..( )2.辨形组词雎( ) 腕( ) 恙( ) ( )睢( ) 婉( ) 羔( ) 板( )羌( ) ( )3.词语解释鞭笞:轻飏:逃遁:安然无恙:标新立异:黄发垂髫:4.近义辨析(1)失望·绝望“失望”表示对事物不满意,或因愿望未实现而感到失意,但还可以从头再来;“绝望”则有一种愿望再也不可能实现的意味。
例句:①自己的孩子不争气,这真让人________。
②然而多数人并不________:农人依旧拼命踏水,连黄发垂髫都出来参加。
(2)蔑视·轻视“蔑视”是小看,不景仰,不敬仰,不崇拜的意思;“轻视”则有不重视、不认真对待的意思。
例句:①人到达过那样的高处,对地面便有了淡漠;人有过那样的恐惧,对安全便有了________。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 第四单元 略读《云霓》精品课件(35张)

红 了 樱 桃 绿 了 芭 蕉
( 丰 子 恺 )
百 年 好 合
( 丰 子 恺 )
归
宁
( 丰 子 恺 )
不 宠 无 惊 过 一 生
( 丰 子 恺 )
冬 日 的 同 乐
( 丰 子 恺 )
一 条 腿 的 脚 夫
( 丰 子 恺 )
南 亩
( 丰 子 恺 )
话 桑 麻
( 丰 子 恺 )
美术是为人生的。人生走到那里,美术跟到
那里。
—丰子恺
为教材中的“大旱云霓”写颁奖 词
丰子恺 朱自清 鲁迅 毛泽东 巴金 郁达夫 沈从文 曹禺 夏衍 徐志摩 蔡元培 陆蠡 戴望舒 ……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思想会变成语言,语言会变成行动,行动会变成习惯,习惯会变成性格。性 制,会变成生活的必需品,不良的习惯随时改变人生走向。人往往难以改变习惯,因为造习惯的就是自己,结果人又成为习惯的奴隶!人生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 时侯,一定要抬头看看你去的方向。方向不对,努力白费!你来自何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去往何方,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去的方向。人只要不失去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变化,任何优势都是暂时的。当你在占有这个优势时,必须争取主动,再占据下一个优势,这需要前瞻的决断力,需要的是智慧!世上本无移 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人生最聪明的态度就是: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适应不能改变的一切!亿万财富不是存在银行里,而是产生在人的思想里。你没找到路,不等于 什么,你必须知道现在应该先放弃什么!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谁能积累能量,谁就能获得回报;谁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人人都有两个 一个是心门,成功的地方。能赶走门中的小人,就会唤醒心中的巨人!要想事情改变,首先自己改变,只有自己改变,才可改变世界。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1、烦恼的时候,想一想到底为什么烦恼,你会发现其实都不是很大的事,计较了,就烦恼。我们要知道,所有发生的一切都是该发生的,都是因缘。顺利的就感恩,不顺 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风吹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修行者的心境,就是“过而不留”。忍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挺得住痛苦;顶得住压力;挡得住诱惑;经得起 子;担得起责任;1提得起精神。闲时多读书,博览凝才气;众前慎言行,低调养清气;交友重情义,慷慨有人气;困中善负重,忍辱蓄志气;处事宜平易,不争添和气; 泊且致远,修身立正气;居低少卑怯,坦然见骨气;卓而能合群,品高养浩气淡然于心,自在于世间。云淡得悠闲,水淡育万物。世间之事,纷纷扰扰,对错得失,难求完 反而深陷于计较的泥潭,不能自拔。若凡事但求无愧于心,得失荣辱不介怀,自然落得清闲自在。人活一世,心态比什么都重要。财富名利毕竟如云烟,心情快乐才是人生 在路上,在脚踏实地的道路上;我们的期待在哪里?在路上,在勤劳勇敢的心路上;我们的快乐在哪里?在路上,在健康阳光的大道上;我们的朋友在哪里?在心里,在真 钟,对自己负责;善于发现看问题的角度;不满足于现状,别自我设限;勇于承认错误;不断反省自己,向周围的成功者学习;不轻言放弃。做事要有恒心;珍惜你所拥有 学会赞美;不找任何借口。与贤人相近,则可重用;与小人为伍,则要当心;只满足私欲,贪图享乐者,则不可用;处显赫之位,任人唯贤,秉公办事者,是有为之人;身 则可重任;贫困潦倒时,不取不义之财者,品行高洁;见钱眼开者,则不可用。人最大的魅力,是有一颗阳光的心态。韶华易逝,容颜易老,浮华终是云烟。拥抱一颗阳光 随缘。心无所求,便不受万象牵绊;心无牵绊,坐也从容,行也从容,故生优雅。一个优雅的人,养眼又养心,才是魅力十足的人。容貌乃天成,浮华在身外,心里满是阳 飞,心随流水宁。心无牵挂起,开阔空净明。幸福并不复杂,饿时,饭是幸福,够饱即可;渴时,水是幸福,够饮即可;裸时,衣是幸福,够穿即可;穷时,钱是幸福,够 畅即可;困时,眠是幸福,够时即可。爱时,牵挂是幸福,离时,回忆是幸福。人生,由我不由天,幸福,由心不由境。心是一个人的翅膀,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很 的环境,也不是他人的言行,而是我们自己。人心如江河,窄处水花四溅,宽时水波不兴。世间太大,一颗心承载不起。生活的最高境界,一是痛而不言,二是笑而不语。 人生的幸福在于祥和,生命的祥和在于宁静,宁静的心境在于少欲。无意于得,就无所谓失去,无所谓失去,得失皆安谧。闹市间虽见繁华,却有名利争抢;田园间无争, 和升平,最终不过梦一场。心静,则万象皆静。知足者常在静中邂逅幸福。顺利人生,善于处理关系;普通人生,只会使用关系;不顺人生,只会弄僵关系。为人要心底坦 脑清醒,不为假象所惑。智者,以别人惨痛的教训警示自己;愚者,用自己沉重的代价唤醒别人。对人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心;对事多一份认真,多一份责任;对己多一 长,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警醒自己。静能生慧。让心静下来,你才能看淡一切。静中,你才会反观自己,知道哪些行为还需要修正,哪些地方还需要精进,在静中让生命 觉悟。让心静下来,你才能学会放下。你放下了,你的心也就静了。心不静,是你没有放下。静,通一切境界。人与人的差距,表面上看是财富的差距,实际上是福报的差 实际上是人品的差距;表面上看是气质的差距,实际上是涵养的差距;表面上看是容貌的差距,实际上是心地的差距;表面上看是人与人都差不多,内心境界却大不相同, 很重要的一件事。因为当一个人具有感恩的心,心会常常欢喜,总是觉得很满足,一个不感恩不满足的人,总是会觉得欠缺、饥渴。一个常感恩的人,会觉得自己很幸运, 这样一想、一感恩,就变得很快乐。这种感恩的心,对自己其实是有很大利益。压力最大的时候,效率可能最高;最忙碌的时候,学的东西可能最多;最惬意的时候,往往 太阳就要光临。成长不是靠时间,而是靠勤奋;时间不是靠虚度,而是靠利用;感情不是靠缘分,而是靠珍惜;金钱不是靠积攒,而是靠投资;事业不是靠满足,而是靠踏 件事。因为当一个人具有感恩的心,心会常常欢喜,总是觉得很满足,一个不感恩不满足的人,总是会觉得欠缺、饥渴。一个常感恩的人,会觉得自己很幸运,有时候其实 一感恩,就变得很快乐。这种感恩的心,对自己其实是有很大利益。压力最大的时候,效率可能最高;最忙碌的时候,学的东西可能最多;最惬意的时候,往往是失败的开 光临。成长不是靠时间,而是靠勤奋;时间不是靠虚度,而是靠利用;感情不是靠缘分,而是靠珍惜;金钱不是靠积攒,而是靠投资;事业不是靠满足,而是靠踏实。以平 在危险面前,平常心就是勇敢;在利诱面前,平常心就是纯洁;在复杂的环境面前,平常心就是保持清醒智慧。平常心不是消极遁世,而是一种境界,一种积极的人生。不 一个有价值的人而努力。命运不是机遇,而是选择;命运不靠等待,全靠争取。成熟就是学会在逆境中保持坚强,在顺境时保持清醒。时间告诉你什么叫衰老,回忆告诉你 要外来的赞许时,心灵才会真的自由。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温和对人对事。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现在很痛苦,等过阵子回头看看,会发现其实那都不 交。人有绝交,才有至交学会宽容伤害自己的人,因为他们很可怜,各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大家都不容易。学会放弃,拽的越紧,痛苦的是自己。低调,取舍间,必有得失 错误面前没人爱听那些借口。慎言,独立,学会妥协的同时,也要坚持自己最基本的原则。付出并不一定有结果。坚持可能会导致失去更多过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记,但一定 作一个最好的打算和最坏的打算。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不庸人自扰。不说谎话,因为总有被拆穿的一天。别人光鲜的背后或者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 学习。不管学习什么,语言,厨艺,各种技能。注意自己的修养,你就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孝顺父母。不只是嘴上说说,即使多打几个电话也是很好的。爱父母,因为他 爱的最无私的人。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四单元 云霓教案3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云霓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理解云霓特殊的含义;把握作者的语言特点及风格变化的原因;探究创作意图,挖掘主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调查报告与丰子恺作品的对比、通过其自身作品前后变化,理解丰子恺的生命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把个人的创作与民族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民生思想。
二、教材分析《云霓》属于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如真似幻的梦境中略读篇目。
本文是著名画家丰子恺为自己的画集所撰写的序言。
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首先表现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1935年左右动乱的社会现实,因而这篇文章对于包括高中生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有一定的认识教育作用。
同时,课文的价值还在于作者特有的语言风格,这有利于引发学生对过去乃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也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以丰子恺的责任心告诉学生要做一个有所担当的学子。
三、教学重点把握作者的语言特点,四、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把个人的创作与民族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民生思想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方法谈论法、演示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七、教学过程(一)明确“云霓”所指,直击文本核心《云霓》这篇文章中“云霓”指向几个对象?画册的序、漫画、画册、下雨的征兆过渡:1.高空的云雾。
2.下雨的征象。
其中引用了《孟子•梁惠王下》中的一句话:“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丰子恺写的这篇《云霓》,就与一场大旱有关。
(设计说明:“云霓”在《云霓》这一文本中,指向六个对象——自然的云霓、社会的“云霓”、心灵的“云霓”、一幅画、一册书、一篇序。
有实指,有虚指。
单刀直入,直击核心,引导学生从具体和抽象两个角度来明确其所指,才能为后面的环节扫清障碍。
(二)对比新闻调查,感受作者风格1.幻灯片展示《申报》调查报告对1934年大旱的描述2.对比阅读,丰子恺是如何通过文字呈现出这场大旱明确:细节化故事性细节化部分通过筛选信息让学生明确。
云霓-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云霓-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中国现代诗歌和散文的发展情况,掌握现代诗歌和散文的表达手法和风格特点;2.通过对名家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学生将培养自己的审美品格,提高文学素养;3.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珍惜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本节课教学重点如下:1.掌握中国现代诗歌和散文的表达手法和风格特点;2.分析并欣赏现代诗歌和散文经典作品;3.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本节课教学难点如下:1.对现代诗歌和散文的风格特点进行分析和解读;2.将诗歌和散文作品与自然相结合,达到准确表达情感的效果。
四、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中国现代诗歌的欣赏与分析,中国现代散文的欣赏与分析。
1. 中国现代诗歌的欣赏与分析(1)现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首先,老师可以从现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入手,让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达手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现代诗歌经典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其次,老师可以让学生欣赏并分析现代诗歌的经典作品,比如余光中的《浪淘沙·北戴河》等。
2. 中国现代散文的欣赏与分析(1)现代散文的发展和特点首先,老师可以从现代散文的发展和特点入手,让学生对现代散文的基本特征和表达手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现代散文经典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其次,老师可以让学生欣赏并分析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比如鲁迅的《无题》等。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将主要采用课堂讲授、课件演示、小组讨论和个人分析等,让学生在听、看、说、写的过程中全方位体验和学习。
六、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主要以课堂汇报、小组讨论、个人分析和作业完成情况为主要评估手段,通过检查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散文部分 第四单元 云 霓 Word版含解析

云 霓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云霓.( ) ②手腕.( ) ③港汊.( ) ④奈.何( ) ⑤垂髫.( ) ⑥啖.着( ) ⑦磁.铁( ) ⑧关雎.( ) ⑨沛.然( ) 答案 ①ní ②wàn ③chà ④nài ⑤tiáo ⑥dàn ⑦cí ⑧jū ⑨pèi(2)多音字①薄⎩⎪⎨⎪⎧ 薄.荷( )薄.饼( )单薄.( ) ②塞⎩⎪⎨⎪⎧充塞.( )塞.车( )塞.北( ) ③扛⎩⎪⎨⎪⎧ 扛.东西( )力能扛.鼎( ) ④发⎩⎪⎨⎪⎧ 发.现( )发.际( ) 答案 ①bò/báo/bó ②sè/sāi/sài ③kán ɡ/ɡān ɡ ④fā/fà2.辨清字形(1)⎩⎪⎨⎪⎧ 雎( )睢( ) (2)⎩⎪⎨⎪⎧ 腕( )婉( ) (3)⎩⎪⎨⎪⎧ 暇( )瑕( )遐( )答案 (1)雎鸠 恣睢 (2)手腕 委婉 (3)空暇白璧无瑕 闻名遐迩3.辨析词语(1)果然·竟然“果然”,a.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b.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竟然”表示出乎意料。
例句:①这位大师________名不虚传。
②蓉城作为国内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之一,常有名家举办画展不是新鲜的事,新鲜的是举办此次画展的画家是一名普通的企业职员,更稀奇的是此次画展举办地点________在医院。
(2)失望·绝望“失望”,a.感到没有希望,失去信心;希望落了空。
b.因为希望落空而不愉快。
“绝望”指希望断绝;毫无希望。
例句:①这篇演讲令人________,它回避了所有主要的问题。
②正当她感到________的时候,传来了救援人员的声音。
答案(1)①果然②竟然(2)①失望②绝望4.积累成语(1)黄发垂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过且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无补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老人与儿童。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 第四单元 略读《云霓》精品教学设计(4页)

《云霓》教学设计(一课时)李玉婷一、课标要求“选修课程”部分:第一条:对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第二条: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用现代的观念和历史发展的观点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第四条: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的不同艺术特性,注意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第五条: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乐于展示创作成果、交流创作体会。
二、考纲要求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三、教材分析丰子恺的《云霓》是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四单元“如真似幻的梦境”中的略读课文。
这一单元着重介绍现代散文的“虚”与“实”问题。
就散文“虚实相生”而言,其着眼点显然在“虚”,“实”是为“虚”而设的。
好的散文往往包含丰厚的意蕴,细心的读者能解读出其中的“言外之意”。
《云霓》谈的是云霓,但其背后隐藏的人民遭受灾患的现实,作者提到画集《云霓》(其实是所有艺术)的功用,以此寄托自己的无限希冀。
高中语文选修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散文部分第四单元4.2《云霓》教学设计

《云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云霓》是选修《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一书中第四单元的一篇散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如真似幻的梦境”,主要解决的是现代散文虚与实的关系。
所以,虚实结合是本单元,当然也是现代散文的一个突出特点。
文章重在表达作家对人生的一种感悟,眼前物、身边事是“实”,而人生的感悟就是“虚”。
《云霓》就是由“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引出预示雨水的自然云霓,再由大自然的云霓引申到“能满足大旱时代渴望”的时代“云霓”。
在学习这篇散文时,我们就是要从丰子恺这些自然洒脱平凡琐细的小事、小的现象中去寻真实的内涵,尤其是在那样不安宁的艰难的时代。
二、学情分析《课标》中曾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该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因此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关照学情和单元重点,分析学生以前学过丰子恺的散文《竹影》,所以,对其散文特点有所了解。
但本文所在的单元重点是“散文中的实和虚”,我所带的两个理科普通班对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缺乏系统性把握,也很发怵,而且这篇散文蕴含了丰子恺作为一名漫画作家的“诗情画意”且在“云霓”中蕴含了丰富的内涵,所以基于学生的阅历和阅读量可能有难度。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文的学习目标拟定为:1.掌握散文读法:引导体味作者实写的人事景物,引导体味作者极具个人色彩的虚写的情感思想。
体会虚实交融的笔法。
2.深化观察、思考、表达生活的意识,强化观察、思考、表达生活的习惯。
其中重点:1.训练学生通过对作者个性化语言的分析、理解把握文章内容,学习写作手法。
2.领悟文中“云霓”的内涵,把握文中流露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领悟文中“云霓”的内涵,虚实结合的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三、说教学方法现代教学理论要求:课堂教学要贯彻启发式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根据新课程要求及“四五四”的课堂要求,在授课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景激学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讲义:散文部分-第4单元-云霓 埃菲尔铁塔沉思 Word版含解析.doc

云霓埃菲尔铁塔沉思云来鹄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内容赏析】这首诗并不单纯是抒写久旱盼雨、憎厌旱云的感情。
诗中“云”的形象,既具有自然界中夏云的特点,又概括了社会生活中某一类人的特征。
那千变万化,似乎给人们以洒降甘霖希望的云,其实根本就无心解救干枯的旱苗。
当人们焦急地盼它降雨时,它却“悠悠闲处作奇峰”。
不言而喻,这正是旧时代那些看来可以“解民倒悬”,实际上“不问苍生”的权势者的嘴脸。
[识作者]别具一格的散文家——丰子恺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崇德人。
17岁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师从李叔同(弘一法师)。
1921年赴日本学习西洋绘画与音乐。
1952年起任上海文史馆委员,1954年起任中国美协理事、上海文联副主席等职。
1927年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漫画册《子恺漫画》,并从20世纪20年代起开始写作散文,先后出版散文集《缘缘堂随笔》《中学生小品》《随笔二十篇》《车厢社会》《子恺近作散文集》《教师日记》《率真集》等,还有《猎人笔记》《源氏物语》等译著。
他长期从事艺术教育,早年受过佛教影响,关心民间疾苦,所以早期散文以描恶俗;多从日常生活琐事取材,让纷纭世界的一鳞半爪点染生活的情趣与哲理,讲求趣味,给人以飘然出世之感,但有时失于琐细。
抗战时期的散文创作则渐次贴近现实,写了一些关怀民生的力作。
从总体上看,其散文情感真诚蕴藉,笔法自然洒脱、形式灵活多样,能于平凡琐细处寓深意,在淡泊飘逸中见真情,并兼有诗情画意与幽默情趣,在现代散文中别具一格。
一个善于理性思考的女作家——张抗抗张抗抗,当代女作家。
1950年生于浙江杭州。
1977年到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一年,1979年调到黑龙江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
1972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灯》,1975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分界线》。
反映黑龙江农场知识青年的生活。
她还写了中篇童话《翔儿和他的氢球》和散文集《橄榄》,出版了长篇小说《隐形伴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霓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欣赏作者高超的语言造诣;理解“云霓”的特殊含义。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把个人的创作与民族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民生思想。
走近作者丰子恺(1898.11-1975.9)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崇德人。
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翻译家,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丰子恺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
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
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辉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
回国后从事美术、音乐教学,同时进行绘画、文学创作和文学、艺术方面的编译工作。
丰子恺长期从事艺术教育,早年接受过佛教影响,亦关心民间疾苦,故早期散文以描写儿童生活与探讨社会人生问题为主,多赞美儿童的纯洁心地,以反衬成人世界的恶俗;多从日常生活琐事取材,让纷纭世界的一鳞半爪点染生活的情趣与哲理,讲求趣味,给人以飘然出世之感,但有时失于琐细。
抗战时期的散文创作则渐次贴近现实,写了一些关怀民生的力作。
从总体上看,其散文情感真诚蕴藉,笔法自然洒脱、形式灵活多样,能于平凡琐细处寓深意,在淡泊飘逸中见真情,并兼有诗情画意与幽默情趣,在现代散文中别具一格。
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
掌握字音矗(chù)立充塞(sè)烟囱(cōnɡ)港汊(chà)薄(bò)荷薄(bó)礼薄(bó)面薄(bó)葬薄( báo )饼啖( dàn )饭糠粞(xī)云霓(ní)垂髫( tiáo )沛(pèi)然龟(jūn)裂气氛(fēn)感喟(kuì)拮据(jū)档(dànɡ)案拙(zhuō)笨修葺(qì)导入:本文是著名画家丰子恺为自己的画集所撰写的序言。
“云霓”既是该画集卷首画的名字,又是该画集的题名,又被作者特意拈出当画集序言的标题。
这不仅表现了作者对“云霓”的特别偏爱,而且暗示出“云霓”在画集和文章中特殊重要的位置。
在“去年夏天”的这件“事”中,云霓起着什么作用?【明确】“五色灿烂”的云霓本是大自然的普通景观。
然而,去年夏天的这件事就是“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充塞了人间”,在这无边的苦闷和恐慌中,人们虽然苦盼下雨而雨始终不至,但大多数人并不绝望,因为“十余日来东南角上天天挂着几朵云霓”,一方面,云霓五色灿烂飘游在天空,最终没给人们带来雨水,让人们空欢喜一场;另一方面,它却成为在苦痛中为它是雨的前兆。
作者为什么要画“云霓”,“名其书为‘云霓’”,还写“云霓”一文作画集“代序”?{插注:文中第⑥段一个句子:“就名其书为《云霓》。
”句中书名号应为引号。
} 【明确】文章第六段明确的回答了为什么将画集叫“云霓”。
去年夏天的这件事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引起他深入的思考,他由气候的大热大旱带给人巨大的苦闷和恐慌,而联想到“现代的民间,始终充塞着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而且也有几朵‘云霓’始终挂在我们的眼前,时时用美好的形状来安慰我们,勉励我们,维持我们生活前途的一线希望”。
云霓作者为自己的画集取名为“云霓”,正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给人带来些许的希望和安慰,他寄予自己的作品这样的希冀。
当然,在最后一段,他也明确表示自己的一部作品并不能满足大旱年间的渴望,从这里也看出他的忧思。
{这个问题可以统摄全文内容,学生在思考讨论这一问题时,很可能只回答出表层的原因,可以在明确表层原因之后,再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他们探究深层原因。
}至于为什么把这篇散文,这篇代序也叫“云霓”:(1(2)作者因去年夏天的事画了很多画,结为一集,首幅作品即为《云霓》,作者还为自己的这本画集取名为“云霓”“云霓”{这一点要在下面的学习过程中弄明白}【点拨】作者对云霓颇为偏爱,以其命名画作、画集,在为画集撰写序言时又以其为标题。
在本文中,云霓是文章的文眼和题旨的关键。
文章告诉我们,该画集是作者“从大旱以来所作画中选出民间生活描写的六十幅”。
由此可以推断,该画集的画作大多是表现老百姓与大旱抗争的辛苦、辛酸与沉重主题的。
但作者从六十幅“民间生活描写”的图画中特意遴选出《云霓》作为卷首画,并以其命名画集,其中的原因作者在文中有清楚的表示:这不仅是模仿《关雎》《葛覃(ɡé tán,长;另有qín音,姓;)》“取首句作篇名”的旧例(其实置《云霓》于卷首是作者的刻意安排),更重要的是,作者坚信,在一个“充塞着大热似的苦闷与大旱似的恐慌”的时代,云霓“用美好的形状来安慰我们,勉励我们,维持我们生活前途的一线希望”。
第⑥段这“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⑥段第4句)指的是什么?了生存而辛苦无奈地抗争着。
试归纳云霓特殊含义——位。
文中的“云霓”已经超越了自然界“云霓”用来指与大旱年间天上自然的云霓一样,能够安慰、勉励人们,给人们带来希望的事物。
“充塞着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的时代,云霓“用美好的形状来安慰我们,勉励我们,维持我们生活前途的一线希望”。
【小结】尽管作者清楚地知道,自己所描绘的“云霓”并不能满足“大旱时代的渴望”,仅仅这几朵“云霓”还是太小、太少,不能带来沛然大雨,但作者坚定地认为,这几朵小云霓肯定可以给“大旱时代”的人们带来希望、安慰和勉励。
仅仅这几朵云霓固然不能形成滂沱大雨,但集腋成裘,满天云霓就可能带来丰沛的雨水。
所以,即使这些小云霓最终只能空空地给人玩赏一下,然后消沉到地平线底下去,作者依然坚持把它奉献给自己的民族和艰难的时代。
这大概就是作者对“云霓”特别偏爱的根本原因,也是本文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正如文中所写:“因为我觉得现代的民间,始终充塞着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而且也有几朵‘云霓’始终挂在我们眼前,时时用美好的形状来安慰我们,勉励我们,维持我们生活前途的一线希望,与去年夏天的状况无异。
”这里的“云霓”显然已经超越了自然界“云霓”的原初含义,而被关怀民生的艺术家赋予了社会时代风云的特殊内涵,所以作者特意给这里的“云霓”二字加上引号(这是全文中绝无仅有的一次)。
云霓,是作者对自己艺术创作的价值定位和目标期许。
另外,作者以“充塞着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喻指当时中国严峻的社会环境,充分表现出作者对社会现状和民族命运的焦虑和担忧,以及自觉地把个人的艺术创作与民族的前途命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可贵精神和使命意识。
这是值得关注和回味的。
围绕“云霓”课文写了哪些内容?【明确】作者用了五个自然段回忆了去年夏天盼云霓的事情。
成水荒,人们生活的艰难;再写抗旱的努力及成效。
突出了大旱的严重。
“这是去年夏天的事”(篇首、⑤段第1句)在文中两次出现有何意义?【明确】万事开头难,本文的开头是作者精心设计的。
“这是去年夏天的事”,一句话单独人等普通老百姓都“不再回忆过去的旧事了”,而开始等候“蚕熟和麦熟”的幸福和希望,作者却无法忘怀这陈年“旧事”。
这说明,对作者而言,往事并不如烟,隔年旧事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引起作者深刻思考。
文章的结构安排有何特色?【明确】“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的文体特征。
本文标题是“云霓”,前半部分用较长篇幅详细描绘人们在“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中备受煎熬的无奈与辛酸,直至倒数第四段才首次出现“云霓”字样;本文是作者为自己画集撰写的序言,前面却花费大量笔墨交代“去年夏天的事”,直至倒数第二段才涉及画集。
大量的文字似乎与主题无关。
其实不然,这种貌似“不平衡”的结构设计恰恰透露出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大旱让人苦闷、恐慌,云霓带来慰藉、希望;“现代的民间”充塞着“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作者希望画集《云霓》能成为“大旱时代”给人们带来希望的“云霓”。
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云霓”品味语言。
{细读三、四两段,品味作者是如何表现“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如何描写云霓的状态的。
}象性方面可圈可点。
如遭受连续多日的大旱,小河断流、池塘干涸、草木枯死、土地干硬,但作者却选用了“河底处处向天。
池塘成为洼地。
野草变作黄色而矗立在灰白色的干土中”不乏幽默感,即使身处“大旱的恐慌”的困难时期也不例外。
如“天公竟把落雨这件事根本忘记了!”“寒暑表中的水银每天爬到百度之上”中的“爬”,“洋蜡烛从台上弯下来”中的“弯”,“农人啖着糠粞,工人闲着工具,商人守着空柜”中的“啖”“闲”“守”等词语都非常形象、生动。
文中描写云霓的词语更是精彩非常,当云霓出现的时候,“它们忽浮忽沉,忽大忽小,忽明忽暗,忽聚忽散,向人们显示种种欲雨的现象,维持着他们的一线希望,有时它们升起来,大起来,黑起来……”而云霓消失的时候,“它们在炎阳之下渐渐地下去,少起来,淡起来,散开去,终于隐伏在地平线下……”这一连串动词的运用传神地表现出了云霓的变化。
同时,作者并没有直接写人们的心情,但云霓的起伏波动牵动的是求雨若渴的人们的心,云霓的变化过程就是人们心理的变化过程,高超非凡的语言恰当地表现了这一切。
一连串的动词使用得非常准确、细腻、传神、生动,充分显示了作者感觉敏锐、观察细腻的艺术天赋和非凡的语言表达能力。
“两个月不下雨。
太阳每天晒十五小时。
寒暑表中的水银每天爬到百度之上。
河底处处向天。
池塘成为洼地。
野草变作黄色而矗立在灰白色的干土中。
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充塞了人间。
”“大热的苦闷”也是先分后总的方式,先分别描述了坐凳子、按桌子、洋蜡烛、薄荷锭、狗伸舌头、人挥扇子等情形,从而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大热的苦闷”温中的变化,狗、人们对抗高温的表现,所用的句子都是一对对的。
念起来很顺口。
丰子恺的笔调是平实而亲切的,如话家常一般,而且轻松而有趣味,不乏幽默,如“挥得手腕欲断,汗水还是不绝地流”。
但这轻松幽默的语言中表达出的是人们生活的艰难和无奈,包含的是对民生艰难的体恤和无限辛酸。
有关资料一、丰子恺散文的艺术风格(杨占升)早在青少年时代,丰子恺受老师李叔同(弘一法师)的影响,皈依佛门。
他的思想既有超尘出世、静观人生的一面,又有爱国忧民、面向现实的一面。
他的漫画、书法自然潇洒,风韵别致,称誉艺坛。
他的散文,先后结集出版的有《缘缘堂随笔》(1931)、《车厢社会》(1935)、《缘缘堂再笔》(1937)、《率真集》(1946)等。
他厌恶人世间的虚伪、卑俗、自私,赞美儿童的真诚、纯洁、聪明,儿童在他“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儿女》)。
对孩子体贴入微的爱怜,是他散文的一个突出内容,为人们所称道。
他的许多散文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但他善于从纷纭世态中选取一鳞半爪,加以巧妙传神的点染,表现一种清幽玄妙的情趣,给人以雅逸愉悦之感。
不过有时又失于过分琐细和趣味主义。
抗日烽火的颠沛流离的生活,改变了他冷观人生的态度,走上面向现实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