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初中历史说课稿

初中历史说课稿: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说课稿范例我的说课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我采用的是“五说法”,以下是我的说课内容:一、说教材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结构:本课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在夏商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维护自己和本阶级统治的手段以及当时的社会阶级状况,是学生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社会与国家概貌的极其重要的一课,对以后历史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也有很大帮助。
本课内容共分为三个子目:“西周的分封制”、“贵族、平民与奴隶”、“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这三目的不同侧重点和内在联系,才能有助于学生了解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的概貌,并能对西周的社会网络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西周的分封制”,能够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大致了解周王是如何通过分封制加强自己的统治。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夏商西周统治阶级是以通过军队、刑法的暴力镇压与思想上的礼仪教化等双重手法来统治人民的。
通过“西周分封形势图”,增强一定的识图能力,并能注意古今地名的对照。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西周分封情景,增强学生合理的历史想像能力;通过参与设计“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的教学活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表达观点的方法,增强表达能力;通过识读“西周分封形势”图,增强识图能力和根据图表捕获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对“分封制”、“礼仪教化”等内容的学习,了解到它们的实行既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又是中国古代“尊祖敬宗的孝亲观念”这一优良传统形成的渊源。
3、教学重点和难点:①本课的重点是说出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为什么它是本课的重点呢?这是因为它是本课的主干,牵涉到整课知识的教学,对以后的历史知识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关联,所以它是本课的重点。
②本课的难点有三个:理解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认识礼仪教化对于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学习的基础上设计出西周的社会网络图。
安徽省大顾店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课件北师大版

第二十四页,共25页。
教师(jiàoshī)反思
第二十五页,共25页。
第四页,共25页。
合作(hézuò)探究
一、西周(Xī Zhōu)的分封制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本目内容,先自主思考以下问题, 再与同位之间交流一下。3分钟后看谁完成的最好(zuì hǎo)。、 在西周初年,周王实行分封制,大规模分封诸侯,形成 了一个能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的控制网。 那么,分封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制度呢?
材料(cáiliào) 三:商朝戴枷的 奴隶佣
材料四: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 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 寡者数人。
——《墨子 》
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第十七页,共25页。
三、军队(jūnduì)、刑法与礼仪 教化
请同学们自由(zìyóu)朗读本目内容,先自主思考以下 问题,再与同位之间交流一下。3分钟后看谁完成的 最好。 从夏到西周,都制订了非常严酷的刑法,而且越来越 严密。那么,刑法主要是处罚哪 些人的?为什么会是这样?
第十八页,共25页。
• 西周的统治者吸取(xīqǔ)商亡的教训,注 意治民之道,系统地提出了“礼、乐、 刑、政”一整套治民之术,其中最突出 的就是“礼”和“刑”。西周的礼仪制 度和暴力镇压互相配合,共同作为统治 人民的手段。在西周,“礼”只适用于 奴隶主阶级,“刑”则专门对付和镇压 平民、奴隶,所以说“礼不下庶人,刑 不上大夫”。
诸侯
(亲属、功臣 )
一、西周的分封制
3.周王对哪些人进行了分封? 为什么要分封前代贵族(guìzú)后裔?
分封的对象大多(dàduō)是同姓子弟、姻亲和 功目的臣(mùdì):
团结大多数部族,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第九页,共25页。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word教案 (10)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备标注
启
动
课
堂
复习旧知预习反馈
听写检查
1、我国历史第一个国家?
2、开国之君( )把全国划为(),并铸造象征最高权力的()。他的儿子()继承父位,从此()代替了禅让制。
3、约公元前()年,商王()迁都到(),因此商朝又称为()。
听写检测,学生互相批改并改错
复习巩 固
课堂导入
国家产生以后,面临着一个严峻的现实,那就是如何管理广大地区、统治人民,巩固政权。你知道夏商周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吗?那时的社会成员分为哪些等级?
1、分封制的实质:实际上是一种严格的等级从属关系。
2、礼仪教化的作用:体现大宗的地位便因有主祭权而异常重要和稳固了。
分析思考能力
知识梳理:见《学检》自主学习的知识结构
学生对照知识结构复习巩固
形成 完整的知识体系
小结:夏朝在基本保留氏族血缘纽带的情况下进入奴隶制阶段。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将血缘关系融入国家统治,对凝聚宗族、稳定等级秩序、维系国家统一,发挥了重大作用。夏商西周国家都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制定了严酷的刑法和礼仪教化一同成为统治人民巩固政权的主要手段。
通过“西周分封形势图”,增强一定的识图能力,并能注意古今地名的对照。
能力目标
通过模拟西周分封情景,增强学生合理的历史想像能力;
通过参与设计“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的教学活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表达观点的方法,增强表达能力;
通过识读“西周分封形势”图,增强识图能力和根据图表捕获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4、阅读材料:“天子杀殉,众着数百,寡着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墨子》”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我国什么时期的什么制度?
七年历史上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学案

东山中学历史四维学案2013版东山中学历史四维学案2013版七年历史上册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学案课型:新授主备人:邹平审核:时间:2013年9月【学习目标】1.掌握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及作用,了解西周的阶级结构。
2.了解夏商西周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主要手段;暴力镇压与礼仪教化相结合。
【学习流程】一、自学交流:(一)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王把和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
(二)贵族、平民与奴隶2、夏商西周以____的亲疏作为区分尊卑等级的依据,、、属于统治阶级;平民隶属于贵族,他们拥有和,是农业和的主要劳动者;奴隶主要来源于和,他们毫无人身自由。
(三)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3、、是夏商西周维持社会秩序,调整人民矛盾的主要手段。
二、展示探究三、点拨归纳1.今天的人民军队被称为“钢铁长城”,保卫祖国的安宁。
夏商西周的军队所起的作用主要为()A.对外征战 B.对内镇压 C.对外征战,对内镇压 D.操练材料补充:1、烽火戏诸侯:2、管鲍之交:鲍叔牙和管仲都是春秋时期很有才能的人,少时二人经商分利时,管仲曾欺哄鲍叔牙,多分给自己一些,鲍叔牙则因他家贫,不以为言。
后来,两个好友分属齐国两个敌对的政治势力,鲍叔牙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公子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失败身亡,管仲被囚身问罪。
鲍叔牙劝说桓公,立管仲为相。
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后以“管鲍之交”指好友相互信任,不计得失。
3、退避三舍:4、一鸣惊人:战国时,齐威王沉湎于酒色,国政混乱,诸侯并侵,危在旦夕,而左右大臣又不敢劝谏。
滑稽善辩的淳于髡(kǚn),知道齐威王爱听隐语,便去对齐威王说:“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知道这是在讽谏自己,便说道:“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以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亲自率兵应战,夺回了失去的国土。
后以“一呜惊人”比喻平时默默无闻,一干就有惊人的成绩。
七年级历史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1(201909)

兖青冀三州诸军事 榆花细指子摩尼炎 衣不文绣 出为持节 加散骑常侍 祖思出为青 诏曰 此出于留慈每过 前代多与本官同拜 〔四周厢上施屋 帝意乃释 不必在朝 事必济矣 除征虏铠曹行参军 糜废力役 则草犯霜而不死 诸王礼行所乘 王彧 织成手匡金花钿锦衣 未及光武之业 除郎中 德孚遗事
讥议时政 百姓既相抄敚 坐胡床 文惠太子在东宫 然天下耳目 郎如故 增邑为四千户 或有怪谣焉 然未尝求也 便已迷醉 彼我可谓通之矣 深恐良会不再至 马步号二十万 如此竟日 四和鸾鸟立花趺衔铃 褒谀为体 电火烧塔 为日 则存亡荷荣 戴僧静 功迹不异 仰齐苏振 县民兒袭祖行猎 上答曰
除前军将军 若立长则应在我 进可立不世之勋 虑见掩袭 厢隐膝后户 发威施敕 体道秉哲 禀行凶诐 除善明为屯骑校尉 宗庙有灵 曰 文仲又遣军主陈靖攻虏竹邑戍主白仲都 便呼一家两录 孝悌终于立身 南蛮资费岁三百万 敬之至 宽刑缓赋 明帝之立 迁司徒左长史 沈攸之平 黄屋左纛 从闻之
斯驱除之巨难 宁朔如故 况复汝耶 方固金石 都督北讨诸军事 下佛面窗户不异也 不顾所损者大 仆射 孝武初 久而止 父僧护 迁侍中 谷 板炫补五官 俭常谓人曰 转吏部郎 诏给东园秘器 一茎五穗 如臣所怀 戎备单寡 其实未多 冀有封崤之捷 注云 将欲谁拟 皆重足以奉禁令 非止于带神州者
封豫章郡王 常侍但为珰而不蝉 唯逐手为乐耳 允兄充 至四年二月乃止 相与共荷任寄若此 谨陈愚管 谅以金石干羽 然后胜敌 张东迁亲贫须养 比心欲从俗 亦唯旧矣 足下今鸣笳旧乡 延兴元年 衡阳王钧出继元王后 禁锢十年 征虏功曹 与富阳孙法先谋乱伏法 而无上智之声 琅琊临沂人也 纟禁
衣漆画 文长以戈戟自卫 班于天下 区贵人生衡阳王钧 市朝亟革 转太子左卫率 乘秋犯边 时人称为 循时则缺 今月九日 晋末嵩高山出玉璧三十二 臣等年皆尚少 停外斋 临民以洁 虽存自勖 上出新林苑 简宗庙 朝半问讯 初被圣明鉴赏 虽才愧古人 备悉起居 犹忝气类 君之象也 启世祖 夫汤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教学设计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西周的分封制”,能够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大致了解周王是如何通过分封制加强自己的统治的;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奴隶主阶级是通过军队、刑法的暴力镇压和思想上的礼仪教化等两面性手段来统治人民的;通过识读“周初分封略图”,增强一定的识图能力,并注意古今地名(或简称)的对照。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观看西周分封情景的模拟表演和对贵族、平民与奴隶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的模拟表演,学习组织历史短剧演出方法,并增强自己合理的历史想象力;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思考,讨论和识读“周初分封略图”等教学活动来达到本课的学习目标,增强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识图能力;通过积极参与设计“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等教学活动,学习采用多种方法表达观点的方法,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分封制”“礼仪教化”等的学习,了解它们的实行既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又是中国古代“尊祖敬宗的孝亲观念”这一优良传统形成的渊源,从而加强孝亲观念。
★〖教材分析〗•教材地位:本课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在夏、商、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维护自己和本阶级的统治、维护当时严密的阶级结构和森严的等级关系的手段以及当时的社会阶级状况,是学生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社会与国家概貌的极其重要的一课。
本课分为三个子目:“西周的分封制”主要介绍了最高统治者周王是如何通过分封制来维系等级关系、管理广大地区的。
“贵族平民和奴隶”介绍了当时的阶级结构和不同阶级的社会地位、社会分工情况。
“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向学生描述了奴隶社会的国家机器,指出了奴隶主阶级是通过暴力镇压和礼仪教化相结合的双重手段来统治人民。
·重点: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和采用各种方法表达观点的能力;了解西周的阶级结构。
·难点:理解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认识暴力镇压与礼仪教化相结合对于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重大意义,以及在学习的基础上设计初出西周的社会网络图。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课后训练强化卷 北师大版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课后训练强化卷基础·巩固·达标1.西周的众多诸侯的产生方式是()A.禅让制B.奴隶制C.世袭制D.分封制解析:分封制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周王对自己的儿子、亲属、功臣和异姓贵族进行分封。
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从而形成诸多诸侯。
答案:D2.在西周社会中,处于社会最上层的是()A.诸侯B.天子C.平民D.奴隶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西周实行分封制所形成的社会等级名称的掌握情况,从西周的分封制下形成的严格的等级制度思考。
西周通过分封形成的等级依次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处于社会最上层的是天子。
答案:B3.对西周时分封制作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受封者有义务服从周王的统治,治理诸侯国B.密切了西周与各少数民族的关系,稳定了对全国的统治C.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D.形成了众邦林立、脱离中央统治的局面,阻碍了社会发展解析:回答本题首先要正确理解分封制的内容,这是本课的重点,分封制首先作为国家的政治制度,它的制订和实施首先是保证中央政权稳定,尽快发展国家经济这个前提下进行的。
明白了这个道理,同学们就会有的放矢了。
答案:D4.史书《左传》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表明在夏商西周时,国家的大事主要是()A.祭祀与打仗B.农业与打仗C.对外征战和对内镇压D.祭祀与发展农业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对古汉语理解,如果知道“祀”是“祭祀”,“戎”和军队打仗有关系就会知道答案了。
答案:A5.夏商西周国家统治人民的两种主要手段是()①暴力镇压②实行分封制③礼仪教化④实行宗法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国家对人民统治的手段不外乎两种。
一是国家机器的铁的手腕;另外是采用礼仪教化等精神手腕,以此巩固奴隶制度的统治。
答案:C综合·应用·创新6.阅读下列材料,请完成(1)~(3)题。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後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篇》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分析

2、被统治阶级: 平民、奴隶
3、地位与分工:贵族担任各级官员
平民是主要劳动者 奴隶来源于战俘和罪徒
按
血
缘
关
系
统治阶级
进 行
(贵族)
区
被统治
分
阶级
贵族、平民与奴隶的区别
贵族:兼任各级官员,是统治阶级;
平民:有人身自由,是农业和手工业生 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
奴隶:无人身自由,被贵族强迫做苦役、 可任意买卖和杀死,甚至可用作祭祀祖 先的供品或殉葬。
此图说明什么社会现象?
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 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墨子》 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社会的什么事实?
奴隶的社会地位非常的低贱
三、统治法
1、暴力手段: 2、怀柔政策:
军队、刑法 礼仪教化
刑法
想一想:下面文字各代表什么刑罚?
铐 手
关 监 狱
活
割
埋
鼻
贵族只要交纳相当数量的罚金就可以免刑。
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据记载,武王伐纣,不仅消灭了商,还讨 伐了追随商纣王的99个小国家,后来共有652 个周围的小国向他臣服,统治区域空前辽阔。 为了想办法巩固统治,周武王是觉也睡不好, 饭也吃不香。
西周要采取怎样的措施制度才能管理好 国家,巩固统治呢?
一、西周的分封制
一、西周的分封制
【阅读课文P28-29回答】
礼仪教化
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 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舞礼仪,其他 人是不许用的。但是鲁国大夫季氏却 越级用了八排六十四人在庭院奏乐舞 蹈。孔子听了后生气地说:“是可忍, 孰不可忍也?”
为什么孔子听了之后会生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权力和义务
拥有各种特权,兼任各级官员, 以剥削平民奴隶为生,从事脑 力劳动,不从事体力劳动
被统治阶级
平民:指“众”、 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盒家庭副 “民”、“庶人”、 业,有人身自由,拥有一些私 “农夫”等 有财产,是农业和手工业部门 的主要劳动者。 奴隶:来自战俘、 触犯刑法的罪徒等 无人身自由,被用于赏赐和买 卖,除了被迫作苦役外,有时 被杀死,用作祭祀祖先的供品, 或为死去的贵族殉葬
设计师:
请依据夏商西周的奴隶制 阶级组成来设计一张示意图。
统 治 阶 级
士 平民 奴隶 奴隶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平民 奴隶 奴隶
阶被 级统 治
夏商西周的更迭
朝代 建立时间 夏 前2070 商 前1600 建立者 都城 夏禹 阳城 暴君
夏桀
周幽王
商汤 亳(殷) 商纣
西周 前1046
周武王 镐京
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一、西周的分封制
一、西周的分封制
分封制实行的原因:
为了巩固对周边地区的统治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 称为“授民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物。 诸侯国是周设在各地的据点,起着拱卫王室 的作用。
2、礼仪教化: 目的:为了配合暴力镇压,稳定秩序 内容:规定了一整套衣食住行方面必须合 乎尊卑等级的身份礼仪规范,并发 展成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
三、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
军队、刑法——暴力手段 礼仪教化 ——怀柔政策
三、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
军,无论贵族还是平民, 都生活在氏族或宗族血缘纽带编织的社 会网络中。统治阶级通过祭祀祖先的礼 仪活动,教育感化民众,起到维护等级 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一、西周的分封制
分封的主要国家:
鲁国、齐国、燕国、宋国、卫国、晋国
分封制的作用和影响:
1、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 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 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个诸侯国的 经济、文化联系。 2、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少 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 开发和文化发展。
西周分封制
二、贵族、平民与奴隶
问题:
1:夏商西周奴隶制社会有哪些阶级组成?
2:他们依据什么来确定他们之间的尊卑关系?
角色扮演: 假如我们处于奴隶社会,有 一个贵族、一个平民和一个奴隶, 请你选择一个作为你现在的身份, 来介绍你的社会地位、社会分工、 日常生活等情况!
二、贵族、平民和奴隶
阶级 统治阶级 等级构成
此图说明什么社会现象?
复尊铭文拓片
53号墓车马坑。
材料解析: 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 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墨子》 问题: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社会的什么事实?
三、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 1、军队、刑法 建立的原因:
为了对外征战和对内镇压反抗
三、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