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教育学习制度PDF.pdf

合集下载

《民族团结》教案PDF.pdf

《民族团结》教案PDF.pdf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板书)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第一字目的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屏幕打出一组问题) (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生答略) 为了便于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更好地照顾到本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 风俗习惯。我国在相关法律法规上也作了一些变通。比如说藏族:根据西藏特殊的地理 因素,自治区把职工的工作时间每周定为 35 小时,比全国法定职工周工作时间少 5 个 小时;自治区还将“藏历年”和“雪顿节”等传统节日作为自治区的节假日。 (2)我国已经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哪些?你能在地图上指出来吗? (学生认真读图找出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广 西壮族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e.西藏自治区)此外我国还建立了很多自治州、自治 县(旗)。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这一问题对于同学们来说比较难,老师简单提示两点:从历史发展和国情的角度思考? 从少数民族本身角度思考?(A 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 间交往密切,尤其在古代中央政权也曾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管理。B 符合少 数民族的居住特点,便于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4)实行这一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生看书回答)有利于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事 实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因此得到各民族的热 烈欢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过渡)正由于党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所以各族人民充分享有各种权利,过着幸福的 生活。可是新中国建立时,由于历史发展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 化发展很不平衡,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较为落后。为此我国又制定了各民族共同发展的 政策。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然后归纳出本目应掌握的问题) 为了改变少数民族落后面貌,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采取的主要措施: (1)实行民主改革 刚建国时,各少数民族发展程度不一样,有的少数民族还保留原始社会的残余,像西藏 还实行封建农奴制(百万农奴毫无人身自由,可以被农奴主买卖、或赠送给别人,他们 的后代仍是农奴)。经过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极其薄弱的情况,建国后我 国还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以川藏公路为例(学生观看川藏公路图片):人民解放军在 修筑这条公路时,克服了高原冻土、泥石流、雪害、山体滑坡等重重困难,终于使这条

学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制度

学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保障少数民族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在校的少数民族学生。

三、管理制度1. 民族团结教育(1)学校定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加强师生对民族政策、民族文化的学习和了解。

(2)学校组织各类民族文化、民俗活动,增进师生间的民族交流与融合。

2. 学业辅导(1)学校设立少数民族学生辅导班,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业辅导。

(2)学校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3. 生活保障(1)学校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住宿、饮食等方面的便利条件,确保其生活无忧。

(2)学校设立少数民族学生奖学金,激励其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4. 健康成长(1)学校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学校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

5. 民族政策宣传(1)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民族政策,提高教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爱和服务水平。

(2)学校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活动,使全体师生了解民族政策,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6. 民族事务管理(1)学校设立民族事务管理办公室,负责少数民族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2)学校建立健全民族事务管理制度,确保少数民族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四、监督与考核1. 学校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考核。

2. 学校定期对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学校对在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附则1. 本制度由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3.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修订。

《民族团结教育条例》《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新疆“三史”简明读本》

《民族团结教育条例》《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新疆“三史”简明读本》

第十九条 社会团体应当结合各自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工会应当发挥联系各族职工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职工群众的民族团结教育。
共青团应当重视做好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结合青少年特点组织实施寓教于乐的各类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妇联应当发挥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作用,做好妇女和家庭成员的民族团结教育。
第三十二条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可以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革命历史纪念馆(址)、烈士陵园等场所进行,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示范单位。
第三十三条 民族团结教育领导机构应当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年度考核制度,制定考核评估办法,加强对民族团结教育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向有关单位提出批评和建议,有义务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予以制止和举报。
第十二条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纳入教育规划,组织编写适用于大中专院校、中小学的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民族团结教育培训,明确教师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责任,发挥教师在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中的主导、示范和表率作用。
学校应当加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并将民族团结教育列入教育教学计划,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贯穿学生成长成才的各阶段,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第二十九条 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民族团结教育领导机构应当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对民族团结教育专、兼职师资力量的培训。
第三十一条 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领导机构负责确定民族团结教育教材,教育、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等民族语言文字民族团结教育教材的编译、出版、发行工作。

民族团结进步学习教案

民族团结进步学习教案

民族团结进步学习教案1、教案标题、:新疆民族团结历史(课时1小时)2、教学目的:了解民族团结的演变和重要性3、授课人:薛旭山4、作业:写一篇民族团结心得体会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你们知道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多少个吗?对,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每一朵花都娇艳无比,绚丽无比,但每一朵花也都有她的独特之处,在长期的历史条件下,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俗习惯,好,下面我们就来个知识大比拼,看谁知道的多,谁回答得又快又好!好,看图片,请听题:1、这是我国那个少数民族在欢度什么节日?2、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什么乐器?3、这些是哪个民族的服饰?4、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体育盛会?5、元朝和清朝分别是哪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看来同学们对少数民族的知识了解的还真不少。

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唱响团结、进步的主旋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有效途径,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课“民族团结”。

那我再给大家出一道题,除了上面提到的你能快速的说出六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吗?1、民族构成: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有55 个。

在全国总人口中汉族占92%,少数民族占8%。

2、民族分布: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杂居。

汉族集中的地区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

这是大杂居。

小聚居表现的很明显。

这种分布特点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往、流动形成的。

这种分布特点有利于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密切往来,相互吸引,互相依存,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刚才说到历史上,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历史上各民族进行了哪些友好的交往?中央政权如何管辖少数民族地友好交往: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和西域各族的友好交往。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了天可汗。

唐和吐蕃关系友好。

管辖:汉代设西域都户,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民族团结制度

民族团结制度

民族团结制度
逸夫中心小学二年级
民族团结教育制度
一、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理论学习、学习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辨别是非能力。

二、认真做好班级工作,了解每一位学生在校内外的思想动态及家庭成员情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要顾全大局,不准诋毁他人、传播小道消息和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
四、要不断提高思想素质,政治要过硬,不准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和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五、要衣着德体, 不准穿戴民族色彩浓厚与职业并不相符的服饰。

六、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民族风俗习惯,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立场坚定的反对民族分裂与非法宗教活动。

七、要严格遵守《中小学生守则》。

八、尊重学生及家长,不训斥、指责学生及家长,要关爱每一位学生,决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九、不准乱收费、乱定教辅材料向学生推销商品及收受学生和家长钱物。

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手拉手结对子”活动。

民族团结教育教案(精选)ppt

民族团结教育教案(精选)ppt

开展多民族交流活动
01
组织不同民族的学生参与文化、艺术、体育等交流活动,增进
彼此了解和友谊。
建立多民族合作团队
02
鼓励不同民族的学生共同参与各类团队活动,培养团结协作精
神。
促进语言交流
03
推广多语言教育,鼓励学生学习和交流不同民族的语言,促进
语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扶持民族地区产业
西藏自治区的民族团结
总结词
西藏自治区通过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宗教信仰自由等手段,实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和 谐共处和共同发展。
详细描述
西藏自治区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加强学生对多 元文化和民族团结的认识。同时,政府也积极促进宗教信仰自由,尊重和保护藏传佛教 等宗教信仰,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护西藏地区的稳
有利于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民族团结可以促进各民族的发展和进步, 从而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
民族团结不仅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 的和平与发展。
02
民族团结的历史背景
古代的民族团结
华夏族的形成
唐文化的开放与包容
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在春秋战国时 期逐渐形成,强调“华夷之辨”,注 重民族之间的团结与融合。
05
民族团结的典型案例分析
新疆地区的民族团结
总结词
新疆地区通过多元文化教育、民族交流活动等手段,实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和谐共处。
详细描述
新疆地区积极推动多元文化教育,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语言、文化和传统习俗,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 和认同。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也举办了各种民族交流活动,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加深了各民族之间的友 谊和团结。

学习贯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实施方案

学习贯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实施方案

农发行沙湾县支行学习贯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实施方案2009年12月29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10年2月1日已在新疆全面实施。

为确保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广泛深入、健康和有序开展,特制订以下实施方案。

一、提高认识,明确学习贯彻《条例》的重要意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的颁布实施,反映了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对新世纪、新阶段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规律的准确把握和深刻认识,标志着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和日常化的轨道,对全区依法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自治区长治久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为全国首部关于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地方性法规,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作出了具体规定,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条例》第五条指出: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影响新疆的社会稳定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

反对民族分裂,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各族人民应当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思想,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和睦相处,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第六条规定: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接受民族团结教育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第七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领导,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社会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全过程,将其作为考核、验收创建精神文明单位的重要内容。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是社会的系统工程,没有与之无关的单位、没有与之无关的领导,更没有与之无关的个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全行人员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九年级维护民族团结知识点

九年级维护民族团结知识点

九年级维护民族团结知识点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和谐关系以及相互合作和共同发展的状态。

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维护民族团结十分重要,它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九年级的学生应该加强对维护民族团结的了解和认识,以下是一些九年级维护民族团结的知识点。

1. 民族平等和尊重在维护民族团结中,民族平等和尊重是基本原则。

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不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社会经济领域。

九年级的学生需要明白并尊重各个民族的多样性和特点,学会与其他民族和谐相处。

2. 文化交流与融合文化是民族团结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年级的学生应当主动了解各个民族的文化,包括语言、节日、习俗等,增进对其他民族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学生们也应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个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3. 民族关系调和在多民族的社会中,可能会存在一些民族关系紧张的问题。

九年级的学生应当学会处理和调和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避免产生民族分裂的情况发生。

通过对话、沟通和协商,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增进民族间的理解与友谊。

4. 民族团结教育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九年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

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文化交流活动、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等形式,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和体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5. 抵制种族歧视和仇恨言论在校园和社会中,九年级的学生应该共同努力抵制种族歧视和仇恨言论的存在。

任何形式的歧视和仇恨言论都违背了民族团结的原则,应该引起学生们的警惕和抵制。

6. 民族团结法律制度我国有一系列保障民族团结的法律制度,学生们应当了解并遵守。

这些法律制度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宗教事务条例》等,它们为民族团结提供了法律保障。

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九年级的学生应当从小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积极参与到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中。

只有每个人都以平等、尊重、互助的态度对待其他民族,我们的国家才能变得更加稳定和繁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团结教育学习制度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民族团结教育是联系各民族的桥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能更好的为社会稳定和祖国的统一奠定基础。

根据我局实际,特制定本学习制度。

一、目的与意义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和保证。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着眼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着眼于维护国家的最高利益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同时,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二、学习内容:
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历史。

2、爱国主义和三个不忘。

3、学习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宗教事务条例》、新疆“三史”学习教育。

4、学习《宪法》、《刑法》、《反分裂国家法》、《安全法》等国家法律法规。

三、学习方式
1 、做到长期规划与近期安排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

2 、学习要始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 、每次学习应事先明确学习内容、学习目的以及教员或主讲人。

主讲人必须认真做好备课,力求保证学习质量。

5、集中学习,集中学习要制定学习计划,内容明确。

6、自学。

四、学习要求
1、学习要系统化、规范化;要有学习计划,并做好学习记录和总结。

2、做好全体干部职工之间的交流工作,每年定期交流2次。

3、学习中重点突出,并结合实际开展重点讨论。

4、学习时要做好笔记,讨论时发言要踊跃。

5、严格考勤,全体干部职工党员无特殊情况,必须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不准擅自不参加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