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几种类型建筑共20页文档

合集下载

潮汕建筑特色

潮汕建筑特色

潮汕民居形式的名称,都与大自然有关系的名称如“四点金”(“金”是风水中自然界的五行之一)、“下山虎”、“爬狮”等,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结合点”在潮汕建筑中俯拾皆是。

在民居建筑的形式上反映了建筑土木技术结构与中轴线为基准的对称审美要求,故门与窗的重复连续性显示出节奏感格外明显。

其建筑方式多为板筑、白瓦素墙、秀洁清净。

潮汕地区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大量采用贝灰和石材,用于门框、栏板、抱鼓石、台阶、柱础、梁枋上。

此外,潮汕民宅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极其注重装饰,檩木要漆成红色、椽子则漆成蓝色,故称“红桁蓝桷”。

单是山墙的脊端,就有金、木、火、土五种不同类型,各种颜色的瓷片在屋顶上主要部位贴出各种立体形象,有花草、鸟兽、虫鱼,还有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十分传神。

精美绝伦的石雕,木质结构上镂刻各种形象,使整座建筑物富有艺术气息,古色古香如皇宫建筑。

潮汕平原地理地势复杂,江河密布,村镇多临水,未近江河者多开渠引水至村前,挖一半圆形水塘蓄水,弧形朝向主体建筑,以纳气聚财,也有“过池风”凉爽的实惠,更有游泳、洗澡、洗衣物、养鱼的实用价值。

我们将重点讨论潮汕民居建筑的风水特点1.潮汕的风水与二次葬习俗由于潮汕平原的地势地域因素和民风民情的缘故,潮汕自古酷信风水,至今存有大量的风水建筑。

仅澄海莲花山,就有“倒插金钗”、“猛虎跳墙”、“黄蜂采花”、“飞凤衔书”、“通天蜡烛”等许许多多风水的典范,其中的“金交椅”又称孩儿坐轿,是北宋新州知州,位列潮州前八贤的张夔墓;“蟠龙吐珠”又称摆盘猪头,是江夏黄氏的祖墓。

这些风水宝地几乎每一处都蕴藏着莫测的玄机和神奇的传说。

最能说明潮人惑于风水的现象是所谓二次葬习俗。

《潮州府志》载:“陋俗相沿,葬后十年或廿年,则易其棺而贮骨于瓷罂,名曰金罐,骨黄者复痤原穴,骨黑者另觅佳城,不经甚矣。

”为了得到一处吉穴,或停柩数十年不葬,或葬后扒开启视,或侵坟盗葬,或互殴诉讼。

我小时候有一位邻居,生平最大的愿望是为自己找一处好风水,找了十几年,把家都花穷了还没找到。

潮汕建筑,唯独你不可替代!京都帝王府,潮汕百姓家

潮汕建筑,唯独你不可替代!京都帝王府,潮汕百姓家

潮汕建筑,唯独你不可替代!京都帝王府,潮汕百姓家中华民族传承五千年,地大物博,各地建筑灿若星河,各有艺术特色和风格,比如我们今天所说的潮汕特色民居,就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

潮汕地区自古地少人多,聚族而居,以宗祠为中心的围寨建筑群体。

潮汕人有明显的海洋性格,有较强的商品意识,往往潮汕人也追求着精雕细琢、古典雅致的生活,这可以从他们的文化艺术和建筑艺术看得出来。

京都帝王府潮汕百姓家潮汕地区地处南海之滨,自古海上贸易频繁,在海洋文化的融合下,也使得潮汕文化独树一帜,造就了今天看起来仍旧璀璨夺目的建筑艺术特色。

潮汕建筑整体金碧而不庸俗,且有文化韵味,凸显出深厚的潮汕文化底蕴和豪华气派的特点。

无论从建筑格局,还是从艺术雕画等方面都是可以与京都的府第相媲美的,故自古有着“京都帝王府,潮汕百姓家”的说法。

精雕细琢显示潮汕建筑的魅力府第上的雕刻、镶嵌等艺术细节展现了潮汕建筑的文化传统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门前的书画,往往流露出潮汕人对美好生活的理解。

潮汕建筑民居的重点主要在于建筑物的门楼、屋面和厅堂。

屋内的木雕和石雕,都是非常讲究精雕细琢,雕工精细而别致,配以油漆画和嵌瓷等艺术。

飞檐画栋上主要是绘上一些花鸟虫鱼和飞禽走兽,还有一些历史传奇人物等,非常生动形象,使得整座建筑富有艺术魅力。

潮汕民居的类型主要有下山虎、四点金、驷马拖车和百鸟朝凤等。

大多数潮汕民居都是以“四点金”为基本形式发展而来的。

下山虎,是最典型的潮汕民居,是一套基本完备的居住单户型小院,在潮汕地区最为常见。

四点金,最接近于北京四合院的原型,是适合多户型的中式民居;而驷马拖车,更显得气派,是聚族式的大型民居。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澄海的陈慈黉故居,是始建于1910年的四马拖车式建筑,有“潮汕小故宫”之称,它既保留了潮汕民居的建筑风貌,又仿效中国古典的宫廷式建筑,是皇宫在潮汕的缩影。

潮汕民居直接地将大自然因素所谓“天时、地气、顺风”融入于传统建筑中,体现出人天和谐的统一境界和高尚心灵意境,这个的大格局便是独特的理想风水人居环境。

潮汕农村传统民居

潮汕农村传统民居

潮汕农村传统民居潮汕农村传统民居的样式很多,且都用生动形象的名称来命名,如“四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等等。

一、四点金:“四点金”是潮俗独特的村居,是一种多层次、对称、平衡、结构完整的平房式宅第。

外围一般有围墙,围墙内打阳埕(chéng),凿水井;大门左右两侧有“壁肚”;一进门就是前厅,两边的房间叫前房;进而是空旷的天井,两边各有一房间,一间作为厨房,称为“八尺房”;另一间作为些草房,一般称为“厝手房”;天井后边为大厅,两边各有一个大房。

“四点金”的构筑还有多种:只有前后四个正房,没有厝(cuò)手房及八尺房,而四厅齐向天井的,称“四称会”;前后房都带八尺房和厝手房的,则变八房为十室的称为“四喷水”。

如果有“四点金”外围建一圈房屋,则谓之“四点金加厝包”。

旧时只有殷富显达的家庭才能建造。

二、下山虎:“下山虎”房屋的建筑在潮汕农村中较为普遍。

建筑格局比“四点金”简单,少了两个前房,其余基本一样。

“下山虎”因为门路出入不同,顺此有开正门和边门的区别。

通常中间不开大门而只开两边门的称为“龙虎门”,也有既开正门又开两边门的。

整座格局形成前低后高,因此得名。

三、四马拖车:“四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四点金”的复杂化。

“‘落’是潮汕方言,即进的意思。

第一进有凹形门厅,俗称‘门楼肚’。

一进与二进间,有天井及左右两道通廊。

过了天井便是二进,二进有面阔二间的大厅,两边各有一间房子称为‘大房’。

二进和三进中间也有天井,三进的结构与二进相同,只是三进的大厅后面隔开一块狭长的暗间,称作‘后库’。

后包指三进后面的一列房子。

整个建筑格局就像一驾由四匹马拉着的车子,故名‘四马拖车’”。

“四马拖车”整个建筑的各个部分都有它特殊功能。

头进的‘反照’是为了遮挡路人和客人的视线,不致使屋里一览无遗。

长辈们重要的会见和议事则在二进和三进的大厅进行。

三进的大厅还设置祖龛供奉祖宗灵位。

逢年过节、祖宗忌辰,家人要出国,就要开龛门祭拜抑或向祖宗“告别”;家人做了伤风败俗的事要绳之以家法,也要开龛焚香,让他在祖宗面前请罪。

潮汕文化建筑

潮汕文化建筑

“下山虎”的建筑在潮汕地区农村较为普遍, 又称为“爬狮”。顾名思义,“下山虎”的 开头真有点如下山虎又似爬行之狮。建筑格 局比“四点金”简单,比它少了两个前房, 其余的基本一样。
结构图
典型下山虎
四马拖车

“四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 “四点金”的复杂化。“四马拖车”整个建 筑的各个部分都有它特殊的功能。 当然,像这样大规模的房屋,一般人家是无 缘问津的。现存较完整的“四马拖车”,可 在澄海县隆都镇的“慈黉爷故居”及普宁市 洪阳镇的清提督府“德安里”看到。
Made by XXX
潮汕建筑
主要样式
四点金 下山虎 四马拖车
四点金
“四点金”是潮汕风俗的独特建筑,因其
四角上各有一间其形如“金”字的房间 压角而得名。在旧时只有富达的家庭才 能建造。
“四点金”的建筑格局跟北京的四合院
有点像。
水围外 井墙围 ; 内一 打般 阳有 埕围 ,墙 凿,
下山虎
故居门口有一大片荷花池,面积有如足球 场那么大,虽没荷花,但也翠绿养眼。
走近这座巨宅,发 觉窗门特别多,传 说:陈府鼎盛时期, 有一个佣人,专门 管开关宅院里所有 窗户的。从早上打 开,到晚上又关好 每一扇窗户,他正 好要忙一个整天。
广场
进入院落只见内部大院 套小院,大居配小屋, 既有点缀亭台楼阁、西 式阳台,又有更楼哨台, 通廊天桥。故居内雕梁 画栋,也有名师名匠塑 造的精美金木石雕。所 用建筑材料,有东南亚 各国风情图案的花纹的 墙砖、地板砖;建筑形 制古朴典雅、又富丽堂 皇。
潮汕民居大门上的 门神是:尉迟恭 (尉迟敬德)执鞭 者,秦琼 (秦叔宝) 执锏。偏门为文官 门神:加冠,进禄 。 祠堂或大家族多用 这样两米高的彩画。 一般人家也就写上 门神的名字,写的 一般不会写尉迟恭 (尉迟敬德)和秦 琼(秦叔宝),一 般写神荼,郁垒。

潮汕建筑的标配:“前埕”、“后厝”

潮汕建筑的标配:“前埕”、“后厝”

潮汕建筑的标配:“前埕”、“后厝”▲ 潮安沙溪大夫第潮汕乡村聚落民居建筑,继承了我国中原汉式合院式建筑传统,结合了潮汕当地气候与环境的实际情况,建筑总平面布局,多采用南北朝向而坐北朝南,通常由接近方形的矩形或长方形院落式(也称天井式)建筑构成。

整个建筑由二部分组成,前半部分为“外埕”也称“前埕”,后半部分为主座建筑,也称“后厝”;以前埕后厝为基本构成的平面形式,先入前埕,经过后厝的入口大门再入后厝,形成了“前埕后厝”的总体布局。

▲ 普宁洪阳“德安里”中寨▲ 澄海莲下潜溪“思成大厝”▲ 潮安彩塘“佑杰公祠”“前埕”俗称外埕,在潮汕有一定规模的建筑条件允许的都有设置,它通常取主座建筑的宽度为长度,深度较浅,埕面一般用贝灰砂土打夯而成,也有用石材铺砌而成。

前埕一般设有三面围墙,主座建筑大门对面围墙一般采用加高作为“照壁”,左右设有二座门楼,俗称“龙虎门”,主座之左称为“龙门”,主座之右称为“虎门”,也有在正面设一座门楼的,这便围合成一个“前埕”;有的前埕没有设围墙,单独做成一个阳埕,这样形成建筑的前奏部分。

▲ 潮安凤塘“淇园新乡”▲ 澄海樟林“南盛里”▲ 普宁郭厝寮“许氏五座祠”“后厝”也就是主座建筑,在前埕之后,一般与前埕长度同宽,由中轴线的主座建筑与左右对称的从厝或其他配套建筑组成。

这种建筑布局在潮汕乡村聚落随处可见。

规模较大的如澄海隆都前美“永宁寨”,上北村“七落”,樟林“南盛里”,普宁洪阳“德安里”,潮安凤塘“淇园新乡”等。

规模较小的如潮安砂溪“大夫第”,彩塘“仰德里”,“佑杰公祠”,澄海莲下程洋岗“蔡氏宗祠”,潜溪“思成大厝”等建筑都是釆用这种建筑布局。

▲ 澄海隆都上北村“七落”▲ 普宁洪阳“德安里”▲ 澄海隆都前美村永宁寨—本篇终—创刊号——潮汕人的乡土情结。

潮汕民居

潮汕民居

四点金”建筑
四点金”是潮汕风俗的独 特建筑,因其四角上各有一间 其形如“金”字的房间压角而 得名。在旧时只有富达的家庭 才能建造。“四点金”的建筑 格局跟北京的四合院有点像。
外围一般有围墙,围墙内打阳埕, 凿水井;大门左右两侧有“壁 肚”;一进大门就是前厅,两 边的房间叫前房;进去就是空 旷的天井,两边各有一间房, 一间作为厨房,称为“八尺 房”。另一间作为柴草房,一 般称为“厝手房”;天井后面 就是后厅,也称大厅,是祭祖 的地方,两边各有一个大房, 是长辈居住的卧室,如果小辈 住进去就是大不敬。所以潮汕 话说“细仔弟 住厝耳”。
建筑风格
类于皇宫
潮汕民居的主要特色是将传统的建筑文化与潮汕特有的传统工艺 美术如金漆木雕、工艺石雕、嵌瓷艺术、金属工艺以及书法、绘画艺 术等最大限度的融合。民居建筑金碧而不庸俗、淡雅而有韵味,具有 浓郁的文化底蕴和豪华气派,无论在建筑序列格局还是装饰工艺等方 面都可以与皇宫相媲美,故自古就有“潮州大厝皇宫起”、“京华帝 王府、潮山百姓家”之说。
木,营造叠石理水
讲究风水 独特的建筑方式和材料
原料一般采用红土和砂砾搅拌后筑成墙 体,屋面与屋脊,有通花陶瓷压顶
• 潮汕建筑非常讲究风水,比如屋外侧顶部山墙塑脊 饰甚为讲究,常根据所处地理位置的五行属性 • 潮汕民居局部:厝角头(12张)等作成金、木、水、 火、土五星灰塑,其中火星仅限于寺观祠庵采用, 这有传统的哲理思想,又受阴阳五行学说与约定俗 成的影响。而建筑选址、朝向、格局、植被等就有 更多的讲究了,比如门前要有水、天井要有适当的 过白、厅房要恰当穿插、前种榕后种竹等等。并因 此还留下了虱母仙、余半仙等选风水和营造建筑的 许多传说。 • 潮汕平原江河密布,村镇多临水,未近江河者多开 渠引水至村前,挖一半圆形水塘蓄水,弧形朝向主 体建筑,以纳气聚财,也有“过池风”凉爽的实惠 ,更有游泳、洗澡、洗衣物、养鱼的实用价值。

潮汕七大特色古民居,其中两处在潮阳,你去过吗?

潮汕七大特色古民居,其中两处在潮阳,你去过吗?

潮汕七大特色古民居,其中两处在潮阳,你去过吗?汕头市潮阳旅游局千年古邑· 魅力潮阳海之北· 潮之南1.“民居殿堂”潮阳明安里明安里修建于2001年10月,占地二万平方米,是洋美村一位旅居香港的吴姓企业家发家致富后,为光宗耀祖,历时三年多修建的——中轴对称,八座“四点金”抱一座两进祠堂连后库,五街六巷,典型的“四点金”式潮汕传统民居。

据说这一建筑格局又称“九龙吐珠”,只是如今即使在潮汕地区也十分罕见了。

2.“宋代遗风”潮阳波美村坐落在潮阳西胪小北山下的波美村,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村寨。

它原名龙陂村,是南宋建炎年间离任的潮州府知军州事黄詹所创建的。

清一色的明清潮汕古建筑,彩塑嵌瓷,至今仍延续着些许宋代遗风。

3.“府第式的最早形制”潮州许驸马府许驸马府始建于1064-1067年,距今已有940多年的历史了,虽然历经数代,多次修建,但仍保存着宋代建筑的基础格局,被专家认为是现存潮汕“府第式”民居的最初形制。

4.“潮州一绝”己略黄公祠要欣赏潮汕古民居精美的建筑工艺和装饰风格,当首选己略黄公祠。

它始建于1887年,规模不大,建筑也不显雄伟辉煌,但是却以精美绝伦的木雕装饰著称、有“潮州一绝”的美誉。

5.“石雕瑰宝”潮安从熙公祠从熙公祠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旅居马来西亚的华侨富商陈旭年专程回乡所修建的资政第中的一座祠堂,它坐东向西,规模宏大,前后历时14年,耗银26万两。

它被称为潮汕地区清代石雕中的顶极艺术精品而享有“民间瑰宝”的声誉。

6.“驷马拖车”澄海陈慈黉故居在潮汕传统的古民居中,“驷马拖车”无疑是最规范、且最具规模的,从中轴的三进厅堂、家庙,到两侧的“四点金”宅院,而两旁四条花巷就像拖着这座豪宅的四匹马——如今在潮汕地区,要想看到这种传统的古建筑群,最具代表性的也许就是坐落在澄海隆都镇前美村的陈慈黉故居了。

它占地2.5万平方米,由郎中第、善居室、寿康里和三庐书斋四座大宅院组成,506间厅房彼此连片、鳞次栉比,人称“南国大观园”。

潮汕古民居4类格局

潮汕古民居4类格局

潮汕古民居4类格局1、“四点金”:由相向的两个一厅二房构成。

上厅上房与下厅下房中间隔着天井,天井左右两侧有廊屋与上下厅、房联结。

整个建筑平面近似于北方的四合院。

所谓“四点金”,即是前后四个正房齐向着天井,称为“四厅会”,后面的大厅是祭祖的地方,两边的“大房”是长辈居住的卧室,门厅两侧的“下房”是晚辈与仆人的居室,天井左右有回廊的南北厅,有的还有两间小房,作厨房或柴草房,又称“格仔”。

2、“下山虎”:又名“跑狮”,只有一厅两房,天井两侧又有厢房,俗称“伸手”,与大房相接,整个平面近似于三合院。

它还有一种较为简略的形式,大门侧开,占去一侧厢房的位置,剩下一侧厢房,俗称“单跑狮”。

“下山虎”多为一厅二房二厝手(即前房,扣八尺),以大厅为嘴,2个前房为两只前爪,俗称“伸手房”,后厅为肚,厅两旁的大房为后爪。

“下山虎”因为出入门路不同,有开正门和开边门的区别。

通常中间不开门,而是两边开门,称为“龙虎门”,也有既开正门又开边门的。

3、驷马拖车“驷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因它的外形看起来像四匹马拉着一架马车二得名。

它的基本组合为中间部分中两进或三进式祠堂建筑,两边两花巷,有相互对称的四座四点金分列两旁,有后巷、后包厝和花巷相通,它的使用功能和防卫功能是其他建筑形式不可相比拟的。

驷马拖车是一种复合单元。

它的中轴是一座三进的大厅堂,也就是方志上所说的家庙。

家庙的平面结构与百凤朝阳式大院的主体相似,只是门厅两边房较小,称做库房。

中厅和后厅都是三开间,没有再隔出房间,宏敞光亮。

家庙的两边各有两座四点金。

外侧再建火巷排屋围起,使之成为独立的单元。

庙、屋前面也有大埕。

大埕前面一般挖有池塘。

更大型的驷马拖车,家庙后边还建有成片的下山虎或四点金,实际上已经是一个颇具规模的聚落了。

4、百鸟朝凰“百鸟朝凤”也称“百鸟朝凰”,俗称“三座落”、“三厅亘”,较大规模的称“八厅相向”。

简单地说,“百鸟朝凰”就是以“驷马拖车”为主体,外包“四点金”或“下山虎”,房间可以达到100间的规模,在潮汕古民居中,百鸟朝凤较为少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