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知识点详解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说常识-完整版PPT课件

小说常识-完整版PPT课件
按一般文章体裁来分文章可分为 记叙文(其中含小说、散文)、说 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小说的基本知识:文学作品可分 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电影等。
小说常识:
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 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 (1)“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 具体环境。
• (2)情节的发展过程:(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 (3)环境可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人物: 典型的艺术ຫໍສະໝຸດ 象(序幕)小开端
说 情节: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环境: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4)小说的分类: 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 小说及小小说。
(5)小说的人物是作者虚构的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 课件(共57张ppt).ppt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 课件(共57张ppt).ppt

契诃夫
①提倡“客观地”叙述,说“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②常常以 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凭借巧妙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和人物的心理进 行真实而又细致的描绘和概括,从中展示出重要的社会内容。
欧·亨利 ①写作的题材和对象固定化。②篇幅短小,构思巧妙,引人入胜。③幽 默诙谐。④结局出人意料。(欧·亨利式结尾)
人物 ①导引人物出场。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③揭示人物心 境。
情节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主题 ①揭示社会的本质。②揭示文章的主题。
关键技法 两步解答分析环境描写作用题
第一步,找句子,析特点。找到文中有关环境描写的 具体语句,分析环境的特点。因为环境的特点与作者写此 环境的作用是相对应的。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找到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 思维角度并作对应分析。
分步解题 第一步,找句子,析特点。第二自然段中的
环境描写主要是自然环境描写,描写了房子、树 和风等,点明了环境的恶劣。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角度
分析
“房子又矮又小”说明居住环境差。“风大。树像绿狮子……发出 环境 猛兽似的嗥叫”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这里“风大”
的特点。通过描写长不高的树和风大,体现出自然环境的恶劣,突 出了守在这里的人们的艰难。
情节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标题的内涵。⑤舒缓节奏,调整读者的心情。
主题 ①深化主题。②揭示主题。
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角度
作用
环境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如《孔乙己》开头一段描写了鲁镇 酒店的格局,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等。②交代时代背景,揭示社会 关系,渲染特定氛围。
老婆婆曾生过一个孩子,那孩子夭折了。 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生过孩子。 那时,他们年轻力壮,老头自己动手做了几只木碗,换了一口大锅,好像他们要生一大群孩子。 她说:“拿什么养活他们呀?”丈夫自豪得不得了: “咱们这里,想要多少娃娃就有多少娃娃。”丈夫大手一指,外边是辽阔的原野。 旷野无边无际,伸向远方。好多年以后,从大城市来的洋学生把这辽阔的土地叫太平洋。 老头不知道什么太平洋,老头只知道他要养许多娃娃,老头就从太平洋开始的地方垦荒。老头端 着簸箕【注】把金黄的麦种大把大把撒出去。那正是落日时分,泥土波涛汹涌就像沸腾的金属。老头 的手臂跟鹰一样伸向苍穹,把落日给遮住了,手臂粗壮的黑影投落到地上,随即发出一阵粗重的刷刷 声。麦种的大网捕获了土地,肥大的土块跟鱼群一样跳起来,向四周奔窜。太阳落下去,麦子升起来。 老头端着空簸箕,眼睛充满梦幻般的光芒。 那年,他去团部接受重要任务。他已经30岁,他在农场最偏远的地方开荒种地,领导想起了他的 婚姻问题。传他去团部的重要任务就是解决这个问题。他骑马跑了三天三夜,赶到团部。他喊报告进 去的时候,政委正给一个青年女子谈话,政委的脸色不太好看。那女子却眉是眉眼是眼,长得很好看。 他都看呆了。女子不看他,他看人家。政委说:“怪我无能,没把工作做通。”漂亮女子转身走了。

小说阅读知识点梳理+典型题讲解课件(37张)-优秀课件

小说阅读知识点梳理+典型题讲解课件(37张)-优秀课件

• 选举在即,政府准备安置像赫蒂这样的人。 分配住房的官员来作最后的安排,赫蒂被 安排到北郊市政当局办的一所养老院里去, “你不能把猫带去。”他机械地说道。
• 她想好了主意,她和猫一起蜷缩着,坐在 离原来住的那所房子两个门远的一所空房 子的门廊里,过了几夜。
• 大约两英里以外,耸立着三幢大空房子, 在一个寒冷阴暗的黄昏,赫蒂和她的猫就 在这个角落里安下了家。
• 猫蹲伏着望着她,它已经陪着老妇人度过 三个夜晚了。她的头垂在胸前,密密的白 发从大红色的毛线帽子下露了出来,遮住 了那张由于充血而带上的具有欺骗性红晕 的脸——这是冻昏过去以后的充血。她还 没有断气,但是当晚就死了。
• 至于那只猫,后来给一位官员捉走了。他 们给它打了一针,正如我们说的那样, “让它去安睡了”。
• 在她丈夫去世、儿女们陆续结婚离家以后, 市政当局便让她搬到这座公寓里的一个小 房间去住。有一天她看见一只小猫在一个 肮脏的角落里发抖,她把它抱回了家。
• 这栋楼里生活的全部是像赫蒂一样的人。 楼里面到处都是猫,市政当局终于派了个 官员来,说要坚决执行有关饲养动物的规 定。就这样,她离开了住了三十年,几乎 占去她生命一半时间的那条街。她暂时安 顿下来后,就又开始做起买卖来,那个小 房间很快就像她以前住的那间一样,摊满 了五颜六色的不同质地的衣物和装饰衣服 的金属小圆片。她的买卖不错。
• (有删节)
•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赫蒂对着看不见的证人说话的情节,表现了她对爱孩子 却得不到回报的不解、委屈和抱怨。
• B. 小说中老妇、猫象征着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他们在 社会中没有地位、尊严,甚至要遭到别人的迫害,作者为 他们感到不公。
• C. 文中的赫蒂老人,善良、顽强、能干、爱子女,但面对 逼她搬家的市政官员,却不敢反抗,可见她性格中又有十 分懦弱的一面。

小说阅读知识梳理ppt课件(88页)

小说阅读知识梳理ppt课件(88页)
1.把握故事情节
一、把握故事情节
1.如何梳理、概括故事情节
按照情节的基 本结构来梳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例如:《祝福》
按照小说线索来梳理
线索—串联故事情 节的东西
例如:《项链》
抓住场面来梳理 场面—人物活动的场所 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情节表达顺序
•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 分明,层次清楚。
4.情节的作用
内容上的作用:
①对环境:特别或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 更具典型性。
②对人物: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 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题,深入主题,特别主题,丰富主题等。
【第一问】:把本文的情节“抖〞开,不难发现,有一条线索将整个文章连缀成篇:在 医院看麻婶的时候因为没有提六百块钱的事马兰花和丈夫起了争吵;麻婶去世后她的女 儿不知道六百块钱的事,马兰花的丈夫特意赶过来和马兰花吵了一架;以后的生活中, 又出现丈夫因为这六百块钱而讽刺挖苦马兰花的情节;最终马兰花的丈夫和她和好,同 样是因为收到了那六百块钱的还款。因六百块钱而产生的争吵反复出现,这一情节恰是 小说的线索。
小说的概念
• 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 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 动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的。
• 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 素。故事情节完整,人物个性鲜亮,环境描写逼 真,主题思想深入,构思角度精巧,是小说独有 的特点。
A、正面描写
1、人物 B、侧面描写

C、细节描写

A、开端: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B、发展:矛盾冲突逐步展开,逐步激化,
三 2、情节 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

小说总论ppt(共144张PPT)

小说总论ppt(共144张PPT)

-5-
第三步,为什么这样写? “为什么这样写”就是分析文字表述的意图,即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 文本表达的主题(主旨)、文字的意蕴(情感倾向、思想内涵)等。这些问 题,直接与评价探究密切相关。
小 说 之 情 节 解 读
小说情节 3大考点
1.情节是构成小说的基本要素,把握情节是整体感知文本的起点,也是 赏析小说的基础。命题人必定要从情节出发设置题目。
①按时间顺序概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情节安排方式,如欧·亨利式、摇摆式、延迟式、 横断面式、意识流式等等
②按空间顺序概括:一个场面(地点)就是一个情节,场面变化情节就会变 化。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仇人→看管草 料场→山神庙复仇。
③寻找线索后概括:可以寻找事物线、情感线、对比线等。 小说《项链》中的线索是项链,女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
小说总论ppt(共144张PPT)
小说总论ppt(共144张PPT)
读《祝福》全文,梳理全文情节
• 序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 结局 祥林嫂凄然死去
回 • 开端 祥林嫂回忆初到鲁镇

• 发展 祥林嫂被迫改嫁
忆 •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小说总论ppt(共144张PPT)
对比 衬托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
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祝福》
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 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铺垫
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和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 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小说知识点详解 ppt课件

小说知识点详解 ppt课件

(3)悬念: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 问号,它无疑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 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
(4)巧合:常见的情节组合方式之一,它应当是在必然性( 包括性格逻辑与具体情境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出现的偶合, 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节效果。
(2)
人物个性 社会现实意义 作者意图(主题)
3.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 物或线索人物,次要人物一般具有以下作用:
知识积累
1.人物描写的方法
正面 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特点 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
侧面 描写
——通过对周围人、事、物、环境等的描绘来 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答题模板】 如果概括形象的主要特征,可分点概括回答;如 果直接问“塑造了什么形象”,一般是先确定中心语, 再根据概括的要点加入修饰语,形成“塑造了一个 ××××、××××的形象”的格式;如果概括的要 点较长,也可以先表述中心语,再分开表述,形成 “塑造了一个××形象,他××”的格式。
二、小说的情节
描写手法
细节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描写)
作用
细腻地、突出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作者从自己的角度,通过自己的眼睛和判 断来描写人物
侧面描写 (间接描写)
作者借助小说中的其他人物的动作、语言、 神态、心理及评论来描写所要描写的人物, 从而起到衬托的作用
补充:物象的作用
小说中重要的物象,其基本作用①突出人物性格、 ②揭示深化主题等。有时③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 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如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峡谷》第(2)题:“小说 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解答时,先找出对“鹰”的描写,然后明确其作用: 突出了骑手性格,丰富了其性格内涵,串起了有关情 节。

小说专题复习ppt课件

小说专题复习ppt课件
社会环境
探究小说中的社会环境,包括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历史背景等, 理解这些环境对情节和人物的影响。
环境意义
探讨小说中的环境所代表的意义或象征,理解作者通过环境表达的 思想和主题。
03 小说类型
现实主义小说
总结词
以客观、真实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
详细描述
现实主义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和人物塑造,力求真实地反映社会现象和人物心理 ,强调对现实生活的批判和反思。
环境描绘
总结词
环境描绘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 元素,它为故事提供了背景和
氛围。
细节描写
通过细腻的环境描绘,如自然 风光、建筑风格பைடு நூலகம்风俗习惯等 ,增强读者的感官体验。
象征意义
环境描绘可以具有象征意义, 暗示人物命运、故事主题等深 层含义。
氛围营造
通过环境描绘营造出特定的氛 围,如紧张、温馨、浪漫等,
以影响读者的情绪和感受。
02 小说要素
人物
人物塑造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行为特 点、心理活动等,理解作者如何 通过细节描写、语言和行动刻画
人物形象。
人物关系
梳理小说中的人物关系,理解人 物之间的互动和影响,探究人物
关系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人物意义
探讨小说中的人物所代表的意义 或象征,理解作者通过人物表达
的思想和主题。
情节
小说的发展历程
古典小说
以历史和传奇故事为题材,注重 情节的曲折和人物形象的刻画,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近代小说
受西方文学影响,注重心理描写和 人物塑造,强调个体感受和情感表 达,如《红楼梦》、《呐喊》等。
现代小说
突破传统叙事模式,注重表现手法 和形式的创新,如魔幻现实主义、 后现代主义等。

《小说知识点详解》课件

《小说知识点详解》课件

语言运用技巧与效果
比喻、拟人等修 辞手法:增强语 言表现实、 生动、幽默等, 营造出不同的氛 围和情感
语言节奏:快慢 结合,起伏有致 ,使情节更加紧 凑
语言色彩:运用 不同的词汇和句 式,表达出不同 的情感和意境
语言风格与意境营造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语言风格:小说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及不同风 格的语言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用。
评论标准与原则
文学性:评论作品的艺术价值、文学风格和技巧 思想性:评论作品的主题、思想内涵和意义 审美性:评论作品的美学价值、审美体验和感受 社会性:评论作品的社会背景、文化影响和现实意义
评论技巧与实例分析
掌握小说背景和主题 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关注情节结构和叙事技巧 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进行评论
小说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关系
小说与散文 小说与诗歌 小说与戏剧 小说与报告文学
04
小说情节与结构
情节类型与特点
情节的特点:连贯性、曲折 性、紧张性、真实性
情节的基本类型:简单情节、 复杂情节、多线索情节
情节的作用:塑造人物形象、 表现主题、吸引读者
情节的安排技巧:悬念、伏 笔、转折点、高潮
高潮设置:讲解如何通过高潮的设置来提升小说的吸引力,使读 者产生共鸣
情节转折与伏笔设置
情节转折的作 用:使故事更 加曲折生动, 吸引读者兴趣
常见的情节转 折方式:突然、 意外、出乎意
料等
伏笔设置的作 用:为情节转 折提供铺垫, 使读者更容易
接受
伏笔设置的技 巧:暗示、隐 喻、细节描写

小说人物塑造与描
小说语言与修辞手
06

小说语言特点与风格
• 小说语言特点: * 叙述性语言:以第三者的角度来讲述故事,客观、中立。 * 描写性语言:通过细节、 修辞手法等手段来刻画人物和场景。 * 对话性语言: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 * 叙述性语言:以第三者的角度来讲述故事,客观、中立。 • * 描写性语言:通过细节、修辞手法等手段来刻画人物和场景。 • * 对话性语言: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 物的描写,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 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1.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性格一般要“四看”: 地位|身份|经历|性格
2.六抓: 抓肖像、抓语言、抓行动 抓心理、抓细节、抓衬托
3.一关注: 作者的对人物的情感态度、看法和评价
2.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主人公的特征及作用 (1)
小说
1.定义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典型)为中心, 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 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情节和环境被称为 小说“三要素”。我们阅读小说时可以把“三要素” 和主题4方面作为突破口。
主题
2..小说考查重点 考查侧重点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于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语 言风格以及探究能力等。文学成分、考生的创新思维成分有逐 渐加强的趋势
③抓动作——性格展示 动作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直接表现,因此,要善于抓住人物 具有特征性的动作,从而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反映人物的性 格特征。如《水浒传》中林冲“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 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这一动 作描写很好地写出了林冲复仇时的痛快淋漓。
④抓细节——准确传神 细节描写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 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 如《祝福》中写虽沦为乞丐却不忘魂灵有无的祥林嫂的神态细 节:“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 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 活物。”“木刻”的神色写出她精神上的麻木;“间或一轮” 写出她思绪的凝聚,凝聚在思索魂灵的有无上。几十个字的细 节描写就把祥林嫂那种呆滞、麻木的“活死人”的神态刻画得 淋漓尽致了。
衬托
2.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描写手法
作用
外貌、动作、 神态描写
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
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促进故 事情节的发展 B.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 然纸上
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 、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 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 式的姿势。”以上对杨二嫂的描写,夸张地写出了杨二嫂的身材形状,为刻画她尖 酸、刻薄、自私的没落小市民的形象做好铺垫。
②抓语言——言为心声 人物的语言能真实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展示人物的性 格特点。比如曹雪芹在刻画王熙凤时,就通过写她的八面玲珑 的语言:“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 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夸林妹妹而赞贾母, 并且连带元春四姐妹也捎带赞美了一番,就连邢夫人和王夫人 也听得高兴,达到一石多鸟的目的。一句话将王熙凤善于阿谀 奉承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
【备考指导】
1.鉴赏人物形象 (1)常见命题方式 ①小说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请结合 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 ②某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其性格特点。 ③请概括某某人物的形象。
(2)解题思路 ①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 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②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 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 句。 ③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通过人物描写(语 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④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 句表述出来。
一、小说中的形象—-人物形象、物象 塑造人物形象——典型,是小说反映社会生 活的主要手段,而且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 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 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规律总结] 对小说中形象的考查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
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就需要认真分析作者 对人物的描写。
⑤抓心理——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有助于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气氛、突出人物 的精神世界等,把握住人物的心理描写有利于把握人物的性格。 莫泊桑的《项链》在心理描写方面就有独到之处,如写玛蒂尔 德看到舞会请帖时,把她急切盼望出席舞会,但又没有合适的 服饰,那种焦急、懊恼、悔恨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⑥抓人物之间的关系——对比映衬 在小说中,真实、充分、深刻、细致地描写出人物关系及 其发展变化,是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揭示人物本质的 最强有力的艺术手段。所以,要善于抓住人物之间的关系,从 对比中,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如《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 的高洁与葛朗台的冷酷贪婪形成鲜明对比。在接待侄儿查理时, 葛朗台对其苛刻吝啬,鸡也舍不得买,竟用乌鸦汤来招待客人, 而欧也妮却不惜拿出私蓄。通过对比互相映衬,突出人物性格。 关注小说中的叙述人语言——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看 法和评价。
(2)
人物个性 社会现实意义 作者意图(主题)
3.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 物或线索人物,次要人物一般具有以下作用:
知识积累
1.人物描写的方法
正面 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特点 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
侧面 描写
——通过对周围人、事、物、环境等的描绘来 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描写手法
细节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描写)
作用
细腻地、突出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作者从自己的角度,通过自己的眼睛和判 断来描写人物
侧面描写 (间接描写)
作者借助小说中的其他人物的动作、语言、 神态、心理及评论来描写所要描写的人物, 从而起到衬托的作用
补充:物象的作用
小说中重要的物象,其基本作用①突出人物性格、 ②揭示深化主题等。有时③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 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如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峡谷》第(2)题:“小说 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解答时,先找出对“鹰”的描写,然后明确其作用: 突出了骑手性格,丰富了其性格内涵,串起了有关情 节。
(3)把握人物性格的六个角度——六抓
①抓肖像——以形传神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作者常常通过对人物的容貌、身材、 衣着打扮和神情姿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格、精神性格等,表 达作者的爱憎。所以,把握人物性格时要抓对人物肖像的描写。如鲁 迅的小说《故乡》一文中,写到“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 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 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但是擦着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