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原料来料检验规范
塑料件来料检验流程及标准

塑料件来料检验流程及标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塑料件来料检验是生产制造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塑料原料)原材料进料检验标准

注塑机 样品
(A类)
注:试料件检验需注意区分原料引起的缺陷和注塑机 引起的缺陷。
目测 比对样品
目测
目测、手感 比对样品
在40W日光灯光源照射下,观 察产品,用眼直视产品表面,距离 为 30cm-35cm;为观察到整个产品 表面的情况,应平移产品,而不应 移动眼。
目测 比对样品
备注:供应商所提供的材料必须符合ROHS要求,并提供国家认可授权检测机构出具有效的SGS检测报告。
1.1来料包装用塑料袋或复合纸袋(防潮)包装,包装
袋应无破损,封口完整密封良好;
外观
1
Ⅱ
1.2打开2-3袋包装,将同批胶粒进行对比,并与前一
(C类)
批合格品作比较;色泽与颗粒大小应无明显差异,
颗粒粒状均匀,表面清洁,无杂色、杂质、水份、油污、脏物等等。目测 样品包装标示
2
S-2
包装袋标识及印字清晰,有生产厂家、品名、规格/
( B 类 ) 牌号、批次号等讯息。
目测
3
材质
3.1核对规格/牌号同ERP或BOM表要求一致,记录批次号 讯息。
目测、手感
( A 类 ) 3.2抽取2-3袋胶料比对样品。
样品
4.1供应商每批次需提供出货检验报告,核对报告的
性能
性能数据是否在标准范围内。
4
(试料) 4.2抽取1-2袋胶料进行上机试料,检查试料的坯件,颜 色应相符,坯件应无起皮、杂色、裂纹等缺陷。
制定:
审核:
批准:
检验依据标准 GB/T2828.1-2012抽样检验标准
塑料原料进料检验标准
允收水准(AQL)
(A类)致命缺陷取AQL=0.01 (B类) 重要缺陷取AQL=1.0 (C类) 一般缺陷取AQL=2.5
塑料原材料检验规范

1.目的:规范塑料原材料的检验和试验要求,确保塑料原材料的进货质量。
2.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有外购的塑料原材料的全性能实验和常规检验。
3.内容:
3.1规范制定参照依据:机电产品质量检验之《塑料制品检验》、《汽车塑料应用手册》之《塑料检验方法标准》、等
有关资料及规范
3.2公司进口的各类塑料原材料一直质量稳定,但进货时也须按检验规范第1、2、3、4、5、6条进行检测,必要时
需进行相关冷热性能及机械性能试验。
全性能试验一年进行一次。
3.3国产塑料原材料(或替代进口料)检测,材料送样批准时由供应商提供材料试样(或公司试验产品试件),进行
全性能检验,批准后按规范要求进行常规项检验,塑料原材料检验第1、2、3项由外检进行,性能试验由试验室或委外进行。
7、8条试验每季进行一次,全性能试验一年进行一次。
无法进行或定量检测的项目,可取进口塑料原材料试样为对比样件,进行比对效果检验。
3.4 具体规范内容见下表:
塑料原材料检验规范
4. 相关技术文件。
塑料原料检验标准

部门审核
审核
批准
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产品名称
塑料原料
版本
A/0
生效日期
序号
检验
项目
检验内容及判定标准
检验工具
备注(抽样)
1
包装
要求
包装须有防潮纸或薄膜衬外袋为牢固牛皮纸或纺织袋,原材料须密封,未受潮或污染。
目测/手感
2袋/每批次
2
标志
包装袋应标明生产厂家/产品名称/牌号/批号/净重量标志。
目测
注塑机
钳子
目测
手感
3模/每批次
5
燃烧
用镊子钳住塑料,火机点燃,观看燃烧现象。3秒后吹灭,闻它的烟味是否符合该材料特性,各塑料燃烧现象及味道参考“表一”。
钳子、火机、鼻闻
1小把/每批次
6
拉丝
用镊子钳住塑料点燃,用铁丝迅速接触融体,然后迅速拉开,看看丝的成型是否均匀,是均匀的就是好料;多拉几次后,将丝重叠起来,再次拉开,看它有无弹性,有弹性的料较好。
4.7PE:由乙烯聚合制得的热塑性树脂,无臭无毒,手感似蜡。
4.8PVC:氯乙烯聚合而成的热塑性树脂,为无定形结构的白色粉末,支化度较小。
4.9TPR:具有橡胶弹性同时无需硫化的热塑性橡胶材料,为透明或本白色颗粒,表面呈亮面,具有较好的反光性能。
4.10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是一种透明的塑胶颗粒。
4.2PC: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塑料。
4.3POM:甲醛聚合物,一种没有侧链、高密度、高结晶性的线型聚合物,表面淡黄或白色。
4.4PA66:半透明或不透明乳白色结晶形聚合物,具有可塑性。
4.5PA6:乳白色或微黄色透明到不透明角质状结晶性聚合物。
塑胶来料检验规范标准

能够更好的管控塑胶件来料的品质,使来料检验有章可循,确认来料品质满足生产要求。
合用于本公司所有塑胶产品的来料检验。
IQC 检验员按作业指导对塑胶件进行检验,并保证其准确性。
4.1 浅划痕:指没有明显刮手感觉,但 35cm 视距可见的线状凹痕。
4.2 深划痕:指有明显刮手感觉的线状凹痕。
4.3 缩水:塑料冷却时变形在表面形成的凹陷。
4.4 披锋:指在分型、滑块、镶件缝、顶针孔等处溢出的多余胶料。
4.5 水口高度:胶件外表面的水口,残存相对于其周边的凸出高度。
4.6 亏料:走料不足,使制件形状不完整。
4.7 边缘缺损:指构件的所有可见结构的边沿/棱角被损坏。
(含加工损伤)4.8 变形:指由于模具设计不合理、塑料类型不适当、注塑条件设定不适当、包装方式不当等造成制品与所需结构的偏差。
4.9 银纹:指胶件表面因受气体溢出干扰而形成的在光照下呈银色的泡点痕迹。
4.10 脱皮:指胶料表面起皮或者分层。
4.11 烧焦:指局部温度过高而燃烧,在表面留下的发黄或者碳化痕迹。
4.12 气纹:因气体干扰而使胶件表面形成的一种雾状发暗痕迹。
4.13 流纹:因冷料被挤入,在胶件表面形成的雾色或者亮色的波纹。
4.14 杂色点:指不可擦除的明显不同于要求色的点状混色、污点等;分黑点与不全黑点两类。
a.黑点:指黑色的杂色点。
b.不全黑点:非黑色的及不彻底是黑色的杂色点的总称。
4.15 脏污:指灰尘、油迹、污水等 35cm 可见的外来污染物。
4.15 装配缝隙;除了设计时规定的缝隙外,由两部组件装配所造成的缝隙。
4.16 色差:来料与所签色板样品偏差超出允许值5.1 光照强度: 860-1300LU*。
5.2 目视距离:30-40CM5.3 目视角度:45 度5.4 目视时间:5 秒内6 .1 严重缺失: 对产品的使用者会会造成人身安全的缺点; (不允许有)对本公司来料检查中规格不符合要求。
6.2 主要缺失: 产品对机能动作组装有影响,影响生产工艺或者严重影响外观装饰的缺点.6 .3 次要缺失: 产品为缩水、银纹、料痕、色差等轻微影响外观装饰的缺点.按照 MIL-STD-105E Ⅱ抽样标准:A:严重缺陷(CR = 0)、B:重要缺陷(MAJ = 0.65)、C:轻微缺陷(MIN = 1.0)检验项目对送货单 / 报检单包标识装检验检验内容方式目测检查来料单上的规格型号与实物是否相符。
进料(塑胶原材料)检验规范

检测
铅(PB)≤1000 PPM
镉(CD)≤100 PPM
汞(Hg)≤1000 PPM
六价铬(Cr6+)≤1000 PPM
聚溴联苯(PBB)≤1000 PPM
聚溴联苯醚(PBB)≤1000 PPM
5-10粒
严重缺点
C=0
修
订
记
录
编制
批准
国光集团乐清宏发电子有限公司
IQC检验规范
HF-QC-01-B-2011
检验工程
进料检验---塑胶原材料
抽样标准
GB/T2828
项次
检验项目
检验方法
判定标准
抽样方式
评核
记录报告
1
1.包装
2.标签
目视检查
1.包装需完好、标识清楚,无破损
2.标签需清楚并与实物一致
3.环保(ROHS)标识良好
全检
主要缺点
C=0
《材质证明书》
《MSDS物性表》
《ICP检测资料》
《进料检验单》
《来料不良处理通知单》
2
外观
目视检查
色泽应光亮、颗料大小均匀,无杂色与异物
一般检验Ⅱ级水准
主要缺点
C=0
3
材质
1.目视检查标签
2.资料验证
3.破坏性试验
1.进料检验申请单
2.采购订单
3.工艺文件
4.材质证明
一般检验Ⅱ级水准
严重缺点
塑料件-来料检验规范

1.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塑料制品的质量,在产品生产及出厂时能严格把关,制定出适应本公司的塑料件及检验标准,为外观检验提供科学、客观的方法。
对某些无法用定量表明的缺陷,用供需双方制订的检验标准和封样的办法加以解决。
2范围适用于塑料件制成的电子产品(外壳及有关塑料件))的检验与验收。
3.内容:3.1术语:1)异色点:与本身颜色不同的杂点或混入塑胶中的杂点暴露在表面上。
2)气丝:由于种种原因,气体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与底面颜色不同并发亮,带有流动样。
3)塌坑:由于材料收缩,使产品局部整体表面下陷。
4)熔接缝:产品在成型过程中,二股以上的融熔料相汇合的接线,目视及手感都有感觉。
5)缺料:产品某个部位不饱满。
6)白印:由于内应力,在产品表面产生与本色不同的白色痕迹。
7)滋边:(毛刺)由于种种原因,产品非结构部分产生多余的料8)封堵:应该通透的地方由于滋边造成不通。
9)断裂:塑料理局部断开后的缺陷。
10)拉毛:因摩擦而产生的细皮,附在塑料表面的现象。
11)油丝:油痕,加种种原因,油污(包括脱模式剂)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使该部位发光并带有流动样。
12)漆点:涂层厚度比周围涂层厚的部分。
13)垂流:涂漆层后由于局部喷漆量过大,产生下垂形成条状物。
14)皱皮:由于涂膜的流平性不良,涂层处产生的皱褶。
15)分界线不清:一种或两种不同颜色的涂料边界线互相交错。
16)针孔:由于喷涂产生的气泡破裂,产生的小孔。
17)露底:该喷没喷的部位称露底。
18)虚喷:涂膜厚度过薄,可看见基材底色的部位。
4参照文件《品质来料检验标准》5记录相关表格:《来料检验报告》《品质异常联络单》。
塑料件进料检验标准

3M胶平整粘帖在样品表面,用手指来回按压2-4次,
漆层附着 使胶纸与样品表面紧贴1分钟后,用手拉住胶纸一 力测试 端,使之与测试面成45度角,迅速往上提拉胶纸,使
超过15%的涂层脱落
√
其离开测试样品,测试后样品表面处理脱落面积不得
大于15%
用一支2H铅笔倾向涂层表面45度方向用0.5Kg的力划
涂层硬度 线,分别在三处划三条,然后擦拭干净,查看表面应 表面有清晰的划痕,且擦拭不掉
熔接线。
目视 目视 目视
目视
流纹
产品表面以浇口为中心而呈现出的年轮状条纹。
MA
目视
变形
塑料件因内应力而造成的平面变形。
MA
目视
其它
检验 项目
脏污、发白、披锋、汽泡、崩缺无明显气纹、缺胶、堵孔、污渍、 射胶不足
MI
目视
规格要求
缺点描述
判定
CR MA MI
实测尺寸大于要求±0.5mm ,但组装后 不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外观
具有点形状的缺陷,测量尺寸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准。
MI
目视
缩水
当塑料熔体通过一个较薄的截面后,其压力损失很大,很难继续保持很 高的压力来填充在较厚截面而形成的凹坑。
MI
目视
划痕
由于硬物摩擦而造成塑料件表面有深度的划痕。
MA
目视
丝印不良
塑料件上所喷的各种标识有损伤。
MA
目视
色差、 对于非光面的塑料件,由于壁厚不均匀,在壁厚突变处产生的局部发亮 亮斑 现象。产品表面呈现出与标准样品的颜色的差异,称为色差。
√
无划痕。
组合后以1M高水平自由落地,无爆裂,螺丝柱断裂 水平自由落地出现裂纹,破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料原料来料检验规范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塑料原料来料检验规范
1目的
规范生产物料的质量控制内容、方式方法及检验标准、允收准则。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司塑胶原材料的来料检验
3相关文件
国标文件:GB/《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4定义
4.1致命缺陷:(Critical)危及人生安全或易招致不安全因素的项目以及
导致其基本功能质量失效的项目。
严重缺陷:(Major)不符合特性要
求,且可能导致功能失误或降低原有使用功能的项目。
次要缺陷:
(Minor)单位产品的一般性质量特征不符合规定或单位产品的质量特
性轻微不符合规定,对产品的使用性能没有影响或只有轻微影响的项
目。
5规范
5.1检验项目与检验标准
5.1.1 IQC按照下表内容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记录于《进货检验报告》中。
5.1.2 抽样标准:
轻缺陷:当轻缺陷有不符合项时,但无重缺陷数,判为合格。
重缺陷:一批次中,抽检只要有一项不合格时,该抽样为不合格;同批次出现2个抽样不合格,则该批检验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