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1米有多长

合集下载

北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测量 第3课时 1米有多长(1) 教案

北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测量 第3课时 1米有多长(1) 教案

2.填一填
三、
(1)铅笔长约 17_____。 (2)橡皮长约 3____。
达标
检测
(3)旗杆高约 8____。
(4)房子高约 3 ____。
(5)毛巾长约 60 ____。
3.谁猜得对?
(6)丝瓜长约 35 ____。
第2页共4页
4.(答案不唯一)
教室宽 门高 窗户高
估计长度 6米 2米 2米
测量长度 6 米 70 厘米 2 米 20 厘米 1 米 60 厘米
策略 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灵活地组织教学环节,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实践、探索、交流。
教学 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教科书第 53-55 页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 活动中,获得只管经验,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米大的单位米来进行测量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的新知识。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在
学生解决问题中遇到问题而产生求知的动力,激起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除此之外,我还想
六、 教学 反思
通过这个设计想向学生们渗透:在今后遇到困难时,没什么好怕的,可以通过学习新知加以 解决,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孩子坚忍不拔的精神
第4页共4页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1 米有多长”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奠
第1页共4页
定基础。】
1.认一认,想一想。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我们食指的宽度大约是 1 厘米,现在请大家拿出直
尺,找出 1 厘米给同桌看。
学生找出 1 厘米的长度,展示给同桌看。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第3课时 1米有多长 北师大版(8张)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第3课时 1米有多长 北师大版(8张)
作业拓展练 12.一根彩带,捆扎礼品盒用去了55厘米,还剩30厘
米。这根彩带原来长多少厘米? 55+30=85(厘米) 答:这根彩带原来长85厘米。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第3课时 1米有多长 北师大版(8张)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第3课时 1米有多长 北师大版(8张)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第3课时 1米有多长 北师大版(8张)
(2)( ② )号乌龟可能获胜。 (3)再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第3课时 1米有多长 北师大版(8张)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第3课时 1米有多长 北师大版(8张)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第3课时 1米有多长 北师大版(8张)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第3课时 1米有多长 北师大版(8张)
第六单元 测量
1米有多长
BS 二年级上册
作业习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第3课时 1米有多长 北师大版(8张)
作业提升方向 (1)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2)培养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第3课时 1米有多长 北师大版(8张)
10.连一连。
二年级上册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第3课时 1米有多长 北师大版(8张)
11.乌龟比赛。(起点为0厘米) (1)①号乌龟跑了多少厘米?还剩多少厘米?
答:①号乌龟跑了60厘米,还剩40厘米。
9.在( )里填上“ 厘米”或“米”。 (1)教学楼高约10( 米 )。 (2)明明的手掌宽约7( 厘米 )。 (3)爸爸走5步大约3( 米 )。 (4)一支铅笔长约17( 厘米 )。 (5)黄叔叔身高约176( 厘米 )。 (6)一本《新华字典》厚约3( 厘米 )。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第3课时 1米有多长 北师大版(8张)

北师大版二上数学第3课时 1米有多长公开课课件

北师大版二上数学第3课时   1米有多长公开课课件

自学指导(二)
1、作者运用哪几种方法去刻画人物的形象?从文中找出具体句子进 行分析。并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两个人物的。 2、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陈尧咨(善射)
神态
忿然 笑而遣之
语言 动作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尔安敢轻吾射
笑而遣之
性格: 自矜(骄傲)
卖油翁(善酌)
睨之
无他,但手熟尔 以我酌油知之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厘米 米 厘米
厘米 米 厘米
巩固练习
3.谁猜得对?

小丽 小明小强 小刚ຫໍສະໝຸດ 新知探究100 50
新知探究
巩固练习
小组合作测量,用米尺进行测量,注意及时记录。
巩固练习
5.
1 30
巩固练习
5.
(答案不唯一)蚂蚁已经爬了80厘米,距离终点 还有多少厘米? 100-80=20(厘米)
更多精彩视频内容,敬请关注
3334326094@
youyicongshu100
学习目标
1、复述故事,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初步把 握人物形象。
2、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 象。 3、体会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自学指导(一)
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 经过和结果要复述清楚。
获,取得成效。 • 9、骄傲自大、不可一世者往往遭人轻视; • 10、智者超然物外
学习目标
1、复述故事,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初步把 握人物形象。
2、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 象。 3、体会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自学指导(一)
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 经过和结果要复述清楚。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测量》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测量》教材分析

《测量》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通过一年级“比长短”“比高矮”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教材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尤其是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时,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通过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的不同,导致测量同一物体的结果不相同,进而产生认知冲突,深刻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活动形式的多种多样,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观念,使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鲜明的表象,进而可以正确地运用它们进行估测和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本单元安排了测量线段和按要求画线段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巩固本单元知识点,掌握测量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学生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也为今后研究直线打下了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之前已经学会了对实际物体的长短比较,掌握了“比长短”的基本方法,对物体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单元的学习旨在使学生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厘米或米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要求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还要了解每一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并且能够在实际中运用。

2.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

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量线段的长度,所以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线段对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要注重学生的体验。

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初步认识线段并用图形表示,再通过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线段的特征教学建议1.注意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教学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同一物体时,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量得的数量也不相同这一过程,要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一年级)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知识点

(一年级)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知识点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开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知识点,欢送阅读!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知识点观察与测量1、观察物体——(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2、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3、去游乐园——(认识米)4、估一估,量一量——(简单的估测和测量)观察物体(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两个方向(前〈后〉面或侧面)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识别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

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1、经历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找一找自己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会通过刻度尺观察物体的长度。

(起点不是0刻度)5、能根据物体的长度,选择适宜的刻度尺测量。

去游乐园(认识米)1、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估一估、量一量(简单的估测和测量)1、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会识别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

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教案单元教学目标:1、开展观察、操作、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2、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识别。

3、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4、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

5、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第3课时 米的认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第3课时  米的认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第3课时米的认识一. 教材分析《米的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课时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有多长,以及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内容较为简单,但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因为长度单位是数学中基本的计量单位之一,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会经常用到。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米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因此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让学生对米有更直观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有多长,能够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有多长,能够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对米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用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入米的概念,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米,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共同探讨米的认识,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教室的长度,引入米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米。

2.新课导入:通过直观演示法,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以及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测量教室的长度,以及自己身高,加深对米的认识。

4.问答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如“1米有多长?”“教室的长度是多少米?”“你的身高是多少米?”等,巩固所学知识。

5.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米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米的概念、1米的长度、测量方法等,以及一些关键的问题和答案,如“1米有多长?”“教室的长度是多少米?”“你的身高是多少米?”等。

第六单元第3课时1米有多长(教学课件)-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北师大版)

第六单元第3课时1米有多长(教学课件)-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北师大版)

估一估,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
100
门大约有2个小明那 么高黑板有多长?
(1)估一估自己教室黑板的长; (2)分小组进行测量; (3)小组汇报。
找一把1米长的尺子,估一估,1米大约相当于几支 铅笔长?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 体的长大约是1米。
估一估,量一量。
这节课你有什 么收获?
1.绘制本节课知识的思维导图; 2. 完成《分层作业》。
1米有多长。
说一说,从图中你 知道了哪些信息?
实践探究,发展量感
认一认,想一想。
1厘米
用小棒摆一摆。
该摆第13根了。
100根1厘米的小棒接 起来,才够1米长呢!
拿一把米尺,看看1米有多长。
米尺上有多少个1厘米? 米尺上有100个1厘米,1米=100厘米,
比一比,说一说。
1.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看从脚到自己身体 的什么地方是1米。 2.把自己的两只手臂伸开,看伸到什么程度是1米。 3.把自己的双脚叉开,看叉到什么程度是1米。
2.谁猜得对?
3.
(1)全长是100厘米,也就是___1___米。 (2) 已经爬了70厘米,还剩___3_0__厘米。
3.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蚂蚁已经爬了80厘米,距离终点还有多少厘米? 100-80=20(厘米)
(答案不唯一)
5.连续做4次立定跳远,把每次跳远的成绩记录下来。
教室宽 门高
估计长度 米 米 米
测量长度
米 厘米

厘米

厘米
说一说,估计时你有什么好办法?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四人一组,用尺子互相量一量臂长,并将结果填在表中。
姓名 臂长/厘米
达标练习 巩固成果

《1米有多长(第1课时)》达标检测(1)

《1米有多长(第1课时)》达标检测(1)

《1米有多长(第1课时)》达标检测
1.在比1米长的()里画“√”,在比1米短的()里画“×”。

()()()()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桌子高约床长约房子高约铅笔长约70()。

2()。

20()。

18()。

3.想一想,填一填。

1米=()厘米 500厘米=()米
4米=()厘米 8米=()厘米
()厘米=2米 300厘米=()米
4.
(1)如果王大爷从这根绳子上截去35厘米,那么这根绳子还剩下多少厘米?(2)这根绳子再増加多少厘米就是1米?
5.学校主道路的一旁一共插了8面彩旗,每相邻的两面彩旗之间都是5米,从第一面彩旗到最后一面彩旗之间一共有多少米?
答案:
1.×√×√
2.厘米米米厘米
3.100 5 400 800 200 3
4.(1)80-35=45(厘米)(2)1米=100厘米 100-80=20(厘米)
5.8-1=7(个) 5×7=35(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1米有多长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课件、米尺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看看长颈鹿和小乌龟子在游乐园的门口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53页情境图。

生观察汇报。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想一想。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我们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现在请大拿出直尺,找出1厘米给同桌看。

学生找出1厘米的长度,展示给同桌看。

同学们找的非常准确,100段这样的1厘米接起来就是1米。

看(出示米尺),这就是米尺,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

注意看,自己数一数是不是有100厘米。

学生自己数,明确:1米就是100厘米。

我们可以写成:1米=100厘米。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我们用“厘米”作单位。

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米”作单位,“米”也是国际上通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2、比一比,说一说。

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1米有多长。

对于学生的多种回答,只要合理都要给予鼓励。

学生用米尺进行测量,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演示自己伸开手臂比划1米长。

3、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

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测量,从教室的一头到另一头大约有多长?教室里的黑板大约有多长?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测量教室的长、黑板的长。

4、巩固练习。

“厘米”和“米”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下面的填空。

课件出示:教材第
53页最下面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室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通过怎样对比确定填写什么单位的。

三、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长度单位——米,知道了课桌的长度大约有1米,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要用“厘米”做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要记住1
米=100厘米。

还学会了测量物体的长度,注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量起。

练习设计:教材54、55页
板书设计;
1米有多长
1米就是100厘米。

我们可以写成:1米=100厘米。

“米”也是国际上通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