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数学题引发的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课后反思集(二篇)

初中数学课后反思集(二篇)

初中数学课后反思集在上完初中数学课后,我意识到自己做得并不是很好,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在这个课后反思集中,我将总结一些我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来提高我的数学水平。

首先,我发现我在基础知识掌握上存在一些问题。

有时候我会遇到一些概念和定理,我对它们的理解不够深刻,导致后续的题目做得不够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要更加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我打算在每次学习新的知识点之前,先回顾一下相关的基础知识,确保自己有一个稳固的基础。

另外,我还计划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通过实践来加深对概念和定理的理解。

其次,我发现我在解题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

有时候我会迷失在题目的要求中,不知道如何下手。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我想要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题目的习惯。

在阅读题目时,我会仔细审题,理清题目的意思和要求,然后再开始解题。

另外,如果我遇到不懂的词汇或概念,我会及时查阅参考资料,弄清楚它们的含义,以便更好地解题。

再次,在与同学们讨论和合作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上存在一些困难。

有时候我会觉得紧张,担心自己的观点会被别人否定。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我决定要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多与同学们交流思想,分享自己的观点。

我也会尝试在课后找一些学习小组,通过与同学们共同学习、探讨问题,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最后,我发现我对于一些数学题目的兴趣欠缺。

有时候我会觉得数学题目很枯燥,缺乏乐趣。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决定要改变自己对数学的态度。

我会多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了解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和应用,通过了解数学的应用场景和意义,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这次课后反思,我意识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同时也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下去,努力克服这些困难,我一定能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初中数学课后反思集(二)近期我对自己在初中数学课上的表现进行了反思,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特在此总结一下,并制定了一些改进措施。

数学习题课优秀教学反思

数学习题课优秀教学反思

数学习题课优秀教学反思1、数学习题课优秀教学反思在我们学习的《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研究》中论述的,习题课是初中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课型。

习题课是新知课之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一系列问题的教学活动。

该课型应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进行“解决问题学习”。

通过网上学习教学理论并结合初三复习课教学实际,我把在专题复习课中的体会和方法与大家交流。

一、精选习题。

课前针对某一知识点广泛收集某类习题,在这些习题中精选具有代表性的习题,明确习题所考察的知识点、方法、能力、技巧和数学思想等,将精选习题由易到难编排成学案,注意不能贪多一节课三至五道大题。

二、学生完成学案。

先给学生大约15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学案,写出解题过程。

然后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组内学生交流解题过程和方法,不会的学伴互助,同时找出共同存在的问题,等待与全班同学交流。

三、解决问题。

在上面交流过程中,各小组出现的问题和好的解题方法技巧以及多种解法,教师收集到一起,由各小组派代表展示全班学生共同分享,出现的问题集思广益解决问题,此时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知识深化拓广,拓宽学生思维。

四、总结反馈。

此环节不能忽视,要让学生反思所用知识点,总结解题思路、突破点和规律方法,有多种方法的要比较哪种方法好,今后如遇到此类习题要灵活应对,总结易错处等。

2、数学习题课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

旧课程认为课程是知识,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而新课程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

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上,力争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

以下是我对这节反思这节课我比较满意的是:1、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大胆的重组、加深,通过证明推理题、计算推理题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进行了灵活的运用。

五下喝牛奶问题教学反思

五下喝牛奶问题教学反思

五下喝牛奶问题教学反思
“下喝牛奶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一道经典应用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分数的基本知识。

以下是我对该问题的教学反思:
1. 教学目标要明确。

在讲解这道题目时,我首先明确了教学目标,即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知识,理解分数与整数之间的相互转换,并学会用分数来表示物体的数量。

同时,我也强调了解题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数学思维,如分析题目、画图表示等。

2. 教学方法要灵活。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要尽可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在讲解“下喝牛奶问题”时,我采用了讲解、讨论、演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基本知识。

3. 教学评价要及时。

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我及时进行了评价,对学生的解答方法、解题思路、书写格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点评。

通过及时的评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4. 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时,要尽量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讲解“下喝牛奶问题”时,我通过引入真实的牛奶购买场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基本知识。

总结起来,“下喝牛奶问题”是一道经典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师在讲解该问题时,需要明确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及时进行教学评价,并贴近生活进行教学内容的引入。

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课后反思范文(二篇)

初中数学课后反思范文(二篇)

初中数学课后反思范文数学是一门专注于推理和解决问题的学科。

我对数学的学习一直持有积极的态度,尽力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课上也能够较为顺利地解决问题。

然而,回顾过去一段时间的学习经历,我深感还存在许多需要反思和改进的方面。

首先,我认识到自己在应用题的解决能力上存在不足。

数学是一个注重实践和应用的学科,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将抽象的概念和方法转化为具体的运算和推理。

然而,一旦遇到复杂的实际问题,我往往感到无从下手。

一方面,我常常无法准确地理解问题的要求,导致无法正确地建立数学模型;另一方面,我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常常思路混乱,不知从何入手,导致最终答案的正确性受到影响。

因此,我意识到需要加强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解决应用题时充分考虑问题的条件和目标,并确定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其次,我在计算和推理能力上也存在一些不足。

数学运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而我在计算过程中往往存在粗心和马虎的情况。

有时候,在解算过程中出现了计算错误,导致最终答案的正确性受到了影响。

这主要是因为我在计算过程中缺乏细心和耐心,没有充分注意到每一步的计算和推理是否正确。

因此,我意识到需要加强计算和推理的技能,特别是对于一些基础的运算和定理需要更加熟练和熟悉,避免低级错误的出现。

此外,我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性。

尽管我在课堂上勤做笔记和认真听讲,但在课后做作业时仍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有时候,我会对某个问题完全没有头绪,甚至连思路都没有。

在这种时候,我常常会依赖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在他们的提示和指导下才能完成作业。

尽管借助他人的帮助可以解决问题,但我也逐渐意识到这种依赖性会降低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因此,我将努力减少对他人的依赖,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也意识到我在数学学习中缺乏足够的兴趣和动力。

数学是一门需要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的学科,但是我在学习中缺乏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导致我在看待数学问题时缺乏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思考。

由一道数学课后练习题引发的教学反思

由一道数学课后练习题引发的教学反思

由一道数学课后练习题引发的教学反思作者:邵春波来源:《新课程·小学》2019年第02期摘要:“求商的近似值”是由小数除法和求近似值两个知识点组成。

学生对于这两个知识点并不陌生,一般都能较快地理解并掌握。

但是,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会灵活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难点,作为教师,要想设计好教学,把握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就要在备课时认真分析教材、解读教材,不仅要了解教材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呈现方式,还要了解教材所体现的方法、技能、情感。

基于此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合理的教学增删,就能顺利实现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求商的近似值;去尾法;进一法;创造性;使用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最为重要的物质载体,新课改提倡教师对现成的教材进行再加工,提倡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新理念。

那么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如何利用好小学数学新教材顺利地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呢?作为一名小学一线数学教师,下面就利用教材中的一道课后练习题来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四舍五入法”是使用最广泛的取近似值的方法,由于实际生活情况的需要,虽然仍需要求商的近似值,但出现了不满5也要进1的“进一法”,满5也要舍去的“去尾法”;看似同四舍五入法矛盾,但它符合生活实际。

因此我们又多了另外两种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这些方法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经验来确定。

在实际需要的基础上,让学生真切地理解学习求商的近似值是必要的,并感受到近似值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体会到用“四舍五入”法并不是取近似值的唯一方法,在教学中适当渗透“进一法”和“去尾法”这些更具有实际生活意义的取近似值的例子。

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会灵活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难点,要突破难点就需要结合具体实例来诠释。

青岛版数学(六三制)五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求商的近似值”第37页自主练习11题,有这样一道对比练习题:1.糕点房要用10千克五仁馅制作一批五仁月饼,做一个月饼要用0.06千克五仁馅,糕点房最多可以做多少个这样的月饼?(教材附单个月饼图)要求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比较合适?学生会用10÷0.06计算,在取值时会遇到问题,根据生活实际应保留整数,如果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167个不符合实际,通过讨论会得出:剩余的五仁馅不够做一个月饼,应该用“去尾法”取近似值166个,此题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数学课堂教学反思嘿,各位老师和同学们!今天咱来聊聊我的数学课堂。

有一次上课,我信心满满地走进教室,准备大显身手。

我在黑板上写下一道数学题,然后开始讲解解题思路。

我讲得那叫一个投入啊,手舞足蹈的,就像个正在表演的魔术师。

我看着同学们,期待着他们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可是,我发现有几个同学一脸茫然,好像根本没听懂。

我心里就有点着急了,这咋回事呢?我又重新讲了一遍,可他们还是不太明白。

这时候,我突然想起以前老师说过,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我就停下来,问同学们:“你们哪里不明白呀?”有个同学怯生生地说:“老师,这个步骤我不太懂。

”我赶紧又解释了一遍,还用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帮助他们理解。

这下,同学们终于明白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从这件事情中,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

我不能只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讲,要多考虑同学们的接受能力。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例子就能让同学们豁然开朗。

还有一次,我让同学们做练习题。

我在教室里走来走去,观察他们的做题情况。

我发现有个同学一直在咬笔头,一脸苦恼的样子。

我走过去问他:“怎么啦?不会做吗?”他点了点头。

我看了看他的题目,发现他的思路有点混乱。

我就耐心地给他讲解,一步一步地引导他。

最后,他终于做出来了,开心得不得了。

这件事情让我意识到,我要多关注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并给予帮助。

不能让他们在困惑中浪费时间。

总之啊,通过这些事情,我认识到自己在数学教学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要更加努力,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好数学。

嘿嘿!。

小学数学练习题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练习题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练习题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小学数学练习题教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小学阶段学生必修的科目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题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反思与改进。

首先,我注意到一些学生对数学练习题缺乏兴趣。

他们可能认为练习题只是机械的重复,缺乏趣味性。

因此,我决定在设计练习题时,将其与生活实际结合,提供有趣的题材和场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我设计了一道题目关于购物的情景,让学生模拟购物过程并进行计算。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其次,我发现有些学生对练习题的解题方法单一、呆板。

他们只记住了解题步骤,却不够灵活运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在练习题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解题方法外,我会设计一些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的题目,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比较时,我设计了一道题目要求学生用图形的形式表示两个分数的大小关系,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另外,我还发现一些学生在解答练习题时存在着粗心和粗糙的问题。

他们没有仔细审题,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导致最后得到错误的答案。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在教学练习题时加强了答题技巧的培养。

我会教导学生先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再根据题目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和计算。

另外,我还会强调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细节,检查自己的答案是否合理。

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们的粗心问题逐渐得到了改善。

最后,我还注意到一些学生在解答练习题时存在着依赖性。

他们过分依赖教师的指导和答案,不敢独自思考和尝试。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在练习题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我会鼓励学生自己解答问题,然后互相比较答案并进行讨论,从中发现错误和不足之处。

此外,我还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并尝试解答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一道数学习题的教学反思

一道数学习题的教学反思

一道数学习题的教学反思【摘要】新课改的春风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让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与压力。

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成了很多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

我在农村高中从事多年的数学教学,不断吸取新思想和新理念,在教学中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把点点滴滴记录成文,以下是我在“圆锥曲线”教学时的一个小体会。

【关键词】一道数学习题;教学反思新课改的春风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让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与压力。

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成了很多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

我在农村高中从事多年的数学教学,不断吸取新思想和新理念,在教学中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把点点滴滴记录成文,以下是我在“圆锥曲线”教学时的一个小体会。

题目: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y=±x2,焦点在坐标轴上且焦距是10,求此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法一:设双曲线的方程为x2-4y2=λ当λ>0时,化为x2λ-y2λ4=1,∴25λ4=10,∴λ=20当λ<0时,化为-x2-λ+y2-λ4=1,∴2-5λ4=10,∴λ=-20综上,双曲线方程为x220-y25=1或y25-x220=1法二:当双曲线的焦点在轴上时,设其标准方程为x2a2-y2b2=1,则有ba-12且2a2+b2-10,从而求得b2-5,a2-20当双曲线的焦点在y轴上时,设其标准方程为y2a2-x2b2=1,则有ab-12且2a2+b2-10,从而求得b2-20,a2-5综上,双曲线方程为x220-y25=1或y25-x220=1以上两种解法,第一种方法可以避免由焦点位置不明确引起的讨论,我觉得是很好的方法,但是我的学生大部分都采用了第二种方法来作答,他们给我的理由是,第一种解法中有两个难点,一是由双曲线渐近线方程y=±x2设其标准方程为x2-4y2=λ;二是讨论λ的符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道数学题引发的教学反思
一道数学题引发的教学反思在同步练习中的智慧园有这样一道题:已知a、b、
c都大于0,如果8/9×a=3/5×b =c×1,那么a、b、c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应为
()。

解题思路如下: 1.因为8/9×a=3/5×b =c×1这三个算式相
等,并且8/9、3/5、1之间的关系是3/5&lt;8/9&lt;1,根据乘法算式的特征,当
一个数越大,另一个数就越小,才能使算式相等。

从而得出a、b、c按照从小到大的顺
序排列应为(c)。

2.把 8/9×a=3/5×b =c×1转化为:8/9×a= 3/
5×b = c×1 8/9×(3/5×1) 3/5×(8/9×1 )(8/9×3/5)×1从而得出:a=3/5×1 b=8
/9×1 c=8/9×3/5即:a、b、c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应为(c)。

3.
根据分数乘法的计算,使每个算式的结果等于1,可以写成下面的算式:8/9×9/8=3
/5×5/3 =1×1从而得出:a=9/8 b=5/3 c=1,即:a、b、c按照从小到大的顺
序排列应为(c)。

思考:从上解题方法中可以看出,学生能够根据以往所学知
识,去尝试、去思考、去发现来解决新问题,能够应用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思想——转化
思想来思考,说明学生已经能够潜移默化的应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

每个学生都是一把
等待燃烧的火把,只要给他提供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去想、去思考、去争辩,学生就会
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也会给我们一个异样的惊喜。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给学
生提供一些必要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认真思考、不断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正所
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关键是找准方向,
我们老师的作用也就不言而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