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类特殊反应的动力学

合集下载

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

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

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化学反应是物质变化的过程,研究其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对于理解化学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反应动力学研究的是反应速率和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动力学模型是描述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关系的数学模型。

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药物研发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将介绍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基本概念、模型类型及其应用。

一、动力学模型基本概念1. 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物质在单位时间内的数量变化率,通常用反应物质量的减少量或产品量的增加量来表示。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有关,是描述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参数。

2. 反应级数化学反应的反应级数是指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质浓度变化的指数关系,例如一阶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一次方关系,二阶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二次方关系等。

3. 反应机理化学反应机理是指反应过程中所涉及的中间物种及其转化规律,以及决定反应速率的步骤和速率常数,描述反应机理是理解反应动力学的重要基础。

4. 动力学模型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是描述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关系的数学模型,可以形象地表示为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二、动力学模型类型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简单动力学模型和复杂动力学模型等。

1. 简单动力学模型简单动力学模型是指在反应机理相对简单的情况下,通过实验数据拟合获得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常见的简单动力学模型包括零阶反应、一阶反应和二阶反应等。

(1)零阶反应零阶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反应速率常数k表示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数量的变化量,通常的单位是mol·L^-1·s^-1。

(2)一阶反应一阶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反应速率常数k 表示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减少或产品浓度增加的量,通常的单位是s^-1。

(3)二阶反应二阶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二次方成正比,反应速率常数k表示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平方减少或产品浓度的平方增加的量,通常的单位是L·mol^-1·s^-1。

化学反应动力学中的分类学和机理

化学反应动力学中的分类学和机理

化学反应动力学中的分类学和机理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的转化过程,其中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关系到反应的效果。

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在不同的条件下不同反应物的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本文就化学反应中的分类学和机理进行探究。

一、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base on 一定的条件,分为如下几类:(一) 零级反应:产物的速率和反应物的浓度无关。

例如,放射性核素衰变、一些酶催化的反应等,此类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k)不随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二) 一级反应:产物的速率和反应物的质量浓度成正比。

例如,一些物质降解、火灾、某些催化剂催化的氧化反应等。

(三) 二级反应:产物的速率和反应物的浓度平方成正比。

例如,加速物脱离反应系统和二分子反应等。

(四) 高阶反应: 常用于许多复杂生化反应、生物和化学制剂(如药物)的动力学研究。

二、反应机理1.表观反应级与反应中间体在实际化学反应中,一些反应步骤不是局部的,而是一系列中间过渡态以行进。

每一个中间体虽然不形成最终产物,但在反应的整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般在中间体能够被氧化物还原或将氧化物上的财富转移到中间体时形成的。

换言之,在化学反应中,中间体产生是对稳定状态的破坏,并形成另一个稳定状态。

影响中间体的产生和消失的因素是物理条件,如压力和温度。

2.碰撞理论碰撞性的理论认为,在一定情况下,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会产生化学反应。

理论中强调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碰撞时因反应发生必须保留一定的碰撞速率、碰撞能量等特定的条件。

当碰撞理论与实际实验结果不一致时, 通常是由于反应还发生在不同的过渡态或中间体中所等原因。

3.元素反应法元素反应法主要用于揭示化学反应机理。

许多元素(如锰、铁、钴、铜、镍等)对多种反应具有催化作用,例如菜油酸成色反应,锰、酸的反应。

这种情况下,元素向反应物加入一些反应物,使反应物产生一些离子团,使离子产生一些高度氧化的轻原子离子或游离基获得电荷,从而产生氧化还原反应,缩短原来的反应路径,促进反应的进行。

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模型

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模型

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模型酶催化反应是生命体系中关键的一环,它在细胞代谢、信号传导、免疫反应等生命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模型则是研究这些反应本质和控制机制的关键工具。

本文将介绍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背景,探讨几种常见的酶催化反应模型,并简述大分子反应的特点及控制机制。

一、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背景酶催化反应是指在生物体内,酶作为催化剂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酶能够显著降低反应所需的能垒,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这是因为酶与底物之间形成的酶底物复合物能够在化学反应中提供一个更加稳定的、能量较低的过渡态,从而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和活化能。

在酶催化反应中,反应速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

反应速率和底物浓度、酶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相关,因此需要建立反应速率的动力学模型。

此外,酶催化反应的热力学特性也是研究的关键点之一,热力学模型的建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反应的驱动力和热力学限制。

二、几种常见的酶催化反应模型1. 米高斯-明茨动力学模型米高斯-明茨动力学模型是最早提出的酶动力学模型之一。

这个模型假设底物结合酶的速率比化学反应速率快很多,因此酶底物复合物的形成是反应速率的控制步骤。

当底物浓度很低时,酶活性不会受到抑制。

但是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酶活性会逐渐达到饱和,反应速率也会趋于常数。

2. 酶抑制模型酶抑制模型是一种描述酶和抑制剂之间互作关系的动力学模型。

抑制剂可以直接地或者通过结合酶活性部位抑制酶的活性。

在酶活性被抑制的情况下,反应速率呈现非线性关系,其动力学方程可以写成一个双曲线形式。

3. 酶电化学模型酶电化学模型结合了动力学和电化学的理论,描述酶催化反应的电化学过程和催化剂对电极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这种模型在电化学和生物传感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大分子反应的特点及控制机制除了小分子酶催化反应,大分子反应也是生物体系中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

大分子反应包括蛋白质合成和降解、DNA复制和修复等过程。

化学反应过程的动力学模型与仿真

化学反应过程的动力学模型与仿真

化学反应过程的动力学模型与仿真一、概述化学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质通过相互作用而转化成为其他化学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过程的动力学模型与仿真是化学工程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通过建立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可以深入理解化学反应机制,对动力学参数进行求解,从而设计出更加合理的反应工艺流程。

二、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是描述化学反应的分子水平的数学模型。

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1. 基于速率方程的动力学模型速率方程是指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式。

化学反应中速率方程形式各异,需要考虑具体反应类型。

不同速率方程是建立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基础。

以一阶反应的速率方程为例,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式为:$$v = k[A]$$其中,$v$ 表示反应速率,$k$ 表示反应速率常数,$[A]$ 表示反应物 A 的浓度。

2. 基于分子级别的动力学模型对于一些复杂的反应体系,速率方程难以描述,就需要采用基于分子级别的动力学模型。

这种模型通常基于分子间交互力,考虑各反应步骤的分子能量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可以模拟化学反应中分子间距离、角度、能量等变化,从而推断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反应路径和反应速率。

三、化学反应仿真化学反应仿真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化学反应的过程,以求解相应的动力学模型。

化学反应仿真可以大大加快反应参数求解的速度,减少试验成本和风险。

化学反应仿真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建立数学模型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反应类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对于基于速率方程的动力学模型,主要通过实验测定求解反应速率常数,从而求解动力学模型;对于基于分子级别的动力学模型,通常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

2. 验证模型有效性通过对模型的验证,可以查看预测值和实验值的差异。

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是调整模型的必要步骤,同时也可以加深对模型本身的理解。

3. 仿真计算根据建立的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并得到模拟结果。

化学反应中的有机反应与催化反应

化学反应中的有机反应与催化反应

化学反应中的有机反应与催化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过程。

有机反应和催化反应都是化学反应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文将分别介绍有机反应和催化反应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应用。

一、有机反应有机反应是指有机物之间或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

有机物指的是以碳为主要元素的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芳香烃、卤代烃等等。

有机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中含有机物,反应条件通常是温和的,并且反应速率较慢,需要经过活化步骤。

有机反应有很多种分类方式,最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1. 根据反应类型分类有机反应可以分为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重排反应、氧化反应等等。

加成反应是指两个单体分子直接结合成为一个高分子,如聚合反应;消除反应是指分子裂解成低分子化合物;取代反应是指一个原子或原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团取代;重排反应是指一个化合物内部发生原子或原团的结构重排;氧化反应则是一种化合物中的氧原子增加,或是氢原子减少的反应。

2. 根据反应动力学分类有机反应可以分为两类:热力学反应和动力学反应。

热力学反应是指在热力学平衡的情况下,反应的自由能变化为负,也就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相对更稳定;动力学反应则是指反应的进程受到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反应速率快慢取决于反应物的浓度。

3. 根据反应机理分类有机反应可以分为自由基反应、离子反应、共价键反应和复合反应等。

自由基反应是指反应中涉及到自由基中间体的反应;离子反应是指反应中发生离子的生成和消失;共价键反应是指反应中原子之间共用电子对,发生亲电和亲核攻击;复合反应则是指反应物中的两种物质合成一种新产物。

有机反应在生命科学、药物化学、材料化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有机反应可以用来合成药物,并探究药物分子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机理;也可以用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用于塑料和橡胶等材料的生产。

二、催化反应催化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加入催化剂以提高反应速率的过程。

催化剂是指一种能够降低反应能垒,使反应物更容易转化为产物的物质。

几类特殊反应的动力学

几类特殊反应的动力学
三、溶剂对速率常数 k 的影响 1. 溶剂介电常数D的影响 对离子参加的反应(分子解离,离子结合等) D↑离子间引力作用↓(D大利于解离反应) 2. 溶剂极性的影响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
若:产物极性↑,则在极性溶剂中k ↑; 若:反应物极性↑,则在极性溶剂中k↓。
3. 溶剂化的作用 若生成的溶剂化物使反应的活化能↓ ,则 k↑
二、光化学反应的特征
1. 电子处于激发态,易反应且选择性高 2. 反转分布(高能量粒子占大多数)
3.
G/ 0的反应可以发生 T,p
4. 温度影响很小(影响次级反应)
11-2-2 光化学基本定律 一、光化学第一定律 只有被分子吸收的光才能引起光化学反应
AhA
一个光子的能量:h hc/
光化学初级过程:有激发态分子参加的过程 光化学次级过程:除激发态分子参加的过程外的
活化控制的反应(慢反应)
(动力学控制的反应)
11-1-3 活化控制的反应
溶液中,一些慢反应的速率取决于遭遇对发生 化学反应的速率,则该反应为活化控制的反应
溶液中反应 k 的热力学表达式
A+B→P
T.S.T:
kkBTc h
K 1n c
K a
i
ci ci BABK c K K c
S 2(v '0 ) I S C T 1(vn ) Sn(vn) V R Sn(v0 )
二、光化学过程
1. 离解
A*→R+S
2. 异构化
A*→A’
3. 双分子反应 A*+B→E+P
光吸收过程 光化学初级过程
A*的能量衰变过程
光化学过程 光物理过程
1 A+B M 过程
次级过程

几类反应扩散传染病模型的空间动力学研究

几类反应扩散传染病模型的空间动力学研究

几类反应扩散传染病模型的空间动力学研究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世界各地持续爆发着各种传染病的疫情。

十分重要的是,如何用数学模型对这些疾病进行科学地研究,并找到控制传播的方法。

在这些模型中,反应扩散传染病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数学表达方式。

该模型通过考虑传染病的传播、感染和康复等过程,以及空间传播的特点,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疫情的动态变化。

反应扩散模型最早是由Kermack和McKendrick在1927年提出的,他们使用了一种称为SI(易感者和感染者)模型来研究传染病的传播。

在SI模型中,人群被分为易感者和感染者两个互相转化的群体,忽略了康复的过程。

这个模型适用于一些疾病,如感冒和流感等,康复率较高且不具备免疫力的疾病。

然而,对于像麻疹、风疹和水痘等具备免疫力的传染病来说,SI模型并不适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Kermack和McKendrick又在1927年提出了另一种称为SIR(易感者、感染者和恢复者)模型的数学模型。

在SIR模型中,感染者最终会恢复,具备免疫力并不再感染,这反映了真实世界的实际情况。

这个模型被广泛应用于麻疹、风疹以及水痘等具有免疫性的疾病的研究中。

在空间动力学研究中,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的进步使得科学家们能够准确地获取地理位置数据,这对于传染病的研究非常有帮助。

随着数学建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空间动力学模型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关于反应扩散传染病模型的空间动力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空间扩散模型。

这类模型通常考虑到传染病在空间中的传播过程,根据病原体传播的距离来建立传染病的动态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更好地揭示传染病在不同地理位置的扩散规律,并帮助科学家们预测疫情的发展趋势。

其次是空间反应模型。

这类模型将反应扩散过程引入传染病模型中,考虑感染者数量和传染率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结合空间因素进行建模。

这些模型可以更准确地描述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和扩散情况,从而为疫情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药物的特异性反应名词解释

药物的特异性反应名词解释

药物的特异性反应名词解释药物的特异性反应是指在使用某种药物时,只有特定的个体或者特定的环境下才会产生的不良反应。

这些反应通常不会出现在大多数人身上或者在一般情况下,并且与药物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个体遗传变异等因素密切相关。

了解特异性反应名词,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有助于预防和处理这些反应。

一、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药物的特异性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最容易引起关注的一种。

药物过敏反应可以是轻微的皮肤发红、瘙痒等,也可以是严重的过敏休克甚至死亡。

过敏反应的机制多种多样,如抗原抗体反应、细胞介导的过敏反应等。

常见的药物过敏反应名词包括药物疹、药物热、药物血管性水肿等。

二、免疫反应免疫反应是免疫系统对药物产生的特殊反应,包括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

细胞免疫反应主要通过活化T淋巴细胞或巨噬细胞,导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体液免疫反应主要包括产生特异性抗体,如抗药物抗体。

免疫反应常见的药物名词包括药物相关性白细胞减少症、药物相关性肝损伤等。

三、基因多态性反应基因多态性是指同一基因在人群中存在多种不同的等位基因形式,这些基因的存在可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效应。

因此,当一个人使用某种药物时,他们的遗传变异可能导致药物的特异反应。

常见的基因多态性药物名词包括药物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药物靶标基因的多态性等。

四、突变体反应突变体反应是由药物引起存在突变的基因产生的反应。

这主要与个体的遗传缺陷或突变基因相关。

例如,有些人天生就存在缺乏一种特定酶的突变体,当这些人使用与该酶有关的药物时,可能会产生特异性的反应。

这种突变体反应可以是轻微的不适,也可以是严重的毒性效应。

五、特定人群反应特定人群反应是指只有特定人群才会对某种药物产生特异反应的情况。

这些人群可能是某种潜在疾病的患者,或是某种特殊生理状态的个体。

例如,某些抗精神病药物可能会引起老年人发生锥体外系反应,而在年轻人中则很少发生。

又如,某些药物在孕妇体内的代谢和排泄可能发生变化,导致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或者产生胎儿畸形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总包反应的量子产率:
' d [ S0 ] kR I a r kR r k R [ S1 ] , 1 dt k Ia k
各过程的量子产率:
rF kF [ S1 ] k F F 1 Ia Ia k
k P kST rP k P [T1 ] P 1 Ia Ia (kTS k P )k
第十一章 几类特殊反应的动力学
主要内容
溶液中反应的特点和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光化学反应的特点,量子产率, 光化学反应机理和速率方程 催化反应的特点和常见催化反应的类型, 酶反应机理和速率方程
1
第十一章 几类特殊反应的动力学
§11-1 溶液反应动力学
11-1-1 溶剂对速率常数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① 在气相和液相中同时研究同一反应 ② 选择一系列溶剂研究同一反应 二、溶剂效应 1.物理效应 ①溶剂化效应:对解离反应影响较大 ②传能与传质作用:粘度影响较大
ⅰ) 内转变 IC ⅱ) 系间窜跃 ISC ⅲ) 振动弛豫 VR 2. 分子间传能 (无辐射退活化) A*+B→A+B B-猝灭剂
15
IC S2 (v' 0) S1 (v n)
ISC S2 (v' 0) T1 (v n)
VR Sn (v n) Sn (v 0)
光 物 理 退 活 化 过 程
光化学过程
22
' d [ S0 ] 总包反应速率方程: r k R [ S1 ] dt 对S1、T1作稳态近似:
d [ S1 ]/ dt I a kIC [ S1 ] kST [ S1 ] k F [ S1 ] k R [ S1 ] 0
ⅱ) Φ>>1,链反应,例:H2+Cl2→HCl,Φ≈106~107
ⅲ) 产物的Φ≈常数,且不随实验条件改变,产物在 初级过程生成 11-2-5 光化学反应动力学 一、光化学反应的机理和速率方程 注意:①激发态分子可采用稳态近似方法处理
②光吸收过程速率只取决于光强度Ia
21
例1:不包含次级过程的光化学反应
18
过程的量子产率
过程1的量子产率 过程2的量子产率
A d A / dt
1
r1 1 Ia
Ia
r2 2 Ia
C
1
d C / dt Ia
初级过程的量子产率
i 1 2
i
初级过程中,激发态分子的一切衰减过程
的量子产率的总和为一。
19
二、总包反应的量子产率 产物 x 的量子产率: 总包反应的量子产率: 三、总包反应的量子效率
i
对每一个φ i 必须指明是哪一步骤的 产物A的量子产率
1, A
生成分子A的数目/ dm3 sec d A / dt = 3 M所吸收的光子数目/ dm sec Ia
Ia: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内吸收光子的数目 (吸收光子的物质的量,或:爱恩斯坦数)
同理: 1, B
d B / dt Ia
16
二、光化学过程
1. 离解 A*→R+S 2. 异构化 A*→A’ 3. 双分子反应 A*+B→E+P 光吸收过程 光化学初级过程
光化学过程
光物理过程
A*的能量衰变过程
1
M + hv → M*
A+B C+D
2
x+y
初级过程
次级过程
17
11-2-4 量子产率
一、 初级过程的量子产率φ 根据光化当量定律: i 1
若无光物理过程: kd 0, k1 1, r1 I a
29
总包反应的反应速率:
rCCl4
d [CCl4 ] k3[CCl3 ][Cl2 ] 2k4 [CCl3 ]2 [Cl2 ] dt

z A zB
lg k / k
lg
P


A
lg B lg
稀溶液中,根据Deybe-Hückel极限定律
1 I 0.01, lg i AZ I i , I mi Z i2 2 lg k / k 2 AZ A Z B I
yield
d [ x] / dt x Ia
yield
x
1
d [ x] / dt Ia
eff (反应物)
d [ M ] / dt 反应物M的量子效率: M Ia 1 d [ M ] / dt eff M 总包反应的量子效率 Ia
20
四、机理信息 ⅰ) Φ<<1,退活化、荧光或其它光物理步骤是主要的
2
2. 化学效应 ① 催化作用: 均相酸碱催化 ② 溶剂分子参加反应:出现在计量方程中 三、溶剂对速率常数 k 的影响 1. 溶剂介电常数D的影响 对离子参加的反应(分子解离,离子结合等) D↑离子间引力作用↓(D大利于解离反应)
2. 溶剂极性的影响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
3
若:产物极性↑,则在极性溶剂中k ↑; 若:反应物极性↑,则在极性溶剂中k↓。 3. 溶剂化的作用 若生成的溶剂化物使反应的活化能↓ ,则 k↑ 若生成稳定的溶剂化物,一般使活化能↑ ,k↓
rIC k IC rST kST rR k R IC 1, ST 1, R 1 Ia k Ia k Ia k
24
TS
rTS kTS kST 1 I a (kTS k P )k
应有: F P IC ST R TS 1 若无光物理过程:

一般溶液中:
k A B k k K

lg k / k

lg
A
lg B lg

k / k i I (离子强度) ←大量电解质
8
11-1-4 离子强度对速率常数的影响
设有双分子反应:
A B AB
zA zB
2 i
25℃,水溶液中: A=0.509
9
lg k / k

2 AZ
A
ZB I
ZA、ZB 同号,I↑, k↑, 正原盐效应 ZA、ZB 异号,I↑, k↓, 负原盐效应
ZA 或 ZB 为零(中性分子),原盐效应为零
用惰性盐(NaClO4, KNO3等)控制离子强度
I I 0.1, lg i AZ 1 I 0.30 I
(1)

Ea r H m,c RT 代入(1)
e A K
k BT 1 n Sm ,c / R r c e h
7
参考态:无限稀溶液,K 1 ( 1, A 1, B 1)
kBT 1n k c Ka h
活化控制的反应(慢反应)
(动力学控制的反应)
5
11-1-3 活化控制的反应 溶液中,一些慢反应的速率取决于遭遇对发生 化学反应的速率,则该反应为活化控制的反应 溶液中反应 k 的热力学表达式 A+B→P
T.S.T :
Ka
kBT 1n k c Kc h
K c K K c A B i c
A A h

光物理过程 光化学过程 一、光物理过程 1. 分子内传能 (1)辐射跃迁 激发态分子通过放射光子而退活化至基态的过程
i) S1 (v' 0) S 0 (v n) h F ii) T1 (v' 0) S0 (v n) h p
荧光
磷光
14
(2)无辐射跃迁
12
二、光化学第二定律 在光化学的初级过程,每吸收一个光子只活 化一个分子(或原子)。
A h A

1mol光子的能量称1爱因斯坦(E)
1 kw h 3.6 106 J
0.1196 1 E Lh Lh J mol 1 /m
13
c
11-2-3 光吸收结果
(2) Cl CHCl3 CCl3 HCl
r2 d [CCl3 ]/ dt k2 [Cl ][CHCl3 ]
(3) CCl3 Cl2 CCl4 Cl
k3
r3 d[CCl4 ]/ dt k3[CCl3 ][Cl2 ]
(4) 2CCl3 Cl2 2CCl4
2 kd
对光化学过程用稳态近似处理
d [Cl ] I a kd [Cl2 ] k R [Cl2 ] 0 dt
28
2
可得:
Ia [Cl ] kd k R
2
kR 1 d [Cl ] r1,2 Ia 2 dt kd k R
kR I a 1 d [Cl ] k1 I a 对整个初级过程: r1 2 dt kd k R kR k1 1 kd k R
11
3.
G / T , p 0
的反应可以发生
4. 温度影响很小(影响次级反应) 11-2-2 光化学基本定律 一、光化学第一定律 只有被分子吸收的光才能引起光化学反应
A h A 一个光子的能量: h hc /
光化学初级过程:有激发态分子参加的过程 光化学次级过程:除激氢键的作用
质子性溶剂:H2O,ROH 5. 粘度的影响 对扩散控制的反应有显著影响
4
11-1-2 笼效应 一、笼罩效应 例:A + B→产物 二、遭遇 A + B → A:B 遭遇对 三、溶液中的反应步骤 1. 扩散:形成遭遇对 A
B
A B
2. 化学反应:遭遇对发生反应或分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