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藏的双语教育

合集下载

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双语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双语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双语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黄黎萍(西藏林芝市第二幼儿园)【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速度愈发迅猛,在社会全面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科教兴国的重要性逐渐显现了出来。

教育事业也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讲究的是多民族共同发展,在西藏少数民族地区中,应当注重藏汉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通过双语教学的形式来进一步的促进民族的团结。

就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双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解决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双语教学问题的措施,尽可能提升幼儿双语的教学水平,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观念,优化总体的双语教学现状。

【关键词】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双语教学对策分析目前,我国双语教学发展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双语政策构建等方面,都应当对其进行改善以及提升。

在传统的幼儿园双语教学课堂上,老师们主要使用的是当地的语言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对于汉语的使用频率会比较小,这会让幼儿们根本无法较为深入的了解汉语知识内容,从而使得汉语具有较强的局限性,幼儿们根本无法在阅读汉语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外界知识内容,幼儿们的知识面发展受到了约束,同时其还抑制了幼儿们的未来发展,让国家流失了较多的少数民族人才。

一、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双语教学的现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变得越发昌盛,这就使得少数民族对于汉语的学习需求开始不断地提高。

但是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特性。

受到其分布特点的影响,使得我国双语教学活动的开展难度增大,其所开展的双语教学工作无法达到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学习的需求。

对此,应当分析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双语的教学现状,找出其所存在的教学问题,为其后续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1.双语教学比重问题我国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中接受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幼儿人数较多。

随着双语教学地发展,学习双语的人数也在不断提升,由此可以了解到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对于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其都在渴望着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西藏高等教育中的双语教学策略之我见

西藏高等教育中的双语教学策略之我见

西藏高等教育中的双语教学策略之我见[摘要]: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需求更多的是综合性人才,特别是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

在西藏高等教育当中,双语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主要内容。

学生的必修课中是均包含了藏语文和汉语文,因此在西藏高等学院教学当中,一定要将双语教学和母语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做一个良好的处理。

[关键词]:西藏高等教育双语教学双语教育是指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在学校教育中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地方民族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

而双语教学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语言由两种不同的语言担任,通常是指非语言学科的课程部分或者全部由非母语完成。

但其内涵会因地区、国家存在部分差异。

在全面认识双语教学之前,还需分清两对关系:一个是教学语言和语言教学的关系;另一个是在学科教学中母语和第二语言的使用度之间的关系。

只有清楚了这两对关系,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双语教学。

随着西藏地区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教育事业的提高,也相应的促进了汉语言教育的进步。

在学校教育中,双语教学逐渐代替了单一的藏语教学。

一、双语教学是民族教育的需要在人类发展历程当中,为了能够适应两个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逐渐出现了双语现象。

可见,双语不仅仅是一类单纯的使用语言问题,还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社会现象、文化现象。

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分布特点,以及民族关系等特点决定了双语的演变规律和特点。

只有和民族的历史、文化紧密的结合,才能够对于我国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历史沿革有进一步的认识。

我国是一个民族多样化的国家,汉语是我们的国语,也是我国不同民族进行生活交往,人民文化、经济往来的通用语言。

在我国的《义务教育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有这样的规定,若学校或班级主要招收少数民族,在教学当中可使用本民族通用的文字、语言,同时在教学中也要使用全国的通用语言;对于没有本族文字的民族,则以全国通用语言、文字实施教学,然后由本民族语言完成辅助教学。

双语教学的利与弊(举例藏、蒙、朝)

双语教学的利与弊(举例藏、蒙、朝)

双语教学的利与弊(举例藏、蒙、朝)一、西藏内地办学双语教育实验这项实验开始于1985年。

从1985年起,每年有1300名西藏藏族小学毕业生,经过择优录取来内地求学。

这些学生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常州、合肥、郑州、南昌、辽阳、成都、重庆、绍兴、岳阳、临潼、石家在等经济、教育发达的城市。

国家在这些地方办起了17所西藏民族中学,或在省重点中学附设了西藏民族班,这是一项智力援藏工程,预计将在广东、福建两省择地再办2所民族中学。

1995年1月、2月,我先后访问了北京西藏中学、常州西藏中学。

通过调查我认为这种新的内地办民族学校的实验,同时又是一个全方位的双语教育实验。

学生语言背景:这1300名小学毕业生大多数来自西藏的那曲、阿里、山南等农牧区,少数人来自城镇。

他们都会讲藏语,在藏族同学间会话多用藏语。

他们的汉语水平来内地前彼此有些不同。

来自拉萨等城市的学生,有的毕业于汉语班,汉语班的学生一入学就学汉语,小学四年级开始加授藏语。

汉语班学生的汉语水平比藏语班的学生高,但汉语班学生的藏语口语水平也不低。

从我所做的问卷调查看, 99%以上的同学父母是藏族,会讲藏语,个别同学的父母一方是门巴族或汉族,但也会讲藏语。

可以说汉语班学生的母语基本上是藏语。

藏语班的学生一入学就学习藏语并用藏语学习其他知识课,他们是从小学四年级起学习汉语。

小学毕业后藏语班学生的汉语相当于汉族学生小学2一3年级的水平。

实验的目标:这1300名学生来到内地中学后,要经过二年的预科学习,然后用汉语通过所在地的小学升初中入学考试,考试合格,升入初中。

从预科、初中到高中,始终为藏族学生配备了从西藏来的藏语老师,为他们专授藏语课。

其他的课如汉语文、数学、音乐等课程,全部由内地老师担任,全部用汉语授课,全部使用汉语教材,升入初中后全部使用汉语全国中学统编教材。

这一年当中,藏族学生要复习汉族学生小学1一6年级所学习的汉语文、数学知识。

也就是说,对于藏族班学生来说,他们除了要复习1一3年级他们所学的汉语,还要把没学过的4一6年级的汉语文课程补上。

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研究初探

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研究初探
研究则更 少。
双 语 教 育 也 是 解 决 民 族 问 题 的 重 要 民 族 政 策 之 一 。 换 句 话 说 , 语 教 育 在 我 国少 数 民族 地 区 能 否 得 以 有 效 地 开 展 双 是 关 系 到 国 家 能 否 长 治 久 安 、 民 族 能 否 紧 密 团 结 、 志 各 众
第 二 , 研 究 内 容 来 看 , 前 少 数 针 对 西 藏 双 语 教 育 从 目
的学 术 论 文 大 部 分 局 限 于 双 语 教 学 过 程 中 的语 言 学 习 的 技 巧 探 讨 和 教 学 的 策 略 问 题 , 少 从 特 定 地 区 、 殊 人 群 极 特
的语 言态 度 、 化 背 景 以 及 学 前 双 语 教 育 、 法 保 障 等 方 文 立
成 城 的 大事 。

第 一 , 研 究 工 作 者 而 言 , 学 理 论 水 平 高 的 专 家 学 就 科 者 几 乎 没 有 介 入 到 西 藏 双 语 教 育 的研 究 和 指 导 工 作 中 , 主 要 的研 究 人员 是 中 学 双 语 教 师 , 们 有 丰 富 的基 层 教 育 实 他
但西藏汉藏双语教 育研 究的现 状较 为薄弱 , 为之 积极开展相关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应
关键词 : 双语 教 育 ; 究 ; 径 ; 研 途 综合 中图分类号 : 5 G7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8 7 (0 1 0 —030 1 7—2 5 2 1 ) 50 5 —2
面人 手 研 究 。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藏 地 区 双 语 教 育 取 得 了 长 足 的 发 西 展 。但 随 着 全 球 化 与 一 体 化 的 快 速 推 进 以 及 西 部 大 开 发 战 略 的实 施 , 为 祖 国 西 部 边 陲 的 西 藏 在 社 会 、 济 、 作 经 文 化 、 育 等 方 面 都 发 生 了 巨 大 的 变 化 , 在 政 治 领 域 则 面 教 而 I 非 常 严 峻 的 形 势 。 “ 分 裂 ” 斗 争 始 终 贯 穿 于 整 个 临着 反 的 西 藏 的 政 治 生 活 之 中 。 在 这 种 政 治 氛 围之 下 , 藏 地 区 汉 西

藏汉双语学习方案 (2)

藏汉双语学习方案 (2)

藏汉双语学习方案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流的增多,跨文化交流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在中国,汉语是主要的官方语言,而藏语是藏族群体中的主要语言。

为了促进汉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培养更多能够胜任双语对话和翻译工作的人才,需要建立起一套高效的藏汉双语学习方案。

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汉语和藏语的基本语法规则和句型结构;•培养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能力;•培养跨文化交流和翻译能力;•培养对中国和西藏历史、文化、社会的了解和认知。

学习内容1. 语音与发音•学习汉语和藏语的声母、韵母及声调的发音规律;•学习正确的发音技巧和口齿训练;•听力训练和口语练习。

2. 词汇与语法•学习基础词汇,掌握常用词汇表达;•学习常用的句型结构和语法规则;•阅读理解和语法练习。

3. 口语与听力•练习日常对话,提高口语交流能力;•听力练习,提高听懂汉语和藏语的能力;•进行对话训练和听力理解练习。

4. 阅读与写作•阅读汉文和藏文的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训练,练习用汉语和藏语进行书面表达;•翻译练习,将中文和藏文相互转换。

5. 文化和历史•学习中国和西藏的历史和文化知识;•了解中国和西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进行文化交流和讨论。

学习方法•注重基础训练,打好汉语和藏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基础;•多听多说,提高口语交流能力;•多读多写,提高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能力;•多用多练,积累词汇和语法运用经验;•多了解多参与,增加对中国和西藏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学习评估为了保证双语学习的有效性和学习成果的评估,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 定期进行口语和听力测试,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 组织阅读理解和语法练习考试,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法运用能力; - 考察学生的写作和翻译能力,评估学生的书面表达和翻译水平。

结束语藏汉双语学习方案旨在促进汉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培养更多能够胜任双语对话和翻译工作的人才。

通过系统的语言学习和文化了解,学生将能够拥有跨文化交流和翻译的能力,为推动中国和西藏之间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交流做出贡献。

藏族地区藏汉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

藏族地区藏汉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

藏族地区藏汉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藏区是中国特有的民族地区之一,在这里,藏族语言和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保护和传承藏族文化,中央政府一直在推行藏汉双语教学,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一、问题1. 学生对汉语的掌握不够,影响双语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藏族地区,由于人口密度低,不少孩子在幼儿期长期处于单一语言环境中,汉语水平不高,这会对中文课程学习带来阻碍。

同时,由于汉语是唯一的官方语言,学生必须学好汉语,否则就会严重影响到生活和学习。

2.双语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难以评价教学效果。

由于汉语和藏语有独特的语音、文字和文化差异,因此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具有较大的挑战。

当前,学校教育模式主要是单一的汉语学习模式,而在藏区,双语教学的学习模式可能需要承认一些文化和语言差异。

3.教材编写不够专业,缺少相关资料和师资。

编写双语教材难度大,需要对汉语和藏语的语音、文字、语法、文化都比较熟悉。

但是,目前存在着教材编写不足、翻译不准确、内容不丰富等问题,并且师资不足,教师缺乏相应的培训和实践经验,往往难以有效地教授双语教学。

4.双语教学难以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互动性。

双语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两种语言,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地关注于教学内容和语言本身,而忽视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互动性。

这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学习效果不佳。

二、改进方法1. 集中开展汉语教育,提升学生汉语水平,打好基础。

在学生汉语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较大困难,因此必须要重视汉语教育,在学校开设汉语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汉语学习资源。

2.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双语教学水平。

由于双语教学需要涉及到两种语言和文化的教学,因此需要通过专业的培训机构对双语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其教学水平和双语教学能力。

3. 优化双语教材编写和教学评价体系。

在双语教学的教材编写中,需要注重对汉语和藏语语音、文字、语法、文化等方面的深入了解,将教材编写得更加科学和系统化。

西藏双语教育政策的产生和发展

西藏双语教育政策的产生和发展

将 双语 政策 以 自治 区法 令 的形 式 固定下来 。虽 然在 《 组 织条例》 中只提到会议及执行公务时藏汉双语 的使用 , 但 其 中蕴涵 的双语 学 习与教 育不 言 自明。与此 相应 , 到 16 年 底 , 95 无论 是公 办小 学 还是 民办小 学 , 也无 论是 中 学还 是 专科 学校 , 在课 程设 置 上 , 既有 藏 语文 也 有汉 语 文 。在学 校 教学 用语 上 , 民办 小学 全 部使 用藏 语 , 办 公 小学 大部 分课 程 使 用藏 语 ; 中学是 以藏语 为 主 , 兼学 汉 语 。西 藏 的双 语教育 政策进 入 了初 创时期 。 二、 形成 阶段 : 十年 代后 期一 十年代 末 期 六 八 16 年 一 96年 , 汉 双 语 的学 习 和使 用 受 到 了 96 17 藏 严 重破 坏 。8 年 代 后 , 藏 双语 的学 习和 使用 重新 恢 0 西 复, 双语 政策 及 双语 教育 也逐 步走 向了正轨 。 18 国务 院第 二 次援 藏 会 议 的主 要 文 件 《 于 97年 关 改革 和 发展 西 藏教 育若 干 问题 的意见 》 同年 西 藏 自治 , 区 四届 人 大五 次会 议通 过 的 《 西藏 自治 区学 习 、 使用 和 发展藏语文的若 干规定( 试行) 的决定》 以下简称《 ( 规定 ( 试行 ) ) 18 年 的《 》和 9 8 西藏 自治 区学 习 、 用 和发 展藏 使 语文的若干规定( 试行) 的实施细则》 以下简称《 ( 细则》 ) 三 个 文 件 , 持 了“ 行 以藏 文 为 主 , 汉 两 种语 文并 坚 实 藏 用” 的指导 思想 , 明确提 出 了“ 要逐 步建立 以藏 语文 授课 为 主的教学体 系 ”标 志着西 藏双语 教育 政策 的形成 。 , 《 规定( 试行)的第三条指出: 》 藏族小学生全部使用 藏语 文教 学 。在不影 响藏语 文教 学 的前 提 下 , 高年级 从 开始 增设 汉语 文课 。 中学 、 中专 和大专 院校 藏族学 生 的 语 文课 , 以藏语 文 为主 , 同时学 习汉语 文 , 习全 国通 用 学 的汉语普 通话 。汉 族学 生 以学 习汉语 文 为主 , 种课 程 各 用汉 语文教 学 , 到适 当年级增设 藏语文 必修课 。 《 细则 》 中更 加详 细地 阐述 了藏 汉 双语 教 育 的基本 准 则 。其 中 , 十 六 条 规 定 : 族 班 使 用藏 语 文 授 课 , 第 藏 从 四年 级 开 设 汉 语 文 课 ( 镇 小 学 汉语 拼音 可 以 从 三 城 年 级 开 设 )县 以下 有 条 件 的 学 校 也 可 这 样 做 。各 地 , ( 1 定 一所 实 验小 学 和 中学进 行 改革 , 这部 分 学 市 可确 使 生高 中毕 业 时 达 到 藏 汉 文兼 通 。第 二 十 六 条规 定 : 在 建 全 以藏 语 文 授课 为 主 的教 学 体 系 过 程 中 , 须 重 视 必 汉 语文 的教学 。 这 一 系列 涉 及 双 语 教 育 的 法 令 和政 策 , 先 保 障 首 了藏语 文 自由学 习 、 用 和发 展 的平 等权 利 , 使 同时进 一 步 阐述 了藏 汉 双 语 的 关 系 。依 据 这 些 基 本政 策 , 汉 藏 双语 教育 得 到 了一定 的发 展 。 三、 发展 时期 : 十世 纪 九十 年代 二 2 世 纪 9 年代 以来 , 藏 自治 区认 真按 照 国 家 的 0 0 西

西藏农牧区藏汉双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西藏农牧区藏汉双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自古以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我国的西藏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

西藏和平解放后就开始实施了藏汉双语教学,为的是在各民族之间能够更好的学习、沟通。

和平解放后,西藏各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各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农牧地区地理环境和交通等因素,经济和各方面都落后,教育事业也如此。

受条件的限制藏汉双语教学质量差。

在西藏农牧区地区为了解决跟其他民族沟通方面的问题,实施藏汉双语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本民族素质,培养藏汉双语人才,还能对农牧地区的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以西藏农牧区小学为研究对象,了解农牧区小学实施藏汉双语教学发展历关键词:西藏农牧区;双语教学;藏汉双语;问题;对策Abstractlanguage of China is a multi-ethnic country since ancient times, China's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is a region of multi-ethnic gathering. Peaceful liberation of Tibet started in the Tibetan-Chinese bilingual teaching, in order to better learn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s. The peaceful liberation of Tibet regional commissions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aspects have been earth-shaking changes, but factors such as the agro-pastoral areas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backward economic and education. Conditions of Tibetan and Chinese bilingual education of poor quality. In agricultural and pastoral areas of Tibet areas in order to solve the communication problems with other peoples, carrying out bilingual teaching is essential, and can als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nation, training bilingual talents, but also on the development of agro-pastoral area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Paper to Tibet agricultural and pastoral areas primary school for research object, understand agricultural and pastoral areas primary school implementation hid Han bilingual teaching development course, and on status for has finishing and analysis, by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survey, basic method to collection and finishing information, main on HID Han bilingual teachers of number, and knowledge literacy, and class teaching and on students learning Chinese of attitude situation do has survey, reveals has implementation hid Han bilingual teachingof process in the by appeared of problem, last for these problem proposed to corresponding of solution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agricultural and pastoral areas of Tibet; bilingual teaching;bilingual; problem; countermeasure目录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481582113" 摘要 I HYPERLINK \l "_Toc481582114" Abstract IIHYPERLINK \l "_Toc481582115" 目录 IIIHYPERLINK \l "_Toc481582116" 一、绪论 1HYPERLINK \l "_Toc481582117" (一)选题原因 1HYPERLINK \l "_Toc481582118"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HYPERLINK \l "_Toc481582119" (三)概念阐述 1HYPERLINK \l "_Toc481582120" 1、双语教学 1HYPERLINK \l "_Toc481582121" 2、藏汉双语教学 2HYPERLINK \l "_Toc481582122" (四)研究的方法 2HYPERLINK \l "_Toc481582123" 1、文献资料法 2HYPERLINK \l "_Toc481582124" 2、调查法 2HYPERLINK \l "_Toc481582125" 二、藏汉双语教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2 HYPERLINK \l "_Toc481582126" (一)藏汉双语教学的发展历程 2 HYPERLINK \l "_Toc481582127" 1、萌芽阶段 2HYPERLINK \l "_Toc481582128" 2、初步试行阶段 3HYPERLINK \l "_Toc481582129" 3、正式实行阶段 3HYPERLINK \l "_Toc481582130" 4、完善阶段 4HYPERLINK \l "_Toc481582131" (二)藏汉双语教学的现状 4HYPERLINK \l "_Toc481582132" 三、当前西藏农牧区小学藏汉双语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 6HYPERLINK \l "_Toc481582133" (一)西藏农牧区藏汉双语教师数量不足 6 HYPERLINK \l "_Toc481582134" (二)藏汉双语教师的知识水平偏低 6 HYPERLINK \l "_Toc481582135" (三)农牧区小学的教学环境差 6 HYPERLINK \l "_Toc481582136" (四)藏族学生学习汉语意愿低 7 HYPERLINK \l "_Toc481582137" 四、西藏农牧区小学藏汉双语教学的解决对策8HYPERLINK \l "_Toc481582138" (一)需大力增加藏汉双语教师数量 8 HYPERLINK \l "_Toc481582139" (二)教育部需加大藏汉双语教师培训力度 8 HYPERLINK \l "_Toc481582140" (三)政府应加大资金收入,改善教学环境 9 HYPERLINK \l "_Toc481582141" (四)教师亟待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9 HYPERLINK \l "_Toc481582142" 结语 10HYPERLINK \l "_Toc481582143" 参考文献 11HYPERLINK \l "_Toc481582144" 谢辞 12一、绪论(一)选题原因众所周知,中国是由多个不同民族共同组成的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西藏的双语教育摘要:双语教育是我国在基础教育中推广普及的一种汉语和外语两种语言的学习训练的教学模式。

实施双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依赖于本民族语言的天然条件,进一步学好使用第二语言,促进个人以至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所以,双语教育是民族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双语教育有利于民族教育的发展,因此西藏的双语教育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而且也是西藏教育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本文主要论述西藏双语教育的重要地位、双语教育的现状,对发展西藏双语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西藏双语教育民族教育一、双语教育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语言文字是人们日常联系和交流思想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民族语言是民族的一个特征。

一个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历史文化的继承,大都得依靠和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这一工具和手段。

同时马克思主义又认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马列主义的民族观,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语言一律平等,反对民族语言的歧视、限制和压迫。

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都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这就保证了我国各兄弟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合法权利。

《民族区域自治法》和《义务教育法》中又规定:“在以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或者班级,可以用本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并使用全国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没有本民族文字的,直接使用全国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用本民族语言辅助教学。

”同时还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的文字”。

这就是说,在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中,既要开展好民族语言文字的教学,又要教好汉语文,即所谓的“民汉双语”教学。

这充分体现了党的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的原则。

1986年颁布的《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若干规定(试行)的实施细则》规定:“在我区逐步建立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教学体系。

”1994年召开的第三次西藏工作会议指出:“重视藏语文教学,积极推行双语教学,做到藏汉兼通。

”这些都对西藏教育工作提出了以藏语文教学为主,培养藏汉两语兼通人才和公民的要求。

语言学认为,学好一种语言文字,是学习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最基本的条件。

而一个人的母语则是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的最佳语言工具。

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以母语为教育工具的专家会议上指出:“本族语是人门教育和取得成功的关键,对于维持一个土著集团的文化,本族语教育是最好的向导和工具,本族语是号召大众参加开发民族最好的振奋剂和指南。

使用本民族语言是进行扫盲教育,扫除愚昧、歧视和贫困的有力工具,对振兴民族具有潜在的摧化作用。

”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的母语作为交际工具,特别是不会汉语的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的母语和文字进行教学,不仅是各民族政治上的平等表现,而且也是发展民族教育事业行之有效的办法。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藏族聚居的主要地区之一,藏族人口占全区人口的95%以上,基本是属于单一民族聚居的自治区。

就西藏现在所使用的交际语言看,也是以藏语和汉语为主要语言。

藏语使用人口数量多,通行范围广,是本地区使用的主要语言,汉语、门巴语、路巴语在不同地区、部门、场合与藏语同时并用,呈现出以一种语言为主、两种语言或多种语言并用的局面。

双语研究不仅涉及语言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还同权利和政治制度有关系。

双语教育能够加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文化的融合,还能够促使一个国家内不同语言团体互相交流。

在西藏教育发展中使用双语(即本民族语言和汉语)教学,让藏民族学生通过双语学习科学文化和生产技术是最便捷、最经济、最实际的方法。

西藏通过进行双语教育,学生既学到了语言又学到了知识,多年来为藏族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促进民族繁荣和发展。

一般情况下,在同一语言使用范围内,使用功能大的语言,在社会交际中占优势。

为了交际的需要,学习、使用交际中占优势的语言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着眼于藏族更加繁荣发展,学习和赶上政治、经济、文化先进的民族,那么仅有藏语是不够的。

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藏族学生仅靠母语能力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是远远不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

汉文历史悠久,记载着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藏族要发展教育,提高民族文化和民族素质;要发展西藏经济,学习先进经验,掌握现代科技,使自己的民族繁荣昌盛,最好的途径就是在学好藏语文的基础上,兼学汉语文。

特别是在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今天,西藏要尽快改变落后面貌,有必要学习、使用汉语文,逐步扩大双语教育的队伍。

当然必须看到,藏族兼用汉语文并非短时间所能完成,而要经历一个长期积累、逐步发展的过程。

就目前来说,西藏各地兼用汉语的情况发展不平衡。

各地兼用汉语的人员主要集中于城镇,集中于干部职工中,集中于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人中。

但随着西藏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城镇人口将不断增加,范围也会不断扩大,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也将逐渐会从农牧业生产中分离出来,人数越来越多。

随着西藏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受中等教育的人也会逐年增长,这是西藏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这种总的发展趋势也就决定了藏汉双语的使用将会不断发展。

如果我们对双语使用的趋势没有充分的认识,就会忽视双语教育与使用,就会妨碍与其他民族的交流和往来,同样不符合藏族人民的利益与愿望。

因此,以藏语文为主,开展双语教育是西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对西藏实现四个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二、双语教育的现状西藏双语教育能否得到有效发展,这不仅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而且也是当前西藏教育急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更好地发展双语教育,事实上这与采用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双语教育的模式,实际上是实施双语教育的基本形式。

五十年来,双语教育的模式较多,仅西藏的双语教育就有多种,现归纳如下:1、汉语为主的模式。

即把藏语文、汉语文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设,其余课程均使用汉文版教材。

这种模式是指主要教学用语全部以汉语文。

这种教学形式的教学对象主要是汉族学生,还有少部分藏族学生。

这种模式过去曾经开设过藏语文课,但因种种原因,目前基本没有开设藏语文课。

2、藏语为主的模式。

即把藏语文、汉语文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设,其余课程全部使用藏文版教材。

在开设藏语文的前提下,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用语全部用藏语文。

这种班级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板书等全部用藏语文。

3、口语辅助的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在开设藏、汉语文的前提下,对少数民族学生教学用语,主要以汉语文授课为主,用藏语作辅助讲解。

这种班级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板书等全部用汉语文,授课中遇到难点、重点部分用藏语作辅助解释。

4、先藏后汉的模式。

这种模式一般是在小学阶段全部用藏语文授课,升入中学后改为用汉语授课。

目前,西藏大部分学校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5、先汉后藏的模式。

这种模式一般是在小学和中学阶段用汉语授课,等到考入大中专学校的藏语专业后改为用藏语授课。

这种学生大多数来自城镇。

目前西藏双语教学的基本状况是:在农牧区的小学里,一般全用藏语授课,到三年级开始增设汉语文课。

城镇小学里,实行双轨制的教学体系,小学汉族学生班(也有个别藏族学生)以汉语授课为主,从三年级开设藏文课,课本是由西藏等五省区合作编写的藏文教材,对藏文课教学的具体要求要比藏族学生班略低一些;小学藏族学生班以藏语授课为主,一般也从三年级开设汉语文课,也有少数小学从二年级开设汉语课,所采用的教材也是西藏等五省区合作编写的汉语文教材,对汉语文课教学的具体要求要比汉族班略低一些。

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原来在小学以汉语授课为主的学生,从升学的第一年起,所有课程都用汉语讲授,只是加授了藏语文课;原来在小学以藏语授课为主的学生,升入初中后的第一年为预备班,用一年时间突击学习汉语文,从第二年起用三年的时间学完初中的全部课程,除藏语文外,其它课程全用汉语讲授。

西藏区内的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中,学生不按民族分班,而是按所学专业编班,藏语文和汉语文都是西藏所有大学各个专业和绝大部分中等专业学校的必修课。

其藏语文教材由各院校的藏文系或藏文教研室编写,汉语的每门课程则采用全国统一的教材。

(二)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西藏的小学自1988年颁布了《关于(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若干规定)的实施细则》以来,已有90%以上的小学基本上建立了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教学体系。

目前教学秩序基本稳定,教学质量在逐年提高,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等各方面亦有新的起色。

然而,目前西藏双语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1、教学用语的衔接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

西藏全区小学普遍实行了以藏语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后,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甚至整个中学阶段的教学用语和大中专学校教学用语之问出现了相互脱节的现象。

其初中新生多数来源于用藏语授课的小学,这部分学生汉语水平多数在初小左右的程度,很不适应初中以上用汉语授课的要求,这是藏族学生学习质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汉语授课学校中的藏族学生和大中专学校中的汉族学生均开设了藏文课,但由于受社会不重视藏语文的影响,藏文课有名无实,致使许多藏族学生成了“四不象”,汉文不过关,藏文没学好,外文也不会用。

这是汉语授课学校中的藏族学生适应能力差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如果初中仅用藏语授课又难以与高中或中专学校教学语言衔接。

因语言衔接的困难和汉语文基础差,适应不了以汉语为主,藏语作辅助的教学形式。

造成了高中藏语文授课试点班的学生毕业考入高等学校后,听不懂高校用汉语讲授的课程,学习跟不上,既给学生本人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又影响了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加之双语教学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进度,为赶教学进度又保证不了教学质量。

[2]2、师资结构不合理,双语教师满足不了教学的要求。

双语教师是指接受过师范教育和训练,掌握藏、汉两种语言文字,并能用两种语言文字讲授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师。

从西藏的双语教学现状看,主要是以农牧区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并是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双语教学。

而农牧区所需要的师资既不是单用汉语授课的师资,也不是单用藏语授课的师资。

而是需要一支学历合格、藏汉两种语言兼通,具备较高专业素质的能用双语授课的、合格的师资队伍。

为了满足这一需要,西藏大学从1989年起扩大招收师范专业,重点培养初中双语师资。

到1998年已培养了数、理、化、生、地、史、政治等七个专业的毕业生近900人,全区初中双语教师资格过关考试合格人员99名,其多数分布在拉萨、山南、日喀则三个地、市。

就目前西藏培养出来的双语教师来看,不仅数量少,而且他们的整体素质不十分理想,不少教师专业知识不过关,部分教师藏文程度很低或汉语文水平不过关,不能用藏语授课或不能用汉语授课。

此外,西藏培养出来的双语师资分配到基层的专业结构相当不合理,有个别学校同一个专业教师有4—5名,某些专业一名或一名都没有。

目前基层最需要的数学、物理等专业教师紧缺,而生物、地理、历史等专业教师过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