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义的产生与消除
解析歧义形成的原因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解析歧义形成的原因及消除歧义的方法作者:邓达夫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年第11期摘要:汉语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歧义的句子,这些句子在日常生活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交际,本文主要讨论了歧义形成的原因以及消除歧义的方法,使我们在语言交际中,发现歧义,了解歧义发生规律,将奥妙积极的歧义为我所用。
关键词:歧义;形成原因;消除方法中图分类号:H1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1-0136-02在日常生活中,有些话听起来顺畅,但是发现存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意思,语言学界将其称为歧义句。
歧义句是一把双韧剑,既体现了结构的多样性和语义的丰富性,有时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本文主要讨论歧义形成原因和消除歧义的一些基本的方法。
一、歧义形成的原因(一)组合层次不同造成歧义此类多义短语组合的词性相同,但结构层次不同。
由于结构层次不同,意思也就不一样。
句法结构的层次不同是造成歧义现象的主要因素。
具体又有以下几种情况:(1)关心灾区的人们。
(2)哥哥和弟弟的朋友。
以上的三个例子,(1)组成的词语一样,但有两种不同的句法结构。
这样就产生了歧义。
“关心”同“灾区”,“关心”同“人们”都能组成动宾关系,像这种句式结构形式“V +N1+的N2”,V同“N1”和“N2”都能够构成动宾关系,同时“N1”和“N2”中间又能加“的”构成偏正关系的句法结构基本上都会造成歧义现象。
例(2)这一短语,可以理解为“哥哥\和弟弟的朋友”与“哥哥和弟弟\的朋友”,前者中的“朋友”只是“弟弟”的朋友,不是哥哥的朋友。
后者“哥哥”和“弟弟”是联合短语,“哥哥”和“弟弟”与后面的“朋友”组成了偏正短语,表达的是兄弟俩共同的朋友。
可见,在“N1”和“N2”组成的偏正结构,然后和后面的名词N3组成偏正结构的句子,一般都会造成歧义。
(二)多义词造成的歧义在语言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很多,如果没有充足语境的限制,有时就会造成歧义现象。
歧义的产生及消除

系 意 为 领 导 者 和 群 众 一 起搞 技术 革新
, ,
这 样就 造成 了 对 句 子 的不 同 理 解
、 、
。
这 种 由 于 词性 不 明 的 歧 义 句 可 采 用 改 换 词 语 增 加 词 语 限 定 语境 等 方 法 来 明 确 词 性 消 除 歧
义 像
“
。
,
(
) 可 改换词语 变为 没有锁 上 5
词性不明
, , , 。
由 于 词 的 兼 类 一 个 词 可 以 同 时兼 具 不 同 的 词 性 造 成 这 个 词 在 句 子 中 的 句 法 功 能 不 明 确 形 成 句 子 的 歧义
( 5 ,J )
、
例如
:
李 的 自行 车 没 有锁
。 。
。
(6 ) 菜 热饭 不 热
(7 ) 领 导群 众 搞 革 新
。
因 而 研 究 歧义 产 生 的 原 因 及 消 除 的 方 法 就 显 得 至 关 重 要
, ,
,
。
汉 语 句 子 的 表达 形 式 相 同 但 意 义 不 同 这 种 同 形 异 义 的句 子 称 为歧 义 句 这里 所谓 的 句 子 实 际 上 包 含 了若 干 个 句 子
、 、 、 。
。
“
。
,
;
:
八 客【 城
,
这 称 由 丁 同 音 辛 两 谊 叹的 歧 义 可 用 增 加 某个 词 语 限 定语言 环 境 等 方 法 来 消 除 歧 义
几
如
1 )
一
向 不d l
,
行 可增 加 某 些 词 语 变成 “ 向 金 钱看 齐
“
, 。 ’ ,
(技能)文稿出现歧义的原因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文稿出现歧义的原因及消除歧义的方法所谓句子的歧义,就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理解。
近几年来,语文高考试题中关于歧义内容的考查也常有出现,有的考查歧义句的辨识,有的考查歧义句多种意思的理解,也有的考查歧义的消除,等等。
因此,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歧义现象产生的常见原因及消除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那么,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和消除它的方法又有哪些呢?一、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1.读音不同造成歧义汉字绝大多数是单音的,但也有一些字词是多音的,这种多音的字词在口语表达时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有时会造成歧义。
例如:①这个人的头发长得奇怪。
②好a读书不好b读书。
例①中的“长”字是一个多音字,既可读zhǎng,作动词用;又可读cháng,作形容词用。
在句中“长”字读音不同时,意思显然不一样。
例②中的“好”字也是一个多音字,既可读hǎo,“易于,便于”的意思;又可读hào,“喜爱、喜欢”的意思。
“好a”和“好b”两者读音互异时,句子的意思就不同。
2.重音不同造成歧义朗读时因对句中词语的重音停顿不同,整句话的意思就会不一样。
这种情况在口语表达时不一定会出现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出现歧义。
例如:①你为什么打他?②天亮时,我想起来了。
例①中朗读的重音分别停在“打”和停在“他”时,整句话的意思就不一样了。
如果停在“打”,那说明不应该动手打,而应该采取其他的方法好好教育;如果停在“他”,那说明该打的对象不是“他”,而应该是其他人。
同样,例②中朗读的重音分别停在“想”和停在“起来”时,整句话的意思也不一样了。
如果停在“想”,那意思是回忆起什么来了;如果停在“起来”,那是想起身、起床的意思了。
23.停顿不同造成歧义有时句子因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这在口语中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引起歧义。
例如:① a.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b.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歧义句消除方法

歧义句造成歧义的原因有:(一)多音字引起歧义。
1、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
理解1:到1999年底,他仍旧欠款1000元。
理解2:到1999年底,他归还欠款1000元。
2、这个人头发长得怪。
理解1:这个人头发太长了,好奇怪。
理解2:这个人头发生长得好奇怪。
3、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理解1:他在办公室看守材料。
理解2:他在办公室阅览材料。
4、空房间做什么用?理解1:没有东西的房间做什么用?理解2:把房间腾出来做什么用?(二)多义词引起歧义。
1、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理解1:他行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理解2:他离开了一个多钟头了。
2、这辆车没有锁。
理解1:这辆车没有配锁。
理解2:这辆车有锁但没有上锁。
3、我要炒白菜。
理解1:我将要去炒白菜。
理解2:我需要吃炒白菜。
4、他爬过山没有?理解1:他爬过去这座山没有?理解2:他以前有没有爬山?(三)多义短语引起歧义。
1、游击队对敌人的袭击有充分的准备。
理解1:游击队做好准备袭击敌人。
理解2:敌人袭击游击队,游击队已作好准备。
2、开刀的是他父亲。
理解1:他父亲是医生,他父亲给病人开刀。
理解2:他父亲是病人,医生给他父亲开刀。
3、天快黑了,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理解1:天快黑了,自行车还没修好,车的主人急坏了。
理解2:天快黑了,自行车还没修好,负责修车的人急坏了。
4、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理解1: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身了。
理解2:躺在床上没多久,他回忆起来了。
5、学校领导对他的批评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
理解1:学校领导批评他,学校领导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
理解2:他批评学校领导,学校领导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
6、山西和河南的部分地区遭到水灾。
理解1:山西全部地区和河南的部分地区遭到水灾。
理解2:山西的部分和河南的部分地区遭到水灾。
7、他在蒋王庙前一站下车。
理解1:他在未到达蒋王庙的前一站下车。
理解2:他在过了蒋王庙的后一站下车。
8、他的故事讲不完。
理解1:他知道的故事很多,讲不完。
浅谈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

浅谈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浅谈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2010-11-30 19:02歧义现象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一句话如果存在歧义,就会影响到人们对话与的正确理解。
因而,我们在交际中应尽量避免歧义现象的出现。
这就要求我们在话语表达时,应做到表意明确,避免歧义。
本文针对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作一概括的论述:首先对歧义进行概念上的界定,然后根据歧义形成的原因再将其归纳成不同的类型,最后在针对不同的歧义类型提出相应的方法以便消除。
一、歧义句的概念界定歧义句又叫同形句,指一个语言片断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
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
理解的句子歧义现象在口语中的存在没有在书面语中出现的那么普遍,口语中的歧义现象主要是由于说话的环境和表意不明造成的,而书面语中的情形则复杂得多。
二、歧义句产生的原因及其类型(一)语汇歧义语汇歧义,是因词的多义性而形成的歧义。
如:(1)你应该放下包袱。
(2)湖北已向玉树调拨了救灾物资。
(3)李明借王玉一本书。
例"包袱"可以理解为"用布包起来的包儿",也可以理解为"某种负担"。
例介词"向"有"从"和"往"两个相反的意义,因而造成句子的歧义。
例动词"借"有表示取得义的"借进"和表示给予义的"借出"两个对立的义项,因此也可作不同的理解。
(二语法歧义语法歧义是因结构层次的不同而形成的歧义。
语法歧义在歧义现象中是最为复杂的。
有的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几种不同的结构层次分析,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4)a.咬死猎人的狗b.咬死猎人的狗(5)a.重要的书和手稿b.重要的书和手稿例按a种切分,是偏正关系,意思是"狗咬死猎人";按b种切分,是动宾关系,意思是"狗被咬死"。
歧义的产生及消除

9
五) 层次不同造成歧义
新的国家的领导人 (形容词管辖范围不确定) 爱护人民的军队 (动词管辖范围不确定) 两个朋友送的小花瓶。(数量词管辖范围不确定) 教师节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副词管辖范围不确定) 小林和小华的朋友。 (连词管辖范围不确定) 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介词管辖范围不确定) 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尾长等于头长加身长的一半 四加六除以二 这种糖五毛五十颗 这份报告我写不好。(不赞成自己写 / 没有把握) 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两人都得说 / 一个说) 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 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2004年全国卷一) 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 由我们解决。 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1. 2. 3. 4. 5. 6.
30
Hale Waihona Puke 三)根据提示消除歧义一. 加着重号消除歧义 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太少了) 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真不少)(89年高考题) 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 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呀!)(89年高考题) 二. 加斜线(/)消除歧义 / (这份报告)我写不好。(不赞成自己写) / (这份报告)我写不好。(没有把握) / 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两人都得说) / 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一个说)
20
五) 补全成分
1. 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 说有笑,十分高兴。——(他们/他) 2. 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个 黑提包。 —— (张原/老人)
21
六) 分解:(a+b)x=ax+bx
小林和小华的朋友。 ——小林的朋友和小华的朋友。 买车、船、飞机、饭票在服务台。 ——买车票、船票、飞机票、饭票在服务台。
试举例说明消除歧义的方法

试举例说明消除歧义的方法一、歧义的类型1.词汇歧义。
指由词汇上的原因造成的歧义,常见的词汇歧义有三种成因:①同音歧义。
如“这件事没有yiyi”。
yiyi可以表示“意义”,也可以表示“异议”。
②同形异义。
如“你别上”,“别”既可以理解为动词,也可以理解为副词。
③一词多义。
如“他的包袱很重”,“包袱”既可以指用布包起来的包儿,也可以指某种负担。
词语的同音异义、同形异义和一词多义都可能造成语句的歧义。
2.组合歧义。
指由词语组合关系上的原因造成的歧义,又可分为语法结构歧义和语义结构歧义两类。
①语法结构歧义。
如“出租汽车”,既可以是动宾关系,也可以是偏正关系。
②语义结构歧义。
如“鸡不吃了”,可以理解为“鸡不吃食了”,也可以理解为“不吃鸡了”。
③如果相同的词语之间可以有不同的句法结构关系或不同的层次构造,就有可能造成语法结构歧义;如果相同的词语之间可以有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就有可能造成语义结构歧义。
二、举例说明消除歧义的方法1. 补充语境法如:①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呀!)2.更换词语法如:①两个中学的老师可改为:两所中学的老师或两位中学的老师3. 调整语序法如:①“两个球队的教练”,可分别改为“两位球队的教练”(更换量词),或者“球队的两个教练”(调换语序)。
②“几个饭店的服务员”可改为“几家饭店的服务员”或“几名(位)饭店的服务员”。
4.增删词语法如:①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人民币)。
可改为:他已还欠款1000元(人民币)。
或他还欠1000元(人民币)。
5. 补全省略法如:①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1992年三南题)(谁来到这里?孩子们,还是李大伯?)②他只有一个儿子,在医院工作。
(谁在医院工作?他,还是儿子?)③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提包。
(谁提包?张原,还是老人?)④买车、船、飞机、饭票在服6.改变结构法如:①围剿土匪的部队可改为土匪的部队被围剿或部队围剿土匪7、明确指代法如:①张主任和技术员正在谈话,他告诉他说:“攻下这道难关,就可以试制了。
汉语产生歧义的原因和消除歧义的方法

汉语产生歧义的原因和消除歧义的方法2008-06-24 11:56一、产生歧义的原因1.组合层次不同造成歧义。
如:①“我们三个人一组”,可理解为“我们/三个人一组”或“我们三个人/一组”。
②“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2.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
如:①“进口彩电”,可理解为动宾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
②“学生家长”,可理解为并列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
3.语义不明确造成歧义。
如:①“开刀的是她父亲”,可理解为她父亲是开刀的外科医生,也可理解为他父亲有病,医生给他做了手术。
②“妇女理发店”,可能是由妇女开办的理发店,也可能是以妇女为服务对象的理发店。
③“诗人的风度”,所说的可能是诗人,也可能不是诗人。
4.词类不同造成歧义。
如:①“我要炒肉丝”,“炒”可理解为动词或形容词。
②“饭不热了”,“热”是动词,意即不用热饭了,凉的也可以吃;“热”是形容词,意即饭凉了。
③“他原来住在这里”,“原来”做名词,意即他以前曾住在这里;“原来”做副词,意即没想到他就住在这个地方。
④“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前”做形容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前”做动词,表往前走之意,则只能在15日这一天去县里。
5.词语含义多解造成歧义。
如:①“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可理解为他想起了什么事,也可理解为他要起床。
②“请吃菜”,“菜”既可指蔬菜,也可泛指菜肴。
③“贸易部已向华北东北调拨物资”,“向”可理解为“从”,也可理解为“给”,表意大不相同。
6.句子成分残缺造成歧义。
如:①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因为在“揭发”后随意省去一个“的”字,使文意中心可以前移,造成歧义。
既可理解为大家对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一事气愤;也可理解为对护林员揭发这个问题的行为气愤。
加上这个“的”字,中心限制在“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上,文意就明确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歧义的产生与消除
城阳二中张桂欣2008.5 学习目标:
1.歧义产生的原因及主要歧义类型。
2.学会辨析歧义现象,能准确判断并消除歧义。
学习重点:
1.熟悉语法组合形成的歧义现象。
2.明确语义组合中出现的混乱现象。
3.学会准确判断并消除歧义现象。
教学过程:
一、歧义的类型
(一)语音的歧义
1.这些产品quán bù合格。
2.这个人好说话。
3.我想起来了。
4.你不该打他。
(二)词语的歧义
1.王教练下课了。
2.那里有一家地下商店。
▲(三)语法组合的歧义
1.领导交代让你跟我去一趟广州。
2.出租汽车经常出事。
3.学校领导一再强调,一定要指导学生读好书,不能不管不问。
4.主要的领导和记者都来了。
5.我们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四)语义组合的歧义
1.他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2.老师告诉小李要注意自己的发音。
3.老张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二、歧义的消除
(一)加必要词语
1.这是茅盾的书。
2.这个人连老张都不认识。
(二)改换词语
1.那家店铺关门了。
2.那本书我丢了。
(三)调整语序
1.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下雨了。
2.两个球队的教练到了。
(四)设置具体语境
1.丁老师正在照相。
2.我看到他很不高兴。
(五)增加标点符号
1.我们球队打败了他们得了冠军。
2.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十五日前去汇报。
3.养猪头头象喂鼠只只死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
三、学习效果检测
(一)辨析下列各组句子,要求:①选出下列个题中没有歧义的一句。
②找出有歧义句子的歧义点并消除。
1.A.10月2日和3日下午,学校组织大家进行了登山比赛,我们班以绝
对优势取得了第一名。
B.老师让几个班委会的干部准备好开学初布置的工作计划。
C.某校高中部二年级文科班的学生吴某某因多次打架斗殴,被学校开除。
D.学校通知各班干部在8月31日前来学校参加干部培训。
2.A.一出门,我就遇到了两天前才认识的何晓明的哥哥。
B.只要贵单位同意你出席会议,报销差旅费、住宿费,会议论文结集出版的费用由我们负责。
C.他没有听取导师的建议,对论文的观点加以修改,变更全文的结论。
D.被害人王雅青是包钢综合公司小型工厂的工人,36岁,1986年和五厂兰凤结婚。
3.A.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他的笑话讲不完。
B.在《我的首长》这篇文章中,他写了许多感人的事。
C.小王回到宿舍,发现老朱和他的朋友仍然在那里聊天。
D.董事长看到总经理非常高兴,不由分说地把他拉到了办公室。
4.A.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B.我第一次见到他时,也不过才八、九岁,如今已长成大人了。
C.世界上的许多大学,正利用信息技术频繁地开展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
D.在场的所有人中,只有韩履正跟刘国清学过几句日语。
(二)综合练习:
1.(2006年高考浙江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科学工作者需要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应坦诚相待,精诚合作。
B.健康休闲是一种以恢复身心健康状态、丰富生活、完善自我为目的的闲暇活动。
C.曾记否,我与你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
D.上海音乐厅精心打造“五一”晚会,奉献给观众的俨然是一桌名家荟萃、名曲云集的文化大餐。
2.(2005年高考全国卷)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政府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对外救援行动。
B.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C.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D.因患病住院,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能到场领奖。
3. (07高考江西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市政府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决定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B.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岁,平均身高1.68米,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C.南昌至上海、杭州的火车动车组票价分别为228元、179元,而对应的普通列车硬座票价为106元、81元,相比之下,普通列车硬座票价要低一倍多。
D.承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难道谁能否认这是当代中国青年肩负的崇高使命吗?
4.(05高考江苏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失去了珍惜的机会。
B.这次外出比赛,我—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
C.“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由传统的“满堂灌”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转变。
D.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5.(05高考广东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
B.科学工作者认为,目前国内具有如此独特的适于华南虎种群自然繁衍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多了。
C.明朝嘉靖之后,世风日下,贪污被视为正常,清廉反被讥笑,因而,在官员离任时,人们常以宦囊的重轻来评判他们能耐的大小。
D.蒙古族同胞长期生活在马背上,随身携带精美的小刀,既可以用来宰杀、解剖、切割牛羊的肉,肉烧熟了,又可以用它作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