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作品的意境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舞蹈意境名词解释

舞蹈意境名词解释

舞蹈意境名词解释
舞蹈意境是指通过舞蹈表演传递出的感情、情感、主题或理念。

在舞蹈中,舞者通过身体的动作、姿势、表情等方式来传达出特定的意境,使观众能够深入感受到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

舞蹈意境的创造需要舞者在技巧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个人情感和理解。

舞者通过舞蹈的形式和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情感,将其转化为观众可以理解和感受的语言。

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仅是简单地展示舞技,更重要的是通过舞蹈的形象、动作和情感来打动观众,引发观众共鸣。

舞蹈意境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体的。

抽象的舞蹈意境通常通过舞者的身体语言和动态来表达情感、思想或氛围,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解读来理解这种意境。

而具体的舞蹈意境则可以通过舞蹈的主题、剧情或故事情节来传达。

舞者通过角色扮演和舞蹈动作的表达,让观众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舞蹈所要表达的内涵和情节。

舞蹈意境的创造需要舞者具备较高的艺术素养和表现能力。

舞者需要通过对音乐、舞蹈技巧、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研究和理解,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融入到舞蹈中。

同时,舞者还需要通过细腻的身体语言和动作来传达出具体的情感和意义,使观众能够感受到舞蹈作品所要传递的信息。

总之,舞蹈意境是舞蹈表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通过舞者的动作、姿势和表情等方式来传递出特定的情感、主题或理念。

舞蹈意境的创造需要舞者有深入的内心体验和对舞蹈艺术的理解,同时也需要观众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和理解力来感受和解读舞蹈作品的意蕴。

情与景、意与境的完美统一——谈舞蹈中的意境

情与景、意与境的完美统一——谈舞蹈中的意境
蕴及 丰富 内涵 , 而舞 蹈 中 的意 境 也 以其 独 特 的艺 术 表 现特 征得 到 了传 承和 发展 。
1 舞 蹈意 境 开端 的先秦 时期 .
即兴起舞 , 表现出英雄豪情壮志 、 慷慨伤怀 的意境。 反映汉代舞蹈美学 的文献《 舞赋》 通过描写宫廷歌 舞“ 其始兴也 , 若俯若仰 , 若来若往, 雍容惆怅 , 不可 为象” 向人们 描绘 出了汉代宫廷 女乐的精美舞蹈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乐舞已经不像周朝时期那样带着教 育和祭祀 的 目 的, 而是更多地用于娱乐和宴会 。与以往舞蹈相 比, 汉乐舞 的形势和种类开始繁多 , 气势也开始展现 出 恢宏 、 大气 。《 史记 ・ 高祖本纪》 上记载 : 公元前 15 9 年, 高祖刘邦在故乡沛地宴请 当地父老乡亲。酒酣 时击 筑 而 歌 : 大 风 起 兮 云 飞 扬 , 加 海 内兮 归 故 “ 威
解 的境地 。而歌颂舜帝之德编制 的乐舞《 大韶》 则 被孔子认为是尽善尽美 的乐舞 , 能使人 “ 它 闻之三
月不知 肉味” 史 记 ・ 。《 夏本 纪》 记载 :舜 德大 明 “ 群后想让 , 鸟兽翔舞 , 萧韶九成 , 凤凰来仪 , 百兽 率舞。 描绘 出舞蹈的美好意境。随后 , ” 由夏 、 、 商 周
… …

直至秦朝都有描绘舞蹈意境美的诗文图画。 2 舞 蹈意境 美得 到 重 大发展 的汉代 .
汉 朝经 济 的发达 和 国力 的强盛使 得宫 廷 和豪 门 富贾都有精力和财力去享受乐舞 的表演 , 这时的汉
“ 意境 ” 这一 概 念 的产 生 源远 流 长 , 着 悠 远 的 有 历史 , 在中国传统美学 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直接得 益 于 中 国古 代 “ 道玄 、 ” 禅 的哲 学观 念 与 “ 、 、 ” 言 象 意 关 系 的辨析 , 源 于历代 艺术 理论 中关 于 意与 境 、 也 情 与 景 、 与 境关 系 的论 述 。它 影 响着 绘 画 、 思 书法 、 园

《扇舞丹青》多重意境的营造

《扇舞丹青》多重意境的营造

《扇舞丹青》多重意境的营造舞蹈的意境是在情景互相融合时产生的艺术特写,它可以更好的将观众带入到舞蹈作品中的世界空间,从而提升观众的审美感受。

(一)景色构造,优美精致在景色构造方面,作品整体带给人的感觉如同一幅水墨画。

浓郁的中国风水墨画中,一位窈窕的古典美女清颜素衣,缓缓起舞,将女子的柔情与文化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伴着音乐的旋律,舞者将折扇幻化在书画艺术中,以丹青挥毫写意,凸显出舞姿的优雅细腻。

在画中衣袂飘飘的舞者如同莲花盛开,凌波水莲迎风乍动。

在轻拢慢捻的弦音之下,舞者穿梭在烟波云水间,用折扇来展示出中国绘画艺术的精髓所在,在浓淡泼彩的渲染之下,画面强劲又不失温柔,婉转又不失豪放。

(二)以情带舞,以舞传情《扇舞丹青》这首作品主要体现的就是古代人文人墨客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喜爱,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舞者用情带舞,以舞传情,向观众塑造了一幅别具一格、意韵长存的独特场面。

这样的场面只能用一句话来表述,那就是钟嵘《诗品》中所提到的:“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这也让我们更加明白情感对于舞蹈意境的营造有着很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在演绎《扇舞丹青》的时候,舞者对于情感把控的非常精准到位。

比如在快板部分中,有着非常多的跳跃性动作,动作的幅度以及力度都非常的大。

但是在舞者演绎的时候,观众完全感觉不到跳跃动作给她带来的疲惫感,带给观众更多的感觉是自身的那份豪情壮志。

这也让作品的本身艺术境界得到了升华。

(三)形象塑造,注重细节身着白衣的舞者手持彩色折扇,好似文人在挥散泼墨一样在空中划出了一个弧度。

它不仅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也将观众带到了自己营造的意境之中,让人流连忘返。

僻静的竹林、彩色的折扇、洒脱的动作,都在为舞蹈人物形象的塑造做铺垫。

例如:舞者跟随着音乐的节奏缓慢地抬起了自己的双腿,这时候给人的感觉柔美而优雅;突然间的踢腿,动作精准而快速。

就在一个快慢交替、刚柔并济的动作之间,将作品中人物独特的魅力映衬的更加明显。

舞蹈欣赏知识点总结

舞蹈欣赏知识点总结

舞蹈欣赏知识点总结一、舞蹈的基本概念舞蹈是一种通过身体运动来表达情感、思想和意境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舞蹈的表演中,舞者通过节奏和动作的配合,展现出身体的柔美与力量,表达出各种情感和情绪,传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能够吸引人们的目光,激发人们的情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二、舞蹈的历史发展舞蹈作为古老的艺术形式,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早在史前时期,人类就已经开始通过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仰。

在古代文明中,舞蹈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礼仪和娱乐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宗教仪式、社会庆祝活动和战争表演等场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舞蹈艺术逐渐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流派和风格,产生了许多经典的舞蹈作品和著名的舞蹈家。

三、舞蹈的表演技法舞蹈的表演技法是舞者用来展现舞蹈艺术的基本手段,它包括了舞姿、步法、身段、节奏和表情等方面。

舞者需要通过不断的训练和练习,掌握各种技术动作和表现技巧,才能够在舞台上展现出高超的舞蹈技艺和个性化的表演风格。

在舞蹈的表演过程中,舞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灵活的舞蹈能力,同时还需要注重情感表达和舞台感染力,才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和欣赏。

四、舞蹈的风格流派舞蹈的风格流派是指舞蹈作品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的不同特点和风格特征。

在舞蹈的历史发展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舞蹈流派和风格,如古典舞、现代舞、民族舞、芭蕾舞、爵士舞和街舞等,每种舞蹈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表演风格,受到了广大观众和舞者的喜爱和追捧。

不同的舞蹈流派代表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理念,每一种流派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舞蹈艺术体验。

五、流行舞蹈的欣赏流行舞蹈是指在时代背景下流行起来的、深受大众喜爱的舞蹈形式。

在当今社会,随着文化交流和全球化的发展,流行舞蹈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融合了各种不同的舞蹈元素,包括了音乐、时尚、娱乐和体育等多种要素,给人们带来了新颖的舞蹈艺术享受。

什么是舞蹈作品的意境

什么是舞蹈作品的意境

什么是舞蹈作品的意境舞蹈作品的意境,从字面上解释,意是指作品所表现感情和思想,境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客观环境。

舞蹈作品的意境,就是舞蹈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舞蹈意境的创造,主要是通过形象的情景交融艺术特写与描绘,把观众引入到艺术想象的窨,进而获得更丰富的审美感受。

在舞蹈意境创造过程中,情景交融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结构层次表现为:景-情形-象-境(意境)。

景:即舞蹈作品的特定时空,是舞蹈作品中触发人物情感的外部环境。

有了景,人物方能见景生情,情随景迁。

舞蹈作品中的景,有时虽然也使用一些灯光、布景来衬托,但主要是依靠舞者虚拟性、假设性的舞蹈动作、姿态的连续变化过程来描绘和表现。

舞者在舞蹈的过程中通过状物来叙事,通过造景来抒情。

情:是舞蹈的原动力,亦是舞蹈作品中人物行动的内在驱动力。

人物没有情、不动情,就无法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意境中的意,实质就是指人物的一种情思、情志和情意。

只有情真,才有意浓。

形:即人体的外部形态。

人物见景生情,到情随景迁、情动于中之后,才能手舞足蹈。

自然形态的手舞足蹈,还不能算是舞蹈,只有按舞蹈艺术规律加以提炼、美化——节律化、造型化,具有一定形式美感的动作,才能称之为舞蹈,才能成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舞蹈动作。

象:是形的凝练与升华,能准确、鲜明刻画人物个性和饱含人物激情的外部形态,是姿态造型和运动过程组合有序的动态形象。

境(意境):是情与景的交融,能引起观众丰富的艺术联想和想象,以达到“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的艺术境界。

所谓“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是说意境不在象内、景内,而在象外、景外。

包以,意境是由实境和虚境两个部分构成,虚实相生,乃成意境。

实境是舞蹈作品里具体描绘、直接表现的那些实在的、可视的、有限的“象”,即象外之象的第一个象。

而虚境,则是由这个象,所引起观众艺术联想和艺术想象的“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所达到的一种艺术境界。

舞蹈雨中情的意境

舞蹈雨中情的意境

舞蹈雨中情的意境(最新版)目录一、舞蹈雨中情的简介二、舞蹈雨中情的意境表达1.雨的象征意义2.舞蹈的表达方式3.情感的传达三、舞蹈雨中情的艺术价值四、结论正文一、舞蹈雨中情的简介“舞蹈雨中情”是一支富有诗意和意境的舞蹈作品。

它以雨天为背景,通过舞者优美的动作和表情,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又浪漫的情感。

这支舞蹈作品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而且在国际上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二、舞蹈雨中情的意境表达1.雨的象征意义在“舞蹈雨中情”中,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

它象征着生命的洗礼,寓意着人们的成长和觉醒。

在舞蹈中,雨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既代表着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也象征着人们的希望和梦想。

2.舞蹈的表达方式在“舞蹈雨中情”中,舞者通过一系列优美、灵动的动作,展现了舞蹈的主题和意境。

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和感情,让观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舞蹈所传达的情感。

3.情感的传达“舞蹈雨中情”不仅是一支舞蹈,更是一种情感的传达。

它通过舞蹈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梦想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在观看舞蹈的过程中,观众能够深深地感受到这些情感,并与舞者产生共鸣。

三、舞蹈雨中情的艺术价值“舞蹈雨中情”是一支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舞蹈作品。

它以雨天为背景,通过舞者优美的动作和表情,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又浪漫的情感。

同时,它也富有哲理性,让人们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也能够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四、结论“舞蹈雨中情”是一支非常优秀的舞蹈作品。

它以雨天为背景,通过舞者优美的动作和表情,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又浪漫的情感。

舞蹈作品的意境

舞蹈作品的意境

舞蹈作品的意境作者:杨宜春来源:《艺海》2008年第03期在一部舞蹈作品里,舞蹈形象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舞蹈作品的成败和审美价值的高低。

舞蹈家们在创作过程中,往往集中自己的全部审美创造力去寻找和锤炼作品中的舞蹈形象。

通过形象表现一种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象外之象”,这就是舞蹈意境。

一部成功的舞蹈作品,总令人耳目一新,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一句话:有意境!一.从意境谈起谈舞蹈作品的意境,首先应提到“意境”。

意境,即意象境界,它是中国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

在此有必要重温一下意象的含义:意象是艺术创作的本体。

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把握意象的本质概念:首先,“象”是感性的,我们通过视觉直接看到的,它是一种外表形态、形象,具体而明晰;其次,“意”是精神性的,不能为视知觉所感知,但能理解、想象,在艺术作品中是一种情思、情志、情意,深远而隐含。

由此可见,“意”并非概念所能穷尽的东西,它与审美主体的文化修养、情感经历乃至人格因素密切相关,从而带来一种深微神妙的模糊的性质。

简言之,意象是带有情感的符号象征性并具有精神内涵的艺术形象,它是物外形象的知觉审美形式与其象征意蕴的有机统一。

用王国维的话说:“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

”在艺术创作中,欲使写情、写景、述事达到沁人心脾、“在人耳目”,如其口出,往往多采用化实为虚、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

但具体到不同的艺术门类,又因其各自的物质材料的不同而操作上有性各有特点。

就舞蹈而言,已采取避实就虚,这对舞蹈是一种扬长避短的方式。

因为舞蹈的物质材料是人体,舞蹈的语言是由人体构成的动作姿态,舞蹈通过动作姿态创造动作视觉意象。

而其动态视觉意象又是一种“实象”与“虚象”的综合体:舞蹈动作作为动态造型时,是“实”,作为情感符号时,是“虚”。

由于舞蹈是以动作姿态来表达人类情感、揭示精神世界,用动作姿态来展现它要展现的一切,因此,从本质上讲,舞蹈所创造出来的视觉意象是一种“虚象”。

舞之“意境”

舞之“意境”

周雪梅 姜 雪 松 ( 北 隆 化 县 文 化馆 河 080 6 10)
“ 术 作 品通过 形象 描 写表 现 出来 的 境界 和情 调 ”— — 这就 艺 是意境 艺术 形 象 本 于 人 的 内心 ,然 后 才 有 乐 舞 的 外 在 表 现 。舞 蹈 是一 种美 的 教育 ,通 过真 、善 、美 的舞 蹈形 象 浸透 人 们心 田感 染 着人 们 的思 想 、品质 、情 感 。 古代 学者 们 强调 “ 乐声 之入 他深 , 其化 人也 速 。 ”音乐 舞蹈 从 内而 外地 对人 进 行 全面 的美 感 教育 , 影响 和陶 冶人 们 的性 情与 品 格 。舞蹈 的情 感 是 细腻 的 ,它 所创 造 出来 的意 境亦 是 独特 的 。为 什么 一件 成 功 的舞蹈 作 品 ,总 令人 耳 目一 新 ,产 生感情 上 的共 鸣 呢 ?那就 是 一句 话 :有 意境 。一般 的 说 ,意是 指 作品 所表 现感 情 和思 想 ,境 是作 品 中所 描绘 的 生活 图 景 和表 现 的思 想感 情 融合 一致 所 形成 的 艺术 境界 。所 谓 意境 ,就 是景 与情 的交 融 ,客 观 的境 与主 观 的意完 美 结合 。美 的意境 需 要 那 些美 丽 动人 的 舞蹈 形象 ,丰富 多彩 的肢 体 语言 ,优 美 动听 的音 乐 旋律 , 以及 富 丽堂 皇 的舞美 设 计和 各种 艺术 因素完 整和 谐地 结 合 在一 起所 产 生 的艺 术美 感 ,吸 引着 千千 万万 的人们 ,而 其意 境 也 是 自然 而然 流 露 了 出来 ,潜 移 默 化 的融 入人 们 的 意识 之 中 ,
并 逐渐 得 到升 华 。倍 受全 国观 众 赞赏 的 《 干手 观 音 》 ,其 舞蹈 意 境美 的超 越 性主 要 表现 在 具有 韵外 之致 、昧外 之 旨 ,通 过 有 限达 v 到无 限,升 华超 越 于物 象之 外 ,从 刹 那问 永恒 ,以咫 尺见 千里 。 从 时 间长流 中截 取 某个 片 断 ,从纷 纭 的万 象 中撷取 象 征性 事物 , 作 为辐集 思 维 、浓 缩感 情 的焦 点 ,借 一孔 窥见 世 界 ,于瞬 间体 味 永恒 。 《 手观 音 》 能被 千千 万万 的 人 民群众 所 认可 ,其 艺术 表 千 现力 ,舞 蹈 所表 现 出 的意境 美对 观 众 的触动 可 见一 斑 因此 , 一 个舞蹈 作 品 中的意 境美 否 ,是这 个作 品成败 的关 键所 在 。 现代 著 名美 学家 苏珊 一 朗格 说 : “ 艺术 家 变现 的绝 不 是他 自 己的真 实情 感 ,二 是整 个人 类 的感情 ” 。这种 以整 体探 索 、整 体 品察 、整 体把 握 为 背景 ,将 哲理 与 情感 融 为一体 的艺术 ,毕 竟在 更清 醒 的理 性和 更深 沉 的情 感上 关 照 了人类 整体 ,而成 为一 种 更 高层 次 的艺 术 。舞蹈 的形 式 美 ,技 术性 极 强。但 这 种形 式美 和技 艺性 ,都 是 发 自人体 自身 的,外 部 的形 态美 和技 艺 ,都 不可 避 免 地与 人体 内部精 神情 感相 同, 受其 支配 并表 现情 感 ,不 是这 样 , 就 不 能称 之 为活 的人 体 了 ,这样 的舞 蹈 也就 失去 了舞 蹈 的真 谛 。 舞 蹈 作 品的 生命源 于 人体 内部 的精神 情感 的创作 机制 。舞 蹈 的情 感 是 细腻 的 ,它 所创 造 出来 的意 境亦 是独 特 的 。在舞 蹈 商业 化 , 国际 化 的今 天 ,舞蹈 的所 有 的优 势应 该加 以发扬 传播 ,同 时也要 加 以发 展来 适应 当今 的社会 。 总 的来 说舞 蹈 意境 是 舞蹈 的 灵魂 和精 髓 ,是 舞蹈 艺术 的最高 层 次 ,是 舞蹈 艺 术创 造所 追 求 的真谛 ,是衡 量舞 蹈 艺术美 极 其重 要 的 尺度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舞蹈作品的意境
舞蹈作品的意境
作者:杨宜春
来源:《艺海》2008年第03期
在一部舞蹈作品里,舞蹈形象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舞蹈作品的成败和审美价值的高低。

舞蹈家们在创作过程中,往往集中自己的全部审美创造力去寻找和锤炼作品中的舞蹈形象。

通过形象表现一种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象外之象”,这就是舞蹈意境。

一部成功的舞蹈作品,总令人耳目一新,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一句话:有意境!
一.从意境谈起
谈舞蹈作品的意境,首先应提到“意境”。

意境,即意象境界,它是中国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

在此有必要重温一下意象的含义:意象是艺术创作的本体。

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把握意象的本质概念:首先,“象”是感性的,我们通过视觉直接看到的,它是一种外表形态、形象,具体而明晰;其次,“意”是精神性的,不能为视知觉所感知,但能理解、想象,在艺术作品中是一种情思、情志、情意,深远而隐含。

由此可见,“意”并非概念所能穷尽的东西,它与审美主体的文化修养、情感经历乃至人格因素密切相关,从而带来一种深微神妙的模糊的性质。

简言之,意象是带有情感的符号象征性并具有精神内涵的艺术形象,它是物外形象的知觉审美形式与其象征意蕴的有机统一。

用王国维的话说:“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


在艺术创作中,欲使写情、写景、述事达到沁人心脾、“在人耳目”,如其口出,往往多采用化实为虚、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

但具体到不同的艺术门类,又因其各自的物质材料的不同而操作上有性各有特点。

就舞蹈而言,已采取避实就虚,这对舞蹈是一种扬长避短的方式。

因为舞蹈的物质材料是人体,舞蹈的语言是由人体构成的动作姿态,舞蹈通过动作姿态创造动作视觉意象。

而其动态视觉意象又是一种“实象”与“虚象”的综合体:舞蹈动作作为动态造型时,是“实”,作为情感符号时,是“虚”。

由于舞蹈是以动作姿态来表达人类情感、揭示精神世界,用动作姿态来展现它要展现的一切,因此,从本质上讲,舞蹈所创造出来的视觉意象是一种“虚象”。

这里的“虚”并不是“无”,而是指非现实生活的、被舞蹈家创造出来的东西。

所以,舞蹈是用动作姿态——“象”来表现自己的,即“状其意”。

二. 舞蹈意境
舞蹈的意境就是在舞蹈作品之中不仅要达到情景交融,而且能引发丰富的艺术联想和想象,以达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艺术境界。

首先,舞蹈意境中的“意”指的是一种情思、情志和情意。

情是舞蹈的原动力,也是舞蹈作品人物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舞蹈作品中人物不动情和没有情,就无法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情从何来?“物使之然也”。

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在《诗品》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舞蹈之情是舞蹈家客观物象刺激影响后的心理反映。

凡是领略过著名神话川剧《芙蓉花仙》演出的人,大都能从中享受到一种把人物思想的寄托、情感的宣泄全部折射其中的舞蹈形象的动态美、静态美、形体美、雕塑美……的神韵。

比如“浇花”一场中,当芙蓉同陈秋林在花园里第一次相见时,芙蓉挥舞着一丈多长的红色长绸上下盘旋,左右翻卷,那快如疾风,疾如闪电的绸舞招式的变化,给人如影随形的感觉,表达了芙蓉内心的热情和狂喜。

在“寻花”一场中,被王母囚禁在冷泉山的芙蓉花仙,利用长达九尺的水袖,且歌且舞,水袖的招式高低急徐、千变万化、连翩络绎,时而像一缕缕情丝的倾吐,时而像穿天利剑的穿刺,从而宣泄了她对王母百般愤恨的情绪,抒发了她对陈秋林感情的难以忘怀。

表演者把水袖、身段及姿态的表现力和一种精神力量上升的魅力结为一体,当同全剧浓郁的抒情风格浑然一气时,一个比较完整的意境就出来了,观众感受到了一种“诗的骄傲和欢乐”。

其次,舞蹈“意境”由实境和虚境两部分构成。

虚实相生,乃成意境。

所谓实境,就是舞蹈家在作品里具体描绘、直接表现的那些实在的,可视的,有限的“象”,即象外之象的第一个“象”,即舞蹈家反复锤炼的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没有这个象就不可能引发第二个“象”,就无所谓意境。

但仅这个“象”,也不可能产生意境。

这个舞蹈家精心营造的象在先,观众产生想象在后的第二个“象”就是虚境。

我所说的意境就是既有实境,又有虚境,而且这两者并非生硬的简单罗列,而是古人所说达到“妙合无垠”的地步。

例如,北京舞蹈学院参加第三届桃李杯赛事的节目《戏狮》,就运用了避实写虚、以虚引实的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戏狮》并没有对“狮”进行直接的描摹,而是在全力表现戏狮者在“戏”之过程中所引起的情绪情感、形体动态、心理变化等各种反应。

通过夸张渲染那些反映。

一个热热闹闹、兴趣盎然、惊险有趣的戏狮场面也就如在目前,顿时便意境全出。

由上文所述,意境的好坏对于一部舞蹈作品的成败。

舞蹈作品的意境创作,不仅要达到深化主题的作用,而且要能调动观众的想象力,使其自然而然地进入二度创作的艺术氛围里,有身临其境之感。

舞蹈作品的意境,我认为包括:心态意境、生态意境和情态意境三个方面。

因此,舞蹈作品的意境创作,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心态意境
心态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喜怒、哀乐、忧愁、烦躁等心理活动的表露形式,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会复杂多变,在一定社会范围里,标志着社会某个民族或某个人的精神状态。

如广东实验现代舞团的作品《不眠夜》,表现生活在大都市里的居民在竞争的环境里,不知渡过多少个不眠之夜。

作者抓住发泄烦躁的心态大做文章,足足用了几分钟的时间将手中的报纸撕烂丢满整个舞台。

此时,观众的心也随着飘落一地的报纸认识同情这些都市人,联想的问题远比舞台所表现的更多。

心态意境的创造多种多样,不同的主题用不同的体裁去表现。

舞剧《阿诗玛》独具匠心,采用色条板块的创作技法,反映主人公的心态变化。

其中,阿诗玛被抓后,与手持竹竿的一群
人的一段舞蹈,竹竿一会儿象征难以摆脱的牢笼;一会儿又象征与心上人相亲相爱的情节,把阿诗玛痛苦、仇恨与思念亲人的心态交替表达得极为鲜明。

生态意境
众所周知,舞蹈艺术是靠人的形体动作作为表现材料,单一动作被称之为“元素”,就像音乐中的音符一样,单纯音符不能称为乐句,作曲家们不断驰骋在音符的王国里,总是不停地重新组合那些不成乐句的音符,直到合成成为美妙动听的旋律为止。

舞蹈作品也是通过一个个犹如音符一样的动作排列成舞剧舞段,直到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形象地直观地展现和反应大自然中某种生态特征。

其出神入化,惟妙惟肖,不得不使人折服,舞蹈的确享有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

先民们创作的图腾舞蹈和现在的动物、山水景观舞蹈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成为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精品。

其一是动物舞蹈。

一个事物有别于另一个事物,关键是要把握准确性,提炼美的“元素”,组成独有的语汇和律动,以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

《雀之灵》捕捉孔雀高雅华贵的气质,用人的手指形状和手臂做“卡通式”的律动,将孔雀的灵气展现得楚楚动人,把人们带到吉祥如意美丽如画的意境中。

其二山水景观舞蹈。

艺术家们开拓创作思路,借自然生态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如《小溪、江河、大海》利用服装的纱裙作为媒介,开始以平稳的“碎步”和队形的变化表现曲曲弯弯清澈平静的小溪,很是恰如其分。

到了江河泛起波浪,构成推动力时,动作的力度加大,最后来个出奇不意:瞬间,演员从二道幕中间冲向台前,拉起多层面的纱裙,宛如洪流迎面而泻,波涛此起彼伏汇入大海,一浪高一浪,颇为壮观,大有排山倒海之势。

绝了,真绝了!不是吗,事物的发展就是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循环运动,此意境的背后,可谓内涵深刻,充满哲理。

情态意境
情态,顾名思义是指“情”和“景”的交融,“情”是人所为,“景”是客观存在,两者统一形成动态情势,当人与景观产生联系融为一体时,情态便在情景交融中自然结合,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的作用。

舞蹈从结构上讲,又开始到结尾有一个发展过程。

要想使这个过程进入佳境,必须寻找进入佳境的表达方式,按情态定位,给结尾做好铺垫。

如作品《瑶山小铜铃》所表现的内容是铜铃对瑶族人民的意义,因此,这个舞蹈作品就加重了抒情的比重:借铃声呼唤瑶山,让瑶山把铃声传得更远!一群可爱的瑶族娃娃,三五成群侧耳聆听,一起分享山间回荡的美妙音符。

整个舞蹈作品情景十分协调自然。

可以说,情态的把握就是对“情”和“景”的把握。

舞蹈需要创造意境,舞蹈也应该创造意境,舞蹈亦能够创造意境。

因为舞蹈是利用动态意象表现那些语言所不能表达或不能完美表达的东西,人们从舞蹈意想中体会到的情、意、境,许多都是难以用语言恰切传释的,因此,舞蹈是一种典型的“意会”形式,一种不能翻译的特殊语言。

舞蹈的这种特殊属性决定了它更需要以创造为皈依。

舞蹈意境的创造,概括地说,就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作品留下的空白以及为观众提供的想象性空间就越大。

而其想象性空间之所以美妙,关键就在于它能于虚处藏神,于虚处托出
一个含蓄蕴藉、意象浑圆的境界!唯有如此,我们的舞蹈艺术舞台上才会精品倍出,舞蹈才能真正丰富人们的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发挥舞蹈建构和谐社会的独到作用。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部)
责任编辑:文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