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

合集下载

己亥杂诗的解释和译文

己亥杂诗的解释和译文

己亥杂诗的解释和译文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解释:
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

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恃(shì):依靠。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喑(yīn),沉默,不说话。

天公:造物主。

抖擞:振作,奋发。

降:降生,降临。

这首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
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译文:
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原文、翻译及注释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原文、翻译及注释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原文、翻译及注释
题记:
龚自珍的时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正是这样的时代,产生了这位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

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

原文:
己亥杂诗
清代-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翻译: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注释:
〔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亥年(1839)写的一组诗,共315首。

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生气〕活力,生命力。

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恃〕依靠。

〔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

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喑,沉默。

己亥杂诗古诗意思

己亥杂诗古诗意思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诗词注释1、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

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恃(shì):依靠。

3、万马齐喑(yīn):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喑,沉默,不说话。

4、天公:造物主。

抖擞:振作,奋发。

5、降:降生,降临。

6、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7、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8、即:到。

9、天涯:指离别京都的距离。

10、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11、花:比喻国家。

二、诗句译文一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二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三、作者简介龚(gōng)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

汉族,浙江临安(今杭州)人。

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己亥杂诗全部10首

己亥杂诗全部10首

己亥杂诗全部10首
已亥杂诗一
著书何似观心贤?不奈巵言夜涌泉。

百卷书成南渡后,先生续集再编年。

已亥杂诗二
我马玄黄盼日曛,关河不窘故将军。

百年心事归平淡,删尽蛾眉惜誓文。

已亥杂诗三
罡风力大簸春魂,虎豹沈沈卧九阍。

终是落花心绪好,平生默感玉皇恩。

已亥杂诗四
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

白云出处从无例,独往人间竟独还。

已亥杂诗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已亥杂诗六
亦曾橐笔侍銮坡,午夜天风伴玉珂。

欲浣春衣仍护惜,乾清门外露痕多。

已亥杂诗七
廉锷非关上帝才,百年淬厉电光开。

先生宦后雄谈减,悄向龙泉祝一回。

已亥杂诗八
别西山
太行一脉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气蹲。

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

已亥杂诗九
别翠微山
翠微山在柘潭侧,此山有情惨难别。

薜荔风号义士魂,燕支土蚀佳人骨。

已亥杂诗十
进退雍容史上难,忽收古泪出长安。

百年綦辙低徊遍,忍作空桑三宿看。

己亥杂诗古诗词

己亥杂诗古诗词

己亥杂诗古诗词《己亥杂诗》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组诗作品。

这是一组自叙诗,共首。

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

组诗运用多种手法,艺术风格多样,既有雄奇又有哀艳。

作品原文己亥杂诗其一著书何似观心贤⑴,不奈卮言夜涌泉⑵。

百卷书成南渡岁⑶,先生续集再编年⑷。

其二我马玄黄盼日曛,关河不窘故将军。

百年心事归属于平静,删尽蛾眉惜誓文。

其三罡风力大簸春魂,虎豹沈沈卧九阍。

终是落花心绪好,平生默感玉皇恩。

其四予不携眷属傔从,雇两车,以一车自载,一车载文集百卷出都。

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弱半尚红颜。

白云出处从无例,独往人间竟独还。

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⑸,吟鞭东指即天涯⑹。

落红不是无情物⑺,化作春泥更护花⑻。

其六亦曾橐笔侍銮坡,午夜天风伴玉珂。

欲浣春衣仍护惜,乾清门外露痕多。

廉锷非关上帝才,百年淬厉电光开。

先生宦后雄谈论减至,悄向龙泉预祝一回。

其八别西山。

太行一脉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气蹲。

送来我挥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看中原。

其九别翠微山。

翠微山在柘潭侧,此山有情惨难别。

薜荔风号义士魂,燕支土蚀佳人骨。

其十先大父宦京师,家大人宦京师,至小子,三世百年矣!以己亥岁四月二十三日出来都。

进退雍容史上难,忽收古泪出长安。

百年綦辙低徊不下,忍作空桑三毕宿看看。

其十一唐碑额存有近百字者。

祖父头衔旧颎光,祠曹我亦试为郎。

君恩彀向渔樵说道,篆墓何须百字短。

其十二掌故罗胸就是国恩,小胥脱腕万言存。

他年金鐀如收采,来叩空山夜雨门。

其十三出事公卿溯戊寅,云烟万态马蹄湮。

当年筮仕还疑晚,已大哭同朝三百人。

颓波难挽挽颓心,壮岁曾为九牧箴。

钟簴苍凉行色晚,狂言重起廿年瘖。

其十五许身何必定夔皋,简要清通已足豪。

念至嬴刘受伤骨事,误渠毕竟就是锥刀。

其十六存有弃妇泣于路隅,因书所见到。

弃妇丁宁嘱小姑,姑恩莫负百年劬。

米盐种种家常话,泪湿红裙抽痛裾。

其十七金门飘渺廿年身,悔向云中茜一鳞。

《己亥杂诗》的诗意

《己亥杂诗》的诗意

《己亥杂诗》的诗意《己亥杂诗》的诗意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

注释1.九州:中国。

2.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3.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4.恃(shì):依靠。

5.喑(yīn):没有声音。

6.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7.究:终究、毕竟。

8.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

12降:降生。

《己亥杂诗》的诗意: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

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

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赏析《己亥杂诗》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己亥杂诗》这首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诗中的“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

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

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

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五首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五首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

本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

接下来为各位同学分享五首关于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能够更好地认识到龚自珍所写的《己亥杂诗》背后的真正含义。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

小学古诗《己亥杂诗》注释、译文

小学古诗《己亥杂诗》注释、译文

己亥杂诗
清代: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译文
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注释
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

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恃(shì):依靠。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喑(yīn),沉默,不说话。

天公:造物主。

抖擞:振作,奋发。

降:降生,降临。

创作背景
龚自珍所处时代是封建主义腐朽没落的时代。

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公元1839年(道光十九年己亥)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

这即是其中一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己亥杂诗》
一、译文:我心中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辞官归乡,正像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并不是无情之物,而是甘心化成泥土,默默地养育着枝头的花朵一样,我也同样关心着国家的命运。

二、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诗的一二句写的是离愁,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继续忠心报国的志向。

(2)诗中“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吟鞭”指诗人的马鞭。

(3)“落红不是无情物”中,作者以落红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比喻诗人自己)。

(5)诗人以浩荡修饰
..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离愁,以白日斜烘托
..离愁,以天涯映衬
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6)直抒作者心境的一个短语是:浩荡离愁。

三、问答题
1.这首诗“浩荡离愁白日斜”是怎样写“离愁”的?答: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2.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答:诗中的“离愁”是指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3.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答:(一)“白日”表现出白的颜色,白色的太阳比残红的夕阳无疑更加具有画面感与沧桑感,正好与作者当时的苦闷的心境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渐颓废的社会现实,而夕阳则不能。

(二)“夕阳”已包括“斜”之意,用“白日”既不重复又可表达作者的愁苦情怀.(三)音律不合。

夕阳,平平;白日,仄仄。

格律诗因为音韵的需要,所以用白日代夕阳
4.请你谈谈对三、四句诗的理解:这两句诗托物言志,诗人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表达了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5.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这两句诗托物言志,诗人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表达了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6.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答: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红”指什么?这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落红”指落花,暗指自己辞官。

作者以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自己虽然辞官,
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9.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总体上包含了哪两方面的情感? 答: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希望解甲归田的惆怅,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希望继续精忠报国的信念。

10.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怎样的复杂心情?
答:既有离别的伤感,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继续忠心报国的信念。

11.这首诗共四句,写出了诗人几种心情?请你概括。

答:一是离别的忧伤,二是回归的愉快,三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12.诗歌中流露了诗人的两种感情:舍与不舍。

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 答:诗人想舍的是当朝的黑暗与腐朽,不想舍的是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四、选择题。

(1)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C.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D.“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

(2)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五、理解性默写
(1)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中作者从花开花落的生死更替中悟出生命的真谛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诗中阐明世上事物具有两重性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其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
(4)诗中表达作者心志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表达作者忧郁孤独和悲壮豪迈心情奇妙地交织在一起的两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六、描写题: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不得已而辞官的我,眼看就要离开京城,心中的离别愁绪像江海一样浩浩荡荡,看着白日西斜,更加增了我的愁苦,作为诗人的我万般无奈,因为马鞭向东一挥,立马就会到远离京城的天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