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自然演进

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自然演进
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自然演进

2011年7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u.l 2011第31卷第4期(总108期) Journal of X i an Jiaotong University(Soc ial Sciences)Vo.l 31(Sum No .108)

[收稿日期] 2011-05-31

[作者简介] 奥利弗 威廉姆森(1932- ),男,美国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教授,曾任美国政治学与社会

学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

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自然演进

奥利弗 威廉姆森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美国旧金山)

[编者按] 交易成本经济学是融法学、经济学和组织学为一体的、新颖的边缘学科,是新制度经济学当中惟一在实证检验方面成功的领域。奥利弗 威廉姆森是 新制度经济学 的命名者,被誉为重新发现 科斯定理 的人,由于他的研究推广,使得科斯的交易费用学说成为现代经济学中异军突起的一派,并汇聚了包括组织理论、法学、经济学在内的大量学科交叉和学术创新,逐步发展成当代经济学的一个新的分支。交易成本经济学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并且在概念、理论、实证、公共政策、扩大服务上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根据奥利弗 威廉姆森在西安交通大学的演讲,由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苏金远博士翻译而成。[关键词] 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经济学;交易费用;生产的纵向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F 091.3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245X (2011)04 0001 03

一、交易成本经济学概述

交易成本经济学 (transaction cost econo m ics)亦被称为 治理经济学 (econo m ics of governance)或 组织经济学 (econo m ics of organization)。治理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诉诸组织理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交易成本经济学则是将营运内容注入于治理和组织之中的手段。对于经济学家来说,营运内容和组织都至关重要,因为它们更易于分析。

(一)治理

传统的组织经济学研究描述的是生产功能,这种资源配置范式关注的是经济学运行的基本框架,如价格与产出、供给与需求。约翰 康芒斯是这种传统研究的反对者之一,他对经济组织有如下阐述: 行动的基本单位 本身必须包含三个原则,即冲突、依存和秩序。这一基本单位即交易。 [1]

首先,将交易作为分析的基本单元,有利于经济学研究的明晰化。其次,康芒斯的三原则有助于确定治理的要件,确切的说,治理是注入秩序、缓解冲突、实现共赢的手段。这对经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建设性意义。

与其他经济学家一样,詹姆斯 布坎南将传统的

组织经济学研究描述为选择科学,肯定了它在帮助做出有效而高效的决策和执行结构性的活动上的裨益。但他同时认为,作为一门学科,经济学专注于选择科学和与之相关的优化工具,这是有问题的

[2]

,我们还需

要与之平行的契约科学。布坎南还建议,如果 源于自愿交易的互利 是对经济学的最基本理解 [3]

,那么,契约视角远未得到充分利用。

在接触到康芒斯和布坎南的经济学观点时,交易成本经济学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交易的互利是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但交易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或简单或复杂,需对此进行区别对待。物物交换是简单交易的例子,但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复杂的契约,它们也同样适用于治理结构。这就导致以下问题:它们有何不同,为何不同?契约应当如何组织,为何要如此组织?这些都是交易成本经济学试图回答的问题。

(二)组织

新古典主义企业理论将企业视为一个根据技术规律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 黑盒子 。尽管这一架构是有用的,但它并不是通用的。正如哈罗德 德姆塞茨所评述: 将新古典主义经济理论中的企业和现实世界中的企业混为一谈是一个错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1

的主要任务是搞清楚价格体系如何协调资源利用,而非真实企业的内部运作。 [4]

德姆塞茨并不主张通过经济学与组织理论的结合来理解现实世界中的企业和市场组织。很大程度上,从1960-1963年间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工业管理研究生院博士项目所受的跨学科训练所得,组织理论与经济学的结合不仅是研究之需要,而且是研究之机遇。赫伯特 西蒙(H er bert S i m on)、詹姆斯 马奇(Ja m es M arch)、理查德 希尔特(R ichard Cyert)等经济学家推动了这一跨学科的发展。新古典主义企业理论对组织的忽略也受到其他学者的关注。正如肯尼斯 阿罗(Kenneth A rr ow)所述: 无疑,人类利用组织达到其目的不仅是其最伟大的创新之一,而且是其最早的创新之一 。

(三)交易成本

1937年,时年27岁的罗纳尔多 科斯(Rona l d Coase)在 企业的性质 中指出了在当时受公认的企业和市场组织教科书理论中存在的一个严重失误。科斯将企业和市场视为 协调生产的可替代方法 ,并且这样奉劝他的前辈们: 不应该像当时通行做法那样理所当然地选择使用方法,这样的决定应该由推理得出。 [5]

科斯所提到的这一失误在随后的20年内几乎无人理会,交易成本为零的隐含假设仍一直未受到质疑。直至20世纪60年代,两篇重要的论文改变了这一局面,即科斯于1960年发表的侧重于外部性问题的 社会成本问题 和阿罗于1969年发表的调研性论文 经济活动的组织 。科斯和阿罗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在零交易成本的标准假设下,外部性问题将消失。这是因为,各方都会无成本的讨价还价,直至达到一个有效率的结果。而由于契约可以无成本的完成,没有机会进行纵向一体化。无成本的泛滥,对经济学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一旦将零交易成本的逻辑推理到底,零交易成本假设所未意料到以及未解决的问题便暴露无遗,亦可发现将交易成本假定为正的必要性,但这会遇到三个问题:(1)企业 黑盒子 一旦打开,即变成 潘多拉之盒 ,它包含各式各样的结构,正交易成本无处不在。由于某种形式的交易成本可以用来解释任何现象,这更像一种强辩,而非科学,交易成本概念也因此变得名声不佳。我们需要做的,是注重其中的基本要素,并向其注入科学的内容。(2)只表明交易成本很大,这并不足够。更重要的是市场、科层等不同模式之间的交易成本差别。因此,我们不仅要看交易成本的绝对水平,而且要对其进行比较分析。(3)我们需要一个分析框架,用于推导预设,执行实证研究。这的确具有挑战性,纵观综合性的组织经济学文献,很少有新理论提出预设并对之进行实证研究。

二、 生产的纵向一体化 研究

对应用经济学家来说,沿着正交易成本经济继续前进的自然路线应该是:选定一个颇具迷惑性的经济问题,并将其组成部分分解。纵向一体化显然是这样的问题之一。这一问题就是科斯在1937年和阿罗在1969年所致力于解决的,并且在反垄断领域中频繁出现。

(一) 卡内基三要素

我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接受过三年教育,受益于 卡内基三要素 ,即严格的训练、跨学科视野和活跃的思维。严格的训练意味着认真对待学科的核心课程,并按其设计进行学习研究;跨学科视野意味着,如果研究的现象跨越学科边界,则需要借助相邻的社会科学;保持活跃的思维,即要多问 这究竟是为什么 ,而少判断 这就是这里的规则 。尤其是就跨学科视野来说,往往有一些现象无法单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完整分析,它们可能渗透至临近的社会科学,这就需要我们扩展知识面。经济学和组织学的建设性与互补性结合就是一个例子。

(二)反垄断工作实践

我在1966-1967年间受邀担任美国司法部反垄断局局长特别经济助理。当时的大多顶尖分析家们理所当然地认为经济学在产业组织上的正确性,并赞同当时盛行的产业组织思想,即基于应用价格理论,非标准的和不熟悉的契约和组织形式被认为是反竞争的。这将导致严重的后果,正如科斯所描述的那样,当经济学家发现一些难以理解的非标准行为或组织结构时,他们往往直接从垄断角度进行解释。由于对这一领域我们尚十分无知,因此产生了许多垄断解释。对于非标准的和不熟悉的契约和组织形式,我们不应该仅停留于这一层次,而应该追根究底。

在施温(Schw i n n)公司案中,自行车生产商施温公司对自行车经销商施加了专营权限制。焦点问题在于,施温公司的该行为是否有反竞争目的。施温公司认为,该案适用于当时经济学界关于销售限制的主流观点。这也得到了美国最高法院的支持。但如果把企业视为一个治理结构,而非生产功能,反竞争的假定是

2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https://www.360docs.net/doc/0c6757382.html,

有缺陷的。随着先前的主流观点的局限性日渐凸显,美国最高法院于10年后推翻了这一裁决。在此过程中,交易成本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宾夕法尼亚课程

在回到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时,我受邀加入新成立的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颇有挑战性的组织理论课程。在此期间,我深刻体会到教学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组织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所选定的特定问题是纵向一体化和纵向市场限制。在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很少有说明组织作用的文献,因此决定结合经济学与组织理论来重新审视纵向一体化问题。

(四) 生产的纵向一体化 研究项目

生产的纵向一体化 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是 生产的纵向一体化:市场失灵的考虑 。该研究具有一些新颖的特点:(1)正如布坎南所倡导的那样,研究采用 契约 视角 而非传统的 选择 视角 来分析经济组织;(2)基于有限理性 而非超理性 的行为假设,所有复杂的契约都是不完备的;(3)当契约风险较大时,考虑背离合作精神的策略性的违约行为;(4)将 调整 视为经济组织在市场和科层制中的核心问题;(5)研究区分一般资产投资和专用资产投资,后者会使双方之间产生一种双边依赖关系。研究分析不同交易和它们的不同需求,以及市场和科层制在适应上的优缺点,并逐渐建立一个效率逻辑。

三、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纵向一体化是一个特殊的例子,需被嵌入于更广泛的框架中。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基本运作步骤如下:其一,基本概念进展。首先,在认知和自利性方面分析人类行为;其次,承认自主性调整和协调调整,因此需要超越哈耶克的 市场奇迹 ,包括伯纳德的 科层制奇迹 ,并抛弃古老的意识形态对市场或科层制的分割,从而对市场和科层制进行系统性处理;再者,引入契约法,而不是通用法。

其二,基本操作进展。首先,将交易视为分析的单元。在运作之前,需要识别区分不同交易的重要维度。其中,资产专用性和不确定性都是重要的特征。其次,确定不同治理结构的特征。不仅需要研究治理,而且需要找出描述不同治理结构的关键特征,这主要包括激励强度、行政控制强度和契约法制度,并试图描述其聚集模式。再者,提出有效的假说。

其三,应用。实证验证是交易成本经济学的显著成绩之一。目前已经有超过1000篇的实证文章,咨询公司也往往应用交易成本经济学为其客户提供咨询服务。纵向一体化是研究经济组织的入口。交易成本经济学广泛应用于工业组织、其它应用经济学领域(劳工、公共财政等)、商业(市场营销、财政等)、邻近社会科学(政治科学、社会学等),以及公共政策(反垄断、管制、公司治理等)等领域。

四、交易成本经济学演进的四个阶段

由于不可能将复制和选择性干预结合,科层制无法复制市场。导致的结果是,它们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对此我们应当客观看待。公共政策普遍认为当前的商业行为相对于假定的理想状态是有缺陷的,这为公共政策提供了干预之机。交易成本经济学则反驳,所有可行的组织形式都存在缺陷,如果为可行性 而非无法实现的假定理想 干预,需要重新审视干预的基础。理想市场中的 法律规则 契约法需要扩展至 作为框架的法 和 被宽容契约法 。

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自然演进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早期非正式阶段(1937年至20世纪60年代晚期),始于科斯对交易成本概念的介绍,截止于人们对向其中注入营运内容的倡导;(2)初步正式阶段,该阶段的讨论得出了一些有关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基本观点;(3)半正式阶段,该阶段的研究得出了捕捉到交易成本经济学本质的一些图表和简单数学模型;(4)全正式阶段,交易成本经济学正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这是富有挑战性的阶段。

[参考文献]

[1] COMM ON S J R.T he P rob le m o f Co rre lati ng L aw,Econo m

i cs,and Eth i cs[J].W i sconsi n L a w R ev ie w,1932,8:3

-26.

[2] B U C HANAN J.A Contracta rian Paradi gm for A pply i ng E co

no m ic T heo ry,Pape rs and P ro ceedi ngs o f the E igh t y-sev

enth A nnualM eeti ng o f the Am er i can Econom ic A ssoc i a ti on

[J].Ame rican Econo m ic R ev i ew,1975,65(2):225

-230.

[3] BUC HANAN J.G a m e Theory,M athe m atics,and Econom i cs

[J].Journa l of Econo m ic M ethodo logy,2001,8(1):27

-32.

[4] DE M SET Z H.T he Structure o f Ownershi p and the Theory of

the F ir m[J].Journa l o f L a w and Econom i cs,1983,26

(2):375-390.

[5] COA SE R H.The N a t ure o f t he F i r m[J].Econom i ca,N.

S.,1937,4(16):386-405.

(责任编辑:张 丛)

3奥利弗 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自然演进

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自然演进

2011年7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u.l 2011第31卷第4期(总108期) Journal of X i an Jiaotong University(Soc ial Sciences)Vo.l 31(Sum No .108) [收稿日期] 2011-05-31 [作者简介] 奥利弗 威廉姆森(1932- ),男,美国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教授,曾任美国政治学与社会 学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 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自然演进 奥利弗 威廉姆森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美国旧金山) [编者按] 交易成本经济学是融法学、经济学和组织学为一体的、新颖的边缘学科,是新制度经济学当中惟一在实证检验方面成功的领域。奥利弗 威廉姆森是 新制度经济学 的命名者,被誉为重新发现 科斯定理 的人,由于他的研究推广,使得科斯的交易费用学说成为现代经济学中异军突起的一派,并汇聚了包括组织理论、法学、经济学在内的大量学科交叉和学术创新,逐步发展成当代经济学的一个新的分支。交易成本经济学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并且在概念、理论、实证、公共政策、扩大服务上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根据奥利弗 威廉姆森在西安交通大学的演讲,由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苏金远博士翻译而成。[关键词] 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经济学;交易费用;生产的纵向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F 091.3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245X (2011)04 0001 03 一、交易成本经济学概述 交易成本经济学 (transaction cost econo m ics)亦被称为 治理经济学 (econo m ics of governance)或 组织经济学 (econo m ics of organization)。治理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诉诸组织理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交易成本经济学则是将营运内容注入于治理和组织之中的手段。对于经济学家来说,营运内容和组织都至关重要,因为它们更易于分析。 (一)治理 传统的组织经济学研究描述的是生产功能,这种资源配置范式关注的是经济学运行的基本框架,如价格与产出、供给与需求。约翰 康芒斯是这种传统研究的反对者之一,他对经济组织有如下阐述: 行动的基本单位 本身必须包含三个原则,即冲突、依存和秩序。这一基本单位即交易。 [1] 首先,将交易作为分析的基本单元,有利于经济学研究的明晰化。其次,康芒斯的三原则有助于确定治理的要件,确切的说,治理是注入秩序、缓解冲突、实现共赢的手段。这对经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建设性意义。 与其他经济学家一样,詹姆斯 布坎南将传统的 组织经济学研究描述为选择科学,肯定了它在帮助做出有效而高效的决策和执行结构性的活动上的裨益。但他同时认为,作为一门学科,经济学专注于选择科学和与之相关的优化工具,这是有问题的 [2] ,我们还需 要与之平行的契约科学。布坎南还建议,如果 源于自愿交易的互利 是对经济学的最基本理解 [3] ,那么,契约视角远未得到充分利用。 在接触到康芒斯和布坎南的经济学观点时,交易成本经济学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交易的互利是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但交易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或简单或复杂,需对此进行区别对待。物物交换是简单交易的例子,但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复杂的契约,它们也同样适用于治理结构。这就导致以下问题:它们有何不同,为何不同?契约应当如何组织,为何要如此组织?这些都是交易成本经济学试图回答的问题。 (二)组织 新古典主义企业理论将企业视为一个根据技术规律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 黑盒子 。尽管这一架构是有用的,但它并不是通用的。正如哈罗德 德姆塞茨所评述: 将新古典主义经济理论中的企业和现实世界中的企业混为一谈是一个错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1

交易成本经济学

交易成本经济学 名目 交易成本经济学(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TCE)交易成本经济学概述 交易成本经济学(TCE),是新制度经济学当中惟一在实证检验方面成功的领域。 威廉姆森在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进展过程中作出了杰出的奉献,交易成本经济学是融法学、经济学和组织学为一体的、新颖的边缘学科。 以威廉姆森为代表的交易成本经济学。他们认为,市场运行及资源配置有效与否,关键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交易的自由度大小,二是交易成本的高低。他们认为交易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按照威廉姆森的观点,科斯定理的核心是交易成本。由此,科斯定理可被定义为:只要交易成本为零,那么,初始的合法的权益配置关于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是无关的。这确实是讲,只要交易界区是清晰的,资源配置就能有效。按照这种定义来讲明上述科斯所举的案例,他们认为,纠纷解决的结果如何取决于火车主和农场主的交易成本比较,如果火车主是一个人,而铁路沿线的农场主有专门多个,那么农场主之间达成协议的交易成本便会远远高于火车主进行谈判的交易成本,如此纠纷就难以得到合理的解决,外在性无解。相反只有在农场主个数减少,使得双方的交易成本相当时,才可能有效地解决纠纷,克服外在性。在那个地点,产权界区的明确,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体制的完善与政策的推行等等,差不多上以降低成本为目标的。换言之,产权界区的明确等措施是降低交易成本的基础,也是减少交易摩擦的润滑剂。基于这种认识,交易成本经济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转向了企业组织理论。G.斯蒂格勒、张五常等产权理论研究者对科斯定理的讲明与威廉姆森一致,都属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讲明。 什么是交易成本 新制度经济学的明显特点是坚持交易是有成本的。这一特点使新制度经济学比其他经济学更为现实,因为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时,总是面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生产成本)教学总结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5篇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第13章生产成本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总收益(total revenue) 答:总收益指一定时期内厂商从一定量产品的销售中得到的货币总额,它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P乘以销售量Q,即: =? TR P Q 由于完全竞争的厂商所面对的是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厂商增减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TR ?)总是等于固定不变的单位产品的价格P,所以总收益曲线是一条从原点出发的直线,其斜率就是固定不变的价格。完全竞争市场外其他类型市场的总收益曲线是先上升达到最大后再下降的。 2.总成本(total cost) 答:总成本指企业购买生产投入所支付的货币量,它包括两个部分,即固定成本(FC)与可变成本(VC)。固定成本是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生产费用,如厂房费用、机器折旧费用、一般管理费用及厂部管理人员的工资等。只要建立了生产单位,不管产量多少,都需要支出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是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生产费用,如原材料、燃料和动力支出及生产工人的工资等。这些费用在短期内是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其变动的规律是:最初,在产量开始增加时,由于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不合理,不能充分发挥生产效率,故可变成本增加的幅度较大;以后随着产量的增加,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趋于合理,其效率得以充分发挥,故可变成本增加的幅度依次变小;最后由于可变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可变成本增加的幅度依次变大。这一变动趋势正好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描述的总产量的变动趋势相反。 3.利润(profit) 答:利润指从产品的销售中得到的收益与生产这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全部成本之间的差额。用等式表示为:利润=收益-成本。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而且他们发现,这个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4.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s) 答:显性成本有时也称为直接成本,指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它主要包括:①直接材料成本。即在生产中用来变成产品主要部分的材料的成本,如用于原料、材料等方面的支出;②直接人工成本。在生产中对材料进行直接加工使它变成产品所用的人工的工资;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任何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理性人最终的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十章:外部性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即最 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由于自利的买卖者忽略其行为的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的。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 负外部性的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电话对路人不安全 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的成本。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的价值。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征税=社会成本 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 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的价值)。 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补贴=外部利益 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征税。 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补贴。 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的企业。 专利法,技术政策的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限制排污,强制使用某项技术。 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向私人决策者提供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的激励。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庇古税。理想的矫正税=外部成本。 对于正外部性的活动,理想的矫正补贴=外部利益。 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使私人激励和社会利益结合,使私人决策者做决策时考虑行为的外部利益和外部成本,使经济向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的方向移动。 不同企业削减污染成本不同,有效率的结果:减排成本最低的企业减少最多的污染。 污染税是有效率的:减排成本低的企业减少污染,进而减少税收负担;减排成本高的企业更愿意支付税收。 管制是无效率的:需要所有企业都减少一定数量的污染。 矫正性税收对环境更有利:给企业激励,只要减污成本低于税收。而管制没有给企业继续减 排的激励。 汽油税,消除三种负外部性:拥挤,车祸,污染。

微观经济学第十三章生产成本

第十三章生产成本 问题与应用 1.本章讨论了许多成本类型:机会成本、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和边 际成本。在以下句子中填写最合适的成本类型: A.采取某个行为的真正成本是其____。(机会成本) B.____是当边际成本低于它时下降,当边际成本高于它时上升。(平均总成本) C.不取决于产量的成本是____。(固定成本) D.在冰激凌行业里,短期中,____包括奶油和糖的成本,但不包括工厂的成本。(可变成本) E.利润等于总收益减___。(总成本) F.生产额外一单位产量的成本是____。(边际成本) 2.你的姑妈正考虑开一家五金店。她计算,租仓库和买库存货物每年要花费50 万美元。此外,她要辞去她每年 5 万美元的会计师工作。 A.给机会成本下定义。 答:机会成本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B.你姑妈经营一年五金店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如果你姑妈认为她一年可以卖出5511 万美元的商品,她应该开这个店吗?解释原因。 答:姑妈经营一年五金店的机会成本是55 万美元。如果一年有51 万美元的营业额,则姑妈不应该开这个店,因为从经济学角度上讲,总成本包括一切机会成本。利润=总收益-总成本=51-55=-4<0,姑妈开店一年将发生亏损。 3.一个渔民注意到了钓鱼时间与钓鱼量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A.用于钓鱼的每小时的边际产量是多少? 答:用于钓鱼的每小时的边际产量分别是10、8、6、4、2 磅鱼。 B.根据这些数据画出渔民的生产函数。解释其形状。 答:渔民的生产函数曲线随着钓鱼所花的小时数增加变得越来越平坦,这是因为随着渔民 钓鱼所花的小时数增加,用于钓鱼的每小时的边际产量递减的特性。 图13-4 渔民的生产函数 C.渔民的固定成本为10 美元(他的钓鱼竿)。他每小时时间的机会成本是 5 美元。画出渔民的总成本曲线。解释它的形状。

经济学原理测试题(选择及计算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某机器原来生产产品A,利润收入为200元,现在改为生产产品B,所花费的人工、材料费为1000元,则生产产品B的机会成本是()。(华东师大2000年研究生入学试题) A. 200元 B. 1200元 C. 1000元 D. 800元 答案:A 根据教材定义,似乎应该选择答案B,但我们并不知道生产产品A时所花费的成本,生产一套桌椅和生产一套组合柜都要用到电锯,但显然二者的其他投入如时间、人工、材料等是不同的,因而只能以A产品的利润作为B产品的机会成本。 关于这个问题,可作以下思考: ①按教材的定义,机会成本是其他应用中的最大收益(视不同应用的成本相同);②机会成本是其他应用中的最大利润(不考虑投入差异);③综合运算(考虑投入的差异):A的机会成本=B的收益+(A的成本-B的成本)——。 第一种算法一般只在两种应用的投入品完全相同时适用;第二种和第三种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显得更合理一些。(例如,一台机器用来生产A,总投入为100,利润为150;用于生产B,总投入为200,利润为200。采用第二种算法,生产B的机会成本为150;采用第三种算法,生产B的机会成本为350,如果扣除生产B的投入200,剩余部分与第二种算法相同;相比之下第一种算法的机会成本250就很难说明问题了) 但令我感到纠结的是不知道你们大学毕业后的去向如何,如果考研,特别是经济学有关的研究生,对方选择的经济学教材是否高鸿业的就有影响了,所以最好我们同学对这几种算法都有了解,届时采用有针对性的算法解决问题。 2. 在短期生产中,当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时,()达到最小值。 A. 平均成本 B. 边际成本 C. 平均可变成本 D. 平均不变成本 3. 如果一个企业经历规模报酬不变阶段,则LAC曲线是()。(天津财经学院1999年研究生入学试题) A. 上升的 B. 下降的 C. 垂直的 D. 水平的 4. 经济学中所指的经济利润是指() A. 总收益与显性成本之间的差额 B. 正常利润 C. 总收益与隐性成本之间的差额 D. 超额利润 5. 短期中,当边际成本大于平均可变成本时,则有()。 A. 平均成本上升 B. 平均不变成本上升 C. 平均可变成本上升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6. 在从原点出发的直线(射线)与TC曲线的切点上,AC()。(上海交大1999年研究生入学试题) A. 达到最小值 B. 等于MC C. 等于A VC+AFC D. 以上结果都正确 7. 外在不经济引起LAC曲线()。 A. 向上移动 B. 向左移动 C. 沿LAC曲线下移 D. 不发生变化 8.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交点是()。(华东师大2000年研究生入学试题) A. 收支相抵点 B. 停止营业点 C. 厂商均衡点 D. 平均成本最低点 9. LAC曲线同LMC曲线之间关系正确的有()。 A. LMC﹤LAC时,LAC上升 B. LMC﹤LAC时,LAC下降

微观经济学 成本 习题

成本习题1 一、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 1.机会成本是企业的一种成本,它可以衡量并单独反映到会计账表中。 2.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的区别主要在于所用要素是否向市场购买。 3.某产品短期生产函数中要素的平均产量下降时,该产品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平均成本必上升。 4.如果平均变动成本等于边际成本,则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5.短期生产中,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可变成本等于边际成本。6.在生产者理论中,当边际成本递增时,平均成本也是递增的。 7.在长期中无所谓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分。 8.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并且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切。 9.长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与某一短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某一点相对应,但短期总成本曲线上并非每一点都与长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某一点相对应。 二、判断题 1. 短期平均成本函数中的最低平均成本就是短期生产函数中的最高平均产量水平上的平均成本。 2.某一方案的机会成本是指决策者为采取该方案而放弃的所有其他方案的利益。 3. 经济学上的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的支付。4.经济利润总是大于正常利润。

5.正常利润是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6.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7.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可变成本等于边际成本。 8.总成本在长期内可以划分为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9.所谓平均收益就是单位商品的价格。 10.在产量的某一变化范围内,只要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的上方,平均成本曲线一定向下倾斜。 11.边际成本曲线一定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与它相交。 12.在总收益等于总成本的时候,厂商的正常利润为零。 13.只要总收益少于总成本,厂商就会停止生产。 14.在总收益仅能够补偿总可变成本的情况下,从理论上说厂商仍可能继续生产。15.厂商在价格高于边际成本的时候得到的总利润,要多于在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时候得到的总利润。 16.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P= MC),价格越高,厂商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就越多。 17.边际成本曲线在达到一定产量水平后趋于上升,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造成的。 均成本曲线在达到一定产量水平后趋于上升,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造成的。19.在竞争的条件下,利润最大化原则MR= MC可以表达为P=MC。 20.在边际成本曲线上,与平均成本曲线交点以上的部分,构成水平的供给曲线。21.若固定成本为总成本与总可变成本之差,则平均固定成本为平均成本与平均变动成本之差。

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视角和方法 交易费用经济学

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视角和方法交易费用经济学 内容提要:本文将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分析视角和分析方法概括为:其一,引入正确的竞争理念,高度一般化地看待问题和事物;其二,重视约束条件,强调成本概念和效率概念的条件依存性质;其三,用一般均衡的观点看世界,强调效率概念的一般均衡特性。利用该分析视角和方法,本文剖析了几个经典经济学分析的错误。关键词:交易费用经济学一般均衡条件依存一般化古典经济学以自利为出发点,证明市场竞争、价格机制在配置资源的时候能够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而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则具有提高生产率的进步作用,建立起了分析资源使用与收入分配的基本架构。新古典经济学引进微积分,把自利处理为约束条件下争取个人利益最大化,形式化了古典经济学的分权市场理论[②]。古典、新古典经济学考察的是既定约束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问题,交易费用经济学则关注不同约束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问题。它不仅仅是分权市场理论,更是分权市场理论与分工和组织理论的有机统一。严格来讲,交易费用经济学不过是古典、新古典经济学的高度一般化[③]。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分析视角和分析方法主要地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引入正确的竞争理念,高度一般化地看待问题和事物;其二,重视约束条件,强调成本概念和效率概念的条件依存性质;其三,用一般均衡的观点看世界,强调效率概念的一般均衡特性。

1、一般化、公理化、形式化因为“归纳问题”不可克服[④],所以任何科学的理论都必然地表现为逻辑演绎体系。然而哪里才是逻辑演绎恰当的起点呢?答案是:科学理论的逻辑起点是、也只能是不定义概念和公理假设。作为科学理论,经济学基本的不定义概念和公理假设是竞争概念、成本概念以及约束条件下的利益最大化公理。这当然不是说经济学就不需要别的不定义概念和公理假设了,而是说如果能够从这些基本的不定义概念和公理假设推演出来,要尽可能地不引入新的不定义概念和公理假设,即使需要引入新的不定义概念和公理假设,新引入的不定义概念和公理假设是不能和这些基本的不定义概念和公理假设相冲突的。古典、新古典经济学重视市场竞争,然而其竞争理念并不正确,主要是没有对作为市场结构的竞争、垄断与竞争、垄断本身做出清晰的区分,错误地将垄断与竞争对立起来,并与厂商数量相联系,并且也不理解并不是凡竞争都是好的、合意的。要到阿尔钦、张五常 才提出了正确的竞争理念。这个正确的竞争理念有两层含义:其一,竞争与稀缺性相伴而生,只要存在稀缺性,那么在非鲁宾逊一人的世界就总是存在着竞争;竞争无时不在,无处不存,竞争总是激烈的。其二,重要的不是竞争本身,而是竞争的方式;不是凡竞争都是好的、合意的,有的竞争是生产性的、价值增值的竞争,有的竞争是非生产性的、价值消散的竞争,竞争是需要进行筛选限制的。产权的主要作用在于对竞争方式进行筛

经济学原理经典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供给:卖者愿意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 2 需求:买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 3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4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5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6最高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高价格比如:租金控制。 7最低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低价格比如:最低工资。 8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9边际效用:即每一单位新增的商品或服务带来的效用量的增量。 10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11机会成本:是指当经济资源有多种用途时,把资源投入到某一特定用途以后,在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可能给选择者带来的最大收益。 12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能力 13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14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15完全竞争市场:交换和竞争没有任何阻力和干扰的理想化市场。 16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非分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17外部性:生产或消费一个物品影响到旁观者的福利(比如:污染) 1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二、简答题 1、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外部性:污染市场势力:垄断 2、画出并解释一个生产牛奶与点心的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瘟疫造成该经济一半奶牛死亡,这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假设在正常情况下,将可能得到的所有资源用于生产点心,可以生产300千克,如果全用于生产牛奶,可以生产1 000升。L1表示正常情况下该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疾病造成该经济一半的奶牛死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向内移,即L2线。因为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可用于生产点心和牛奶的经济资源减少了。 3.画一张循环流向图,确认模型中对应于下列每种活动的物品与劳务流向和货币流向的部分。

微观经济学 成本 习题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成本习题1 一、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 1.机会成本是企业的一种成本,它可以衡量并单独反映到会计账表中。2.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的区别主要在于所用要素是否向市场购买。3.某产品短期生产函数中要素的平均产量下降时,该产品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平均成本必上升。 4.如果平均变动成本等于边际成本,则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5.短期生产中,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可变成本等于边际成本。6.在生产者理论中,当边际成本递增时,平均成本也是递增的。 7.在长期中无所谓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分。 8.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并且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切。 9.长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与某一短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某一点相对应,但短期总成本曲线上并非每一点都与长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某一点相对应。 二、判断题

1. 短期平均成本函数中的最低平均成本就是短期生产函数中的最高平均产量水平上的平均成本。 2.某一方案的机会成本是指决策者为采取该方案而放弃的所有其他方案的利益。 3. 经济学上的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的支付。 4.经济利润总是大于正常利润。 5.正常利润是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6.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7.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可变成本等于边际成本。 8.总成本在长期内可以划分为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9.所谓平均收益就是单位商品的价格。 10.在产量的某一变化范围内,只要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的上方,平均成本曲线一定向下倾斜。 11.边际成本曲线一定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与它相交。12.在总收益等于总成本的时候,厂商的正常利润为零。 13.只要总收益少于总成本,厂商就会停止生产。 14.在总收益仅能够补偿总可变成本的情况下,从理论上说厂商仍可能继续生产。 15.厂商在价格高于边际成本的时候得到的总利润,要多于在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时候得到的总利润。 16.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P= MC),价格越高,厂商愿意提供的商品

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 一、简介 所谓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也即人—人关系成本。它与一般的生产成本(人—自然界关系成本)是对应概念。从本质上说,有人类交往互换活动,就会有交易成本,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交易成本又称交易费用,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Coase, R.H., 1937)所提出,交易成本理论的根本论点在于对企业的本质加以解释。由于经济体系中企业的专业分工与市场价格机能之运作,产生了专业分工的现象;但是使用市场的价格机能的成本相对偏高,而形成企业机制,它是人类追求经济效率所形成的组织体。由于交易成本泛指所有为促成交易发生而形成的成本,因此很难进行明确的界定与列举,不同的交易往往就涉及不同种类的交易成本。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芝加哥大学罗纳德·科斯教授1937年在《企业的性质》一书中提出了“交易费用”的概念,它所包含的就是交易成本的内容。科斯写道:“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工作,……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签约的费用也必须考虑在内”。科斯于1960年发表了著名的《社会成本问题》,对交易成本的内容作了进一步的界定,科斯把它定义为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所需要付出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我们可以把交易成本理解为“扯皮成本”,在各种可能的情况下,为获取经济收益而与人打交道时发生的一切时间、精力和物质的支出。 科斯提出交易成本的概念,系统化的工作是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森做的。威廉森最先把新制度经济学定义为交易成本经济学。他广泛考察和研究了资本主义的各种主要经济制度,包括市场组织、对市场的限制、工作组织、工会、现代公司(包括联合企业与跨国公司)、公司治理结构、垄断与反垄断和政府监管等等,并开创性地把交易成本的概念应用到对各种经济制度的比较和分析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 企业的生产和成本答案(修改版)

第三章企业的生产和成本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C 4.D 5.A 6.A 7.D 8.D 9.D 10.D 11.C 12.D 13.B 14.B 15.A 17.A 17.A 18.C 19.A 20.A 21.A 22.C 23.A 24.A 25.B 26.B 27.C 28.B 二、判断题 1. 在LAC曲线最低点的右边,LAC曲线必相切于各SAC曲线最低点的右边。(√) 2.MC曲线必与AC曲线的某一点相切。(×) 3.AVC曲线的最低点总是位于AC曲线最低点的左下方。(√) 4.经济学中长期与短期的划分取决于时间的长短。(×) 5.一般而言,厂商的隐性成本总是大于该厂商的显性成本。(×) 6.绝大多数SAC曲线的最低点之所以不在长期生产的最优轨迹上,乃在于生产规模的改变可以寻求到更低的SAC。(√) 7.当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必递增。(√) 8.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是因为规模经济。(√) 三、计算题 1.已知某厂商只有一种可变要素L(劳动),产出一种产品Q,固定成本为既定,短期生产函数Q=-0.1 L3+5 L2+80L,求: (1)劳动人数为10时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2)厂商雇用劳动力人数的合理范围。 解:(1)AP L=-0.1 L2+5L+80 =-0.1×102+5×10+80=120 MP L= -0.3 L2+10L+80 =-0.3×102+10×10+80=150 (2)企业应在平均产量开始递减,边际产量为正的生产阶段组织生产才是合理的,即满足AP L< 0和MP L>0。 令=-0.2L+5=0 ∴L=25即:L>25,AP开始递减。 令MP L=-0.3 L2+10L+80=0 (0.3L+2)(-L+40)=0 ∴L1=-(不合题意,舍去) L2=40 ∴厂商雇佣劳动力人数的合理范围为25≤L≤40。 2.已知生产函数Q=f(L,K)=2KL- 0.5L2-0.5K2,假定厂商目前处于短期生产,且K=10,求:(1)写出在短期生产中该厂商关于劳动的总产量TP L函数、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函数和劳动的边际产量MP L函数。 (2)分别计算当总产量TP L、劳动平均产量AP L和劳动边际产量MP L各自达

微观经济学 第五章 成本理论 习题

第五章成本理论 一、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生产成本和机会成本 2、显形成本与隐含成本 3、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4、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关系 5、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关系 6、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关系 (二)难点 1、经济成本、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的区别 2、固定成本与沉淀成本的区别 3、生产函数与成本方程的区别 4、短期成本曲线与长期成本曲线的区别 二、关键概念 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私人成本社会成本沉淀成本成本函数总固定成本总变动成本长期成本 三、习题 (一)选择题 1、随着产量的增加,短期固定成本()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先增后减 E.无法确定 2、已知产量为8个单位时,总成本为8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1元,那么此时的边际成本为() A.1元 B.19元 C.88元 D.20元 E.无法确定 3、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是因为() A.外部经济问题 B.内部经济问题 C.规模收益问题 D.边际收益(报酬)问题

E.固定成本 4、关于长期平均成本和短期平均成本的关系,以下正确的是() A.长期平均成本线上的每一点都与短期平均成本线上的某一点相对应 B.短期平均成本线上的每一点都在长期平均成本线上 C.长期平均成本线上的每一点都对应着某一条短期平均成本线的最低点 D 每一条短期平均成本线的最低点都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 E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假定两个职工一个工作日可以生产200公斤大饼,六个职工一个工作日可以生产400公斤大饼() A.平均可变成本是下降的 B.平均可变成本是上升的 C.边际产量比平均产量高 D.劳动的边际产量是200公斤 E.以上说法全不准确 6.对于一个既定的产量,长期平均成本等于短期平均成本,长期平均成本比长期边际成本大. () A.长期平均成本在上涨 B.长期平均成本在下降 C.短期平均成本处于最小点 D..短期平均成本等于长期边际成本 E.只有C和D正确 7、用自有资金也应计算利息收入,这种利息从成本角度看是() A 固定成本 B 隐性成本 C 会计成本 D 生产成本 8、如果一个企业经历规模报酬不变阶段,则LAC曲线是() A 上升的; B下降的; C 垂直的; D水平的 9、在从原点出发的直线与TC的切点上,AC() A 是最小的; B 等于MC; C 等于AVC+AFC; D 上述都正确 10、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那么TFC为

交易成本经济学

交易成本经济学 目录 交易成本经济学(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TCE) [] 交易成本经济学概述 交易成本经济学(TCE),是新制度经济学当中惟一在实证检验方面成功的领域。 威廉姆森在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交易成本经济学是融法学、经济学和组织学为一体的、新颖的边缘学科。 以威廉姆森为代表的交易成本经济学。他们认为,市场运行及资源配置有效与否,关键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交易的自由度大小,二是交易成本的高低。他们认为交易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按照威廉姆森的观点,科斯定理的核心是交易成本。由此,科斯定理可被定义为:只要交易成本为零,那么,初始的合法的权利配置对于资源

配置的有效性是无关的。这就是说,只要交易界区是清晰的,资源配置就能有效。根据这种定义来解释上述科斯所举的案例,他们认为,纠纷解决的结果如何取决于火车主和农场主的交易成本比较,如果火车主是一个人,而铁路沿线的农场主有很多个,那么农场主之间达成协议的交易成本便会远远高于火车主进行谈判的交易成本,这样纠纷就难以得到合理的解决,外在性无解。相反只有在农场主个数减少,使得双方的交易成本相当时,才可能有效地解决纠纷,克服外在性。在这里,产权界区的明确,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体制的完善与政策的推行等等,都是以降低成本为目标的。换言之,产权界区的明确等措施是降低交易成本的基础,也是减少交易摩擦的润滑剂。基于这种认识,交易成本经济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转向了企业组织理论。G.斯蒂格勒、张五常等产权理论研究者对科斯定理的解释与威廉姆森一致,都属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解释。 [] 什么是交易成本 新制度经济学的显着特征是坚持交易是有成本的。这一特征使新制度经济学比其他经济学更为现实,因为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时,总是面临着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完全,这就使人们不可能象新古典理论所设想的那样在无交易成本的情况下进行决策。 交易成本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也是近十几年来西方经济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概念之一。 一.什么是交易(概念) 威廉姆森是这样定义交易的:

最新微观经济学-成本计算题答案

3.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TC(Q)=d5Q2+15Q+66: 指出该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可变成本部分和不变成本部分写出下列相应的函数:TVC(Q) AC(Q) AVC(Q) AFC(Q和MC(Q). 3 2 解(1)可变成本部分:Q -5Q +15Q 不可变成本部分:66 ⑵ TVC(Q)= Q3-5Q2+15Q AC(Q)二O5Q+15+66/Q AVC(Q)= Q-5Q+15 AFC(Q)=66/Q MC(Q)= 3C J-10Q+15 4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总成本函数是STC(Q)=0.04 Q-0.8Q 2+10Q+5,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 解:TVC(Q)=0.04 Q 3-0.8Q 2+10Q AVC(Q)= 0.04Q2-0.8Q+10 令AVC J0.08Q - 0.8 = 0 得Q=10 又因为AVC = 0.08 0 所以当Q=10时,AVC MIN= 6

5?假定某厂商的边际成本函数MC=3QB0Q+100,且生产10单位产量时的总成本为1000. 求:(1)固定成本的值. (2)总成本函数,总可变成本函数,以及平均成本函数,平均可变成本 函数. 解:MC= 3&-30Q+100 所以TC(Q)二Q~15Q2+100Q+M 当Q=10时,TC=1000 =500 固定成本值:500 TC(Q)二Q~15Q2+100Q+500 TVC(Q)= Q-15Q2+100Q AC(Q)= ?-15Q+100+500/Q AVC(Q)= Q-15Q+100

6.某公司用两个工厂生产一种产品,其总成本函数为C=2Q+Q2-Q I Q,

1981威廉姆斯组织经济学交易成本方法

1981威廉姆斯组织经济学:交易成本方法 摘要:用交易成本法研究经济组织是把交易看做分析的基本单位,认为对交易成本节约的理解是组织研究的核心。采用这种方法要求交易是量化的且有备选统治机构。安排交易活动到有差别的统治机构,可以获得节约。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和市场之间效率边界的确定及内部交易组织包括雇佣关系的设计。这种方法与其它组织理论文献中精选的部分进行了对比。 企业是以获得最大利润为目标的生产函数,与解释经济学相比较少以解释组织理论为目的。甚至在经济学中,越来越意识到企业的新古典理论是自我限制的。最近多重多样的经济方法用来进行组织的研究,内部组织的重要性被意识到。本文描述的这种方法强调经济理论中的交易成本及转向力。比大多数经济方法进步的方面是,它兼容富兰克·奈特恰当描述的“我们所知道的人类本性”。 对组织、交易成本分析包括的经济方法通常关注于效率。的确,在效率方面,并不是每种有趣的组织问题都会被仔细研究,除了可能以一种二流方式。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尤其是强调交易成本时,大量被研究。这种方法就他们节约交易成本的生产量而言,通过使交易而不是商品作为分析的基本单位,通过评估以公司和市场为主要选择的控制结构来实现。 用交易成本法对组织进行研究被应用到三个分析层面。第一个是企业的总体结构,给定企业规模,求解运营部门应该怎样相互联系。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单一控股公司和多部门形式被详细审查。第二层面或者中间层面的研究关注操作部分,寻找哪些活动应该在企业内进行,哪些在企业外,为什么。这可以被认为是建立“效率边界”的标准并定义它。第三层面的分析关注人力资产的组织行为,目标是以一种有差别的方式匹配内部控制结构与其它工作组的特性。 本文仅研究了后两种问题。对这两种问题的研究很大程度上都转向了交易的量化。交易成本方法起源的文献概要在第一部分,方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交易的量化在第二部分,效率边界研究的应用在第三部分,雇佣关系问题在第四部分,与精选的组织理论文献的对比及“外力”法对组织研究的对比在第五部分。接着是结束语。 一、先例 与组织研究有关的交易成本方法涉及三种相对独立的文献。的确,它们之间有很大的重叠部分,说明它们在发展自己理论时并不是没有注意到其它的。然而,他们处理共同问题的程度,几乎没有被意识到。 考虑到节约是交易成本的研究核心,一个经济学文献与先例相关就不足为奇了。由于组织内部问题是特定的,组织理论文献有期望的形象。第三种文献不那么显著,是合同法文献,合同是作为控制问题来处理的。 每一种这些文献都非常庞大,我对这些智力进步的总结尽可能简洁忽略了重要的贡献。这三个领域在20世纪30年代都有重大的进步。我对先例的梗概从这儿开始。

微观经济学之生产成本平时测验卷(有答案)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2010 — 2011学年第2学期《微观经济学》 平时考试试卷(随堂考试Ⅲ)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所需时间: 60 分钟 考试内容:第6章和第7章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4分) 1.边际产量 2.有效规模 3.规模经济 4.固定成本 5.边际成本 二.单选题(共30分,每题2分) 1、假如厂商生产的产量从1000单位增加到1002单位,总成本从2000美元上升到2020美元,那么它的边际成本等于( A ) A.10美元 B.20美元 C.2020美元 D.2美元 2、下边那一项是正确的?( D ) A.当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下降 B.当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上升 C.当平均成本最大时,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D.当平均成本最低时,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3、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D ) A. 与纵轴相交 B. 经过原点 C. 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D. 与横轴相交

4、、一个工厂雇用工人的工作时间从7000小时增加到8000小时,产量从140000蒲式耳增加到155000蒲式耳,则额外一小时的边际产量是 ( C ) A. 5 B. 10 C. 15 D. 20 5、微观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取决于( B) A.时间长短; B.企业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C.企业可否调整产量 D.企业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6、下图是一个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假设要素同比例变化,BC段表示( C ) A.规模经济 B.规模收益不变 C.规模不经济 D.无法确定 7、随着产量的增加,短期平均固定成本( C ) A. 增加 B. 不变 C. 减少 D. 不能确定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只要总产量增加,边际产量一定增加 B 只要MP减少,总产量一定减少 C MP曲线必定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 D 只要MP减少,AP 也一定减少 9、当其它生产要素不变,而一种生产要素连续增加时( D ) A TP会一直增加 B TP会一直减少 C MP会一直增加 D MP会有一最大值 10、某厂商每年从企业的总收入中取出一部分作为自己管理企业的报酬,这部分报酬属于( A )

交易成本经济学概论

交易成本经济学概论读书笔记 12产经王文楠10011312309 摘要: 奥利弗.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经济学概论》用“卡内基三要素”贯穿全文,作为主线来叙述交易成本经济学。他介绍了如何运用实用的方法论来进行严格的训练,讲解了交易成本经济学与组织理论、契约法的联系,并且强调活跃的思维对于研究交易成本经济学的重要性。文章还讲述了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可操作化的进程研究,最后得出结论。 关键词:交易成本经济学契约组织 1.关于文献和作者的简介 我选择的文献是《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An Introduction》即《交易成本经济学概论》,作者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的教授——奥利弗.威廉姆森。奥利弗.威廉姆森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命名者,被誉为重新发现科斯定理的人,由于他的研究推广,使得科斯的交易费用学说成为现代经济学中异军突起的一派,并汇聚了包括组织理论、法学、经济学在内的大量学科交叉和学术创新,逐步发展成当代经济学的一个新的分支。 威廉姆森曾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接受三年教育,受益于著名的“卡内基三要素”,所以他的这篇关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综述也是围绕“卡内基三要素”展开的,即严格的训练、跨学科视野和活跃的思维。严格的训练意味着认真对待学科的核心课程,并按其设计进行学习研究;跨学科视野意味着,如果研究的现象跨越学科边界, 则需要借助相邻的社会科学;保持活跃的思维,即要多问“这究竟是为什么”,而少判断“这就是这里的规则”。尤其是就跨学科视野来说,往往有一些现象无法单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完整分析,它们可能渗透至临近的社会科学,这就需要我们扩展知识面。 2.文章的内容介绍 2.1 “卡内基三要素”及五个引用 文章在论述了“卡内基三要素”之后,引用了五位著名的经济学的言论。第一位是詹姆斯.布坎南,他把组织经济学研究描述为选择科学和与之平行的契约科学,并建议“源于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