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中考真题及答案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富贵不能淫》(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富贵不能淫》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畎.亩()傅说.() 丈夫之冠.()胶鬲.() 拂.士() 拂.乱()【答案】畎.亩(quǎn)傅说.(yuè)丈夫之冠.(guàn)胶鬲.(gé)拂.士(bì) 拂.乱(fú)【解析】考查字的读音,平时积累就可以。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父命.之() (2)与民由.之()(3)威武不能屈.()(4)妾妇之道. ( ) (5)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 (6)居.天下之广居 ( ) (7)无违.夫子( )(8)往之女.家()【答案】(1)教导、训诲(2)遵循(3)使屈服(4)三从四德(5)这样(6)居住..(7)违背(8)往之女家(“女”,同“汝”,你)【解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通假字“女”,同“汝”,你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女子之嫁也A. 丈夫之.冠也(《富贵不能淫》)B.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C. 往之.女家 (《富贵不能淫》)D. 与民由之.(《富贵不能淫》)【答案】 A【解析】例句中的“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A.与例句同;B.助词,的;C.音节助词,不译;D.代词,文中指正道。
)4. 翻译下面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答案】(1)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解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富贵不能淫》中考阅试题(含答案)2018.12

《富贵不能淫》阅读题2018.12一、2013年四川省广安市(四)文言文阅读,完成26-29题(14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论仁、礼、义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①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也,必敬必戒,无违夫子④!’以顺5为正者,妾妇6之遣也。
居天下之广居7,立天下之正位8,行天下之大道9;得志,与民由10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轲(孟子·滕文公下))26.解释加点的词(4分)(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2)人则无法家拂士( )(3)舜发于畎亩之中( ) (4)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7.翻译下列句子(4分)(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8.这两则短文的主题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分)甲:乙:29.选段乙中,有两处可以看出孟子对女性有歧视的思想,请选一句,并加以评议。
(4分)句子:评议:二、(2017年广西桂林市中考题)(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0 -14题。
(11分)(甲)富贵不能淫居天下之广居,.......独行其道。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从容就义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
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注】①自赞:自我总结。
②庶几:差不多。
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0.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 分)A.独行其道B.其真无马邪?C.河伯始旋其面目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富贵不能淫》试卷及答案

《富贵不能淫》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词在文中表示“放纵”?A. 淫B. 移C. 屈D. 顺2. “大丈夫”在文中的含义是指:A. 有权势的人B. 有道德修养的人C. 有财富的人D. 有地位的人3. 以下哪个句子不是孟子所说的?A. 富贵不能淫B. 贫贱不能移C. 威武不能屈D. 得志,与民由之4. “居天下之广居”中的“广居”是指:A. 宽敞的房子B. 社会地位C. 道德品质D. 家庭环境5.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孟子提到的“大丈夫”品质?A. 诚信B. 友善C. 爱国D. 敬业二、解释字词(每题2分,共10分)1. 请解释“丈夫”在文中的含义。
2. 请解释“得志”的含义。
3. 请解释“贫贱”的含义。
4. 请解释“威武”的含义。
5. 请解释“独行其道”的含义。
三、句子翻译(每题3分,共15分)1. 请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成现代汉语。
2. 请将“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成现代汉语。
四、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______。
”2. “富贵不能______,贫贱不能______,威武不能______。
”3.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______。
”五、内容理解概括(5分)请简要概括孟子在文中的主要观点。
六、描写手法(5分)请分析文中使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并举例说明。
七、句子赏析(5分)请赏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句话。
八、人物环境情感分析(5分)请分析文中孟子所描述的“大丈夫”形象,以及其所处的环境。
九、主旨剖析(5分)请剖析本文的主旨。
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 A. 淫2. B. 有道德修养的人3. D. 得志,与民由之4. C. 道德品质5. D. 敬业二、解释字词答案1. “丈夫”:在文中指成年男子,特指有道德修养和担当的男子。
《富贵不能淫》《明史·海瑞传》比较阅读答案(2019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题)

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6.0分)1.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孟子>二章》)2. 【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署南平教谕。
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
”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蔬自给。
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
瑞曰:“曩③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从张。
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
”发④橐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四》,有删改)【注释】①脱粟:吃糙米饭。
②艺:种植。
③曩:从前。
④发:打开。
⑤橐:布袋的一种。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
A.岂不诚大丈夫哉诚:是B.得志,与民由之由:遵循C.御史诣学宫诣:到D.属吏咸伏谒咸:都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
A.倒悬之/父命之B.独行其道/其迁淳安知县C.谒当以属礼/以顺为正者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昨闻海令为母寿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
A.甲文围绕“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
B.甲文中孟子运用对比表达了对景春推崇的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接着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C.乙文中海瑞在南平和淳安的言行,体现了甲文中大丈夫标准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乙文通过“布袍脱粟、艺蔬自给”和胡宗宪的话,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作为淳安知县的海瑞生活的清贫。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富贵不能淫》专练

《富贵不能淫》一、文言文阅读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必敬必戒________________ (2)与民由之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谈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何现实意义?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解释加粗的词语。
(1)岂不诚大丈夫哉(_________)(2)与民由之(_________)(3)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_)(4)人恒过(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富贵不能淫练习题及答案

富贵不能淫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分)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分,意到即可,酌情给分)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4分)2.“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分,意到即可,酌情给分)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妾妇之道( ) 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③居天下之广居( ) ④无违夫子( )3、(1) ①方法②这,这样的人③居住④违背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女子之嫁也A. 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B. 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人买履》)C.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D.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4.A5.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5.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6. 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7.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2分)7、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1分) 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1分)。
《富贵不能淫》中考复习题及答案【统编版八上第22课】

《富贵不能淫》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B卷选择题涉及全六册古文知识点。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诚】真正,确实。
2、【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3、【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4、【焉】怎么,哪里。
5、【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冠】,行冠礼。
6、【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
【命】,教导、训诲。
7、【戒】告诫。
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8、【女家】这里指夫家。
【女】,同“汝”,你。
9、【夫子】这里指丈夫。
10、【正】准则,标准。
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12、【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由】,遵循。
13、【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14、【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15、【移】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
16、【屈】屈服。
这里是使动用法。
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之道。
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富贵不能淫》《从容就义》阅读训练及答案(2017年广西桂林市中考题)(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富贵不能淫》《从容就义》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广西桂林市中考题)(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0 -14题。
(11分)(甲)富贵不能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乙)从容就义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
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注】①自赞:自我总结。
②庶几:差不多。
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0.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 分)A.独行其道B.其真无马邪?C.河伯始旋其面目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11.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2分)A.贫贱不能移(移动)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12. 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13.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译文:14.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答案:10.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意思的辨析能力。
A、C、D三项中的“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它)的”或“他(她,它)们的”;B项,“其”是副词。
表示反诘。
译为“岂,难道”。
11.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文言词语意思的把握:A项,“移”在这里是“动摇”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2017年广西桂林市中考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0 -14题。
(11分)
(甲)富贵不能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
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
(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
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
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
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
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
②庶几:差不多。
③观者如堵:
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0.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 分)
A.独行其道
B.其真无马邪?
C.河伯始旋其面目
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