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邦安全与文明安全视角下的柏拉图哲学王统治理论
柏拉图“哲学王”思想述评

xx“哲学xx”思想述评xx哲学王的思想是《理想国》(以下简称《理》)这本书的核心,也是柏拉图(以下简称柏)写作本书的意图之所在。
本文意欲简要地说明这一思想的内容、逻辑以及《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以下简称《开》)一书中波普尔(以下简称波)对这一思想的批评,最后是我的一些想法。
(一)哲学xx思想的内容:对该思想的论述,主要集中于本书的从第五卷后半部分中对哲学的论述到第七卷的篇幅中。
"只有在某些必然性碰巧迫使当前被称为无用的那些极少数的未腐败的哲学家,出来主管城邦(无论他们出于自愿与否),并使得公民服从他们管理时,或者,只有在正当权的那些人的儿子、国王的儿子或当权者本人、国王本人,受到神的感化,真正爱上了真哲学时--只有这时,无论城市、国家还是个人才能达到完善。
"(《理》P251)简言之,哲学家作统治者,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这便是"哲学王"的政治主张。
也即,是谁应当统治者以及统治者应当符合何种标准的问题。
当然,这一主张是与柏对世界本质看法的理念论、哲学本身的特性、哲学家的特性以及哲学家的职责及其培养(即统治者变成哲学家)等等问题的论述紧密相联的。
前面三个方面是该思想的逻辑基础,将在本文的下一部分论及;最后一方面即哲学家的职责及其培养问题是"哲学王"主张应有的组成部分,所以先在本部分简述。
有关哲学家的职责,柏强调了两点:优生、教育及制定法律。
优生方面,即由他们挑选天性最优秀的男女婚配,婚配过程由统治者秘密操作,以抽签的形式决定;以此生育出天性最好的婴儿。
教育方面,他们在不知道自己父母的情况下被送至育儿院,接受音乐和体育方面的良好训练,以期成为合格的护卫者。
并为以后成为哲学王打好基础。
最后一方面,哲学家应为城邦制定法律,因为要是国家稳定而不分裂、不出现衰退,就必须是国家神圣形式或理念的真实仿制品;而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看到并仿制神圣的原物。
哲学王的后继者的问题,即哲学家的培养问题。
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及评析

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及评析□陈为福(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要: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哲学王处于核心地位,也是正义城邦借以实现的充分必要条件,只有哲学家才懂得事物的实在知识和善本身的知识,从而能够按照神圣的原理描绘出理想的政治制度。
同时这一思想的整体主义价值观有极权主义倾向,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关键词:理想国柏拉图哲学王一、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柏拉图对哲学王的崇拜可以从他的一句经典名言中看到"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着目前我们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的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而为一;那些得此失彼不能兼有的庸庸碌碌之徒必须排除出去。
否则的话……对国家甚至我想对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永无宁日。
"柏拉图对哲学王思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的:(一)正义城邦"正义"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思想支柱,也是他构建"理想国"的出发点和归宿。
柏拉图所谓的"正义",即不是"欠债害债"意义上的正义,也不是"把善给予敌人"意义上的正义,而是"德性"意义上的正义;同时,"正义"也不应该仅仅是"个人的正义"而应当是"整个城邦的正义"。
柏拉图对城邦的构想就是以这种正义为基础的。
柏拉图天才的认识到社会的产生在于每个人,不能单靠自己达到自足,每个人必须依靠别人才能生活;并且每个人如果在国家里只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出于效率的考虑,则比他执行多项的职务更好。
为了对应这一理论他把公民分为三个等级:手工业者及商人、武士和统治者。
手工业者和商人是城邦的供给者,他们并不参与统治;武士是城邦的维护者,他们属于统治集团,其天性是勇敢;统治者是按正义的理念,统治者城邦,其天性是智慧。
三个等级共同的天性是节制,即这个国家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在谁应该统治这个问题上具有一致信息。
柏拉图的正义理论与法治思想的内容与评述

柏拉图的正义理论与法治思想的内容与评述一,柏拉图的正义理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正义理论.它由以下内容构成:城邦正义与个人正义的概念、城邦正义与个人正义的关系、城邦正义的实现和国家正义的维持.柏拉图认为城邦正义就是各个等级各守其职,各安其份。
个人正义就是合理的安排自己灵魂中的理性,欲望和激情,并且使三部分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使整个心灵处于和谐状态。
1、正义是一种等级分工。
柏拉图把正义分为城邦正义与个人的正义,他在《理想国》中指出城邦的正义就是城邦的三个阶层各守其职、各安本分,治国者靠智慧把城邦治理好,卫国者凭勇敢保卫好疆土,劳动者以节制搞好生产,从而使城邦处于安全稳定之中;柏拉图强调,每个人只能从事最适合自己天性的职业,各行其是,各司其职,不得任意改变。
正义就存在于社会有机体各个部分间的和谐关系中,每个阶级的成员都专心致力于本阶级的工作,且不应干涉其他阶级的成员所干的工作。
即正义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这是很符合当时希腊城邦的现状,对于希腊城邦的人民重新安居乐业以及国家的安定和繁荣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根据他的分工理论和天赋说,他把城邦的人可划分为三个阶层:统治者,辅助者,生产者。
每一个阶级都有其指定的职能,每一个都根据自己的天赋来履行这种职能。
统治,保卫,供给———国家必需的三种职能———都变成了职业,并指派给了职业化的阶级。
在柏拉图眼里,正义意味着一个人应当在与他的能力相适应的岗位上做他的工作。
柏拉图的《理想国》里贯彻了严格的社会分工原则,他认为只要这三个阶层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尽其责,国家就实现了正义。
而不正义、不节制、懦怯、无知,总之,一切的邪恶,正是三者的混淆与迷失2 、正义是一种和谐和秩序城邦正义在与城邦各个部分之间的和谐有序。
他说:“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宏伟蓝图和理想目标并不是为了某一个突出阶级的利益,而是为了全体公民最大的利益。
因为我们认为在这样一个城邦中最容易找到正义。
古代哲学家柏拉图的政治理论与社会治理

古代哲学家柏拉图的政治理论与社会治理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界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政治理论与社会治理观点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柏拉图的政治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其中的“理想国”概念成为了他政治思想的核心。
柏拉图认为,理想的国家应该是由哲人统治的。
他将哲人与统治者联系在一起,认为只有具备哲学思维能力的人才可以真正了解普遍的真理和正义,从而确保最好的统治。
这种观点与他的“哲人王”理论相呼应,即只有真正懂得智慧和真理的人才能够成为国家的领导者。
柏拉图认为哲人应该接受专门的教育,培养他们专注于追求真相和公共利益。
他们必须超越私利,把公共利益置于个人之上,以保证国家的良好发展。
柏拉图的政治理论也涉及到社会阶级的问题。
他认为人类社会应该由三种阶级组成:哲人统治者、守卫者和生产者。
哲人统治者负责制定法律和实施政策,守卫者则负责保卫国家的边界和维护社会秩序,而生产者主要从事农业和手工业。
柏拉图认为,每个阶级都应该履行自己的责任,相互之间有明确的分工,以保证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柏拉图的政治哲学中,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共同体”。
他认为人们应该团结在一起,共同追求国家的利益和幸福。
个人的私利应该服从于整个集体的利益,柏拉图强调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主张个人的行为和利益应该与整个共同体的发展相一致。
这种观点对于社会治理非常重要,它提醒我们要关注整体的利益,而不是个体的私欲。
另外,柏拉图还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是培养哲人和统治者的关键,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人们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智慧。
柏拉图提倡全面教育,包括理论知识和体能训练,以培养人们的全面素质。
他认为教育应该从儿童时期开始,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和训练,使人们在思维和品德上得到培养,从而为将来的统治者和领导者做好准备。
总体来说,柏拉图的政治理论与社会治理观点体现了他对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高度关注。
他强调了理想国家应该由哲人统治,阶级分工明确,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同时重视教育的重要性。
柏拉图的政治观点

柏拉图的政治观点柏拉图的政治思想是怎样的,下面由店铺为你介绍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一)柏拉图的正义思想柏拉图是古代希腊奴隶主贵族派的主要理论代表。
他的国家观和他的正义思想是紧密联系的。
关于正义的讨论贯穿于他的著作《理想国》始终。
何谓正义,柏拉图认为就是当初建立国家时所依据的原则。
它包括下列内容: (1) 分工论。
认为人们由于生活需要,只有分工互助,才能过好共同生活,这是建立国家的主要原因。
(2) 等级论。
认为由于人们的本性分为理智、意志和情欲三类,在社会生活中相应地形成了与之相应的统治者、保卫者和生产者等级。
并认为这三个等级分别是由金质、银质、同铁质构成的,每个等级的天然属性是不能改变的。
(3) 理想国家。
即正义国家。
在这种国家中,各个等级各有专司,互不干扰,通力合作,理想的正义秩序便实现了。
(4) 正义论的实质是通过等级秩序的确立,以实现少数奴隶主贵族对下层自由民以及奴隶的统治。
(二)柏拉图的共产共妻主张柏拉图认为为了防止第一、第二等级可能出现的任何纷争,他认为应在这两个等级中实行共产并取消家庭,任何人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不得占有任何私有财产。
国家实行按需分配原则;在政治上,各种职务所有公民都可参加,以此维护第一、第二等级的内部团结。
柏拉图所谓的共产制度是建立在奴隶主阶级共同剥削奴隶和自由劳动者的基础上的,是一种集体剥削制度。
(三)柏拉图的哲学家执政思想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挽救城邦危机的根本措施,是正义国家实现的关键,也是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哲学家执政的根据:(1) 人的品德是政治的基础,保持公民完善的品德,矫正人们品德的堕落,有赖于具有完善品德的哲学家。
(2) 知识是美德的基础。
它是对“理念”的认识与回忆,而非源于物质世界。
只有哲学家才能掌握这种知识,回忆这种知识。
(3) 治国需要知识、美德和权力的结合。
(4) 哲学家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训练过程。
柏拉图的哲学家执政思想,其实质是要恢复奴隶主贵族政体,以挽救城邦的危机。
城邦统治者的至善追求与法律的自然正义

城邦统治者的至善追求与法律的自然正义在古代希腊,城邦是政治生活的核心单位,而城邦的统治者被认为是至善追求的化身。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他提出了一个至善统治者的概念,这个统治者应该是智慧的、公正的、有智慧的和理性的,他的目的是通过建立良好的制度和规章来引导城邦的发展,保障人民的利益。
在这一背景下,城邦统治者如何追求至善,与法律的自然正义又有着怎样的关联呢?本文将从城邦统治者的角度出发,探讨至善追求与法律的自然正义之间的关系。
城邦统治者的至善追求,首先体现在他对智慧和智能道德的追求。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至善统治者被认为是智慧的化身,他具备对理念和真理的深刻认识,能够带领城邦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
而对于智慧追求,法律的自然正义则完全契合。
法律的自然正义被视为宇宙的法则,是超越人类制定的法律的,它存在于宇宙之中,是人类行为的准则。
城邦统治者的至善追求与法律的自然正义是一脉相承的,他们都是以自然法则为根据,追求智慧和道德上的完美。
城邦统治者的至善追求还体现在他对公正和正义的追求上。
在古希腊城邦中,城邦统治者被认为是公正和正义的化身,他的任务是维护城邦内部的秩序,保护人民的权益。
而法律的自然正义正是为了维护公正和正义而存在的,它不受任何人的主观意志所左右,是绝对公正和客观的。
城邦统治者通过遵循法律的自然正义可以实现自己所追求的公正和正义,确保城邦的稳定和和谐。
城邦统治者的至善追求还表现在他对智慧和理性的追求上。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强调至善统治者应该具备高度的历史素养和理性思维,能够正确地判断和决策。
而法律的自然正义也是基于理性和客观的法则,它超越了个人的感情和意志,是合乎逻辑和理性的。
城邦统治者通过遵循法律的自然正义来实现自己对智慧和理性的追求,制定合理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城邦的长久发展。
要想实现城邦统治者的至善追求与法律的自然正义的完美结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事实上,古希腊城邦中存在着种种的局限性和矛盾性。
柏拉图:哲学王与民主制

柏拉图在《 理想国》 举并分析了五种城邦的 中列 政治体 制, 分别是哲学王政治、 荣誉政治 、 寡头政治、 民主政治和暴 君 政治。 这五种体制 是依 次退化的 顺序。 荣誉政治即当时的期巴达采用的政治。 柏拉图一方面否
定其只关心战争和荣誉,让空有力量却没有智慧的人来当
不管是一个城邦还是一个入, 都拥有理性、 激情和欲望
三种品德, 些品德中, 在这 智慧( 理性) 在价值上是最高层次, 节制( 欲望) 是最低层次。因 正义的人应该让智慧( 此, 理性) 居主导地位, 统帅激情, 控制欲望, 这就能实现人的灵魂的和
收 稿 日期 :0 0 0 — 8 2 1— 4 0
是公民实现理想和正义的 途径, 而成了智者、 游说者和政客
作者简介 : 李
6 6
璐, 中国人 民大学哲学院在读 。
21 0 0年 6月
天 津 市 经 理 学 院 学 报
Jun f i j aae C lg orM oTa i M ngr oee nn l
Aprl201 i 0
第 3期( 总第 2 期 ) 9
No3( u No2 ) . S m .9
施展手腕, 谋取自 政治目 舞台。整 己 的的 个社 会充满着互相
猜忌、 怀疑和敌对的情绪。
职, 各取所需, 整个城 邦在 哲学王的 统治下有序地 运行。 但是 对于哲学王制度的根基, 即哲学王本身, 却存在着致命的 理
李 璐
( 国人 民 大学 , 京 ,0 82 中 北 107 )
摘 要 : 柏拉 图在《 理想国》 中描画了一幅乌托邦式的国家的政治蓝 图, 构建 了 社会分工的等级
制度 的社会 结构 , 并希 望通过 用哲 学王 统治 制度代 替 "时的 民主制 。 3 - 分析 哲 学王统 治制度 诞 生的原 因并 与 当时的 民主制进 行 比较 , 以初 步 了解哲 学王统 治制度 的进 步性 和历 史局 限性。 可 关 键词 : 学王 ; 哲 民主制 ; 古希 腊城 邦 ; 正义 中图分类 号 :564 B . 1 7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9 37 (00)3 6 —2 10— 87 2 1 0 —6 0
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解读

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解读每每谈到柏拉图,总是想到他的“哲学王”思想,于是自觉不自觉地推论柏拉图是一个人治论的主张者,并对其对于法治的低觉悟颇有怨艾――因为他始终都没有把法治视为最好的社会管理手段,至多将其放到了第二等好的位置。
柏拉图期望的“哲学王”思想,在广义上是讲应当由哲学家来当国王,当哲学家当不了国王的时候,希望国王能够成为哲学家。
其观点或多或少地被误解,原因之一,就是人们把那时的“哲学”理解成了今天的“哲学”,把那时的“哲学王”理解成了今天的“哲学王”。
其实,正如当时的哲学不是今天的哲学一样,当时的“哲学王”也不是今天的“哲学王”。
在柏拉图时代,一切科学都被包含在哲学之中,哲学几乎是一切科学的总称,柏拉图的“哲学王”并不是今天的“哲学王”的含义。
与其说他期望的是“哲学王”,还不如说他期望的是理论家、学问家、思想家来治理国家,或者让治理国家的人成为理论家、学问家和思想家。
一柏拉图从哲学家当国王,到国王成为哲学家,再到退而求其次地把法治国家命名为第二等好的国家,这种思想转变,并不像当今某些学者的思想转变来得那么轻巧。
他付出了青春乃至生命的代价,而且是其毫无虚饰的生命体验与理性概括,不论他是否正确,都是令人崇敬的。
为了寻求自己的理想,柏拉图一生漂泊不定,甚至到了晚年还被卖身为奴。
这些苦难的经历都对他的学问与人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能够通过自己的人生体验得出在今天也还并不完全落后的法律思想,这不是为我们所否定的问题,而是应当得到我们的肯定和尊重的。
柏拉图提出,要改革贵族政治,实现正义的国家――理想国,最根本的条件或途径就是哲学家当国王。
柏拉图说:“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的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而为一;那些得此失彼、不能兼有的庸庸碌碌之徒,必须排除出去。
否则的话,……对国家甚至我想对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永无宁日。
我们前面描述的那种法律体制,都只能是海客谈瀛,永远只能是空中楼阁而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 忽视 了柏拉 图时代 的战争 背景。笔者认为 ,正
是 在战争危机下 ,柏拉 图对城 邦安全和文明安全
的担忧 ,驱使他从哲 学和政 治理论 出发去建构哲 学王统治的国家。
希腊 ,雅典 、斯 巴达等城邦联合抗击 ,浴血奋战,
经过几十年 间歇 战争 ,最终取得了对波斯战争 的
1
胜利 。公元前 5 世纪下半 叶,以雅典为首 的一些
但是 由于对其的叙述 比较分 散 ,所 以,战争 主题
在很 大程 度上 被遮 蔽 ,以致不 少研究 者未 能从 《 理
起 了人 们的反 抗 ,第二年这个政权就被武装的民
主派 人所 推 翻 。fP 2 6。 9 1 。 ) (
在 当 时 的情 形 下 ,希 腊 各 城 邦 面 临着 三种 形
式 的战争 。首 先是希腊 人与 野蛮人 之间 的战争 ,
其次是 希腊各城邦之间 的战争 ,再 次是城邦 内部
的阶级 斗争。公元前 5世纪发生在希腊 的并分别 通过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 的著作 闻名于史 的希波 战争 和伯罗奔尼撒战争正是前两种形式战争的鲜 明体现 。公元前 5 世纪初 ,波斯 大军大规模 入侵
这是雅典历史上短暂出现 的民主制与寡头制相混 合的政治制度 。还是在 同年 ,“ 五千人会议 ”政府
谈话 内容 ,是 《 理想 国 》谈话 的最高峰。在大谈
哲学 的时候 ,柏拉 图对 战争还念念不忘 ,可见他 脑 中的战争意识是多么地强烈。第八卷 中,柏拉 图在抨击寡 头政制和民主政制 时,指出阶级冲突 和 内战是它们共 同的缺 陷。[ 。 7 第十卷中,柏拉 图明确宣称战争是最重大的事情之一。[ . ) 7 3 ]9 (4 P 综上所述 , 战争是 《 理想 国》 的一个重要主题 ,
柏 拉 图 建 构 哲 学 王 统 治 国家 的原 因众 说 纷 纭 ,但
战争 背景 下柏拉 图对 雅典城 邦和希腊 文 明安全 的担 忧
一
、
柏拉 图生活在城邦林立 的时代 中。在这种邦 国林立 的环境 中,如何生存和发展是摆在各个城 邦面前 的严 峻问题 。在 当时危害城邦生存和发展 的各种因素中,尤以战争为甚 。
崩溃 ,民主派重新 掌握 政权。公元 前 44 ,雅 0年
典寡头派在斯 巴达的支持下 ,再次从 民主派手 中 夺取政权 ,建立 “ 三十人会议 ”的统治。这些寡
头 派 放 逐 50 00名 民主 派 人 ,处 死 了 10 50名 民 主 派 人 ,并 在 国 内实 行 严 酷 统 治 。寡 头 派 的 罪 恶 激
城 邦与希 腊 文 明的安全 。
[ 关键词 ] 古希腊 ; 柏拉 图 ; 城邦安全 ; 明安全 ; 文 哲学王
[ 中图分类号 ]D 3 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0—4 9 0 1 400 . 0438 ( 1) .0 1 6 2 0 0
关 于柏拉 图主张实行哲学 王统 治的原因 ,学 者们 有不 同的看法。 巴克指 出,国家作为理性组 织 ,必须得 到最 高理 智的指引 ,因此 哲学王不 是 简单 的附加物 ,它是 国家建 构所 循 的整套方法的 逻辑结果。[ 1 。 ] 萨拜 因认为 ,柏拉图之所 以要构 ( P 建哲学王统治 的国家 ,是为 了解决 当时希腊政 治 生活中的无能和派系斗争问题 。口 菲尔德指 出, 柏拉 图追求 的是社会 和谐和卓越者治 国的政治 目 标 ,但无论 民主制还是寡头制都无法实现这一 目 标 ,所 以他 要构建哲学王统治 的 国家。t . 9 康 3 2 1 ) ( P 福 德认为 ,柏 拉图之所 以要建立哲学王统治 的国 家 ,是 因为它能使人最大程度地完善。 ‘ 对 于 x
国际关 系学 院学报
21 0 1年 第 4期
ol Ju n lo ie st fI tr ain lto s, 011 No 4 or a fUnv riyo n e n t a Re ain 2 .
—
—
城 邦 安 全 与 文 明 安全 视 角 下 的 柏 拉 图哲学 王统治 理论
引发的内乱也接连不断。 ( 卯 】2 仅以雅典为例 , P l 公元 前 4 1 ,雅典寡头派从 民主派手 中夺取政 1年
到儿童 的教育时 ,提出让儿童骑着马到战场上观
察如何打仗 ,而且 在战争 中表现优秀 的儿童将被 选拔出来。 ∞ 第六卷和第七卷 以哲学为主要的
权, 并设立了一个最高政权 “ 四百人会议 ” 。同年 , “ 四百人会议”被革命 , “ 为 五千人会议”所取代 ,
害。
和哲学家统治两个 “ 浪头”之间 ,柏拉 图突然插 入 了大篇 幅的战争 内容 。在这一部分中,柏拉 图 提到了关于战争的诸多问题。 拟 ¨第七卷中谈
在希波 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之间,希腊各
邦 国之 间 的战争 持 续不 断。[ , 除 了 国际战争 51 17 () P 和地 区战争外 ,希腊各城邦 因为阶级矛盾 和党争
到两个敌 国同时入侵 ,则各个击破。对 于城邦 内
部 的 冲 突 和 战争 导致 的 国家 分 裂 ,柏 拉 图 痛 心疾 首。 第 五 卷 中 ,在 妇女 儿 童 以及 财 产公 有
城邦 同以斯 巴达为首的另一些城邦伤 7
申 林
( 国际关 系学院 国际政治 系 ,北京 10 9 ) 00 1
[ 摘要] 柏拉 图生活在一个战乱频仍 的年代 中,战争对于雅典城邦以及整个希腊文明都构成 了严重威胁 ,柏拉 图为此深感担忧。 正是 出于维护雅典 的城邦安全乃至整个希腊文明的安全的需 要, 柏拉 图在理论上构建 了哲学王统治的国家。 在柏拉 图看来 , 哲学王统治一可以消除城邦 内部的 纷乱 , 二可以消除希腊诸城邦之间的战争, 三可 以增强抵御外族人 的力量。 这些都有利于维护雅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