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思维定势教学设计2013.04.02

合集下载

打破思维定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精选11篇)

打破思维定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精选11篇)

打破思维定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精选11篇)打破思维定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烦恼带来的负面影响。

2、引导学生找到拥抱快乐的方法,培养健康积极的乐观情绪。

3、让学生学会帮助别人调解烦恼,也让自己学会拥抱快乐。

二、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寻找快乐的钥匙,掌握调解烦恼的几种方法。

难点:让学生学会在别人烦恼或自己烦恼时得以排解。

三、教学准备1、上课课件2、烦恼卡(小飞机)、快乐卡、信封3、课前对学生烦恼小调查,填写烦恼卡四、教学方法:游戏法、讲授法、讨论法、训练法、表演法五、设计意图:快乐和烦恼常常伴随着我们每个人,如果总是想着烦心的事,就会改变自身的心境。

这节课的设计旨在以“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因素,指导学生如何面对烦恼,找到调整情绪的妙方,学会笑对人生。

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力求学生自悟自得,体现心里教育以学生为主题的原则。

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烦恼时能自我调节、以达到提高心里素质的.目的。

六、教学过程:生:老师上课快乐!师:相信我们一定很快乐!(一)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情绪是可以调节的。

1、出示喜羊羊的喜怒哀乐的四幅图。

引出我们人人都有喜怒哀乐。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生:(齐声)喜欢。

师:看,谁来了?课件出示:喜羊羊和懒羊羊的的四个表情(喜怒哀乐)师: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这是我们的心情表现。

你们喜欢轻松愉快的心情状态吗?现在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名字叫《照镜子》。

(师说游戏规则,然后游戏)2、照镜子的游戏。

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心情,调节学生紧张、郁闷的.情绪。

(全体起立,面对面站好,1.3.5.7组听老师口令做动作,2.4.6.8组同学跟对面同学做镜面动作,准备:吃惊、恐怖、难受;好,交换,看谁做得有创造力、有新意,难过、生气、好开心啊、谢谢你,我很好;坐下。

玩了照镜子这个游戏你有什么感受?你更喜欢哪种表情?喜欢开心的举手!我们的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着镜子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要想生活对你微笑,你就得对生活微笑。

打破思维定势,教案

打破思维定势,教案
一位公安局长在茶馆里与一位老头下棋。正下到难分难解之时,跑来一个小孩,小孩着急地对公安局长说:
“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
“这孩子是你的什么人?”老头问。
公安局长答道:“是我的儿子。”
请问:两个吵架的人与这位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
二、解释概念
什么是思维势呢?
思维定势——人们在长期的思维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条件反射(投影),或者说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它能够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势、程度和方式。
教材
分析
重点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思维定势。
难点
呈现思考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维。
教具
课件、游戏道具绳子




一、课堂引导
教学导入:
指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将会给你们上一堂特别的心理课,首先要问问大家,什么是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不是好的事情呢?
脑力大激荡:
有两个房间,在A房间里有三盏灯,这三盏灯的开关都在B房间里(每一个开关只能控制一盏灯),另外,只有进入A房间才能看到里面的三盏灯是否亮着。现在假设,你只能进一次A房间,请问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判断出三个开关分别控制哪三盏灯?
打破定势,创新思维
倒水
有三只透明无刻度的玻璃杯(一只大杯8升,一只中杯5升,一只小杯3升)8升的玻璃杯装满清水。其他两只杯均为空的。问能否在这三只杯子之间倒水,使得8升的杯里只剩1升水?要求:不能将水倒向三杯之外的地方。也不能用其他工具量出来,看谁能行?(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到前面解说)
三、思维训练
1、打破思维定势——跳出原来的圈子
2014-2015第一学期五六年级心理健康
班级:五六年级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温彩梅
日期:9月7日第2周星期三

突破思维定势-教案

突破思维定势-教案

一、教学目的:(一)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思维定势,并体验思维定势的影响。

(二)通过活动,让学生有意愿去突破思维定势,并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提高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二)通过游戏,鼓励学生进行表达,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提高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三、活动形式:讲述引导、演示、提问、讨论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时间:40分钟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5分钟)1、课前热身活动:唱反调游戏规则:改变平时习惯,改变常规思维,做出与要求相反的动作。

如教师说伸左手,学生要伸右手。

听老师口令,集体完成。

例如:向前看、举左手、向左转、抬头、男生起立等。

2、小故事导入阿西莫夫是美籍俄国人,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

他曾经讲过这样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阿西莫夫从小就很聪明,在年轻时多次参加“智商测试”,得分总在160左右,属于“天赋极高”之列。

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汽车修理工,是他的老熟人。

修理工对阿西莫夫说:“嗨!博士,我来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思考题,看你能不能回答正确。

”阿西莫夫点头同意。

修理工便开始说思考题:“有一位聋哑人,想买几根钉子,就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食指立在柜台上,右手握拳做出敲击的样子。

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

于是售货员就明白了,他想买的是钉子。

”“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

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怎样做?”请同学们想一想,盲人会怎么做呢?有的同学做出了剪的形状,盲人可以直接用嘴说呀。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关系到了思维定式的小知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思维定势,突破思维定势,争做创新小达人。

(二)、冲破思维定势(10分钟)1、小实验(1)展示一个人的图片,并告诉学生他是一名无恶不作的罪犯,请用文字描述一下他的相貌。

再展示一张图片,告诉学生这个人是一位大科学家,请用文字描述一下他的相貌。

《突破思维定势、刷新你的大脑》教学设计

《突破思维定势、刷新你的大脑》教学设计

《突破思维定势,刷新你的大脑》主题班会课教学设计广东省陈卫秀名班主任工作室曾俊锋一、设计背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其中思维创新是根本方向。

然而如今,在中学生群体中存在创新意识不足和创新思维能力缺乏的现象。

二、设计理念依据新课程标准,以教师为主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创新、探究的精神,通过本次活动深刻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创新能力,培养批判精神,并将之积极付诸实践,促进自身和社会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思维定势以及如何增强创新能力。

2.能力目标:打破思维定势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自己思维定势的局限,树立思维创新的信心,不断完善自己,为成为社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而努力。

四、教学重点: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思维五、教学难点:培养创新思维六、教学方法:教法: 1、合作交流法 2、讲授法 3、启发诱导法学法: 1、合作学习法 2、探究学习法七、课时安排:一课时40分钟八、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打绳结活动要求:①左右手分别拿着绳子的两端。

②五个手指不能分开。

③不能将自己的手捆在绳子里。

个别学生分享、教师演示、教师小结。

(二)脑洞大开,奇思妙想(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图片展示:排插、红绿灯、做笔记教师解说:①排插是我们很常用的东西,但是我们常常也会出现如图上的窘境。

②红绿灯:从小我们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走,黄灯亮了等一等”,可是对于有些人却并没有那么容易,那就是色盲人群。

中国色盲人士大约有6000万人,而我国为减少交通事故,保护公民人身安全,交通法规明确规定,红绿色盲不能申领机动车驾驶证。

我们可以理解国家的做法,可是如何才能够帮助色盲人士也能享受驾车的自由和权利呢?③我们老师常常都要外出学习,有时候一天下来学习笔记可能会有好几千字,然后我们还需要把文字笔记整理成电子文档,比较麻烦,特别是遇上画图的时候,需要的时间更长?同学们,面对上述的三种情形,请你做一个小小发明家,进行发明创造,从而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打破思维定势教案

打破思维定势教案

打破思维定势教学理念:无数事实证明伟大的创造,无数的发明都是从突破思维定势开始的.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常用一种固定了的思路和习惯去考虑问题,它阻碍了思维开放性和灵活性,造成思维的僵化和呆板。

这使得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创造性也受到了阻碍。

突破原来的思维定势,善于创新,不被条条框框所限制才是成功最重要的精神所在。

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今天由我给大家上一节心理健康课,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度过愉快的四十分钟。

师:在开始上课的时候,老师要先来考考大家。

我们先来看一道趣味题。

一个公安局长在茶馆里与一位老头下棋。

正下到难分难解之时,跑来一个小孩,小孩着急地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

”“这孩子是你的什么人?”老头问。

公安局长答道:“是我的儿子。

”请问:两个吵架的人与这位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公安局长是女的,小孩的妈妈)有人曾将这道题对一百个人进行测试,结果,只有两个人答对。

后来,又有人将这道题对一个三口之家进行了测验,结果,父母猜了半天没答对,倒是他们的儿子(小学生)答对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师:因为我们通常的思维就会认为公安局长一般是男人,所以习惯性认为公安局长是小孩的爸爸,其实啊这是思维定势在作怪,我们今天就来聊聊有关思维定势的内容,今天上课的主题是跳出思维定势。

2.第二环节师:那到底什么是思维定势?思维定势的含义:人们在长期的思维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条件反射,简单来说就是习惯于用以往常用的思维方式来考虑、分析和解决问题。

思维定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例如同学们在做一道数学题的时候,你做得熟悉了,下次碰到同一类型的题目你不需要多加思考马上就会做了;或者是发生地震人们会想都不想就跑出房子,这其实啊也是思维定势给我们带来的的积极作用,思维定势使我们能够应用过去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一些类似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思维定势可以帮助人们解决每天碰到的90%以上的问题。

人一旦形成了习惯的思维定势,就会习惯地顺着定势的思维思考问题,比如说在刚刚提到的公安局长的问题中,很多人会习惯性地认为公安局长是男性,这就会影响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与解决,所以思维定势在一定的情况下会禁锢我们的思维,抑制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很容易把人的思维限制在已有的条条框框或模式中,使我们的思维僵化。

《打破思维定势让创新思维飞扬》教学设计 - 心理健康教育

《打破思维定势让创新思维飞扬》教学设计   - 心理健康教育

《打破思维定势让创新思维飞扬》教学设计教材内容研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主要内容”指出初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这在形成学生的健康人格,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创新是一把金色的钥匙,可以打开知识的大门;创新是一股清澈的泉水,会灌枯涸的思想;创新是一束燃烧的火把,能照亮未来的路。

为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生自信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部分教学的内容重点:通过学习人物故事,深入了解创新的重要意义,以及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

难点: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部分内容分为6个课时:教材上的5课时+创新拓展活动课。

课型包括文本学习和体验活动两种类型。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思维定势以及打破思维定势的意义。

2.引导学生学习打破思维定势,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途经和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锻炼学生的思维,摆脱不利的思维定势突破自我界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一张 A4纸。

教学方法:讲故事、心理学实验,问题辨析、心理训练,小组讨论,体验活动,课堂展演等。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阿西莫夫是美籍俄国人,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

他曾经讲过这样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阿西莫夫从小就很聪明,年轻时多次参加:“智商测试”,得分总在160 左右,属于:“天赋极高”之人。

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汽车修理工,是他的老熟人。

修理工对阿西莫夫说:“嗨,博士,我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思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考题,看你能不能回答正确。

”阿西莫夫点头同意。

修理工便开始说题:“有一位聋哑人,想买几根钉子,就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一个手势:左手食指立在柜台上,右手握着拳的样子。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打破思维定势》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打破思维定势》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跳!跳!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教学设计心理【设计理念】思维定势即思维的习性,就是人们在长期的思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或思维条件反射,可以帮助人们按照常规不费力地解决问題,但有时候会阻碍同题的解决。

创新思维是用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在思维类别中,创新思维与常规性思维、思维定势相对,是人类思维的最高表现。

小学中高年级随着丰高生动的感性知识的积黑,逐淅会对问题能提出独特、新颗的见解,这一时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健期。

【活动目标】1.认识思维定势及思维定势的利与弊。

2.初步掌打破思维定势的方法,激发想象和创造的潜能。

【活动形式与方法】故事分享、心理游戏、案例分析等。

【教学过程】一、故事启发、引出课题美国科学家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将5 只苍绳、5 只蜜培放在同一个玻璃瓶里,把瓶底对着光源,瓶口对看相对黑暗的室内。

通常有光的地方就是出口,蜜蜂习往有光源的地方飞,苍蝇则四处寻找出口。

5 分钟后,5 只蜜蜂全部死在瓶子里,而5 只都蝠全部飞了出去。

提问:造成蜜蜂悲剧的原因是?【设计意图:情境是心理产生和发展的空间。

通过故事启发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都焦到思维定势这一点上,让学生认识到思定势有时会妨碍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二、行为训练、掌握方法(一)打破思维定势的方法之一:充分思考1 游戏:猫怕什么?(1)师:同学们分别齐声喊出“鼠老”、“老鼠”。

提问:猫怕什么?学生:老鼠。

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回答?2.故事:盲人买剪刀有一位聋哑人,想买几根钉子,来到商店,聪明的他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食指立在柜台上,右手举做出敲ft的样子。

售货员见状,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

于是售货员就明白了,他想买的是钉子。

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

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怎样做?”【设计意图: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产生感同身受的心理移入,体会到充分思考的重要性,继而总结出打破思维定势的第一个方法。

打破思维定势教案(添反思版)

打破思维定势教案(添反思版)

打破思维定势教案(添反思版)科目心理健康年级初一班级时间课题打破思维定势任课老师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思维定势的影响。

2、了解和掌握一些打破的思维定势的方法。

3、锻炼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生如何理解思维定势?2、为什么要打破思维定势?3、如何通过课堂的一些活动来体会如何打破思维定势。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1、首先观看一个科学实验的短片。

使学生认识到有些我们所熟悉的东西还可以变成另外的样子或者创新的使用方法。

并由此提出要打破习以为常的想法,体会创新。

询问学生通过短片体验到了什么?此时在黑板上板书这节课的主题。

(若ppt放不了则直接进入问题导入并板书。

)2、以一个问题导入,再次深入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一个公安局长在茶馆里与一位老头下棋。

正下到难分难解之时,跑来一个小孩,小孩着急地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

”“这孩子是你的什么人?”老头问。

公安局长答道:“是我的儿子。

”请问:两个吵架的人与这位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公安局长是小孩的妈妈。

人们通常的思维定势是公安局长一般是男人,而下期也通常是男人的喜好,所以习惯性认为公安局长是小孩的爸爸)有人曾将这道题对一百个人进行测试,结果,只有两个人答对。

后来,又有人将这道题对一个三口之家进行了测验,结果,父母猜了半天没答对,倒是他们的儿子(小学生)答对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原来是思维定势在作怪。

2、引出思维定势的含义思维定势:指人们按习惯的、比较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表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作特定方式的加工准备。

3、提问:生活中的思维定势(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性的深入解答,并选取总结在黑板上写下同学们举出的例子)(书本定势)如果盲目运用书本知识,一切从书本出发,以书本为纲,脱离实际,这种由书本知识形成的思维定势反而使拳师遭到失败。

“知识就是力量”。

但如果是死读书,只限于从教科书的观点和立场出发去观察问题,不仅不能给人以力量,反而会抹杀我们的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破思维定势教学设计
人一旦形成了习惯的思维定势,就会习惯地顺着定势的思维思考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这是很多人的一种愚顽的“难治之症”。

当然,这种心理定势的影响并不像我举的例子都是不好的。

它也有积极的方面。

例如同学们在做同一类型的题时,你做得熟悉了,下次碰到你马上就会做了;又如我们骑车的速度很快时,突然前面出现一只小狗,我们马上就会刹车。

但长久保持这种思维定势的话,就很容易使思维僵化,阻碍和扼杀了我们自己潜在的才能。

这节课我们就来打破这种常规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了解什么是思维定势以及突破思维定势的重要性
2、掌握如何培养突破思维定势的方法与技巧
过程与方法
1、在活动体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通过讨论和练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并感受思维过程所产生的真实情绪(高兴也好、失望也好)
2、培养互帮互助、相互学习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转换、扩展思维视角的技巧和方法;体验并感受思维过程所产生的真实情绪。

【教学难点】:消除思维惰性,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暖身活动:逢三拍手规则:从1开始大声数数,每当遇到3、3的倍数(如3、6、9……)和末尾数是3(如13、23、33……)时,不出声,用拍手代替。

2、魔术-你也可以见证奇迹
游戏过程:出示扑克牌,请同学选定一张牌记住它,实施魔法,拿走同学记住的那张牌
小结:在同学诧异的表情中提问,为什么老师可以拿走他选定的那张牌。

二、了解概念
1、问题思考:一个公安局长在茶馆里与一位老头下棋。

正下到难分难解之时,跑来一个小孩,小孩着急地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

”“这孩子是你的什么人?”老头问。

公安局长答道:“是我的儿子。


请问:两个吵架的人与这位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
小结:有人曾将这道题对一百个人进行测试,结果,只有两个人答对。

后来,又有人将这道题对一个三口之家进行了测验,结果,父母猜了半天没答对,倒是他们的儿子(小学生)答对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原来是思维定势在作怪。

(板书或投影:打破思维定势)
2、思维定势:就是习惯于用以往常用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和解决问题。

三、思维定势的作用
积极作用:同学们在做同一类型的题时,你做得熟悉了,下次碰到你马上就会做了;又如我们骑车的速度很快时,突然前面出现一只小狗,我们马上就会刹车。

消极作用:阻碍我们对新问题的解决,养成呆板、机械的思维习惯。

同时也限制了我们的创新思维。

四、如何破除思维定势
1、转变思维的方向:
(1)该问题是否能用任何其它形式来表示?
(2)当你放松地思考该问题时,大脑中会偶然出现些什么想法?
(3)可否将问题颠倒过来看?
(4)可否用另外一个问题来替换?
(5)可否将注意力换一个方向?
2、打破惯性思维
马戏团的大象
3、发散思维法:考虑问题从多角度出发
在一个荒无人迹的河边停着一只小船,小船只能容纳一个人。

两个人同时来到河边,两个人都乘这只船过了河。

请问:他们是怎样过河的?
4、逆向思维法:学会反向法解决问题
100元假币的故事。

五、总结
同学们通过以上的讨论与学习,知道了一些技巧,相信在我们的思考过程中会有所注意。

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并不全由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多与少而
定,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敢于创新的思维和勇气。

同样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也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势,敢于创新,善于小组合作,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学习者。

生活会因为创造而精彩,因精彩而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