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传统小吃文化调查
北京特色饮食文化探究

北京特色饮食文化探究摘要:北京饮食呈现多民族风味特点,与其它大城市迥然有别,经过历史变迁形成口味讲究、酥脆鲜嫩、清鲜爽口、保持原味的特色,西式饮食的引进丰富了北京人的饮食文化。
关键词:各地风味、北京烤鸭、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中西结合北京菜又称京帮菜,它是以北方菜为基础,兼收各地风味后形成的。
北京是汉、满、蒙、回等民族杂居,也是金、元、明、清的京都,曾经是帝王盘踞、官宦云集的地方,各种奇珍美味聚集在这里,经过几百年历史的演化,逐渐形成了古朴、庄重、大度的北京风味。
北京菜的基本特点是:选料讲究,刀工精湛,调味多变,火候严谨,讲究时令,注重佐膳。
北京菜的烹调方法全面众多,以爆、烤、涮、炝、溜、炸、烧、炒、扒、煨、焖、酱、拔丝、白煮、瓤等技法见长。
北京菜的“爆”法,变化多样,具体可分为油爆、酱爆、葱爆、水爆、汤爆等。
口味讲究酥脆鲜嫩,清鲜爽口,保持原味,并且要求做到色、香、味、形、器五方面俱佳。
北京菜中,最具有特色的要算是烤鸭和涮羊肉。
烤鸭是北京的名菜,涮羊肉、烤牛肉、烤羊肉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食法,辽代墓壁画中就有众人围火锅吃涮羊肉的画面。
现在,涮羊肉所用的配料丰富多样,味道鲜美,其制法几乎家喻户晓。
1.探秘北京烤鸭1.1历史缘由烤鸭是具有世界声誉的北京著名菜式,由中国汉族人研制于明朝,在当时是宫廷食品。
用料为优质肉食鸭北京鸭,果木炭火烤制,色泽红润,肉质肥而不腻,外脆里嫩,被誉为“天下美味”。
相传,烤鸭之美,是源于名贵品种的北京鸭,它是当今世界最优质的一种肉食鸭。
据说,这一特种纯北京鸭的饲养,约起于千年前左右,是因辽金元之历代帝王游猎,偶获此纯白野鸭种,后为游猎而养,一直延续下来,才得此优良纯种,并培育成今之名贵的肉食鸭种。
即用填喂方法育肥的一种白鸭,故名“填鸭”。
明初年间,老百姓爱吃南京板鸭,皇帝也爱吃,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就“日食烤鸭一只”。
据说,随着明成祖(即朱棣)篡位迁都北京后,也顺便带走了不少南京里烤鸭的高手。
老北京小吃研究

步骤:
1、串果 挑选新鲜饱满、大小均匀的山楂, 洗净。去根儿去蒂儿,去掉核(可省略), 将山楂拦腰切开,用小刀挖去果核,加入豆 沙、绿豆沙之类你喜欢的馅料(可省略)。 然后将两瓣合上,用竹签串起来,每串大概 十来个,也可以只串四五个,凭个人喜好。 2、熬糖 按糖与水2:1倒入锅中,用猛火熬 20分钟左右,期间可以搅拌一下,注意20分 钟之后水已经很少了,沸腾的非常厉害,并 且,糖已经冒出了细小密集的泡沫,就像浅 金黄色啤酒。可用筷子蘸一下糖浆,如果能 微微拉出丝来,那就表示已经好了。若时间 过长,颜色就会变成棕色,能明显地拉出丝 就表示糖已经焦了,便失去了原本的甜味, 味苦有点像双黄连。切记,在熬汤的时候尽 量不要吹风,才能使糖色透亮。
来历传说
相传,冰糖葫芦还与南宋光宗皇帝有关。宋光宗,名赵敦,是宋孝宗赵慎地 第三个儿子。公元1187年10月受宋孝宗内禅而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绍熙”。 在绍熙年间,宋光宗最宠爱的黄贵妃生病了,面黄肌瘦,不想吃饭。皇宫里 的御医用了许多贵重的药品,可是依然没有效果。眼看着自己心爱的妃子一天比 一天憔悴、瘦弱,皇帝也很郁闷,整天愁眉苦脸的。于是只好张榜到民间招纳良 医。 不久,果然有个江湖郎中揭榜了。这郎中给黄贵妃诊脉后说:“贵妃的病不 碍事,只要把冰糖和山楂果煎熬了,每顿饭前吃七八颗,用不了几天就好了。” 开始,大家都不相信这位江湖郎中,可是贵妃吃了之后,疾病竟然好了。 后来这种吃法传到民间,老百姓又把它串起来卖,这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冰 糖葫芦。 山楂有“消食积、散淤血、驱绦虫、止痢疾”的药效,特别在助消化方面, 自古就是消食的良药。 其实明朝的李时珍也说过:“煮老鸡硬肉,入山楂数颗即易烂,则其消向积 之功,盖可推矣。”现代科学也已经证明,山楂有降血脂、降血清胆固醇等作用。
北京的美食文化游记品尝传统北京菜了解美食文化

北京的美食文化游记品尝传统北京菜了解美食文化北京的美食文化游记一、进入老北京小吃一条街游览北京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便是品尝当地的美食文化。
而在北京,要了解传统的北京菜,最好的地方莫过于老北京小吃一条街。
这条街位于市中心,是北京独特而迷人的美食宝库。
二、烤鸭的美妙诱惑尽管北京有许多著名的菜肴,但烤鸭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
烤鸭制作独特,外酥里嫩,香味四溢,吃起来十分美味。
来到北京,品尝一口正宗的北京烤鸭,仿佛就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浩瀚。
三、德兴楼——传统北京菜的代表德兴楼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餐馆,是尝遍京城各大名店的必到之地。
在这里,你可以品味到正宗的传统北京菜。
糖醋里脊、炸酱面、炒肝尖等经典菜品,无一不让人垂涎欲滴。
四、传统炸酱面的独特风味炸酱面是北京传统小吃之一,具有浓郁的京味。
入口即化的面条搭配上香气四溢的调料,让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
品尝正宗的炸酱面,是了解北京美食文化的重要一环。
五、环球贸易中心TOP8美食区环球贸易中心是北京的一座地标性建筑,拥有一系列令人垂涎欲滴的餐饮区域。
在环球贸易中心的TOP8美食区,你可以找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佳肴。
无论是法国的甜点、意大利的披萨,还是日本的寿司,都能让你的味蕾得到极大的满足。
六、辣不辣,一禾一楼对于喜欢辣食的人来说,一禾一楼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地方。
这家餐馆以川菜和湘菜为主打,各种辣味菜肴琳琅满目。
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麻辣香锅、辣子鸡等特色菜品,辣而不燥,吃过一次就会让人钟情。
七、市井小吃的风情万种除了传统名菜外,北京市井小吃也是美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羊肉串到豆汁糕点,从卤煮到炒肝,这些地道的小吃承载着老北京的风土人情,让你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当地文化氛围。
八、饮食文化的背后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食物的味道和口感,还要了解饮食文化的背后。
北京的美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其中融入了多民族的烹饪技艺和饮食习惯。
通过品尝传统北京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北京人的饮食文化,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老北京小吃研究性学习

豌豆黄儿
• 北京春夏季节一种应时佳品。原为民间小吃,后传入宫廷。 清官的豌豆黄,用上等白豌豆为原料,做出成品色泽浅黄、 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凉爽口。因慈禧喜 食而出名。其制法是,将豌豆磨碎、去皮、洗净、煮烂、 糖炒、凝结、切块而成。传统做法还要嵌以红枣肉。以仿 膳饭庄所制最有名。
• 蜜三刀 • 北京传统特色风味小吃。具有浆亮不粘,味道香 甜绵软,芝麻香味浓厚的特色。北京蜜制小吃品 种很多。蜜是饴糖,是由大麦等粮食经发酵糖化 而成,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的功 效。在山东青州、博山等地区又被称为“蜜食”, 以老字号“隆盛”、“景德东”所制最受欢迎。 • 芸豆卷 • 芸豆卷是北京民间小吃,后流传入清宫。具有色 泽雪白,质地柔软细腻,馅料香甜爽口的特色。 话说有一天,慈禧在静心斋歇凉,忽听大街上有 铜锣声。慈禧问是干什么的?当差的回答说是卖 芸豆卷的。慈禧让当差的把那个人叫进来,那个 人说:敬请老佛爷尝尝这芸豆卷,香甜爽口,入 口即化。慈禧尝过后说好吃。于是就把这个人留 在宫中,专门为她做小吃。
小结
• 北京小吃从某些方面反映了北京人的特点 和民俗文化,那一声长长的吆喝依旧在老 北京的胡同里回荡着。热情淳朴的北京人 更是一代代的传承着这人间美味,让古老 的北京城在舌尖上翩翩起舞,让舌尖带着 古老的北京城一起走向更广阔的地方。
THE END
糖卷果
• 糖卷果是北京特色小吃中的名品。糖卷果 原先主料用山药和大枣,配以青梅、桃仁、 瓜仁等辅料。这些都是非常有营养的吃食, 卷果主料中的山药、大枣,是一道名副其 实的药膳。糖卷果软绵香甜,十分可口。 因其有滋补作用,去南来顺饭庄用餐的食 客每每点要,成为饭店的名牌北京特色小 吃之一
芝麻酥糖
舌 尖 上 的 老 北 京
北京美食调研报告

北京美食调研报告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以其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而闻名于世。
这里有传统的北京菜,也有来自各个地方的特色美食,满足了各种美食爱好者的需求。
本调研报告将介绍北京美食的特点和代表性菜品。
首先,北京菜是北京地方特色菜系的代表,以其丰富的色、香、味而著称。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菜品是烤鸭。
烤鸭是北京的传统名菜,以其皮薄、肉嫩、鲜香而著称于世。
烤鸭的制作需要经过多个工序,包括挑选优质的鸭子、涂抹调料、炉烤等,最后将鸭子切成薄片,搭配葱、酱料和薄饼,口感鲜美,风味独特。
烤鸭不仅是北京的代表性美食,也是外国人认识和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窗口之一。
除了烤鸭,北京还有许多其它有特色的菜品。
比如,涮羊肉、豆汁、卤煮等。
涮羊肉是一道用羊肉片在热锅中涮烫,然后蘸酱油、蒜末、花椒粉等吃的传统美食。
涮羊肉的特点是鲜美多汁,肉质鲜嫩,受到许多美食爱好者的追捧。
豆汁是一种传统的饮料,它由黄豆和莜麦经过长时间的浸泡、磨碎、过滤等工艺制成,有独特的香味和口感。
卤煮则是以各种各样的食材(如五花肉、豆腐、火腿等)放入卤锅中慢慢炖煮而成,口感嫩滑,香味浓郁。
此外,北京也有很多来自其他地方的美食。
随着人口流动和全球化的影响,北京的美食文化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比如,四川菜、湖南菜、粤菜等在北京都有很多的分店和餐馆,满足了不同人群对于多元化美食的需求。
四川菜以其麻辣的口味而闻名,有麻辣火锅、回锅肉等;湖南菜则以其辣味和酸味而著称,有辣椒炒肉等;粤菜则以其清淡、鲜美而受到许多人的喜爱,有烧腊、白切鸡等。
总的来说,北京美食以其丰富多样的特点而著称。
无论是传统的北京菜还是来自其他地方的美食,都能满足各种美食爱好者的需求。
北京的美食文化不仅是一种独特的风味,也是这座城市的一种文化符号。
希望未来北京的美食文化能够持续发展,为更多的人带来美食的享受。
北京美食传统文化

北京美食传统文化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丰富多样的美食传统文化。
这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菜肴,同时也孕育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本土美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北京美食传统文化,揭示其中蕴含的历史、地域和文化特色。
第一章:北京美食的历史渊源北京美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的明代。
在明代时,北京成为了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吸引了许多著名厨师和饭店的聚集。
这些名厨们不断推陈出新,创造了许多经典的北京菜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美食遗产。
第二章:代表性的北京美食1. 烤鸭:烤鸭是北京最有名的美食之一,以其皮薄肉嫩、色香味俱佳而闻名。
它通常搭配着薄饼、葱丝和甜面酱一起食用,每一口都能带来丰富的口感和满足的享受。
2. 豆汁炸酱面:豆汁炸酱面是北京的传统早餐之一。
它的特点是面条劲道有嚼劲,酱料鲜香可口。
豆汁则为这道菜肴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风味,它是用发酵的黄豆制成,其口感酸甜开胃。
3. 京韵大鱼头:京韵大鱼头是一道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菜肴。
以新鲜的鱼头为主料,加入姜蒜和各种调料,烹制而成。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制作工艺独特,汤汁浓郁,鱼肉鲜嫩,香气四溢,堪称北京的经典美食之一。
第三章: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北京美食的特色与地域和文化密不可分。
北京位于中国北方,气候特点使得北京的菜肴更偏重于炖、焖、炸的烹调方法。
同时,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吸引了来自各地的人们和他们的美食文化。
这样的多元文化使得北京美食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第四章:传承与创新尽管北京美食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在现代社会中,它并没有停留在过去。
许多餐厅和厨师致力于传承和创新,将传统美食与现代烹饪技术相结合。
他们创造了一系列新颖时尚的北京菜肴,既保护了传统的魅力,又满足了现代人对美食的追求。
结论:北京美食传统文化是一门独特的文化艺术,它融合了历史、地域和文化的元素,表达着北京人民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对北京美食的了解,我们不仅可以品尝到美味的佳肴,还可以深入领略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北京小吃调查报告

问题1:您的年龄?(单选题)25岁以下25岁-40岁40岁-55岁55岁以上-------------------------------------------------------------------------------------------------------------------------------------------问题2:您喜欢吃北京小吃吗?(单选题)喜欢一般不喜欢-------------------------------------------------------------------------------------------------------------------------------------------问题3:一提到北京小吃,您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单选题)豆汁驴打滚灌肠炒肝麻豆腐炸酱面肉末烧饼艾窝窝豌豆黄芸豆卷奶油炸糕糖火烧-------------------------------------------------------------------------------------------------------------------------------------------问题4:以下几种北京特色小吃中,您喜欢哪些?(多选题)豆汁驴打滚灌肠炒肝麻豆腐炸酱面肉末烧饼艾窝窝豌豆黄芸豆卷奶油炸糕糖火烧-------------------------------------------------------------------------------------------------------------------------------------------问题5:例如:在喝豆汁时,您通常怎么喝?(单选题)直接溜边儿,转着碗喝用勺搅拌均匀后再喝放入杯中用吸管喝-------------------------------------------------------------------------------------------------------------------------------------------问题6:再例如:您吃炸酱面时,习惯:(单选题)从上拌到下,直到和均匀才吃拌一点吃一点,有咸有淡才有味道-------------------------------------------------------------------------------------------------------------------------------------------问题7:您吃北京小吃的目的是什么?(单选题)觉得新鲜注重文化好吃价格便宜其它-------------------------------------------------------------------------------------------------------------------------------------------问题8:您是哪里人?(单选题)北京其它-------------------------------------------------------------------------------------------------------------------------------------------问题9:如果将北京的小吃包装成礼盒,您会接受吗?可以接受接受不了-------------------------------------------------------------------------------------------------------------------------------------------问题10:关于小吃的人均消费你可以接受的价格?10元以下11元——20元21元——30元30元以上。
北京饮食情况分析报告

北京饮食情况分析报告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一个拥有丰富饮食文化的城市。
以下是对北京饮食情况的分析报告:
1. 传统菜肴:北京拥有浓厚的传统菜肴文化,代表性的有烤鸭、京酱肉丝、宫保鸡丁等。
这些菜肴沿袭自明清时期的宫廷菜,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味,深受人们喜爱。
2. 地方小吃:北京的地方小吃种类繁多,有炒肝、豆汁、炸酱面、灌肠等。
这些小吃大多以小摊贩形式出现,价格亲民,成为北京市民和游客的喜爱之选。
3. 外来美食:随着人口的流动和国际化的发展,北京也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特色美食。
例如四川火锅、广东点心、意大利面等,这些美食满足了人们对多元化口味的需求。
4. 餐饮业发展:北京的餐饮业发展非常迅速,无论是高级餐厅还是快餐连锁店,数量都非常庞大。
从传统的餐馆到时尚的小店,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口味和消费水平的饭店。
5. 饮食文化体验:北京还注重饮食文化的传承和体验,许多饭店提供非遗菜肴和传统技艺表演,让人们可以在用餐的同时感受到文化的熏陶。
6. 饮食卫生和安全:在近年来,北京加强了饮食卫生和安全的监管力度,提高了餐饮业的整体水平。
市民和游客在选择饭店时更加重视卫生和食品安全问题,促使餐饮业进一步提升服务
质量。
总结:北京的饮食情况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菜肴和地方小吃,也有外来的美食。
餐饮业发展迅速,饮食文化体验丰富,同时注重饮食卫生和安全。
无论是本地市民还是游客,都能在北京找到满足自己口味和需求的饮食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北京传统小吃文化调查——以隆福寺小吃和九门小吃为例摘要:老北京传统小吃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是北京独树一帜的文化符号。
如今,随着北京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街头巷尾的老北京小吃逐渐难觅踪迹,它们逐渐走进了商业化的餐厅之中。
本文作者实地考察了北京市东城区的两家老北京小吃店,并与食客进行了充分的访谈。
在实践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老北京小吃文化在北京的大致发展现状,并对其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老北京小吃文化商业化一、背景介绍北京小吃历史悠久,种类丰富,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老北京小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北京建都之时。
发展至今,一些老北京小吃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时间短一些的至少也有100 多年。
清代《都门竹枝词》写到:“日斜戏散归何处,宴乐居同六和局。
三大钱儿买甜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凉果糕炸糖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烧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爆肚油肝香灌肠,木须黄菜片儿汤。
”这些小吃都在庙会或沿街集市上叫卖,人们无意中就会碰到,老北京形象地称之为“碰头食”。
其实,与苏杭地区的一些特产食品相比,老北京小吃绝对算不上什么精制的美食,恰恰相反,它们大多是底层大众专属的底层食品,大多由贫苦的旧社会生活中衍变而来。
最为显著的例子非豆汁和焦圈莫属了:豆汁儿是制造绿豆粉丝的下脚料,焦圈则与炸油条基本无异。
这两者搭配便是老北京小吃的一绝,显然,两种食物都是绝难登大雅之堂的,但以它们为代表的北京小吃却恰恰迎合了普通北京百姓的平民口味;正是因为反映了普通百姓生活的人生百味,因此老北京小吃才会深受人们的喜爱。
老北京小吃也包含着许多文化内涵。
很多名人为其作诗作文进行称颂。
比如,“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
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
”描述了驴打滚有趣的名字。
“从来食物属燕京,豌豆黄儿久著名。
红枣都嵌金屑里,十文一块买黄琼。
”描述了豌豆黄的精致和美味。
“一锅豆汁味酸甜,咸菜乘来两大盘;此是北平新食品,请君莫作等闲看。
”描写出豆汁的受人喜爱。
这些普通小吃看起来毫不起眼,然而从其名称到制作、从历史沿革到经营过程,无不与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密切联系着。
因此,当这些小吃流传至今的时候,它们所形成的饮食文化也延续下来,成为最最真切的北京的符号。
然而,老北京小吃的发展似乎逐步陷入了困境。
近年来,一些老字号小吃长期无法保持盈利,不得不关门停业,从历史舞台消失。
据不完全统计,老北京传统小吃曾经多达两三千种,而如今能做的出、吃的到的仅剩二三百种,很多老北京小吃已经几乎看不到也吃不到了。
2008年的前门大街改造,便是老北京小吃在北京城中生存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前门本是老北京众多老字号小吃的集中地,但是为了迎接奥运会,整条大街进行了修整。
整个北京为新的前门大街该装配什么样的店铺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而最终,前门大街成为了一条国际化的步行街,老字号小吃几乎消失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
北京选择这一转变的正确与否,至今仍有人在不断质疑。
从街头消失之后,老北京小吃逐渐转移到了北京街边的店铺里,但往往很难觅其踪迹,即便是到了古城气息较浓的二环以内,找一处正宗的老北京小吃店也已非易事。
一方面,隆福寺、护国寺为代表的老北京小吃集中地继续扮演着文化护卫者的角色;另一方面,前门大街改造后,由“老北京传统小吃延续发展协会”牵头建设的“九门小吃”是老北京小吃商业化的一个成功的例子。
它保住了相当多的老北京小吃,但它吸引的更多是外地游客,而且也浮现了很多经营上的问题。
这些店铺正确地传承了老北京小吃的文化精髓吗?它们的经营有没有困难,能否持续生存下去?不靠实地调查,我们无法回答这些问题。
所以,老北京小吃想要更好的发展,还需更多的思考。
二、调研方法虽然我们把老北京小吃看成一种文化,但毕竟,小吃这种文化是从市场中发展而来的。
我们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调查老北京小吃的市场情况。
从供给角度看,经过前期调研,我们发现现今的老北京小吃主要以门店经营的形式为主。
一些仍旧保持生命力的老字号(馄饨侯、奶酪魏等)保留着许多自己的门店;老集中地(护国寺、隆福寺)则有一些集大成式的杂烩式小吃店。
此外,网络检索发现的“九门小吃”也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它由半官方组织牵头设立,集合了原来在前门的大多数小吃,并把它们在后海附近集中起来成为一家店面。
囿于调研的时间精力,我们把九门小吃和隆福寺小吃作为我们主要考察的供给者。
我们将以实地观察的形式考察老北京小吃的种类、质量、价格、生产和销售组织形式。
从需求角度看,上述两家小吃店的消费群体恰恰也代表了老北京小吃的绝大多数受众:隆福寺小吃店的消费者多为北京人,而九门小吃则多服务外地游客。
只要了解两处店铺的消费者心理,便可以对老北京小吃的消费市场“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了。
对于消费者,考虑到操作层面的限制,我们主要采取的是“拉家常”的访谈形式,听取店内食客对老北京小吃的各方面的看法,如价格、喜好和文化认知度等。
三、初步成果:老北京传统小吃现状概览我们首先来到了隆福寺小吃(隆福寺店),这家店位于东城区隆福寺前街。
店里的环境不怎么好,室内的灯光也很暗,桌子上还有油,服务员态度也不是很好。
这家店的消费方式是换票,消费者要先换购餐券,凭餐券换食物,最后剩的餐券可以换回现金。
这是一家清真餐厅,所有食物都不含大肉和大油。
我们转了一圈,发现大多数食物都属于老北京小吃,这一点上还是显得十分正宗的。
买好小吃后,我们便找了一对食客,坐下与之攀谈起来。
她们是一对母女,现在住在王府井附近,妈妈下午要带女儿去上辅导班,就顺便在这里用餐。
母亲表示这家是比较传统的北京小吃,有很多老年人过来吃。
她们也偶尔过来用餐,觉得这里的味道不错,除了比较特别的口味(如豆汁)接受不了。
如果不吃北京小吃她们通常会选择去肯德基等快餐店用餐,因为孩子喜欢吃肯德基,而北京小吃相对它们的优势就是更健康,价格也更实惠一点。
但母亲表示如果有亲戚到北京玩,她不会带她们到这家店来用餐,因为环境不太好。
接下来,我们又采访了一位老奶奶,她和她的女儿正在这里用餐,她们一家人都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
可以看出老奶奶对北京小吃很有感情,说起来眉飞色舞的。
她说她小的时候经常吃北京小吃,现在住的地方远了不太方便,但也时常过来吃。
说到爱吃的北京小吃更是如数家珍,“糖耳朵”、“驴打滚”、“艾窝窝”各种小吃数不胜数。
而且她也提到这几十年小吃店的味道基本没什么变化,不过她自己的口味倒是改变了一些,以前觉得豆汁很好喝,现在就觉得没以前好吃了。
老奶奶的女儿也是老北京土生土长,现在在四川工作,很久才能回来一次,她向我们表示非常想念从小陪伴她长大的老北京小吃。
我们采访的两组人都还算北京小吃的常客,而且他们表示北京城里还是有不少老北京小吃店,比如崇阳门、护国寺、品芳等,大多聚集在二环以内。
另外,说到北京小吃的保护问题,他们纷纷表示需要传承下去,一方面大家喜欢北京小吃,另一方面,这是北京的特色,蕴含了北京的传统文化,需要一代一代地传承。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后海边上的九门小吃进行调查。
它是老北京传统小吃协会的下属机构,采取了联合经营的模式,囊括了小肠陈、褡裢火烧、爆肚冯、奶酪魏、茶汤李、月盛斋、馅饼周、德顺斋、年糕钱、羊头马、豆腐脑白、恩元居等12 家老字号小吃,有效丰富了食客的选择。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引进的都是正宗老字号,但做菜的师傅大多是学徒,据我们简单的询问,老师傅通常两三天才会到这里看一个半天;此外,九门小吃也提供一些其他小吃,比如菠萝饭、烤鱿鱼等等明显不是老北京小吃的食品,多少使这里显得不那么正宗。
这里采取的也是先交费的形式,只不过餐券被电子的充值卡取代了,更方便了一些;与此同时,价格也比隆福寺普遍贵上了两三倍。
九门小吃的店面在幽深的巷子里,内部也很曲折,颇有一番老北京胡同的感觉。
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觉得这里的环境比之前那一家要好了不少。
用餐的时候,我们去采访了四组食客。
如我们所料,他们全部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有的是在后海游玩、顺便在这里用餐,有的是经出租车司机介绍特意来这里品尝北京的小吃。
他们觉得这里的小吃并不是很好吃,不是很正宗,而且卖的东西有的并不是北京小吃。
从他们的话里也可以听出,他们很少吃北京小吃,对北京小吃了解很少。
他们纷纷表示九门小吃的价格太贵了,比一般的小吃高出很多倍,但他们也觉得九门小吃的环境还不错,用来招待客人还是比较好,毕竟这是北京的一个符号。
当我们说到北京小吃的保护问题时,有人表示确实要保护,但如果像九门小吃这种变得不正宗了就没有达到保护的效果;还有人说,不知道怎么保护,有可能想保护也保护不了,如果东西不好吃,有可能会被淘汰掉。
综合以上的调研发现,我们可以对老北京小吃的现状做一个概述。
生产方面,我们认为老北京小吃的供给处于较为丰富的状态,但店铺的质量良莠不齐,价格定位也有很大差别。
老字号的专营店的口味会较为正宗,而九门小吃这样的店铺就不那么尽如人意。
同时,前者为了亲民而设定较低的价格,相反后者主要服务外地人而定价较高。
在餐厅环境上,老北京小吃餐厅似乎做的都不是很好。
消费方面,我们发现老北京小吃仍有很大的市场,但是这一市场可能有逐渐萎缩的风险:从访谈中我们发现,人们都认为北京小吃是北京的地方特色,到北京来了都应该尝一尝。
另外,老北京人也对北京小吃有着不可割舍的感情,他们的需求也是旺盛的。
不过在年轻人和外地人看来,老北京小吃在他们心中没有什么感情纽带的联系,一些老北京小吃的味道也不那么好,他们对老北京小吃可能只是浅尝辄止或偶尔吃几次。
而且,一些不那么正宗的老北京小吃还会损害它们在年轻人中的印象,使得外地人和年轻人对老北京小吃的需求更加萎缩。
老北京小吃作为一种传承多年的食品,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形式,在这一层面上,供给者和消费者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无论是有政府背景或是民间组织的老北京小吃店,都是热爱老北京小吃的人对这种文化的维护。
而访谈记录也表明,绝大多数消费者都支持保护这一种文化形式;只是力度上有所分歧。
四、分析与政策建议我们知道,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由人们共同的行为编织而成;同时文化也是历史的积淀。
老北京小吃承载了北京人民的生活习惯,也记录了北京饮食文化的变迁,是北京的重要文化符号。
所以,老北京小吃既是一种餐饮业,也是一种文化形式;上一节所叙述的其发展现状既有经济学的道理,也有历史的因素。
从北京城市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正如背景介绍所说,老北京小吃大多衍生自旧社会贫苦老百姓的吃食,是一种低阶层人民的食物,因此当它发展至今时,难免摆脱不了档次显低的问题。
而且,老北京小吃大多在街边兜售,解决的是一时馋嘴,不能像北京烤鸭、山西刀削面那样做正餐填饱肚子,这也限制了它开拓更大的正餐市场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