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的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分析

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分析

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分析作者:丁茜周世添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第10期[摘要]目的观察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自2011年1~6月期间住院患者在使用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分析,对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的标本,进行手工计数复检,比较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符合率。

结果 179例患者经手工血细胞计数法检测平均血小板计数为(145.41±55.98)×109/L,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结果,出现假性降低102例,平均血小板计数(59.05±25.68)×109/L,假性增高77例,平均血小板计数(220.33±60.07)×109/L,均较手工法检测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检测白细胞计数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计数仪操作简便、快捷、精密度高、重复性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准确判断假性增高和减少原因,是提高检测准确性的关键。

[关键词] 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影响[中图分类号] R4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0-183-02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上对血小板测定具有简便、快捷、精密度高、重复性好的优点,在我国各级医院检验科已广泛应用,但仪器原理为电阻抗法[1],主要依靠细胞的体积大小进行分类计数,而无法识别细胞种类,因此,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可出现血小板计数偏低或增高的现象,与手工检查结果不符,计数值有较大差异,现就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自2011年1~6月期间住院患者在使用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分析,对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的标本,进行手工计数复检,镜检发现血小板聚集成团,分布情况及计数明显不符者179例,其中男91例,女88例,年龄5~79岁,平均(49.9±5.5)岁。

影响机采血小板收集量的因素分析

影响机采血小板收集量的因素分析

影响机采血小板收集量的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机采血小板收集量的各种因素。

方法:借助amicus血细胞分离机对随机选择的120名符合要求的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几项参数进行采集分析。

结果:捐献者的采前血小板是影响机采血小板收集量的最主要因素,此外,hb、hct、mcv等值也对血小板的收集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结论:为使机采血小板的采集量有所增多,除了血细胞分离机,更应该考虑捐献者的自身条件。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收集量;影响因素机采血小板是指使用血小板分离机从单个捐献者体内进行血小板的采集,与捐献全血的方式相比,机采方式获得的血小板数量多,质量高,捐献者恢复的时间快,但影响因素较多。

为了提高机采血小板的收集量,对随机选择的120名健康者进行了血小板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做了分析归纳,探讨采前血小板及其他参数与机采血小板收集量之间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2013年4月随机抽取120名献血者,健康程度均达到了国家所规定的体检标准,最近两周内也没有服过对血小板的检测有影响的药物。

其中女性54人,平均年龄32±14y,体重47~71kg;男性66人,平均年龄33±13y,体重56~83kg。

机采前都做过脂血检测,全部符合标准。

1.2材料amicus血细胞分离机,细胞分析仪kx-21n,acd抗凝剂1.3收集方法1.3.1 规范在机采血小板的过程中,国家相关法律对其质量有如下要求:血小板>2.5×1011/l,白细胞的混入量<5×108/l,红细胞的混入量<8×109/l。

1.3.2 血小板的收集使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对血小板进行采集,采集之前,将捐献者的基本信息(包括体重、身高hct,plt 等)输入相关机器,机器据此能够自动计算出捐献者的血容量。

采集速度70ml/min,回输速度60ml/min,全血/acd为10:1,血小板/白细胞参数为1。

影响血小板计数因素分析

影响血小板计数因素分析

影响血小板计数因素分析PLT计数是临床诊断和治疗各种原因PLT减少症的重要指标,现各大医院多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对其计数,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速、方便、重复性好等优点,但在某些条件影响下,计数PLT会出现较大偏差,本文在翻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现将有关影响PLT计数综述如下:1 导致PLT计数升高的因素1.1 标本放置时间PLT是体积较小的血细胞,易于黏附聚集和破坏,王新花等[1]认为标本放置时间越长,破坏越多;同时,红细胞也不例外,血细胞分析仪计数PLT时,误将红细胞碎片以为是PLT而计入,造成测定结果假性增高,即时测定和1 h测定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建议取标本后一定要在30 min内测定。

1.2 样品溶血不完全文献[2]报道溶血不完全不但影响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准确性,而且影响下一例样品的PLT计数,由于红细胞碎片冲洗不彻底,造成PLT假性升高;残留于测定杯壁的溶血素可将红细胞破坏成2.0fl左右的碎屑,导致PLT计数结果偏高。

1.3 试剂质量根据有关会议精神,强调使用与仪器相匹配的原装或高质量的试剂,尤其是PLT的结果,直接反映试剂的质量,进口试剂价格过于昂贵,目前,国产试剂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如过滤不彻底、细菌污染等因素而使基础值偏高,与仪器不匹配;试剂厂家应继续努力,争取生产出高质量的国产化试剂。

1.4 地线和电源血细胞分析仪要求良好的接地效果,如地线未接或接地不良,均可形成静电脉冲信号而影响PLT计数;其主要表现在PLT直方图的起点偏左,并形成许多小峰,这种情况一定要先排除地线和电源的因素,再寻找其他原因。

1.5 药物影响有些药物可以影响PLT的计数,患者输用脂肪乳后影响PLT 计数,认为脂肪乳剂中的脂肪乳颗粒直径和患者PLT相近,导致输入脂肪乳的患者PLT会假性增高,并建议患者输用脂肪乳后如需检测PLT最好在5~6 h以后,如出现PLT过高时应随时和临床联系,最后经血片观察方可报出结果。

2 导致PLT减少的因素2.1 采血是否规范和顺利采血是否顺利是造成PLT偏低的一个重要因素,静脉经多次穿刺而引起的水肿及皮下出血时,因组织损伤后,组织凝血因子易于混入血液标本,从而产生肉眼看不见的小凝块,是造成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偏低的常见原因,建议这种标本必须重新采血测定;吸取标本量不足也是造成PLT 减少的一个原因,同时会造成白细胞和红细胞的计数减少;另外,标本未经混匀即上机测定是造成PLT结果偏低的又一个容易忽视的因素,所以操作时一定要规范,充分混匀后再上机测定。

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点 。但其 使用的影 响 困素 较 多, 别是 血 小 板 计数 的 特 影 响 因素。为 了能 对该计 数方法 的影 响 因素有系 统认 识, 我们 参照 r近 年来有 关研究 和同仁 们共 同探讨 。
1 仪器 工作 原理 电阻扰法 血液 分析仪 是利 用光 电二极管 控制 液量
将血细 胞悬液 吸进 微孔 管, 当每个 血细 胞通 过微孔 时, 均取代 等体积 的电 解质 落 液使 电阻 增 大, 生 相应 脉 产 冲, 冲幅度大 小 与微 粒 大 小 成正 比l 血 小板 随 红 脉 】
数几 乎没有 影 响, 为可 以用 易 购 的 E T 认 D A—Na 2代
替 E T D A~K, 。
26 温度
关于温度对血液分析仪血小板检 测报道
不 _ 刘 中伦 . 研究 L ℃3 - 等 0 3名 正 常人 标本仪 器 血 液和 抗 凝剂 比例 会 影 响检 验
2 2 2 抗 凝剂 比例 .
法 和手工 法血 小板数值 , 果为 l℃ 时 仪器 计 数 计数 结 0
结 果低于 手工 法 , 为 因 血小 板 聚 集 所 致, 认 而杨 佳 等 研究结 论不 同, 认为血 小板在 5 他 ℃和 2 ℃ 、0 0 2 ℃和 出现 微 凝块可 能性 增加 , 可能阻 塞仪 器 的检测, 凝剂 比例偏 抗 高 , 小板会肿 胀 崩解, 血 产生正 常血 小板大 小碎 片而 无 法 得 出正确 的结果 【
2 5 小红细 胞 干扰 由于 血 小板 和 红细 胞 是在 同一 检 测系统 中通过 颗粒 大 小加 以鉴 别 的. 量 的 小 红细 大
血细胞 计数 中的主 要 试剂 , 它能 将细 胞 溶 解 并 使 白细 胞体积 发生 规律 性变化 。理论 上讲 血小板 计数时 的脉 冲大 小只与稀 释 液 的性 能和 仪 器 的设 置 有 关, 与溶 血 剂无关 。但 实际 工作 中发现 溶 血 不完 全 , 由于 红 细胞

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检测异常影响因素研究

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检测异常影响因素研究

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检测异常影响因素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检测异常影响因素。

方法对4862标本进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发现412例标本出现血小板检测异常,并进行手工显微镜检测,血小板无异常,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发生异常情况影响因素进行总结。

结果采血因素2208%,溶血剂因素1917%,抗凝剂因素1941%,标本放置时间因素849%,试剂因素1820%,检测仪器因素1262%。

结论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检测异常影响因素较多,需要在检测中从标本采集、试剂、溶血剂、抗凝剂等因素进行重视,避免异常发生,提高检测精度。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检测异常;影响因素1 资料与方法11 仪器血细胞分析仪采取Sysmex KX21 型(日产)及相应配套试剂;显微镜使用CX31光学显微镜(日本奥林巴斯公司生产)。

12 检测方法①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采静脉血20 ml于EDTA K2真空抗凝管,充分摇匀上机进行检测。

②显微镜检测:采取手工显微镜检测计数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草酸铵法: 血液20 μl加入038 ml血小板稀释液,进行充分混匀、充液、进行镜检)对每个样本进行3次计数, 取血小板计数的平均值;取经抗凝血样进行血片推制,采取瑞士染色,推制血膜符合标准具有显著的舌状, 头、体、尾,经瑞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的大小、形态、有无凝集, 以及血片中白细胞及红细胞的大小、形态和碎片。

③观察内容:对4862标本进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发现412例标本出现血小板检测异常,并进行手工显微镜检测,血小板无异常,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发生异常情况影响因素进行总结。

2 结果4862标本进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发现412例标本出现血小板检测异常,并进行手工显微镜检测,血小板无异常,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发生异常情况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影响因素具有较为多的情况,具体见表1。

表1 412例检测血小板发生异常影响因素(例,%)3 讨论在外周血细胞中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细胞,它具有较多的功能的细胞,主要参与机体自行止血整个过程,在内外凝血系统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由于其具有特性容易被破坏和发生附、聚集、变性等其他因素的干扰。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分析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分析

当代医学 2008年9月总第149期 C ont em pora ry M edi c i ne,Sept e m ber 2008,I ss ue N o.149临床医学C l i n i c a l M e d i c i n e 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速、方便、重复性好、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在检验工作中广泛应用,但是我们每天的血细胞分析中都会遇到白细胞、红细胞直方图正常,但是血小板直方图异常且血小板数目减少的标本。

根据血小板直方图的提示,再次用分析仪进行复查并进行显微镜下计数。

我们发现有很多的标本是假性的血小板减少。

假性血小板减少如不及时纠正会给临床医生误导,有时会引起医疗纠纷。

因此,必须重视和纠正这样的情况。

现就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分析如下。

1采血是否顺利采血是否顺利是造成血小板偏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静脉经多次穿刺而引起的水肿及皮下出血时,因组织损伤后,组织凝血因子易于混入血液标本产生肉眼看不见的小凝块,也就是造成测定结果偏低的常见因素。

对这样的标本应该涂片复检后建议重采血测定。

2标本的放置时间用乙二胺四乙酸(ED TA )盐作为抗凝剂已被国际血液学标本化委员会(I CSH )认定,并广泛应用。

ED TA K 2作抗凝剂时会使血小板形态发生变化,其外膜形成的微小管游离端向外伸展,从而在血小板周围形成丝状伪足,数个这样的伪足相互缠绕,形成血小板可逆聚集体。

此时测定血小板,结果偏低,直方图尾部抬高或成锯齿状。

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ED TA 使血小板变形,可逆聚集体破散,此时测定血小板,就可以避免血小板假性减少。

3大血小板的影响正常情况下血小板多分布在2~15fl 区域内。

仪器通常设定血小板阈值,且仪器只识别颗粒大小而不区别颗粒的性质血小板与红细胞在同一通道内计数。

当血小板体积大于24fl 时,血小板会被误认为是小红细胞而不纳入血小板的计数范围。

因此而使血小板计数降低的这种情况多见于肿瘤、白血病、肝病患者等。

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检测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检测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3.方法学缺陷
目前血液分析仪大多数是利用 电阻抗法进行计数,红细胞和血 小板的计数是在同一通道中进行, 它们之间仅以体积大小来区别, 因此,血小板的计数易受小红细 胞数量或红细胞碎片的影响:大 体积血小板导致血小板计数减少 (分析仪将大体积血小板误计入 红细胞而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
4.抗凝剂因素
血小板检测异常的 影响因素分析
杨小亮
在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血液分析仪的灵敏度 和准确度也有了空前提高,血液分析仪的简便、快捷、 高效率、高重复性的特点使得血常规检查在临床诊断中 越来越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血小 板检测结果的不稳定也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血小板 具有黏附、聚集、释放、收缩等特性,因此很容易受外 界因素的影响。
1.采血因素
老人、儿童、严重营养不 良及体质较差患者由于静脉 血管不明显常常发生采血困 难、出血不畅,易引起血小 板聚集;
2.标本放置时间过长
血常规标本宜在8小时内 检测。若放置较长时间,细 胞的溶解所产生的渗透压对 血小板具有破坏作用,血小 板的体积随时间的延长而发 生变化,血小板的数量随时 间的延长而降低。
ICSH推荐使用EDTA-K2抗凝, 工作中常用的是EDTA-K2的能抗 凝2ml全血的真空采血管,这就 要求采血尽量准确到2ml。采血 过多则抗凝剂相对不足导致标本 出现微凝块;采血不足、抗凝剂 比例相对偏高,导致血小板肿胀 破坏,产生碎片无法正确计数。
5.小红细胞增多或巨大
血小板增多的因素
当患者红细胞大小不均,尤 其是以体积<70fl的小红细胞 居多时,部分极小红细胞被计 入血小板数,引起血小板假性 增高;巨大血小板增多时,也在临床工作
中常遇到的,了解这些因素后,在操作中就可以 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遇到有问题的标本、 有问题的结果时,就要认真分析仔细研究,一定 要让最后发出的报告能够反映客观实际。这需要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探索和总结。

浅谈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及其质量控制

浅谈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及其质量控制

浅谈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及其质量控制血细胞分析仪的广泛使用使临床检验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不仅能检测更多的实验参数而且大大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但在计数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也不容忽视,尤其是计数血小板时影响因素比较多,现将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出现血小板假性减少和假性升高的原因及质量控制总结如下:1 血小板计数假性升高因素1.1 地线和电源:血细胞分析仪要求良好的接地效果,如果地线未接或接地不良,均可形成静电脉冲信号而影响血小板计数,其主要表现在血小板直方图的起点偏左,并形成小峰,这种情况一定要排除地线和电源的因素,再寻找其他原因。

1.2 试剂质量原因:血细胞分析仪在做血常规分析时,由于稀释液或溶血素过滤不严或被污染导致本底偏高时会引起血小板计数假性增多,故在每天开机做本底检测时发现本底偏高,应进行清洗使本底降至规定范围。

1.3 标本溶血:溶血对红细胞和血小板影响最大,因为红细胞破坏,其计数值减少,而破坏的红细胞形成大小不等的碎片,分析仪将其识别为血小板,使血小板升高,故血细胞分析前应避免溶血。

1.4 小细胞对血小板计数影响:赵勇等[1]报道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时,其结果易受红细胞体积的影响,小细胞数量越多,红细胞体积越大,影响越大,即血小板直方图降波向右延伸范围越大,这与血小板间接计数中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学及其量的改变一致。

避免方法是注意观察红细胞直方图的起点及血小板降波是否达到基底,否则,应及时做血涂片观察或用显微镜进行直接计数。

1.5 药物影响:有些药物可以影响血小板的计数。

钱敏等[2]报道患者输用脂肪乳后影响血小板计数,认为脂肪乳剂中的脂肪乳颗粒直径和患者血小板相近,导致输入脂肪乳的患者血小板会假性增高,并建议患者输用脂肪乳后如需检测血小板最好在5~6h以后,如出现血小板过高时应随时和临床联系,最后经血片观察方可报出结果。

1.6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DIC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仪器法与手工法结果有很大差异,仪器法计数明显高于手工法,这是由于病人血管内溶血产生的红细胞碎片对仪器法计数血小板所造成的正向干扰引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被仪器误判为 P T所致 。若 P T分 布图异常时 ,L L L P T计 数 应以显徽镝复检为准 ] 3。
6 药物因素
全血用 ET'- 干粉作抗 凝剂时 , 因混合不 充分 或 1I K2 A 常 不 及时 , 促成 P T聚集成细小颗粒 , L 导致 P T计数偏低 , L 故
操作 时要 仔细观察 血标本 中有 l

异常。如窄峰 ( 与正常 P T分 布图相 比变 窄) L型( L , 分布 图
右侧末端贴近 x轴 有一平 坦 区域 ) u 型 ( 布图 末端呈 u , 分 字形状 ) , 等 可能是小红细胞 、 肪球 、 脂 红细胞碎 片、 花纤维 棉
自动血液分析仪 ( 美国 A I I公 司) B3 ’ OT 有关 血小板计数 的影
试会发现 P T数结果逐 渐升高 。因此操作者 应当注意检测 L
时间 。
人外周血 小板 数 目可发生昼夜改变 , 午夜 的血小板 多于 4 冷凝集现象 冷凝集引起 的 P T分布不均 , L 会导 致计数偏低 , 此时标 本应放在 3 , 7℃ 保温后重测 。 5 物理 因素干扰
有研究表明【 : 对于 P T减少的病人会 出现 P T分 布 】 L L
数减少 。 7 病理因素
血液比例过 高时抗凝 剂相对不 足 , 出现 微凝块 , 若血液 少, 抗凝剂浓度高 , 血小板会肿胀 、 崩解 , 产生 P T大小碎 片 L
而无法得 出正常结果 - i。 - - 3 标本放置时间 国内外学 者研 究 表 明 , 血放 置 1 5 . 全 . ~2 5h内 所测 P T结果稳定可靠 , L 因为 E T D A在抑制 P T的粘附和 聚集 L
维普资讯
童■扭学 赫 ,0 2 1 ( ) 3 4 5 2 0 2 1 :  ̄5 4 5
@ 20 al 02 l 1 . l-' F IJ A O OP / A
血 液分 析仪测定血小板 的影 响因素
戴军方
困薹 墨 釜
响因素与同道共 同探讨 。 1 血小板凝集
湖北省武汉市 第一医院穑验科, 船政编码 武汉 40 2 30 1
临床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 。
本 文作者简介 :
. .
本文 20 — 7 O 收到 ,0】 0 0 修 回.02 0 —1 接受 01 0一 2 20 一 8 7 20 — 1 5
藏 军方 (99 , 议族 , 14 ~)男, 主管技师
早晨 , 这可能与激素 的调节有关。,J 血小板数 目随年龄 的 'L b
增加 , 也可以发生改变 , 足月顺 产 <1 天 新生 J& . 除 5 L P 血小
板数 随年龄 的增加而下 降 , 小儿 出生时血小板 略低 , 二周 后
显著增加 , 内可达成人水平 。 半年 】
综上所述 , 根据 有关报 道 提 出的血 液学 复 查的 筛选 标 准, 对于仪 器法检测到 的患 者 P T 减少时 , L 应厦 对推 片镜检 或 手工计数【 这对提高检 验结 果的准确性 , , 更好 地服务 于
一■罐 掌 培
? 媾 1_ J 2

维普资讯
戴军方
4 宋丽 洁, 马雪平 . 姚桂 玲 血小板 计数 临床应用研 究现状 临床检
验 杂 志 , 99 1 ( )2 2 19 ,7 4 :5 . 19 1 ( ) 1 1 13 90. I4 :8 ~ 8




用 临库检验 杂志,96 1()34 1 1 .46 :1~35 o
3 丛 玉 隆 国内血 液学 及 体液 学检 验进 展 . 中华 医学检 验 杂 志 19 .9 6 :3 9 6 1( )3 3
】 丛玉隆 血 液学检验与检前质量控制 的重要 因素 中华 医学检验
杂志,9 8 2 ( ) 1 3 19 , 1 1 : - 2 郭露 红细胞与血小板体耩分布直方图在判断血小板计数 中的作
奎尼丁 、 高辛 、 狄 职氢克 屎噻 、 甲基 多 巴及青霉素 等 , 与 血浆蛋 白结合形成抗原 , 刺激机 体产生 抗血小 板抗 体 , 引起
血小板减少 , 非类 固醇类抗 炎药 如阿司匹林 易导致血小 板计
数骤然降低【 < 1 / ) ( 0g L 。这 是因为阿司 匹林能 抑制 P T L 内源性 A P的释 放 , D 从而影 响释放 反应 , 导致 外周 血 P T L
7 丛 玉隆 国 内血{ 学 厦体 { 学 检 验进 展 中结 医学 检验 杂 志, 瘦 瘦
19 ,96 :3 9 6 1 ( ) 37
5 王敏 肝病患 着血浆 B血小板蛋 白血栓烷 及前列环 素与血小 板关系粗谈 中华内科 杂志 .9 6 3 ( )8 - 8 19 , 12 : 0 3 6 朱建 华 正常 小 儿血 小板 计 数和 体积 测定 . 中华血 { 学杂 志 . 瘦
8 生理波动
的同时 , 会使
形态 由双凹形态转 变为球形 , 体积增大约
2 %, 0 1 h后趋向平稳。标本放置时间太长 ( 以上) 5h及 易产
生巨大血小板 . 这种血小板分布于红细胞直方 图 10 2 0n 0 - 0
处, 导致结果偏低 l 。放置时 间太短 , 1 J 如间隔几 分钟连 续测
心梗 、 脑梗 、 急性心肌缺血早 期血小板计 数下降 , 与块 血 区血小板耗蝎增多及心肌血管内血栓 形成 有关。 肝病及 肝 硬化 可 引 起 血小 板 数 目下 降, 敏 报 道 : 王 1 %急性肝炎 ,3 4 2 %慢性肝炎 ;7 6 %未做脾切除术 的肝硬化 , 4 %原发性 肝癌 患者少于 10 0 。近年来发现 , 肝炎病 毒如 乙肝 、 丙肝 , 可造成血小板 减少。其它如疟疾 、 血液病 、 伤寒 、 流行性出血热 等均可 f 血小板减少 。 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