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数学教育》作业
22秋季-福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在线作业一-辅导资料-答案5

22秋-福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在线作业一-0005 试卷总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书写数字是结合()教学进行。
A.数的组成
B.加减法
C.基数
D.相邻数。
【此题正确选项】:A
2.数的守恒教育一般安排在()进行。
A.小班
B.小班到大班
C.小班到中班
D.中班。
【此题正确选项】:D
3.()是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
A.口头数数
B.按物计数
C.说出总数
D.按数取物。
【此题正确选项】:D
4.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往往开始于:
A.对操作材料的兴趣
B.对活动过程的兴趣
C.对活动结果的兴趣
D.对活动内容的兴趣
【此题正确选项】:A
5.____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
A.操作法
B.讲解演示法
C.游戏法
D.试验法。
【此题正确选项】:A
6.书写数字是结合()教学进行。
14秋福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在线作业一答案

福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在线作业一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
)
1. 幼儿数学教学活动名称的取法有两种,其中可以使人们从名称上了解活动的内容或要求的取法是____。
A. 根据活动目标定名称
B. 用数学术语定名称
C. 用生活的语言定名称
D. 根据活动过程定名称。
-----------------选择:B
2. 10以内数的相邻两数中存在()关系。
A. 可逆
B. 大小、多少
C. 传递
D. 等差。
-----------------选择:D
3. 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往往开始于:
A. 对操作材料的兴趣
B. 对活动过程的兴趣
C. 对活动结果的兴趣
D. 对活动内容的兴趣
-----------------选择:A
4. 每一个数学操作活动都由____个要素组成。
A. 5
B. 6
C. 7
D. 8。
-----------------选择:B
5. 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
A. 按物计数→口头数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B. 口头数数→按物计数→按数取物→说出总数
C. 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D. 口头数数→按物计数→按物取数→说出总数。
-----------------选择:C
6. 幼儿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幼儿的()。
A. 智力
B. 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C. 思维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D. 思维能力。
-----------------选择:D。
[0554]《儿童数学教育》西南大学2020年秋学期作业答案
![[0554]《儿童数学教育》西南大学2020年秋学期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b6b0540b4c2e3f5627630e.png)
单项选择题1、儿童的计数能力标志着他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程度,也标志着儿童(C )的初步形成。
.编应用题.加法.数概念.减法2、儿童数概念的产生是在其模糊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地产生了对物体整个数目的知觉,最后才能进行逐一点数。
这说明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开始于(C) .数数.认数.对集合的笼统感知.逐一点数3、儿童大致在(D)年龄处于对数量的感知阶段。
.2岁左右.4岁左右.5岁左右.3岁左右4、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核心是(B ). E. 发展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传授知识.培养技能5、幼儿数学知识的巩固有赖于(C )的活动.及时操作.反复背诵.练习和应用.活动6、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要建立在(A)基础上。
.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现有水平.思维能力.已有知识7、幼儿一般在(B)年龄段能达到基本数的守恒.4岁.5岁.6岁.3岁半8、数组成中两个部分数之间存在着互换关系和( A ).互补关系.差数关系.传递关系.大小关系9、“发展幼儿思维结构”指向幼儿的(D)的发展。
.数学操作.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思维结构10、在数学教育活动中,不论是集体很多形式,还是小组活动形式,儿童的(B)都是教育很多的基本部分.自主学习.操作活动.练习.学习活动11、儿童能理解大小和长度的相对性的年龄一般是(C).7岁.4——4岁半.5——6岁.3——4岁12、儿童大致在(D )年龄处于数运算初期阶段.4岁半.3岁.4岁.5岁以上13、幼儿理解应用题比( B )容易A B C D.口编题.算式题.列式.计算14、运用(A)进行加减,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主要手段. F. 组成.表象.点数.操作15、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要建立在(D )基础上。
.已有知识.思维能力.现有水平.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16、在量的教学中,幼儿期一般学习( D )A B C.计量单位.标准测量.自然测量.17、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要建立在(A )基础上。
.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现有水平.已有知识.思维能力18、提供给儿童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儿童在自己的摆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是( A )。
教育类作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作业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作业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主观性、含糊性、易受实际生活经验影响、易和空间关系混淆。
2、重叠对应排序、并置对应排序、独立排序。
3、幼儿知道整体是由若干个部分组成,逻辑相加4、对数量的感知阶段;数词和物体数量间的联系建立阶段;数的运算初期阶段5、分合;总数6、包含关系、相等关系7、活动开始、活动进行、活动结束三个环节。
8、认知的、情感态度的、动作技能的。
9、数学教学活动,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活动,游戏中的数学活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活动。
10、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渗透性原则、系列性原则。
11、抽象性、逻辑性12、逻辑数理知识,逻辑思维能力13、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从同化到顺应;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14、数、计数、测量、空间、模式15、认知的、情感的、动作技能的16、感知集合、10以内的数概念、10以内的加减运算、认识几何形体、量的比较及自然测量、空间与时间概念。
17、游戏、操作、小实验18、强调学习者的经验19、日常生活情境,团体游戏二、名词解释1、数守恒——指儿童对数的认识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认识10以内的数。
其标志着儿童概念发展的水平。
2、情节性数学游戏——具有一定的游戏情节、内容和角色,特别适合于年龄小的儿童,通过游戏情节的安排来体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的一种游戏。
3、对应比较——就是把两个物体一一对应进行比较。
4、分类——就是把一组物体分成各有其共同属性的几组。
分类既是计数的必要前提还是形成数概念的基础。
5、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一柞、臂长、小棒、绳子、瓶子等)来测量物体的长短、高矮、粗细、轻重等,或用目测大小、步测远近等。
6、发现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把数学的初步知识和概念直接给儿童讲解,而是引导儿童依靠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去发现和探索并获得初步数学知识的一种方法:7、求同——幼儿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并挑选出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物体,这种活动就叫做求同。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成教作业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作业课程名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学目标:了解幼儿数学的知识与理论;了解儿童数学教育的主要流派思想及研究动向;能够独立完成儿童数学教育的各种活动设计;能够熟练地组织与评价儿童数学教学活动。
电子教材:平台教材课程自学要求及作业:第一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本章学习重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学前儿童的早期数学认知发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
作业题:1、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2、简述学前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
3、在学前儿童早期数学教学活动中,其心理发展特点具体表现哪些方面?4、如何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
5、如何理解早期数学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价值与作用?6、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的理解与认识。
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本章自学重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作业题:1、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2、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
3、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学目标的内容。
4、简述选择学前儿童数学的内容,其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5、试述各年龄段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包含哪些内容。
6、如何理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科学领域目标和要求,结合实例或者幼儿园实地所见,谈谈你的认识。
第三章有关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理论流派与研究动向本章学习重点;列乌申娜的数学教育思想与苏联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皮亚杰的儿童数学学习研究与建构主义数学教育;蒙台梭利与蒙台梭利课程课程中的数学教育;凯米、格里芬的数学教育思想与美国美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有关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发展和研究动向。
作业题:1、简述列乌申娜的数学教育思想。
2、简述列乌申娜提出的七条数学教学原则。
3、简述皮亚杰数学教育理论的基本要点。
4、试述建构主义数学教育的节本主张。
5、简述蒙台梭利的数学教育方法。
6、简述凯米的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原则。
7、简述格里芬“数学世界”儿童数学课程的教育目标。
210025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作业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作业答案一、填空题1、物理知识;数理逻辑知识;社会知识。
2、动作、具体事物3、儿童发展、社会需求、学科特点4、认知的、情感的、动作技能的5、强调学习者的经验6、操作法、游戏法、比较法、讨论法、发现法、讲解演示法、寻找法7、内容的科学性、方法的科学性。
8、活动名称、活动对象、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建议、活动反思与评价八个环节。
9、集合10、恒同性、可逆性、补偿性。
11、操作实物活动;自由游戏阶段、结构性经验阶段、再运用阶段。
12、单排比较;双排比较;不同排列形式的比较13、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14、分解、组合、分合15、列举法、描述法和文氏图(韦恩图)法。
16、逻辑数理知识,逻辑思维能力17、分类结构、层次结构18、启蒙性、生活性、可探索性、系统性19、运算20、主观性、含糊性、易受实际生活经验影响、易和空间关系混淆。
21、重叠对应排序、并置对应排序、独立排序。
22、幼儿知道整体是由若干个部分组成,逻辑相加23、对数量的感知阶段;数词和物体数量间的联系建立阶段;数的运算初期阶段24、分合;总数25、包含关系、相等关系26、活动开始、活动进行、活动结束三个环节。
27、认知的、情感态度的、动作技能的。
28、数学教学活动,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活动,游戏中的数学活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活动。
29、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渗透性原则、系列性原则。
30、抽象性、逻辑性31、逻辑数理知识,逻辑思维能力32、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从同化到顺应;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33、数、计数、测量、空间、模式34、认知的、情感的、动作技能的35、感知集合、10以内的数概念、10以内的加减运算、认识几何形体、量的比较及自然测量、空间与时间概念。
36、游戏、操作、小实验37、强调学习者的经验38、日常生活情境,团体游戏二、名词解释1、数守恒——指儿童对数的认识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认识10以内的数。
2022年秋季-福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在线作业一-[复习资料]-答案3
![2022年秋季-福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在线作业一-[复习资料]-答案3](https://img.taocdn.com/s3/m/b4efefe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5.png)
2022年秋季-福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在线作业一-000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____是指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进行分析、比较,感知和找出它们在数、量、形等方面异同点的一种方法。
<-A.->观察法
<-B.->游戏法
<-C.->操作法
<-D.->比较法。
【正确答案】:D
2.()是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
<-A.->口头数数
<-B.->按物计数
<-C.->说出总数
<-D.->按数取物
【正确答案】:D
3.幼儿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幼儿的()。
<-A.->智力
<-B.->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C.->思维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D.->思维能力。
【正确答案】:D
4.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往往开始于:
<-A.->对操作材料的兴趣
<-B.->对活动过程的兴趣
<-C.->对活动结果的兴趣
<-D.->对活动内容的兴趣
【正确答案】:A
5.在教师指导下,幼儿独立选择活动内容,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形式的是____。
<-A.->集体活动形式
<-B.->小组活动形式
<-C.->集体与小组结合的活动形式
<-D.->个别活动形式。
【正确答案】:B。
(0554)《儿童数学教育》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554)《儿童数学教育》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次作业2:第二次作业3:第三次作业4:第四次作业5:第五次作业1:[单选题]儿童数概念的产生是在其模糊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地产生了对物体整个数目的知觉,最后才能进行逐一点数。
这说明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开始于( )A:数数B:认数C:逐一点数D:对集合的笼统感知参考答案:D1、答、(1)学习加法比减法容易;(2)学习加小数、减小数的问题容易,学习加大数、减大数问题难;(3)幼儿理解和应用题比算式题容易。
2、答:运用操作法应注意以下问题:(1)明确操作目的(2)创设操作条件:第一,为每个儿童提供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可以选择、利用自然物或廉价的实物,亦可发动儿童自己动手自制一些简单的材料,以便做到每个儿童都保证有足够的操作材料。
第二,给予儿童充分的操作空间和时间。
三,允许儿童有同伴间的交流机会。
(3)交代操作规则:在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中运用操作法,教师可以在儿童动手操作之前,先向儿童说明操作的目的、要求及具体的操作方法(4)评价操作结果:一方面,教师要对儿童零散的操作经验进行归纳、评价,帮助儿童形成比较完整的、正确的数学概念。
另一方面,教师必须重视对个别儿童的操作进行评价。
(5)体现年龄差异(6)与其它方法想结合。
2:[单选题]数的守恒标志着儿童概念发展水平,也是儿童()的一种表现A:思维过程结果B:概括能力C:分析能力D:比较能力参考答案:A1、答、(1)学习加法比减法容易;(2)学习加小数、减小数的问题容易,学习加大数、减大数问题难;(3)幼儿理解和应用题比算式题容易。
2、答:运用操作法应注意以下问题:(1)明确操作目的(2)创设操作条件:第一,为每个儿童提供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可以选择、利用自然物或廉价的实物,亦可发动儿童自己动手自制一些简单的材料,以便做到每个儿童都保证有足够的操作材料。
第二,给予儿童充分的操作空间和时间。
三,允许儿童有同伴间的交流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作业[论述题]2、教师应如何选择幼儿数学学习经验?3、简述引导儿童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的教学策略参考答案:2、答:教师在选择学习经验时应考虑:所选经验是不是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所选经验是否是幼儿能理解,并能得到满足的;所选经验是否是能对幼儿发生多种作用,即能给予幼儿整体发展以影响的一种经验;所选经验是否是达到同一目标的各种不同经验,即可以在不同发展层次上获得的经验。
3、答:帮助儿童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的策略是先让儿童直接感知自己身体有关部位的方位;再配合适当方位词的描述,逐步理解方位词汇的含义;再次要在生活情景中认识空间方位。
[论述题]1、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有哪些?答: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有(1).幼儿学习数学开始于动作。
(2)、幼儿数学知识的内化需要借助于表象的作用。
(3)、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要建立在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基础上。
(4).幼儿抽象数学知识的获得需要符号和语言的关键作用。
(5).幼儿数学知识的巩固有赖于练习和应用的活动。
[填空题]1、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是从过渡到运算;从过渡到;从过渡到;从到。
2、每个操作活动都由6个要素组成,即目标、、、形式、和评价。
3、幼儿认识空间方位的发展顺序是、前后、。
4、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是从以到逐渐过渡的。
5、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总目标是:能从中感受事物的并体验到数学的。
6、从幼儿身心发展角度来划分目标,可分为认识领域、和。
7、幼儿在学习加减法时,学习比容易。
8、幼儿掌握加减要经过到的发展过程。
9、用抽象化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就是。
10、皮亚杰认为抽象的思维起源于。
参考答案:1、实物加减用符号运算;口头应用题的运算式题的运算;逐一加减按数群加减;加法减法2、材料规则指导3、上下左右4、自我为中心以客体为中心5、生活和游戏数量关系重要和有趣6、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7 加法减法8、逐一加减按群加减9、数学地思维10、动作[单选题]1、在量的教学中,幼儿期一般学习()A:A 自然测量B 计量单位C 标准测量参考答案:A[单选题]2、儿童能理解大小和长度的相对性的年龄一般是()A:3——4岁B:4——4岁半C:5——6岁D:7岁参考答案:C[单选题]3、提供给儿童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儿童在自己的摆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是()。
A:操作法B:探索法C:发现法D:自主学习法参考答案:A[单选题]4、幼儿一般在()年龄段能达到基本数的守恒。
A:3岁半B:4岁C:5岁D:6岁参考答案:A[单选题]5、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核心是()A:培养情感、态度B:传授知识C:培养技能D:发展能力参考答案:A[单选题]6、幼儿能以自身为中心判断左右,却不能以客体为中心判断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其A:动作能力发展的局限B:语言能力发展的局限C:想像能力发展的局限D: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参考答案:D[单选题]7、在进行数学活动时,教师提供若干活动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幼儿的( ) A:自主意识B:规则意识C:活动意识D:合作意识参考答案:A [单选题]8、幼儿的测量活动一般是( ) A:目测B:估测C:自然测量D:标准测量参考答案:C[单选题]9、把一个正方形分割为两个三角形,将分出的三角形合起来又成为一个正方形,这可以让幼儿感知到( ) A:一一对应的关系B:传递关系C:序列关系D: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参考答案:A[单选题]10、某幼儿编的应用题是:“小华上午吃了两块糖,下午吃了许多糖,他一共吃了多少糖?”这道应用题存在的错误是( )、A:条件不清楚B:结构不完整C:内容不符合生活逻辑参考答案:A[单选题] 11、儿童能理解大小和长度的相对性的年龄一般是()A:3 —4岁B:4_4岁半C:5—6岁D:7岁参考答案:C[单选题] 12、数的守恒标志着儿童概念发展水平,也是儿童()的一种表现A:思维过程结果B:概括能力C:分析能力D:比较能力参考答案:A第二次作业[论述题]1、如何帮助儿童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2、学前儿童学习自然测量方法应注意哪些问题?3、简述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发展的经历的阶段。
参考答案:1、帮助儿童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先让儿童直接感知自己身体有关部位的方位,再配合适当方位词的描述,逐步理解方位词汇的含义,再次,在生活情景中认识空间方位。
2、(1)引导幼儿理解测量的要领,掌握测量的方法如测量的起始点;(2)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3、(1)、泛化笼统感知阶段(2)、感知集合的界限阶段(3)、感知集合的元素阶段(4)、感知集与子集包含关系阶段[填空题]1、幼儿园数学活动目标表述常见的表述方式有和。
2、3―4岁的幼儿一般能从1数到10,带有的性质。
3、数的守恒标志着儿童,也是儿童思维过程结果的一种表现。
4、运用进行加减,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主要手段。
5、在量的教学中,幼儿期只是初步学习,一般不使用常用的计量单位,即是学习。
6、儿童自然测量过程中包括两种逻辑活动:一是儿童知道是由组成;二是,进行易位和替换的过程。
7、儿童能理解大小和长度的相对性。
8、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科,是一门关于和的学科。
9、幼儿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
10、数学活动目标指数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具体效果。
活动目标应包括及的养成要求。
参考答案:1、教师为主体行为表述幼儿为主体行为表述2、顺口溜3、概念发展水平4、表象5、直接测量自然测量6、整体若干部分逻辑相加7、、5――6岁8、、儿童数学学习教学9、3岁半10、学习内容幼儿行为[单选题]1.在一个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两组图形的数量,并问幼儿:“4个圆形和3个三角形能不能变成一样多?怎样让它们的数量变成一样多呢?谁想到办法了?”以上的教学是为了让幼儿体验到两数之间的( ) A:传递关系B:次序关系C:数差关系D:守恒关系参考答案:D[单选题]2.儿童数概念的产生是在其模糊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地产生了对物体整个数目的知觉,最后才能进行逐一点数。
这说明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开始于( ) A:数数B:认数C:逐一点数D:对集合的笼统感知参考答案:D[单选题]3、运用()进行加减,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主要手段A:操作B:表象C:点数D:组成参考答案:B[单选题]4、数的守恒标志着儿童概念发展水平,也是儿童()的一种表现A:思维过程结果B:概括能力C:分析能力D:比较能力参考答案:A[单选题]5、幼儿理解应用题比()容易A:算式题B:列式C:口编题D:计算参考答案:A[单选题]6、儿童学习加减法时,表现出学习()容易。
A:加法B:减法C:列式运算D:口编应用题参考答案:A[单选题]7、幼儿抽象水平的逻辑要建立在对()A:知识的内化B:动作的内化C:表象D:活动参考答案:B[单选题]8、“发展幼儿思维结构”指向幼儿的()的发展A:数学知识B:数学技能C:数学动作D:思维结构答案:D[单选题]9、幼儿学习数学开始()A:动作B:活动C:表象D:接受参考答案:A [单选题]10.数组成中两个部分数之间存在着互换关系和( ) A:互补关系B:大小关系C:差数关系D:传递关系参考答案:A[单选题]11、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核心是() A 、情感态度 B 传授知识 C 培养技能 D 发展能力A:情感态度B:传授知识C:培养技能D:发展能力参考答案:A[单选题] 12、提供给儿童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儿童在自己的摆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是()。
A:操作法B:探索法C:发现法D:自主学习法参考答案:A第三次作业[论述题]1、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有哪些?2、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应遵循哪些要求。
3、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落实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密切联系生活原则。
4、教师在选择幼儿数学学习经验时需考虑哪些问题?参考答案:1、答、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有(1).幼儿学习数学开始于动作。
(2)、幼儿数学知识的内化需要借助于表象的作用。
(3)、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要建立在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基础上。
(4).幼儿抽象数学知识的获得需要符号和语言的关键作用。
(5).幼儿数学知识的巩固有赖于练习和应用的活动。
2、答(1)、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内容应具有启蒙性(2)、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内容应具有生活性(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应具有可探索性(4)、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内容应具有系统性3、答:数学教育生活化是幼儿园数学教育密切联系生活的原则的体现。
具体表现在数学教育内容应和幼儿的生活相联系,要从幼儿的生活中选择教育内容,其次,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学数学。
再次,还要引导幼儿用数学,让幼儿感受到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4、答:教师在选择学习经验时应考虑:所选经验是不是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所选经验是否是幼儿能理解,并能得到满足的;所选经验是否是能对幼儿发生多种作用,即能给予幼儿整体发展以影响的一种经验;所选经验是否是达到同一目标的各种不同经验,即可以在不同发展层次上获得的经验。
[填空题]1、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有:数学集中教育活动、、数学游戏活动、。
2、幼儿学习数学时的个别差异,不仅表现为上的差异、发展速度上的差异,还有上的差异。
3、幼儿对物体量的认识,最初不是通过的方法,而是通过感知物体量的特征。
4、5―6岁是幼儿数概念发展的。
5、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认知领域目标包括和。
6、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情感领域目标指、态度、、价值观和。
7、考虑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方法的过程中,应从儿童的数学的及出发,避免单一枯燥的灌输方式8、数学的特点有、、、。
9、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一般为教师组织并在下进行的活动。
10、在数学教育活动中,不论是集体很多形式,还是小组活动形式,儿童的都是教育很多的基本部分。
参考答案:1、活动区活动日常生活活动2、思维发展水平学习风格3、测量各种感官4、转折期5、知识的掌握认知能力的发展6、兴趣习惯社会适应能力7、思维特点、本身年龄特点8、逻辑性、抽象性、广泛的应用性、结论的确定性。
9、教师指导10、操作活动[单选题] 1、儿童数概念的产生是在其模糊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地产生了对物体整个数目的知觉,最后才能进行逐一点数。
这说明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开始于( ) A:数数B:认数C:逐一点数D:对集合的笼统感知参考答案:D[单选题]2、在数学教育活动中,不论是集体很多形式,还是小组活动形式,儿童的()都是教育很多的基本部分A:学习活动B:操作活动C:自主学习D:练习参考答案:B[单选题]3、幼儿数学知识的巩固有赖于()的活动A:练习和应B:反复背诵C:及时操作D:活动参考答案:A[单选题]4、()就是用抽象化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