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大学若干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浅析欧洲中世纪大学

浅析欧洲中世纪大学

93海外文摘1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缘起12世纪正值欧洲学术复兴蓬勃发展的时代,城市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经济发展,一个个城市成为一个个经济文化中心。

巴黎,弗洛伦萨,罗马,柏林等等城市吸收带动着各自文化圈的学术发展。

有学者推断,在欧洲任何一个中等大小的城镇中都有的文法学校存在,只不过后来,大部分的学校都湮没在历史的尘烟中。

这些文法学校就像一个个细胞,组成了较低层次的教育系统。

而大学是“学者的行会”,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高深学问的场所,这种探索完全建立在个人的好奇心和兴趣上,是无功利性的。

欧洲中世纪著名大学(如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等)承担了当时最伟大的智力任务,使学习古代经典作品与学习基督教的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严谨的智力训练和卓越的学术水平,使这些大学受到世人尊敬并获得了许多专门的权利。

在当时宗教势力和封建王权的争斗中,一些大学树立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理念,能够始终保持独立,拥有特权和豁免权,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并发展成为了世界一流的学府。

2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点2.1 教师特点在中世纪,大学里的教师主要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常驻学校的专职教师,还有一类是巡回讲演或在政府教会有正式工作的兼职教师。

但是无论哪一类教师,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一是比较敬业,当时的大学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还要为学生树立道德模范。

因此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二是过分依赖学生。

与今天不同,中世纪的大学教师是学生们选出来的,他做的每件事都需要学生们付钱,薪水也主要由学生们提供,所以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师道尊严”。

三是贫穷。

当时的大学为了保持学术地位上的独立性,不会随便从贵族教会那里接受有目的的资助,同时当时的普遍观念也认为,贫穷是保持质朴的一种有效方式。

四是需要面对独身问题。

这源自于传统的修道制度,例如巴黎大学就明确规定结婚者不能够在该校任教。

这一规定后来被一些大学陆续废除,直到18世纪晚期才成为历史。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世纪已经成为过去,中世纪大学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有些不复存在,有些仍然存在,仍然能引起今天的思考。

科学技术史之中世纪大学的特征和意义

科学技术史之中世纪大学的特征和意义

中世纪大学的特征和意义一、中世纪大学的特征现代大学源于中世纪大学,现代大学的许多特征是直接从中世纪大学继承而来的,兹举其要者。

1.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学术自由主要指大学成员教学和研究的自由,大学自治是指机构本身不受外来干涉而具有的自我管理的权限。

应该说,这两个概念都是中世纪大学的遗产,也是现代大学孜孜不倦所追求的目标。

英国当代研究中世纪大学的学者科班(A.B.Cobban)说:“学术自由思想的提出以及永久的警戒保护它的需要,可能是中世纪大学史上最宝贵的特征之一。

”1158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颁布一项保证学者安全活动的法令,规定学者在国内受到保护,如遭到任何不合法的伤害将予以补偿。

该法令被看作是向学者保证其学术活动不会招致惩罚的最早的步骤。

1219年,教皇颁布敕令,规定未经其许可,巴黎主教不得开除任何教师的教籍或学生的学籍。

1361 年,法国国王释放了一名因被指控为异教徒而遭监禁的学者。

然而,大学获得的学术自由常常是短暂的,教会和世俗统治者担心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的大学在其主管教区或管辖区域内的挑战,常常对大学进行多方面的干预,以求控制大学。

尤其在中世纪后期,一些大学在很大程度上被迫放弃它们的自治权力。

例如,法王 1437年下令取消巴黎大学免税的特权,1445年又免去巴黎大学的司法特权,1449年再取消巴黎大学师生的罢课权。

尽管如此,从中世纪至今,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始终是大学不渝的目标和理想。

在社会中作为独立力量的大学模式已经成为大学理想中永久性的标志。

正如加拿大学者许美德所说:“大学一旦失去自治和成为教会或国家的卫道士的时候,也就失去了它的高水平的学术地位和可贵的社会批评职能。

”2.宗教性和国际性中世纪大学的宗教色彩是非常浓厚的,它基本上是教会的侍女和附庸。

“大学虽然不是教会,但大学却继承和保留了教会的特点。

”教会“接受来自任何地区或任何种族的成员,成员之间赤诚相待,不拘囿于地区利益,并使用一种超越地区障碍进行交谈的共同语言──拉丁语,共同的神学观”。

《2024年欧洲中世纪大学_历史描述与分析》范文

《2024年欧洲中世纪大学_历史描述与分析》范文

《欧洲中世纪大学_历史描述与分析》篇一欧洲中世纪大学_历史描述与分析一、引言欧洲中世纪大学是欧洲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欧洲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特点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描述和分析,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二、历史背景欧洲中世纪大学起源于中世纪欧洲,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条件以及文化传统为大学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土壤。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结构、骑士文化、教会势力等因素都对大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些以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为目的的学术机构应运而生,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大学。

三、发展历程1. 早期阶段早期的欧洲大学多为教会或皇室所设立,主要传授神学、法学、医学等学科知识。

这些大学通常以一种行会组织的形式存在,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学术传承。

在教学内容上,神学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哲学、数学等其他学科也得到了相应的关注和发展。

2. 中世纪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世纪欧洲的大学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和教育体系。

大学的教师多为学者或教士,他们在大学中教授课程并传播知识。

学生们在大学里学习各种知识,同时参加学术辩论和交流活动,以此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这一时期的大学也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文艺复兴时期及以后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欧洲的大学开始逐渐摆脱教会的束缚,开始更加注重人文主义教育。

大学的课程设置逐渐扩大,涵盖了文学、艺术、历史等多个领域。

同时,大学也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术机构,拥有了自己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在文艺复兴之后,欧洲的大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

四、特点分析1. 学术自治与独立欧洲中世纪大学具有高度的学术自治和独立性。

大学拥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和学术传承,教师和学生享有相对的自由和权利。

这种学术自治和独立性为大学的学术研究和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保障。

中世纪大学的学生评价及其特点分析

中世纪大学的学生评价及其特点分析

中世纪大学的学生评价及其特点分析康聪聪(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宁波315000)摘要:中世67学作为现代大学发展的源头,总是CD着众多学者的探寻#当从不同的视角或者用不同的方法探索时,总会发现新的事物并获得新体验。

本文从现代系统的教育评价学内容,对中世6大学对学生零散的、朴素的评价内容及方法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出中世67学学生评价的一些特点。

关键词:中世67学学生评价特点“中世纪”似乎一直是一个充满宗教神秘色彩与距离感的词汇,但就是这么一个令人有些陌生的年代却孕育出了大学。

英国历史学家海斯汀•拉斯达尔(Hastings Rashdall,1858-1924)曾作出这样的评说:“中世纪大学留给我们的财富,要比留下的大教堂更加珍贵和不朽。

”事实证明,几百年来学者们对于中世纪大学的探索从来没有停,产出了有有的,世人更加了个代的大学状况及大学精神,并为现代大学展有-中世纪大学一般指中世纪期的大学,已具有现代大学的,为来现代大学的,要有大学、大学、大学、大学和大学叫目国对于中世纪大学的富,要中:中世纪大学的;中世纪大学精神学、大学;大学出来的大学;教教与的;教学;中世纪大学与中国学的;中世纪大学与教的&从中世纪大学学生评,人对于中世纪大学学的,从的现代教育评学对大学的学生评和,期为中世纪大学新视&陈玉坤《教育评学》中写道,学生评是对学生个体学习进展和变化的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思想品德和个性面的评典肖远军在《教育评原应用》中认为,学生评价是评者依据一定的评标准,对学生个体学习的进展和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和价值判断,期达到教育增的+4,&综所述,学生评就是评者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业就、个性展、品德状况、体质体能面进行判断,并把判断结反馈于教育实践改进教学,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要对中世纪大学的学生评价内式进行概况展现并总结&一、中世纪大学学生评价概况(一)"德和体质体能评价。

《2024年欧洲中世纪大学_历史描述与分析》范文

《2024年欧洲中世纪大学_历史描述与分析》范文

《欧洲中世纪大学_历史描述与分析》篇一欧洲中世纪大学_历史描述与分析一、引言欧洲中世纪大学是欧洲教育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它不仅对中世纪社会的知识传播、学术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还为后来的现代大学奠定了基础。

中世纪大学的发展和演变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宗教等多方面的变化,是欧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通过对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历史描述和分析,探讨其发展特点和影响。

二、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历史背景欧洲中世纪大学起源于中世纪初期,其发展受到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和宗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欧洲封建社会时期,教会掌握着教育大权,教会学校成为当时主要的教育机构。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积累,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求逐渐增强,原有的教育机构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城市和地区开始出现学术团体和学者聚集地,逐渐形成了中世纪大学的雏形。

这些大学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传统,强调学术自由和独立思考的精神,成为当时社会知识分子和学术界的中心。

其中,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等,都成为了当时世界著名的大学。

三、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点欧洲中世纪大学在发展过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

首先,中世纪大学注重人文精神,强调独立思考和自由探讨。

这种学术氛围使得学术研究得以自由发展,推动了当时欧洲社会的文化繁荣。

其次,中世纪大学具有专业化的课程设置和教师制度。

这些大学以教师为核心,拥有各种专业的教师和学者,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术课程和深入的研究方向。

此外,中世纪大学还具有组织性强的学生团体和严格的学术规范,保证了学术研究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四、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影响欧洲中世纪大学对欧洲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世纪大学推动了欧洲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这些大学吸引了大量的学者和学生,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交流,推动了欧洲文化的进步。

其次,中世纪大学为后来的现代大学奠定了基础。

许多现代大学的制度和模式都源于中世纪大学,如学位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

中世纪大学四大特点教案

中世纪大学四大特点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中世纪大学的历史背景和产生原因;2. 熟悉中世纪大学的四大特点;3. 分析中世纪大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中世纪大学的四大特点;2. 中世纪大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难点:1. 中世纪大学的四大特点的具体内容;2. 中世纪大学的特点与后世教育发展的联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中世纪大学吗?它有什么特点?2. 引导学生回答,引出中世纪大学的历史背景和产生原因。

二、讲授新课1. 介绍中世纪大学的历史背景和产生原因;2. 讲解中世纪大学的四大特点。

(1)自治性:中世纪大学是一种自治的教授和学习中心,不受教会和市政当局的干预;(2)课程设置:中世纪大学的课程设置较为灵活,主要包括文、法、神、医四科;(3)学位制度:中世纪大学实行学位制度,学生修满规定课程,通过考试合格后可获得硕士、博士学位;(4)学术自由:中世纪大学强调学术自由,鼓励学者们开展学术研究和辩论。

三、课堂练习1. 请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中世纪大学四大特点的内涵;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中世纪大学的四大特点;2. 提问:中世纪大学的四大特点对后世有什么影响?二、讲授新课1. 分析中世纪大学的四大特点对后世的影响;2. 讲解中世纪大学对后世教育的启示。

(1)对后世教育体制的影响:中世纪大学的自治性、学位制度等对后世教育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2)对后世学术研究的影响:中世纪大学的学术自由为后世学术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3)对后世大学精神的影响:中世纪大学的追求真理、崇尚自由的精神对后世大学精神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课堂小结1. 总结中世纪大学的四大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2. 强调中世纪大学在西方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

四、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中世纪大学的其他特点;2. 分析中世纪大学对后世教育的启示,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看法。

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诞生考察其特征

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诞生考察其特征

文章 编 号 :0 9—2 8 ( 0 2 0 0 0 0 10 0 0 2 1 )2— 0 3— 4
大 学 、 堂 和议会 都 是 中世纪 的产 物 。在古 希腊 教
很 多 事 物 并 没有 创 始 者 , 没 有 确 定 的 开 始 时 也
和 罗马 有高 等教 育却 没有 大学 , 果现 在 的学生 在苏 间 , 如 只是 那 么慢 慢 的 不 为人 知 的成 长 。 由全 体 教员 、 格拉 底处 学 习肯定 会 向他要 一个 证 书 , 而 苏格拉 底 学 院 、 程 、 然 课 考试 、 毕业 典礼 和学 位组 成 的教育 体系并 是不 发 毕 业 证 的 。 中世 纪 是 指 从 .6年 西 罗 马帝 国 不是 来 自于 苏格 拉底也 不是 来 自于亚 历 山大 , 4 7 牛津 大
下来 , 尽管 它 的确有 些 变 化 , 依 然 与 当时 的面 貌极 有 的 , 洛尼亚 大 学也不 会追 溯 到狄奥 多西 大帝 。这 但 波 为相 近 , 种 机 构 就 是 大 学 ” 也 正 如 英 国著 名 学 这 。
者 哈 罗德 ・ 金 ( aodP ri ) 说 的 : 一 个 人 如 柏 H rl eg 所 n “

21 0 2年第 2期
建成 , 国牛 津大 学 是从 巴 黎 大学 分 裂 出 的学 生 , 英 建 “ 难 已经 战胜 了东 方 人对 基 督 的忠诚 , 灾 因此 西 方骑 成于 16 7年 , 10 1 而 2 9年剑 桥 大学 : 牛津 大学 分 裂 士应 该停 止可 耻 的 自相 残 杀 , 从 用手 中的剑去 惩 罚那些
4 7所 ,6世 纪增 加到 8 左右 。 1 O所
混 战 组成 的十 字军 东 征 开 始 了。通 往 东 方 的道 路 被

欧洲中世纪大学概述

欧洲中世纪大学概述

欧洲中世纪大学概述————记人类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桑塔亚那曾说:“不读历史的人,注定重犯历史的错误。

”在人类浩如烟海的历史中,有一朵奇葩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欧洲中世纪大学。

在那样一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何以大学能够在宗教的强大势力下得以产生?又何以能得到发展?为什么最早意义的大学产生于欧洲?对于我们现在的大学又有何启示呢?带着诸多疑问,或许能得到答案,或许只能管中窥豹,钻入历史典籍中,希冀着能顺着历史脉络捕捉到一些答案,开始思索的旅程吧。

一.关于“大学”一词的涵义泰格尔说:“历史是一堆灰烬,我们要把手伸进这堆灰烬里面,这里面说不定还有余温,我们要捕捉的就是这个余温,把这个余温和我们的体温联系起来,然后有可能点燃很多很多读者心头的文化之火。

”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时,也应该把握住余温,应追根溯源,才更显其精确。

这里说的“大学”,是拉丁文“universitas”一词的译名,仅用于指12世纪末在西欧首先在意大利和法国出现的一种高等教育机构或者说高等学府,无疑,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高等学府或高深学习处所出现得很早,如雅典的阿加德米,埃及的爱资哈尔,当然都是出色的高深学习中心,虽然一些教育史的书籍上把它们也称作大学,但它们并不是12世纪及以后意义上的“大学”,因为规定的课程、正式考试、科的组织形式、学位,都是中古西欧大学中特有的产物,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起源于12世纪的欧洲。

拉丁文“大学”一词为“行会”,“社团”,“公会”之意,而不是教育机构或学校的意思。

许多大师聚徒讲学,吸引四面八方来的生徒,产生一种学舍称为“总学”,意谓接受从各个地区不同民族来的学生的学校,以别于只招收本地学生的“区学”,这种“总学”是当时高等学府,在这样的总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接受各自的民族组成团体,即大学(公会)。

12世纪有些大学如巴黎教师大学取得总学称呼,即被承认是高等学府了。

可见当时总学指高等学校,而大学则是师生团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卷 第6期教育学报Vol 14,No 162008年12月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 s Dec 12008收稿日期:2008210215作者简介:贺国庆(1961—),男,白族,湖南人,河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外国教育史研究。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欧洲中世纪大学研究”(项目编号:03457261D )。

中世纪大学若干特征分析贺国庆(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摘 要:中世纪大学是现代大学的源头,从历史的角度对中世纪大学的自治与外部干预、国际性和区域性、职业性和非功利性、民主性和等级性、一致性和多样性、保守性和进步性等特征加以重新审视,不仅有助于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认识中世纪大学,而且也将为现代大学的发展提供有益参照。

关键词:外国教育史;中世纪大学;现代大学;特征中图分类号:G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298(2008)0620044205作为现代大学的直接源头,中世纪大学已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领域。

但在中世纪神秘面纱的笼罩下,以往对中世纪大学的认识又常常不可避免地有所局限。

今天,当我们努力透过历史的层层迷雾尝试近距离地认识中世纪大学时,会发现她的很多特征或曾被忽视,或与人们的一般印象相去甚远。

因此,要全面和客观地认识中世纪大学,从历史的角度对这些特征加以深入分析和探讨无疑是必要的。

而且,鉴于中世纪大学和现代大学密切的历史渊源,重新审视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特征,也将为当今大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照。

一、大学自治与外部干预中世纪大学是享有多种特权的机构,其中首要的是自治权,即大学本身不受外来干涉而具有的自我管理的权限,包括有权处理与外部的关系,监督成员的录用,制定自己的章程等等。

大学自治来自师生捍卫自身利益和权利的需要,是经过与教会和世俗当局长期斗争的结果。

中世纪大学最终形成了博洛尼亚大学以学生为主体、巴黎大学以教师为主体的两种自治模式。

1158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 )在博洛尼亚颁布一项保证学者安全活动的法令,规定大学生在国内受到保护,如遭到任何不合法的伤害将予以补偿,该法令被视为中世纪大学享受自治权之始。

1194年,教皇塞勒斯丁三世(Celestine III )在巴黎赐予大学社团第一批特权,1200年巴黎大学获得第一份皇家特许状,1215年教皇特使又为巴黎大学制定了第一部章程。

1214年,经过五年的罢课,牛津大学获得了来自市政当局的保证:享有与巴黎大学同样的自由与特权。

然而,大学获得的自治权常常是短暂的和不稳定的,教会和世俗统治者担心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的大学在其主管教区或管辖区域内的挑战,常常对大学进行多方面的干预,企图控制大学。

在大学发展的早期,大学与教会的斗争旷日持久。

教会势力与大学行会独立性的发展是截然对立的,主教们力图把大学置于他们的控制范围内,大学被看作是教会的附属机构。

为了赢得应有的自治,一些欧洲早期大学不得不进行艰苦而长期的争取教会和大主教的司法豁免权的斗争。

在斗争中,大学常常求助于教皇的支持,教皇出于控制大学的需要,给与大学种种特权。

直至中世纪后期,欧洲的主教们才逐渐接受了这样的一个原则:教会对大学的控制与大学本来的发展是不相协调的。

在很多情况下,教会对大学的帮助对大学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例如,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教会主教们的明智之举,15世纪的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格拉斯哥大学和阿伯丁大学会发展下去。

15世纪苏格兰的主教并不打算长久地控制他们已经创立的大学。

他们给予大学充足的财富和能量,这样大学有了稳定的财政支持以及形成了完善的组织,反而使大学最终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其他各国也有许多类似的情况,如法国、德国、波西米亚、低地国家以及斯堪的那维第6期中世纪大学若干特征分析45 亚。

[1]18219除了与教会势力的斗争,大学还要反抗世俗势力的干预,并曾一度取得胜利。

如巴黎大学的自治权是在1229年学生与国王的警察发生流血冲突后才获得的。

牛津大学1209年爆发市民与学生的冲突,1214年终于取得独立的第一步。

为什么大学能够在这些斗争中取得胜利呢?雅克・勒戈夫(J ac2 ques Le G off)说:“首先靠它们的团结和坚定;同时它们威胁要采用并真的采用了罢课和分离出去的危险武器。

世俗势力和教会势力从大学成员的存在中得到许多好处,他们是一批不容忽视的经济上的主顾,并为培训顾问与官员们提供无与伦比的教育场所,还是造成赫赫声望的基础,因此罢课和分离出去的强硬方法不会不奏效。

”[2]63中世纪晚期,国家对大学的控制逐渐代替了教会的控制,大学自治与政府干预的矛盾日益突出。

法兰西国王1437年下令取消巴黎大学免税的特权, 1445年又免去巴黎大学的司法特权,大学被置于议会的管辖之下,1449年再取消巴黎大学师生的罢课权,把大学牢牢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中。

1382年,牛津大学已无力反抗坎特伯雷・考特纳(Canterbury Court nay)大主教对一些被控为威克里夫(Wyc2 liffe)主义教授的惩处。

1485年,亨利七世(Henri V II)重申所有大学的特许权,并承诺保持与先王同样的友善,条件是大学恭顺地服从。

雅克・韦尔热(J acques Verger)说:“15世纪末,欧洲大学与13世纪的大学已有较大差异。

从经常因暴力冲突而分裂,但富于活力和独特生活的独立行会,研究和教学的发源地,退居为‘服务于国家的职业培训中心’,并由国家严密控制。

”[3]中世纪晚期的大学,随着世俗政权的强大,其早先所拥有的种种特权,几乎丧失殆尽。

二、大学的国际性与区域性中世纪大学的宗教色彩非常浓厚,“大学虽然不是教会,但大学却继承和保留了教会的特点。

”[4]大学“按照教会的独特生活方式去活动,特别重视教会的世界性质和国际性质。

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大学,至少是德国的大学,无例外地是在基督教会的土壤上蒙受天主教会的庇荫而成长起来的。

教会的教文成了它们教学的基本原则,教会的通用语言也是它们的语言。

……因为大学具有教会和宗教团体一样的国际性质,遂使教师和学生养成乐于到国外居住的习惯和勇于冒险的精神。

”[5]毫无疑问,来自欧洲各地的学生和学者促成了博洛尼亚大学和巴黎大学的诞生。

有人列举了13至16世纪曾在巴黎大学执教和攻读的知名外国学生,其中有153名英国人、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200名德国人,56名荷兰人,109名意大利人,44名西班牙和葡萄牙人,41名斯堪的纳维亚人,41名斯拉夫人、匈牙利人和希腊人,甚至还有一批来自亚洲的学者,巴黎大学13至16世纪的不少校长也是由外国人担任的。

[6]虽然中世纪大学具有国际性特征,大学毕业生具有“在任何地方教学的权利”,但这种权利是有限的和短暂的,最终,大学的单一主义(或排他主义)与超越国家含义的“在任何地方教学的权利”相比占了上风。

老大学通常不愿意接受新设立的大学的学位,甚至在早已设立的各大学之间对学位的相互承认也存在严重的问题。

问题之一是没有一个大学能够评价另一个大学考试水平的可靠标准,因为中世纪大学没有书面考试,如果不进行调查而由一个大学来评估另一个大学的毕业生专业水平是非常困难的。

另一个问题是在一所大学中已建立的教师职位对接纳大批的其他地方的教师是非常谨慎的,因为大量过剩的教师将会减小班级的规模,导致来源于学生学费的教师收入的降低。

当后来有薪金的教师职位开始取代由学生的学费作为薪金的制度时,这种情况也没有得到好转。

在总体上,大学制度并不鼓励学者的流动,流动只是即将到来的前大学时代的一个鲜明特征。

[1]223此外,大学数量的增多也是国际性大学观念受到削弱的原因之一。

学生们不用长途跋涉去老大学求学,大多选择了就近入学的方式。

14世纪到15世纪,大学和民族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阻止而不是鼓励学生的流动,“当时每个国家、政治或教会团体都试图建立大学,以使其公民能在当地而不是国外学习。

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将公民的智力和思想训练监控起来,阻止资金流向国外以损害本地商人和手艺人的利益。

”[7]285一些国家甚至以剥夺公共职务的惩罚来强化进入国外大学的禁令,到15世纪,外部流动实际上已逐渐停止。

统计数字表明,中世纪末期四分之三的学生满足于到地方大学,通常是离他们家乡最近的一所大学。

[7]287如此带来的结果是巴黎大学在中世纪后期逐渐由君主所控制,并且从一所世界性大学转变为一所范围有限的国家大学。

同样,博洛尼亚大学日益屈从和依赖于城市当局,失去了其相当多的国际吸引力。

很多由地方统治者或自治市创办的新大学从一开始就46 教育学报2008年是与国家、地区或市政的利益相关的。

大学通常被作为政治机构的不可缺少的部分,被期望满足于地区的需要。

实际上,在中世纪后期学生们不断抱怨许多教师把很大一部分时间用于城市的、贵族的或王室的事务上。

尽管统治者通过授予教师更多特权的办法力图减少教师过多的社会活动甚至缺席问题,但效果甚微。

三、大学的职业性和非功利性长期以来,人们把大学比做“象牙塔”,在他们的印象中,中世纪大学是神学的附属,钻研古典学科和神学,与世隔绝,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

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

中世纪大学的前身———大教堂学校和城市学校一直是服务于世俗目的的,即通过提供教育机会培养学生供职于教会、政府或法律及医学部门的能力。

大学形成后基本目的并没有改变,仍大多是职业性的机构,大学期望能够对其从社会各领域得到的有限资源有所回报,不管这些资源是来源于统治者个人、市政当局或一些作为个人的捐助者。

即使是逻辑学和辩论术的训练,也带有浓厚的功利和实用色彩,被看作是适合于大多数职业活动的基本的准备。

在大多数大学里,神学都是最不受欢迎的学科,它能吸引的学生人数最少,原因是人们认为神学太理论化了。

在医、法、神三个高级学院里,民法通常是最受欢迎的领域,其次是教会法,然后是医学。

中世纪大学主要培养市政和教会管理人员、律师以及医生,而不是哲学家、纯科学家或是文学学者。

佩托(Louis Paetow)甚至认为,中世纪大学是古典研究的障碍。

他说:这些大学实际上把文艺复兴推迟至14世纪末和15世纪才发生,古典研究“受到大学的抑制,因为大学强调的是逻辑、法律、医学和神学”。

从今天的角度看,中世纪的文科课程显得非常狭窄和专业化。

不仅省掉了大多数古典文化,而且还“完全不包括实验科学、现代语及历史和其他称作社会科学的内容。

”[8]哈罗德・珀金(Harold Perkin)也说:“如果有人认为,文学部与专业学部相比,较少具有功利性和职业性,那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绝大多数学生可能不再继续就学,文学部为他们在读写、辩论、思维、计算、测量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方面提供的有用训练,使他们适于承担教会和世俗政府中的种种职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