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话与普通话的各种区别

合集下载

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声母差异宜宾口音在内的四川方言,仅就大多数地区而言,与普通话的声母差异,情况有三: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三、四川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所采用的声母不同。

分述如下: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

由于是对50年前的记忆,多出的声母原来用什么注音符号或拼音字母,已经留在了学生时代;笔者又毕竟不是语音专业人员,手里没有目前全面表示各种语音,甚至本主题讨论所涉及语音的现行表示方式的专业书籍或文献。

因此,在以下叙述中,只能以自己权宜杜撰(只用于本贴主题讨论)的,希望通过描述和举例能为泡友理解的非专业符号表示。

四川方言多出的声母为[ni:]和[gn],均为浊音.1. [ni:]。

发[ni:]时,气从舌颚间出,舌扁平;发音位置比普通话拼音字母的"n"靠后;发音时,摩擦通道较长,摩擦力较大。

如宜、义(含仪、议等义与形旁组合字),你、泥、拟、凝,等。

宜宾口音与普通话一样,也基本上没有这个声母,而分别成为宜宾口音和普通话的"y"(如宜、义等)和"n"(如你、泥、拟、凝,等)。

2. [gn]。

气从舌、颚最后部(近喉部)发出,摩擦力也较大,有如"g"的软浊音。

四川方言语音中的我(及如哦、俄、饿、鹅、娥等)、恶(及如垩)、额、厄、鄂(及如颚、萼、鳄、腭等)、讹、遏、……等。

宜宾口音中除个别字使用这个声母(如我、恶、厄等)外,大多数与普通话声母相同(如哦、俄、饿、鹅、娥,讹,等);而重庆口音中,连"我、恶、厄"等,都几乎与普通话相同,只不过音节中口形变化的过程没有普通话清楚。

记得,四川方言语音多出的上述声母,在50年前的汉语拼音字母表中,分别排列在g、k与h,和j、q与x之间,与其他由4个一排的声母,组成了较为整齐的方阵。

即:b p m f d t n lg k [gn] h j q [ni:] xzh ch sh r z c s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
汉语普通话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是全国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一种语言。

它基于北方的语言方言,主要以北京话为基础,并吸收了其他方言的一些特点。

各方言与普通话有以下差别:
1. 发音差异:各方言的发音方式有所不同。

例如,广东话较多地使用鼻音和塞音,而四川话则有独特的声调。

2. 词汇差异:各方言的词汇也有所不同。

例如,广东话中常用的“你”在普通话中是“你”,而在四川话中是“侬”。

3. 语法结构差异:各方言的语法结构也有差异。

例如,在普通话中,形容词一般放在名词前,而在四川话中,形容词通常放在名词后。

4. 语言习惯差异:各方言在使用习惯上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普通话中,常用的问候语是“你好”,而在广东话中,则是“早晨好”。

虽然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但中国各地仍保留着丰富多样的方言。

这些方言在各地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使用,也体现了中国的多样文化。

第五章四川方言和普通话词汇`语法比较

第五章四川方言和普通话词汇`语法比较


与普通话说法不同的四川方言中,名词最多。

烟子 舌头儿 嘴巴 树子 风筝儿
名 词:
一、四川方言中是双音节词,普通话是单音节词 1、川方言有“子”词尾,普通话没有。如:庙子 鞋子 羊子 蚕子 虾子 葱子 今天子 明年子 2、四川方言中有儿化,普通话没有,但轻声。如苍蝇儿 3、方言中有“巴”词尾,普通话没有。如:泥巴 盐巴 二、四川方言是词素重叠,而普通话是单音节词,或加“子”。 如:草草——草 灰灰——灰 毛毛——毛 箱箱——箱子 瓶瓶——瓶子 柜柜——柜子 还有一部分是完全不同的说法: 如:帕帕儿 架架儿 飞飞儿 吹吹儿 坨坨儿 别别儿 瓢瓢儿 偷油婆 波丝网 檐老鼠 包径 绍苕 稀饭 抄手儿 宝气 手杆 讨口子 铺盖 灶房 二天 白墨 雪弹子 三、四川方言中“头”,普通话说“里” 桶头有水 锅里有碗头才有 他在院坝头 屋头
第五章 四川方言和普通话词汇、 语法比较
学习普通话不能只学语音,还要掌握普通 话的词汇和语法。普通话和四川话都是从古 代汉语发展来的,语言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 规律大部分相同,如天 地、人、花、草、 看、走、好、都、很、人、我、他、眼亮、 乱七八糟、家家户户、糊里糊涂等等。这些 共同的词语,在整个词汇中占多数,但四川 有一部分与普通话不一致。
四、四川方言里有“动词+得来+动词+不来?”的句型,而普 通话里是用“会不会+动词” 你做得来做不来? 他扯不来慌。 我吃不来海辣椒。 你会不会做? 他不会说慌。 我不吃(吃不惯)辣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五、四川方言中,动词后面的“倒”,在普通话里是“着 (zhe),到(dao),着(zhao), 了(liao)等。 他看倒看倒就睡着了 他埋倒脑壳不开腔 他捉倒五个丁丁猫儿 还没有找倒合适的人 他的事我管不倒 这就怪不倒我了 这条路近了倒好的多

四川语音与普通话的区别

四川语音与普通话的区别

四川话和普通话在语音方面和词汇方面的异同:语音方面:声母,四川话有20个声母,总数比普通话少。

只有舌尖前音,没有舌尖后音。

[n]与[1]不分等特点。

韵母,四川话有36个韵母,总数比普通话少。

声调,四川话通常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个声调,4个声调的调值分别为55、21、53、213,还有韵母儿化现象。

词汇和语法方面:名词约占四川话方言条目总数的三分之一,特点是其与普通话的词干相同,词缀不同。

四川话常在名词后加“子”、“巴”等词尾构成方言。

动词,四川话的普通话差异较大,四川话中动词一般不用重叠式。

短暂动作常用动词后面加“一下”来表示,例如“转一下”,不用“转转”。

形容词,四川话里的形容词,有的用特有的方言字来表示,如莽(意:傻、憨、身材粗壮等)。

有的借用普通话中的同音字,如汤水。

四川话中形容词的生动形式相当丰富,在形容词词根的前后都可加单音节或多音节词缀构成生动形式,表达各种不同的状态、感情色彩。

如“瓜(傻)”,如“瓜稀稀”。

代词,四川话的代词主要有哪个(谁)。

量词四川话的物量词,如:匹:一匹瓦。

副词,四川话表示程度的副词较多,如:多:她对你多巴适的。

焦:焦苦。

举例说明汉字为什么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和拼音文字不同。

拼音文字用字母把音素或音节表示出来。

一般地说,只要掌握了字母和拼音规则,听到一个词就可以写下来,看到一个字就可以念出来。

而汉字是用表意体系的符号来表示汉语的词或词素的。

汉字不和汉语的语音发生直接的联系。

用汉字写的材料,汉语的不同方言地区的人可以按自己的方言读出来。

一个汉字通常表示汉语里的一个词或语素,不能直接表示出读音。

一般把汉字看成音形义的统一体,带有极强的表意性。

比如:“木”极像树木,“月”与月亮外形相似,而“从”像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的后面。

以上的例子都是用字的形体来表示语言里的词义的,没有表音成分。

即使是形声字(如“问”、“霖”),虽然有了声旁“门”、“林”,但这种表音成分并不能确定字的完全正确的读音,而是要依靠表意成分“口”、“雨”才能确定汉字所表示的意义。

第二章四川话和普通话在语音方面的异同

第二章四川话和普通话在语音方面的异同

三、元音和辅音:P12—13
根据不同的发音情况通常把音素分为元音和辅音两 类,又称母音和子音。 1.元音:呼出的气流不受口腔任何部位的阻挡,声带 都要振动,发音响亮。如 i u ü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音: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遇到阻碍发音不如元 音响亮,振动声带的叫浊辅音,如 m n l ,不振动声带 的叫清辅音 b d z c
五、汉语拼音方案:P15—18
1.字母:26个 2声母21个
V只用来拼写外来语和少数民族语以及方言。
汉语拼音方案:
4.声调符号: 普通话有四种声调:阴平, 阳平,上声,去声。声调符 号标在音节主要元音上,轻 声不标调。 标调口诀: a 母出现别放过 没有a母找e o i u 并列标在后 单个元音不必说 i u 并列的情况,如 牛 niú 归 gui,声调标在后一元音头上。
第二章 四川话和普通话在语音方面的异同
第一节 语音基础知识
(一)、语音和发音器官 简单地说,人们说话的声音叫 语音,人的发音器官大体可以 分为肺和气管、喉头和声带、 口腔和鼻腔三部分。呼吸器官 在发音中的作用是供给发出语 音的动力——气流,气流从肺 部呼出,通过支气管、气管, 再经过喉头,送入口腔或鼻腔。 请看教材P11,发音器官示意图。
四、声母、韵母、声调:P13
按照我国传统的分析汉语音节的方法,可以把音节 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1.声母:音节开头的辅音,作声母都是辅音。有的 音节开头没有辅音,叫零声母音节。如"五一" u i 。 普通话里有21个辅音声母。 2.韵母:声母后面的部分,充当韵母的是元音也可以 在元音之后再加上一个辅音,这个辅音就是鼻音 n 和 ng 。共有39个韵母。 3.声调:贯穿在汉语音节中,有区别意义作用音高 形式,就是整个音节的高低升降。如"妈 麻 马 骂"四 个音节的韵母都相同,只有声调不同,每个音节表 示的意思就不同。

四川话与普通话的对比

四川话与普通话的对比

四川话与普通话的对比四川话,又称四川方言、巴蜀方言,属汉语西南西南官话的主要使用地区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大部、湖南西北部、广西西北部的语言。

致包括西南官话成渝片(成渝话)及赤灌片(赤灌话)。

四川话目前约有1亿2千万的使用者,成都话是川剧和各类曲艺的标准音,绵阳话是四川省的标准方言。

作为官话的一个分支,西南官话的内部一致性是很高的。

作为西南官话的一部分,四川话内部的一致性也是很大的。

同普通话相比较,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也都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怀。

尽管如此,作为地方方言,尤其是鉴于明末清初四川人口来源的复杂,至今仍有三十多个客方言岛、四十多个湘方言岛的情况下,四川话内部,四川话与普通话,都表现出相当的差异性。

与普通话相比,四川话在构词法中也有很多不同:1.名词的重叠。

四川话的单音节名词和名词性语素大都能重叠,且多数重叠式第二字儿化(川东比川西多)。

重叠式表示小称。

非重叠式有单字单用、加“子”尾、加“儿”尾或儿化等几种方式。

具体的词各地不尽相同。

2.普通话有动词重叠式,重叠式的动词大都有尝试的含义。

四川话动词一般不重叠,动词加“一下”或“哈儿”表示尝试或短暂动作。

3.值得注意的是,四川话中形容词的生动形式相当丰富。

虽然普通话也具有相同的构词方式,但四川话这类词远比普通话多,而且表意丰富,感情色彩浓烈,使用频率高。

这从川剧、方言作品和地方报刊上都可明显感觉到。

在形容词词根的前后都可加单音节或多音节语缀构成这种生动形式,表达不同的状态或感情色彩。

语音方面:声母,四川话有20个声母,总数比普通话少。

只有舌尖前音,没有舌尖后音。

[n]与[l]不分等特点。

韵母,四川话有36个韵母,总数比普通话少。

声调,四川话通常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个声调, 4个声调的调值分别为55、21、53、213,还有韵母儿化现象。

词汇和语法方面:名词约占四川话方言条目总数的三分之一,特点是其与普通话的词干相同,词缀不同。

四川话常在名词后加“子”、“巴”等词尾构成方言。

四川话与普通话

四川话与普通话

四川话,又称四川方言、巴蜀方言,属汉语西南官话。

西南官话的主要使用地区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大部、湖南西北部、广西西北部的语言。

注1,大致包括西南官话成渝片(成渝话)及赤灌片(赤灌话)。

四川话目前约有1亿2千万的使用者,成都话是川剧和各类曲艺的标准音,但并不是四川省的标准方言。

事实上四川话从来就没有所谓的标准音,像广州话之于粤语,这是由于四川话本身就是由各地移民方言演变融合而成的。

历史宋代以前的四川方言和元代至今的四川话截然不同,依据宋代文献显示,当时的学者把四川方言与西北方言合称为“西语”,属同一方音语系。

蒙古人和女真人两次北方民族的入侵,给四川地区带来了灾难性的人口剧减。

到清朝初年,四川人口甚至不足五十万。

从167 1年开始大规模移民,到1776年为止,105年内四川合计接纳移民623万人,史称湖广填四川。

现代四川话,就是在这次大规模的移民运动中形成的。

四川话特点音韵与普通话中声母的区别:大部分地区所使用的四川话没有平舌和翘舌之分,基本上把普通话中翘舌音念为平舌音,比如:"智商"普通话为[zhìshāng],四川话为[zǐsāng] 注2 (音同“字桑”);"超市"普通话为[chāoshì],四川话为[cāosǐ](音同“操四”);"支持"普通话为[zhīchí],四川话为[zīci](音同“资瓷”)。

在四川话(但不包括成都话) 中以鼻音“n”开头的音节中,如果韵母不是“i”开头(如“i”或者“in”),则“n”都混淆为“l”。

如“南方”,四川话中音同“兰方”。

成都话的“n”在“i”前腭化为舌面鼻音。

音节中或末尾的鼻音大都能区分,而成都附近、眉山、乐山等地的前鼻音(咸山摄)弱化成鼻化元音,如成都中派“an”的发音为国际音标中的[ae~]。

音节“ing”与“in”跟大部分南方方言一样,完全混淆,统一发音为“in”。

四川话与普通话

四川话与普通话

四川话,又称四川方言、巴蜀方言,属汉语西南官话。

西南官话的主要使用地区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大部、湖南西北部、广西西北部的语言。

注1,大致包括西南官话成渝片(成渝话)及赤灌片(赤灌话)。

四川话目前约有1亿2千万的使用者,成都话是川剧和各类曲艺的标准音,但并不是四川省的标准方言。

事实上四川话从来就没有所谓的标准音,像广州话之于粤语,这是由于四川话本身就是由各地移民方言演变融合而成的。

历史宋代以前的四川方言和元代至今的四川话截然不同,依据宋代文献显示,当时的学者把四川方言与西北方言合称为“西语”,属同一方音语系。

蒙古人和女真人两次北方民族的入侵,给四川地区带来了灾难性的人口剧减。

到清朝初年,四川人口甚至不足五十万。

从167 1年开始大规模移民,到1776年为止,105年内四川合计接纳移民623万人,史称湖广填四川。

现代四川话,就是在这次大规模的移民运动中形成的。

四川话特点音韵与普通话中声母的区别:大部分地区所使用的四川话没有平舌和翘舌之分,基本上把普通话中翘舌音念为平舌音,比如:"智商"普通话为[zhìshāng],四川话为[zǐsāng] 注2 (音同“字桑”);"超市"普通话为[chāoshì],四川话为[cāosǐ](音同“操四”);"支持"普通话为[zhīchí],四川话为[zīci](音同“资瓷”)。

在四川话(但不包括成都话) 中以鼻音“n”开头的音节中,如果韵母不是“i”开头(如“i”或者“in”),则“n”都混淆为“l”。

如“南方”,四川话中音同“兰方”。

成都话的“n”在“i”前腭化为舌面鼻音。

音节中或末尾的鼻音大都能区分,而成都附近、眉山、乐山等地的前鼻音(咸山摄)弱化成鼻化元音,如成都中派“an”的发音为国际音标中的[ae~]。

音节“ing”与“in”跟大部分南方方言一样,完全混淆,统一发音为“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去的不少人认为四川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主要在语音方面,词汇和语法的差别不大。

我们对四川方言词汇进行了调查,并对方言和普通话进行了对比,发现群众的口语和生活用语中使用和普通话不同的方言词汇比重较大,许多方言词汇外地人完全听不懂.例如:四川话普通话四川话普通话锅盔面饼相因便宜啥子什么霸铺哪个谁杂个;朗个怎么撇脱干脆;简单咖咖(音)角落、缝隙四川话和普通话在语法方面也有一些不同。

例如:四川话你做得来做不来他得不得走了搞不赢看倒起普通话你会不会做他会不会走了来不及看着四川话和普通话在常用名词方面的差异一、差异较大的常用名词举例四川话普通话四川话普通话二天以后、将来哈哈儿一会儿二回下回隔哈儿过一会儿上半天上午早先、在前以前手杆手臂、胳膊倒拐子胳膊肘儿肋巴骨肋骨醪糟儿江米酒叫鸡子蟋蟀老人公公公家家外婆宝器傻瓜、活宝牛牛儿陀螺梭梭板滑梯二、词根相同词缀不同的名词1.下面这些常用名词四川话常代词缀“子”,普通话却不带。

如:树、葱、蒜、羊、蚕、虾、蝉、鞋、今年、明年、哪年等2.下面这些词,四川话常带“子”词缀,普通话却带“儿”词缀。

如:“枣子、桃子、皮子、肝子、纸盒子、烟盒子、白心子(红苕)”普通话则说“枣儿、桃儿、皮儿、肝儿、纸盒儿、烟盒儿、白心儿”3.四川话里有些名词带词缀“巴”,普通话却不带“巴”词缀。

如:四川话泥巴盐巴牙巴普通话泥盐牙三、四川话里名词后面加“些”表示人或事物的多数。

普通话里在表人的名词后加“们”表示人的多数;表事物的名词后不加任何成分,也可表事物的多数。

例如:四川话学生些东西些桌子些普通话学生们东西桌子五、四川话里名词后面表示方位和时间、空间范围的“头、吼头”,普通话里说“里”或“里面、里头、里边”。

例如:四川话屋头学校头城头瓶瓶吼头普通话家里学校里城里瓶子里头四川话和普通话在常用动词方面的差异一、四川话中的一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当于普通话的一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但是有些动词的用字或字音不同。

如:四川话普通话摆莫摆给别个听。

说别说给别人听。

车车身就走车一转转转身就走转一圈儿扯筋她爱跟别个扯筋。

闹矛盾她最爱跟别人闹矛盾戳脱她把工作戳脱了。

丢掉她把工作给丢掉了。

打条找别个给你打条。

出主意找别人出主意。

打平伙我们三个来打平伙。

大家凑钱吃饭或买东西打下手你炒菜,我打下手。

当助手你炒菜,我当助手。

抵拢抵拢河边再倒拐。

到了到了河边再转弯点水是哪个点的水? 告密是睡告的密?打抖(tou3)他吓得打抖。

发抖他吓得发抖。

打燃火他跟别个打燃火了。

当面指责,发火,闹冲突倒拐过了那个口子再倒拐。

转弯过了路口再转弯。

发毛他脾气不好,爱发毛。

发火他脾气不好,爱发火。

翻话不要去翻话。

把甲说的话告诉乙,搬弄是非方你把我方起了。

是难堪你使我难堪。

搞惯了他一个人搞惯了。

习惯了他一个人习惯了。

搞忘了我硬是搞忘了。

忘记了我真是忘记了。

喊黄哪个都不准喊黄。

叫苦;抱怨谁都不准叫苦。

假巴意思他假巴意思要帮我。

假装;假惺惺他假装要帮我。

捡相因我捡了个相因。

捡便宜我捡了个便宜。

品起他们三个品起走。

并排,并列他们三个并列走。

梭边边你不要梭边边。

躲到一旁你不要躲到一边儿。

耍死皮你不要耍死皮。

耍无赖你不要耍无赖。

烫不要去烫别个。

欺骗别去欺骗别人。

体他长得好体他妈哦。

(相貌)像、似他长得像他妈。

笑人他说得好笑人哦!(令人)可笑他说得真可笑!不兴开会不兴请假。

不许、不准开会不许请假。

胀慌了胀慌了才去解手。

憋急了憋急了才去上厕所。

二、四川话中的一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是多义词,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几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如:四川话普通话巴把广告巴到墙壁上。

贴把广告贴到墙壁上。

文章写得不巴题。

切文章写得不切题。

我不得去巴领导。

巴结我不会去巴结领导。

巴倒巴倒栏杆。

扶着扶着栏杆。

一直巴倒河边走哈!沿着一直沿着河边走啊!我巴倒你去耍一盘。

跟着沾光我跟着你去玩一回。

飙血飙出来了。

喷血喷出来了。

兔儿飙不在了。

跑兔儿跑不见了。

几枪都打飙了。

脱靶几枪都打拖把了。

考题都按飙了。

没猜中考题都没猜中。

扯扯结婚证领领结婚证我们先扯一下明天咋个办。

商量我们先商量明天怎么办。

他们扯得好凶哦。

争论;吵他们吵得很厉害。

默我默了三遍。

默记我默记了三遍。

你在默啥子?思考;想你在想什么?你默一下要好多钱?估量你估量一下要多少钱?恼火你在恼火啥子?苦恼你在苦恼什么?这件事有点恼火。

伤脑筋这件事有点儿伤脑筋。

理麻你去理麻这件事。

询问,调查你去调查这件事。

把帐理麻清楚。

清理,清查把帐清理清楚。

我要好生理麻他。

惩治,责骂我要好好儿惩治他。

笼他笼了件衣服就走了穿他穿了件衣服就走了。

外头笼件衣服。

套外面套件衣服。

说些话把自己笼起。

套说些话把自己套住了。

铺盖笼倒脑壳。

盖被子盖着头。

谙倒我谙倒他要来。

估计我估计他要来。

路上要谙倒点儿。

留神,小心路上要小心点儿。

烧他们伙倒来烧你。

欺骗他们打伙儿来欺骗你。

你们不要去烧老实人。

捉弄你们不要捉弄老实人。

我晓得你们在烧我。

挖苦我知道你们在挖苦我。

神听摆龙门阵都听神了。

入神听讲故事都听神了。

他一个人在那儿神起。

发愣她一个人在那儿发愣。

抖(tou3)她吓得打抖。

哆嗦她吓得打哆嗦。

把自行车抖散了。

拆把自行车拆散了。

他遭抖了好几回了。

揍,打他被揍了几回了。

车子好抖哦。

颠簸车子颠簸得很厉害。

四川话和普通话在形容词方面的差异一、用字、读音都不同的形容词和形容词性短语。

例如:四川话普通话巴适今天的天气好巴适。

舒服今天的天气好舒服。

新房布置得好巴适。

漂亮新房布置得好漂亮。

她经幽病人很巴适。

细致她照顾病人很细致。

话要说巴适点儿。

好听、妥帖话要说好听点儿。

巴巴适适穿得巴巴适适的。

整整齐齐穿得整整齐齐的。

活路做得巴巴适适的。

很好活儿干得很好。

宝你好宝哦!傻你真傻呀!笔端笔端的一条路笔直笔直的一条路。

抻抖(tou3)把衣裳扯抻抖。

平整把衣服扯平我今天耍抻抖了。

舒服我今天玩舒服了。

你把话说抻抖。

清楚你把话说清楚。

这个人长得很抻抖。

好看这个人长得很好看。

瓜我硬是瓜得很。

傻我真是傻得很。

刮毒你太刮毒了。

狠毒你太狠毒了。

寡孽他太寡孽了。

无情无义,绝情寡义抠这个人好抠哦!吝啬这个人好吝啬。

麻咋(za3)字写得太麻咋了。

乱字写得太乱了。

他做事有点麻咋。

马虎他做事有点儿马虎。

他们两个有点儿麻咋。

关系不正常。

磨皮擦痒闲得无聊的样子,百无聊赖。

木(去声)他太木了。

反映慢他反映太慢了。

桌子摸起是木的。

不光滑桌子摸起不光滑。

眼睛看东西有点木。

模糊眼睛看东西有点儿模糊。

老辣你要学老辣一点儿。

老练你要学老练一点儿。

恼火他的病恼火了。

严重他的病严重了。

今年子热的恼火。

厉害今年热的厉害。

闹热不要去看闹热。

热闹别去看热闹。

娄,娄馊他太娄馊了。

脏他太脏了。

屋头好娄哦。

乱家里太乱了。

这个人有点娄。

不修边幅这个人有点不修边幅。

安逸这起衣服穿的安逸。

舒服这种衣服穿着舒服。

这阵子我心头不安逸。

舒畅现在我心里不舒畅。

今天耍安逸了。

痛快今天玩儿痛快了。

他们不安逸我。

喜欢,满意他们不喜欢我。

这本安逸的很。

好,精彩这件衣裳好漂亮松活这件事情很汤水。

难办,麻烦这件事儿很难办。

他做事汤水得很。

拖拉,拖沓他做事拖沓的很。

醒你还没有长醒。

懂事;成熟他还不懂事。

他醒得很。

爱逗趣,滑稽他滑稽的很。

悬火太悬火了,不要去。

危险太危险了,不要去。

旋她旋得很。

慢,拖沓她拖沓的很。

不要在路上旋。

磨蹭别在路上磨蹭。

血骨淋当血肉模糊,血淋淋扎实扎实教训他几句。

狠狠地狠狠地教训他几句。

他送的礼很扎实。

(分量)重他送的礼很重。

四川话和普通话在副词方面的差异一、表时间和重复频率的副词或短语。

常用的和普通话不同的有:四川话普通话将将他将将才走。

刚刚他刚刚才走将才他将才还在这里。

刚才他刚才还在这里。

才将他才将才来过。

刚才他刚才才来过。

跟倒我跟倒就来。

马上、立刻我马上就来。

看倒看倒看倒看倒要过年了。

眼看着眼看要过年了。

先不先你先不先打个招呼嘛。

先你先打个招呼嘛。

要不要他要不要来一回。

有时候、间或他间或来一次。

多久会都开了多久了。

很久会都开了很久了。

紧倒他紧倒说老、一直他老说。

二、表范围的副词。

常用的和普通话不同的有:四川话普通话一下(ha4)我一下都买了。

全部我全部都买了。

十几个人一下请。

通通十几个人通通请。

一下用脱几十元。

一共、总共总共才几十块钱。

通共通共才几块钱。

一共、总共总共才几块钱。

尽都你们尽都不去嗦?全都你们全都不去呀?格外我给你格外煮另外我给你另外煮三、表情态的副词。

四川话和普通话不同的常用词有:四川话普通话架势我架势想都想不起使劲儿我使劲儿想都想不起来。

嘿起(势)他嘿起势跑。

使劲儿他使劲儿跑。

展劲你展劲吃,还多。

尽力你尽力吃,还多。

老实老实捶他一顿。

使劲儿使劲儿揍他一顿。

你要老实走早点儿。

尽量你要尽量早点儿走。

利边我利边怄他。

故意,有意我故意气他。

安心你安心要害我所?存心,故意你存心要害我呀?端端端端走,不倒拐。

一直一直走,不转弯。

他天天都在屋头,恰恰,恰巧他天天都在家,恰巧端端今天出去了。

今天出去了。

来不来哪个来不来就说钱嘛?动不动谁动不动就说钱呀?四、表语气的副词四川话普通话高矮他高矮不去。

无论怎么样他无论怎么都不去。

随在随在他杂个说,我都不得怕。

无论,任凭无论他怎么说。

我都不怕。

硬是喊他去,他硬是不去。

就是,偏叫他去,他就是不去。

靠实我靠实遭不住了。

确实,实在我实在受不了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