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思想哲学王

合集下载

柏拉图的思想主张和评价

柏拉图的思想主张和评价

柏拉图的思想主张和评价
首先柏拉图认为美是相对的、柏拉图认为世间所有的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人们不能把一个事物孤立的拿出来看,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我们周围的事物。

其次,在柏拉图哲学当中明细提出将宇宙间的原则及道理都要看成一致普遍性,不仅仅将理念世界呈现在众人的面前,还一一的描述出当时的希腊哲学具有什么样的缺点,人们接受哲学观点后,将误解点明。

第三,柏拉图提出理想国和哲学王思想。

第四,柏拉图哲学中分别将理念及事物区分,以往的哲学家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而柏拉图敏锐的抓住了这个区别,哲学方面主要分成一为批判,二为两重,三为回忆。

柏拉图哲学王思想探析——从囚徒的境遇看王者的风范

柏拉图哲学王思想探析——从囚徒的境遇看王者的风范
也 将 为 建 设 和 谐 社 会 提 供 有 益 的借 鉴 。
关 键 词 :哲 学 王 ;囚徒 ;洞 穴 喻 ;理 念 ;可见 世 界
中图分类号 : B5 0 2 . 2 3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在 柏 拉图 的《 理想 国》 中, “ 哲学 王 ” 思 想 是其
理 论最 为核 心 的学 说 之 一 。直 至 今 日, 它 依 旧是
社会 带来 的 巨大破 坏 , “ 三十 僭主” 趁乱 把政 , 纷纷
此, 笔 者从 洞穴 比喻开始 , 去 追踪那 位 幸运 囚徒 的
脚步 , 由洞 内至 洞外 乃至 再洞 内 , 系统 地解 析他 作 为 囚徒 向哲 学 家再 至 王者 的转 变 过 程 , 以期 挖 掘 出柏拉 图关 于理 念思 想 的精髓 。
第 1 3卷 第 3期 江 苏科 技 大 学 学 报 ( 社会科学版 ) Vo 1 . 1 3 No . 3 2 0 1 3年 9月 J o u ma 1 o f J i a n g s u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r i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1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S e p .2 0 1 3
始 被打乱 , 贫 富差距 进一 步拉 大 , 阶层 之间 的矛盾
对未来 国家 理想 模 型 的设 计 , 这 个 理 想 国正 是 基 于哲学 王对 至善 理念 的把 握 和传播 而 构建 的 。柏
拉 图擅 长 以 比喻方式 向常人解 释抽 象 的理论 。因
升级, 奴 隶主 贵族 的实力 大大 减弱 , 传 统 的道 德伦
收 稿 日期 :2 0 1 3 —0 5—0 7

《理想国》中“哲人王”的建构之路

《理想国》中“哲人王”的建构之路

《理想国》中“哲人王”的建构之路《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重要著作,其中涉及了许多重要的哲学问题和思想。

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哲人王”,这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一种理想政治领袖形象。

哲人王被认为是最适合统治城邦的人选,因为他们拥有高尚的品德和深刻的智慧。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理想国》中“哲人王”的建构之路,从柏拉图对哲人王的理念到他对哲人王的要求和能力的描述,最后将讨论哲人王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柏拉图对哲人王的理念是怎样的。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哲人王应该是一位具有高尚品德和深刻智慧的统治者。

他们应该从小就接受全面的教育,学习哲学、数学、音乐和体育等知识,并且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的品德和智慧。

在柏拉图看来,哲人王应该是城邦中最优秀的人,他们应该具有高尚的品质、深刻的理性,以及对伦理道德的精深理解。

哲人王应该以自己的道德标准来引导城邦,建立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秩序。

我们需要了解柏拉图对哲人王的要求和能力是怎样的。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提出了一系列对哲人王的要求和能力的描述。

哲人王应该具有高尚的品质,包括勇气、智慧、公正、节制和正直等。

哲人王应该具有深刻的智慧,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领悟真理和美好。

哲人王还应该具有优秀的领导能力,能够有效地管理城邦的事务,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哲人王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具有高尚的品质和深刻的智慧,能够有效地领导城邦,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我们需要探讨哲人王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影响。

虽然《理想国》是古希腊时期的著作,但其中对哲人王的理念和要求却具有普遍的启示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依然需要有像哲人王一样具有高尚品质、深刻智慧和优秀领导能力的统治者,以引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哲人王的理念也提醒我们,作为普通人也应该努力发展自己的品质和智慧,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哲人王的理念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我们的社会发展提供宝贵的启示。

柏拉图“哲学王”管理思想研究

柏拉图“哲学王”管理思想研究

柏拉图“哲学王”管理思想研究作者:易涵琪任祎静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23期摘要:作为柏拉图思想成熟期的代表作,《理想国》内容之丰富规模之大非常壮观。

《理想国》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主要是探讨建立管理好一个理想国家的问题。

本书主要论述了柏拉图思想中理想国家的建设、治理以及正义,其主题是关于国家的管理,但很少有人分析和梳理书中所蕴含的许多管理思想。

本文试图通过对《理想国》管理思想的本质、方法论和客观理论进行一些探讨,以期发现更多的管理智慧。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管理1 理想国中蕴含的“哲学王”管理思想理想国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

哲学家是一个国家真正的统治者,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哲学家才具备真正的国家智慧以及知识,知道怎样对国家是有利的,怎样是有害于国家,知道如何运行城市;第二个是哲学家不会热衷于权力。

这两个因素是真正的统治者所不可缺少的。

柏拉图十分看中一个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的功用及地位。

柏拉图强调管理是由人来管理的,要实现理想国家的关键在于让集政治权力以及饱含智慧的“哲学王”成为统治者,以“哲学王”为主导构成这也是柏拉图管理哲学的根本核心。

柏拉图建议应该由哲学王来执政,德才兼备是哲学王所具有的品质。

哲学王该当是寻觅智慧的哲学家兼政治家。

柏拉图说:“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所有国家的国王,或者是我们称为统治者的那些人,能够认真地寻找智慧,使聪明才智和政治权力整合起来……哲学和政治艺术的研究天生属于聪明的哲学家”。

[1]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得到哲学之王的智慧,就能掌握永恒的思想,不被纷繁复杂的现象所迷惑,清楚地理解原始原型的东西,洞察宇宙的奥秘,也具有统治国家的能力。

眼睛盯着真理、把握好“善”的统治者是拥有智慧的,并引导民族,整个国家就会具有智慧;要是统治者不具有智慧,国家也就没有智慧,陷入无知当中。

因此,精通哲学的统治者才能更好地合理管理国家。

哲学王应该具备全心全意服务的伦理素质和公共责任。

伯拉图

伯拉图

柏拉图(Platon ,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

著有《理想国》、《法律篇》、《巴门尼德篇》、《会饮篇》、《智者篇》、《斐多篇》、《泰阿泰德篇》、《蒂迈欧篇》等。

柏拉图出生于雅典的一个名门望族的奴隶主家庭。

幼年受过良好的教育,最初对诗艺感兴趣,从事哲学研究,并想在政治上有建树。

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曾三次去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活动,企图实现理想的奴隶主贵族政治,但以失败告终。

而后由于恢复了民主制度,导致了他的老师和朋友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创办了学园,在他的领导下,这所学校成了数学、科学和政治理论等的研究中心。

柏拉图的政治、道德和教育理论,竭力为贵族奴隶主统治下的社会秩序辩护,并提出了“哲学王”的理论,把“哲学王”看作是天生的统治者,公开宣扬神秘的理念论和灵魂不灭论。

柏拉图认为,任何一种哲学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须包括一个关于自然和宇宙的学说在内。

这样的一个学说可以从属于伦理学、政治学和神学。

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使自然规律服从于神圣原理的权威。

认为理念是事物的永恒不变的“范型”,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

感性的具体事物是不真实的,它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

理念有等级之分,最高的理念是“善的理念”。

柏拉图认为,天文学和几何学一样,可以靠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来研究,而不去管天上的星界。

他也认为宇宙开头是一片混沌,但他又认为是一个超自然的神通过一个理性方案,来实现对混沌的开辟,而使宇宙变得井然有序。

柏拉图的宇宙观基本上是一种数学观。

他认为,数学并不是研究自然界的工具,而是使灵魂从暂存过渡到永恒的捷径,是人进入“理念世界”的“跳板”。

在数学的刺激下,人的知识可以远离“虚幻的”感性世界,走向真理的理性世界。

他继承和发展了毕达哥拉斯的宇宙和谐的思想,为地心说打下了基础。

柏拉图认为认识只是一种回忆,是不朽的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感觉是以个别事物为其对象,因而不可能是真实的知识的源泉。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张什么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张什么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张什么柏拉图是古希腊顶尖的思想家、教育家,那么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张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张,希望对你有帮助!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张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

他非常重视国家教育,认为统治者应该把教育当做头等大事。

柏拉图还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他为西方完整的教育体系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认为,国家或者政府应该对教育负主要责任。

政府应该狠抓教育,由政府规定学什么教什么。

再此,他还认为,除了奴隶之外,所有的公民都应该接受教育,并且提倡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柏拉图还认为人们应该做好小孩的学前教育,当然这些教育内容主要以与小孩游戏为主,主张给孩子完美的童年。

在孩童少年,应该学习普通教育,内容包括文化知识以及一些艺术内容。

最主要的还要包括体育及军事训练。

青年的时候,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教育。

最主要的是进行军事及体育训练,借以强健身心。

到了青年,要接受更高一级的教育,主要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其他的一些技能,这些人才能够成功的管理国家,为社会做贡献。

如果岁数更大的人,还想要继续学的话,他们便专攻哲学。

几年之后,他们可以胜任更重要的国家职务。

在经过多年的经历磨练,以及实际的锻炼,这使得他们越来越成熟。

这样他们才能最终成为“哲学王”,成为国家最高统治集团的成员。

柏拉图的政治思想柏拉图对于自己的政治思想有一定的描述。

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讨论了正义的范围,他认为建立国家需要几大原则,首先柏拉图认为人们之间要学会分工,这样大家一起劳动,才能更加和睦的在一起生活。

其次柏拉图认为,人们之间应该有一定的等级划分,因为人们的性格多种多样,所以等级划分的标准也要明确。

再者,在柏拉图的思想当中,一个正义的国家,应该是有正常的秩序,而确保这实行的就是建立严格的等级制度。

在柏拉图的政治思想的其中一个方面,柏拉图还支持共产共妻。

在柏拉图认为,任何人除了生活必需品外,不准拥有任何私人物品,其余的一切物品都由国家按需配给;而且任何公民都有权参加国家政务,以此来确保各个阶层之间的团结,确保国家的稳定。

柏拉图介绍

柏拉图介绍

Achievements and Influence
1.创立柏拉图主义 2.创立柏拉图式爱情思想 影响: 柏拉图,从任何方面来说,是西方文学传统上最耀眼的作 家之一,也是哲学史上最有洞察力,广泛和影响力的作家 。 柏拉图与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比起来,在西方得到更多的 尊重和注意。因为他的作品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文献。 柏拉图是客观唯心主义理念论哲学的创始人。他继承和发 展了苏格拉底的"概念"论和巴门尼德的存在论,建立了以 理念论为核心的哲学体系。
Background
柏拉图生于富裕的雅典贵族家 庭,自幼丧父,母亲改嫁,继 父是伯利克里的朋友。青年时 期从师苏格拉底。苏逝去后, 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 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 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 想。公元387年,回到雅典,并 在雅典城外西北郊圣城阿卡德 米创立自己的学校(Academy)。 于是他将自己的思想传授给自 己的学生。此后执教40年,直 至去世。他一生著作颇丰,主 要思想都集中在《理想国》、 《法律篇》中。
Thoughts
1.哲学思想:唯心主义理念论 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 实世界是理念的反应。 2.政治思想:(1)《理想国》 (论正义)理想国家构成、 最高统治者 (2)强调法治 《法律篇》(“第二等理 想国” 3.注重教育:创立雅典学院
理想国(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文艺学等)
在《理想国》(又称《国家篇》中 ,柏拉图描述的是自己的理想 国家的样子。他认为国家起源 于劳动分工,因而他将理想国 中的公民分为治国者、武士、 劳动者3个等级,分别代表智慧 、勇敢和欲望3种品性。治国者 依靠自己的哲学智慧和道德力 量统治国家;武士们辅助治国 ,用忠诚和勇敢保卫国家的安 全;劳动者则为全国提供物质 生活资料。柏拉图设计了一套 政治蓝图,既带有乌托邦的理 想色彩,又有阶级国家的痕迹 ,对于西方政治思想具有难以 估量的影响。

柏拉图的理念论

柏拉图的理念论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哲学王"的观念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都可以说源远流长。如果解决问题需要 把握事情的真相,也就是获得知识,那么哲学作为"智慧之爱",在一切知识 中应该是最高的,因为它所把握的不是小知识小聪明,而是宇宙万物的奥秘。 所以,哲学家是真正称得上有知识的人,他当然是治理国家的行家里手,这 是任何人都无法与之比拟的。由此可见,哲学家的"野心"最大,与他相比, 帝王将相的野心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哲学家们要统治的不是一个国家,也不 是一个世界,而是整个宇宙。因而治理区区一个小小的囯家当然不在话下。
柏拉图早年喜爱文学,写过诗歌和悲剧,并且对政 治感兴趣,二十岁左右与苏格拉底相遇,回家把诗 稿统统烧掉,从此醉心于哲学研究。苏格拉底之死, 使他对城邦完全失望,于是离开雅典到埃及、西西 里等地游历,寻求治国安邦的灵丹妙药,时间达十 多年之久。公元前387年,已届不惑之年的柏拉图 回到雅典,在城外西北角一座为纪念希腊英雄阿卡 德穆而设的花园和运动场附近创立了自己的学校学 这是西方最早的高等学府,后世的高学术机构 (academy)因此而得名。柏拉图学园-直延续了900 年之久,要不是在公元529年被皈依了基督教的罗 马皇帝封闭了的话,也许今天还在招生呢。
第 四 讲





授课教师:苗春荣
理 念
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整体活动预期
主 要 内 容









理 想 国
两 个 世 界
说 与 灵 魂 转
理 念 论 的 反
通 种 论
幕 仿 创 世 说



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不仅是 古希腊哲学,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 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图对西方哲学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以至于英国哲学家怀特海甚至声称一部西 方哲学史不过是为柏拉图作注脚而已。这 话说得虽然有些夸张,但柏拉图的影响由 此可见一斑。他对哲学的贡献就在于把巴 门尼德一苏格拉底的思路确定下来,奠定 了西方哲学的基本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述评柏拉述评柏拉图培养哲学王的教育思想体系
王文

柏拉图培养哲学王的思想是《理想国》(1)这本著作的核心,也是他著此书的意图之所在,那么这样一位
伟大的哲学家的这种思想是否为历史所接受,甚至加以利用,最关键的还是它本身是否有着较强的合理性和可
实践性。在当时的古希腊的那种社会背景下,柏拉图认为教育就是要为统治服务,为国家培养优良的统治者,
而这些统治者又应该是一个个热爱知识,热爱永恒不变的真理,专心致力于学问上的研究,聪明并且充满智慧
的,拥有广阔的胸襟和节制的品质,充满正义,勇敢坚毅的哲学家,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统治者,
他首先必须是一个哲学家,统治者的职位必须得有哲学家来担任。也即,谁应当是统治者,统治者应该符合什
么样的标准,都取决于一个理想的哲学家。那么怎样培养一个能够符合和满足统治事业的需求的哲学家呢?在
这方面,柏拉图认为应当由统治者(即哲学王)来挑选天性最优秀的男女婚配,婚配的过程由统治者秘密操作,
以抽签的形式决定;以此生育出天性最好的婴儿。教育方面,将这些婴儿在不知道自己父母的情况下被送至育
儿院,接受音乐和体育等方面的良好训练,以期成为合格的护卫者。并为以后成为哲学家打好基础,最终成为
一个哲学王。另外,柏拉图还认为,哲学家不仅只是一个徒有虚名的统治者,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哲学王,要
为城邦制定法律,因为要使国家稳定而不分裂、不出现衰退,就必须是国家神圣形式或理念的真实仿制品;而
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看到并仿制神圣的原物。在哲学王的后继者的问题(即哲学家的培养问题)上,柏拉图
强调选择让那些具有“良好的记性,敏于理解,温文尔雅,爱好和亲近真理、正义、勇敢和节制”(2>天赋的人
进行哲学的学习。但只有当他们韶华已逝的时候才允许对他们进行辩证法方面的训练,只,有当他们的体质开
始衰退,而他们又已过了服务公共与军事的年龄,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他们才可允许随意进入这块神圣的领
域。在此领域,他们才可以通过辩证法和理性看到善的理念,并在此理念的指引下认识万物的实在;也只有这
样,他们才能成为城邦合格的继承人。城邦也才能永远在善的指引下长存。那么这些观点是否就那么的完美呢?
首先,教育是一个培养人才的活动,。教育应该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就
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而不问他们年龄的大小(3)。虽然,教育之功能,就其大者而言,
为立国之大本;就其小者而言,亦为如何导引国民精神生活与实际生活臻于健全与畅遂之关键(4)。而在柏拉
图看来,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哲学王,教育就是统治者统治的一个工具。教育不一定就是政治的附庸,人才也
不一定就是专门为统治服务的,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么在一个国家四分裂的时候,教育到底是为哪个统治者
服务呢?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呢?各个国家派遣留学生到其他国家学习,如果教育就仅仅是为了培养统治
者的服务人才和接班人,那么这些留学生接受哪个国家的教育,就要为哪个国家的统治服务吗?那接受各国的
留学生国家也是为了给自己培养统治人才吗?显然不是。如果真要是这样,有哪个国家还会愿意将自己辛辛苦
苦培养出来的人才送入其他国家,为他们的统治者服务,甚至背叛自己呢? 再如,如果一个时期为统治者服务
的人才在某个朝代很受欢迎,可是当朝代的变更使他的地位下降时,他们已经不再符合另一种性质的统治王朝
的需要了,而这个时候他们依然是国家教育活动培养出来的有识之士,却不为统治者服务的,那么试问这种情
况下,去论教育的目的时,柏拉图的这一思想还能站得住脚吗?所以,如果完全按照统治者的需求(也就是一
个哲学王的标准)去衡量一个人是否是人才,完全按照统治者的需求去发展教育的话,那么,人类历史上将会
出现一场大的灾难--------人才的断层,教育的枯萎,
其次,在培养哲学王的途径方面,柏拉图主张统治者,选择优秀的男女进行婚配婚配,过程由统
治者秘密操作,以抽签的形式决定,这一点首先就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以今天的思想来评价这一观点,就是统
治者对公民的一种婚姻自由干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利于谐国家的建设,柏拉图还主张在天性优秀的父母
不知道的情况下将其送至接受教育,这很明显是不切实际的,首先优秀的婚配者不一定能够就能生下先天优秀
的统治者接班人,就算是,将其秘密的送走也是一种不人道的行为,这根国民政府抓壮丁的强盗的活动有什么
区别呢?这样的统治者,首先不能得民心,而不得民心者,的天下就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即使姑且得到了也
不会稳定长久),这些对治理国家还是有很多不利的 ,这种顾此失彼的培养哲学王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再说,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对一个孩子的教育,家长的意见尤其重要,尽管他们没有专家那么多的知识,但有时还
是专家们的老师,如果家长强烈地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那他们自己完全可以像教师一样教育他(4)。
从小就失去或离开父母由其他人来抚养成人的孩子,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弊端,最重要的是,他们往往没有健全
的人格,一个连人格都不是很健全的人,他能否有良好的品行这是很值得质疑的,这样的人是很难成为一个大
思想家或哲学家的,即使成为了一个哲学王,在统治思想和理念方面也无疑是一个不无漏洞的统治者,这样的
哲学王又怎么能治理好一个国家呢?一个人如果不是像《诗经•小雅》中说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6)那样,
他又怎能作为一个族民的崇拜者去治理整个国家呢? 但丁曾说过“道德常常能够填补智慧的缺陷”,一个从小
就缺失了家庭教育的个体,即使他有着在丰富的知识和阅历,他在人格方面依然是一大缺憾,当然在道德品质
上,也是一个漏洞。
从柏拉图自身出发来论,他认为人的的最高理念就是善,而他的培养哲学王的途径(行动)根本就是有违
于他的所谓的“善”的最高理念(思想),根本就是格格不入的。一个在教育和政治界言行不一致的人,如果真
的将他的思想主张付诸于实践的话,结果真的很令人匪夷所思。
再次,柏拉图主张城邦的法律应该有哲学王来制定。在柏拉图看来,哲学王既然最智慧那么他的品质
肯定是最高尚的,他的绝对权力也就自然是正义的最终体现;他当然不可能绝对权力绝对地产生腐化(7)。其
实不然,哲学家们追求的境界远比现实的要高,更多的是思想道德上的,要把哲学思想真正的落实到整个民族
甚至全人类的实践中,那显然还是一个人类共同的梦想。哲学在西方最开始享有"科学之科学"的美誉,但不可否
认的是,“科学之科学”也无法取代各种具体的科学;更不可能是拥有了哲学知识就拥有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哲学上的智慧与现实中的智慧是两回事。如果要是以哲学家的境界和标准去要求所有其他人,包括所要培养的
“哲学王”,都是一种太过理想化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一个国家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贵族,工农商这些低阶层的
人还是占多数的,所以,法律制度就应该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样才能建立起一个长治安定的国家。如果所
有的法律制度都只是有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兼哲学王来制定,那么这个社会岂不是完全属于社会上层得了
吗?而历史证明,这样的国家、社会往往都是短命的,是不会为人类的大多数所提倡的。
第四,柏拉图主张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哲学家,这就将知识和权力集中于一部分人甚至是一个人,也使
政治超越了应有的限度”(8)。而知识与权力的结合,本来就应有个限度,权力完全"知识化"的局面从来没有存
在过,也不可能出现;权力纯粹依赖自身运作的状况也是不可能的。问题是,知识分子,尤其是哲学家,本身
就拥有许许多多严密的知识理论结构,包括政权这一部分的,当这些知识分子尤其是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加入到
权力系统中,他们比那些在学术学识上面比较欠缺的统治者更加懂得权利和金钱的利用,以及这两个的转化,
这就使我们不得不怀疑他们(拥有超高知识境界的哲学王)本身会不会变质,答案显然是肯定的。这不仅对知
识是种不言而喻的危害,也是对人的一种摧残,更为严重是将整个国家的希望寄托于一个或极少数的“智者”
身上,无疑让国家的政治生活和普通公民的命运受制于少数人,而这些少数的人能尊重并热爱大多数人的人性
自由吗?他又能否得到其他人的尊重和爱戴呢?显然很值得怀疑,康德说过:一个人只有当他尊重并且热爱人
性与自由时,同时当它自己的个性、自由同样受到别人的尊重、热爱时,他才能真正地成为一个人(9)。如果
“推己及人”( 10)这种“社会潮流”覆盖了人们都渴望拥有民主和自由,那么让这些智者们相互牵制,督促,
去为自己国家的发展服务便是一种更有利于国家稳定发展的方法。
康德曾说过“国王成为哲学家,或者哲学家成为国王,似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也不需要发生,因为权力之
位将不可避免地降低理智及独立判断的能力。然而,一位国王或是如国王般的人,也即自我管制的人及人民,
不应压制哲学家,而应该给他们公开言论的权利,这一点无论如何是不可或缺的。”(11)如果,统治者就是一
个哲学家,那么,统治者还会公开的言论自己的统治的不足,尤其是他自己所犯的种种不足吗? 所谓旁观者清,
就是这个道理,旁观者和当局者合二为一了,就意味着所有人都站在了当局者的角度,都“谜”了,还有谁“清”
呢? 即使有也为了维护自己所谓的的尊严而对自己的错保持沉默甚至进行可耻的掩盖。这将是一个国家极为可
悲的耻辱,也是人民最大的灾难。
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一个统治者是否可以治国安邦,最重要的不是看他懂得多少知识
有多么智慧,因为智者并不是真正的爱智慧者,真正的智者是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真正的科学精神是不懈
地追求真理,而不是认为自己占有了真理。(12),而且,统治者应该更多的把精力集中在国家的实际生活中,
根据人民的实际情况实施一系列可实行的措施,不是用一套所谓的哲学、人性(理想主义色彩很强的,甚超高
境界的理念)至是其他约定俗成的理论去管理和约束。柏拉图培养哲学王的这一思想也只能在他的“理想国”
中实行,这种过于理想化的理念在过去的社会中难以实践,当今社会更是难以叫人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