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物描写序列指导之一
景物描写写作指导

三、言之有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融入作品中,使读者
产生共鸣。
四、言之有文采 (采用修辞手法) 动静结合 ,绘形,绘声,绘色
学生练笔 (结合图画)
1、公园里有许多花 (将这一短句扩展成 60字以内的片段,要求 包括时令,颜色,形状, 气味等要素
2 鱼儿在水中游动(将 这一扩展成60字以内 的片段,要求包括颜色, 数量,动态变化,想象 等要素)
景物描写写作指导
写景方法: 一、言之有物
有什么物 有什么样的物
视觉:形状、颜色、数量、静态、 动态(变化)
听觉:声音(变化) 1、五觉法 嗅觉:气味(变化)
味觉:味道 触觉:质地、冷暖、等
2、联想法:两事物相关联 如花里带 着……梨儿。 3、想象法:无根据可凭空想 二、言之有序
景物描写的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 结合春花的描写
小学作文“景物描写”写作指导

小学作文“景物描写”写作指导所谓景物描写,通常指自然景物描写,但也包括对社会景物即社会环境的描写。
景物描写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大地,风雷云电,春夏秋冬,清晨午夜……以及这些事物的交错组合都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对象。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有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不难发现,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写春花的:1.从视觉、听觉、味觉三个角度描绘春花。
2.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述春花的性状。
3.用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手法进一步丰富春花图的内涵。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作进一步分析:一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直接观察,运用视觉、听觉、味觉等得到的体验和感悟;二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辅之以厚实的语言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产物;三是从我们观察的角度和层次出发,在写作过程中,依照文理和章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有序结合,是艺术手法中的亮点。
所以,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要写好景物,必须指导学生掌握以下方法:一、抓住景物特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时间不同,景物的特征也不同。
宋代诗人杨万里说得好:“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第三单元的课文,分别写到一年四季:春天,“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夏天,“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城”;秋天,“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廖阔了”;冬天,“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一道白,一道暗黄”。
同样的草木在不同季节展现出迥异的风姿。
朱自清写《春》,先抓住春山、春水和春日的特点,简笔勾勒,传神地勾画出了春景的轮廓。
接着浓抹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图,而描绘这几幅图景时又分别抓住了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细致描绘出春天“新”、“美”、“力”的总体特征。
《景物描写的技巧》初中生习作指导

《景物描写的技巧》初中生习作指导写景作文在我们的作文中占有了很大的一个比重,写景作文对很多同学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那该如何把写景的作文写得形象生动呢?首先是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不能没有逻辑的乱写,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或是空间顺序,其次要观察仔细,写出景物的特点,再者要寓情于景,升华主题,同时可以运用比喻句、拟人句、排比等手法让作文更加生动。
在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穿插景物描写,是一种巧妙的写作技法。
能够恰当地进行景物描写的作文,是层次较高的作文,也是得分较高的作文,这是将作文写精彩的一个窍门,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
如何强化学生景物描写的意识,并指导学生在记叙文写作时适时地融入景物描写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怎样将景物描写很好的融入的文章中去。
一、景物描写渲染气氛。
渲染是文学作品的一种惯用手法,往往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对主要人物或事件进行铺垫,从而突出中心。
例如下面一个片段:“寒夜未半,急雨倾盆。
已经拦了五辆出租车,可是没有人愿意载我,理由都是赶着去换班。
我无奈苦笑,其实我明白,他们只是怕雨天,路不好走,不愿载我罢了。
”在这一片段的描写之中,小作者用短短的几字景物描写就将半夜急雨的情形写了出来,很好地渲染了气氛,把作者急切无奈的心情表现了出来。
所以,同学们在文章中想要表达自己的心情时,就可以适时地用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
二、表达作者的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之中往往融入作者的情感,所以,我们在文学作品中常能看到一些情感融于景物描写之中的写作手法,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等。
在学生的写作中,我们也可以用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下面一个片段:“树影绰绰,草木疯长,玄鸟燕雀之声不绝。
米灰墙上的凌霄花蔫蔫的,一如我此时的心情。
作为初赛的第一名进入复赛,满怀得意之时却被告知:以第六名的成绩进入决赛。
”这个片段里,小作者用蔫蔫的无精打采的冰凌花来表达自己此时失落的心情,既生动又形象,还能很好的表达自己失落的心情。
写景作文的写作指导

写景作文的写作指导1.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物我们在观察景物时,为了看得完整、细致,在确定观察点后,先介绍景物整体给人的总的印象,再按一定的方位顺序,或从外到里,或从前到后,或从上到下,或由中间到四周依次描写,这样才能层次分明地反映景物的全貌。
基准:雨我透过玻璃窗外望去,天地间像挂着无比宽大的珠帘,迷蒙蒙的一片。
雨落在对面屋顶的瓦片上,溅起一朵朵水花,像一层薄烟笼罩在屋顶上。
雨水顺着房檐流下来,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渐渐地连成一条线。
地上的水越来越多,汇合成一条条小溪。
这一段景物描绘,就是作者在屋里看看雨景。
观测顺序就是按由下到下的顺序变化的:由“天地间”至“屋顶的瓦片上”,至“房檐下”,最后至“地上”。
这样按方位顺序把下雪的情景写下得十分完备精细。
2.突出重点写景一定必须挑选最主要的地方精细写下,不要不提挑选样样都写下。
例:放风筝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冷清极了。
一只美丽的“小蝴蝶”,橘黄的身子布满墨绿的斑纹,呼扇着翅膀徐徐下降。
那金黄色的“小蜜蜂”,吻住两只绿色的翅膀,似的在百花丛中飞来飞去。
那鲜红的“小金鱼”,尾巴一挂一挂的,似的在水里游。
除了那精巧的“大卫星”,手挥着金光,仿佛在宇宙中飞行器?空中的风筝很多,作者只选择了其中四只风筝,有地上的“大蝴蝶”、“小密蜂”,有水里的“大金鱼”,还有天上的“小卫星”。
作者对这四只风筝的颜色、形状、动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给我们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如果作者把天上的风筝名字一一列出来,不就成了流水账了吗?如果把每只风筝都详细描写,写出的文章就显得太臃肿了。
所以写景物除了细致观察,还要有选择、突出重点。
3.把握住景物的特征,精确地描绘景物大自然中的景物千差万别,同一种事物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我们要善于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牲。
请比较下面两段话:春雨,雨就是最奇怪的,一下就是两三天。
千万别偏齿。
看看,像是牛毛,像是花针,像是细丝,科多地横,织着,人家屋顶上笼罩着一层厚烟。
景物描写作文指导

景物描写作文指导方法指导(1)穿插景物描写,目的一定要明确。
景物描写,一定要为文章主线、为中心思想服务。
只有这样,写景物才有用途,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脱离中心主题,为写景而写景,不但不能为全文增色,而且会使文章啰嗦、庞杂。
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人记事时,对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自然景物,要有一个“优选”的过程——要拣与事情、人物、中心关系最密切的景物写进文章,同时要考虑清楚插写这些景物到底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2)穿插景物描写,时机一定要适宜。
可以在文章开头写景,也可以在文章结尾写景,还可以在文章中间随时插写景物。
总之,要随着情节的展开,在叙事、表现人物的需要处和关键处进行景物描写。
(3)穿插景物描写,形式一定要灵活。
可以是简短的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两句话,还可以是一两个词语。
总之,在写人叙事的文章里,景物描写是表现主题思想的辅助手段;因此要做到简练、适可而止,不要过多地描写景物,以免冲淡文章主要情节。
我的小弟弟我有一个五岁的弟弟,叫小强。
别看他小,但是很愿意帮助人。
记得那是一个夏天,我和弟弟到附近的公园里去玩。
这里的景色真美呀!假山威武地耸立着。
柳条在微风的吹动下轻轻摇曳,花儿鲜艳夺目,竞相开放。
弟弟拿起一块小石片,侧着身子,举起右手,在空中划了一道弧线,往河里一投。
小石片在水面上前进,激起了层层浪花,好像一艘快艇全速前进!我们在儿童乐园玩的时候,忽然弟弟不见了,我非常着急,找了半个小时之后,才发现了他。
一问,才知道他去帮助一位小妹妹找妈妈去了。
原来,他在玩的时候,发现一位小妹妹在长椅上哭着找妈妈!于是,弟弟领着小妹妹去找妈妈。
他们到假山,绕葫芦池,过长廊,转了不少地方,终于找到了小妹妹的妈妈。
阿姨高兴地对弟弟说:“谢谢你,小朋友!”边说边从包里拿出来一袋糖果。
弟弟连忙说:“我不要。
阿姨,再见!”说完就跑开了。
听了他的话以后,我真高兴,说:“真是个助人为乐的小雷锋!”弟弟羞涩地笑了,又跑去玩了。
回家的路上,我们都非常高兴。
写景作文指导

写景作文指导写景,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的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于小学生来说,写景作文是接触得比较多的;其实啊,写景的文章并不难写,写的作文一定要真实,动笔之前一定要在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回忆一下你所要写的景物,不要怕你写不好,细致的描写加上流畅优美的语句,其写的作文一定令人印象深刻;记住,用心去写,用心去感受;祝你成功但是怎样才能把景物写出特色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抓住景物的特征,全面细致地观察;观察和感受景物还需要发动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感觉、有动有静地写景,让人读来身临其境;如:老舍先生笔下的大兴安岭的山势是“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绵延起伏,温柔可亲;他写林海,工于调色,在他的调色板上,绿色是那样变化无穷: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丹青妙手,在他的“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特别是“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这一囊括比喻、拟人、反问三重修辞格的句式,简直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立体、绚丽的画卷,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美;他写花更具特色,你看:“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恰当的比拟,敏锐的观察,绘声绘色的描绘,美不胜收,妙不可言,怎不令人折服二、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我们描写景物时,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总之,把握住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两种:第一是时间顺序,比如写一棵树,我们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出它在各个季节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一种是空间顺序,例如我们描写一座山峰,就可以写远处看它是什么样子,近处看它是什么样子,或者从上看是什么样子,从下看是什么样子等;三、展开合理的想象;在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张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所见所感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景物状态、颜色、声音、气味描写出来,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一只黄鹂站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就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黄鹂的活泼可爱;再如:桂林山水中,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作者从桂林山的“奇”,想象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使景物内容更加丰富,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四、注意情景交融;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在考试的时候,我们描写景物,要注意运用好以下的几种写作方法;l、认真观察,细致描写描写景物,第一要认真地观察;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具体描写,才能写出生动有趣的内容来;比如我们观察水的特点,可从水面的颜色,流动,浪潮,倒影,水中的船舶等等方面来进行;在观察的时候,要注意细致地观察水面的动态和静态的特点;请看下面的一段文字:小溪是从山间泉水里流下来的,又清又亮,像一幅透明的绸子,抖动着铺向远方;它顺着山势自高向低,“叮咚叮咚”弹着琴弦,“哗啦哗啦”唱着歌儿,再绕过山坡向东流去;水中有许多小鱼、小虾,还有青蛙……这里写小溪的流水的特点,有形状,有颜色,有声音,有静态,有动态,有景物,有情趣……如果小作者没有进行认真地观察,是不可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文字的;这说明小作者认真地观察了溪水的形状、颜色,声音、静态、动态等等方面;2、运用比喻和拟人在描写景物的文章中,适当运用比喻、拟人,能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拟人,是指运用想象,把事物当人写;用拟人方法描写景物,能使景物更生动、形象,增加文章的感染力;使用拟人法,必须找到景物与人之间的相似点;比喻,是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与它有相似点的事物,也叫打比方、比喻用得确切,浅近易懂,能使所描写的景物更美丽动人,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要使比喻确切,必须学会在观察的同时展开联想:想想这个景物与什么事物相像;再想想;它们在哪些地方相像,找出两者的相似点,相似点找得越准,比喻也就越确切;找相似点,一般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去考虑;轮廓相似、颜色相似、声音相似、长短大小相似、动态相似等等;请看下面的佳作片段:春天,她像童话里的仙女;山顶的嫩绿色的落叶松,像仙女的纱巾;山间的绿树,像仙女的绿袍,其间盛开的白色梨花,就像点缀在绿袍上的花朵;山下的樱桃花丛就像仙女的花裙;山脚下的一片片蒲公英花,就像仙女穿的黄色绣花鞋;这里的比喻浅显易懂,并且把比喻和拟人结合在一块来使用,就更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较好地表达了小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3、立体描写,色、形、音、势都有所谓立体描写,就是抓住景物的形、色、态、势、音、味等方面的特点,全方位地进行生动具体地描写;你看,海潮来了:午后一点钟左右,从远出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在滚动;顿时,人声鼎沸,熟悉江潮的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向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们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横惯江面,形成一道6米多高的城墙;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开动,发出山蹦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一段关于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的描绘,有声——从远出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在滚动;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开动,发出山蹦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有形——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形成一道6米多高的白色城墙;有色——白线,白色战马,白色城墙;有势——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开动,发出山蹦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写景物,就应该这样,从各个角度来描写;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感觉到的等等各个方面都具体地描写出来;4、静态动态相结合抓住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特点,进行细腻传神的描写,才能写出景物的情趣,才能得高分;比如我们要描写一个小小的池塘,应该注意到景物的静态和动态;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趣;你看下面的小池塘的静态描写:黄昏,我爱坐在塘边静观,火红的太阳落进水里了,平平稳稳地躺着,像个红脸娃,全身发着红光;四处散开着的绿水,像一张松软平滑的床,轻轻地托住了它;绿绿的塘水托着红红的太阳,婀娜多姿的垂柳依依向水,多美的一幅画啊在这里,“绿绿的塘水托着红红的太阳,婀娜多姿的垂柳依依向水,多美的一幅画啊”静得惹人喜爱;小池塘的动态呢更惹人喜爱:清晨,微风唤醒了沉睡的苇塘,芦苇发出沙沙的响声;举目向远处望去,芦苇随风起舞,好像绿绸子在摆动;各种鸟儿有的盘旋于芦苇上方,有的在芦苇丛中,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清脆、悦耳的布谷鸟鸣声,不断从芦苇塘深处传来;尖嘴的翠鸟在水中捉着小鱼;一只画眉鸟落在芦苇尖上兴奋地唱着;白色的海鸥从这里路过,给这芦苇塘又增添了生趣;在这里,“芦苇随风起舞,好像绿绸子在摆动”,“各种鸟儿,有的盘旋于芦苇上方,有的在芦苇丛中,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清脆、悦耳的布谷鸟鸣声,不断从芦苇塘深处传来;”还有翠鸟捕鱼,画眉鸟唱歌,白色的海鸥从这里路过……这些动态的细腻描写,情趣无限;犹如一幅幅动态的电影画面……5、条理清楚,写出变化我们描写景物,都要注意时间的变化顺序,要注意通过描述时间的变化,来描写景物的变化;比如我们要写一篇小池塘的作文,就可以按一天中的清晨,中午,傍晚,夜晚的时间变化的顺序来描写;再如我们要描写海潮,就可以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时间变化的顺序来描述;写雨,就可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变化来描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能给人一种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之感;6 、注意渗透情感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渗透到所写的景物中,是我们练习写作常用的方法,也是应该学会和必须掌握的方法;把感情渗透在景物之中,就是在写景时要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如,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对奇丽景观的陶醉之情,对故乡山水的热爱之情,只有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文章才会具有感染力,才能使读者也随之动情,才能使文章得高分;佳作欣赏黄山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竟也有机会来到黄山,观赏黄山壮丽的景色;我游览过冰雪覆盖的长白山,登临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这“云奇山异”的黄山;黄山可真奇啊,玲珑隽秀,说不尽的千姿百态,奇瑰艳美,使人疑心它不是天然生成,而是能工巧匠精心制作的盆景;黄山可真高啊,连绵起伏,耸人云端,从山顶向下看,云在脚下飘浮;黄山可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鳞峋,崖壁陡似削,山石削如断,几乎是90度垂直的石梯,隔老远也让人心惊肉跳,似乎一失脚即刻就会从崖上跌下去,摔得粉身碎骨;我看见过马尾似的卷云,山峰似的积云,飘在天空中的浮云,却从没有看见过这像滔滔流水似的人间银河——黄山云海;黄山的云可真白啊,白得就像一匹白缎,又犹如刚下的白雪,那么洁净,那么润泽,别有一番神采;黄山的云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的飘动;黄山的云可真长啊,长得无法望到边际,只让你感觉到它是那样浩瀚,像一张大幕把天地都罩起来了;黄山的云真妙啊,妙就妙在它飘渺恍惚,给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引起美感;这真是“绵绵长飘三万尺,疑是银河降人间;”这样的云环绕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衬托着这样的云,再加上空中五彩缤纷的彩霞,山顶郁郁葱葱的松林,山间红叶似火的枫林,山下淙淙作响的清泉,让你感觉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里,这真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云海涌山间,奇山异树云中裹,天下美景归黄山;”佳作评点:本文的小作者用总一分一总的方法结构全文,先概述黄山的壮丽景色,再分述黄山的山和云,最后以描写黄山的云海、奇山、异树的美妙诗句结尾;又采取同一种结构方式描绘出黄山的山和云的特点;山是奇、高、险,云是白、静、妙,这些特点运用排比的形式描述,条理清楚;大量运用比喻,使文章形象、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既具体又充实;纵观全文,表达了小作者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我爱家乡的小溪我的家乡在河北省行唐县南岗底村,村旁边有一条小溪,它缠绕在九顶莲花山脚下;小溪是从山间泉水里流下来的,又清又亮,像一幅透明的绸子,抖动着铺向远方;它顺着山势自高向低,“叮咚叮咚”弹着弦、“哗啦哗啦”唱着歌儿,再绕过山坡向东流去;水中有许多小鱼、小虾,还有青蛙……小溪旁边是梯田;春天,一层一层的梯田里长满金黄色的油菜花、绿油油的麦苗,老远看上去,像一条条彩色链子;田里的农民伯伯在锄草、施肥,辛勤地劳动着;小溪两边有苹果树、梨树、枣树……都开了花,小溪的水里就像落上了五彩的云;秋天来了,大雁南飞,农民伯伯们挥舞着镰刀,收获金黄的稻谷;苹果树、梨树和枣树结满了“红玛瑙”、“金元宝”,树枝都被压得弯下了腰;你知道吗,有时熟透了的果子,还“扑嗒扑嗒”往溪水里掉呢改革开放以来,在咱们农村,人们千方百计利用小溪的水来浇灌庄稼和果树,使两岸的庄稼、果树年年获得大丰收;小溪清清的水里,常常映现出到这里饮用小溪水的人们的笑脸;这条小溪,一年四季静静地流着,像彩色胶卷,把两岸秀丽的景色全拍了下来,照了下来;两岸的景色在变,水里面的画也在变,而且越变越美了……啊,我爱家乡的小溪佳作评点:本文的小作者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了家乡小溪清澈美丽的景色以及人们对它的深情;不论是描写小溪又清又亮的泉水、叮叮咚咚的水声、水中的小鱼小虾,还是描画春天小溪里落上的五彩云霞;秋天摔在溪水里的金色硕果以及映在小溪中人们的笑脸,都仿佛是阵阵清风拂面,给人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感;小作者正是以清新的语言,清新的意境,再现了家乡小溪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景色;结尾的抒情之笔,表达了小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日出天刚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镶嵌着几颗稀落的星星,我便爬上山巅,观看久已向往的日出;此时,大地静悄悄的,四周黑沉沉的;我站在山顶的巨石上,迎着清晨的凉风,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在这种环境中,我的心情舒畅极了;天边,启明星眨着眼睛,好像在提醒我:“请注意,黑夜即将离去,旭日即将升起;”片刻,东方天际露出了鱼肚白,可以看清云朵了;云朵一会儿就变成了浅红色,黑暗正在慢慢消逝;黎明揭开了蒙在大地上的乌纱,只见东边远处的峰峦在朦胧的云雾中连绵起伏,近处苍松翠柏上的露珠映着红霞闪闪发亮;转眼间,天边出现了大块大块的红霞,很快地向四周扩散,大地在不知不觉中披上了红纱;不久东方天际出现了赤红色,只见火红的太阳露出来了,慢慢地从云雾中升起,跃出了山峦;它像一团火球悬挂在东方的山尖上,刹那间,万道霞光沐浴大地,四周披上了五彩的外衣,苍松翠柏在阳光的抚爱下显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这时候,我不禁想到: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也正像这红日一样吗她正在冉冉从东方升起……佳作评点:本文的小作者用生动的笔法,具体而又形象地描绘了日出前后的瑰丽景象;细致描绘天空中色彩的变化,是本文的一大特点;黑暗→变白→发亮→红霞→红纱→火红→赤红色→……结尾联想之笔,使文章的意境升华到更高的境界:由赞美日出升华到赞美祖国;由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升华到抒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景物描写的顺序

景物描写的顺序
景物描写的顺序一般可以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1.时空背景:先简单介绍所描写的场景所在的时间和空间背景,让读者有一个大致的概念。
2.主体描写:从一个具体的物体或景象入手开始描写,如一朵花、一片云、一条小溪等等。
3.细节描写:描写主体的细节部分,这些细节可以细致入微,比如花瓣的纹路、云彩的形态、水流的曲折等等。
4.情感描写:借助景物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感受,可以是对自然的赞美、对历史的追思、对生活的感悟等等。
5.结尾总结:对整个描写进行总结,可以再次回到时空背景,或者对前面的描写进行一个简单的评价。
当然以上顺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不同的文体和写作目的,也可以灵活发挥。
部编初一第一单元写景散文写作指导

写景的顺序
(3)空间顺序(A、高—低 B、上—下 上中-下 C、远—近 D、外—内 ) (4)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A、春天成长 过程 B、风由小到大 雨由小变大 C、落潮— —高潮 音响的由小到大 D、云由少到多等)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 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 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 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 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 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
(青白-全白-黄白-粉白)色彩斑斓
感官互动法
眼 耳 口(舌) 鼻 手(身)
视觉
听觉
味觉
嗅觉
触觉
味觉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
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 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 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 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 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 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听描写指对景色及周围 环境的描写。包括两种形式: 全篇景物描写和在写人、记事、 议论中插入景物描写。
成功的景物描写所具备的效果是:
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如嗅其味,且寄情于景。
(1)逻辑顺序(A、总—分 B、概括—具体) (2)时间顺序(A、春夏秋冬 B、早---晚 C、 白---夜
------老舍《骆驼祥子》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 树尖上顶着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 给蓝天壤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 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 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 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 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 些小山太秀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物描写序列指导(1)
静物描写
静物描写,就是把静止的事物用语言描述出来,让人们感知它,理解它,从而更好地认识它,达到与别人交流的目的。
静物描写的方法:
一、确定中心景物。
任何一处静物,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中,它周围又有其他一些静物与它相关。
我们一定要明确要写的事物是什么,把要写的事物作为中心画面,作为描写的重点。
二、把握中心景物的特点。
任何一个中心景物,都有一个有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我们要通过仔细地观察,找出这个静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重点描写好这个特点。
三、交待清楚中心景物的位置和它的背景。
所有静物都在一定的位置上,交代清楚位置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它,静物也都处在一定的背景中,描述清楚背景能突出静物的特点。
四、描写与它相关的陪衬景物。
俗话说“红花要绿叶衬”,写绿叶是为了写红花。
同样写它的陪衬景物也是为了突现中心景物,让它更鲜明更突出。
描写中心景物的陪衬景物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比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中间到四周。
有了一定的顺序就有了条理,有了条理才便于人们理解。
五、对中心景物要不惜笔墨着重描写,而对它的相关景物则点到为止,千万不要浓墨重彩。
这样才能突出重点。
六、要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适当运用夸张和排比的方法,让语言富于表现力,让形象更加具体鲜明。
七、要注意静物描写的完整性,要使它看上去既是一幅完整的图画,又是一篇完整的文章。
要力求读文能想象出完整的画面,文章是静物完整画面的真实反映。
图片习作指导1
图片(1)
图片(1)写作指导:
先看图片(1)画面:这是截取的一段小树枝的照片。
我们怎么来写这个静物呢?我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观察写下来。
1、图片上是什么?它是怎样的一个情形?
2、你最喜爱的是什么?用一个过渡句点出你喜欢的地方。
比如,“我最喜爱这小树枝上的花骨朵啦!”
3、这个花骨朵有什么特点呢?从视觉上观察:形状、颜色、姿态;从嗅觉上观
察:什么气味;从听觉上观察:想象听到的声音;从味觉上观察:想象尝到的味道;从触觉上观察:想象摸到它的感觉,想象它接触到你的感觉。
还有你对它的感受。
写时要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4、观察和它相关的陪衬景物:小树枝和小嫩叶
5、写出图片传达出的信息或者自己对这张图片的感受。
根据观察列出描写提纲:
一、眼前一幅照片上是什么:
图片是截取的一段小树枝,小树枝上长出了花骨朵和小小的嫩叶。
二、用过渡句引起下文:
我最喜欢那小树枝上的花骨朵啦!
三、花骨朵长在什么位置上,花骨朵怎么样:在小枝的下端;然后描述它的特点:用眼、耳、鼻、舌、手五种感官去感受它。
这里要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还可以用比较的方法。
(这一段要详写,要浓墨重彩)
花骨朵长在小树枝的下段,最下面是一个花骨朵,它上头的小枝上是三个花骨朵。
花骨朵的花蒂是绿色,上面还带有一些棕色。
骨朵是红色,红色花瓣有的刚刚露出,它们还包得紧紧的;有的露出的部分和花蒂一样高,包得也很瓷实;有的露出稍多一些,花瓣顶端已经开裂。
包着的花瓣有的像一个小红球,有的像一个小红帽。
如果把花瓣包着的花骨朵比作刚出生的小孩,还没有那样可爱美丽,那花瓣顶端开裂的花骨朵就是出生几个月的小孩了,已经很可爱,很美丽。
看着这小小的花骨朵,我仿佛已经闻到了花的清香,听到了它们生长时欢快的笑声。
我的手仿佛接近了它,可我不敢碰它,我怕我那笨拙的手伤到它,我怕我那污秽的手污染它,我想它的质地一定很柔,很嫩,很娇。
可我相信它能经受风雨,也
一定会结出累累果实。
四、小叶长在什么位置上,用看去写枝上的小叶。
这里也要运用拟人或比喻。
一个个小嫩叶长在树枝的芽眼上,有的是椭圆的,有的是尖尖的。
嫩叶绿绿的,挺挺的,像带着孩子般的稚气,也像带着孩子般无限的希望。
五、写对它的整体感受:一个小枝杈上小小的花苞和小小的嫩叶给你的信息是什么,把这种信息写出来。
由这个信息进行联想,写出感受,结束短文。
这小枝上嫩嫩的小叶,红红的花骨朵,它告诉我们风吹去了严寒,雨带来了温暖,春天来了。
练习:请按照要求观察并写下面的图片。
图片习作练习1
图片(2)
图片(2):是一个杯子。
怎么写这个杯子呢?请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观察写出来。
1、图片上是什么?
2、它在什么上放着?怎么样放着?
3、写出它的特点:看,质地、形状、颜色,杯身、杯盖;听,想象听到了什么;
尝,想象尝到的味道;嗅,想象嗅到了什么气味;触,摸上去的感觉。
在写出观察时要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4、和它相关的是:桌子或茶几,简单地加以介绍。
在想象一下别的陪衬物。
写
陪衬物也要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方法。
5、这张图片传递了什么信息,能引起你什么感受,把它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