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实验指导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市场肉类的兽医卫生检验与管理文档

三、细菌学检查:
❖ 我国规定市场肉类的兽医卫生检验中,有下列情 况之一者,除了感观检查、理化学检验,还必须 做细菌学检查。 1.集市处于炭疽等十种恶性传染病疫区内。
❖ 2.来自于恶性传染病疫病区内的肉类。 ❖ 3.初步检验认为有恶性传染病可疑疫病的肉品。
第二节 病死畜禽肉的鉴定
▪ 一、病、死畜肉的鉴别: ▪ (一)放血程度:
触压时有波动感。严重时,呈半透明胶冻样。
(二)其它检验
▪ 1.放大镜观察 可见肌纤维肿胀粗乱,结构不清, 有大量水样液体。
▪ 2.显微镜观察 可见肌纤维间的间隙增宽,间隙 中充满淡红或粉红色液体,肌纤维肿胀,排列松 乱,严重者,常有肌纤维断裂。
3.纸张浸润试验
▪ 将约4厘米×6厘米卫生纸贴在可疑肉的新鲜 切面上,观察滤纸的吸水速度和粘着度,如注水 肉则纸张吸水速度快,纸一接触肉便被浸湿透, 粘着度和拉力都小,未注水的肉则相反。
荚膜阴影(双球菌带夹膜)(而牛、羊的 见竹节状);气肿疽:两端钝园大杆菌, 单个存在或成对排列,在动物体内可形成 芽孢(位于菌体中央或一端)。
(二)理化学检验:
1.pH值测定: 2.细菌毒素氧化呈色反应: (1)被检浸出液制备(毒素的提取) (2)检验:
第一管:
毒素提取
加
液2ml
3管都 5% 1:1.5 振摇后 摇匀
三、公、母猪肉的鉴别:
(一)公猪肉
▪ 1.皮肤厚发硬发白,切面发干,两肩胛部皮肤 呈棕色,老公猪两肩胛部呈角质化,切割发硬阻 力大。
➢ 1.滤纸浸润法
➢ 2.愈创水脂酊反应法
▪ (二)宰杀刀口状态: ▪ (三)血液坠积检查: ▪ (四)淋巴结的变化: ▪ (五)注意肉尸上存留不同程度肉眼可见的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6312)自学考试大纲一、本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是一门涉及多种学科领域的应用科学,是动物性食品卫生检疫专业的专业课。
主要特点是: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较广,基本理论不强,基本技能较多;涉及动物性食品种类繁多,影响动物性食品卫生的因素复杂,必须在充分掌握大量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才能有效的进行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工作。
对本课程的学习应该循序渐进,一方面充分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逐步掌握各章节的主要内容。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和作用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在动物性食品卫生检疫专业是主要专业课,必须在掌握其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其任务是研究肉、蛋、乳、水产品及其制品等动物性食品的质量变化规律和卫生监督检验,以保证消费者食用健康和畜牧业健康发展。
对自学者要求按照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课程的要求进行水平合格考试。
目的是检测课程应考者是否达到课程合格水平,是否掌握各种动物性食品的质量变化规律和卫生监督检验有关内容。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总的要求是掌握动物性食品污染与控制的基本原则;掌握各种动物性食品的加工卫生与检验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肉用畜禽屠宰加工的卫生与检验基本技能;能够利用掌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去从事动物性食品卫生检疫工作。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一门涉及多种学科领域的应用科学。
由于动物性食品种类繁多,繁殖饲养、收购宰杀周期长环节多,并有腌制、装罐、冷冻或电离辐射加工等形式,因此本课程与生物学、畜牧学、营养学、化学、生物学、物理学、食品加工工艺学、制冷学、工程学和管理科学等有一定联系;本课程所涉及的卫生检验问题又与家畜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兽医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家畜传染病学和家畜寄生虫病学等有密切联系。
因此本课程的学习必须与相关课程融会贯通,共同促进。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的基本知识:1、化学;2、有机化学;3、动物生物化学;4、兽医微生物学;5、兽医免疫学;6、兽医病理学。
2019秋季西南大学[0881]《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辅导答案
![2019秋季西南大学[0881]《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辅导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87e2b63186bceb19e8bba6.png)
0881 20192
单项选择题
1、畜禽屠宰污水在排放之前的处理方法包括预处理、()和消毒处理。
1.销毁
2.生物处理
3.不处理
2、牛肉孢子虫病宰后检验的部位不包括()。
1.膈肌
2.心肌
3.心肌及骨骼肌
4.咬肌
3、烟熏、油炸、烧烤肉类食品时,高温制作时间越长,焦化程度越高,其食品中含量越高的有害成分是(
1.苯并(a)芘
2.二恶英
3.硝酸盐
4、屠畜禽的群体检查与个体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用于()。
1.畜禽的宰后检验
2.病畜禽的临床诊断
3.畜禽的宰前检验
5、大肠菌群是指一群在()、()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
1.20℃、24h
2.37℃、24h
3.37℃、44h
6、乳的滴定酸度是以酚酞为指示液,用0.1000 mol/L()标准溶液滴定100 g牛乳试样至终点所消耗酸度。
1.氢氧化钠
2.盐酸
3.氧化镁
7、蛋黄指数又称蛋黄系数,是指蛋黄高度与蛋黄横径的比值。
因此,蛋越新鲜,蛋黄指数就(
1.越高
2.相同
3.越低
8、看、扦、斩三步检验法用于检验的动物性食品是()。
1.腌腊肉制品
2.罐头肉制品
3.熟肉制品
9、
.传统方法加工的溏心皮蛋中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成分是()。
1.砷
2.铅
3.铜
10、BOD5是在20℃下,1L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通过微生物分解作用()内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总量。
1.20d。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动物性食品的生物性污染指:微生物、寄生虫和昆虫等生物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内源性污染: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由其自身带染的微生物或寄生虫所造成的食用产品污染,又称一次污染。
内源性污染的主要途径有:1、非致病性和条件致病性微生物2、致病性微生物3、寄生虫外源性污染:指动物性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等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中微生物或寄生物的污染,又称二次污染。
外源性微生物污染动物性食品的主要途径:1、通过水源、空气、土壤污染2、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污染3、储运过程中的污染4、有害动物的污染动物性食品生物性污染的危害:食品的腐败变质、食源性疾病食品腐败变质:指在以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食品成分和感官性质的变化,结果使食品的品质降低或变为不能食用的状态。
食源性疾病:凡是通过摄取食物而使病原体及其毒素或其他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或中毒性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的分类:食源性感染、食源性中毒食源性感染:指人们食用了患人畜共患病动物的肉、孚L、蛋等或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食源性中毒(“食物中毒”):指人们食用了某些被微生物及其毒素、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有毒生物组织,致使人们发生急性中毒性疾病。
动物性食品生物性污染的评价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致病菌、细菌菌相菌落总数:只能作为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标志,反映食品受微生物污染的程度,但不能区分细菌的种类。
大肠菌群数:指一大群在37℃、24h内能够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或兼性厌氧的革兰阴性无芽抱杆菌。
细菌菌相:指共存于食品中的细菌种类及其相对数量的构成。
其中相对数量较大的细菌称为优势菌种(属、株)。
沙门杆菌食物中毒机制与临床表现:大量活菌经肠系膜淋巴结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全身感染;活菌在肠系膜淋巴结和网状内皮系统被破坏时,释放出内毒素;活菌+内毒素共同作用于胃肠道,引起黏膜充血、水肿和出血,使患者出现一系列中毒症状,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腹泻、体温升高等急性胃肠炎症状。
食品微生物检验学实验指导

食品微生物检验学实验指导课时分配及主要实验内容(总学时30,其中动检20,动食安30)实验1 微生物检验常规试验预备 3主要内容:菌落总数测定和大肠菌群检验所需的1)研钵、剪刀、镊子、吸管、平皿的包扎与干热灭菌;2)实验所需培养基(营养琼脂、EMB琼脂、乳糖胆盐发酵管)和生理盐水的配制、分装、包扎和高压蒸汽灭菌。
实验2 菌落总数测定 3主要内容:1)样品的称取、匀浆和稀释;2)接种与琼脂倾注;3)24h后菌落计数及结果报告。
实验3 大肠菌群MPN测定 3主要内容:1)样品的称取、匀浆和稀释;2)接种于乳糖胆盐发酵管,培养;3)24h后观察产酸产气情况,划线于EMB琼脂,培养;3)48h时观察菌落特征,革兰氏染色、镜检;4)查MPN检索表,报告结果。
实验4 蜡样芽孢杆菌检验 3主要内容:1)将细菌肉汤培养物划线于普通琼脂、MYP琼脂,点种于卵黄琼脂平板,接种生化培养基,培养;2)24h时观察菌落特征,革兰氏染色、镜检;3)观察主要生化试验结果。
4)报告。
实验5 致病性球菌检验 3主要内容:1)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肉汤培养物划线于普通琼脂、血液琼脂,接种生化培养基,进行纸片法药敏试验,培养;2)24h时观察菌落特征,革兰氏染色、镜检;3)观察主要生化试验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
4)报告。
实验6 魏氏梭菌检验 3主要内容:1)形态及染色特性观察;2)细菌厌氧培养;3)家兔“泡沫肝”试验实验7 霉菌检验 2主要内容:1)观察曲霉、毛霉和青霉在PDA琼脂上的菌落特性;2)挑取霉菌培养物制备压片,在显微镜下观察霉菌菌丝、孢子等结构。
实验8 肉的微生物学检验 2主要内容:1)鲜肉的感官性状观察;2)鲜肉压印片制备与镜检、细菌计数;3)微生物毒素呈色反应。
实验9 乳的微生物学检验 2主要内容:1)鲜乳的感官性状观察;2)乳的涂片制备与镜检、细菌计数;3)美兰还原试验。
实验10 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验 6主要内容:1)沙门氏菌检验所需培养基的制备;2)细菌分离与菌落挑选;3)细菌生化试验;4)血清学鉴定;5)结果报告。
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检验

动物性⾷品微⽣物检验动物性⾷品微⽣物检验第⼀章绪论⼀、微⽣物的概念(⼀)概念:1.微⽣物:形体微⼩,结构简单,通常要⽤光学显微镜或电⼦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低等⽣物。
2.微⽣物检验:通过⼀定的实验⽅法测定⾷品中的微⽣物,特别是致病微⽣物的数量、种类、性质,从⽽判断⾷品的卫⽣质量,保证消费者的⾝体健康。
3.动物性⾷品:⼜叫动物源性⾷品,是指全部可⾷⽤的动物组织以及蛋和奶,包括⾁类及其制品(含动物脏器)、⽔⽣动物产品等。
(⼆)微⽣物的特点:1.⽣命基本特征:⽣命通过它的耐久性、适应性、它的⽣长及修复的能⼒和它的繁殖⽽延续下去,这是⽣命的基本的和普遍的特征。
2.新陈代谢:包括外部的和内部的,是⼀切⽣命的另⼀基本特征。
3.控制与调节:是⽣命的⼜⼀基本特征。
(三)微⽣物的五⼤共性体积⼩,结构简单;适应强,易变异;吸收多,转化快;分布⼴,种类多;⽣长旺,繁殖快(四)发展阶段:1.感性认识阶段2.形态学发展阶段:1664年,英⼈虎克⽤观察霉菌的单筒复式显微镜。
3.⽣理学发展阶段:(1)巴斯德:彻底否定了⾃然发⽣说;证实发酵由微⽣物引起;免疫学—预防接种;发明巴⽒消毒法。
(2)柯赫:发明培养基并⽤其纯化微⽣物等⼀系列研究⽅法的创⽴;证实炭疽病因—炭疽杆菌,发现结核病原菌—结核杆菌;提出了柯赫法则。
4.分⼦⽣物学发展阶段:J.D.Wasto和H.F.C.Crick发现DNA双螺旋模型特点:微⽣物学成为⼗分热门的前沿基础学科;微⽣物成为⽣物学研究中的最主要对象;⽣物⼯程中,发酵⼯程是最成熟的应⽤技术。
指⽰菌:常规安全卫⽣检测中,⽤于指⽰待检样品卫⽣状况的指⽰微⽣物,分为:1、评价样品⼀般卫⽣质量,污染程度和安全性,常⽤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数2、粪便污染指⽰菌:⼤肠菌群,肠球菌3、其他:特定环境不能检出的菌类。
未能培养菌:受伤菌暂时不能繁殖菌体和⽬前条件还不能培养的微⽣物⼆、动物性⾷品微⽣物检验的任务通过测定微⽣物指标,判断⾷品在加⼯环境和⾷品原料及其在加⼯过程中被微⽣物污染及⽣长的情况,为⾷品环境卫⽣管理和⾷品⽣产管理及某些传染病的防疫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动物性食品卫生理化检验》实验指导12-13

实验一样品的无机化处理―湿消化法一、实验目的1、掌握湿消化法―敞口消化的操作要领。
2、了解湿消化法的优缺点。
二、实验内容1、试样的制备。
2、样品的消化。
三、实验方法1 原理试样加入强氧化性的酸(如浓硫酸、浓硝酸、高氯酸等),结合加热来破坏有机质,使包含在有机物中的待测成分释放出来,并形成各种步挥发的无机化合物供测定。
2仪器与试剂2.1 天平,消煮炉等。
2.2 浓硝酸、浓硫酸。
3 分析步骤称取5.00g样品,置于消化管中,先加水少许使湿润,加数粒玻璃珠、30mL硝酸,混匀,放置片刻,小火缓缓加热,待作用缓和,放冷。
沿瓶壁加入5mL硫酸,再加热,至瓶中液体开始变成棕色时,不断沿瓶壁滴加硝酸至有机质分解完全。
加大火力,至产生白烟,待管口白烟冒净后,管内液体再产生白烟为消化完全,该溶液应澄明无色或微带黄色,放冷。
加20mL水煮沸,除去残余的硝酸至产生白烟为止,如此处理两次,放冷。
将冷后的溶液移入50mL容量瓶中,用水洗涤消化管,洗液并入容量瓶中,放冷,加水至刻度,混匀。
定容后的溶液每10mL相当于1g样品,相当加入硫酸量1mL。
取与消化样品相同量的硝酸和硫酸,按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
四、注意事项1、加酸进行消化时,应控制好火候。
2、为了减少消化时产生大量泡沫,可在消化前于室温下浸泡过夜。
3、在消化过程中加酸,必须取下烧瓶冷却后缓缓加入。
实验二动物性食品中总砷的测定―银盐法一、实验目的掌握银盐分光光度法(DDC-Ag)的原理,了解本法的操作程序与实验要点。
二、实验内容样品消化(硝酸—硫酸法)、测定、标准曲线的绘制及结果计算。
三、实验方法1 原理样品经消化后,以碘化钾、氯化亚锡将高价砷还原为三价砷,然后与锌粒和酸产生的新生态氢生成砷化氢,经银盐溶液吸收后,形成红色胶态物,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2 试剂除特别注明外,所用试剂为分析纯,水为去离子水。
2.1 浓硝酸、浓硫酸、浓盐酸。
2.2 无砷锌粒。
2.3 碘化钾溶液(150g/L):贮存于棕色瓶中。
动物性食品卫生理化检验实验教学改革体会[论文]
![动物性食品卫生理化检验实验教学改革体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06003b6960590c69ec3765c.png)
动物性食品卫生理化检验实验教学改革体会本文优化加强了实践教学安排及教学方法,对动物防疫检疫专业动物性食品卫生理化检验实验课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探索和研究,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行业所需要的技能,最终培养具备一定职业素养和基本职业道德的检验人员,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以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理化检验实验教学〓动物性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是一门发展迅速、实践性强、涉及面广的综合应用性科学,不但需要扎实、宽厚的理论基础,而且需要熟练、精湛的操作技能。
动物性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是动物防疫检疫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是卫生理化检验实践中最常见、最基础的检验内容,也是指导动物防疫人员对各类被检物进行判定的重要依据,而对各物质的检验也与动物产品的质量息息相关。
掌握好该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成为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的工作者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卫生理化检验技术发展迅速,新的检测项目和新的技术不断出现,使卫生理化检验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对“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需要。
为了使学生掌握卫生理化检验技术的基本技术和技能,使其毕业后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熟练、精湛的实践技能,能满足各种卫生理化检验工作的需要,本文对理化检验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初步实践。
一、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弊端我国的高等教育,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是:老师在实验前做好一切实验准备工作(包括试剂、仪器和设备),学生在实验时只照着实验指导操作一遍即可。
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一次实验课结束,学生只验证了方法,训练了操作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训练很少;特别是实验的重要环节——实验准备工作全部由教师代劳,学生一无所知,而在学生实习或工作时,一切准备工作都要自己动手去做,由于学生没有经历过这一过程,缺乏训练,所以很难做好。
这就需要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去重新学习和探索。
这样一来,学生毕业以后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去适应工作,这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率和学校的声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淮学院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实验实验一肉新鲜度的卫生检验一、目的要求掌握新鲜肉卫生的各项指标判定。
二、主要仪器耗材扩散皿,微量滴定管,滤纸,漏斗,天平,剪刀,镊子,锥形瓶,量筒,pH 试纸三、实验原理1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挥发性盐基氮在测定时遇弱碱剂氧化镁即被游离而蒸馏出来,馏出的氨被硼酸吸收,生成硼酸铵。
其反应式为:2NH3+4H3BO3→(NH4)2B4O7+5H2O使吸收液由酸性变为碱性,混合指示剂由紫色变为绿色,然后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使混合指示剂再由绿色反至紫色即为终点。
根据盐酸标准溶液消耗量计算挥发性盐基氮含量。
2硫化氢反应肉类在腐败过程中,含硫氨基酸进一步分解,释放出硫化氢,硫化氢在碱性条件下与可溶性铅盐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铅。
H2S+Pb(CH3COO)2→PbS(黑色沉淀)+2CH3COOH四、实验内容(一)感官检查运用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对待检肉进行色泽、组织状态、粘度、气味、肉汤滋味等个方面的检查,以判定肉的新鲜度。
检查方法分割的小块肉,应检查其皮肤、脂肪、肌肉的色泽、组织结构状态、黏度、弹性和气味。
(二)pH值测定1 样品处理将样品除净脂肪、筋腱和骨后,剪碎搅匀,称取10g,置于锥型瓶中,加入100ml水,间歇摇动,浸渍30min过滤,滤液放入冰箱后备用。
2 将以上处理好的样品液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
(三)硫化氢反应1 将待检肉剪碎至绿豆大小,装入100ml锥型瓶中,使之达到瓶容积的1/3。
2 取一滤纸条,用碱性醋酸铅溶液湿润,稍干后将其小心插入锥型瓶,勿使纸条触及肉样。
3 在肉样1-2cm处悬吊,立即将纸条的另一端贴在瓶口一侧并以瓶塞固定。
4 在室温静置15min观察滤纸条的颜色变化。
判断标准滤纸条无变化,新鲜肉;滤纸条呈淡褐色,次鲜肉;滤纸条下面呈褐色或黑褐色,变质肉。
(四)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1 样品处理将样品除净脂肪、筋腱和骨后,剪碎搅匀,称取10g,置于锥型瓶中,加入100ml水,间歇摇动,浸渍30min过滤,滤液放入冰箱后备用。
2 将水溶性胶涂于扩散皿的边缘,在皿中央内室加入1.0ml的吸收液及1滴混合指示剂。
3 在扩散皿外室一侧加入1.0ml制备的样液,另一侧加入1.0ml饱和碳酸钾溶液,注意不要使外室两侧的液体接触,立即盖好。
4 密封后将扩散皿在桌面上轻轻水平摇动,使外室的样液与碱液混合,然后在37℃温箱放置2h。
5 揭去盖,用0.0100N的盐酸滴定,终点呈蓝紫色,同时用无氨蒸馏水做空白试验。
6 计算公式X—样品中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mg/100g);V1—测定肉样消耗盐酸标准溶液体积(mL);V2—试剂空白消耗盐酸标准溶液体积(mL);c1—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14—1mol/L盐酸标准滴定溶液1mL相当氮的毫克数;m1—样品质量(g)。
实验二病死畜禽肉的卫生检验一、目的要求1.掌握病死畜禽肉的感官检验2.学会对放血程度的检验方法和结果判断3.熟悉过氧化物酶反应的检查方法和结果判断二、主要仪器耗材检验刀,剪刀,试管,烧杯,漏斗等三、实验原理过氧化物酶存在于健康动物的新鲜肉中,有病动物肉一般无过氧化物酶或含量甚微,当肉浸液中有过氧化物酶存在时,可以使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新生态氧,将指示剂联苯胺氧化成蓝绿色化合物,经过一段时间变成褐色。
四、实验内容(一)感官检验:运用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对待检肉进行色泽、组织状态、粘度、气味等进行检查。
(二)放血程度检验(滤纸浸润法)操作方法:取干滤纸条,将其插入被检肉的新切口处1-2cm深,经2-3分钟后观察浸润情况。
(三)过氧化物酶反应1称取样品精肉10g,剪碎,置于200ml烧杯内,加入蒸馏水100ml,浸泡15min,其间振摇数次,然后过滤,即为肉浸液,待检。
2取2支试管,一支加入2ml肉浸液(检样),另一支加入2ml蒸馏水作对照。
3用滴管向各试管中分别加入0.2%联苯胺酒精溶液5滴,充分振荡。
4用滴管吸取1%过氧化氢溶液向上述各试管分别滴加2滴,稍加震荡,立即观察在3min内颜色变化的速度与程度。
实验三禽蛋的卫生检验一、目的要求1.了解和掌握鲜蛋的感官检查方法和判定标准2.了解鲜蛋比重的测定方法和判定标准二、主要仪器耗材照蛋器、烧杯三、实验原理1感官检验:(1)良质新鲜蛋:蛋壳颜色鲜艳,蛋外壳有一层白霜粉末即胶质薄膜,手擦时不很光滑,外形完整而清洁,无粪污,无斑点。
蛋壳无皱褶而平滑,壳壁坚实,相碰时不发哑声,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鸡蛋摇晃,没有声音,用鼻嗅闻感到有一种鲜蛋的香腥气味。
(2)劣质蛋:其外观往往在形态、色泽、清洁度、完整性等方面有一定的缺陷。
如腐败蛋外壳常呈灰白色;受潮霉蛋其壳多污秽不洁,常有大理石斑纹;曾经孵化或漂洗的蛋,外有腐败气味。
2蛋比重的测定新鲜蛋的比重在1.080-1.090g/cm3左右,陈蛋的比重降低。
四、实验内容(一)感官检查运用视觉、嗅觉、听觉和触觉检查来判断蛋的感官性状。
逐个地拿出待检蛋,先仔细观察其形态、大小、色泽、蛋壳的完整性和清洁度等情况,然后仔细观察蛋壳表面有无裂痕和破损等,必要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鸡蛋摇晃,或把蛋握在手中使其互相碰撞以听其声响,最后嗅检蛋壳表面有无异常气味。
(二)光源透视检查通过灯光透视确定气室的大小,蛋白、蛋黄、系带、胚珠和蛋壳的状态和透光程度。
照蛋者位于蛋检器灯光之前,双手各取蛋二枚,轮换着进行照检。
先使一枚蛋握在左手掌心,并以其左手拇指与食指举起另一枚蛋,使蛋大端向上,将其送往照蛋器的照蛋孔上( 此时持蛋的手心向上,蛋的纵轴与照蛋器约成30°倾斜)。
进行检视时,首先观察气室的大小,随即用持蛋之拇指与食指将蛋向右下迅速旋转约180°左右,使蛋内容物受到轻微的振动,根据蛋的转动情况,判定蛋白的浓稠度与系带的松弛度,以及气室的稳定状态和有无斑点和游动异物等,随即再向相反的方向同样旋转半周进行观察。
当第一个蛋照检完毕之后,则换用右手所持之蛋,同法进行照检,此时左手则将已照之蛋与在手掌中的另一枚蛋互换位置。
待右手照完一个蛋后,再换左手的蛋检视,并使右手中已检完之蛋同样地换位,以备检查。
待双手中四枚蛋完全照检完毕时,按着结果分级存放。
(三)蛋比重的测定被检蛋依次放入11%、10%、8%的食盐溶液中,观察其下沉及上浮情况。
实验四肉制品的卫生检验一、目的要求1.掌握肉制品的感官检验指标,2.掌握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及细菌学检验方法。
二、主要仪器耗材分光光度计,比色管,恒温培养箱,冰箱,天平,试管,酒精灯等三、实验原理样品经沉淀蛋白质、除去脂肪后,在弱酸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生成重氮化合物,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生成紫红色的重氮染料(λmax=550nm),其颜色深浅与亚硝酸盐含量成正比,故可以比色法测定吸光度并与标准比较定量。
四、实验内容1.样品处理①称取 5.0g经绞碎混匀的肉类样品(如火腿肠),置于50ml烧杯中,加入12.5ml饱和硼砂溶液,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②以70℃左右的蒸馏水(热水)约300ml将样品全部洗入500ml容量瓶中,置沸水浴中加热15min。
③取出冷却至室温,然后一面转动一面加入5ml亚铁氰化钾溶液,摇匀,再加入5ml乙酸锌溶液以沉淀蛋白质,加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混匀,静置30min。
④撇去上层脂肪,清液用滤纸过滤(弃去初始滤液25ml),滤液备用。
2.标准曲线制备①精确吸取NaNO2标液(5μg/ml)0.0, 0.4, 0.8, 1.2, 1.6, 2.0, 2.4ml(含NaNO2 0, 2, 4, 6, 8, 10, 12μg)分别置于7支50ml比色管中。
②各加入2ml0.4%对氨基苯磺酸溶液,混匀,静置3~5min。
③再各加入1ml0.2%盐酸萘乙二胺溶液,加水至刻度,混匀,静置15min。
④用2cm比色皿,在可见光分光度计中于波长540nm处测吸光度A(以0号管调零)并记录。
⑤以亚硝酸钠量(μg)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制A~c标准曲线。
3.样品测定吸取40ml样品溶液于50ml比色管中,同上加入显色剂并测定样液吸光度A,在A~c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亚硝酸钠浓度c,计算出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mg/kg)。
4计算式中 c —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的样液中NaNO 2质量, μgV 0—样品处理液总体积,500 mlV —测定用样液体积,40 ml m —样品质量,g 5判定标准香肠(腊肠)、香肚、广式腊肉、火腿≤20mg/kg 肉灌肠、肴肉、咸猪肉≤30mg/kg腌腊肉制品罐头(包括午餐肉、咸牛肉、咸羊肉、火腿猪肉、猪肉香肠等)≤50mg/kg西式蒸煮、烟熏火腿、西式火腿罐头≤70mg/kg()VV m c mg/kg NaNO 2010001000⨯⨯⨯=含量样品中实验五食用动物油脂的卫生检验一、目的要求掌握食用动物油脂新鲜度的感官检查和理化检验方法以及卫生质量的评定标准。
二、主要仪器耗材锥形瓶,滴定管,试管等三、实验原理1 油脂酸价测定油脂暴露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在脂肪水解酶或微生物繁殖所产生的酶作用下,部分甘油酯会分解产生游离的脂肪酸,使油脂变质酸败。
通过测定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反映油脂新鲜程度。
2 过氧化值测定油脂在氧化过程中,氧与不饱和碳链化合而生成过氧化物。
碘化钾与过氧化物反应可释放出碘,再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碘以求得析出的碘量,间接得知油脂的过氧化物的含量。
四、实验内容(一)感官检验感官指标1凝固时色泽、组织状态:白色或带黄色,组织细腻,呈软膏状。
2融化时色泽、透明度:微黄色,澄清透明。
3气味及滋味:有猪油固有的香味及滋味(二)油脂酸价测定1准备样品:取洁净的三角瓶两只分别准确称取油脂样品2.0克,另取一只三角瓶不加油样作为空白对照。
在三只瓶中分别加入30毫升乙醚-乙醇混合液,仔细摇动混匀。
2滴定:油脂溶解后加入1%酚酞指示剂1-2滴,用0.1N标准氢氧化钾溶液进行滴定至溶液出现浅红色,30s不褪色为止。
酸价(mgKOH/g油) = V ×N ×56.1W式中:V——滴定消耗的氢氧化钾溶液体积,ml;N——氢氧化钾溶液当量浓度;56.1——氢氧化钾的毫克当量;W——试样重量,g。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2mg KOH/g油,求其平均数,即为测定结果,测定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位。
(三)过氧化值测定1取样2-3g加入30mL三氯甲烷-乙酸混合液2 加入1mL碘化钾饱和溶液,迅速盖好瓶塞,混匀溶液1分钟,15-25℃避光静置5分钟3 加入约75mL蒸馏水,以0.5%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碘PV(meq/kg)= c(V1-V0)M×1000式中:V1——用于测定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V0——用于空白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C——硫代硫酸钠标定浓度mol/L;M——试样的质量,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