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滑动摩擦力 (教科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摩擦力》课件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摩擦力》课件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摩擦力》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十章《摩擦力》。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摩擦力的概念、分类、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单位;2. 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3. 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4.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5.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分类及产生原因;2. 能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现象,运用摩擦力知识解释相关问题;3. 掌握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2. 教学重点: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科书、练习册、实验器材(如木块、滑轮、毛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现象(如走路、开车等)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思考,引入新课;2. 理论讲解: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分类、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现象,让学生运用摩擦力知识解释;4. 方法讲解:讲解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单位;2. 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3. 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4.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5.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为什么我们要系安全带?(2)为什么自行车刹车时需要捏紧刹车闸?(3)如何在冰面上防止滑倒?2. 答案:(1)系安全带是为了在紧急刹车时减小乘客受到的摩擦力,避免受伤;(2)捏紧刹车闸是为了增大摩擦力,从而快速减速或停车;(3)在冰面上防止滑倒的方法有:穿着防滑鞋、走路时小心、使用拐杖等。

教科版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名师教学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名师教学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名师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运动与摩擦力》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摩擦力的定义与产生原因、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了解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认识到摩擦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难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摩擦力演示器、滑块、弹簧测力计、毛巾、木板、实验器材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滑块、毛巾、木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体验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如:走路时鞋底与地面的摩擦、自行车行驶时轮子与地面的摩擦等。

2. 新课讲解:(1)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或准备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

3.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讲解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和应用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摩擦力实验,观察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的概念2. 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3. 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4. 摩擦力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为什么下雨天走路容易滑倒?(2)为什么自行车的轮胎上有花纹?2. 答案:(1)下雨天,地面湿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减小,所以容易滑倒。

滑动摩擦力ppt课件

滑动摩擦力ppt课件

05 结论
总结滑动摩擦力的特点
滑动摩擦力是两个接触表Hale Waihona Puke 间的 阻力,其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
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 比,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力是可变的,其大小取 决于相对速度和接触面的材料。
课程回顾
本课件介绍了滑动摩擦力的定 义、产生条件、大小和方向, 以及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船舶推进器与水面之间的摩擦力 是滑动摩擦力,它推动船舶前进。
实验验证
滑动摩擦力实验
通过测量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时受到的阻力,可 以验证滑动摩擦力的存在和计算公式。
静摩擦力实验
通过测量物体在水平面上开始滑动前的最大阻力, 可以验证静摩擦力的存在和计算公式。
动摩擦因数实验
通过测量不同材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可以了解 材料之间的摩擦特性。
通过实例和实验,深入理解了 滑动摩擦力在生活和工程中的 应用。
掌握了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的区别和联系。
思考题与作业
思考题
为什么汽车轮胎要有花纹?
作业
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写出实验报告。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相对 运动,但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 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
摩擦力的分类
干摩擦
两个接触面之间没有润滑剂或其 它物质,产生的摩擦力称为干摩
擦。
流体摩擦
两个接触面之间存在润滑剂或其它 流体,产生的摩擦力称为流体摩擦。
边界摩擦
两个接触面之间存在微小的凸起和 凹坑,产生的摩擦力称为边界摩擦。
接触面粗糙
滑动摩擦力产生的必要条件是接触面粗糙,这样可以提供足够的摩 擦力。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2.4《摩擦力》ppt课件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2.4《摩擦力》ppt课件

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的判断 滑动摩擦力 有无 判断 方法 条件判断: 接触面之间有压力、 粗 糙且有相对运动 (1)选取受力物体 (2)确定施力物体 (3) 判断受力物体相对施力物体的 运动方向 (4) 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 向相反 静摩擦力 (1)条件判断:接触面之间有压力、 粗糙且有相对运动趋势 (2) 假设法:假设接触面光滑,不 存在摩擦力, 如物体改变原来的运 动状态,则存在摩擦力 (1)选取受力物体 (2)确定施力物体 (3) 利用假设法判断受力物体相对 施力物体的运动趋势方向 (4) 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 方向相反
对摩擦力的错误认识: (1)摩擦力一定是阻力,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和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2)运动的物体受滑动摩擦力;静止的物体受静摩擦力. 实例:(1)运动员起跑过程,摩擦力充当动力,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员的运动方向相同; 子弹水平射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充当动力. (2)瓶子压着一张纸条,挡住瓶子将纸条抽出,虽然瓶子是静止的,但纸和瓶子之间有相 对滑动,所以瓶子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运动员双手紧握竹竿匀速上爬.运动员虽然是运动 的,但双手和竹竿之间却无相对滑动,且运动员有向下的滑动趋势,所以运动员受到的为静 摩擦力. 名师警示:(1)无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都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充当动力, 也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充当阻力. (2)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
Hale Waihona Puke 答案:C.一定要注意理解“相对”两个字, 受到静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处于静止, 而 是“相对静止”,静摩擦力的方向 “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不是“与运动方向相 反”.不管静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其方向一定是与物体间相对运动趋 势的方向相反.不管静摩擦力是动力还是阻力,其一定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摩擦力》精品课件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摩擦力》精品课件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摩擦力》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五节《摩擦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的分类、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以及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摩擦力的概念,理解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及其分类。

2. 学会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摩擦力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及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摩擦力演示仪、弹簧测力计、滑块、木板、毛巾等。

2. 学具:弹簧测力计、滑块、木板、毛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摩擦力演示仪,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摩擦力的产生原因。

2. 知识讲解:(1)摩擦力的定义:当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2)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 例题讲解:讲解摩擦力相关的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摩擦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的定义2. 摩擦力的分类3. 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摩擦力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2)简述摩擦力的分类及各类摩擦力的产生原因。

(3)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2. 答案:(1)摩擦力是指当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例如: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2)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是两个相对滑动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滚动摩擦力是两个相互滚动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物理必修Ⅰ教科版2-4摩擦力课件(38张)

物理必修Ⅰ教科版2-4摩擦力课件(38张)

第二章 力
栏目导引
解析: (1)木箱随汽车一起由静止加速运动时,假设二者的接触面是光滑的, 则汽车加速时,它将相对于汽车向后滑动,说明木箱相对汽车有向后滑动的趋势, 所以木箱受到向前的静摩擦力。
(2)汽车刹车时,速度减小,假设木箱与汽车的接触面是光滑的,则木箱将相 对汽车向前滑行。实际木箱没有滑动,说明木箱有相对汽车向前滑行的趋势,所 以木箱受到向后的静摩擦力。
第二章 力栏目导引 Nhomakorabea(3)木箱随汽车一起匀速运动时,二者无相对滑动。假设木箱与汽车的接触面 是光滑的,由于惯性,木箱仍做匀速直线运动,木箱与汽车间无相对滑动,说明 木箱与汽车间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没有摩擦力。
(4)汽车刹车,木箱相对于汽车向前滑动,易知木箱受向后的滑动摩擦力。 (5)汽车在匀速行驶过程中突然加速,木箱相对汽车向后滑动,易知木箱受到 向前的滑动摩擦力。 答案: (1)向前的静摩擦力 (2)向后的静摩擦力 (3)无摩擦力 (4)向后 的滑动摩擦力 (5)向前的滑动摩擦力
4.摩擦力
第二章 力
栏目导引
[目标定位] 1.知道摩擦力的定义及分类。2.理解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 生条件。3.会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及计算摩擦力的大小。4.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第二章 力
栏目导引
第二章 力
栏目导引
静摩擦力 1.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_相__对__运__动___或具有_相__对__运__动___趋 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_相__对__运__动___或__相__对___运__动__趋__势___的力。 (2)分类: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栏目导引
(1)木块受到拉力 1 N 时,有相对桌面运动的趋势但没有运动,说明什么呢? (2)随着外力的增大,静摩擦力有什么变化? (3)静摩擦力在哪里产生?沿什么方向? 提示: (1)说明桌面对木块施加一个与拉力方向相反的、大小也为 1 N 的力, 这个力就是桌面对木块的静摩擦力。 (2)静摩擦力的大小随着外力的增大而增大,但有一个最大值。 (3)静摩擦力产生在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静摩擦力的方向 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2024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5《摩擦力》精彩课件

2024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5《摩擦力》精彩课件

2024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5《摩擦力》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5章《摩擦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的分类、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摩擦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摩擦力的定义,了解摩擦力的分类,理解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学会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公共财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定义、分类、大小和方向。

难点: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摩擦力演示仪、测力计、滑块、木板、砂纸等。

学具:计算器、直尺、圆规、三角板、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摩擦力演示仪展示滑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引导学生观察摩擦力的现象。

2. 例题讲解:(1)讲解摩擦力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摩擦力的分类。

(2)通过滑块和木板的实验,讲解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分析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如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

(2)计算给定条件下摩擦力的大小,并分析其方向。

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条件下摩擦力的大小,验证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的定义、分类、大小和方向。

2.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 摩擦力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并判断其类别。

(2)计算给定条件下摩擦力的大小,并分析其方向。

2. 答案:(1)生活中摩擦力现象的解释及类别判断。

(2)摩擦力大小的计算过程及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摩擦力的定义、分类、大小和方向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掌握情况。

《摩擦力》教科版完整版优质课件

《摩擦力》教科版完整版优质课件

《摩擦力》教科版完整版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摩擦力》是物理课程中的重要一课,本节课内容主要涉及教科版物理教材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的概念与计算”。

详细内容包括: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的分类、摩擦力的大小计算、摩擦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减少摩擦力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分类及特点。

2. 学会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了解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 了解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掌握减少摩擦力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定义、分类、计算及作用效果。

难点: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以及减少摩擦力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摩擦力演示仪、滑块、弹簧测力计、斜面、毛巾、木板等。

2. 学具:摩擦力实验盒、滑块、测力计、直尺、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摩擦力演示仪展示摩擦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概念。

2. 教学内容讲解:(1)摩擦力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2)摩擦力的大小计算:f=μN,讲解摩擦系数μ的取值范围。

(3)摩擦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实例讲解摩擦力的作用。

3. 例题讲解:计算不同情况下的摩擦力大小,讲解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摩擦力实验,观察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验证摩擦力计算公式。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2. 内容:(1)摩擦力定义、分类、特点。

(2)摩擦力计算:f=μN(3)摩擦力的作用效果(4)减少摩擦力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给出物体质量、斜面倾角、摩擦系数,求摩擦力大小。

(2)简答题:简述摩擦力的作用效果及减少摩擦力的方法。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摩擦力的概念、计算及作用效果掌握情况,分析原因,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了解其他类型的摩擦力,如滚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等,以及摩擦力的应用实例。

布置相关阅读资料,拓展学生知识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3 4 滑动摩 正压 f/FN 擦力 f 力 FN
2.砂纸
f/FN 试验次 滑动摩 正压 擦力 f 力 FN 数
1 2 3 4
计录计算
数据分析
数 据 处 理
5.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的大 小跟压力成正比
f/N
动摩擦因数 滑动摩 擦力
0
f=μN
正压力或支持力
N/N μ的大小跟两接触物体的材料(P55 表)及接触 面的情况(如粗糙程度)有关。(筷子的外观)
小结
滑动摩擦力 1、定义 2、产生条件 接触且挤压 (有弹力) 接触面粗糙 相对运动 3、作用点 接触面
4、方向
5、大小
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F=μFN
6、作业:课后“练习与评价” 1、2题。
小车在木板上滑行 小车加上砝码在木板上滑行
结论:正压力N越大,滑动摩擦力f
越大
3.实验(控制变量法)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材料的关系
小车在木板上滑行 小车在毛巾上滑行
结论: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f
越大
(3)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和相对速 度大小的关系
小车在木板上滑行 小车侧面滑行
结论: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
推粉笔盒匀速沿桌面运动,桌子受向前的滑动摩 擦力,但桌子静止不动。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吗?
汽车向前运动,在车厢里向前推动一个箱子,车 受到箱子的滑动摩擦力向前。
滑动摩擦力可以是动力吗?
当一个倾斜的传送带带着一个木块,输送到上方 是,木块从开始滑动到相对传送带静止到最后被 运送到上方,滑动摩擦力就是提供了动力。
例2 (P56)
狗拉着一个有钢制滑板的雪撬在冰面滑 行,如果雪橇连同其上的物品和人所受 的总重力为4.9×104N。这些狗要用多大 的水平力,才能够拉着雪撬匀速前进?
N
f
G
F
解: G=4.9×104N, μ=0.02 雪橇匀速运动,拉力与阻力相等, 所以 F=f=μN' 而 N' =G 所以 F=f=μN' =μG 代入数值后,得 F=0.02×4.9×104 N=9.8×102 N 马要在水平方向用980N的力,才能够拉着雪 橇匀速前进.
5.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正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相对速度大小
实验设计:
1.实验原理:弹簧秤拉木块,让木块在水平方向上运动, 此时弹簧秤上的示数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
2.实验器材:木板、木块、 弹簧秤、钩码等
3.对比实验 (控制变量法)
(1)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的关系
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C ) A.滑动摩擦力与重力成正比 B.两个运动的物体之间一定有滑动摩擦力的作 用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性质及正压力 有关 D.速度越大的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越大
关于滑动摩擦力公式 f=μFN,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C D ) A.公式中正压力FN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B.由μ=f /FN可知,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F 成正比,与正压力FN成反比 C.由f=μFN可知,F与FN成正比 D. F的大小由μ和FN决定,与接触面的面积大 小无关
与相对速度大小无关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验时发现,弹簧秤在运动, 且弹簧秤指针在不停的抖动,要准确读数很困难。
实验改进:
原理:让弹簧秤静止,根 据二力平衡的原理,当拉 动纸张时木块受到的滑动 摩擦力的大小就等于弹簧 秤对木块的拉力。
5.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大小——定量实验 1.塑料纸
试验 次数
4. 滑动摩擦力的V
现象:刷毛向左弯曲
刷子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方 向水平向左
现象:刷毛向右弯曲
刷子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 方向水平向右
总结: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 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P55 讨论与交流)
思考: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吗?
一、滑动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的定义
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挤压,当它们沿接触面发生相 对运动时,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 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直接接触且挤压(产生弹力的条件) •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以施力物体为参考系) •接触面粗糙(光滑为理想状态) 3. 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 接触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