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宁割席
管宁割席文言文

“管宁割席”是出自南朝刘义庆主持编著的《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中的故事,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或中止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为朋友。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了关于管宁割席文言文相关内容,欢迎大家欣赏。
管宁割席文言文1【管宁割席】管宁①(nìng)、华歆②(xīn)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③而喜窃见管神色乃掷④去⑤之。
又尝⑥同席读书,有乘轩服冕⑦(miǎn)过门者,宁读如故⑧,歆废书⑨出观。
宁割席⑩分坐,曰:“子非吾友也⑾。
”【注释】: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
②华歆:字子鱼,东汉人,桓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依附曹操父子。
③捉:拿起来,举起④掷:扔。
⑤去:抛去。
⑥尝:曾经,从前。
⑦轩服冕: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
这里指贵官。
⑧故:原来一样。
如:像。
⑨废书:放下书。
废:放下。
⑩席:坐具,坐垫。
古代人常铺席于地,坐在席子上面。
现在摆酒称筵席,就是沿用这个意思。
⑩子非吾友也:你不是我的朋友了【译文】: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菜,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不停,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拾起金片心里高兴,偷看了管宁的脸色后又扔了它。
他们又曾经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坐着华贵车辆的官员从门前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
管宁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 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寓意】: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刻苦读书,排除一切私心杂念,才能学有所成。
但做事不能过于武断,要多一点观察,不要轻易下结论,才可以做到更好。
管宁割席文言文2管宁割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miǎn)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
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宁的神色后又扔了它。
管宁割席文言文翻译的意思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
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草。
看见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宁仍旧挥动锄头,跟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
华歆拾起了金片,然而看到管宁的神色后又扔了它。
曾经,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有围棚的车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
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
启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刻苦读书,排除一切私心杂念,才能学有所成。
也不要被金钱和名誉迷惑了,失去了自我,这样很难交到好的朋友。
管宁割席

管宁割席出自《世说新语.德行十一》,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或中止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为朋友。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
曾经,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坐着有围棚的车穿着礼服的人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
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金、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
知音之交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奏。
刚弹琴时表现出攀登大山的志向,钟子期说:“弹琴弹得真好啊!好像泰山一样高大。
”过了一会儿,琴声表现出了随流水常进不懈的志向,钟子期再一次说:“弹琴弹得真好啊!好像长江黄河一样激荡。
”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破琴,拉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
不是只有弹琴像这样,贤德的人也这样。
即使是有贤德的人,如果不以礼相待,贤德的人如何尽忠呢?这就如同驾驭不好,良马也不能跟随他跑千里远一样。
胶漆之交出自《后汉书.独行列传》胶和漆,是两种最具黏性的东西,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能离。
故把志趣相投、亲密无间的朋友称为胶漆之交,形容朋友之间深厚不移的友情,古时就有“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之说。
陈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
年轻时与同郡雷义结为知交。
两人一起研读《鲁诗》、《颜氏春秋》等经书,都是饱学之士。
太守张云闻陈重之名,嘉许他的德才品行,举荐他为孝廉,陈重要把功名让给雷义,先后十余次向太守申请,张云不批准。
第二年,雷义也被选拔为孝廉,两人才一起到郡府就职。
《管宁割席》原文及译文

《管宁割席》原文及译文赏析管宁割席原文管宁、华歆共②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③而掷④去之。
又尝⑤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⑥(miǎn)过门者,宁读书如故⑦,歆废书⑧出观⑨。
宁割席⑩分坐,曰:"子非吾友也⑾。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阅读练习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_给菜除草___(2)管挥锄与瓦石不异。
____________(3)又尝同席读书。
____________(4)有乘轩冕过门者。
_____________3,翻译句子。
(1)华捉而掷去之。
(2)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4,“管宁割席”可以看出管宁是怎样一个人?5.本文写了哪两件事?【参考答案】2,(1)共同(2)没有差别(3)曾经(4)······的人3,(1)华歆拿起来又扔掉了金子。
(2)管宁读书和原来一样,华歆放下书出去观看。
4,是一个淡泊名利,不事权贵、非常清高的一个人。
5.管宁与华歆锄地时发现了金子和豪车经过门前两个人的态度。
二: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A.又尝同席:B.宁读如故:2.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
(不要求加标点符号)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3.翻译“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一句。
4.故事中管宁、华歆两个人物能给我们很多的启示,请任选一个角度讲讲你从中得到的体会。
参考答案1.A.曾经B.原来、以前2.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3.译:管宁把席子割开,两人分开而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4.从择友的角度: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应该选择学习专注有修养的朋友,交友应慎重。
从思想品德修养的角度:应加强自己品德修养,学习应专注,这样才能成才。
从学习环境的角度: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译文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
管宁割席原文及注释赏析

管宁割席原文及注释赏析
摘要:
一、管宁与华歆的友谊
二、管宁割席的起因与过程
三、管宁割席的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结论:管宁割席作为一则寓言,传达出友谊的真谛和价值观
正文:
【一、管宁割席的背景介绍】
管宁割席,是中国古代一则脍炙人口的典故,讲述了东汉末年名士管宁与华歆因价值观分歧,毅然决裂友谊的故事。
这则故事源自《三国志·魏书·管宁传》,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二、管宁割席的故事详情】
据史书记载,管宁与华歆原本一同在山东莱芜求学,两人互相敬重,共同进步。
一次,他们在田间劳作时,意外发现了一片金子。
管宁视而不见,继续专心劳作,华歆却兴奋地捡起金子。
管宁见状,深感惋惜,认为华歆已丧失了志同道合的品质,遂决定割席断交。
他割断了他们共同劳作的席子,以示与华歆分道扬镳。
【三、管宁割席的寓意及启示】
管宁割席的故事寓意着交友之道,贵在志同道合。
在面对金钱诱惑时,管宁坚守道德底线,对华歆的行为表示不满。
他认为,追求名利的人无法与他共同追求道德的境界。
这一举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衡量友谊真伪的准则,启示我
们在交友时要选择志同道合的人,共同进步。
【四、管宁割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从管宁割席的故事中汲取智慧,学会审视自己的朋友圈。
当面对金钱、名利等诱惑时,我们要像管宁一样,坚守道德信仰,不为所动。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割舍与志同道合的人之间的友谊,追求真诚、纯粹的关系。
总之,管宁割席这一典故,既展现了管宁坚定的道德信仰和崇高的品质,又为我们提供了交友的智慧。
小初课外文言文阅读——《管宁割席》

管宁割席【古文原文】管宁①、华歆(xīn)②共③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④而掷⑤去之。
又尝⑥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⑦过门者⑧,宁读如故⑨,歆废⑩书出观⑪。
宁割席⑫分坐,曰:“子非吾友也⑬。
”——《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
②华歆:字子鱼,东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
③共:一起。
④捉:拿起来,举起,握。
⑤掷:扔。
⑥尝:曾经。
⑦乘轩冕:指穿着华美的礼服坐着豪华的车子。
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这里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冕,本义是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礼帽。
⑧者:……的人。
⑨如故:像原来一样。
如:如同,好像。
故:原来。
⑩废:停止。
废书,放下书。
⑪观:观望。
⑫割席:席,坐具,坐垫。
古代人常铺席于地,坐在席子上面。
现在摆酒称筵席,就是沿用这个意思。
割席,割开草席,分清界限,断交关系。
⑬子非吾友也: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子,指你。
【译文】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
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宁的神色后又扔了它。
曾经,两人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有围棚的车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
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赏析】“管宁割席”和“割席断交”,都是由这个故事产生的成语,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或中止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为朋友。
传统的观点认为管宁的做法是正确的。
但也有人认为管宁因朋友的一二细节不符合自己做人的标准,便断然绝交,有点苛求于人,他无法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的朋友,只采取绝交的态度,实在过于片面。
学习故事,我们就要从故事里吸取经验和教训。
我们要怎么做呢?不要被金钱和名誉迷惑了,失去了自我,否则很难交到好的朋友。
选择朋友时应该谨慎,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选择学习专注、有修养的朋友。
管宁割席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
■整理:单培虎
管宁割席
【原文】: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而观。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
【练习】:
1、解释加点的字:
①华捉.而掷.去之()()
②歆废.书而观.()()
③又尝.同席()
④宁读如故.()
2、翻译句子: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
3、假如你遇到如华歆那样的人,你会和他交朋友吗?为什么?
4、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
(不要求加标点符号)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5、故事中管宁、华歆两个人物能给我们很多的启示,请任选一个角度讲讲你从中得到的体会。
答案:
1、①捉:捡掷:扔
②废:放下观:观看
③曾经
④原来、以前
2、管宁划开席位分开而坐,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
3、略。
言之成理即可。
4、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5、从择友的角度: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应该选择学习专注有修养的朋友,交友应慎重。
从思想品德修养的角度:应加强自己品德修养,学习应专注,这样才能成才。
从学习环境的角度: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管宁割席

《管宁割席》原文和译文(南宋刘义庆)管宁,华歆,俱为汉末人。
初,二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
华捉而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xuan mian)者过门.宁读如故,华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管宁和华歆都是汉末人。
一天早晨,两个人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当做没看见,把它看作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十分高兴,偷偷看看管宁的脸色,就扔掉了。
又曾经有一次,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照样读书,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
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学弈《孟子》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
让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
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要是弈秋讲的,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天鹅。
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应该说:不是这样的。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文: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
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书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
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
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
【注释】
①管宁(公元158—241);字幼安;三国北海郡朱虚(今山东省临朐东南)人,淡薄安分,不愿为官。
华歆(公元157-231),字子鱼,三国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
②捉:拾起。
③废:放下。
【译文】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的菜地里锄草,看见地上有一块金子。
在管宁看来,金子跟石头、瓦片没有两样,挥动锄头继续干活。
华歆则把金子拾了起来,然后才扔掉。
又有一次,两人一起坐在同一张席子上看书,突然有贵人乘着华丽的车子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样看自己的书,像什么也没看到,而华歆则丢下书本跑出去看。
管宁就将席子割断,跟华歆分开坐,并且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
【自我评价】
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华歆.()轩冕
..()()瓦砾.()
2.小小翻译官。
请解释句子加点的词。
(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2)又尝.同席读书
(3)歆废书
..出观
(4)子.非吾友也
3.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
(不要求加标点符号)
4.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这个成语的近义词是(),反义词是()。
5.请你概括短文共写了哪三件事。
(1)
(2)
(3)
6.用你自己的话说说管宁在园中的菜地里锄草,看见地上有一块金子时有什么表现?
由此可看出管宁是一个()的人。
7.对于管宁割席的做法,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8.读了短文,你得到哪些启示?。