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泉州港崛起的原因探究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1.宋太祖说:“可以利百代者,惟养兵也。

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一遇凶岁……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禁兵……”“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则少一贼”。

这一举措的消极影响是( )A.诱发了灾民起义B.加剧了藩镇割据C.削弱了禁军战斗力D.助长了懒惰的世风2.王安石变法中,既限制官僚等的特权,又增加政府收入的措施是( )A.募役法B.方田均税法C.保甲法D.农田水利法3.1069年,宋神宗为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变法取得一定的成就,但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变法失败。

下列内容不属于王安石变法的是( )A.澄清吏治、改革科举、减免徭役B.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C.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D.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4.形成辽宋之间100多年保持和平往来局面的标志是( )A.澶渊之盟B.靖康之变C.郾城大捷D.宋金订立和议5.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

这说明(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破坏B.宋辽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C.北宋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6.在宋辽交往中,《周礼》《孟子》《论语》等儒家经典书籍经由榷场流入辽国,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辽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

这体现出榷场的设置( )A.主要服务于辽国文化需求B.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C.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融D.结束了宋辽的敌对状态7.河北沧县的岳飞宗祠主体大殿的两侧墙壁上,用工笔描绘出“岳母刺字”“还我河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

下列战役与岳飞收复河山相关的是( )A.澶州之战B.官渡之战C.郾城大捷D.赤壁之战8.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和元。

其中,建立起金的少数民族是( )A.契丹族B.女真族C.蒙古族D.党项族9.南宋与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 )A.岳飞取得的郾城大捷B.宋、金达成和议C.岳飞收复建康D.南宋定都临安10.我国棉纺织业兴起于( )。

宋朝初年的海上贸易发展与港口城市兴起

宋朝初年的海上贸易发展与港口城市兴起

宋朝初年的海上贸易发展与港口城市兴起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不仅因为它的文化繁荣、科技进步,还因为它的经济繁荣和海上贸易的发展。

宋朝初年,随着政治形势的稳定和改革开放的措施的出台,海上贸易蓬勃发展起来,港口城市也随之兴起。

在宋朝初年之前,中国的海上贸易不是很发达。

由于政权的更迭和战乱频繁,人们很难保证在海上贸易中的安全。

然而,一旦宋朝建立起来,政权的稳定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使得海上贸易得以蓬勃发展。

宋朝初年的海上贸易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

以福建、广东为主要的贸易港口,如福州、泉州、广州等。

这些港口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中国南部沿海,临近东南亚和日本等地。

这使得宋朝在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泉州是宋朝海上贸易最繁荣的港口城市之一。

泉州港深水众多,同时还有山海鱼盐之丰富资源,使之成为了当时的贸易重镇。

泉州的繁荣使得各国商人纷纷前来贸易,各类商品云集于此,从世界各地流向中国,使得中国的出口贸易迅速增加。

在宋朝初年,海上贸易使得许多海外传统文化和技术进入了中国。

泉州港商队往来于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不仅带来了香料、丝绸等珍贵商品,还带回了众多新材料和先进的工艺。

这使得中国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泉州不仅是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也是中国的一个文化中心。

宋朝初年,许多文人墨客和学者都聚集在泉州,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知识和思想,推动了泉州的文化繁荣。

泉州港的繁荣贸易和文化发展相互促进,使得这座城市成为当时中国东南沿海的最重要城市之一。

与泉州类似,广州也是一个重要的海上贸易港口。

广州位于中国南海沿岸,地理位置优越,易于与东南亚和南亚的国家进行贸易往来。

在宋朝初年,广州的海上贸易兴盛,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国特产广泛流传到东南亚和其他一些国家。

除了泉州和广州,福州也是宋朝初年海上贸易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

福州港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方便与台湾和东南亚各国进行贸易。

初三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试题答案及解析1.《宋史》中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这一现象说明了南宋()A.重点支持东南沿海开发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C.东南沿海的农民负担重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内容。

《宋史》中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这一现象是说,南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源于江南地区,说明了当时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所以答案选B。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2.宋元时期,泉州成为我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主要原因是()①宋朝政治经济中心南移②泉州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先进③南方相对安定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此题为组合型选择题,考查宋元经济的相关知识点。

阅读题文,要求选出宋元时期泉州成为最大贸易港口的主要原因,备选项中①②③④均是原因,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3.唐朝中后期以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最终形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局面,完成经济重心南移的时代是()A.汉朝B.宋朝C.元朝D.清朝【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从唐朝中后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史实。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南方经济发展领先于北方。

故此题选择答案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南方地区经济强劲发展。

追溯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二:李鸿章说:“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内则狎处辇毂之下,外则布满江湖之间。

分析泉州港古今衰落的原因

分析泉州港古今衰落的原因

第三章3.1分析并阐述古代泉州港从兴盛到没落的原因1、排外风潮首先,元朝末年,泉州发生叛乱,当地的色目人互相攻杀,这场战乱,使泉州的社会经济更遭受到严重破坏。

中断与海外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因为色目人是外国人,所以排外风潮盛行,直接影响泉州的对外交流。

2、市舶司迁移其次,泉州市舶司迁移亦跟泉州港的衰落有着密切关系。

宋元时期,统治阶级重视海外贸易,福建将市舶司设置在泉州,加强对出入港船舶和外商的管理。

因此,市舶司促进了泉州港的发展,明代时市舶司隶于布政司,福建布政司设于福州,主管市舶司的官员常往福州。

所以到了明成化八年,福建市舶司从泉州迁往福州,市舶司的设立,见证了泉州港的繁荣昌盛,而它的迁移则标志着泉州港的衰落。

3、倭寇为患明代初年,由于东南沿海倭寇、海盗为患,明太祖一方面为维持治安,一方面想改变元代的重商政策、恢复为传统的重农政策,实施了海禁。

至清初,清政府从经济上封销郑成功,下令「迁界」,强迫沿海居民内迁,规定「片板不许下水,粒米不许越疆。

」明清实行上述政策,破坏了泉州的社会经济和海外交通。

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上贸易是泉州人生活所依。

可是,到明清时,这个国际性贸易大港却变成私商贸易港,可见海禁政策对泉州港产生的负面的影响。

到了十五世纪,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意大利等国,先后发展成为殖民主义国家。

他们的东侵,使东西海上贸易受到干扰,阻碍了泉州的海外交通发展,加上倭寇对泉州地区的骚扰及破坏,泉州港遂逐步走向衰落的道路。

4、地理的变迁最后,泉州港衰落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地理的变迁。

由于晋江流域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流到下流出海口,不断淤积。

泉州港是快沉积区,每年平均沉积度为四点六毫米,使泉州港失去作为优良港口的天然条件。

现今泉州沿海的部分地区,想当年便是万国旗帜飘扬的繁荣大商港。

如今,港口依旧,却风光不再。

想起来,真令人唏嘘不已。

3.2分析并阐述现代泉州港发展存在的问题1.周边港口竞争加剧,政策环境不具优势。

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泉州(一)

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泉州(一)
泉州当时生产的丝绸 、茶叶 、陶 早在春秋 时期 ,就有闽越人 瓷全 圈 闻 名 ,据 元 朝 《 岛 夷 志 善于造船的历史记载 , “ 以舟为 略 》一书 } 己 载 ,唐朝时期 ,泉州
车 ,以楫为马 ,水行而山处”。
温平均 ,降水丰富 ,气候适宜 , 夏季 多西南风 ,冬季多西北风 。
族人 民勤劳 、聪慧 ,非常 善于捕 朝时造船技术更为发达 ,泉州已 步扩 大 ,商 品开始销往朝鲜 、东
鱼 、造船 。但是泉州地处 偏远 ,
产方式较为落后。到了汉朝 ,闽 越族开始向汉族地 区迁移 ,同时 北方人南下 ,加强了闽越 族与汉 族的交流 。到了西晋时期 ,发生 了历 史上著 名的 “ 八王之乱 ” , 迫于战争的苦难 ,大量北方 人民 南下 ,来到了福建 。这些北方人 带来了先进的生产 技术 与全然不
r 重要影响 , U 大底 小 ,质感 温 润 、颜 色 碧 的社会和文化产生 _
丽 ,黑釉 上有 一条兔 毫状 的银光 形 成了道教 、佛教 、伊斯 兰教等 口 ,成为了当时最 大的对 外贸易
细毫 ,故又名 “ 兔毫盏 ” ,是当 诸多宗教共 存的局 面 ,成为当时 港 口 、
时的主 要输出瓷器。
的世 界级 宗教文化 宝库。现 今存
据【 己 载 ,早在 公 元6 世 纪 的
海 上 丝 绸 之 路 形 成后 ,我 在 的开 元寺 、清净寺 、摩尼光佛 南 朝 ,印 度 高僧 拘 那 罗 陀于 陈
国文化 开始 向海 外传播 。以刻书 等 诸多石刻是古 代泉州宗教文化 武帝 永定 二年 ( 5 5 8 年 )和陈文 5 6 5 年) 两 次到 泉 为例 ,当时麻 沙被称 为 “ 图书之 的历 史见证 ,也是 海上丝绸之路 帝 天嘉 六年 ( 府” ,大量的儒家经 典 、文学艺 外来文化在 中国传播的见证。 术 、百科知识等通过 刻书从泉州 港向海外传播 。到了宋代 ,活字 E 1 J 刷术 已经 十分发达 ,文字 以各

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表现

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表现

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表现宋朝的海外贸易那可真是相当发达,表现可多了去了。

咱先说说这贸易的范围吧。

宋朝的时候,那商船啊,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到处去探索新的世界。

往东,都能跑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岛呢。

你想啊,那时候的船,慢悠悠地在海上航行,就把咱大宋的好东西带过去,再把人家那边的特产带回来。

往西呢,那可不得了,能一直到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这距离可真是够远的,感觉就像是从地球这头跑到那头一样。

当时的阿拉伯人看到大宋的商船过来,肯定也是特别兴奋,就像我们现在看到有新的流行东西从国外过来一样。

再讲讲这贸易的港口。

宋朝有好多特别繁荣的港口呢。

广州港就像一个超级大集市,每天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那里停满了来自各地的商船,船上装着各种各样的货物。

泉州港也不甘示弱,这个港口啊,就像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大舞台。

世界各地的商人都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商品,什么香料啊,瓷器啊,丝绸啊,堆得像小山一样。

这些港口就像是大宋面向世界的窗口,透过这些窗口,大宋和世界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还有就是贸易的商品。

大宋的瓷器在海外那可是超级受欢迎。

那些精美的瓷器,就像一个个漂亮的小仙子,被小心翼翼地装上船。

到了国外,外国人看到这些瓷器,眼睛都放光了。

丝绸也很厉害,柔软又华丽的丝绸,就像天边的云霞一样,披在身上又舒服又好看。

外国人对丝绸那是爱不释手啊。

而从海外运回来的呢,有各种香料。

这些香料可让大宋人的生活变得更有滋味了,做饭的时候放一点,那味道一下子就变得特别诱人。

而且啊,宋朝还专门设立了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这就像给海外贸易装上了一个小管家,让贸易变得更加有序。

这个机构会负责收税,管理商船的进出等等。

有了这个机构的管理,海外贸易就像一列有轨道的火车,跑得又快又稳。

宋朝的海外贸易从业者也特别多。

有很多勇敢的商人,他们不怕海上的风浪,一心就想着把生意做大做强。

这些商人就像一群充满冒险精神的探险家,他们在海上开辟了一条条贸易之路。

还有那些在港口干活的工人,他们装卸货物,忙得热火朝天,虽然很辛苦,但是也都靠着海外贸易过上了不错的生活。

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扮演的角色及其发展

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扮演的角色及其发展

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扮演的角色及其发展泉州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也是一个拥有独特地理位置的城市。

早在唐朝时期,泉州就是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一,唐代有“东南之外,唯泉州为商”的说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宋朝时期,泉州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港口之一,贸易往来频繁,海上航线通畅,使得泉州成为了繁荣富庶的商业城市。

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泉州是海上贸易的重要节点。

在当时,泉州至少有四个港口能够直接通向外海,分别是泉州港、安海港、晋江港和石狮港。

正是由于这些港口的存在,泉州成为了南方通向外海的重要枢纽,成为了外商们经商的必经之路。

其次,泉州是海上商贸的繁荣城市。

宋代时期,泉州已经成为了我国南方第一大商业城市,人口众多,市井繁荣。

随着商业的繁荣,城市也逐渐发展起来。

城中装饰华丽的商铺建筑亭台楼阁,街道上行人如织、车水马龙。

商贾云集、货物繁多,使得泉州成为了当时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

第三,泉州在文化交流中起着关键作用。

在海上贸易发达的过程中,泉州与各国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往来。

海上贸易除了带来财富,也带来了文化的交流,如左传、《三国演义》等著名书籍就是通过这种交流传入中国的。

泉州成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传承了丝路文明,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文人和学士。

在泉州发展的进程中,政治的稳定、地理位置的优越以及水利工程的投入,都为泉州商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泉州的陶瓷、丝绸、茶叶等经济产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使得泉州成为了独具特色的商业城市。

此外,经过几百年的沉淀,泉州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的建筑、航海、艺术等都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角色和发展都是极为卓越的。

泉州通过多年的贸易往来,不仅带来了财富和繁荣,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泉州所代表的是“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古代文明的结合,是中国当代海洋世纪的重要象征。

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表现和原因

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表现和原因

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表现和原因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尤其是海外贸易方面。

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海上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宋代海上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南方沿海地区的商业活动更为繁荣。

据史书记载,南宋时期,广州、泉州、杭州、福州等港口城市的海上贸易规模达到了历史最高峰,成为当时全球最繁荣的贸易中心之一。

其中,广州港的贸易额占当时全国贸易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二、商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宋代海上贸易的商品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涵盖了丝绸、茶叶、瓷器、铁器、金银、药材、香料、珠宝等多种商品。

其中,丝绸和瓷器是宋代海外贸易的主要出口商品,而金银、香料、珠宝等是主要进口商品。

三、商人和船队的数量不断增加宋代海外贸易的繁荣也带动了商人和船队的数量不断增加。

据史书记载,南宋时期,广东、福建、浙江等地的商人数量达到了历史最高峰,船队数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这些商人和船队不仅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也为宋代的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海上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宋代海上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不仅涵盖了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西扩展至欧洲。

其中,与东南亚的贸易最为频繁,而与中东和非洲的贸易则主要以进口为主。

那么,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之一,这为海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政治稳定保证了商人和船队的安全,经济繁荣则为海外贸易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二、海上交通的便利宋代海上交通十分便利,不仅有完善的船只和航线,还有发达的港口和码头。

这为海外贸易提供了良好的物流保障,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交换。

三、商人的智慧和勇气宋代商人在海外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不仅具备商业智慧和经营能力,还有勇气和冒险精神。

他们通过与外国商人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开拓新的市场,推动了海外贸易的繁荣。

总之,宋代海外贸易的繁荣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朝泉州港崛起的原因探究作者:曹世霞来源:《学理论·下》2013年第04期摘要:泉州港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港口之一,其兴起虽然较晚,然而却后来居上,到宋元时期迅速崛起,一举成为驰名中外的国际大港,以“刺桐港”美名享誉世界。

其崛起是多种因素相互结合的产物,主要就宋时泉州港兴起原因进行探讨,对其崛起原因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探究我国港口的发展规律,而且可以为现在海外交流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宋朝;泉州港;原因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161-03泉州港是我国古代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是海外交通史上的一朵奇葩,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它是福建省泉州市东南晋江下游滨海的港湾。

唐代后期,泉州港就已出现“市井十洲人”的繁荣景象,9世纪阿拉伯地理学家伊本·胡尔达兹比赫在其著作《道里邦国志》中记载“泉州与交州、广州、江都并列为中国四大对外贸易港”。

入宋以后,泉州港的海外交通更加发达,尤其是南宋,其地位日益赶上并超过广州,成为蕃商胡贾航海踵至的国际贸易大港。

元朝,泉州港进入它的极盛时期,以“刺桐港”之名而驰名中外,马可波罗在其《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刺桐港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由此可知,泉州港在当时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贸易港之一。

元末明初,由于战乱以及其他原因泉州港逐渐衰落下去。

然而在其全盛时期泉州港却为我国海外交通的发展以及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公元10—13世纪,是泉州港的兴盛时期,泉州港兴盛时间总共不超过四百多年,而宋朝则占了四分之三的时间。

由此可见,宋朝和泉州港的关系最为深长也最为紧密。

宋朝三百年中,泉州港为什么会兴盛起来?为什么会从开港而渐趋极盛?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做以下探讨和分析。

一、泉州港正式崛起泉州同海外的交往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朝,当时许多文献都有对其相关记载,到唐末五代时期,其发展更加显著。

当时,王审知和留从效等人先后在福建和泉州割据,他们为了发展自己的利益极力“招来海中蛮夷商贾”,①“多发蛮舶,以资公用”。

②宋初,由于结束了五代的分裂割据局面,国家统一,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泉州港的海外贸易日益繁盛,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正式在泉州设市舶司,管理福建一带的海外事宜。

泉州港正式开港以后,尽管发展迅速,但广州、泉州和两浙三地仍然“唯广最盛”,到了南宋初年,泉州港开始逐渐赶上广州。

南宋时期,随着政治和经济中心的南移,泉州港的海外贸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从绍兴十四年(1144年)起,宋王朝就已经批准福建市舶司可以依广南市舶司例,每年在遣发藩舶时“支破官钱三百贯文。

排办筵宴,由市舶提举和州官‘招待’诸国蕃商”③。

由此可见,泉州港已逐步发展到同广州并列的地位了。

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朝廷招罢两浙市舶司,因为“福建广南皆有市舶,物货浩瀚,置官提举实宜,唯两浙冗蠹可罢”,④诏令明确将泉州和广州并列。

南宋末年,泉州港同海外交往更加频繁,泉州开始出现赶超广州的现象,逐渐进入繁盛时期。

13世纪40年代,南宋统治者开始任命阿拉伯人蒲寿庚管理泉州市舶,从此起一直到宋朝覆灭,蒲寿庚“擅蕃舶利者三十年”⑤,与此同时,蒲寿庚还利用自己的海外联系,广为招来外商,阿拉伯人更多地来泉州贸易,当地人称他们为“南海蕃客”,他们也把泉州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死后埋入泉州,泉州的经济生活更紧密地同海外贸易联系在一起。

1274年,吴自牧在《梦梁录》中写道“若欲泛外国买卖,则自可泉州便可出洋”,①由此可知,南宋末年,泉州港已成为了东南地区同海外联系的必经之路,成了全国最大的港口。

二、泉州港崛起的条件两宋时期泉州港开始兴起、发展并逐渐走上繁盛的阶段,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一)自身的地理条件及历史基础1.自然条件泉州港具有其他港口无法相比的自然条件。

泉州位于晋阳下游和泉州湾内,拥有很多深水港,兼具海湾港和河口港的优点,能够容纳上百艘大海船,晋江沟通了它同内地的联系。

同广州和明州一样,泉州港深入海湾和河口之内,“内足以捍州城,外足以扼航道”,②形势坚固,足以保证海外运输安全;此外它离海上主航道又不太远,船舶进出很方便,加之其航道水深,这些使得泉州港具有了“天然良港”的美誉。

2.历史基础泉州港早在6世纪的六朝已经有中外的交通。

从539年到960年,其对外交通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历史可谓久远,尤其是在五代的时候,三个军阀集团都很关注中外交通,而留从效的扩大市区,提倡国际贸易,更是泉州港兴起的良好条件。

五代的扩建城市和建窑对于宋代的海上贸易有很好的影响,替宋朝的泉州港打下了相当坚固的基础。

(二)经济繁盛及海外贸易的发展1.经济的繁荣发展宋初,由于结束了五代的分裂割据局面,国家统一,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相继发展,泉州的纺织、矿冶、制茶等大量兴盛。

南宋时期,政治和经济中心都转移到了东南,“高宗南渡虽失旧物之半,犹席东南地产之绕,足以裕国”,③随着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泉州的商业也繁盛起来,通过泉州港输入和输出的产品逐渐增多,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需要开辟一个巨大的海上港口,泉州港就是在这样的物质基础上兴起来的,可以说,泉州港是东南地区经济繁荣的产物。

2.海上贸易的发展中国在宋代以前,全国各地的海路交通四通八达,畅通无阻,除有沿海和远洋运输外,还有快捷的路上交通,尤其是闻名中外的陆地“丝绸之路”。

但是到了宋朝,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南侵,北方被辽及金王朝占据,许多通往海外的路上交通被割断,宋朝不得不把目光的焦点转移到海上交通上,加之我国中原地区同西亚和欧洲的友好往来仍然保持着,并且由于战乱导致北方人民大量南移,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和劳动技术,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海上贸易也随之发展起来。

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地处东南沿海要冲的泉州港获得了迅速发展,一跃成为当时海上贸易的中心。

阿拉伯人以及以三佛齐为代表的南海诸国是泉州港的主要贸易对象,宋代是他们海上贸易的兴盛时期。

北宋末年,泉州港正式崛起,以阿拉伯为代表的商人大量涌入泉州,泉州成为番夷杂处之地,泉州也因此取代广州成为他们贸易和侨居的中心。

尤其南宋时,在阿拉伯人蒲寿庚对泉州港管理经营时期,他利用自己的海外联系,广为招来外商,尤以阿拉伯人为最多。

阿拉伯和三佛齐的商人大量来泉及海上贸易的繁荣兴盛是泉州港兴起的外部条件。

(三)南宋政治形势的变化泉州于北宋时期正式开港,南宋建立后随着政治和经济中心的逐渐南移,泉州港也逐渐发展兴盛。

问题是为何泉州会在广州和明州存在之时兴起,并且超过广州成为第一大港呢?当时,杭州是南宋的首都也是全国最大的消费性城市,杭州城里聚集了大量的封建地主和官僚,外来的奢侈品及奇珍异物,便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国都南迁,泉州更加接近政治中心,不仅距离杭州比广州更近,海运便捷,而且陆上交通也比广州较发达,外来货物转运杭州也就较广州方便。

同等数量的货物从广州运往杭州需六个月,而泉州出发只需三个月,由此可见,广州的运耗要比泉州大得多;此外,唐末黄巢攻入广州的时候,外国人死亡12万,因此大量的外国商人就暂时不敢来广州贸易,毋庸置疑这对广州的国际贸易而言是严重的打击,相反,五代时期的泉州,封建军阀为了自身的利益极力地发展泉州的海上贸易,招来南洋诸国。

因此,泉州港的情况逐渐改善并赶上广州。

明州(宁波)的位置更靠近杭州,为何也没有成为第一大港呢?这不仅与当时主要贸易国之间的传统贸易关系有关,而且还同进出口主要商品的产地有关。

首先,南宋时期同海外贸易的主要对象是阿拉伯和南洋各国,虽然同朝鲜和日本也有贸易往来,但并不占主要地位。

泉州同阿拉伯和南洋诸国的贸易关系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明州与朝鲜和日本由于相距较近,因此与其往来更为密切。

其次,从输入的产品来看,主要供封建统治者消费的奢侈品其产区多在南洋,而泉州输出的青瓷和绸缎也深受南洋国家的喜欢。

再次,南宋初年,金兵入浙,所到之地燔灭一空,明州的港口贸易因此受到严重的破坏,而此时的泉州却没有遭到金兵的抢掠和破坏,贸易继续向前发展。

(四)港口位置的特殊性两宋时期经济的发展及海上贸易的发达都提出了对一个巨大海港的需求。

从资历上看,无论是广州还是明州都比泉州有更长的正式开港的历史,但是泉州却兴起并超过他们这还与当时各路联系方向的矛盾有关系。

首先,宋朝希望港口位置尽可能靠近京城。

从宋太祖开始,国家就垄断了对外贸易,实行“禁榷”制度,政府在港口通过“抽分”和“和买”得到的进口商品,一部分在当地销售,大部分则运到京城供统治者消费,路途遥远,风险巨大,运输极其困难,因此,朝廷迫切需要港口尽可能靠近京城。

其次,江浙作为输出品的最大产地和全国的经济中心,是当时同海外联系最具决定意义的交通线之一,极力要求尽可能近的海港,南宋发展本地区港口的要求更加急迫。

杭州和明州是当时最近便的贸易港,然而为什么不是杭州本身及最近便利的明州得到迅速发展,而是距离远达三个月之久的泉州呢?原因就在于阿拉伯和南海诸国一致要求港口南移,阿拉伯和南海诸国在海上交通所花的时间的运费并不少于路上运输,而且风险极大,因此处于贸易安全方面考虑,外国商船要选择尽可能近的港口,他们要求港口南移。

由此看来,这就形成了相互对立的两大趋势:“国内的南宋朝廷和江浙地区以及日本共同要求港口北移;而处在中国最大的海外贸易方向上的阿拉伯和南海诸国则要求港口南移,最后只能选择一个对双方都比较近便的港口,恰好处于南宋海岸线中点的泉州港应运而生”,泉州港正处于两者矛盾的平衡点上,因此,得以兴起发展并迅速地跃到海港的最前列。

(五)统治阶级的重视南宋时期的政治形势发展及统治者对泉州港的认真经营是泉州港崛起的又一大推动力量。

南宋偏于东南一隅,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户口数量都远不及北宋,但是其财政开支却超过北宋,为了维持摇摇欲坠的封建王朝,维持巨额的财政支出,南宋政府便从海外贸易中寻求出路,大力发展贸易往来。

南宋时期的市舶司,税收占到整个皇室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可见泉州港在海上贸易和经济上的重要性,为了充分发掘泉州这个巨大的财源,统治者采取了许多具体措施,客观上促进了泉州港的崛起。

1.重视泉州官员的选拔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宋高宗在任命李庄提举福建市舶的诏令中说“提举市舶官,委寄非轻,若用非其人,则措置失当,海商不至其。

庄可发来赴阙禀议,然后上任”,①朝廷也非常重视地方官人员的录用。

2.对来货多的外商进行奖励绍兴六年(1136年),知泉州连南夫奏云:“诸市舶纲首能招诱舶舟,抽解物货,累及五万贯十万贯者,补官有差”,②同年,阿拉伯人蒲啰辛运一大船乳香到泉州,市舶抽解到三十万贯,朝廷特下诏表彰并“补承信郎,仍赐公服履笏”,希望他回国“说谕蕃商,广行船贩乳香前来,如数目增多依次推恩,他的手下人员也得到银綵等的犒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