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124升华与凝华同步练习1(新版)沪科版.doc
12.4升华与凝华_同步练习题 新课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优质课

1.物理学中将物质直接从变为的过程称为升华,升华是(填“吸热”或“放热”)过程。
2.物质直接从变为的过程称为凝华,凝华是(填“吸热”或“放热”)过程。
3.物态变化中吸热的过程有;放热的过程有。
随堂练习1.寒冷的冬天,公园里的冰雕作品会一天天地变小,这是现象,这个过程中要热。
2.以下描述了一些自然现象中的物态变化,请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物态变化名称:冬天霜的形成是现象;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是属于现象。
3.(柳州)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种物态变化是 ( ) A.汽化 B.熔化 C.升华 D.凝华4.有一种“固体粮虫净”,放在粮仓里能预防粮食生虫,“固体粮虫净”过一段时间会变小,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华 B.升华 C.熔化 D.汽化5.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升华吸热的是 ( )A.向地上洒水会使周围变凉快B.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D.游泳完上岸后感到有点冷6.(东营)今年冬天,世界多地出现了极寒天气。
下图是我国某地出现的雾凇景象。
雾凇的形成,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发生了 ( )A.液化 B.凝华C.汽化 D.升华7.(毕节)毕节,山青水秀,气候宜人,是较为理想的宜居城市。
下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云、雨、霜和雾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凝华形成的是( )8.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放在O℃以下的环境中也会变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熔化 C.液化 D.汽化课后提升9.科技人员发明了一种果蔬脱水新方法——升华脱水法,其原理很简单:先将水果蔬菜冷冻,使其中的水结冰,然后再放进低压的环境中,冰就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直接从固态变成态。
10.(十堰)炒菜时,碘盐不宜与油同时加热,这是因为碘在高温下很容易。
11. (莆田)实施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是用飞机在高空播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于是高空水蒸气便成小冰粒。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4 升华与凝华 练习(含答案)

12.4 升华与凝华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A.B.C.D.2.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B.液化C.凝固D.熔化3.在学习过汽化知识后,兴趣小组同学们利用试管、气球、酒精、开水等器材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1:在试管内滴入少许酒精,在试管口紧套一个压瘪的气球(如图),把试管压入开水中,静置时间t,发现气球膨胀,直径约20cm;实验2:试管中不放酒精,压瘪气球并将其紧套在试管口,把试管压入开水中,静置相同时间t,发现气球膨胀,直径约5cm。
对于以上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只做实验1就可以说明酒精汽化使气球膨胀B.只做实验2就可以说明空气遇热会膨胀C.对比实验1和2可知,使气球膨胀的主要原因是酒精汽化D.两次实验最后取出试管充分冷却,都可以发现气球变瘪4.如图所示,在试管中加入适量温度为t1的冷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的水中。
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试管中水的温度t2。
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试管中水变多,说明水蒸气进入冷水时遇冷液化成水了B.烧瓶中水变少,说明水不断汽化成水蒸气离开烧瓶了C.根据t2大于t1的现象,可以说明水蒸气液化要放热D.试管和玻璃管内壁有水珠产生,但这不是由室内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的5.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A.同时沸腾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6.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形势严峻,冲在最前线的医务人员需要同时佩戴N95口罩及护目镜等防护物资,但由于护目镜镜片起“雾气”导致了医疗护理过程中的诸多不便,对此正确的解释是()A.护目镜镜片上的“雾气”是水蒸气B.“雾气”形成过程需要吸热C.“雾气”形成在护目镜的内侧D.“雾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7.如图甲所示的是小明同学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时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的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组装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时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B.水的沸点为98℃,实验时的环境大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C.水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时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D.实验中若只减少加热的水的质量,水将推迟时间沸腾8.如图各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冒B.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部分枝叶C.地膜种植D.湿衣服展开晾在向阳、通风处二、多选题9.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收热量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10.小明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烧杯下面垫有石棉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B.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计示数没有达到100℃C.杯口冒“白气”,是液化现象D.撤去酒精灯,水立刻停止沸腾三、填空题11.冬天,电热水壶将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是由于水蒸气发生______形成的;厨房烹饪时,关闭的玻璃窗上容易起雾,该雾气常常出现在窗户的侧___(填内或外).12.如图所示,盛水的容器中有A、B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中装有适量的水,B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4 升华与凝华 练习(含答案)

12.4 升华与凝华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A.B.C.D.2.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B.液化C.凝固D.熔化3.在学习过汽化知识后,兴趣小组同学们利用试管、气球、酒精、开水等器材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1:在试管内滴入少许酒精,在试管口紧套一个压瘪的气球(如图),把试管压入开水中,静置时间t,发现气球膨胀,直径约20cm;实验2:试管中不放酒精,压瘪气球并将其紧套在试管口,把试管压入开水中,静置相同时间t,发现气球膨胀,直径约5cm。
对于以上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只做实验1就可以说明酒精汽化使气球膨胀B.只做实验2就可以说明空气遇热会膨胀C.对比实验1和2可知,使气球膨胀的主要原因是酒精汽化D.两次实验最后取出试管充分冷却,都可以发现气球变瘪4.如图所示,在试管中加入适量温度为t1的冷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的水中。
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试管中水的温度t2。
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试管中水变多,说明水蒸气进入冷水时遇冷液化成水了B.烧瓶中水变少,说明水不断汽化成水蒸气离开烧瓶了C.根据t2大于t1的现象,可以说明水蒸气液化要放热D.试管和玻璃管内壁有水珠产生,但这不是由室内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的5.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A.同时沸腾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6.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形势严峻,冲在最前线的医务人员需要同时佩戴N95口罩及护目镜等防护物资,但由于护目镜镜片起“雾气”导致了医疗护理过程中的诸多不便,对此正确的解释是()A.护目镜镜片上的“雾气”是水蒸气B.“雾气”形成过程需要吸热C.“雾气”形成在护目镜的内侧D.“雾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7.如图甲所示的是小明同学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时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的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组装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时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B.水的沸点为98℃,实验时的环境大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C.水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时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D.实验中若只减少加热的水的质量,水将推迟时间沸腾8.如图各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冒B.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部分枝叶C.地膜种植D.湿衣服展开晾在向阳、通风处二、多选题9.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收热量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10.小明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烧杯下面垫有石棉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B.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计示数没有达到100℃C.杯口冒“白气”,是液化现象D.撤去酒精灯,水立刻停止沸腾三、填空题11.冬天,电热水壶将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是由于水蒸气发生______形成的;厨房烹饪时,关闭的玻璃窗上容易起雾,该雾气常常出现在窗户的侧___(填内或外).12.如图所示,盛水的容器中有A、B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中装有适量的水,B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同步检测12.4升华与凝华(word版含答案解析)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4升华与凝华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60分)1. 冬天,结冰的湿衣服也能晾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凝华B. 升华C. 凝固D. 液化2.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冰冻的衣服晾干B.铁丝网上结霜C.河水表面结冰D.草叶上结露珠3. 有关雪的形成,正确的是A. 凝固现象且吸热B. 凝固现象且放热C. 凝华现象且放热D. 凝华现象且吸热4. 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 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时要放热B. 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C. 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D. 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时要吸热5. 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C.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D. 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6. 下列有关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春天,清晨河面上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升华现象B. 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 深秋,早晨的地面上出现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D. 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外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7. 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应用在了“辽宁”号航母上,该刹车片是一种特殊的碳材料。
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到时开始升华。
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A. 沸点是B. 熔点是C. 凝固点是D. 发生升华时一定要吸收热量8. 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春晚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干冰在常温下熔化B. 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会冒“白气”——空气中水蒸气凝华C. 秋天清晨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河面上水蒸气汽化D. 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壶中冒出的水蒸气液化9. 下列四种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种是()夏天,草上的露珠;()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深秋,树上的白霜;()初春,冰雪消融。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升华与凝华 同步测试

2019—2019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4升华与凝华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
汽车内经常摆放一种“固体清新剂”,能有效清新汽车内的空气、使用时“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B、凝华 C。
熔化D。
升华2、下列各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冬天出现的“雾凇”美景B、加入牛奶杯中的冰块逐渐减小C。
冬天,尽管气温低于0℃,但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D。
花盆中的潮湿泥土变干了3、下列关于冰的自述正确的是( )A。
我是非晶体B、我又叫干冰 C、我会升华成水蒸气D。
我熔化过程温度会升高4。
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A、用水壶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大量的“白气" B、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有熔化却逐渐变小C、夏天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 D。
夏天早晨的花草上有露水5、下图中的物态变化现象,需要吸热的是()A。
樟脑丸逐渐变小ﻫB。
日食现象ﻫC。
海市蜃楼ﻫD。
雨后彩虹6、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的描述属于升华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清晨的甘露C。
严冬,冰雕逐渐变小D、秋天,枝头挂满白霜7、把新鲜蔬菜快速冷冻后放到低温真空环境中,蔬菜特别快就变干燥了,如此既能长期保存又能保持原有的营养和味道。
在加工过程中,蔬菜中的水先凝固,然后( )A、汽化B、液化C、凝华 D。
升华8、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的( )A、液化过程 B。
先液化后凝固 C。
升华过程 D、凝华过程9。
今年西南五省遭遇50年一遇的干旱,为缓解旱情,能够在高空云层中撒播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实现人工降雨、这一过程中干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
汽化 C、升华 D、凝华10、(2019•广元)小丽端午节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但发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面比新灯泡黑了一些、她通过上网查阅,发现这是灯丝物态变化形成的、您认为下列关于灯丝发生物态变化过程的四个说法,正确的是( )A。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12.4升华与凝华 同步测试

2019-2019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4升华与凝华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将少量粉末状的樟脑装入烧瓶||,用酒精灯缓缓加热||,封闭在瓶内的树枝上逐渐出现玲珑洁白的“人造雪景”||,取出树枝||,美丽的“雪景”会慢慢消失||,消失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汽化B. 液化C. 升华D. 凝华2.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B. 夏天||,积水干涸C. 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D. 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3.下列各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樟脑丸的消失是熔化现象||,这是吸热的过程B. 烧开水||,壶嘴冒的白烟是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C. 冬天||,教室的玻璃外侧容易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D. 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升华要吸热4.下面哪些现象属于升华现象()A. 放在木箱中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B. 夏天清晨||,草地上常有露水C. 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D. 放在冷冻室的鲜肉变硬了5.电灯泡使用的时间长了||,其中的钨丝会变细||,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A. 钨丝在使用过程中一部分升华了B. 钨丝在使用过程中一部分熔化了C. 钨丝在使用过程中一部分蒸发了D. 钨丝在使用过程中一部分液化了6.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A. 干冰熔化吸热B. 干冰升华吸热C. 干冰液化放热D. 干冰凝华放热7.下列一些生活场景中涉及到热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叙述正确的是()A. 喷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喷洒“干冰”的作用是干冰升华变为雨B.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 用铝壶在天然气灶上烧水的过程中天然气燃烧越充分||,热值越大D. 水沸腾时壶口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8.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 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时要放热B. 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C. 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D. 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时要吸热9.电灯泡用的久了||,玻璃内壁会变得发黑||,是因为灯丝(钨丝)()A. 只经历了升华过程B. 只经历了凝华过程C. 经历了先升华后凝华的过程D. 先汽化后凝华10.下列各种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 冬天||,紧闭的玻璃窗内壁出现冰花B. 冰箱内取出的西红柿“冒汗”C. 衣柜内的卫生球逐渐变小D. 用铁水浇铸工件二、填空题(共6题;共21分)11.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 ________经过 ________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在此过程中需要 ________热.12.把樟脑丸放在衣柜里防虫||,最后樟脑丸变小了||,这是________现象||,在此变化过程要________热.13.①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②霜;③灯丝变细;④北方冬天窗户结窗花;⑤衣柜里的卫生球变小;⑥雪堆(或冰雕)没有熔化变小;⑦固体清香剂消失;⑧树挂;⑨灯泡壁变黑.属于升华的:________;属于凝华的:________.14.为了缓解旱情||,有时会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________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________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空中水蒸气便________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成雨点降落到地面15.常温下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试管里||,用气球套在试管口上(如图)||,会看到气球被充气越来越大||,这是由于干冰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________;过一段时间||,试管壁外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空气中的________经过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试管壁外结霜的现象||,说明干冰发生物态变化时需要________.16.如图所示||,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且对烧瓶底部微微加热||,可以看到固态碘变成________||,这是________现象.停止加热后||,可以在烧瓶壁上看到________态的碘||,这是碘的________现象.所以存放碘的容器一定要加盖密封||,是为了防止因碘的________而造成的损失.三、解答题(共2题;共10分)17.“我国古代启蒙读本之一的《千字文》中说‘云腾致雨||,露结为霜’小明觉得‘露结为霜’的说法不正确||,为什么?”18.新年伊始||,寒潮暴雪强势来袭||,我们家的窗玻璃上出现了美丽的“冰花”.请问这美丽的“冰花”是在窗玻璃的室内表面上形成的还是窗玻璃的室外表面上形成的?请你解释“冰花”是怎么形成的.四、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2分)19.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________(2)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五、综合题(共1题;共2分)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真空脱水食品真空冷冻脱水干燥(简称冻干)食品是将新鲜食品||,如:水果蔬菜、肉食、水产品、食用菌、中药材等快速冷冻后||,再送入真空容器中升华脱水而成的食品.用冻干工艺制成的食品||,不仅保持了食品的色、香、味、形||,而且最大限度地保存了食品中的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食用时||,只要将该食品加水即可||,在几分钟内就会恢复成新鲜食品.冻干食品不需要冷藏设备||,只要密封包装就可在常温下长期贮存、运输和销售||,三~五年不变质.由于该食品只含有5%以下的水分||,所以质量好||,重量轻||,可大大降低经营费用.方便面里的脱水蔬菜是新鲜蔬菜除去水分制成的||,利用“升华脱水法”制成的脱水蔬菜在食用时能保持其新鲜的味道.下列做法采用了“升华脱水法”的是A. 将蔬菜放在太阳下暴晒除去水分B. 将蔬菜放在热锅上烘烤除去水分C. 将蔬菜冷冻后迅速放在低压环境下升华除去水分D. 将蔬菜冷冻后除去冰块即可.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分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卫生球碾粹后的粉末||,然后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烧瓶||,固态的卫生球升华成卫生球的蒸气||。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同步练习:12.4升华与凝华(含答案)

12.4 升华与凝华一、夯实基础1.下列各种常见的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C.秋天,日出后薄雾渐渐消散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2.在实验室里,关于利用二氧化碳(干冰)的升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此时可以放热从而获得高温B.此时可以放热从而获得低温C.此时可以吸热从而获得高温D. 此时可以吸热从而获得低温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物理学中所说的物态变化的是()A.秋天出现的漫天大雾B.下雪后地面变的潮湿C.冬天的窗户上出现的冰花D.水泥用水合成泥浆二、能力提升4.有一种“固体粮虫净”,放在粮仓里能预防粮食生虫,“固体粮虫净”过一段时间会变小,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凝华B. 升华C. 熔化D. 汽化5. 用笔划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冬天玻璃窗户上的冰花熔化浇铸成工件液化从游泳池上来感到凉爽凝华春天水池中的冰融化了升华夏天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不见了汽化秋天看到草上的露水凝固6.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热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B.在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变模糊是液化现象C.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小水珠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三、课外拓展7. 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变细,玻璃壁变黑为什么?8. 将卫生球碾碎放进烧瓶中,将树枝插进烧瓶中,在酒精灯火焰上摇动烧瓶,微微加热,出现萘的升华,停止加热,烧瓶内树枝上便可出现结白的“人造雪景“.自己动手做一做,观察现象.“人造雪景“是什么物态变化?9. 专家建议“加碘盐每次用完后,要把盐瓶的盖盖严”,“炒菜时,要等菜九成熟时再加入碘盐”.你能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做出解释吗?四、中考链接10.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积水干涸C.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11.下列“物态变化”与其吸热、放热的关系正确的是()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要吸热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要吸热C.寒冷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要吸热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要放热12、下列现象中发生了凝华的是()A.杯子里的开水“冒白烟”B.泼水成冰凌C.冬天的早晨树枝上出现雾凇D.利用干冰生成了烟雾参考答案一、夯实基础1、【答案】D2、【答案】D3、【答案】D二、能力提升4、【答案】B5、【答案】连线如下所示6、【答案】A【解析】A、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升华为气体跑掉了,而不是蒸发.此选项错误;B、在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镜片上液化成为小水珠.此选项正确;C、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小液滴.此选项正确;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是水分子由固态变液体的缘故.此选项正确.故选A.三、课外拓展7、【答案】白炽灯灯泡长期使用后,钨丝因升华变细;灯泡不亮时,灯泡内温度下降,升华后的气态的钨会放出热量凝华为固态的钨附着在灯泡内壁上,所以用久了的灯泡壁会变黑.8、【答案】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在封闭的烧瓶中,用酒精灯加热,卫生球粉末受热就会升华变为气态,所以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气态的卫生球就会重新凝华为固态的卫生球粉末,粘在树枝上,形成“雪景”.故所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升华后凝华;9、【答案】碘在常温下很容易发生升华,所以用完后要盖好盖子以防升华;在加温时,碘更容易升华,所以炒菜时,更要等菜九成熟时再加碘盐,最大限度地减少碘的升华.四、中考链接10、【答案】C11、【答案】B12、【答案】C【解析】A、开水“冒白烟”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不符合题意;B、泼水成冰凌,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C、树枝上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符合题意;D、干冰生成烟雾,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烟雾”.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同步练习:12.4升华与凝华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同步练习:12.4升华与凝华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同步练习:12.4升华与凝华一、填空题物质直接从______态变为______态的过程称为升华。
升华要_____热量。
二、单选题超市里出售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在饭店、舞厅、厕所等场所,能有效清新空气,预防感冒。
这种现象是( )A. 熔化B. 升华C. 汽化D. 凝华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激光橡皮”,用它发出的激光照射显示字迹的黑色碳粉,可让字迹消失,这是由于黑色碳粉发生了A. 熔化B. 汽化C. 升华D. 凝固三、填空题物质从______态直接变为_____态的过程,称为凝华。
凝华要_____热量。
四、单选题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 )A. 河面上的冰B. 屋檐上的霜C. 草叶上的露D. 江面上的雾五、实验题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 ℃,碘的熔点为113.7 ℃,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中的碘颗粒吸热会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均会____.六、填空题六种物态变化中,____、汽化、_____都是吸热过程;与此对应的凝固、____、____则是放热过程。
七、单选题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雪的消融——凝固(放热)B. 雾的生成——液化(放热)C. 露的产生——汽化(吸热)D. 霜的形成——升华(放热)小丽端午节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但发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面比新灯泡黑了一些。
她通过上网查阅,发现这是灯丝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
你认为下列关于灯丝发生物态变化过程的四个说法,正确的是( )A. 先升华,后凝华B. 先升华,后凝固C. 先汽化,后液化D. 先熔化,后凝固八、填空题北方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结“冰花”,“冰花”是水蒸气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出现在玻璃窗的_____(选填“内”或“外”)表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训练知识点1升华和凝华2.下列所给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3•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知识点2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4.氟利昂是电冰箱中热的搬运工,液态氟利昂进入冰箱冷冻室吸走热量,此时氟利昂发生的物 态变化是()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5.1在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A. 初春,河面上的冰雪消融成水B. 秋天,雨后的早晨出现大雾C. 夏天,教室里洒水后空气变得凉爽12. 4升华与凝华1•下列物态变化中,B.冷冻室取出KJ 冰棍,外表的“霜” 是由空气中水蒸 气凝华而成 A.冰熔化过程 中冰水混合物 温度高于0X C •通常采用 降潟的方法将 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內 属于凝华的是(D.舞台上的云霁是 干冰升华成的二騷 化踐气体 ①草叶上的鉛珠A.①③B.①④C.②③ ②冬天窗户匕的冰花D.②④ ③渐渐变小的冰雕 ④寒冬拥上的雾淞A.冰雪消融D. 冬天,晾晒的衣服渐渐变干6. 2014年初,千年香格里拉古城惨遭火灾.小明设计了一种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外壳破裂,干冰迅速 _________ (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 周围 ________ 热,实现快速灭火.7.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 钟,测得易拉罐屮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C,同时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该自霜 的形成是 ____________ 现彖(填物态变化名称),在形成白霜的过程中会 ________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 出”)。
综合训练8. 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是一种特殊的碳材料。
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 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2000°C 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到3000°C 时开始升 华。
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A.发生升华时吸收热量B.熔点是2000°CC.沸点是3000°CD.凝固点是3000°C9. 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10. 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 春天,冰雪熔化汇成溪流(2) 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 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 冬天,室外地而上出现了霜A. (1) (2)B. (2) (4)C. (1) (3)D. (3) (4)11•小明发现,在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很容易造成碘的熔化.针对上述不足, 小明与他的同学们讨论后将实验进行改进:将装有固态碘的玻璃管放入沸水中,玻璃管中很快就有 紫色的碘蒸气产生,并排除了碘熔化的可能性.实验表明在碘升华和熔化时需要 _________ 热量.是什 液 化尿151么因素影响碘的升华或熔化,你的猜想是12.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叫干冰。
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迅速变为气体,促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品,从而降雨。
上面描述中,含有物态变化,找出并填出相应的物态变化。
(例如:冰变成水属于熔化)(此例填在下面不得分)变成 ______ 属于_________ : ________ 变成__________ 属于 ___________ ;变成 ______ 属于_________ ; ________ 变成__________ 属于13.在西行的列车上,“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隔壁沙滩变良积雪融化灌农出……”欢快的歌声,把人们带到了美丽的新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山上的冰雪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冰库”,冰雪熔化吋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熔化过程中冰雪需要热量。
(2)天山雪水灌溉农田时,为了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常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______ 和_____ 。
(3)新疆是远离大海的内陆地区,遇到干旱时节,当天空乌云密布时,人们用飞机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向天空,实施人工降雨,这是通过干冰_______ 为气体而 _____ 热量来实现的。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
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________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
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_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碳粉。
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是反映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
图乙屮的物质为态。
某物质由图甲的状态直接变为图丙的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这一过程相同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① 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② 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可看到有“白气”冒出③ 新鲜的蔬菜放置两天后就会变篤16. 实验室的桌子上有一个敞口的空铁盒,现将铁盒装满温度远低于0°C 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看到干冰冒出大量的"白气”,铁盒的外壁出现白霜.请解释白霜是怎样形成的?经典考题17. 物理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盛有干冰(固态CO?)的容器外壁出现 一层白霜的现象,接着学生用银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 水立刻剧烈“沸腾”起來,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霜是凝固现象B.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C.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D.白雾是水蒸气18. 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这层霜是由______________ 经过 ____________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 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 _____________ (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 _________ (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19. 小林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如图所示。
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小林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
小红查阅资料发 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 60°C ,碘的沸点为184・25°C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C o 根据这些 资料,小红认为小林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林的实验 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
甲 乙 丙请针对小红的质疑,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可以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
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
20.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上面挂有一层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冰棍周围冒“白烟”;当把冰棍放在玻璃杯里时,玻璃杯外壁出“汗”,请解释其屮的“粉”、“白烟”和“汗”各是怎样形成的?参考答案1.C2.D3.B解析: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等于0°C, A错误;“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B正确;液化石油气是采用压缩体枳的方法贮存在钢罐中的,C错误;舞台上的云雾, 是干冰升华吸热后,空气屮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而不是二氧化碳气体,D错误。
4.A解析:液态氟利昂进入冰箱冷冻室,吸收热量变成气态的氟利昂,发生汽化现彖。
5.B解析: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该过程放热。
6.升华吸7.凝华放出解析:霜是固态,水蒸气是气态,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凝华放热。
8.A解析:“温度升高到2000°C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因此,选项B错误;“温度到3000°C时开始升华”,没有发生沸腾所以3000°C即不是沸点也不是凝固点。
选项C、D也是错误的。
9.C解析:冰变成水,是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水变成水蒸气,是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水蒸气变成冰,是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
10.C解析:冰雪熔化由固态变成液态需要吸热;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空气屮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由气态变成液态要放热;雾散去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是汽化现象要吸热;霜是凝华现彖要放热。
11.吸收碘的温度解析:rti实验可知,碘升华或熔化时需用酒精灯或沸水加热,故碘在升华和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由于用酒精灯和沸水加热时,碘达到的温度不同,故可猜想影响碘的升华或熔化的因素可能是碘的温度.12.二氧化碳变成干冰属于凝华干冰变成二氧化碳属于升华水蒸气变成水属于液化水蒸气变成冰属于凝华13.(1)不变吸收(2)蒸发渗漏(3)升华吸收解析:冰雪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渗漏与蒸发。
人工降雨是通过干冰升华为气体吸收热量来实现的。
14.升华凝华15.液升华①解析:图乙中分子模型排列无规则,但分子间距较小,故是液态,甲图的分子模型排列有规则分子间距很小,说明是固态,,丙图分子模型极度散乱,说明是气态,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所以①相同,“白气”现象是液化现象,故②不相同,新鲜的蔬菜放置两天后就会变蔦是蔬菜屮的水分蒸发所致,故③不相同。
故选填①。
16.干冰温度远低于0°C,铁盒放热降温干冰迅速升华吸热,铁盒温度急剧降低.当铁盒温度低于0°C 时,周围空气中的高温水蒸气遇到低温铁盒放热,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白霜.17.C18.水蒸气凝华会放热内侧解析:干冰很容易升华,升华吸热,使铝罐的温度降得很低, 罐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铝罐会凝华成霜附在罐外壁上。
寒冬,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窗玻璃会液化成水珠附在车窗内侧,液化放热。
19.补充器材:大烧杯、水、石棉网、铁架台。
实验方案:向大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并固定在铁架台上,利用酒精灯隔着石棉网加热至烧杯中的水沸腾,对固态碘进行水浴加热,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碘蒸气,而并未出现液态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