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通海航道三期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评审意见
福建2016年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福建省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
三明经济开发区(吉口园)产业发展规划
邱锦盛薛福生
龚志民陈雪英
任意
14
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尤溪县汶潭水利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李祖发游浩文
陈春鸣江信敬
林阗魏瑞城
施继慧黄丽艳
郑敦强王有炜
15
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南平市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规划
寇军苏华
詹大山乔瑛瑶
秦志清杨龙利
林大荣林孝跃
林顺贵陶其东
陈文礼邓一兵
刘贤龙
13
福建省石油化学工业设计院
青海锟鹏化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30kt/a高氯酸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施友立刘红
吴雯林文建
潘颖震黄桂兰
陈明环
14
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福建漳州滨海新区发展规划
苏莉周旭东
李文倩刘兆民
林涛吴荔珊
任远
15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信息技术下的行车线路规划方法研究一一以福州为例
吴江鸿曾真
杨新燕韩胜风
二等奖26项
序号
申报单位
申报成果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1
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长乐前塘至福清庄前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王文洪林捷
郑津津吴超凡
吴双良林海兴
游立超
2
福州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新义序水厂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卓雄王楠
程顺健陈茂荣
邓兵锋李锦梁
陈宏景
3
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福建德化县林场森林经营炭汇项目设计文件
张甦生
3
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福建省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一闸三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福建省平潭与闽江口水资源配置(一闸三线)工程海坛海峡跨海管道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

福建省平潭与闽江⼝⽔资源配置(⼀闸三线)⼯程海坛海峡跨海管道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福建省平潭及闽江⼝⽔资源配置(⼀闸三线)⼯程海坛海峡跨海管道项⽬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福建省⽔利投资集团(平潭)⽔务有限公司编制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持国环评证甲字第2201号)2016年06⽉厦门⽬录1. 总论 (1)1.1 评价任务背景及由来 (1)1.2 评价范围 (1)1.3 评价重点 (2)1.4 评价等级 (3)1.5 评价标准 (3)1.6 环境保护⽬标和环境敏感⽬标 (3)2. ⼯程概况与⼯程分析 (5)2.1 ⼯程概况 (5)2.2 ⼯程分析 (8)3. 海洋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0)3.1 ⽔⽂动⼒环境现状 (10)3.2 海底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现状 (10)3.3 海⽔⽔质现状质量现状 (10)3.4 海洋沉积物质量现状 (11)3.5 海洋⽣物质量现状 (11)3.6 海洋⽣态环境质量现状 (11)4. 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3)4.1 海洋⽔⽂动⼒环境影响分析预测 (13)4.2 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分析预测 (13)4.3 海⽔⽔质环境影响分析预测 (14)4.4 海洋沉积物环境影响分析预测 (14)4.5 海洋⽣态环境影响分析预测 (14)4.6 主要环境保护⽬标和周围海域开发活动的影响分析预测 (15)5. 环境事故风险分析与评价 (15)6. 与海洋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16)6.1 与海洋功能区划的符合性 (16)6.2 与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及其它规划的符合性 (16)7. 清洁⽣产和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16)7.1 清洁⽣产分析 (16)7.2 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17)7.3 ⽣态保护对策措施 (17)7.4 运⾏期管道保护措施 (18)8. 公众参与 (18)9.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8)10. 评价总结论 (19)1.总论1.1 评价任务背景及由来福建省平潭及闽江⼝⽔资源配置⼯程是以⼤樟溪为主要⽔源、闽江⼲流为补充⽔源,调⽔往平潭、福清、长乐、琅歧等地,解决平潭综合实验区及闽江⼝南岸地区供⽔问题的⼤型⽔资源配置。
水运工程方案专家评审

水运工程方案专家评审鉴于水运工程方案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我们特邀请了水运工程专家对该方案进行评审。
以下是对水运工程方案的专家评审报告。
1. 方案概述该水运工程方案是对某地区水运系统进行改进和升级的项目。
主要包括对水运航道的优化设计、码头设施的改造和完善、船舶装备的更新等内容。
该方案的目标是提高水运系统的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提升水运系统的竞争力。
2. 方案评审2.1 技术可行性专家认为,该方案从技术上是可行的。
方案提出了一系列针对航道、码头和船舶的改进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水运系统的运输效率。
另外,方案中列出了详细的技术指标和实施方案,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2.2 经济合理性专家对方案中的经济评估进行了详细分析。
方案提出的投资规模和预期收益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经济效益较为可观。
但是,在评估过程中建议方案组进一步考虑成本方面的控制,以确保方案的经济合理性。
2.3 社会影响方案对水运系统的升级改造,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运系统的服务水平,降低运输成本,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同时,专家也指出了方案实施过程中可能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的影响,建议方案组在实施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2.4 安全性专家对方案的安全性做了评估,认为方案中的船舶装备更新、航道优化设计等措施将能提升水运系统的安全性。
但是,专家也指出了方案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建议方案组在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安全因素,确保水运系统的安全运行。
3. 总结综上所述,专家认为该方案在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社会影响和安全性等方面都具备一定优势,是值得推广和实施的。
但是,也有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地方,如成本控制、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等方面。
希望方案组能够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进一步完善方案,确保水运工程方案的顺利实施和取得良好的效果。
XXX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评审意见范本

《XXX环境影响报告书》
技术评估会专家评审意见
XXX环境保护局于XXX年XXX月XXX日在XX主持召开了《XXX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估会,参加会议的有XXX(建设单位)、XXX(评价单位)等单位代表,共XXX人,会议邀请XXX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名单附后)。
与会代表和专家踏看了工程现场,听取了建设单位关于项目的介绍和评价单位关于报告书的主要内容的汇报,经认真讨论形成如下专家评审意见:
一、项目概况
专家评估认为:
二、工程环境影响评估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2.1.1环境保护目标
2.1.2环境影响分析
专家评估认为:
水环境影响分析
2.2.1保护目标
2.2.2水环境影响分析影响分析
专家评估认为:
声环境影响评价
2.3.1环境保护目标
2.3.2噪声影响分析
专家评估认为:
生态分析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2.5.1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2.5.1运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2.6.1项目风险影响分析
公众参与
其它
三、工程环境可行性及报告书编制质量
1、工程环境可行性
2、报告书编制质量
专家组长:。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831号建议的答复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831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公布日期】2024.05.19•【字号】闽交规函〔2024〕86号•【施行日期】2024.05.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海洋资源正文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831号建议的答复闽交规函〔2024〕86号雷琴钦代表:《关于助力远洋海产品在三沙港上岸的建议》(第1831号)由我厅会同省商务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福州海关以及宁德市政府办理。
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宁德市霞浦县三沙镇是我国著名的闽东渔场所在地,也是沿海发展带上重要的节点城镇,三沙镇口岸是我省最早开放的四个对台贸易口岸之一。
我们将积极支持霞浦县及有关企业,共同推动三沙港扩大开放,实现远洋海产品在三沙港上岸。
一、优化提升三沙渔港商港规划定位,服务霞浦海洋经济发展。
我厅支持三沙港口发展,在福州港总体规划和规划环评报告编制过程中,积极向交通运输部和生态环境部沟通汇报,成功保留了三沙港口岸线规划,为三沙口岸扩大开放和未来港口发展预留了发展空间。
省海洋与渔业局在充分考虑当地渔业产业发展和防灾减灾等方面需求基础上,合理编制霞浦渔港建设规划,积极向农业农村部争取,将“三沙湾渔港经济区”项目列入农业农村部“十四五”期间重点支持建设的《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名录》,2023年完成三沙中心渔港工程的竣工验收,为创建三沙湾渔港经济区创造了基础条件。
二、支持三沙码头提级改造,改善港口物流设施条件。
三沙镇已建有3000吨级通用杂货码头,三沙中心渔港码头于2023年竣工验收,对三沙镇渔业生产、货物运输、对台贸易发挥着重要支撑保障作用。
近年来,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对三沙港口码头基础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厅积极加快推进三沙3000吨码头提级改造,进一步改善三沙港口基础设施条件。
目前,项目业主已向我厅申请推进码头提级改造工程前期工作。
专家评审意见

休闲渔港城围填海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评审意见2017年6月27日,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受上海市海洋局行政服务中心委托,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主持召开了《休闲渔港城围填海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专家评审会。
市环保局、上海海事局、市农委水产办、海军上海基地、市水务局、市海洋局、市海洋局行政服务中心、市海洋管理事务中心、中国海监上海市总队、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金山区发改委、金山区海洋局、上海东海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海域使用论证单位)、上海金山新城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单位)、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环评单位)等部门或单位的代表和特邀专家共29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邀请7名专家组成专家评审组(名单附后)。
与会专家和代表听取了建设单位关于工程概况的介绍和评价单位关于报告书主要内容的汇报,经深入讨论和认真审议,形成评审意见如下。
一、工程概述与分析1.工程概况休闲渔港城围填海项目位于上海市金山区龙泉港西侧,工程拟对龙泉港西侧区域进行围填海,项目用海面积约为,成陆面积739亩,围内吹填高程为4.0m。
本项目为休闲渔港城,以休闲文化与商住混合社区为主要功能,建筑面积。
项目区块总体布局分为滨水商业休闲街区、休闲渔港区和滨水低密度商住社区三大功能分区。
考虑到工程建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工程投资、项目进展和计划安排,本工程与周边其余6个围填海项目拟同步施工,因此本项目与相邻围填海项目之间不设置隔堤,临时排水口及龙口不在本项目范围内。
工程总投资为16195万元。
2.工程分析(1)施工期污染物源强工程施工期间对海域水质及沉积物的影响主要来源于抛石、围堤、围内吹填以及堤前取土等施工作业产生的悬浮泥沙;工程施工悬浮物对工程海域的底栖生物、渔业资源也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此外,施工活动产生的施工污、废水、扬尘、施工噪声和固体废弃物可能对工程区域环境质量造成一定的污染影响。
(2)运行期污染物源强工程建设将改变工程海域地形及海陆属性,进而造成工程海域前沿局部水文动力条件的变化,并对海域冲淤环境也造成一定影响。
福州港闽江通海航道航行综合安全评估

福州港闽江通海航道航行综合安全评估陈宏【摘要】以福州港船舶交通现状为基础,应用综合安全评估方法,分析福州港闽江通海航道水域船舶航行安全,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案和决策性建议,以保障和提高福州港闽江通海航道船舶航行的安全性.【期刊名称】《船海工程》【年(卷),期】2007(036)006【总页数】4页(P80-83)【关键词】闽江通海航道;航行安全;综合安全评估【作者】陈宏【作者单位】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福州,3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97福州港是中国十大港口之一,福州港闽江通海航道位于台湾海峡西岸,是对台“三通”以及海峡西岸交通网络“东出西进”的重要港口通道。
闽江通海航道从马尾大马礁至闽江口七星礁全长约50 km,最窄处约120 m(马祖印),其间包括大屿、新丰、中沙、马祖印、内沙和外沙六处碍航浅滩。
由于闽江上游的水流带来大量的黄沙、沙土淤积较快,水深变化大,特别是洪水过后。
航道最浅处水深仅为5.3 m 左右(中沙浅滩)。
福州港闽江通海航道为正规半日潮,潮汐高低潮差约5.5 m。
因此,深吃水船舶只能利用高潮前后进出港,造成某一时段船舶密度大,该航道长期处在超负荷状态。
加上闽江通海航道复杂,潮大流急,涨潮流速达3~5 kn,落潮流速达5~6 kn,金牌门水道大潮期间落潮流速常达6~7 kn,并有强烈的涡流。
洪水季节流速更高,增加了进出港难度,也影响了福州港开发。
近年来随着“海西”经济的发展,以及外资和民营企业投资福州港码头的建设,至2006年底福州港闽江口内港区共有千吨级以上泊位5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8个,最大靠泊能力2.5万t,吞吐情况见表1。
表1 2002~2006年福州港闽江口内港区货物吞吐量及进出港船舶数量统计项统计年份20022003200420052006货物吞吐量/万t3 9074 7225 9387 4238 8481万~2万t船舶进出港/(艘·次)8631 6471 9022 2643 5902万吨以上船舶进出港/(艘·次)3711 0281 1601 3201 520总进出港船舶/(艘·次)21 11726 12428 31729 87245 223平均进出港船舶/(艘次·天-1)57.971.677.581.8123.9由表1可以看出近几年进出福州港闽江通海航道的船舶数量大幅度递增,而且常有渔船侵占航道,再加上航道浮标设置的局限性,使船舶航行难度进一步加大。
航道初步设计地勘测量审查意见

航道初步设计地勘测量审查意见
根据地质测量数据和航道初步设计方案进行审查,提出以下意见:
1.航道淤积状况:对航道淤积的状况进行详细的测量和记录,并绘制淤积分布图。
根据淤积程度,采取相应的疏浚措施,确保航道的通航能力。
2.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研究航道穿过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如断裂带、地层倾角等。
对于具有明显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的区域,需要进行额外的地质勘察和工程设计,以确保航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水文与海洋条件:评估航道所在水域的水文和海洋条件,包括流速、潮汐、波动等。
根据这些条件,调整航道的深度、宽度和曲线设计,使航道适应水文和海洋条件,确保航道的安全和稳定。
4.船舶通行能力:根据当前和未来预计的船舶通行需求,评估航道的通行能力。
根据通行能力的要求,调整航道的设计参数,如航道的深度、宽度和弯道半径等,以确保航道可以满足船舶的通行需求。
5.环境影响评估:评估航道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包括生态环境、水质、土壤质量等。
在航道设计中考虑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6.安全风险评估:评估航道建设和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如航道标志、灯光设施、航行规则等。
在航道设计中考虑安全措施,减少事故和灾害的发生,确保船舶和人员的安全。
7.土建工程状况:评估航道土建工程的可行性和施工难度。
根据土建工程的要求,调整航道设计方案,确保施工的可行性和效率。
综上所述,航道初步设计地勘测量审查意见主要涉及航道淤积状况、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水文与海洋条件、船舶通行能力、环境影响评估、安全风险评估和土建工程状况等方面,以确保航道设计的合理性、安全性和可行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闽江通海航道三期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评审意见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于2016年11月29日在福州市组织召开了《闽江通海航道三期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评审会。
出席会议的有福州海事局、福州港口管理局、福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福州市林业局、中国海监福州市支队、连江县人民政府、马尾区人民政府、长乐市人民政府、马尾区农林水局、长乐市海洋与渔业局、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中国海监连江县大队、中国海监马尾区大队、中国海监长乐市大队、中海福建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河海大学(数模研究单位)、福建力普检测有限公司(现状调查单位)、福建省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单位)、福建省港航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单位)和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环评单位)的有关代表和会议特邀的5位专家(名单附后)共32人。
与会代表和专家在听取了建设单位关于项目概况的介绍和环评单位关于报告书主要内容的汇报后,经质询、讨论和评议,形成专家评审意见如下:一、工程概况与主要环境问题1、工程概况闽江通海航道三期工程是在福州港闽江口内港区现有通海航道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拓宽、浚深,工程范围从闽江口七星礁(A 点)至马尾罗星塔(R 点),全长约47.8km。
沿线行政区划涉及长乐市、马尾区、连江县3个县(市、区)。
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为:七星礁(A 点)至粗芦岛(D 点)长约19.4km,按满足3.5 万吨级散货船乘潮单线通航要求建设,兼顾满足马尾船政船舶工业园区特种船舶项目10 万吨级特种船(空载)乘潮单线通航要求;粗芦岛至华能福州电厂煤码头(N 点)长约24.4km,按满足3.5 万吨级散货船乘潮单线通航要求建设;华能福州电厂煤码头至马尾罗星塔(R 点)长约3.9km,按满足2 万吨级散货船乘潮单线通航要求建设。
在内外沙航段、EF航段、JK航段及LM航段共新设4个会船区。
新设2个锚地,调整2个锚地,取消2个锚地。
新设Φ2.4m 灯浮标18 座,新设AIS 灯浮标6 座,移位灯浮标38座并改变其中14座灯浮标标别。
主体工程量包括航道及会船区疏浚工程、炸礁工程及沉船清障工程。
工程A~D1 航段、D1~I 航段、I~N 航段、1#会船区、2#会船区均有部分区域进行疏浚,疏浚区总面积约2.71km2,总疏浚工程量540.82万m3(其中涉海疏浚量539.13万m3)。
D~J 航段共需炸清除3 处礁石,总炸礁工程量6.22万m3(全部涉海)。
D~J 航段配套11处沉船清障工程(涉海9处),其中疑似5处。
工程申请用海面积为疏浚、炸礁和沉船清障工程的施工用海,用海面积约364.2596hm2。
项目总投资20068.25万元,工期24个月。
2、主要环境问题(1)施工期:①疏浚、炸礁及疏浚物回填等施工泥沙入海将对海水水质、沉积物、生态环境的影响;②炸礁水下爆破产生的水下冲击波对周边海域浮游动物、鱼、虾等渔业资源造成的影响;③施工船舶的生活污水、船舶含油污水、船舶垃圾等对海洋环境的影响;④施工船舶发生碰撞引起燃料油泄漏对周围海域的水质、生态、生物资源及生态敏感目标等产生的不利影响。
(2)运营期:①航道维护性疏浚悬浮物入海对附近海水水质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②疏浚、炸礁及沉船清障工程实施对工程区附近海域潮流的流速和流向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可能改变局部海域原有的冲淤环境;③通航船舶的舱底油污水、船舶生活污水和船舶垃圾等排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④航道上的通航船舶若发生碰撞而导致的燃料油或危险品(油品及液体化工品等)泄漏进入海域,对工程海域的水质、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造成的不利影响。
评审组认为,工程概况介绍和工程分析基本清楚。
应补充以下内容:1、补充本工程与原航道工程关系介绍和回顾分析;2、完善航道配套工程的情况介绍;完善海洋环评的范围和内容的界定;核实航道疏浚的入海泥沙源强;3、明确沉船清障的工程分析和评价内容;4、从环境和生态角度,完善航道布置方案的比选分析内容;5、完善本项目施工时序及与疏浚物、炸礁弃渣处置接纳区的衔接方案。
二、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及其他规划的符合性根据《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本工程用海位于“闽江口港口航运区”、“长安港口航运区”和“闽江口保留区”。
本项目用海为开放式用海,仅在施工期疏浚、炸礁作业过程中产生悬浮泥沙扩散和冲击波对局部海域海水质环境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作业完成后影响将消失,工程用海符合所在的“闽江口港口航运区”、“长安港口航运区”和“闽江口保留区”的功能定位、用途管制要求及用海方式控制要求。
因此,本工程用海符合《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本工程建设与《闽江航运建设规划(2015年—2025年)》、《福州港总体规划修订》(送审稿)、《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等规划衔接;项目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中鼓励类项目,符合产业政策。
评审组认为,项目建设与海洋功能区划及其它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较全面、客观。
应补充本项目建设与《福建省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符合性分析内容。
三、评价技术方法和路线、评价范围、评价内容、评价等级、评价标准和主要环境保护目标1、评价等级报告书确定的海域水文动力、海域水质及海洋生态与生物资源环境评价等级为一级;海域沉积物环境、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声环境、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一级。
2、评价范围闽江口内上游边界至本工程上游航道边界附近,即马尾罗星塔到对岸长乐通达码头连线;闽江口外北至连江晓澳镇海域,东至川石岛以东15km处,南至长乐漳港南澳山东面海域。
3、评价重点报告书确定的重点为工程分析、海域水文动力与冲淤环境、海域水质、海域生态与生物资源环境、海域生态敏感目标和环境保护目标分析、环境事故风险评价、污染防治对策及环境可行性分析。
4、评价标准(1)海域环境评价范围内的“闽江河口港口与工业开发监督区”执行《海洋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的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海洋沉积物质量执行《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中的第二类标准,海洋生物质量执行《海洋生物质量标准》(GB18421-2001)中第二类标准;“闽江口旅游环境保护利用区”、“闽江河口湿地重点保护区”、“定海湾渔业环境保护利用区”海水水质执行第二类标准,海洋沉积物质量执行第一类标准,海洋生物质量执行第一类标准;“长乐海蚌资源增殖重点保护区”海水水质执行第一类标准;海洋沉积物质量执行第一类标准,海洋生物质量执行第一类标准。
(2)地表水:长乐金刚腿至马尾罗星塔评价河段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
(3)大气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
(4)声环境:港口作业区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区标准,沿线岸上周边村庄执行2类区标准。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环境敏感目标主要为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含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闽江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即“马尾白猴屿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福建长乐海蚌资源增殖保护区、琅岐东部水产养殖区、粗芦岛附近水产养殖区、雁行洲湿地、蝙蝠洲湿地;以及周边港口码头、跨海桥梁、海底管线等。
环境保护目标为周边海域的水质、沉积物和生物生态环境。
评审组认为,报告书的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选用适宜,评价等级确定准确,主要环境保护和敏感目标界定基本清楚。
应补充完善环境保护与敏感目标的界定及分布图。
四、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1、水文动力环境闽江口为强潮陆相河口,潮型为正规半日潮,潮波进入河口后,落潮历时加长,涨潮历时缩短,越靠近河口的潮差越大,且沿程的潮位涨落不同步。
河海大学2014 年6~7 月琅岐轮渡码头的临时潮位站实测平均潮位为2.93m,最高、最低潮位分别为5.75m、0.12m,平均潮差为4.05m,平均涨潮、落潮历时分别为5小时7分和7小时19分。
闽江口海域潮流呈明显的往复流特性,河海大学2014年6月、海洋三所2015年7月在工程海域实测的潮流数据表明,闽江口内长门水道最大涨潮流速为1.70 m/s,流向为WSW向,最大落潮流速为1.80m/s,流向为ENE向;闽江口外最大涨潮流速为1.37 m/s,流向为WNW向,最大落潮流速为1.44 m/s,流向为SE向;闽江口内长门水道垂线平均流速涨潮最大为1.51m/s,落潮最大为1.56m/s;闽江口外垂线平均流速涨潮最大为1.22m/s,落潮最大为1.27m/s;闽江径流对闽江口海域的余流起控制作用,余流流速在5.6cm/s~33.4cm/s之间。
闽江口外受外海风浪影响大,波浪的主要形式为风浪和涌浪同时存在的混合浪,其浪向分布与强风向分布接近,风浪和涌浪又存在季节性变化,夏季以涌浪作用相对明显,冬季风浪作用占主导地位,海区多年平均波高为1.0~1.5 m,多年平均周期为4.2~5.9 s。
闽江口内受川石、壶江、粗芦等岛掩护,主要为小风区风成浪,受外海波浪影响小。
闽江口海域泥沙主要来自闽江河流输沙,底沙运动是其主要形式,潮汐动力是输沙的主要动力;枯水期悬移质输沙率反比洪水期大,大潮含沙量及输沙率大于小潮,含沙量受季节变化和潮汐的影响。
海洋三所2015年7月悬沙实测结果表明,闽江口内长门水道平均含沙量0.1641kg/m3,闽江口外平均含沙量0.1147kg/m3;悬沙含量受到潮流影响,其高值多出现于高、低平潮时段,低值多出现于半潮面时段;各站的含沙量值主要表现为自表层向底层递增的趋势;长门水道入海口附近大潮期间全潮净输沙量为2.54~9.01 t/m•d,净输沙方向为WNW向;各站中值粒径d50在0.0113mm~ 0.0330mm 之间,平均为0.0159mm。
闽江通海航道入海口及口外侧粗颗粒组分较多,仅在琅岐岛东侧岸边附近区域沉积物中粘土及粉砂组分相对较高,大部分区域沉积物中砂的含量显著高于粘土和粉砂的,尤其是在川石水道与川石岛东南侧表层沉积物中基本上全部为砂。
评审组认为:海洋水文动力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基本清楚。
应完善余流及输沙方向的关系分析。
2、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现状闽江口河口地貌的发育和演变不仅受构造和岩性的控制,而且受到径流、波浪、海流等水动力因素影响,因此地貌类型复杂,主要有低山、丘陵、台地、平原河口三角洲、水下浅滩、沙嘴、沙坝等。
闽江口长门水道西侧岸滩(亭江侧)呈NNE-SSW延伸并紧贴该河段的主航槽分布,东岐、英屿和长柄等处为基岩河岸并向河道突出,呈冲刷状态,两个岬角之间河段边滩狭窄,滩坡稍陡,常受强劲洪水、潮流直接影响呈冲刷至稳定状态,仅在岬角外上、下游段呈弱的淤积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