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人物的小说经典
著名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刻画

著名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小说是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而人物形象是构建小说世界的关键元素之一。
著名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刻画既是作者对人物的描述,也是对社会人性的深刻剖析。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著名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涵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本文将从几个不同的著名小说中选取人物形象,分析其刻画方式和形象特点。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作为中国古代小说中最负盛名的人物之一,其形象刻画丰满而深远。
贾宝玉是个性敏感、才情出众的年轻人,他的容貌、衣着等方面的描写往往充满细腻和艺术感。
与此同时,贾宝玉对诗文、音乐、绘画等艺术的热爱也让他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的人物形象。
同时,贾宝玉的情感世界也是小说中的重要部分,他对黛玉、晴雯等女性角色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对爱情的痛苦与追求。
通过对贾宝玉的刻画,作者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并与之产生共鸣。
《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班内特是一位经典的女性形象。
她坚强、聪明、独立,具有自己的思想和人生观。
伊丽莎白对婚姻的看法与当时的社会观念相悖,她追求真爱而不是门当户对的婚姻。
伊丽莎白的刻画不仅突破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也通过她与达西先生之间的争吵与误解,揭示了婚姻中的人性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通过对伊丽莎白的描写,读者能够思考当代社会中女性角色的地位与价值观。
《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以其正直善良的性格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形象成为经典的英雄形象。
郭靖的形象刻画主要通过他与黄蓉的互动、拜师包惜弱等情节展现。
他对正义的追求以及为了保护家人、师傅和朋友而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敬仰。
郭靖虽然身处乱世,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不受外界环境和诱惑的影响。
他的形象激励着读者勇于面对困境,追求正义和真理。
以上只是对著名小说中的几个人物形象的简要分析。
著名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刻画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言行、思想等多方面的描写,形象会更加鲜活和有血有肉。
在阅读这些著名小说的同时,我们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多样性。
经典小说推荐

经典小说推荐经典小说是一种流传至今的文学珍品,它们代表着人们对文化的传承和对历史的追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推荐几本经典小说,希望能够为您的阅读之旅提供一些指引和启示。
一、《红楼梦》《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是清朝作家曹雪芹所写。
小说以贾宝玉等人物的生活为主线,描绘了古代贵族家庭的生活、风俗和思想传统。
这部小说的价值不仅在于它传达出中华文化的精髓,也在于它所展示的人性弱点和社会现象,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这部小说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瑰宝,被誉为全球文学的巅峰之作。
二、《百年孤独》《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所写的一部现代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描绘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
小说的风格浪漫、幻境、现实、荒诞、神秘并存,在描绘人物的欲望、搏斗、宿命时,展示了时间的力量和时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人性与命运之间的冲突。
这部书被誉为南美洲文学的代表作,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并成功获得了198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三、《了不起的盖茨比》《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小说家菲茨杰拉德所写的一部小说,描绘了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人生活方式、社交场所、夜生活和黄金时代的绚烂与衰落。
小说通过对主人公盖茨比和黛西等人物的描写,展现出一个美国梦的讽刺,揭示了财富和地位带来的虚无和内心空虚。
这部小说不但在艺术层面具有极高的价值,而且在文化层面也代表了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社会中著名的“追求美国梦”的理念。
四、《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文豪简·奥斯汀所写的一部社交喜剧小说,讲述了女主角伊丽莎白与社会名流达西所展开的爱恨情仇。
这部小说具有娴熟的语言和笔触、精细的情节编排和丰富的人物性格刻画,展示了当时英国上层社会的生活、家族文化以及爱情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这部经典小说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影响了许多英语读者,也被翻译成全球多种语言出版。
五、《麦田里的守望者》《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所著的一部小说,被认为是美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摘抄人物细节描写片段并赏析

摘抄人物细节描写片段并赏析人物细节描写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能够为读者传达出人物的性格、情感和个性特征。
摘录人物细节描写片段并赏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如何通过这些细节来展示人物的特点。
下面将以几个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细节为例,进行赏析分析。
第一个片段来自于《骆驼祥子》中的祥子,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老舍笔下的一个典型的小人物形象。
小说开头描写了祥子一个重要的细节:“祥子穿着个破烂的羊皮大氅,脚上穿着一双像砖头似的老茧鞋,头上披一块没毛的兔皮帽。
”这一描写通过祥子的衣着和外貌特征,展现了他的生活贫困、残破和颓废。
破烂的大氅、老茧鞋、没毛的兔皮帽,无一不彰显着祥子的艰辛和贫困。
第二个片段来自于《红与黑》中的朱丽安,朱丽安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塑造的一个复杂而迷人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对朱丽安有这样一段描写:“他一想到这女人的美貌,也就一声不响的,立刻变得忧郁。
”这一细节描写,展现了朱丽安内心柔弱的一面。
对于一个一贯冷静、理智、趋炎附势的朱丽安来说,这种忧郁的情感,让人对他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的认识。
朱丽安这个角色形象的细节描写,揭示了他内心深处的柔情和复杂性。
在严谨理智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渴望爱与被爱的心。
这种内心的矛盾和忧郁,使得朱丽安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读者能够更为深入地理解朱丽安这一人物形象,对他的成长经历和内心矛盾产生更深的共鸣。
第三个片段来自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贾宝玉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小说中对贾宝玉有这样一段描写:“这少年好色,又有点羞怯,倘若在寻常人家便可以说是娇生惯养。
”这一细节描写,展现了贾宝玉优柔寡断、娇生惯养的一面。
他既有着好色的天性,又有着内心的羞怯和柔弱,这种内在的矛盾使得他在家族纷争中显得无力和犹豫。
以上三个片段分别来自不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细节描写,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作家们向读者展示了人物外在形象和内在心理的复杂性。
人物赏析茶花女

人物赏析茶花女《茶花女》是法国作家小仲马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巴黎的上流社会为背景,描绘了一个风华绝代的茶花女玛格丽特的悲剧命运,以及她与富有青年阿尔芒的爱情故事。
在这部小说中,不仅有丰富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社会寓意,还有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其中茶花女玛格丽特更是被赋予了深刻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人格特征。
本文将以人物赏析的角度,深入探讨茶花女玛格丽特这一形象的魅力和内涵。
首先,茶花女玛格丽特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形象。
她出身贫寒,却又有着高贵的气质和优雅的举止,她在茶馆里卖艺为生,却又渴望得到上流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她对爱情充满憧憬和渴望,却又不愿意为了爱情放弃自己的尊严和独立。
这种内外矛盾的冲突使得她的形象更加丰富和深刻,也使得她的命运更加扑朔迷离和动人心魄。
其次,茶花女玛格丽特是一个具有强烈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女性形象。
在一个男权主义的社会环境中,她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不愿意被束缚和压迫。
她拒绝了富有的情人杜马先生的包养,选择了自己心爱的青年阿尔芒,展现了她的坚强和勇敢。
即使在面临生活的困境和压力时,她也不愿意向命运低头,而是选择了用自己的方式去追求幸福和自由。
这种坚韧不拔的性格特征使得她成为一个令人敬佩和令人动容的女性形象。
再次,茶花女玛格丽特是一个充满悲剧命运的女性形象。
她的一生充满了挣扎和磨难,她在爱情和事业上都遭遇了不公平的待遇和不幸的命运。
她爱上了一个并不属于她社会阶层的青年,最终却因为社会的偏见和道德的束缚而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她的命运几乎是被社会和现实所摧残的,她的内心世界也充满了无尽的痛苦和悲伤。
她的悲剧命运成为了这部小说的核心,也使得她成为了一个永恒的文学形象。
最后,茶花女玛格丽特是一个富有魅力和感染力的女性形象。
她的美丽和高贵,她的坚强和勇敢,她的悲剧命运和内心痛苦,都使得她成为了一个深深打动人心的人物形象。
她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文学作品中的虚构形象,更是一个生动而真实的女性形象,她的存在使得整部小说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情感的张力。
知名小说赏析与评论: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知名小说赏析与评论:经典文学作品精选引言大众文化中,小说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能娱乐人们,还能传递深刻的思想,引发人们的共鸣。
在世界文学史上,有许多知名的小说作品广为传播,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旨在通过对几部经典小说作品的赏析与评论,展示这些作品的魅力与内涵。
1.《傲慢与偏见》1.1 简介《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以19世纪英国上层社会的婚姻制度为背景,通过讲述女主角伊丽莎白·班纳特与达西先生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爱情、婚姻和社会地位的复杂关系。
1.2 赏析《傲慢与偏见》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描绘了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多样的社会场景。
小说中的角色性格鲜明,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不同阶层的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尤其是女主角伊丽莎白·班纳特,她聪明机智,拒绝婚姻的权威和社会对她的期望,追求自己的真爱。
这种坚持独立个性和价值观的形象给后世读者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同时,小说也涉及到了财富、阶级和尊严等重要主题。
通过描述班纳特家庭的境况和他们与达西家族之间的冲突,作者揭示了社会等级对人们生活和婚姻的影响。
小说中对社会偏见和傲慢态度的揭露,使读者对人性中的弱点和偏见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1.3 评论《傲慢与偏见》被誉为爱情小说的经典之作,但它同时也是一部深刻的社会讽刺小说。
通过对社会阶级、婚姻和爱情的描绘,作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种种问题。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言行举止让人印象深刻,引发读者的共鸣。
除此之外,《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也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
伊丽莎白的爱情选择既有情感因素,也有价值观的决定。
她坚持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拒绝了那些对她感兴趣但却不得其门而入的人。
这种对真爱的坚持和对社会价值观的质疑,让读者在小说中看到了对人生和幸福追求的无尽可能性。
2.《1984》2.1 简介《1984》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于1949年创作的一部反乌托邦小说。
小说排行榜前十名

小说排行榜前十名第一名:《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这部小说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以富贵人家贾宝玉为主线,描绘了荣府的兴衰和宝玉的爱情悲剧。
小说以细腻的描写、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独特的艺术手法闻名,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第二名:《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宋江为主线的英雄史诗小说。
它讲述了一群忠义之士聚义抗金的故事,塑造了许多具有英雄气概的形象。
小说描写了社会混乱、人民苦难以及忠诚、反抗的精神,深得人们的喜爱。
第三名:《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取经之路为主线的奇幻小说。
这部小说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一行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成功取得真经的故事。
小说以其幽默诙谐的风格、深入人心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第四名:《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争权夺势的故事。
小说以赤壁之战、演义群雄的故事为主线,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虚构和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力量的较量。
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第五名:《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以妖魔鬼怪为题材的短篇小说集。
这部小说集以奇幻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想象力闻名,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都非常生动有趣。
小说通过讲述神鬼之间的故事,揭示了人性中的善恶和欲望的斗争,深受读者的喜爱。
第六名:《红与黑》《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一部文学巨著,被誉为19世纪法国的浪漫主义小说。
小说以主人公朱利安·索雷尔为中心,描绘了主人公从贫困到富贵,再从富贵到死亡的心路历程。
小说以其对社会阶级和人性的深刻探讨和鲜明的艺术特色而被广大读者所推崇。
第七名:《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被认为是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一。
小说以女主角伊丽莎白·班内特的成长和爱情故事为主线,以深入的人物剖析和幽默的对话闻名。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在小说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塑造直接影响着读者对故事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一个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可以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情节,增强阅读的乐趣。
本文将通过分析三位经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人物的特征、内心世界、行为举止等方面来创造真实的人物,以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小说作品。
第一位人物形象:简·爱(《简·爱》)《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小说的主人公简·爱是一位普通女子,却因为她的坚强和正直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详细描写简·爱的外貌特征、言谈举止和内心独白,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她的个性和她的成长历程。
首先,简·爱的外貌特征被描绘为普通而不起眼,她有着灰褐色的头发和普通的五官,但这并不妨碍她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
她的眼睛深邃而坚定,带着一丝倔强和渴望,正是这种坚韧与渴望让她能够在困境中迎难而上。
此外,简·爱的言谈举止表现出她的聪明才智和坦诚直率。
她善于用辞,口齿清晰,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她也会有时因为直言不讳而引起争议。
其次,作者通过描写简·爱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她的独立和自尊。
简·爱成长在一个寄养家庭中,饱受虐待和冷落,但她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尊严和自信。
她坚信自己拥有平等的权利,渴望摆脱奴仆的身份,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她对自己的憧憬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进一步凸显了她内心的善良和温暖。
最后,简·爱的行为举止是她人物形象的体现。
她积极进取,不甘于平庸,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她自主独立地选择了当家庭教师,为自己争取了一份工作,并在工作中展现出出色的能力和责任心。
她的行为举止也显示出她对真理和道义的追求,她不愿妥协和屈从,毫不犹豫地站在正义一方。
通过对简·爱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家通过丰富的描写和刻画,使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这个角色的生动和真实。
历史小说排行榜前十名

历史小说排行榜前十名在历史小说领域中,总有一些作品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历史小说排行榜前十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魅力所在。
《鹿鼎记》《鹿鼎记》是金庸先生的经典之作,以明朝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少年郭靖的传奇故事。
故事情节曲折离奇,人物性格鲜明,被誉为金庸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三国时期英雄豪杰的故事。
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的风云变幻。
《水浒传》《水浒传》又称《水浒英雄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一群义薄云天的好汉在宋朝抗击腐败官员的故事。
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受读者喜爱。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封建王朝的黄金时期,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璀璨辉煌。
《格林童话》《格林童话》是德国作家格林兄弟所著的童话集,其中不乏历史元素的融入。
这些童话故事通过魔法世界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启发了读者对历史的思考。
《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英国乡村社会的婚姻观念和阶级观念,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风土人情。
这部小说被视为英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奇幻历险故事。
通过描绘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的形象,展现了中国古代对英雄精神和信仰的追求。
《飘》《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代表作,以南北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女性斯佳丽的生活经历。
小说融合了历史与爱情的元素,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之一,探讨了政治与社会的关系。
通过对人类社会的本质和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引发了人们对于政治制度和社会规范的思考。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女性对于爱情的坚贞与执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达三拳各尽其用(不知道什么描述方法)好像是动作语言《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中国古代白话长篇小说《水浒传》的一个精彩片断,它究竟以什么艺术魅力来抓住人心的?看来奥妙就在书中描写鲁达三拳的119个字上。
让我们写:鲁达三拳打死了镇关西施耐庵是这样写的:第一拳:“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第二拳:“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第三拳:“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拨儿、饶儿一齐响。
”明末清初杰出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对这三段文字大加赞赏:“真正奇文”,“三段,一段奇似一段”。
一奇在曲尽三拳之妙。
拳打镇关西不是劈头盖脑乱打,而是有选择、有步骤地一拳打一个部位,很有节奏感。
三拳的效果,全从郑屠被打的不同部位所产生的不同感觉写去:打鼻子,从嗅觉写,咸酸辣,不是滋味;打眼睛,从视觉写,红黑紫,头晕目眩;打太阳穴(近耳根),从听觉写,乱嗡嗡昏厥过去。
就这样通过一连串使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形象比喻,使鲁达三拳,各尽其妙,绝不雷同。
二奇在点染出鲁达的英雄性格。
三拳不打在一处,显示出他粗中有细,三拳就结果了郑屠的狗命,足见他嫉恶如仇,下手很重。
也正是这三拳,结束了他的“提辖”生涯,从此走上逃亡、出家落草的道路,最终上了梁山。
三奇在抒发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
文中以调侃口吻畅写三拳之下,开肉铺的郑屠,又开了油酱铺、彩帛铺,最终还做水陆道场“超生”自己。
读罢之后,人们无不拍手称快,为作者为英雄鲁达热情赞颂的强烈爱憎所感染。
肖像描写1.《祝福》—祥林嫂当祥林嫂第一次出现在鲁镇时,她是一个寡妇,做了鲁四老爷家的佣工。
此时的祥林嫂“顺着眼”。
祥林嫂被卖再嫁,后来第二次丧夫,又没了孩子的依靠,她不得不再次到鲁镇帮工。
此时的祥林嫂“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后来当祥林嫂捐了门槛回来,“眼光也分外有神”。
最后“我”在河边遇见流落街头的祥林嫂时,“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祝福》问:通过几处眼睛描写分析祥林嫂的形象变化。
(学生回答)明确:温顺、安分守己、吃苦耐劳——精神受刺激,开始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暂时的欢快、对未来充满一丝希望——极度悲哀,精神已完全麻木,失去对生活的希望真可谓是“一圈眼神细刻画,写尽人生悲苦命”!小结: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等。
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
肖像描写能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2. 《故乡》---鲁迅如鲁迅的小说《故乡》中二十年后的闰土肖像描写:“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得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这里的肖像描写使读者感受到旧中国广大农民所经受的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种种重压,感受到他们身心所忍受的无限的痛苦与摧残。
语言描写《红楼梦》--王熙凤出场画面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只可怜我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
该打,该打!”携黛玉之手,问她:“妹妹几岁了?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林黛玉进贾府》问:通过王熙凤出场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王熙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讨论回答)明确:是一个伶牙俐齿、泼辣、圆滑、虚伪、善于逢迎的人。
小结: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成功的语言描写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动作描写:1.《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为御寒卖酒,临走时,他取了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的门反拽上了锁;带了钥匙,信步投东……”买酒回来时,“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问:这些动作描写,体现了林冲的什么思想性格?(学生回答)明确:忍辱苟安、委曲求全的思想和小心谨慎的性格小结:人物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
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动作,能显示出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和思想品质。
2.《背影》中父亲过铁道买橘子一段,我们来写,会写“父亲蹒跚地走过铁道,艰难地爬上月台,为我买一堆橘子。
看着父亲的背影,我感动得哭了”。
朱自清写了这样一段文字:“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学生浅谈感受:由于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所以读者的泪会随着作者一起流下来。
作者把心细如发,爱子如母的父亲写得可亲可感,打动人心。
心理描写《老人与海》---桑迪亚哥捕鱼时心理活动在同马林鱼决战的时刻,桑地亚哥在心里命令自己的各部分器官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拽吧,手啊,我想。
站稳啦,腿。
替我撑下去,头啊。
替我撑下去。
决不要昏过去。
这一次我会把它拽过来的。
”他深信:“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 -----《老人与海》问:这些内心独白体现了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回答)明确:是一个坚韧不拔、英勇无畏、斗争到底的硬汉。
小结: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进行描写。
最常见的心里描写是人物的内心独白。
心里描写,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
侧面描写《装在套子里的人》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
——《装在套子里的人》问:写葬礼人们的态度可以看出别里科夫在人们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学生回答)明确:写葬礼其实是侧面来烘托别里科夫的可笑与可悲,生前为人耻笑,死后大快人心。
小结: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映衬、烘托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可以丰富人物的形象,更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水浒传》花和尚--鲁智深---------- 头裹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纽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绦,足穿一双鹰爪皮四缝干黄靴。
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腮胡须。
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黑旋风--李逵----------黑熊般的一身粗肉,铁牛似得遍体顽皮。
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
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
天蓬恶煞下云梯。
行者--武松---------身躯凛凛,相貌堂堂。
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
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
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
如同天上降魔王,真是人间岁神豹子头--林冲---------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
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
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迭纸西川扇子。
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水浒传》写林冲的性格转变,写得非常出色,有根有据。
都是从生活出发,这是《水浒传》的现实主义。
《水浒传》中,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
一般的小说,要充分地理想化的写一个正面人物,往往一开始就要写他的优点。
但是《水浒传》不一样,林冲在《水浒传》里边是个响当当的英雄,了不起,作者是热烈地歌颂他的。
可是一出场就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
“忍”之一: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的。
所以他非常气愤地去了。
“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
“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
所以小说写林冲怒气未消,知道以后,扳过来,先自手软了。
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
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
小说在这里写得非常好,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活动。
林冲与鲁智深此时的比较:鲁智深就不买账,鲁智深有一段话是响当当的,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
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
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
一个是自己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己的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忍”之二:接下来还是写林冲想苟安,忍。
但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
所以小说接着写高衙内又收买了陆谦,让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家里面楼上。
林冲得知后,“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直奔到樊楼,前去找陆虞侯”。
他拿起这个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内,而是去找陆谦。
也就说,林冲已经开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围有限。
应该找高衙内,这里大概有两个意思。
第一,还是怕高衙内,不敢惹他。
前面说了,权且饶他这一次。
这是第二次了,他又忍让了;第二,这是写林冲重义。
就是说陆谦是林冲的结义兄弟,背信弃义,不讲义气的人林冲是最痛恨的。
讲义气是林冲性格当中非常美好的东西,很宝贵的东西。
这是他以后能够转变,而且转变以后革命性非常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忍”之三:林冲发配沧州以后,还是能忍,还是忍辱负重。
小说这里写得非常精彩,他临走之前写了一封休书。
这纸休书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写出林冲的善良,他替妻子考虑得很周到;另一方面也写出他能忍的性格,也天真幼稚。
你以为写了一纸休书以后高衙内就不来了?照样来。
所以这些地方,一方面写出他的善良,引起读者对他的同情,另一方面,引起读者对于罪恶势力的更加憎恨。
“忍”之四:刺配沧州,有一个情节:押监他的两个差人董超、薛霸,一路上虐待他,用烫水让他洗脚,连读者都不能忍了,他还是“忍”,后来走到野猪林,就是董超、薛霸受高俅、高衙内之托付要杀害林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